1. 主页 > 知识大全 >

窦桂梅教学设计【优秀8篇】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这天,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我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教育好学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要多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年轻教师要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虚心学习,不断创新,开辟新的教学方法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务必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窦桂梅,快回答整理分享了8篇窦桂梅教学设计。

窦桂梅教学实录 篇一

豪华落尽见真淳

——试评窦桂梅老师《宋定伯卖鬼》一课的教学

第一课时 : 走进文言志怪小说

师:话说清朝一位著名的学者曾说(出课件)——

生:“事有难言聊志怪,人非吾与更搜神。”世上有难言之事之人,不得已寄情托兴于鬼怪神妖。其故事读来令人感触万端!这是对“文言志怪小说”《搜神记》的评价(板书:文言志怪小说)。请大家谈对这一体裁的理解。

生:它是小说,有环境、情节、人物。

生:它和我们现在的文章不一样,是用文言写的。生:《搜神记》记录的都是情节离奇曲折的鬼故事。

师:对,“志”就是记录、记载的意思(在“志”旁边标记①,然后写下“记载”)。文言志怪小说就是以文言的形式写的鬼神等奇怪的故事。

【体裁即文本的形式特征,只有把握体裁的特点,才能体现不同文本教学的妙处。“文言 志怪 小说”是《宋定伯卖鬼》这一课文的体裁特点,基于高年级学生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文言文,课始,窦老师让学生直面文本,说说对“文言 志怪 小说”的理解,使学生对文本特点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为下面的阅读赏析奠定了基础。】

师:原来,东晋时期的干宝,在他的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中记录了大量关于鬼神怪异的故事。干宝的本意反映当时社会背景, 说明人定能战胜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

生:小说里的人物是——宋定伯(板书)。

师:说志怪小说,因此这里一定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物——鬼(学生说出,板书)。一提到到“鬼”,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

生:嘿嘿,鬼鬼祟祟的。生:青面獠牙。生:凶神恶煞。生:张牙舞爪。生:面目丑恶。

师:鬼这么可怕,可宋定伯不但不怕,反而将它(写板书)“卖”了。都听说鬼害人的,没有听说人卖鬼的,太离奇了,怪不得流传了将近2000年。下面,我们就走进这篇文言文。要想研究它,首先要——生:读准文言文(课件)。

生:读第一段。(内容略)

师:强调“宛”的读音。揭示古汉语词典字音(课件)。生:宛:wǎn 弯曲;清楚…… 宛:yuān 古地名,在河南安阳。”

师:现在为了方便大家熟悉的wǎn,古代汉语词典中可是强调后面的读音。这里呢,为了体现对古文的尊重,我们读(yuān)。

生:指名读第二段。正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中的“漕漼”。生:齐读第三段。正音:“定伯便担鬼著(zhuó)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zhā)咋然。

师:字音读得准,那接下来干什么呢? 生:理解这篇文言文的意思。师:对,疏通它,理解它,就要—— 生:读通文言文。(课件)

师:请同学们整体浏览译文。(学生开始浏览整篇译文。)师:我们做一个别开生面的游戏,我读译文的意思,你们对应读出文言文,看看自己是否理解文言的大意——

师:南阳人宋定伯年轻的时候,夜里走路遇见了鬼。生: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师:宋定伯问:“你是谁?” 生:问之,师:鬼说:“我是鬼。” 生:鬼言:“我是鬼。” 师:鬼问道:“你又是谁?” 生:鬼问:“汝复谁?”

师:宋定伯欺骗他,说:“我也是鬼。” 生:定伯诳之,言:“我亦鬼。” 师:鬼问道:“你想到什么地方去?” 生:鬼问:“欲至何所?”

师:宋定伯回答说:“我想到宛县的集市上去。” 生:答曰:“欲至宛市。”

师:鬼说:“我也想到宛县的集市上去。” 生:鬼言:“我亦欲至宛市。” 师:于是一起前往。生:遂行。师:太好了,对答如流!下面同桌之间对读第二自然。生:走了几里路,鬼说:“步行太缓慢,两人可以交替的背着走,怎么样?”

生: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 生:宋定伯说:“太好了。” 生:定伯曰:“大善。”

生:鬼就先背宋定伯走了几里路。生:鬼便先担定伯数里。

生:鬼说:“您太重了,也许不是鬼吧?” 生: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 生:宋定伯说:“我是新鬼,所以身体重。” 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

生:宋定伯于是又背鬼,鬼一点重量都没有。生: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生:他们像这样两次三次轮着背。生:如是再三。生:宋定伯又说:“我是新鬼,不知道鬼害怕什么?” 生: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 生:鬼回答说:“只是不喜欢人的唾沫。” 生: 鬼答言:“惟不喜人唾。” 生:于是一起走。生:于是共行。

生:在路上遇到了河水,宋定伯让鬼先渡过去,生: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生:听听,完全没有声音。生:听之,了然无声音。

生:宋定伯自己渡过去,水哗啦哗啦地发出声响。生:定伯自渡,漕漼作声。生:鬼又说:“为什么有声音?” 生:鬼复言:“何以有声?”

生:宋定伯说:“我是刚刚死的新鬼,不熟悉鬼渡水的缘故罢了,不要对我感到奇怪。”生: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师:好啊,接下来,下面找一个同学当小老师来和同学们对读第三自然段。

生:快要走到宛县的集市了,众:行欲至宛市,生:宋定伯就把鬼背在肩上,迅速捉住他。众: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生:鬼大声呼叫,发出“咋咋”的声音,众:鬼大呼,声咋咋然,生:要求宋定伯放开他,让他下来,宋定伯不再听从他。众:索下,不复听之。

生:宋定伯一直到宛县的集市上才将鬼放在地上,众:径至宛市中下著地,生:鬼变成了一只羊,宋定伯就把它卖掉。众:化为一羊,便卖之,生:宋定伯担心它有变化,朝鬼身上吐了唾沫。

众:恐其变化,唾之。

生:卖掉得到一千五百文钱,于是离开了宛县的集市。众:得钱千五百,乃去。

【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一般都采用咬文嚼字,就字论意,最后叠加成文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文本大意,窦老师从儿童的视角,弃旧创新——采用了“对读”的方式,太巧妙了!避免了原本文言文学习说文解字的枯燥感,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融“理解文意”这一教学目标于师生的朗读中,一举两得。】

师:瞧,文言文的意思却用这么长的白话文说明,文言文好精炼。大概意思懂了,那我们可走进文言文的里面去。先选一个字的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出示:诳——“定伯诳之”

生:“诳”的意思是“欺骗”。

师:在“诳”的右上角写②,在黑板右下方①的下面写“欺骗”。那这里的“故”呢?(出示“故”——“我新鬼,故身重耳。”“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生:第一个“故”的意思是“所以”。第二个“故”的意思是“缘故”。师:位置变了,意思变了。再出示“之”(“之”——问之,鬼言:“我是鬼。”;定伯诳之……;急执之。便卖之……唾之。)呵呵说说意思。

生:这里的“之”都指的是“鬼”。

师:那这里的“之”呢?(出示“听之,了然无声音”;“不复听之……”)

生:第一个之的意思是鬼过河的声音;第二个是鬼的叫声。师:以上练习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以上我们发现文言文中,有些时候,一个字常常就是一个词。师:是啊,不但如此,有些时候,有的一字多义,多解,甚至多用。再选两个字的,任选一个说说意思。(课件,相应板书 “遂行”;“大善”;“乃去”)

生:“遂行”的意思是“于是宋定伯和鬼一起前往”。生:“大善”的意思是“太好了”。

师:今天我们生活中理解“善”是善良,形容一个人太善良也可以说“大善”。

生:“乃去”的意思是“于是宋定伯离开了宛县的集市”。师:以上两个字的,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两个字,就是一句话。

师:瞧!文言文当中,有些时候,两个字就相当于一句话的意思,真简洁!再选没有字的,呵呵就是省略的字。比如第三自然段,看省略了什么?(略等几秒)现在,我来问,你来答——(课件演示,老师问,学生直接完成括号里省略的内容。)

生:()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

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

师:有些时候,文言文省略句子成分,让我们又进一步感受到了它真简约。正因为文言文这样的简练、简洁、简约,所以今天我们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平常看到的文言文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常常标有注释(课件)。比如像黑板“志”“诳”的注释。那么,文中还有哪些不易理解,或省略的部分需要给自己提示?请对照译文,也用这样的标记,学着注释在课文旁边。(学生对照译文注释。)

生:我注释的“卿太重……”中“卿”指的是“您”。生:我注释的“我亦鬼”中“亦”意思是“也是”。生:我注释的“惟”指的是“只有”的意思。

生:我注释的“漕漼作声”意思是水哗哗啦啦流的声音。师:瞧,有的选一个字,有的两个字,有的选短语。好,请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你们的注释。(学生互相交流。略)

【看似简单的解字释义,却是窦老师的匠心独运。教材是联系教师、学生、生活的桥梁,是学习的引入、扩大、深化的基础,逐字释义显然索然无味,窦老师先学生深入文本,发现文本字词的特点,课上跟学生玩起了“文字游戏”:一个字的,两个字的,没有字的……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文言文的简约、精练。这就是所谓“教育无痕”。】

师:这篇文言志怪小说的意思理解了,情节就更清晰了。题目是“卖鬼”,其情节主要在哪个自然段。(生:第三自然段。)

师:那么第一自然段呢?(生:遇鬼。)师:呵呵,用上课文中的文言。(生:“逢鬼”。)师:第二自然段呢?

生:这一个自然段,都是一路上宋定伯对鬼的欺骗,可以概括为“诳鬼”。师:理清了脉络:总体可以概括为“逢鬼”、“诳鬼”、“卖鬼”。请你批注在旁边。

生:把“逢鬼、诳鬼、卖鬼”批注每个自然段的旁边,理清文章脉络。

【情节是小说叙述人物性格形成的开始、过程和结果,在小说中占有统领的地位,而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培养其提取、分析、加工信息的阅读能力。这一环节的教学在学生大体把握了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理清小说情节:逢鬼、诳鬼、卖鬼,使学生习得了阅读小说的方法。】

师:小说语言有趣,情节分明,正是“一卷在手,朗朗上口!” 生:咱们得——读好文言文。(课件,学生读)

师:先看逢鬼这段——原来的文言文没有标点,谁来读读? 生:读没有标点的文言文。(学生笑了)

师:古人了不起,没有标点自己要读出句读,今天我们已经点上标点,相信同学们能根据标点停顿的不同,读出它的句读停顿之美。(教师提示句读停顿的长短不同。)生: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读得有停顿)

师:文言文中一个字就是一个词的意思,朗读的时候,那可要读出白话文相应的长度,比如第一句:“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这没有标点的地方,其实也藏着停顿的韵味,读出意思停顿之美。

生:再读。(有停顿之美,不同于白话文的朗读了。略)师:有了这样的停顿,声断气不断,摇头晃脑,所谓读在头上。有了文言文的节奏,我们试试读读,体会这节奏之美。

生:摇头晃脑,再次诵读。(有了节奏之美。掌声。)师:再看与鬼共行,一路诳鬼这段。文中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的,尽管文言文和今天的白话文表述方式不同,但语气应该是一样的。读出它独特的语气之美,可以用表情帮助,所谓读在脸上。(教师引导几人分别读下面的问句。)

生: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重点指导,鬼的话是试探的语气。读读体会。)

生: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读出鬼疑问的语气。)生: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宋定伯试探的语气。)

生:鬼复言:“何以有声?”(注意引导鬼质问的语气。)生:全班读第二自然段的旁白,两个学生分别读人、鬼不同的语气。

师:最后看“捉鬼卖鬼”这一段。重点刻画宋定伯和鬼的动作,几乎哪个字都是,你可得让画面活起来,读出文言文的动态之美,可以加上表情动作表演,所谓读在手上,仿佛让我们看到画面,听到鬼大叫的声音。

生: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

生:比如“鬼大呼,声咋咋然”,光是加重语气还不够,还要拖长声音来渲染情感,营造氛围。如:“声——咋咋然”。

生:(该读得非常投入,还加上了动作表演。)(掌声)师:(出示黑白图画小人书)这是老师小时候看到的小人书,如果配上这样的情境,加上刚才我们体会的停顿,语气,以及动态之美,像古人说书的一样,加上动作或者提示语,就有了气氛。(出示“逢 14 鬼图”,配第一自然段内容。)比如“话说,南阳宋定伯……”(老师用手拍了一下桌子。)读起来相信更有小说的感觉。

生:“话说,南阳宋定伯……”(该生也学着老师用手拍了一下桌子。读得很有评书的味道。掌声。)

生:(出示“遂行、共递相担、渡水”等图)两名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全体同学旁白。

生:(出示“唾鬼、卖鬼”图)全体诵读第三自然段内容。【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强调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就是要创造环境帮助学生发现和建构文体的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即与文本对话。与白话文教学不同的是,窦老师根据文本特点,指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特有的停顿之美和节奏之美。每一次朗读都是有层次性和指向性的,通过朗读来着重理解和感悟词句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来加深对词句所蕴含的情感的理解,以读悟语和以读悟情便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

师:读得好(指板书):真乃“大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着读着小说的人物形象在心中渐渐清晰,这是一个怎样的宋定伯,这又是一个怎样的鬼?(课件:这是一个()的宋定伯。这是一个()的鬼。)生:这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宋定伯。这是一个糊涂的鬼。(老师跟了一句“糊涂鬼”。)

生:这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宋定伯。这是一个愚蠢的鬼。生:这是一个狡诈的宋定伯。这是一个倒霉的鬼。(老师跟了一句,“倒霉鬼”。)

生:这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宋定伯。这是一个可怜的鬼。(老师跟了一句,“可怜鬼”。)

师:尊重同学们的意见。这是一个怎样的宋定伯?机智勇敢还是忘恩负义?我们该敬重他还是该鄙薄他?这是一个怎样的鬼?愚蠢活该还是令人可怜?我们该嘲笑他还是该同情他?列位所谈都有道理。问题是,评判人物不能空口无凭,信口开河,还是让我们回到小说中去寻根问据吧。也许,寻根问据的路上你会又有收获。欲辨孰是孰非,且听下回分解!

【小说是以人物为核心展开的,人物的性格也是在故事的情节中饱满生动起来的。随着阅读的深入,人物形象也逐渐在学生的头脑中树立起来。“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窦老师尊重学生的个体解读,暂不定论,以一句媲美于专业评书演员的魔力语言“欲分孰是孰非,且听下回分解!”吊足了学生的胃口。】第二课时: 走进宋定伯

师:上回书说道,宋定伯与鬼的不同认识,那就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走到文字中看看,你们上节课为什么对宋定伯有那些评价。只见夜沉沉,人悄悄(qiǎo)。年少的宋定伯孑然一人走在路上,夜行,竟然——

生:逢鬼。

师:正是活见鬼了!想想此时要是个寻常人这时恐怕已经吓得? 生:呆若木鸡。生:魂飞魄散。

生:六神无主。生:屁滚尿流。(众笑。)师:但宋定伯呢?(课件)——

生:问之,鬼言:“我是鬼。”定伯诳之,言:“我亦鬼。” 师:读他们的对话,谁真谁假?从哪个字中看出来的? 生:鬼的话是真的,宋定伯的话是假的,我从“诳“这个字可以看出来。从这个“诳”字中,这是聪明的宋定伯。你想啊,他说了实话,万一被鬼害了呢。在他看来,必须欺骗他。

生:这可真是措手不及啊,他多么机智,一“诳”便稳住了鬼。师:急中“诳之”。一般人因遇鬼而生慌,可宋定伯因遇鬼而诳之,急中生——智!(板书“智”。)

师:那我们就好好朗读对话,体会出宋定伯的机智。文言文可没有直接写出对方什么语气,就是简洁的“言”来表明两者的一问一答。这就给了我们回味的空间。(课件:问之,鬼()言:“我是鬼。”定伯诳之,()言:“我亦鬼。”)

师:我读鬼不同的语气,不用你填空,就用你的读来回答,让我们听出定伯怎么诳之的。(用音乐创设情境,学生们马上有反映)这夜行逢鬼,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周围可是荒郊野岭的。有可能鬼带有吓唬的语气——(教师读“我是鬼”。)

生:学生接读“我亦鬼”,读得也有吓唬的语气。(大笑)师:(进一步创设情境)鬼可知道人怕鬼,于是又带着肯定的语气,看你怎么回答。教师再次朗读。(读得非常自信——“我是鬼。”)

生:我亦鬼。(学生也读出自信肯定的语气。)

师:好一个镇定的宋定伯。鬼这么一听,语气缓和,用试探的语气问“我是鬼”,你呢?

生:“我亦鬼。”(接读。读得更加从容坚定。)师:(和该同学握手)咱们是同类啊,幸会幸会!(大笑)瞧,宋定伯的机智都蕴含在语气中,可文言文并没有具体写出(课件在“言”前面的括号去掉)。简洁的表达中,我们却体会了这么丰富的味道。一个诳之,不论鬼怎么问,宋定伯都应对自如。人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这里却是“年少定伯不怕鬼”,好一个机智的宋定伯。

师:真是无巧不成书。宋定伯答曰欲至宛市,鬼呢(引读,并出课件)——

生: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

师:好一个“遂行”,想象他们一起会怎么走? 生:手拉手、肩并肩地走。

生:称兄道弟向前走。呵呵有可能勾肩搭背走。

师:俗话说,胆小鬼走夜路,提心吊胆,宋定伯不但诳鬼,还敢和他这样手拉着手,肩并着肩“遂行”,胆子太大了,用一个词形容宋定伯,那叫——

生:勇敢!

师:狭路相逢勇者胜。一个简单的遂行又让我们有了这么丰富的想象。既遇之,则行之。一个简单的遂行(对着板书),体会到定 19 伯不但急中生智,而且智中生勇!想象他俩遂行的情景,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学生分角色读文。(略)

【思维具有感情的特征。作为思维的主要形式,想象自始至终都伴随强烈的感情活动。教师的语言渲染旨在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此外,教师有意识地把人物形象的感悟有机地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讨论、朗读、体悟,由表及里,步步深入,由“文”悟“言”,依“言”赏“文”,极具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师: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啊。小说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引出了下面的情节。数里,走了一段时间,鬼言——(生:“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

师:没想到,定伯曰:——(生:大善。)

师:俗话说得好“阎王好见,小鬼难缠”。鬼要求“共递相担”,也许是想试探定伯是不是鬼。面对“鬼计”,宋定伯不慌不乱,却来了一句“大善”太好了!那就读读第二自然段定伯说的这些话,说说宋定伯的大善还体现在哪些地方?

生:(读后汇报)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宋定伯太鬼了。鬼怀疑他是不是鬼,他很会为自己开脱。20 就说这个“新”字吧,要不说是新鬼,鬼也许会以为宋定伯是老鬼,或者有经验的鬼。这样的话,就会露馅了。所以,宋定伯要强调我新鬼。

生:宋定伯非常机智,婉转地化解了鬼的怀疑。非常巧妙,是新鬼不是老鬼,这鬼无法考证。

师:是啊,如果宋定伯话中的“新”字换成“是”分量就不足了。我们已经知道这句话中“故”在这里当“所以讲”,那么这句的意思就是——

生:因为我新鬼,所以身重耳。生:之所以身重尔,是因为我新鬼。

师:哈哈,原来宋定伯用这样的句式回答,点评一下,怎么样? 生:这样说话有前因,也有后果,这叫有理有据,让鬼无言以对。师:是啊,共递相担”,没想到人比鬼重,自然引起鬼的疑心。面对鬼计,可宋定伯的又一诳之的回答中,言之有理,又有理有据,这就是语言的重量!这样表达在气势上就压倒了对方!宋定伯语文学的真好。他太聪明了!真乃“大善”!

生:朗读对话。(注意引导学生把宋定伯的话读得理要直!气要壮!)

生:我还能从这句话看出宋定伯的话说得太好了。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如果,鬼就这么一直问下去,你想啊,纵有千般聪明,总有失误之处。于是,宋定伯先说话了。

生:而且他“新”字时时挂在嘴边,一切因新鬼没有经验,都可以原谅。

师:宋定伯怎么不问:“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爱好?”

生:先知道鬼有所畏忌,直奔主题,制服鬼。这就叫先发制人。师:是的。本来走得好好的,没想到定伯这么一问,那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如此说话的技术,就是语言的分量!好一个智谋的宋定伯,临危不乱,反戈一击,化解危机,致鬼如此倾囊相告,真乃“大善!”

生:朗读。读出语言的分量(略)。

生:这一处鬼复言:“何以有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定伯说是新鬼,渡河自然有声音,希望鬼不要怀疑。

师:山一程,水一程,正所谓小说情节一波三折。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结果又有了这样精彩的较量——

生:这里鬼可不是像上一次说“卿水声太大,将非鬼也?”,而是要这样问,看来,鬼不仅仅是疑问,那是质问。师:大家已经知道,这句中的“故”成了缘故,不是原来的“所以”了。面对这样的质问,宋定伯如果还像上一次的回答,“新死,故不习渡水。”语气还是那么坚硬行不行?

生:不好。定伯说“新死,不习渡水故耳”,我是新鬼嘛,不熟悉怎么渡水不出声音的缘故罢了,这样,说话的语气比较委婉,平和了。

师:瞧,前半句,一个字也不少,可仅一个“故”字顺序的调换,让我们觉得宋定伯的回答不但有理,理直却气和。语气委婉多了。那么既然这样,干脆就前半句,后半句“勿怪吾也”不要了呗?

生:不行。有了后半句更加“理直气和”了,而且一再商量带有恳求的语气。(朗读。)

师:理直,但语气更加柔和了,刚柔相济,张弛有致,博得鬼的理解,这种友好商量的语气,这就是说话的艺术,这就是语言的力量!看来这句话太有艺术含量了。

生:朗读这次对话。(很有味道。)

师:一般说来,有的鬼惟不喜火、惟不喜灯、惟不喜光、惟不喜桃符等。想象,如果宋定伯遇到了这样的鬼,宋定伯该怎么回答?

师:鬼问,何以不避火?

生:“新死,不习避火故耳,勿怪吾也。”师:鬼问,何以不避灯?

生:“新死,不习避灯故耳,勿怪吾也。”(以下学生问,学生答)生:鬼问,何以不避光?

生:“新死,不习避光故耳,勿怪吾也。” 生:鬼问,何以不避桃符?

生:“新死,不习避桃符故耳,勿怪吾也。” 师:到此,你又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宋定伯? 生:机智勇敢,我看是老谋深算。

师:真乃兵不厌诈!听宋定伯又一连串的诳之,让我们看到,说宋定伯诳鬼一路引人入胜,有智,有勇,有谋,此乃又一大善!(板书省略号“……”)

【“在语言文字中出生入死”是主题教学语言文字训练的惯例,只有对语言文字揣摩品味得透彻,才能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新”、“故”两个字的背后是宋定伯的智和勇,教师引导学生扩大视角广度,培养学生将文章中的语言文字化为自己的言谈,引发学生的想象:如果遇到“惟不喜火、惟不喜灯、惟不喜光、惟不喜桃符等”的鬼又该如何应答,以此进一步丰富人物形象。】师:就这样,遂行之后,一路诳之到底,结果呢(课件出示)——

生: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

师:这一段着意刻画了宋定伯的动作。宋定伯的哪个动作一下子就跳入你的眼前,让你眼前一亮、精神一震?

生:“担”和“著”字,宋定伯主动出击,担在肩上不松手,看出他的机智。

生:我从“执”看出他不怕鬼,还去捉住一直向宛市走,心够

狠的。

生:“唾之”,他先前知道了鬼致命的弱点,便在集市上“唾

之”。

师:这就叫做知此知彼,百战不殆。

生:我还从“乃去”看出,宋定伯太开心了,还卖了那么多钱。师:从诳鬼以求安全,到诳鬼以灭鬼,还得钱千,五百,扬长乃去。这里的乃去,与上文中的哪一个词,意思相近?生:和“遂行”相对。遂行:胆大,也有紧张;乃去:潇洒走去,心情高兴。

师:与鬼同行,机智勇敢地走来,卖鬼之后,得意洋洋而去!有诗赞曰:“小马乍到嫌路窄,大鹏展翅恨天低。”宋定伯成了一位家喻户晓的少年英雄,真可谓——大善。这也是“捉鬼卖钱”的典故的由来。请批注在课题旁边。

生:在书上批注“捉鬼卖钱”。

【又一次“在语言文字中出生入死”。语言文字的“义”,除文章的意思(语义)外,还蕴含着我们通常所说的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宋定伯“捉鬼卖鬼”的一连串动作,挖掘文本价值,透过这些动作看到语言文字背后蕴藏的真正的内涵,进一步深化人物大智大勇的形象。】

师:一千多年后,这篇志怪小说被演绎成了新的版本(课 件)——

生:景城有姜三莽者,一日,闻人说宋定伯卖鬼得钱事,大喜曰:“吾今乃知鬼可缚。如每夜缚一鬼,唾使变羊,晓而牵卖于屠市,足供一日酒肉资矣。”于是夜夜荷梃(tǐng)执绳(扛着棍棒,拿着绳子),潜行墟墓间……(姜三莽寻鬼 〔清〕纪昀)

师:猜猜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生:姜三莽在那执绳好几天,连个鬼影也没见着。(最后再出

示下面的内容。)

生:贪便宜的他最终什么也没有得到,白白在坟墓里住了几

天。

师:呵呵,故事的结局是——

生:如是月余,无所得,乃止。(学生大笑)

师:姜三莽财迷心窍寻鬼的举动本不足取,但这一段佳话可见

宋定伯卖鬼对后世的影响。

【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教师不是只见教材不顾其他,而是从广度开拓扩大知识覆盖面,审慎选择知识点延伸扩展,以《姜三莽寻鬼》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存,使他们吸取多种营养,把课上得丰满。这就将狭小的语文课堂通向广阔的语文天地,这种延伸,其目的是借助“延伸”,达到语文教学的较高层次的目标,即最大程度上的语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走进鬼

师:(走到第一课时说宋定伯阴险狡猾的学生)我们刚才不是说宋定伯机智勇敢,有谋有略,你不是说宋定伯阴险狡诈吗?这可是贬义。为什么会这样说?刚才还有同学说宋定波够狠的。生:宋定伯抓了鬼,还用唾沫吐它,鬼无缘无故中了宋的圈套,鬼真是太可怜了!

生:宋定伯的确很了不起,但宋定伯太狠毒了。鬼太冤了。师:这么说,你是站在鬼的角度的评价的。那么就表表这另一朵——被卖的鬼。还是回到文字中,看看你读到了哪些滋味。

生:我还想说说第一次人鬼的对话,鬼说是真话(老师再次出示课件)——问之,鬼言:“我是鬼。”定伯诳之,言:“我亦鬼。”站在鬼的角度看,如果说这“诳”,是“欺骗”。相反,鬼呢,就是诚实。

师:宋定伯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鬼的一个“是”,是诚实,这也是语言的分量!一个的确诚实可信,一个说谎不打草稿。

生:还有,第二次人鬼对话。(课件再次出示)——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

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大家知道,“卿”是您的意思,这个鬼很有礼貌,可宋定伯没有礼貌。(板书“卿”)

师:小小的一个卿字,是古代对人的一种尊称。即使这鬼满腹狐疑,但仍然礼数周全。想象,鬼“先担定伯数里”,还“如是再三”。要知道,定伯是人,肉大身沉,鬼背着他会是怎样的情景——

生: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师:那大胆想象,鬼背着宋定伯走了一里,会怎样问? 生:“卿太重,将非鬼也?”(读得有点气喘。)师:走了三里,会怎样问?

生:“卿太重,将非鬼也?”(读得已经气喘吁吁。掌声)师:走了五里,会怎样问?(读得上气不接下气了,热烈掌声。)师:哈哈,鬼不叫苦不喊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虽然心生疑窦,但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仍是彬彬有礼。还要承担互担的约定,不忘一个“卿”——这也是语言的重量!好一个通情达理信守诺言的鬼啊!

【以读促思,由读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思考,是“有感情地朗读”的积极成果,是学生智慧的外显。上述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想象“鬼背宋定伯不同路程后”的朗读,这种放飞想象的朗读,是切人心智的教学,唤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惊讶感,是新物质在一个“燃点”上的引爆,是新价值在一个缺口上的涌流。教师随机的评价点拨,使学生“怦然心动”,“浮想联翩”、“茅塞顿开”、“悠然心会”。这种读出来的智慧便是:想象的丰富、心灵的共鸣、视觉的敞亮和思维的共振。】

生:还有呢,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在宋定伯大胆地探听它的弱点时,它竟然和盘托出!师:这可不是无关紧要的弱点,那是致命的!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惟”是“只”的意思,它只不喜欢人的唾沫,却和盘托出。师:这里的惟,与口子旁的唯同意,古文多用竖心旁的惟,今天多用口字旁的唯,你从这个有心的惟中,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鬼?(板书“惟”)

生:这个鬼太坦诚,诚实了,一点防备之心都没有。

师:一个“惟”字,看出鬼的真诚,爽快,毫无防备地托出自己的弱点,丝毫没有隐瞒之意。鬼心无城府,托出的是一颗真心,实实在在的一个诚实的老大哥的形象。这也是语言的分量!

师:就这样一个真实、有礼貌,诚实的鬼,行欲至宛市时,被宋定伯著肩上——

生: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

师:在鬼的语言中感受到了些别样的滋味,再读读最后一段。鬼的哪个动作又冒出来,读来让你心中为之一颤?

生:“鬼大呼,声咋咋然”,可以想象鬼声音的惨烈,求求你啦,求求你啊!(模仿着喊,声音凄惨,听课教师动容。)

生:“索下”,就是鬼求宋定伯放了他。求求放了他。师:鬼可是无所不能的,按说取宋定伯性命易如反掌,但鬼向宋定伯乞求的是索下,却不是索命。(师板书“索”。)

生:还有“化作一羊”,那可是温顺的羊,羊是任人宰割的,鬼真可怜啊。

生:(引导学生朗读)在古人的观念里,羊是美善的象征。羊文化的精义是“奉献、牺牲、爱、圣洁、善良、宽容”等。中国汉字中的“善、美”等都是以羊为基本内核。

师:到此,你感受到,这又是一个怎样的鬼? 生:鬼太善良了。(板书“善”。)

师:鬼自始至终,它都没有对人们有任何的危害,这鬼,不仅“善始”,而且“善终”。若说宋定伯的行为是太好了的大善,这个“大善”,用今天的理解,太善良了。我看,可以改用这句话,称鬼为——

生:大善!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文中的鬼被执而不得脱,无奈受唾而变羊。这个结局寄寓着人能胜邪恶的思想。在当时封建迷信盛行、科学知识水平较为低下的社会里,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鬼”即“邪恶”吗?今天看“鬼”,我们在文中居然找不到一点“鬼”之“邪恶”处。在与宋定伯的相处

过程中,他既无害人之心,亦无骗人之“智”,有的只是言行一致,以诚待人——他之所言“我是鬼”、“我亦欲至宛市”、“惟不喜人唾” 等皆句句是真,提出“共递相担”,后亦是“先担定伯数里”,如此善良、诚实之鬼,能说其“邪恶”吗? 因此,“鬼即邪恶”这样的简单判断过于武断。“人有人性,鬼有鬼格。”窦老师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尊重学生对教材的多元感悟,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让学生敢于独立思考,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

走进主题

师:到此,我们不是说宋定伯行为大善吗,闹了半天,宋定伯卖的可是太善良的鬼啊!难道宋定伯错了吗?(让学生思考,有的开始举手,不回答。)让我们走进小说主题中探讨一番(课件)。

师:就宋定伯卖鬼这件事,请你选择其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赞成、中立、否定)

生:我表示中立。因为宋定伯要是不卖鬼的话,也许会被鬼伤害,尽管鬼自始至终没有伤害宋定伯。

生:我表示赞成。鬼再好,也还是鬼,说不定笑里藏刀,把它卖了,心里踏实多了。

生:我也表示赞成。这鬼不害定伯,未必不害别人,说不定会伤害其他人。

生:我表示中立。因为凡事都要一分为二地看,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宋定伯机智勇敢,战胜了鬼;鬼也很坦诚、善良。但宋定伯不能恩将仇报,鬼也不能善恶不分。(全场掌声)

师:听了你们的发言,我们懂得了,对宋定伯的态度,取决于他对鬼的认识。机智勇敢不怕鬼,不信邪,就可以战胜妖魔鬼怪。今天看来,鬼也分好坏,要区分对待。不能善恶不分一概而论。

师:作为小说的另一个人物鬼,鬼诚、信、善,难道鬼做的都对吗?也请你任选一个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赞成鬼的善良。非但不去害宋定伯,而且还被他卖了。因为善良,显得更可怜。

生:鬼很可怜,就是太单纯了,我对他的态度是中立。它对宋定伯坦诚、有礼貌,宋定伯却将它卖了。单纯过了,就傻。遇到问题缺乏思考。

生:鬼一心赤诚,没有防备之心。这鬼有些愚昧,轻易就上别人的当就不好了。

师:志怪小说,就是借助鬼,写社会上的人和事。你们的发言告诉我们,诚实善良固然可贵,但也要开动脑筋,要有火眼金睛,防止上当受骗。

师:感谢这篇志怪小说,更要感谢同学们,让我们能够客观地评价这是一个怎样的宋定伯,这又是一个怎样的鬼(课件)。(板书,省略号)从而让我们在尊重当时背景宋定伯机智勇敢形象的同时,站在今天的角度,对小说的人物又有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超越啊。

师:看来,读书的目的不仅是对小说人物做出评价,还能够跳出这两个人物,获得如何辨证地看问题的方法,才是今天的我们学习这堂课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不仅对《搜神记》说——

生:“世有难言聊志怪”。还可以说“世有难言聊志异,人非吾与更搜神”(课件)

师:因此,有兴趣的同学们可以课后找来《聊斋志异》,以及相关“鬼文化”阅读体会。相信,你一定会感慨,鬼也不一定就是青面獠牙,人也要分他个是非善恶。由此,你才算真正,把我们板书里写下的智、勇、诚、善放到心中来。就像这首歌唱的一样:(播放歌曲,教师即兴说唱,全场掌声雷鸣)“你也说志怪,我也说志怪,智勇诚善一起那个都到那心头来,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几分庄严,几分诙谐,几分玩笑,几分那个感慨,此中滋味,唯有你能解得开!”

师:几分庄严,几分诙谐,几分玩笑,那个几分感慨,此中的滋味,只有你在书本阅读,在人生经历中,带着辨证的思考才能解得开!

【基于文本,从文学的角度,人性的角度,在尊重文本的本身、背景本身的前提下,窦老师引导学生跳出事件本身,辨证看待小说中的这两个形象,客观评价。这既体现了对课文本身的尊重,又对文本的主题有所突破,体现了主题的多维解读。“文以载道”,语文究竟要给学生什么?此课中人物形象的多元解读,无疑给我们启迪:作为语文教师,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要关注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但还应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看问题的辩证思维方式。】

豪华落尽见真淳。窦桂梅老师将《宋定伯卖鬼》演绎得如此真淳:读鬼讲鬼析鬼,赏鬼怪小说,传千课之音;悟言悟理悟道,朔文化清波,润万人之心。

“玫瑰”— —真的不简单!附板书:

宋定伯卖鬼

诳② 大 卿 文言

遂 善 惟 ①志怪

乃 索 小说

智、勇…… 诚、善…… ①记录 ②欺骗

窦桂梅教学设计葡萄沟 篇二

葡萄沟 公开课视频(优质课、示范课)

窦桂梅教学设计:《葡萄沟》 北京清华附小 窦桂梅

教学目标:

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识记“最、坡、梯、够、修、味、留,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3: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导游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一、激励

1、听说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板书:好地方),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下面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特别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板书生字带出来的词语:最喜爱、山坡、梯田修在、留着、味道、茂密。这样,为下一步借助词语定位联想生字做铺垫,注意指导第二段中描写葡萄的长句子。

3、采用猜字、定位联想等游戏识字,重点指导“最”的结构和最后一笔,同时趁热打铁指导书写。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沙果、蜜桃,到九十月份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以上环节从兴趣入手,总体上把握全文,认识生字。)

二、体验

1、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沙果、蜜桃,十月份还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既然人们最喜爱吃葡萄,那么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玩一玩好不好?说去就去,快把书打开。

2、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学生读文后,画图理解“山坡、梯田”。)

3、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学生可能会说枝叶,也可能会说葡萄可以按顺序学习)(1)让大家一起画图理解“茂密”。(2)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老师只画了一个凉棚,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让学生发现句中的“一个个”,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4、快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引导读书上的句子,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1)用图片,让孩子到前面认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色的不同。并让孩子“挂”在葡萄架下(教师已经画出茂密的葡萄架)(2)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比较中悟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在词语中的“光”中发现)(3)实物演示“一大串”,同时悟出“一大串一大串”之意。

小结: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种类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板书:五光十色,让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5、下面我们要演一个节目,老师扮演新疆老乡,谁愿意到前面表演?

看,新疆老乡来了!(教师戴上新疆帽,微笑着走来)(1)小朋友你们好!欢迎你们到葡萄沟来玩儿,汉族小朋友长的真可爱,你们猜猜我是哪个民族的?你知道“维吾尔”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知道就让他们介绍,不知道教师就介绍:维吾尔就是联合协作的意思,我们新疆还有哈萨克,回族,汉族,这些民族联合协作团结向上。)对我们新疆的葡萄沟的葡萄印象如何?(训练学生口语交际时,有意指黑板的画面,适当鼓励引导学生用上刚才学习的好词佳句)(2)“我”摘下最甜、最美的葡萄让你们“吃个够”是怎么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体会悟这个词)(3)

我们新疆老乡能歌善舞,让你们把葡萄吃个够,还要跟我们跳一跳舞2师生共同跳新疆舞,并送给学生小新疆帽。)(4)请送给老乡一句话,哪怕是一个词也好!(通过表演和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同时,让学生感悟老乡的热情好客……)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

家嘛。(版书热情好客)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带着感受读课文)

6、是呀,我们新疆人就是热情好客,你们就要离开葡萄园,还想不想亲眼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想看的请举手。我再给你们放一段录象。(放音乐朗诵,让学生闭眼想象画面。把“看”

到的互相讲讲,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整体感悟这段。)

7、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这段语言,背诵了这段语言,这还不够,我们学语言更重要的目的是用语言。这里正好需要导游,而且这段话就是很好的导游词。谁愿意当导游小姐或者导游先生?用书上的语言或者创造语言介绍介绍葡萄沟的葡萄?注意要向别人介绍葡萄沟不能光背诵这段话,还要想想开头和结尾怎么说,还要注意态度亲切,礼貌和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老师相机表扬学生。例如,这个词你用的真好;我们一定把你这句用上,你态度温和,适度等等)

8、多么热情的老乡呀,非要带咱们去阴房看看,想想阴房是什么样。(发散思维,让学生异想天开)不过。他还有个问题要考者你:“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读课文,看录象悟,再讲一讲,可以创造语言,只要意思对即可。)

9、观察、品尝葡萄干。(让学生观察、品尝后发表意见,把感受到的讲讲。根据学生的感悟书:色鲜味甜)

三、升华

1、看出来,同学们参观游览的真心。大饱眼福,大饱口福。就要离开葡萄沟了,难道你就没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咱们留言,哪怕写一句话也好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

(动动笔,把对葡萄沟之行的感受写下来,此环节既是对课文的总体认识,又是感悟、交际的训练)

小结: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把“好地方”前面加上“真

是个”句号改成叹号)没有发言的同学一起读一读。

2、旅游到此结束,回家把见闻讲给爸爸妈妈听。

穷人教学设计窦桂梅 篇三

篇1:窦桂梅教学设计

幸福天堂——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一、引出“幸福”

生:(一位同学配乐有感情的朗诵)——寒冷的夜晚,最冷,不是呼啸的北风。饥饿的小女孩,怎能承受生命的沉重。

生:谁的爸爸不爱自己女儿?为什么,爸爸要打她?

生:为什么?连大年夜,她竟然连烤鹅也吃不上?

生:为什么?那个小男孩要欺负她?

生:为什么偌大的世界容不下小女孩小小的身体?这是为什么?!(掌声)师: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读罢此句,你一定也要问个为什么——

生:刚才我们感受到小女孩是那么的不幸,可文中为什么又说她是幸福的呢?

生:在我们看来,明明是悲惨地死去,为什么嘴角还带着幸福的微笑呢?师:所以,一个最大的“为什么”需要我们好好的来梳理、来回答。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里去,再细细地品读。正像刚才那位同学所说,小女孩获得的幸福是因为她曾经看到过这么多美丽的东西,哪一个给你印象最深,你就找出来,读给我们听。

二、解读“幸福”

(一)满足(第二次憧憬)

生:“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师:瞧瞧安徒生,是太有意思了。把这烤鹅写得就仿佛走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仿佛闻到了香气。

师:是啊,烤鹅明明是不会动的,可它却从盘子里跳下来,摇摇摆摆走来,多么富有童话趣味!它要带给小女孩什么呢?(直接问刚才朗读的学生。

生:有了食物,小女孩就不必再忍受饥饿了,而是获得了满足。

师:小女孩尽管不再饥饿,也是烤鹅主动奉献自己的身体呀。谢谢你们,让我们分享了小女孩此时的幸福一刻。她好满足哦。

(二)温暖(第一次憧憬)

生:“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师:谢谢你让我们分享了小女孩这一刻的温暖。

生:开头一个温暖对应后面的“暖烘烘的”;明亮对应后面的“旺旺的”。

师:多美的对称语言。你看,阅读批注的时候,不仅注意句子的对立的一面,还要注意句子照应的一面,体会得会更丰富。

(三)安宁(第三次憧憬)

生:“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

师:谢谢你让我们看到了这么大、这么美的圣诞树。生: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朗读得很美。)生: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

生:小女孩,现实太残酷了,愿我们的祝福能给你送去一些温暖。

师:(采访刚才的“小女孩”)小女孩,听了他们的祝福,你的感受如何呢?

生:我很感动。我不仅感到了温暖和满足,而且更感受到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此刻我觉得这个世界是多么的温馨、美好。

(四)疼爱(第四次憧憬)

师:小女孩不仅要获得这些物质上的满足,她还要追求更大的精神上的满足。所以,她第四次、第五次点燃火柴就看到了奶奶。(出示句子,生读)生:“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师:有了温和慈爱的奶奶,小女孩就不再孤独,她多么高兴啊,可以想象当她见到奶奶的时候,该怎么呼喊——

师:小女孩得到了温暖,不再寒冷,该怎样的呼喊?(指导朗读。

师:为了和奶奶一起走,小女孩该怎样请求——

师:就这样,她向奶奶慢慢地诉说着把她带走的原因——

生:“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师:此刻,想象看到了奶奶的小女孩的泪,还是伤心的泪吗?

师:如果说原来的“啊”是 一种抽泣,那么这里的“啊”应该是怎样的语气?

生:应该是高兴地感叹,或者是舒了一口气。

生:(这里指导出了学生朗读“啊”的不同感叹,体会不同的语境下,不同的语气,就是不同的感情。创造性的朗读,引起听课老师们的掌声。

生:奶奶,在这个世界上,我充满了寒冷、饥饿,只要我卖不出火柴,爸爸就会打我。

生:奶奶,请您把我带走吧。

师:亲爱的同学们,其实我们怎么想象、怎么朗读也无法完全再现小女孩当时幸福快乐的时刻,那就让我们把双手放在胸口,静静倾听这心灵的呼唤吧!生:(配乐静听,课件显示这段文字)“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五)快乐(第五次憧憬)

生:“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三、梳理“幸福”

师:故事又结束了。生:大大的火炉、大大的圣诞树、大大的烤鹅,还有高大的奶奶。

师:瞧,透过这些看得见的“大”的阅读中,批注出了这么多看不见的“大”——

生:无限的温暖,无比的满足,永久的安宁,永远的慈爱和永恒的快乐。

四、“幸福”来源

师:那么是什么让女孩从黑暗与痛苦的世界,获得了这些光明与快乐?生:是火柴。

(出示课文描写的五次擦燃的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她又擦了一根?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生:这样都罗列起来写也没有意思,读起来没有感情,不能引人入胜。

生:还有中间三次的“又”,再加上最后一次的“赶紧”,这正是火柴一次次的擦燃,才实现了她一个又一个的梦想,才可以看出女孩对梦想的不放弃。生:她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看到幻想,然而火柴又一次一次的熄灭,可她又一次一次的擦燃,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而五,说明她在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可见小女孩内心的渴望多么强烈。(指导学生批注,并板书“渴望”。

生:也就是说,越是因为寒冷,她就越是渴望温暖;越是饥饿,她就越是渴望获得温饱,得到满足;越是恐惧,她就越是渴望获得一份安宁?师:原来小女孩不仅从物质上追求,更是从精神上追求——

生:小女孩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美好的景象,我们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聊的,作者却是有意的安排呢!

生:越是因为孤独,她就越是渴望慈爱;越是因为痛苦,就越是渴望得到快乐。

师:(对比左右概括总结)弱小与强大,黑暗与光明,寂灭与狂欢,痛苦与欢乐——感谢同学们发现了课文的内在结构,让我们懂得了小女孩的渴望源于内心,并获得一次次升华。就在这样的阅读对比的批注中,我们竟然发现了文章的结构。

师:你也许会批注这样的问题:这份幸福的获得,难道仅仅是因为小女孩对梦想的渴望吗?

生:我觉得小女孩跟别人不一样,别人没有经历过小女孩寒冷、饥饿、恐惧、孤独的痛苦,也就没有强烈的渴望去追求那些美好的东西。

(出示上节课梳理出的体现第一课时五句小女孩不幸的句子,这里略)。

师:当你好不容易有了一双妈妈的大拖鞋,可是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你把鞋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到,另一只让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孩子的时候可以拿它当摇篮,你是什么情绪?

师:当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你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你一个钱? 当你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你不敢回家,因为爸爸一定会打你的时候,你的心情又会怎么样?

生:我特别的伤心,心太酸了。

师:当你一次次点燃火柴,可是火柴一次次熄灭,你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师:你们刚才说的,甚至你们想要说的,做的,从生活的角度我都可以理 篇2:窦桂梅《落叶》教学设计

窦桂梅《落叶》教学设计

导入:

1,我们到北京的香山看一看。(引出香山红叶,看录象,并朗诵《山行》.)是谁把这里打扮的如此美丽

正文:(第一部分)1,秋风起了,天气凉了,这树叶怎样了(引出课题以及课文第一段)2,枝头的秋叶给我们快乐,落下来的叶子又给我们怎样的快乐呢(引入课文)(1)引出第一段:秋风起,天气凉。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上落下来。(2)画一片叶子,再画一片叶子,让学生判断并体会怎样才是一片一片的树叶。(学生回答)(3)想象,树叶会怎样落下来。看动画,一片一片的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然后朗读体会落叶落下的动感美。3,在学生充分感悟第一段后,问:这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上落下来,都落到哪里去了(读后面的几段)(1)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会说出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图。(2)在学生结合图对以上词语有了感性认识后,让学生把它们送回家马上通过读卡片,贴卡片的形式巩固字义。读一读

: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3)还会落到哪里呢(发散想象中体会落叶无处不在。)(第二部分)1,在风姐姐的帮助下,落叶一片一片地投入了大地妈妈的怀抱,那么,我们会怎样做(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谈)小动物们也和你们一样高兴呢!它们是怎么做的 再读读课文,然后说一说。2,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坐,游,爬,飞,躲,藏然后让学生动作体验。尤其是让学生进行躲,藏两个词语的区别。(既有相同又有区别,可以让学生用动作表演,然后组合躲闪和躲藏,并比较区分躲有藏的意思,也有闪的意思)3,快乐吗有趣吗好玩吗把这份感受送到你的朗读中,用你的声音告诉你的快乐!你们喜欢谁就去扮演谁,好好读读描写你的句子,一会请你朗读。4,教师扮演落叶,学生自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老师和同学们进行口语交际。比如,看看我是谁快和落叶打声招呼吧

(小动物们好„„)然后把教材中小虫等变成我,创造教材,进行对话。(以下随机进行:)小虫——躲

小虫在哪里你把我当做屋子,躲在里面感觉如何呀(舒服,暖和等),把句子中的小虫变成我,然后把感受告诉大家)蚂蚁——坐

你是谁你们把我当作什么水在缓缓流动,小船在慢慢地漂,坐在上面看到哪些景色把这样的感受告诉大家。(同样创造性地朗读句子。把蚂蚁变成我。实现真正和文本对话)小鱼——藏

小鱼小鱼快来呀!

(1)用动作引导学生藏在落叶(教师)的后面,让学生观察,并送它们一个词——藏。(2)进一步采访,问问他们藏到我这里干什么(捉迷藏,躲雨,睡觉„„然后趁热打铁,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体会情趣。)燕子——催

(1)正当你一言我一语时,谁来了(老师画燕子。)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看见了,低声说:„„你也低声告诉大家吧。(训练朗读,可以进行离着远喊着催;面对面中等距离催,挨着近催)(2)电报上会写些什么大胆想象。(例:落叶:天凉了,请你快飞到南方去吧。(3)落叶给小虫当屋子,给蚂蚁当小船,给小鱼当雨伞,给燕子发电报,还给其他小动物写信呢,我们快来看看还给谁写的信吧(学生读《秋姑娘的信》).(4)听了大家的话,小燕子真高兴,它们临走时,有个想法,想让我们再把这里的景象描述下来,记在脑子里,留做美好的回忆。(看板书背诵)我们快来帮帮它们吧。(此段灵活运用)(5)小燕子听了大家的话,就高高兴兴地飞到南方去了。(擦燕子)(最后部分)1,就这样,秋风起,天气凉,树叶落,落在大地一片火红,落在大地一片金黄,给小动物们带来了情趣,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快乐。此时,你一定要对落叶说你的心里话,那就尽情地夸夸落叶吧。愿意借有个小朋友写的诗表达感情也可以。2.落叶的歌(1)树叶黄了,落上山坡。捡起落叶,我问外婆:

树叶为何干枯

树叶为何变色

树叶把美丽给了鲜花,树叶把美丽给了硕果„„ 小落叶呀,在唱歌,我没有了好看的衣裙,可我仍然这么快乐!(2)春来了

带着微笑

飞上树梢

风吹过,哗啦啦

我们舞蹈

风住了

静悄悄

我们思考

放假了

乘着风儿

带上奖状 回到大地的怀抱

小虫的屋子

蚂蚁的小船

鱼儿的大伞

燕子的电报 啊

大地

亲爱的妈妈

在你的怀里

我们好好睡觉

2,感谢这美丽的大自然,感谢这可爱的落叶,祝落叶美美地睡个好觉。来年继续舞蹈,继续思考„„

补充课文——秋姑娘的信

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一封写给要冬眠的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一封写给贪玩的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食品。再写一封给山村孩子,别忘了给小树裹上冬衣。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去了 篇3:《我爸爸》绘本教学设计-窦桂梅

《我爸爸》课堂实录 窦桂梅

师:三月八 日,是一个什么节日?

生说,并让生朗读有关母爱的诗。提到了《游子吟》。(能提一提冰心的诗会更好。

师:出示一幅画,让学生说说对爸爸的印象。(爸爸坐着喝茶的肖像画,后面有一个太阳。

并在课堂中,对每一个方面都进行引导。让学生产生对爸爸的敬佩,觉得爸爸了不起。

生:这是一个勇敢的爸爸

师:得出结论:我的爸爸好酷啊!

师:再出现后面的画面,爸爸变了。

生:爸爸变成马了

师:爸爸变成了什么?

生:爸爸很能吃,像马

师:出示画面:爸爸变成鱼

师:变成了举重的猩猩,共同出现第二幅画面像河马

生: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强壮

教师对学生“愉快”和“快乐”两词辩析,表扬学生用词,表扬学生有个性,你觉得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爸爸真开心,是个开心果

生:爸爸是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师:请学生继续看,先猜一猜,下面可能画什么?

生:爸爸像蜜蜂一样勤劳

生:爸爸像鳄鱼一样游得快

生:像猫头鹰一样博学,智慧,聪明

师:到现在,我请同学用一个字来写爸爸

师:一齐来说我爸爸酷的表现

生:勇敢、强壮、温柔、聪明

师:再看最后几幅图

生:是一个歌手,是一个伟大的舞蹈家,是一个足球大将,是一个逗我哈哈大笑的爸爸。师:教师描述生动,让学生进入情境。

生:我的爸爸好酷啊!

生:我喜欢强壮

生:我喜欢聪明 ?? 师:那我们一起来重点看一看同学们说的画面

生:我还发现画面里有其它的画面,画里有画

师:出示示赶走大尾的狼,里面有三个小猪,有个故事

师:出示了不起歌手的画面,把世界顶级的歌手放在后面,想怎么唱就怎么唱?知道后面的歌手是谁吗?

师:爸爸来了,他只有站到后面,听爸爸的表演

师:把两幅画放在一起,要有连接一句话的词语,即:不但?而且? 师:出示几句话,用上像

生:我的爸爸像老鹰一样自由地飞翔

生:我的爸爸像狮子一样在单位称霸

师:出示两句话:

师:回过头来,看最先出示的画面,想对爸爸说什么?

生:爸爸,请你原谅,我错怪你了,师:你想画一画你的爸爸,并加上一句话吗?先出示自己班级,像猪一样睡懒觉,还画上打呼噜的圆圈,还出示了四周都是雨点,爸爸在里面的画,说爸爸温柔,不会写可以加上拼音。生:开始画一画。

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到前面展示一下

生:我的爸爸像经贸大厦高

生:我的爸爸像免子灵敏 生:我的爸爸像灯一样明亮

生:我爸爸知识像大树一样茂盛

生:我爸爸像长毛猴一样多毛

师:说也说不完,创也创不完,再来看几幅

生:我爸爸抽的焑像火车装的货一样多

生:爱

师:原来我们画的画,里面藏着一个字:爱。因为他是我的爸爸,他在我的眼里好伟大,所以我这样表达。再出示第一幅图,喝茶,极普通的样子,极平凡的样子。画后面的太阳,在我们心中是一幅太阳。

出现音乐,教师朗读:爸爸唱歌是给我听的,爸爸搞笑也是为我的,爸爸做的一切都是为我的。原来所有的书都可以反过来读,我爱爸爸,我也爱爸爸。

窦桂梅 篇四

1-2年级

1、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

2、逃家小兔

3、我爱我爸爸(绘本)

4、红鞋子

5、爷爷一定有办法

6、安徒生童话选(拼音读物或绘本)

7、格林童话选

1、哪吒传奇故事(童趣出版社)

2、王一梅童话系列(王一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汤素兰等明天出版社)

4、晚上的浩浩荡荡童话(梅子涵着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5、可爱的鼠小弟(日中江嘉美、上野纪子着,赵静、文纪子南海出版社)

6、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日宫西达也着,杨文译,浦蒲兰绘本馆)

7、丁丁历险记(英迈克法尔着,邹晓平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8、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英罗尔德达尔,代维译,明天出版社)

9、胡萝卜种子

10、小精灵的秋天

11、小猪唏哩呼噜(孙幼军)

12、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周锐)

13、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挪威埃格钠)

14、兔子坡(美国罗伯特罗素)

15、稻草人(叶圣陶)

3-4年级

1、活了一万次的猫(绘本)或森林大熊(绘本)

2、几米作品--森林畅游或月亮不见了

3、夏洛的网(美怀特着,任溶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4、时代广场的蟋蟀(美乔治塞尔登)

5、长袜子皮皮(瑞典林格伦)

6、爱的教育(意大利亚米契斯着)

7、犟龟(德米切尔恩德)

1、笨狼的故事(123)(汤素兰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足球大侠(张之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3、狐狸小学的插班生(北董,春风文艺出版社)

4、小巴掌童话(张秋生,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5、蓝鲸的眼睛(冰波,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6、女巫(英罗尔德达尔,任溶溶译,明天出版社)

7、魔法师的帽子(芬兰托芙杨松任溶溶译,明天出版社)

8、帅狗杜明尼克(美威廉史代格着,赵永芬译,新蕾出版社)

9、文身狗(德保罗马尔着,陈俊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10、大盗贼(德普鲁士勒陈俊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11、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英罗尔德达尔)

12、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杨鹏)

13、蓝鲸的眼睛(赵冰波)

14、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加拿大西顿)

15、嘭嘭嘭(童喜喜)

16、大林和小林(张天翼)

17、狐狸列那的故事(浙江少儿出版社)

18、美丽的巴拿马(德米切尔恩德)

19、中国童话(黄蓓佳,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汤姆索亚历险记

5-6年级

1、失落的一角(绘本南海出版社)

2、草房子(曹宇轩)(新版)

3、小王子(法圣德克旭贝里)

4、哈里波特系列

5、秘密花园(美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

6、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作家出版社)

1、风与树的歌(日安房直子着,彭懿译,少年儿童出版社)

2、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德米切尔恩德着,何珊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4、我能跳过水洼(澳艾伦马歇尔,黄源深陈士龙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5、逃逃(秦文君,春风文艺出版社)

6、桥下一家人(美纳塔丽,王宗文译,新蕾出版社)

7、小河男孩(英蒂姆鲍勒,麦倩译,新蕾出版社)

8、奥兹仙境(美弗兰克鲍姆,张璘潘堵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9、一只狗和他的城市(常新港,接力出版社)

10、女生日记(杨红樱)

11、乌丢丢的奇遇(金波)

12、昆虫记(法国法布尔)

13、城南旧事(林海音)

14、《女生贾梅》《男生贾里》(秦文君)

15、毛毛--时间盗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德米切尔恩德)

16、幻城(郭敬明)

17、《窗边的小豆豆》《小时候的故事》(黑柳彻子)

18、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19、三重门(韩寒)

20、青铜葵花(曹文轩)

21、女儿的故事(韩子涵)

22、第三军团(张之路)

23、寄小读者(冰心)

窦桂梅落叶教学设计 篇五

窦桂梅《落叶》教学设计

www.5y

mfontsize=“6”>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 作者:窦桂梅

导入:,我们到北京的香山看一看。是谁把这里打扮的如此美丽

正文:,秋风起了,天气凉了,这树叶怎样了

2,枝头的秋叶给我们快乐,落下来的叶子又给我们怎样的快乐呢

引出第一段:秋风起,天气凉。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上落下来。画一片叶子,再画一片叶子,让学生判断并体会怎样才是一片一片的树叶。想象,树叶会怎样落下来。看动画,一片一片的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然后朗读体会落叶落下的动感美。3,在学生充分感悟第一段后,问:这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上落下来,都落到哪里去了

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会说出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图。在学生结合图对以上词语有了感性认识后,让学生把它们送回家马上通过读卡片,贴卡片的形式巩固字义。读一读: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还会落到哪里呢,在风姐姐的帮助下,落叶一片一片地投入了大地妈妈的怀抱,那么,我们会怎样做小动物们也和你们一样高兴呢!它们是怎么做的再读读课文,然后说一说。2,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坐,游,爬,飞,躲,藏然后让学生动作体验。尤其是让学生进行躲,藏两个词语的区别。3,快乐吗有趣吗好玩吗把这份感受送到你的朗读中,用你的声音告诉你的快乐!你们喜欢谁就去扮演谁,好好读读描写你的句子,一会请你朗读。4,教师扮演落叶,学生自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老师和同学们进行口语交际。比如,看看我是谁快和落叶打声招呼吧

然后把教材中小虫等变成我,创造教材,进行对话。小虫——躲

小虫在哪里你把我当做屋子,躲在里面感觉如何呀,把句子中的小虫变成我,然后把感受告诉大家)

蚂蚁——坐

你是谁你们把我当作什么水在缓缓流动,小船在慢慢地漂,坐在上面看到哪些景色

把这样的感受告诉大家。小鱼——藏

小鱼小鱼快来呀!

用动作引导学生藏在落叶的后面,让学生观察,并送它们一个词——藏。进一步采访,问问他们藏到我这里干什么

燕子——催

正当你一言我一语时,谁来了

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看见了,低声说:……你也低声告诉大家吧。电报上会写些什么大胆想象。落叶给小虫当屋子,给蚂蚁当小船,给小鱼当雨伞,给燕子发电报,还给其他小动物写信呢,我们快来看看还给谁写的信吧。听了大家的话,小燕子真高兴,它们临走时,有个想法,想让我们再把这里的景象描述下来,记在脑子里,留做美好的回忆。我们快来帮帮它们吧。小燕子听了大家的话,就高高兴兴地飞到南方去了。,就这样,秋风起,天气凉,树叶落,落在大地一片火红,落在大地一片金黄,给小动物们带来了情趣,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快乐。此时,你一定要对落叶说你的心里话,那就尽情地夸夸落叶吧。愿意借有个小朋友写的诗表达感情也可以。2.落叶的歌

树叶黄了,落上山坡。捡起落叶,我问外婆:

树叶为何干枯

树叶为何变色

树叶把美丽给了鲜花,树叶把美丽给了硕果……

小落叶呀,在唱歌,我没有了好看的衣裙,可我仍然这么快乐!

春来了

带着微笑

飞上树梢

风吹过,哗啦啦

我们舞蹈

风住了

静悄悄

我们思考

放假了

乘着风儿

带上奖状

回到大地的怀抱

小虫的屋子

蚂蚁的小船

鱼儿的大伞

燕子的电报

大地

亲爱的妈妈

在你的怀里

我们好好睡觉

2,感谢这美丽的大自然,感谢这可爱的落叶,祝落叶美美地睡个好觉。来年继续舞蹈,继续思考……

补充课文——秋姑娘的信

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一封写给要冬眠的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一封写给贪玩的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食品。再写一封给山村孩子,别忘了给小树裹上冬衣。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去了

www.5y

m

窦桂梅教学设计 篇六

幸福天堂——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一、引出“幸福”

生:(一位同学配乐有感情的朗诵)——寒冷的夜晚,最冷,不是呼啸的北风。饥饿的小女孩,怎能承受生命的沉重。为什么,有家却流浪风中?为什么,人们忘记了同情?火柴燃尽,梦却在夜空。为什么?天堂的路,没人肯送你一程?为什么?„„

师:你们看,一个和你们同龄的同学,在读完这个童话后,他并没有像刘芊芊,像我们一样停留在同情怜悯的层面,而是产生了进一步思考,批注了这段话。看来,批注不仅可以写下信息,写下感受,还可以写下疑问、写[www.kuaihuida.com]下思考——

生:为什么,有家却流浪风中,为什么,人们已忘却了同情,为什么,天堂的路,没人肯送你一程?为什么?

师:面对这一个个“为什么”,我相信,你也一定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要问。

生:为什么,人们放弃了怜悯?(语气富有诗意与追问。)

生:谁的爸爸不爱自己女儿?为什么,爸爸要打她?

生:为什么?连大年夜,她竟然连烤鹅也吃不上?

生:为什么?那个小男孩要欺负她?

生:为什么偌大的世界容不下小女孩小小的身体?这是为什么?!(掌声)

师: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

生;“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读罢此句,你一定也要问个为什么——

生:刚才我们感受到小女孩是那么的不幸,可文中为什么又说她是幸福的呢?

生:是啊,虽然小女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看到了那些美丽的东西,看到了她的奶奶,摆脱了人世间的寒冷、饥饿、痛苦,(随着学生的发言指板书)她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另一个世界其实就是死了,为什么死对女孩来说就是幸福的呢?

生:在我们看来,明明是悲惨地死去,为什么嘴角还带着幸福的微笑呢?

师:所以,一个最大的“为什么”需要我们好好的来梳理、来回答。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里去,再细细地品读。正像刚才那位同学所说,小女孩获得的幸福是因为她曾经看到过这么多美丽的东西,哪一个给你印象最深,你就找出来,读给我们听。(这一处,学生谈到哪里,就讨论朗读到哪里,最后再梳理顺序。)

二、解读“幸福”

(一)满足(第二次憧憬)

生:“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瞧,烤鹅正从盘子里跳下来,太有意思了。

师:瞧瞧安徒生,是太有意思了。把这烤鹅写得就仿佛走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仿佛闻到了香气。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小女孩那么饥饿,可烤鹅是主动走上来的。那可是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啊,该怎么从盘子里跳下来,怎么摇摇摆摆地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呢?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吧!(学生朗读,配以形体的动作,体会“摇摇摆摆”的样子。)

师:是啊,烤鹅明明是不会动的,可它却从盘子里跳下来,摇摇摆摆走来,多么富有童话趣味!它要带给小女孩什么呢?(直接问刚才朗读的学生。)

生:这只烤鹅要让小女孩把自己吃下去。

生:有了食物,小女孩就不必再忍受饥饿了,而是获得了满足。(让学生批注这个词语,并板书“满足”。)

师:小女孩尽管不再饥饿,也是烤鹅主动奉献自己的身体呀。谢谢你们,让我们分享了小女孩此时的幸福一刻。她好满足哦。继续交流。

(二)温暖(第一次憧憬)

生:“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小女孩看到了火炉,她一定感到很温暖。

师:谢谢你让我们分享了小女孩这一刻的温暖。让我们再来读读吧!(板书:温暖)瞧,这一段特别有意思,前后有这样一个巧妙的对应,你发现了吗?

生:开头和结尾的句子:“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生:开头一个温暖对应后面的“暖烘烘的”;明亮对应后面的“旺旺的”。“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照应后面的“多么舒服”。

师:多美的对称语言。你看,阅读批注的时候,不仅注意句子的对立的一面,还要注意句子照应的一面,体会得会更丰富。再来读出这温暖的感受吧!(女生读第一句话,老师读中间的部分,男生读最后一句话,师生合作完成。)

(三)安宁(第三次憧憬)

生:“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这颗圣诞树太大了,太美了。

师:谢谢你让我们看到了这么大、这么美的圣诞树。那是怎么个大,怎么个美呢?用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

生: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朗读得很美。)

生: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朗读得很美。)

师:圣诞树上那许许多多美丽的画片,不就是圣诞节时候我们送给别人祝福的贺卡吗?瞧!它们正向小女孩眨眼睛。眼睛可是心灵的窗户,每张画片都写满了祝福,你们就是那一张张的贺卡,你们在向小女孩眨眼睛,想送给小女孩怎样的祝福呢?(找到一个女同学扮演小女孩,进行口语交际)

生:小女孩,现实太残酷了,愿我们的祝福能给你送去一些温暖。

生:小女孩,愿你远离寒冷,不再饥饿,我们会永远陪伴着你。

生:小女孩,你已经承受了那么多的孤独与寂寞,让我来安慰你的心灵吧。

生:小女孩,相信未来,你一定会告别寒冷、告别恐惧,告别痛苦,拥有美好!(掌声)

生:小女孩,我也希望我们的祝福能给你送去勇气去擦然下一根火柴。(举手的同学更多了,纷纷急切的想送去自己的祝福)师:(采访刚才的“小女孩”)小女孩,听了他们的祝福,你的感受如何呢?

生:我很感动。我不仅感到了温暖和满足,而且更感受到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此刻我觉得这个世界是多么的温馨、美好。因为有了这么多的祝福,我不再恐惧,而是内心获得了一份安宁。(板书“安宁”)

师:多美妙的童话,让我们赋予小女孩这么美好的祝愿,这不就是我们可以批注在旁边的想象吗。

(四)疼爱(第四次憧憬)

师:小女孩不仅要获得这些物质上的满足,她还要追求更大的精神上的满足。所以,她第四次、第五次点燃火柴就看到了奶奶。(出示句子,生读)

生:“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这一次小女孩看到了慈爱的奶奶。(板书:慈爱)

师:有了温和慈爱的奶奶,小女孩就不再孤独,她多么高兴啊,可以想象当她见到奶奶的时候,该怎么呼喊——

生:“奶奶!”(学生兴奋地呼喊。)

师:小女孩得到了温暖,不再寒冷,该怎样的呼喊?(指导朗读。)----生:“奶奶!”(激动的语气。)

师:为了和奶奶一起走,小女孩该怎样请求——

生:“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学生恳切地读。)

师:就这样,她向奶奶慢慢地诉说着把她带走的原因——

生:“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师:此刻,想象看到了奶奶的小女孩的泪,还是伤心的泪吗?

生:不,那是幸福的泪花。

生:可能还带着一点撒娇的语气——(学生完整地把女孩对奶奶说的话朗读了一遍。)

师:如果说原来的“啊”是 一种抽泣,那么这里的“啊”应该是怎样的语气?

生:应该是高兴地感叹,或者是舒了一口气。(学生读。)

生:(这里指导出了学生朗读“啊”的不同感叹,体会不同的语境下,不同的语气,就是不同的感情。创造性的朗读,引起听课老师们的掌声。)

师:现在,小女孩好不容易见到了疼爱她的奶奶,难道她仅仅说了这几句话吗?除了说这些,她可能还有更多的话儿想讲给奶奶听,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生:奶奶,在这个世界上,我充满了寒冷、饥饿,只要我卖不出火柴,爸爸就会打我。请把我带走吧,我不想要饥饿,也不想要寒冷。

生:奶奶,我知道只有您才能给我温暖,给我慈爱,所以,您就把我带走吧。

生:奶奶,请您把我带走吧。把我带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恐惧、没有孤独、没有痛苦的地方去吧。

师:亲爱的同学们,其实我们怎么想象、怎么朗读也无法完全再现小女孩当时幸福快乐的时刻,那就让我们把双手放在胸口,静静倾听这心灵的呼唤吧!

生:(配乐静听,课件显示这段文字)“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当时情境宁静而感人。)

(五)快乐(第五次憧憬)

师:就这样,她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生:“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有感情朗读)

师:小女孩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她们俩是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板书:快乐)

三、梳理“幸福”

师:故事又结束了。现在再回顾一下课文,然后回过头来再看题目中的“小”。通过朗读讨论,原来小中还包蕴着这些我们读到的,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得见的“大”(出示刚才学生朗读过的那五次“幻想”的内容)——

生:大大的火炉、大大的圣诞树、大大的烤鹅,还有高大的奶奶。(学生依次说出。)

师:瞧,透过这些看得见的“大”的阅读中,批注出了这么多看不见的“大”——

生:无限的温暖,无比的满足,永久的安宁,永远的慈爱和永恒的快乐。(和学生一起完成对板书的梳理,从而又回扣整体。)

四、“幸福”来源

师:那么是什么让女孩从黑暗与痛苦的世界,获得了这些光明与快乐?

生:是火柴。因为火柴的照亮,才有了女孩这些梦想。

师:至此,你一定会批注一个问题:把小女孩的五次梦想罗列在一起,读着不是更一目了然吗?(出示罗列五次幻想内容的文字,用不同颜色体现。)为什么安徒生却把这些梦想安排在女孩每一次擦燃火柴的过程中呢?

(出示课文描写的五次擦燃的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她又擦了一根„„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让学生讨论。)

生:这样都罗列起来写也没有意思,读起来没有感情,不能引人入胜。你瞧第一次的“敢”,明明因为卖不出火柴爸爸要打他,可她竟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又一根,表现了小女孩很勇敢。

生:还有中间三次的“又”,再加上最后一次的“赶紧”,这正是火柴一次次的擦燃,才实现了她一个又一个的梦想,才可以看出女孩对梦想的不放弃。

生:她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看到幻想,然而火柴又一次一次的熄灭,可她又一次一次的擦燃,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而五,说明她在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可见小女孩内心的渴望多么强烈。(指导学生批注,并板书“渴望”。)

师:是的,我们一定会批注这样的话:这样写不仅读起来一波多折,引人入胜,小女孩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而五点燃火柴,也体现着这些梦想来自于小女孩内心的渴望。

师:你们再来对比课文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你发现了什么?(对照黑板两节课批注的词语。)

生:我发现了残酷的现实生活与小女孩的美好的梦想是完全相对的。生:也就是说,越是因为寒冷,她就越是渴望温暖;越是饥饿,她就越是渴望获得温饱,得到满足;越是恐惧,她就越是渴望获得一份安宁„„

师:原来小女孩不仅从物质上追求,更是从精神上追求——

生:小女孩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美好的景象,我们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聊的,作者却是有意的安排呢!

生:越是因为孤独,她就越是渴望慈爱;越是因为痛苦,就越是渴望得到快乐。概括来说,正是因为现实的不幸,她就渴望内心的幸福。

师:(对比左右概括总结)弱小与强大,黑暗与光明,寂灭与狂欢,痛苦与欢乐——感谢同学们发现了课文的内在结构,让我们懂得了小女孩的渴望源于内心,并获得一次次升华。就在这样的阅读对比的批注中,我们竟然发现了文章的结构。到此,我想你的思考一定没有停止,你一定还会产生追问,会是什么呢?生:(沉默,思考。)

师:你也许会批注这样的问题:这份幸福的获得,难道仅仅是因为小女孩对梦想的渴望吗?

生:那就是说,谁也没有看到小女孩获得的这些幸福,更不知道小女孩内心的渴望。可小女孩却能看到这么多美丽幸福的东西,她怎么就能偏偏看得到呢?

生:因为小女孩心中的梦想是那么的美好,实现了这些梦想女孩就不再痛苦。

生:因为女孩心中一直被这些美好的东西占据着,她在如此痛苦的境遇下,更加希望心中的那份美好实现。

生:我觉得小女孩跟别人不一样,别人没有经历过小女孩寒冷、饥饿、恐惧、孤独的痛苦,也就没有强烈的渴望去追求那些美好的东西。但小女孩经历了这些痛苦,所以她能看到这些美好的东西。

师:谢谢你们的引发,咱们就再回过头来把上节课感悟的小女孩不幸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出示上节课梳理出的体现第一课时五句小女孩不幸的句子,这里略)。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中,进行角色转换。只改名称,假如把小女孩换成你,试想:(屏幕出示,上节课梳理女孩不幸的语句——大家都在欢度大年夜,可你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时候,你会怎么想?

生:我有些生气。

师:当你好不容易有了一双妈妈的大拖鞋,可是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你把鞋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到,另一只让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孩子的时候可以拿它当摇篮,你是什么情绪?

生:我很生气,甚至愤怒。

师:当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你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你一个钱„„ 当你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你不敢回家,因为爸爸一定会打你的时候,你的心情又会怎么样?

生:我特别的伤心,心太酸了。我心里恨爸爸。

师:当你一次次点燃火柴,可是火柴一次次熄灭,你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此刻,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学生纷纷举手,这时老师不让说出来。)

师:你们刚才说的,甚至你们想要说的,做的,从生活的角度我都可以理解。可课文写的小女孩如你们一样的表现了吗?别忘了,小女孩那么饥饿,都没有冲向烤饿,而是烤饿自己向小女孩走来,死亡来临的时刻,小女孩也是——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师:那么这些字里行间究竟隐含着小女孩一颗怎样的心灵?就请拿起笔,把你最想对小女孩说的话,批注在课文中吧。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都行。(板书隐含。配乐学生动笔,之后汇报。)

生:小女孩,你忍受了寒冷、饥饿、恐惧、孤独,你忍受的太多了,你看见了奶奶,受到了奶奶的关爱,你现在应该是幸福的吧。

生:小女孩,你经历了寒冷、饥饿、恐惧、孤独和痛苦,你得到了温暖、满足、美好、慈爱和快乐是应该的,祝你以后过得更幸福。

生:小女孩,别人对你那么冷漠,就连小男孩都嘲笑你,可你为什么选择沉默?要是我,我就受不了,我会埋怨,难道你愿意在残酷的现实中挣扎,你应该在美好的世界里飞翔啊。

生:小女孩,你是那么善良、那么美丽,但是苍天却是对你那么不公平,你为什么还要忍耐?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候,会把你带回家,让你在幸福中生活。

师:听了你们的话,我知道,你们也是善良的。从现实的角度,小女孩太有报复的理由了,可小女孩的忍耐,让那些冷漠者无地自容。

生:小女孩,面对这样冷酷的现实你都能忍受,你有一颗向往美好的心灵啊。俗话说吃亏是福,你一定会得到应有的幸福的!

师:你们批注的对女孩的评价,概括起来,这忍受、忍耐,就是说,小女孩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是一颗怎样的心?

生:是埋藏在心的忍耐,忍受之心啊。

师:这含在字里行间的是一个“忍”啊。如果说“隐”是埋藏是一种隐含,原来埋藏在心的是一颗“隐忍”之心。(板书:把“隐含”的“含”改成“忍”,最终变成“隐忍”。让学生批注这个词语。)苦难把女孩放到尘埃里,却开出了幸福的花儿。原来,心怀渴望并不难,而在苦难中拥有一颗隐忍之心,才是这小小的女孩获得幸福的真正原因啊。

五、提升“幸福”

师:小女孩也许不懂这些,可正是因为我们的阅读赋予了小女孩这么高贵的形象,她就是我们人间的天使!正是如此,她和奶奶一起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小女孩飞到的是什么地方呢?

生:是有上帝的,叫天堂的地方。

生:课文里不是说吗,“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师:所以叶君健尊重安徒生的原作,写上了这句话——(出示课件)

生:“她们两人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既没有寒冷,也没有饥饿,也没有忧愁的那块地方——她们是跟上帝在一起。(让学生在课文中补充上这句话)

师:上帝是西方文化的代名词——那么,跟上帝在一起,就是和什么在一起?

生:跟上帝在一起,就是跟一切善良、美好的东西在一起。

生:因为和上帝在一起就不会有寒冷、饥饿等等的痛苦了,我想小女孩经历这么多痛苦,也应该得到幸福了。安徒生这样写是为了使故事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所以,跟上帝在一起,就是跟幸福在一起。

师:所以有着西方文化信仰的安徒生创作这篇童话后,批注过这样的一句话——

生:(齐读)“幸福不是艺术家的名声,王冠的光辉。幸福存在于对清贫的满足,对苦难的承受„„追求幸福的途中,才是最幸福的。此刻,上帝与我们同在。”

师: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安徒生,在他的心中离上帝最近的人,或许不是——(指投影)

生:不是艺术家的名声,王冠的光辉。

师:而是——(指投影)

生:存在于对清贫的满足„„对苦难的承受。追求幸福的途中,体会到真正幸福的人。

师:是啊,一句和上帝在一起,定格于对苦难的承受,定格于对清贫的满足,定格于对梦想的渴望,定格于幸福的天堂。我们的解读与安徒生说的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原来,隐忍与渴望之心就是对清贫满足,对苦难承受的心。从小女孩追求幸福的过程看出,女孩就是幸福的,因此她嘴角还带着微笑。

师:基于中国的文化背景,我们都钟爱大团圆的结局,死亡意味着不幸。可是借助批注呢?我们觉得这时的小女孩是幸福的,我们读到了女孩的幸福。

生:到此,我们明白了课前的追问,为什么说小女孩是幸福的。小女孩追求幸福的过程才是幸福的,因为小女孩有着对苦难的承受,对清贫的满足,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隐忍与渴望。

师:其实,你们已经读到了故事背后的文化背景!因为有了这份背景,小女孩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未来是美好的,最终他们来到的是上帝身边。正因为是这种力量,故事读来就不再凄惨而是凄美在心中。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背景,安徒生这样写到-----(出示课件)

生:人们不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那些冷漠的人,他们只看到小女孩的尸体,却不曾看到她的灵魂,不知道她是幸福的。但我们却知道——(出示改编的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朗读。)

生:“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是多么光荣地跟祖母一起,走到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好啊,你们读到了这么丰富是内涵。当然,无论从现实角度解读,还是从西方文化角度解读,这份收获归功于谁?

生:归功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这篇童话。也就是说,归功于安徒生,因为是安徒生创作的这篇《卖火柴的小女孩》。

生:因为是童话,原本忧伤的故事不再忧伤,更不会绝望,读到最后我们竟然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寄托与幸福。

师:是啊,故事不再凄惨,而是一种凄美在心头。于是,我们发现,面对现实的世界,我们可以去创造一个我们心中向往的美好世界。这正是童话故事的永恒魅力,安徒生的博大也在这里。童话读完了,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天使飞走了。剩下我们,该怎么办?(学生沉默,之后发表感言。)

生:每一个弱小的生命都要我们关爱,不是冷漠,更不是无情的漠视。生:我们要寻找自己内心的幸福,即便是生活对你不公,你也要无条件地追求幸福。

生:小女孩点燃的不仅是小小的火柴,而是梦想,是执着,我们无论何时一定心怀梦想和渴望,而不是抱怨和不满。

生:我想,人与人之间一定要拥有爱。有爱就有温暖,就有安宁,就有快乐,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也能点亮整个世界!(掌声)

生:想想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感到我们多么幸福啊,要好好珍惜这样的日子,感恩自己的爸爸妈妈、家人,感恩这个社会。

师:你们的感言,不就是你此刻批注的内心情感吗。让我感受到,无论是从哪个角度的阅读,重要的是回到了我们自己的心灵。我们不是把希望寄托于上帝,而是在小姑娘所获得的这份“幸福”中,你们已经学到面对苦难的勇气和力量,并引起我们对生命的珍爱与警觉,相信你们越来越高尚起来,越来越走向高贵。幸福着幸福当然好,不过,我相信,即使生活遇到磨难,我们最后批注的一段话一定是——

生:即便生活遇到不幸,也能够在寒冷中播种温暖;在饥饿中获得满足,在恐惧中创造安宁,在孤独中寻求慈爱,在痛苦中追求快乐。只要你拥有一颗隐忍之心,并不放弃对梦想的渴望,你就能获得幸福!(和学生一起总结板书,完成上面的内容。)

卖火柴的小女孩

寒冷 温暖

饥饿 幸 满足

恐惧 隐忍 渴望 安宁

孤独 福 疼爱

痛苦 快乐

(备注:该实录发表在09《小学语文教师》第四期。)

窦桂梅教学实录 篇七

窦桂梅的一节课——《落叶》 课文 《落叶》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爬过去,躲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上去,坐在当中,把它当作船。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飞来看见了,低声说:“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

窦桂梅《落叶》课堂实录

师:我送你们三句话,第一句“我很棒”。第二句话也送给同伴,把手搭在同伴的肩上:“你真的很棒”。

这个课堂和以往不一样,上看看,下看看,左看看,右看看,有什么? 生:很多听课老师。师:把这句话送给老师:“你们很棒,你们真的很棒,你们真的真的很棒”。(台下老师鼓掌。)

师:老师给你掌声,你明白了什么? 生:很光荣 生:很温暖

师;找到感觉没有?什么感觉,温暖中觉得很棒,就带着这个感受来一同走进课文,走进课文之前带你们去一个地方,也就是这个季节最值得去的地方?在哪里?

生:落叶,红叶

师:听,快看了(香山红叶图)

师:想起一首诗吧:远上寒山石径斜„„(师生一起背)

师:美不美?这片片的枝叶把香山打扮得真美呀。风呼呼地吹,天气越来越凉,这叶子就会?

生(有的做动作,有的用语言,落)师板书:落叶

师:刚才我们看了香山的景色,感受到这片片落叶带来的美,现在送给大家两篇文章,在文章中感受落叶带来的美。

自己赶紧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尽办法去解决,这些方法老师不说,你们一定知道。学生读书

师:有的同学跃跃欲试,想读了,看谁倾听别人的话像刚才那样用心。(指名读第一节

师:像他那样自己读一读这一节。师:继续往下读,(指名读第二节)

师:他读“当作”读得真准啊,我们也这样读,齐读。

师:继续向下读,这个“当”在句中两次不同音,你都读出来了,真了不起。再读这句,看谁读得正确流利。师:再往下读。我可听出来了,“藏”这个字她怎么读得这么准啊。一起读这个字,把它送到句子里再读。师:全班齐读最后一段。师:你们真的真的很棒。

师:看课文第一段,放声再读读。

师:这段话有个词特别好玩,重复了两次,发现了吗? 生:一片一片

师:读,再读。师在黑板上画一片叶子,这是一片。一片一片那就是两片了(边说边画第二片叶子)

生:不是,有许多,很多很多片。

师:言外之意我明白了,这一片一片就是好多好多,那再读读,把一片一片的感受送到句子中。

师:哎哟,她读这个“落”呀,我感受到了“落下来” 想象一下,怎么落呀? 生:慢慢落下来。

生:慢慢得一片一片地落下来。师:啊,飘飘洒洒 生:随风舞动。

师:多有诗意啊,缓慢地落下来,就这样像小蜻蜓,小蝴蝶慢慢地舞动着,你再读这句话,那样那样地落下来。生读

师:落得多轻松啊“落下来” 又一生读

师:这次风很大,一下子就落下来。

师:好的,咱们亲眼看看这落叶怎么落下来。放课件

师:一片,又一片,接着一片,把这样的感受加上你刚才的体会再送到这句话中,看着图读。

师:快看看啊,这一片片落叶都落到哪里去了?快读书,读下去你有新的发现吗?

师:有的落到 生:地上] 师:看谁会说话,我用上了有的 生:有的落到河里 生:有的落到沟里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看谁会开动你的脑筋。(画两棵树、画小河、小沟、院子、地上)

师:快请同学们帮帮忙,我这里有这么多迷路的孩子,她们要回到她们的家,谁来帮帮她们。(学生把河里、院子里、地上、沟里这些词分别贴到相应的地方)师:看看啦,这些片片落叶让我们聊一聊,有的落到——(生)河里 有的落到——沟里,有的落到——地上,有的落到——院子里。就这些地方?还有哪里? 生:田里,山里

师:你去落一片(生上来贴落叶)生:房顶上

师:你去落一片。

生:落到树上„„从高的树上落到矮的树上。师:多会创造。生:落到小朋友头上。

师:当你的小草帽,真有意思。

师:总之,我发现落叶无处不在,落在哪里,哪儿就是它的家。就这样,一片,一片,一片,谁来了,谁发现落叶在等候着它们了,快读书,读读告诉大家。生:小虫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师:我明白了,小虫是爬过来,躲在里面(贴爬和躲)生:小蚂蚁爬过来,坐在当中,把它当作船 师:我明白了,小蚂蚁是坐在当中(贴坐)生: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师:(贴 藏)

生:燕子飞来看见了,低声说: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师:(贴 飞)

师:这些小动物们,有的爬、有的游、有的飞、有的坐、有的就躲,现在你们就是这群可爱的小动物。师:你是谁? 生:小虫

师:你是谁? 生:小蚂蚁 „„

师:现在我们就体验体验,现在你们就是可爱的小动物,我好喜欢你们这群可爱的小动物。注意了,一片叶子落下来,有的爬来„„一个也没爬? 生:(爬)

师:有的动作真美哪,那么爬呀爬呀,可以在过道,放松。师:有的游来 生:(游)

师:重来,游的太快了。师:小燕子飞下来了。飞~ 生:(飞)

师:蚂蚁坐上去,坐在叶子上 生:(坐)

师:刚才我们是慢动作,现在快,游、飞、坐、爬、游、飞、坐、躲„„ 生:(按老师的口令做着不同的动作)

师:我看见了,我看见了,我去抓你„„哈哈,听好了,藏 生:(纷纷往桌子底下藏)

师:快出来吧,最后一个动作:坐

师:我可明白了,你们哪,这些小动物可太了不起了,刚才你们做的躲和藏的动作一样的,看来躲和藏有时放在一起可以表示一个意思。现在我把藏换个动作 躲开 生:(躲开)

师:还想演吗?这样我们挑几个扮演小动物,你可要用心体会,你就是它。师:爬,游,飞,躲,躲开的躲,躲藏的躲 生(演)

师:开心吗?快乐吗?幸福吗?就带着这些感受送到句子里边,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能做到吗?把你的感受用声音传送出来。开始 生:读书

师(在胸前贴一片树叶)看看,我是谁?打个招呼。生:落叶姐姐好

师:小动物们好,喂,我落下来了,你在哪里?你是谁? 生:读有关蚂蚁的句子。师:放录象

师:现在把蚂蚁变成我创造性地读,谁来读。生:我爬过来,坐在当中,把它当作船

师:你坐在船上都看到了哪些景色?你再把这句话创造创造

生:树叶落到沟里,我看见了,爬上去,把它当作船,我看见了小鱼,还看见了珊瑚。

师:那是在哪里,海里呀,再琢磨琢磨

师:喂,又一片叶子落下来了,跟你打招呼。师:你是谁? 生:小虫

师:小虫怎么来的? 生:爬过来的师:送它一个字(躲)你躲在我这里感觉如何? 师:放课件

师:你也创造,小虫变成我创造创造 师:你也躲在里面? 生:没错

师:把我当作什么? 生:温暖的被子 师:你住了几天 生:一百零一天 师:你感觉如何 生:温暖

师:你有感受,把它创造出来,说说 生:创造性地描述(略)

师:喂,你是谁?小鱼小鱼快来。看,它怎么来的,送它一个字,藏 你藏在我里面干什么?赶快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读出来。生:(除了用我代替小鱼,还加上了,很温暖几个字)

师:你藏在里面干什么?有没有不同的?把你藏在下面做游戏的感觉告诉大家,让大家听出我在和小朋友做游戏。这样你这个藏的体会就有自己的滋味。师:正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时候,快看,谁来了? 师:燕子,你们好 生:树叶姐姐好

师:你们要到哪里去? 生:南方

师:谁告诉你们的? 生:落叶

师:你们特别助人,知道这个信息,又告诉你的伙伴,怎么告诉的? 师:好远,好远有只燕子,我们要把这个信息告诉它,给怎么说/ 师:传出的声音送给它电——报——来-啦—— 师:一起来,把手拿出来,离着你那么远呢? 生:读最后一句话(拉长声调)

师:有只燕子离我们不远不近,怎么告诉它 师:有只燕子就在我们眼前,你怎么告诉它 生:读出不同的语气。

师:现在我真的感觉到了,你看这落叶,落到这儿,那儿,有的当作伞,有的当作船,还有的当作屋子,还有呢,秋姑娘不仅当作这些,还当作一封一封的信呢。

师:看看,我都写给谁了,快来读读,写了这么多信,我都到哪里去了?你看同学们,我这落叶怎么样,不夸我两句 生;落叶还真有用处。生:落叶会帮助我们

生:我能和你成为好朋友吗?

生:落叶,你真能干,我好想和你做好朋友

师:就这样,亲爱的同学们,咱们都在夸落叶呢,让我们一起唱给落叶,落叶也唱给自己。课件出示: 春来了 带着微笑 飞上树梢 风吹过 哗拉拉 我们舞蹈 风住了 静悄悄 我们思考 放假了 乘着风儿 带上奖状

回到大地的怀抱 小虫的屋子 蚂蚁的小船 鱼儿的大伞 燕子的电报 啊 大地

亲爱的妈妈 在你的摇篮里 美美睡上一觉

师:是啊,大地,我亲爱的妈妈。在你的怀里,我们好好睡觉,来年的春天,我们继续舞蹈,继续思考,还给你们做屋子,写信,拍电报,马上就跟落叶说声再见,谁想读读它,放开声音,一起来 生:落叶 师:小小的落叶很不经意落在那儿,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快乐,摘下一片美丽的落叶送给最心爱的人,再见,后会有期,窦桂梅执教《朋友》课堂实录

执教:窦桂梅 时间:2003年3月16日

地点:扬州教育学院瘦西湖校区体育馆 学生:六年级

师:同学们,今天窦老师刚和同学们见面,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

生:窦老师,我想问你,你平时喜欢交朋友吗? 师:你说呢? 生:喜欢。

师:对呀!我愿意和你们交朋友。愿意和我自己的孩子交朋友。你们是六年级,我女儿今年正好上初一,其实,年龄和你们差不多。我和她是朋友,自然而然就和你们也是朋友啦!

师:新朋友见面,送大家一份见面礼,读读吧!

生:没有朋友,生活的菜肴里就缺少油盐。没有朋友,生命的天空中就缺少光线。

师:同学们,这句话围绕一个词来写的,顾名思义,就是“朋友”。谁来到前面大大方方、重重地把这两个字写在黑板上。

(一学生上台,按老师说的,一笔一画地写下了“朋友”两个字。)

师:说起“朋友”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很轻松。你看,刚才咱们一见面就成了朋友。大家有没有看过中央台王纲叔叔主持的《朋友》这个栏目? 生:„„

师:王纲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说起“朋友”这个词很轻松,真正地要去体验它、感受它、实践它,那却并不轻松。比如窦老师在36年的人生历程中,伴随着朋友的搀扶、点化、纠正,伴随着快乐和泪水,伴随着老师的成长,我深深地感受到有朋友真好!(老师深情地叙述,教室里很安静,同学们凝神注视着老师)师:每每在生活中交朋友,在书本中咀嚼到这样那样的朋友故事的时候,我都以朋友的真情来激励自己的成长。最近,我就看了几本丛书,是由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里面有一个栏目,专门讲了“朋友”。每每我读的时候,我就被里面的故事所感染,有时候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我想,我应当把书本中获得的对朋友的感悟印下来,和同学们分享,想到这儿,我就选了四篇文章,就是同学们手中拿到的四篇。(这四篇文章分别是《记住的和忘却的》、《管鲍之交》、《胖子和瘦子》以及《朋友》。)

师:我相信,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读了文章后,多多少少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同学们可以任选其中的一篇来谈谈,可以说主要内容,也可以直接说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生:我对《管鲍之交》这篇文章有很深的感受。齐桓公登位后,要杀管仲,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却极力劝说,并坚决辞掉相国之位,推荐管仲。这是出于对朋友的真情!齐桓公不记前嫌,重用管仲,并不是因为管仲的才华有多高,其实是被他们的情谊感动了。而管仲深知鲍叔牙对他的深情厚谊,就不辜负鲍叔牙的深情,逐渐施展出了才华,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师:通过对《管鲍之交》内容的理解,你觉得“朋友”应该怎样理解? 生:我认为朋友应该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取长补短。师:好,就请你把这句话写下来。(生到黑板上书写)生:我读了《记住的和忘却的》这篇文章,深有感受。„„(学生对主要讲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你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朋友”应该怎样理解?

生:就是要“记住别人对我们的恩惠,洗去我们对别人的怨恨”。师:再简练一些。

生:记住恩惠,洗去怨恨。(生到黑板上写下了这句话)

生:我有补充,„„要知道一个没有朋友的人,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飞也飞不起来。

师:向你祝贺,同学们给他鼓掌。他把书上的语言进行了充分的“消化”,内化成了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想,这真了不起!

生:我对《胖子和瘦子》这篇文章有感受:在朋友有难的时候,我们要去帮助它,而不能选择逃跑!

师:可以用一个什么成语来形容? 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学生在启发下,脱口而出)

师:刚才的同学说得很好,就这样说,想补充的也行,谈别的文章也行。生:读了第二个故事,使我想起了文章后面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真正的朋友,应当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朋友着想,这种友谊是高尚的,是纯结的。(学生联系相关的故事,来谈对朋友的理解。)

师:太好了,我发现你刚才讲的那个故事书上没有,你把她补充进去。这是多好的一种语文学习方法,把刚才的写上来。(学生在黑板上写感受)

生:读了这几篇文章,我有四点感受:第一个感受是既然是朋友,就要记住朋友对你的恩惠,朋友对你的批评和鞭策,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自己翱翔,飞得更好;第二个感受是既然是朋友,就应该在危险的时候给予别人最大的帮助;第三,那些事不关己,一心想着保全自己的朋友,与他们不相交也罢。第四,朋友之间,应该守信用,这样的朋友才是最好的朋友。(台下一片掌声)

师:说得真是太好了!同学们,这么多的同学还想谈,好,这样吧!把你们想要说的话与前后桌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相互交流)

师:好,我们看看黑板,来齐读一下。(孩子们在黑板上写满了自己对朋友的理解的话,就像“小名人名言”。)(生朗读)

师:有没有发现问题。(指着其中的一句话,原来其中有一个字写错了。)生:我发现这句话中“谅解”的“谅”写错了。

师:是谁写?知道怎么写吗?(教师脸上仍然带着笑容,一学生赶忙上去改正错别字。)师:再读„„

你看你们多了不起呀,自己读书,就获得这么多对朋友的理解,这让我想起罗曼罗兰说的一句话,“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发现自己,联想自已,检查自己,升华自己,超越自己”。同学们,我们能否在人家的情感世界里,真正去走一趟,也在里面真正的发现自己,检查自己,超越自己呢?要想真正达到这一点很难。下面我们就选择一篇我们这一生也许遇不 到的一篇《朋友》,我们来好好地研究研究,体验体验,来谈谈我们的感受。师:你就预先读了,现在你们就用心地来读这篇文章,同学们可以读一读,划一划,看看,哪些地方对你触动大,选择你自己的读书方法来读,大声读也可以,默读也可以。„„

师:这对你有什么感触? 生:“无辜”这个词„„

(教师指名若干名学生开火车一句一句地读课文,并随机请学生说说感受。)师:同学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重要的地方,里面都隐藏着“但”这个字,我们把这段话找出来读一下。(生读含“但”的两句话)

师:什么时候用“但”这个字。生:转折的时候。

生:上面的意思就是没有人肯为朋友坐牢,但是达蒙真心为皮斯阿司坐牢,强调了他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一个人。

师:对,当文章的上面的意思和下面的意思完全相反的时候我们才用“但”,像这样的句式我们着重强调的是后半部的。联系上文,请你进一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这句话上面用了一个“但”字,证明为了朋友会去观很多意想不到的事,就从这件事来说,想回家看看母亲,但是没有人为他坐牢,就是这个朋友真的为他坐牢。

师:所以你想突出这个意思。生:读书„„

师:他谈出了对这段话的理解,着重突出了“但”字,还有没有同学想谈。生:我对这句话的理解,达蒙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替别人坐牢,证明他已把当成自己最好最好的朋友了,他本身就很信任彼此,相信他们之间的友情是纯洁的。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但”这个字看出来的。

师:从这两位同学对这段话的理解,同学们已经很了解了。我们再读一读。生:齐读课文。

师:就是这句话,若老师再给你们读一遍,同学们你们能听出些什么呢?(教师朗读,注意了突出了“茫茫人海”等重点词。)生:我听出了黑暗中的一点光线。

生:没有一个人为皮斯阿司坐牢,只有他的朋友达蒙。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达蒙很信任皮斯阿司,达蒙是一个高尚的人。

师:茫茫人海,皮斯阿司还有很多的朋友,但谁愿意为他杀头的呢?别个怎么没出来?这说明达蒙怎样? 生:他很勇敢。

师:你读读这段话,要能让人听出达蒙是很勇敢的。(学生读这句话)

(教师二次读这句话,突出其它的词语)师:这一次,你又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了他们有颗互相信任的心,他们友谊是建立在互相信任之上。生:达蒙是心甘情愿为他坐牢。

师:再读一遍。要读出达蒙是真的原意为皮斯阿司坐牢的。(学生读这句话)师:还是这句话,我再读读。(教师三读这句话,语气又有了变化,突出的重点词不一样了。)

师:你还听出了什么?

生:他之所以为皮斯阿斯坐牢,是因为他了解皮斯阿司,相信彼 生:达蒙不怕死。

生:我听出了朋友里面的一些真情。生:我通过这句话听出了患难真情。师:那这段话中的——号是什么意思? 生:表示强调。生:读课文。

师:还有同学想读吗?其实,你想怎么读就可以怎么读,只要读出自己的滋味来就行,谁来试试!

(一学生大胆尝试,深情地朗读)生:我也来试试。(许多孩子都举了手,教师点了多名学生读书。)师:读出自己的滋味来,其实就这么简单!

师:同学们,现在来个实话实说。如果你们碰到了这件事,你们会不会替他去坐牢?

生:我会去,因为朋友之间的友谊是珍贵的,因为他是一个讲信用的人,所以我会去。

生:我会去,如果我被砍头了,我就会千古留名,人生在世,就是为了千古留名,活得精

生:我是达蒙的话,我就不去,因为我的生命比他更有价值。师:你比他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你也知道生命只有一次。生:我会去的,我信皮斯阿司,我知道他一定会来的。

生:如果我是达蒙,我就不去,因为我还没有做出一番事业就死去了。况且死了,也不好孝敬父母了。

师:如果还让你们接着说的话,你们还会说很多很多,你们刚才所说的去或不去,都是达蒙复杂的思想斗争,他会不懂自己的生命只有一次吗? 生:懂。

师:他会不懂自己的母亲也需要孝敬? 生:懂。

师:他了解不了解自己的朋友是无辜被处死的。生:了解。

师:达蒙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他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皮斯阿司是一个这么孝敬母亲的人。生:我的朋友一定会回来的。师:好,你信任他。

生:为这样的朋友去死,死也值得。

生:他心里会想,如果他不信任自己的朋友,朋友怎么能信任我呢。生:人生能得一知己,是很不容易的。

师:好了,同学们,就怀着这样的想法,这样的决定,你们再读读这段话,如果你们是达蒙,单读还是齐读? 生:单读。

师:好,谁来。师:日子如流水,却发现皮斯阿斯一去不回头,它也许„„也许„„,达蒙心里怎么想的?他还是面无惧色,还是洋溢着慷慨陈词的豪情? 再看这句话,“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他们会议论些什么呢?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还有的______。达蒙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他还是„„面无惧色„„”请同学们自主选择一组,动动笔,展开想象的翅膀,反复揣摩这句话,把你的想象写出来,你的智慧就在你手中,一会儿请你朗诵给大家听。师巡视。

生:日子如水,皮克萨斯,一去不回头,他也许会来,也许不会来,但刑车上达蒙仍然抬头挺胸,不但„„,反而洋溢着慷慨赴死的豪情,他心里想,朋友,我相信你,我相信你会来的,即使你不来,我也死得其所。

生:日子如水,皮克萨斯,一去不回头,他也许不回来,也许马上就回来,但行车上的达蒙抬着头,挺着胸,不但面无惧色,反而洋溢着慷慨赴死的豪情,他心里想,不管他回不回来,我都理解他,因为我们是好朋友,我了解他。生:达蒙住进了监牢,吃的是窝窝头,住的是破旧的茅房,但行车上的达蒙抬着头„„充满豪情,他心里想,唉,皮斯阿司,希望你和母亲相聚,祝你好运!生: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他们有的同情达蒙的遭遇,有的嘲笑他的愚蠢,还有的说他愚不可极,但行车上的达蒙„„豪情,他心里想,随便你们怎么说,我的朋友皮克萨斯一定会回来的,我相信你一定会回来的。

师:听了这么多同学的回答使我想起了但丁的那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生:日子如水,皮斯阿司,一去不回头,他也许远走高飞,也许在回来的路上,但行车上的达蒙抬着头,挺着胸,不但面无惧色,反而扬溢着慷慨赴死的豪情,他心里想,皮克萨斯你不用回来了,好好孝敬你的母亲,我会替你去死的。生:达蒙住进了死牢,吃的是粗饭,穿的是破烂不堪的囚衣,住的是死牢的牢房„„

师:你说的是死牢的牢房,这死牢的牢房会是什么样的牢房?再想象 生:达蒙住进了死牢,„„ 师:你说是什么样的死牢? 生:是又臭又脏的死牢

生:达蒙住进了死牢,吃的是发霉的牢饭,穿的是破烂的囚衣,住的是阴暗潮湿的牢房,但行车上的„„豪情,他心里想,皮克萨斯,我亲爱的朋友,你现在应该正和你的母亲度过这最后的时光吧?就算你不会回来,我也不会怪你,只要朋友开心,我也开心。

师:还有这么多同学要说,这样,大家前后说,互相说,把你的快乐与别人共享。

(生互相交流。)

生:这句话说明皮斯阿司是一个守信用的人,他本可以兆之夭夭,让达蒙做他的替罪羊,可是他没有这样做,他守信用,他不愿让达蒙做他的替死鬼。师: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回来的。生:淋漓的风雨中

师:咱们这儿也下雨的,算不算淋漓的雨。生:不算,是淅淅沥沥的小雨。

师:他是在淋漓的风雨中来的,而且是在千里之外,飞奔而来,你怎么看待 生:我认为他是马不停蹄的,一心赶回来,不相让他的朋友替他死。师:好,就请你把这样的感情表达出来。生:读。

师:累得没劲了,你刚才说得多好啊,他在远处喊:“我回来了,我回来了”,应该是“我——回——来——了”,“我——回——来——了”(声音拉长)谁再来读读。生读。

师:一般由远处远处传来的声音第一句低,第二句高,再试试。师读前半;生读“我回来了,„„”

师:我要是你们,我肯定会这样读,“我——回——来——了”。

师:亲爱的同学们,假如皮斯阿司回来了,他告诉人们没事了,我回来了,他想到了自己,会怎么读? 生:我回来了。

师:假如他想到回来了,他会怎么读? 生:我回来了。

师:假如皮斯阿司回来了,他很累,上气不接下气,应该怎么说? 生:我回„„回„„来了!师:再说,可以有创造。生再说。

师:如果是我,我肯定急着说,“我回来了,我回来了”。每个人现在体会,你就是皮斯阿司,体会。

师:把手放在桌上,发出马蹄声,皮斯没学过普通话,他会怎么喊? 生:读。

师:没有掌声,再读,再体会,你就是皮斯阿司。生:激情读。师:此时此刻,“我回来了”(轻声读),又说明什么? 生: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师:同学们,就是我们凭着对朋友的信任,皮斯阿司回来了,此时此刻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哪两个字? 生:信任(师板出)

师:谁读,读出你的内心感受,读自己的。生:读。

师:同学们,我们能够想象,皮飞奔刑场,解下达蒙的绞索,然后紧紧拥抱在一起,风雨中,此时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一切尽在不言中,开心的泪,激动的话在彼此的胸中涌动,同学们把你们的所想,用你们的读来表现出来好不好?(出示了三句话,学生朗读体会:

句1:但,茫茫人海,就有一个不怕死,而且真的愿意替别人坐牢,他就是皮斯阿司的朋友——达蒙。

句2:但,刑车上的达蒙,抬着头,挺着胸,不但面无惧色,反而洋溢着慷慨赴死的豪情。句3: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在淋漓的风雨中,皮斯阿司飞奔而来,他高喊着:“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多名学生读书)

师:同学们,皮斯阿司回来了,达蒙站在这儿会怎样?大家想象。

生:雨越下越大,像断了线的珍珠,他们俩抱得更紧了,国王看到这一幕,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国王说:“你们真够哥么”,我就把你们放了吧。生:所有的老百姓,官兵跪下来向国王求情,最后国王饶恕他们了。生:雨下大了,皮回来了,国王赏了他们一些厚礼。生:皮被处死,达接回他的母亲,养活了这位老人。(鼓掌)生:„„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意大利的公元四世纪,那么最终的结果怎样呢?就在这四本书本中的《上帝的笑脸》中,我想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文中的情感世界里,我们感受到了朋友的信任,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受,带着对朋友这样的理解,回过头来再读其它的三篇作文,我想,再读这三篇时,你也一定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生:我认为朋友间是默默的,什么东西都没有信任重要。生:朋友的友谊是伟大的,是无限的,我们要信任朋友。生:一个人一生的成功都离不开朋友(写在黑板上)生:朋友应该当面指出他的缺点。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师:我们对朋友的认识有了一个升华,我们从书本上有了新的认识,在课文走了一个来回,这是学习文章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

读有字之书犹如品味美味佳肴,这很重要。当然生活也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我们也要悟无字之书和人生啊。因为我们周围有这么多活生生的教材,我们再走到生活中去,一会儿同学们到周围的老师中去,看看他对朋友有没有他独特的理解和认识,你还可以请教他,让他讲讲人生经历中朋友的故事,这也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和方法。我们看看谁最能够采纳信息,汇集信息,一会儿再到前面来汇报。(生采访现场老师。)

师:谁愿意抓住机会,汇报你的收获?

生:我采访的是后面的老师,他说朋友不在于多,只要是知心朋友就行了,有一句话特别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且知心朋友要当面指出错误才是。生:老师说朋友要心灵相通,要志同道合。(板书)

生:我采访的是邱老师,他说“朋友不要太多,只要有一个就行了”。生:我采访的是朱老师,他说:“在自己伤心痛苦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朋友。

生:当你把快乐送给你的朋友你就获得了双倍的快乐,当你把痛苦给你的朋友,你就减少了一半。

生:拥有了朋友你会拥有更多,朋友是人生中最大的财富,当你孤独无助时,你的朋友将会为你驱除烦恼,你将从痛苦中走出来。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国为民,化敌为友。(学生把采访得来的这句话写在了黑板上)

师:亲爱的同学们,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谈。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又获得了这么多对朋友的理解,再让我们找回它,放声地读一读,开始。(生齐读黑板上学生们写的对朋友的理解。)

师:通过这堂课的理解,你对朋友想要说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或者一首诗等等,或者你想唱出来都可以表达此时你对朋友的理解。生:人世间最真诚的莫过于朋友间的友谊了。

师: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你想对谁说,你就说出来。

生:我想对徐薇,我想对你说,朋友间最重要的是互相信任,不能互相猜疑。生(徐薇):我也想对你说要相信朋友,信任朋友。生:朋友,你是我人生中最亮的启明星。

生:你就像甘泉滋润着我的心田,你就像阳光驱走了永久的黑暗,你就像五彩缤纷的彩虹,为蓝天增添了光彩,朋友,你太伟大了。生:我想对老伯伯说„„

师:亲爱的同学们,就像你们所说的那样,当你对朋友的理解走进心里的时候,我们才真正的感到朋友的意义。读„„(师指黑板,生读黑板上的句子。)

窦桂梅 篇八

向名师学习资料

面对教育,成长的还有家长

——我在新京报2015年教之道思享会上的五个故事

窦桂梅

作为一个普通的老师,我曾经有16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虽然现在我当了校长,但是我并没有离开我热爱的讲台。更多的时候我还是活跃在课堂中,为了学校和我可爱的学生们在进行着不断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教育的问题太多了,我的困惑也太多了。当然,对内来说,我的种种困惑也会在思变和蜕变的过程当中不断调整。但今天的主题是谈谈家校之间家长不该做什么以及学校建议家长们做什么,所以我想和在场的各位分享以下几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还是蛮有意思的。一位老师在听一节美术课的时候发现一个小男孩并没有在画画儿,而是在写作业。这位老师马上问他:“你怎么不画画呢?作业等到你回家再写不行吗?”这个六年级的学生说:“我回家2天,我妈妈给我报了3个班。一个是奥数,一个是作文,还有一个是单簧管。”老师又问:“那你不是还有半天时间吗?”大家猜猜他是怎么回答的?他说:“这得由我妈妈决定。”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孩子们在周末到底做了什么事情,有没有他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而这样的周末结束后,我们再看看周一孩子们的状态?大部分孩子们是带着满脸的疲惫与倦怠开始他们新一周的校园生活的。难道这都是学校单方面给的压力吗?我想,这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反思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到底该怎么安排孩子们的周末时光呢?

我要说的第二个故事与戏剧有关。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清华附小。清华附小在主题教学方面一直在不断尝试将各种优势资源进行整合,由此也产生了很多优秀的“1+X”课程。其中,“1+X”课程的一个传统就是每年一次的戏剧展演,它要求全校每个班级都要参与向名师学习资料

进来,各班家长可按照个人意愿自行选择是否参与。有这样一位忙碌的爸爸,百忙之中好不容易来到了学校,可是排练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他就提前退场了。究其原因是他的孩子演了一块一动不动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大石头。事后,他给班主任发了一个短信,短信的内容是凭什么让我的孩子扮演大石头?老师回复他说:“这是您孩子自己选择的。”听到这个答案,他突然间有一点缓和。但是仍然和班主任沟通:“虽然是自己选择的,但是难道我的孩子就只适合做一块连句台词都没有的大石头吗?难道不能做别的吗?老师您不能给他多点台词,不能扮演主角,能不能扮演配角?”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再三与其沟通。没想到孩子回家后听到了父母之间的对话。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孩子将下面的这些话转述给老师,“儿子你怎么那么没出息,你怎么偏偏选择一个大石头?老师既然说自愿选择,你怎么不选点好的?你爸爸当年可是班长!一直是班级最优秀的!你一个男孩选一个大石头,还拿一个剪子剪纸,这将来还有什么大出息?”老师听完后心情非常复杂。难道选择一块安静的石头,在一旁默默地观察别人演出,分享别人的精彩不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吗?难道剪纸就不可以是一个男孩的爱好吗?

第三个故事起源于一首诗。

诗是这样写到的:

每次,听到你下班回家的脚步,我的心就像好不容易完成了一幅拼图。爸爸,我们这个家是一块拼图也不能少的。

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我特别感动,突然想起了我们班的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的爸爸总是不回家,于是我留了一个作业,要求每个孩子回家后都要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而对于这个孩子,我特意要求他要给他爸爸朗读3遍,让爸爸写出听后感。可是作业布置下去已经一个礼拜了,这个爸爸没有一丝反应,两个礼拜还是没有任何向名师学习资料

反应。那个时候,身为班主任的我发短信跟他说:“孩子给您的作业,麻烦请您写点读后感,拜托了。”爸爸说:“我知道你要我写信是什么意思。可是你怎么不问问我儿子,看看我儿子现在的表现不就行了?”我说:“我明白了。您能这样就说明你读懂了那首诗,理解了我布置这项作业的目的与意义。”现在回想起这个故事,我还是能够深刻地感受到那时候的家长还是有这样的教育敏感度的。

可是当我今天成为了校长,我们的学生里又写出了类似的日记。三(2)班的一个学生这样在日记中写到:我的爸爸工作非常繁忙,经常半个月都看不到他的一个影子。好不容易他不用上班了,可是也总是三更半夜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妈妈安慰我说他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但是我并没有感受到。终于等到我生日那天,他告诉我今天一定陪我过生日,我听后特别开心,想着终于可以和爸爸一起过一个生日了,我一定和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告诉他我有多想他。可是过了没多久他就给妈妈发短信说今天他们要开讨论会,可能要晚回来一会儿。我就等啊等啊,可是爸爸还是没回来。后来我实在太困了,等着等着就睡着了。前两天的音乐课上,老师领我们唱《爸爸去哪儿》的主题曲。唱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虽然我爸爸不是明星,但是我特别想向电视台申请一下,让我爸爸也参加《爸爸去哪里》这个节目。这样,我的爸爸就可以不用工作,不受任何干扰地和我一起生活一段时间,让我享受和爸爸生活的幸福时光。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三个故事,希望我们大家一起想想,现在的家长真的不容易啊,他们都在忙什么呢?有什么事情比孩子的成长还重要呢?

我要讲的第四个故事和年轻教师有关。我们学校有一位比较年轻的一年级老师,她们班的孩子刚上学,家长们都相当谨慎,由此产生的各种问题需求特别多。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位年轻老师遇到了下面的情况。家长早上8点左右给老师打电话,提出一些特殊需向名师学习资料

要。比如说请老师照顾一下孩子上厕所的问题;亦或是和老师“讨价还价”——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写了那么多字,可是到咱们班就显得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了呢?您能不能给他一个位置,让他当个小组长,给他一个锻炼的机会,能不能让他表现一下自己。不然的话,我的孩子好像到您这个班就一无是处了。这些还不是最让老师“头痛”的。这个老师还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到期末,我们的老师就会接到家长对他的各种要求。其中一个要求就是要他把所有孩子的情况都跟各自的家长叙述一遍。因为老师白天不能打电话,所以她只能在晚上一一与各位家长沟通,每次一打起来就要打个一小时左右。粗略算下来,如果一个班40个学生的话,这位老师的工作量是多少呢?她至少要打四十小时的电话。所以在一次家长会上,这个班的副班主任说话了:“这个老师才23周岁,请各位家长想一想,你们23周岁的时候在做什么?现在的爸爸妈妈你们在做什么?这个老师就坐在教室里,从早到晚都要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孩子走了以后要打扫一个小时的卫生。如果孩子拉肚子,这个独生女要给他擦屁股,发生在教室的所有事情都需要这样一个23周岁的年轻小姑娘去面对的。大家能不能给予班主任一些关怀与体谅?”这难道不是教育的困惑吗?难道教育仅仅是老师的责任吗?家长难道可以将所有的责任都转嫁到我们的老师身上吗?我认为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所有人的反思。

下面我要讲的最后一个故事也许有点极端,但是确实发生过。如今,北京的教育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孩子们上学的时间太早了。故事中的老师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每天早上是不来上学的,因为他要睡到自然醒。自然醒的概念是什么呢?家长给出的答案是八点半到九点半之间。可是学校的时间安排是早上八点正式上课。无奈之下,班主任只得和家长坐下来谈一谈。谁曾想,家长的态度也很明确:之前的晨诵不会参加,让孩子睡觉是家长的权利,向名师学习资料

但是如果孩子落课则是老师的错误。谈话并没有起到作用,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了一个学期。在这中间,这个小朋友还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在我们的趣味运动会上,上场以前家长拿着水瓶,让他喝口水再去。孩子因为怕耽误班里的比赛成绩,并不想这样做。在家长再三地要求下,孩子无助地哭了。因为他不知道该往前跑,还是听家长的话喝水。还出现过这样一个情况,按照学校的时间安排学生需要在学校吃午饭。这个时候,我们听到了一些声音。有的家长反复强调——我们的孩子不能吃辣的,一点点辣味都不能放。当班主任苦恼地把这个问题当成一个课题分析的时候,我选择直接与家长面对面沟通:“我们宝贝的孩子,万一将来当了成都的省长和副省长那咱们孩子怎么办?您说该不该让孩子去成都呢?”

以上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五个教育小故事。也许,这五个故事不能全面地代表目前教育出现的问题,从教育学上讲可能也不一定对。但是至少可以反映出一些问题与困惑。大多数的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都知道要配合学校,或者说和学校一起来做。当然我也要说配合也不一定绝对的正确。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家长到底该怎么办?是一味地推卸责任、放任不管还是盲目跟从?我相信,这些都是值得各位深思的。

我们说包办婚姻都没有了,那今天我再追问一句,现在有没有包办孩子成长的家长?有没有强势的家长?有没有替代的孩子成长的家长?有没有那么急切,最后急切急切变成了急躁的家长呢?所有的问题有没有对学校的干扰?有没有对今天对教育思考的绑架?我想,其实是有的。所以回到话题上来,我想说,我们这些家长到底应该做些什么?转变吧转变。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主题叫思变。我觉得观念的转变就像顾老说的,首先要把观念改变,变成理解,变成你和孩子一起成长,变成你跟着国家,跟着这个社会的脚步一起去转变,变成信任,更多地变成合作。也许这是更多家长在我认向名师学习资料

为最聪明的地方。

作为校长,我每天都会遇到上千万的家长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我一直在想,我们怎么做更好呢?我想的不一定深刻,因为我毕竟是小学老师的感觉,但是我想说几点,我们蜕着变着试着看行不行?第一点,我特别希望我们的家长并不是要配合学校,而是我们共同来营造或者共同去达成一种人成长的基本价值观。因为我是一名孩子的母亲,所以我深刻地了解健康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于是,在我们清华附小我就特别要强调健康第一。清华附小牢牢地把最普通的“健康、阳光、乐学”六个大字大大地写在了全学校。首先要健康,所以清华附小的体育课每周五节,相当于每天一节。大课间50分钟,还要加上各种体育项目的自由选择。我们算下来,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一小时零二十分钟。也就是说国家一小时,我们两个小时二十分钟。HIGH起来!体育的要求就是出汗、有趣,然后再谈安全和技能问题。第二,阳光。阳光就是心理和生理状态如何让你的家长、学生、老师们一起达成的共识。如果你一味的阴天,咱孩子长出的就是一地的苔藓。如果你一味的暴热,咱孩子就是一片盐碱地。如何去处理、去面对?第三,乐学。乐学不是你要完全地小学的会学,好奇有趣,充满一种期待,甚至是在这个过程中永远保持这样一种状态,这是我们追求的。看似很简单,做起来的确是需要学校一起去达成的认识。所以我在想,未来的社会我们不能完全地理性说我们的孩子就要考这样、那样的大学。别看我们是清华附小,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把考上清华大学作为你的目标。清华附小的认识和理念就是既不应试唯一,也不以素质教育做掩护的无所作为。于是,我们如何去感受这个世界,进而把这种感受化作成一种能力,把每一天变得有趣,让每一天都有一种生长的感觉。也许这是我们的一种蜕变的追求吧。

第二,我特别地拜托我们的家长和学校不是甲乙方的关系,也向名师学习资料

不是敌我矛盾,我们的关系应该是去共同地完成一些任务。当然这里所说的任务并不是所有的学校任务。需要完成什么呢?我想我们可以一起来丰富学校的课程内容——把世界带进教室。清华附小“1+X”中的X就是可能性、个性、选择性,我们要做的就是穿越边界,寻找和选择每个家长,把所有的家长都当成附小必要的课程资源。所以在清华附小,我们的家长们必须要承担相应的课程内容。而且,类似课程的开设数量有五六十门之多。家长的参与让孩子们知道我的爸爸也是重要的课程,人人都可以是这样的课程。家长和学校一起来了解沟通的班级微信群,我和家长们的微信群,每天要做的就是现场直播,争取做到及时沟通与现场反馈。除此之外,我们会轮流听课,将学校和教室向家长敞开大门。很多专家到清华附小发现,为什么学生家长老在教室、操场上?因为我们希望在低年段强调母性的力量,我们特别建议妈妈来,让妈妈把温暖安全感带到教室,带来学习的过程。中高年段要求爸爸来,用父亲的力量让孩子感受到成长与坚定,所以家长就有了必须来学校的理由。通过这样的课程建构,我们才知道,原来学校里的事,家长们都有共同的参与的愿望与责任,我们一起来补充完成学校里的课程的菜单。

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我特别恳请我的家长们,教育不是学校一方的事,我们应该共同有公益的情怀。我自己深深地觉得,我们这个社会不仅需要学校给你什么,社会给你什么,而是你应该感受到并拥有一份责任和使命,让我们一起承担这样的情谊或者情怀。所以说在清华附小,我们要求成立校级家委会和班级家委会。家委会的责任之一是要轮班完成一次志愿岗。每天早晨和晚上的放学,我们的家长必须根据个人工作的情况轮流担当交通管理员的角色。第二件责任是家长们轮流图书馆做义工,服务每个孩子。第三,在班级里,要有故事妈妈,还要有中午和孩子一起吃午饭,一起研究营养餐,完成卫生料理等等一切的爸爸妈妈们。其实还有班级的义向名师学习资料

工,戏剧、社团、主题活动都是所有的家长们一起来经营和参与的。我们相信言传身教的力量,只有家长以身作则,我们的孩子才能更加懂得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意义。

这时候,我们就深深地感觉到一个好的家长一定是积极建立与社会的联系的。因为这个社会未来就是一个大社会,那班级就是一个小的道德社区,学校就是一个中的道德社区。如何去建立呢?尤其是我们这些独生子女们,他们更需要去学会分担,学会选择这样一份责任。这也是我们清华附小所提倡的核心素养之一——责任担当。只有有了这样的使命感,家长们的付出与以身作则才有了彼此共同的方向与目标。于是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我是应该这样感恩的,我是应该这样付出的。更重要的是,付出是不需要回报的,这是必须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就是我们清华附小一直提倡的公益情怀。如果说公益情怀很大的话,其实背后还有更实惠的事情,清华附小一直坚信,陪伴才有感情,做才能得到。只有您亲自参与了,只有您亲自做了,您才知道,教育原来如此辛苦。日出而行日落而归的这些小学老师,尤其是要包班、每天要面对不同差异的家长们、孩子们的老师,我们才能真正心疼、理解他们。于是家长们就有了那种慈悲,就有了理解而后的参与,更有了那种大家相互配合走向共同愿景的希望。

所以说,朋友们,这就是我的三个建议。这三个建议不仅是我当下的思考,我们也是这样践行的。我们总觉得一个小学她是根的工程,花的事业。我们不需要批判,我们不是理论家,我们不是管理的上级部门,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些批判建设性的意见拿过来。我们要去建设,我们要去播种,种上最好的种子,给她力所能及的阳光、雨露和水。于是你就坚定这个世界不是天天谩骂,不是天天否定。其实只要你坚信,相信岁月,相信会改变的时候,你依然可以改变。所以我还要说,不是天下一般黑的,还有一些学校他们不是向名师学习资料

牛学校,也不是大家想象的清华附小就是这样。不!还有那么多厨房的、食堂的,那些工人的师傅的孩子在附小。还有街道的,还有那么多合同制的在整个清华工作的孩子们那些三代和四代他们都在附小。只要我们彼此相信,只要我们彼此去知道,去配合着,去合作着,彼此去达成,还有不好的未来吗?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8篇窦桂梅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窦桂梅的相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