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小学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优秀7篇)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在又黑又冷的大年夜里,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因为没有卖掉一根火柴,不敢回家,最后冻死在街头的事。快回答整理了7篇小学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教案 篇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以及小女孩儿的悲惨命运,社会的不公,从而深刻的挖掘出作品中蕴涵的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产生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不懂得生字记下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回顾一下大年夜(除夕)里,你们是怎样度过的?

心情如何?(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喜悦,你们一定过得很快乐。

你们看这儿有一位外国小姑娘,她的大年夜(圣诞夜)又是怎样度过的呢?你们想不想了解呢?(出示小姑娘的画面)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默读、大声朗读、站着读、两个人一起读)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3、用体态表演,看图片,具体的语境,师生共同理解等多种方法理解:

围裙、哆哆嗦嗦、蜷着、冻僵、擦燃、火炉、烤鹅、圣诞树、灵魂、饥饿

通过学生的反复读,分层次的感受,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了文本,为之动容,为之流泪,有利于课文内容的展开。通过对文本,深刻品读、感悟,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文本内涵,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一问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的美好,表达对小女孩儿的同情。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再读课文,(出示课件)圣诞节的场面。

书读完了,用一个词来说说你的`感受?

如:高兴————生气—————难过

为什么有这些感受?(学生自由谈)

2、出示MTV动画《火柴的天堂》,进一步感受,关掉音乐,教师根据画面进行解说。

看完后,让学生继续谈感受。

四、品读课文,领悟情感

1、你对小女孩儿有什么印象?文章围绕哪几部分写的?

(师导引出:三部分:卖火柴———擦燃火柴———冻死街头)

学生读卖火柴部分,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回到文本中,抓住词句、修辞甚至标点符号)

学生认为小女孩非常冷,可怜。抓住文中的句子如:

又黑又冷的晚上,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一双小脚冻得青一块红一块、哆哆嗦嗦的往前走。

在墙角坐下来,蜷缩成一团,他觉得更冷了。

(让学生整体理解外,更应抓重点的词语来谈。)

讨论:这几个句子在冷的程度上有什么不同?

(感受到小女孩儿的可怜)。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受,读出感情,进行朗读指导。

2、擦火柴部分:

学生品读理解:

(1)、这部分你读懂了什么?(师引导)

如:小女孩儿共擦了几次火柴?

为什么从擦一根到最后擦一大把?

文中的那些地方令你高兴为什么?找出文中句子读一读,并读出高兴的心情。(美丽的幻景)

他为什么会看到大火炉、烤鹅、星星、和奶奶呢?(小组讨论)

(2)、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并读出出现幻景时的喜悦与现实的残酷。

如:她从“不敢拿”到“终于”抽了一根。

你怎样理解?当时小女孩儿会怎样想?

又如:从“赶紧”“一大把”这些词语可以体会到什么?

3、冻死街头部分:

出示课件:(小姑娘冻死街头,手里捏着一把火柴。图文对照,充满感情的朗读后三段)。

幻景的美丽,现实的残酷,造成了什么后果?

小女孩儿的死是痛苦的?还是幸福的?小女孩儿愿意死吗?两个“幸福”你怎样理解?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五、拓展练习、让情感延伸

1、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呢?你对这个结局满意吗?

2、如果让你改写结尾,你会怎样写?

(小女孩的死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现实生活并没有天堂,是人们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六、回归全文

这篇童话以它永久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们把它拍成电影,制成动画,创作成歌曲,下面我们再次用心灵来感受一下这篇童话的美丽与凄惨。

再次播放《火柴天堂》使学生整个身心沉浸在美妙的童话中,享受读书。

七、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激发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划分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3。联系小女孩的生活背景,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本文的朗读录音,安徒生的资料简介与写作背景简介录音。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 安徒生

同学们,你们喜欢世界著名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吗?你们有谁知道安徒生是哪国人吗?他都写过什么作品?你们又听过他的哪些故事呢?谁来说一说?(学生简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安徒生笔下的这篇名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2、播放安徒生的简介与写作背景简介录音。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童年生活贫困不堪,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因此,他童话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一些不幸的受欺侮的穷苦人。在创作生涯中,每逢圣诞节,他总有一本新的童话集出版,作为献给孩子们的礼物。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他的童话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为世界各地的儿童和成人所喜爱。著名的作品有《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在这些童话里,他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和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对达官贵人的虚荣、残酷和腐败作了无情的揭露,对幸福生活充满了向往和热爱。

写作背景:《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个朋友要求他为一幅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画写一篇童话,这幅画让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亲的苦难

童年。当安徒生的母亲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她就被赶出家门到街上求乞,但她不愿求乞,又不敢回家,于是她就躲在城里的一座桥下坐着。没有鞋穿,她只好用双手抱着双脚取暖,安徒生就是怀着对母亲深切的同情及对世道的不平,创作出了这篇童话故事。

二、教学设计

1、播放本文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听,真正地走进故事,了解故事梗概。)

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标画出相关词句,回答相关问题,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作者是怎样描述小女孩卖火柴的情景的?说明了什么?(标画出相关的词句:“冷极了”“下着雪”“快黑了”“大年夜”“赤着脚”“又冷又饿”“哆哆嗦嗦”“蜷着”“缩成一团”)

学生甲:小女孩在这样寒冷的大年夜里光着脚卖火柴,说明小女孩的生活很痛苦、很悲惨。

老师小结:大年夜本应该是孩子与父母团圆欢聚、最幸福的时候,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在此时流浪街头,叫卖火柴。说明小女孩的生活境遇非常悲苦。

(2)小女孩“没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为什么?

学生乙:小女孩“没注意”的是她美丽的金发,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因为饥饿与寒冷使小女孩顾不了自己的美丽,她更需要的是温暖与食物,突出了小女孩生活的悲苦。

老师小结:在这样一个本应幸福温暖的夜晚,小女孩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叫卖火柴,要为家里挣一点儿钱来维持生活。这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她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无可奈何地闻着街上飘着的烤鹅香味。这段描写流露出作者对小女孩深深的同情。

(3)为什么小女孩一次又一次擦燃了火柴?共擦了几次?

学生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是为了看到一次次美好的幻境。

(4)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她看到了什么?之后的结果如何?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学生丁:因为“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她燃亮了火柴,感觉“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但是,美妙的幻境很快就因为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了。联系上面的内容想象,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街上,已经走了一天了。这时候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啊,所以小女孩才在幻境中看到大火炉。从作者的描述中,我可以体会到小女孩在幻境中的满足与欢乐,同时又与残酷的现实作了鲜明的对照。

(5)小女孩后几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她看到了什么?

饥饿 食物……烤鹅 寂寞 欢乐……圣诞树

孤独 慈爱……奶奶痛苦 摆脱……飞走……

(6)在当时的社会,小女孩真的能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吗?

学生戊:当然到不了,这只是小女孩死前的一种美好的幻觉。在那黑暗的社会中,小女孩只有饥饿与寒冷,没有欢乐和温暖,最后冻饿而死。这充分说明社会的不公平。

老师小结:虽然小女孩一次次地擦燃火柴,可是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了。她的眼前没有火炉,只有寒冷;没有烤鹅,只有饥饿;没有圣诞树,只有寂寞;没有奶奶,只有孤独;没有得到摆脱,只有面临死亡。小女孩用死亡摆脱了寒冷,摆脱了饥饿,摆脱了痛苦!这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7)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甲:这篇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寒冷的大年夜,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头叫卖火柴,她又冷又饿,为了取暖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种种美妙的幻境,最后冻死在街头,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老师小结:这篇童话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因饥寒交迫而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作者通过用美妙的幻境与残酷的现实生活作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控诉了当时的丹麦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合理性,揭露了专制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和不幸遭遇寄予的深切同情。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故事的情节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

(1)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学生甲: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叙述了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之后写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擦燃火柴取暖,并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境;最后写小女孩捏着烧过的火柴梗冻死在街头。

(2)按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全文可以分成几段?

学生乙:全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4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小女孩痛苦、悲惨的生活现状。

第二段(第5~9自然段):讲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眼前产生种种幻境。美丽的幻境与冷酷的现实对比,体现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三段(第10、11自然段):讲了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

4、体会作者想象的合理性。(让学生联系小女孩的生活背景,围绕“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吗?为什么?”这个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想象的合理性。)

老师小结:这些都是小女孩在擦燃火柴时所看到的美妙幻境,不是实在的事物,是作者的想象。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疼爱,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得到食物;渴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得到欢乐,得到圣诞礼物,她是多么想念疼爱她的奶奶呀!可是这些都根本无法得到,只能在她临死之前的幻觉中出现。在这强烈的`对比中更突出了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

5、结束语。

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很遥远,她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进小女孩生活的那个环境,用心感受她内心的痛苦,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杰作之一。它讲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表达了他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的重点是讲这个小女孩在又冷又饿的情况下,为了暖和暖和快要冻僵的身体,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并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而这些幻象又恰恰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了能够让这些在幸福中生长的孩子们领悟到作者这种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我实施了这样的教学方案:

1、强调精读细说:

“读”是语文课的基础。要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卖火柴”这部分,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结合具体语句、段落相互交流感受,重点认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擦火柴”这部分,让学生自读,使学生领悟作者的想象描写完全基于现实,十分合理。同时抓住课后习题来“说”。课后习题的设计意图在于关注阅读理解的个性化,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我给学生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读、说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或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自己选择读、说的内容、形式。全班交流时,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独立体验。

2、读议结合:

我让学生精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这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在这一段中的写法以及小女孩的心理变化后,针对“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这一重点句子来讨论,先是提出了:“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然后又提出了:“作者为什么不写小女孩就在暖烘烘的火炉边度过那美好的夜晚,而要那么残酷地写出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孩子们通过交流,不仅理解了:是因为小女孩在火柴光里看到了美好的幻象,所以才说这火光是奇异的;还了解了作者这样对比写是为了突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同时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接着我再让学生以此方法学习小女孩其他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部编版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课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虚实结合写法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

出示目标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四组课文的第一篇精读短篇童话,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

老师先检查一下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二、回顾字词,复习内容

1、检查上节课字词。(导学案字词)

2、回顾课文小标题(导学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小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二、小组合作,细读品悟。

自学指导一(默读课文、感受可怜)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4自然段,课文哪些词句具体写出小女孩很可怜?用“____”划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小女孩的可怜。

要求3分钟完成

2.交流体现小女孩“可怜”的句子。

作者为我们展现了生活中小女孩的可怜这种写现实的表达方法叫做实写。

过渡:我们感受到小女孩是那么不幸,可怜,可是作者在结尾却写道;出示最后两段句子:(齐读)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课文中为什么又说她是幸福的呢?

让我们再去品读课文5-10自然段,看看小女孩曾经拥有怎样的幸福?

自学指导二(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1、默读擦火柴的部分5-10自然段,想想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用画出来,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在女孩擦燃火柴看到的美好事物中,哪一次给你的印象最深,有感情地读给同学听。

(5分钟后全班展示)

学生汇报:

1、五次

2、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飞走了(以及体会)

3、小组代表展示感情朗读。(特别是最后幻想奶奶的两次,重点指导。)

快乐总是那么的短暂,突然——

师读:1、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齐读:2、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齐读:3、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小女孩真的幸福吗?

出示知识树。

你体会到了什么?(现实的小女孩悲惨),小女孩的幸福只是想象的。不是真的幸福。

指名配乐读(指名读)

小女孩为什么一次又一次擦然火柴?(留住美好),你擦然火柴能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象吗?(因为小女孩又冷又饿,是临死前的幻象)

这种描写幻想或想象中的景象的表达方法叫做(虚写)。课文中写现实的句子叫实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自学指导三:(对比阅读,体会写法)

1、默读6、7自然段原文和导学案中修改后的文字,体会虚实结合这种写法的好处。

2、对小女孩来说,哪次幻想是最美好的?再找出相对应的写现实的句子,对照读一读,深入体会虚实结合的好处。

合作学习流程:

1、读完后,组内交流体会。

2、同桌合作自选一自然段,一人读实写,一人读虚写,再次体会好处。

3、分钟后班级展示

小组汇报体会

同桌展示合作朗读

幻想的越幸福,现实就越悲惨,我们再体会一下

同桌展示合作朗读

小女孩就这样在美好的幻象中死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你的大年夜是怎么过的?)

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多么悲惨的小女孩,活着,只有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没有人疼爱,死了才解脱了,才不再有寒冷、饥饿,和痛苦。

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同情)这个故事发生的时代久远,在今天这个社会还会发生给你这样的故事吗?还能体会到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再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配乐)

三、当堂练习,总结延伸。

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或者你准备怎么做?

同学们,从你们深情的话语中,我能感受到你们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无限同情,对自己幸福生活的无比珍惜。我们不仅要珍惜这份幸福,还要传递这份幸福,让世界充满阳光。

四、单元回归,当堂检测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出示单元知识树),下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契诃夫的凡卡,看一看他又带给我们一个什么故事呢?

板书设计:

悲惨、同情、虚实结合

命运、感情、写法

小学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四

案例:

师:是啊,这么寒冷,这么饥饿,这么痛苦,这么孤独,谁不盼望温暖,盼望食物,盼望快乐,盼望得到人的疼爱呢!小女孩孤零零地在雪地里走着,最后坐在了墙角里,这样冷的天在雪地里,那该多冷啊!于是,她擦燃火柴来取暖,借着微弱的火柴的光亮,她展开美妙的幻想。

1、学生自学课文

现在我们看,小女孩前后一共几次擦燃了火柴?(5次)

2、下面请大家按下列步骤自学写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一是默读课文搞清楚

小女孩是怎样擦火柴的?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二是轻声读课文,想一想小女孩为什么这么擦?擦火柴后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三是朗读课文,把课文中的感情体会表达出来。

3、交流

(1)师:谁能告诉我,这一段写了什么?

(2)师:小女孩是如何擦燃第一根火柴的呢?谁把有关句子读一读

(3)师:读了这一段话,你知道“敢”是什么意思?你感到奇怪吗?

生:“敢”实际是说不敢,说明小女孩不敢擦火柴。真是奇怪,小女孩是出来卖火柴的,手上抓着成把的火柴,为什么一根也不敢擦呢?

(4)师:是啊!手上成把的火柴,这是自己的,为什么擦一根也不敢呢?如果你就是小女孩,能联系课文卖火柴部分告诉我原因吗?

生1:因为我一整天没卖掉一根火柴,一个钱也没有挣到,爸爸就要打我。再擦火柴的话,爸爸更要打我了。

生2:家里等着钱用来给妈妈看病,等我回去还债,等着钱回去买粮…。。

(5)师:既然这样,小女孩就不要擦火柴了,为什么她又终于抽了一根呢?如果你就是小女孩能告诉我为什么呢?

生1:我是怕打,但我的小手几乎冻僵了,不管怎样,挨打比冻死好。

生2:现在连生命都保不住了,顾不上挨不挨打了。

(6)师:上面这段话会读吗?谁读一下(先指名读,再指导朗读指导读:想一想听了小女孩刚才的叙述,你自己朗读这几句话该把什么感情表达出来?该抓住哪些词语?各自试试看(学生读体会,再指名说,指名读,评议后齐读)

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教学本组课文,要继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读进去之后,要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因而,在我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教学生朗读上面,我设计的教学过程首先由学生自学体会朗读,接着请同学朗读,然后给出朗读的指导,请一位同学来读。事实上,经过指导后,再朗读的那位同学,读出了感情,说明朗读指导是有效的。

但在这一教学环节也有不足的地方,给学生读的时间不多,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做好朗读准备,原因是课刚开始在复习部分时间用得太多,导致在整堂课上朗读的时间上用得不足。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讲课文。

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本文以火柴为线索,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美好的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学情分析:

因为本课是第二课时,在有了对第一课时的(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时间背景、环境渲染、小女孩的外貌描写)了解,为本课深入学习做好了铺垫。所以我采用第一次点燃火柴的部分,由师生共学。而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点燃火柴自学的方法,这样就降低了难度。

设计理念: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是安徒生童话经典之作,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对作家和作品的解读,培养学生一种悲悯情怀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其命运的悲惨;

教学难点:感悟含义深刻语句的思想感情;

教法:“在一定情境之中训练语言事半功倍,”教学中,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通过朗读,合作探究,让学生深入感悟文本内涵。

学法:自主读悟,合作交流,学生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在大年夜忍受着寒冷、饥饿在街上卖火柴。没有欢乐,没有人关爱的她痛苦地坐在墙角里。她觉得很冷很冷。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于是,她擦燃了火柴。那么小女孩每次擦火柴都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5-10自然段,画出幻象的句子大声地读出来。

二、学习课文5-10自然段。

(一)品读幻象中的“幸福”

1、学生读文,画句子。

2、学生反馈,品读感悟。(课件展示5次幻象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女孩在幻象中的幸福。)

【设计理念:所体会的幻象越美好,与幻象消失一旦联系,则更凄然,为后面的比较作基础。】

3、多美好的幻象,但同学们想想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象?

4、教师根据反馈小结:现实中的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人疼爱,所以她渴望温暖、温饱、渴望爱、渴望幸福,所以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

过渡:火柴终究是要灭的呀,火柴一灭,小女孩所渴望的得到了没有?读课文,找出火柴灭了有关句子。

(二)品读现实中的“痛苦”

1、学生找句子。

2、学生反馈。

(1)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2)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有冷的墙。

(3)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3、指导学生读出小女孩幻象消失后的失望、伤心和现实的痛苦。

4、再次品读奶奶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心情和现实的痛苦。

过渡:

美好的时光,一次又一次地消失,所以当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出现时她急迫地叫了起来。

①出示句子:“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就会不见的!”

②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见到奶奶迫切、激动、祈求等心情。

③每句话都用上了感叹号,表达了什么?

5、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相比,特别是与第一次擦火柴有明显的不同。

比较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1)读读前后两次擦火柴,抓住重点词,想一想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指导朗读。

【设计理念:运用句子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残酷的现实迫使小女孩从开始的犹豫到最后的果断,渴望幻景永不消逝。】

6、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不惜浪费“一大把”火柴,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1)出示句子: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3)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11-12自然段,深化课文主题。

1、配乐,师深情朗读。

2、质疑:

①小女孩死了,为什么她嘴上还带着微笑?

②小女孩悲惨地冻死街头,是那么的不幸,作者却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呢?

3、出示句子: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4、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

5、教师引导。

(前一个“幸福”是因为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后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6、在当时的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死就等于幸福。这告诉我们什么呢?(社会的冷酷,人们的无情。)

7、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设计理念:通过强烈的对比,体会小女孩面对寒冷、饥饿,面对痛苦的美好幻象,深层次衬托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社会的冷漠。】

四、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安徒生爷爷含着辛酸的泪写下了这个故事,他是通过残酷的现实和美丽的幻象对比,这种表达方法是虚实结合,看,幻象越美好,现实就越痛苦,这样的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更能突出小女孩的生活悲惨。)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相比,你觉得自己生活过得怎样?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想一想: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的身边,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设计理念: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幸福自己比较撞击了学生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美好的生活。】

六、课堂总结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感动了每一个读者,他一生写下了一百多篇童话,受到全世界儿童和大人的喜爱,希望同学们用心去阅读,相信你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七、作业

1、阅读安徒生的作品

2、朗读课后习题习4《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写几句话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现实 幻景

(残酷、悲惨)———————(美好、幸福)

寒冷 (温暖) 火炉

饥饿 (食物) 烤鹅

痛苦 (欢乐) 圣诞树

孤独 (疼爱) 奶奶

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围绕“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一句话质疑,然后教师将其归纳为几个问题: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为什么用上两个幸福?小女孩的命运明明那么悲惨,那么不幸,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

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的第二部分,从课文中寻求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分别引导学生汇报能说明小女孩是“幸福”或“不幸”的语句,并结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在自己的朗读声中品味到小女孩的命运其实是不幸的,她所向往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是不存在的,她的“幸福”只是在幻象中才能得到,从而更加感受到小女孩在现实中的不幸。至此,学生对文章最后一句中两个“幸福”的含义的理解也便迎刃而解了,使教学达到水到渠成之功效。

最后,让学生欣赏我国儿童刘倩倩的获奖诗歌《你不要问这是为什么》,以深化学生的个体感受,培养学生一种悲悯情怀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第一部分,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难点:

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出课题。

1、孩子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么过的?

2、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带领大家认识一位小女孩,这个小女孩在大年夜卖火柴。

3、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有拿不准的字词可以随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1)出示本课生字,指导学习读写。

生字:

A:自读生字,注意字型,借助工具书或问老师同学,读准字音。

B:指名读或教读,并用生字组词,其他同学可以补充。鼓励其他同学正音、老师正音。

C:现场练习书写生字。

师:大家已经会读词语,让我们把它们放到课文中去理解吧!

(2)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生读文,概括主要内容。(教师指名反馈,适当鼓励评价。)

师:这个童话故事内容很丰富,学习这样篇幅较长的文章,我们可以分几部分来理解。请同学们再次快速的浏览课文,想一想,本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学生浏览课文交流汇报,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明确:故事先写大年夜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上卖火柴;再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种种幻象;最后写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

3、根据以上学习,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学生自由划分层次,鼓励汇报。(划分、汇报层次)

4、师:本节课你愿意先学习哪部分?能说说理由吗?(同桌先互相说说,再自由发言。)

引导体会:第一部分是后面内容的铺垫,扎实学习第一部分,才能为重点内容打好基础。

四、品读感悟第一部分,体会情感。

1、师:同学们,让我们先研读第一部分,边读边体会,在你感触最深的地方,勾一勾、划一划,还可以在旁边写些感受。

生自学课文第一部分,边读边划。

交流感悟小女孩的悲惨遭遇,(饥寒交迫、人情冷暖)

2、师指导理解两次提到“大年夜”的含义:两句话表达的意思相同吗?(后一句比前一句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对比体会:同学们可以想想我们自己,你的大年夜是怎么过的?(生交流)

过渡语:你们的新年充满着欢歌笑语,是那么丰富多彩。你们真是太幸福了,这些场景对于像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样的穷苦孩子来说简直是奢求。同学们,让我们打开想象的闸门,在头脑中再现小女孩那个没有欢笑的大年夜。

3、师:当那些富商们围坐在自己家的火炉前面,吃着可口的美餐,欢度圣诞节的时候,那个可怜的小女孩在干什么呢?你们看到了吗?

师:这样的语句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去读呢?(同情,可怜,无助)

师:读给你的同桌听听,看看能打动他吗?

师:看见你们读得津津有味,老师也想分享一下,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五、小练笔:小女孩在卖火柴的时候会遇见谁?会遭到什么待遇?

师小结。

小女孩真的是太可怜了,作者在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和爱怜。处处打动着我们的心。下节课我们将再一次走进课文,在火柴一次次燃烧和熄灭中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可怜、寒冷、饥饿、无人疼爱

擦火柴:

冻死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七

设计思路

《住在鸟窝里的小鱼》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故事的内容生动浅显,情节清晰明朗,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积累一些有关动物的前期经验,而且能使幼儿感受动物之间相互友爱的关系。于是,我便选择这则故事作为大班幼儿在开展与动物有关的主题活动时的教材。

我尝试在本次活动中改变以往故事教学“教师讲,幼儿听”的传统模式,力图借助图片和音乐引发幼儿想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和情感,进而表达幼儿自己的感受,以此实现语言活动对幼儿发展的要求。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借助音乐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故事带来的紧张和悲伤、快乐和温馨的情感,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初步了解故事的内涵,萌发幼儿对动物的关爱。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2.操作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提问】(多媒体画面展示游动着的小鱼)今天我们这里来了一个小客人,这位小客人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莫卡,你们猜猜莫卡会住在哪里呢?”

【幼儿回答】莫卡会住在水里;莫卡会住在大海里。莫卡会住在鱼缸里。

(从幼儿的回答中教师可以捕捉到幼儿对水生动物的已有经验。教师在此环节应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不要给予过多的评价。)

【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猜测莫卡可能会住在水里、大海里和鱼缸里。是的,小鱼是生活在水中的,但这则故事却说莫卡是住在鸟窝里的,你们一定很想知道为什么吧?

二、看画面、听音乐、想故事

【教师提问1】(展示画面一并播放第一段音乐)看到这幅图片,听着这段音乐,你们觉得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儿回答】莫卡被水草缠住了身体,出不来了。莫卡被大鱼吃掉了。莫卡被人钓走了。有人在河里放了污水,莫卡透不过气来了。

【教师提问2】(展示画面二并播放第二段音乐)这时候,你们觉得可能发生什么事了?

【幼儿回答】莫卡死了。莫卡的妈妈不见了。莫卡不开心了。莫卡走丢了。

【教师提问3】(展示画面三并播放第三段音乐)接下来又怎么样了呢?”

【幼儿回答】莫卡找到妈妈了。莫卡没有死,逃出来了。莫卡没有危险了,高兴地唱歌呢。

【教师提问4】(展示画面四并播放第四段音乐)莫卡有了哪些变化?

【幼儿回答】莫卡感到很幸福。莫卡感到很开心。莫卡很舒服。莫卡觉得很温暖。

(因为本故事的情节脉络非常清楚,幼儿借助图片和音乐完全可以猜测出故事中的小鱼莫卡大概会遭遇到怎样的一些事情。而事实证明幼儿猜想与故事情节确实也大致吻合。因此,教师没有约束幼儿的思维,而是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教师的现场提问并没有固定的答案,相反更关注幼儿观察画面和倾听音乐,进而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想象中的故事情节。)

三、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接下来,我们一起完整地来看一遍这个故事,看看是不是和小朋友猜测的一个样。(播放多媒体课件)。

(此时播放的多媒体课件为配乐动画,仍然没有出现故事的语言录音,目的在于强调通过视听结合,把幼儿刚才呈现的开放性思维集中于一定的情节之中。当幼儿欣赏完动画片后,将画面定格在刚才出示过的四幅关键性图片上,教师通过以下提问再次帮助幼儿梳理思维,逐步建构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1】小鱼莫卡原来有一个幸福的家,怎么会变成孤孤单单一个人的?

【幼儿回答】莫卡的家人被抓走了。莫卡失去了妈妈和哥哥姐姐。莫卡没有亲人了,只好一个人孤孤单单的。

【教师提问2】莫卡真伤心,这时谁发现了莫卡?它又对莫卡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呢?

【幼儿回答】小鸟发现了莫卡。小鸟唱歌给莫卡听。小乌在做窝。莫卡和小鸟成了好朋友。

【教师提问3】小鸟把窝建在了哪里?水里的小莫卡怎么会住在乌窝里呢?

【幼儿回答】小鸟把窝建在了树上。水里是鸟窝的倒影。

【教师小结】河水一漾一漾的,鸟窝也一荡一荡的:莫卡游到鸟窝的影子里,就好像睡在鸟窝里,感觉很温馨,很幸福。

(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提问完成。教师要避免一对一的提问,而应该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采用表演、对话等多种形式,使师幼互动变得生动有趣。对于如何理解“水里的鸟窝”,可以引发幼儿展开适当的讨论。)

四、完整欣赏故事,感知角色特点和意义

(完整播放多媒体课件。)

【教师提问1】听了这个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幼儿回答】我最喜欢小鸟,因为小鸟帮助了别人。我最喜欢小鸟,它唱歌给小鱼听。我也最喜欢小鸟,小鸟很能干。

【教师提问2】小鸟真不错,它懂得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如果你碰到了伤心的莫卡,你会怎么做?

【幼儿回答】我会给它讲故事。我会给它唱歌。我会永远陪着它,让它开心快乐。

【教师提问3】小鱼得到了小鸟和小朋友的帮助后,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幼儿回答】小鱼也会去帮助别人。小鱼会很快乐,还会说“谢谢”。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其实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在此,幼儿欣赏的是一个完整的有画面,有背景音乐,也有语言录音的故事,整个活动到这里才揭开真正的迷底,幼儿也在最后的验证中进一步理解了故事中角色的特点和意义。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关注小鱼的情感变化,还要引导幼儿感受小鸟对小鱼的关爱,以及小鱼得到关爱后的内心想法,并且结合实际生活,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五、小组讲述

(此环节可以以幼儿为主进行小组合作扮演并讲述故事,也可以是师幼合作共同扮演和讲述故事。)

附故事:

《住在“鸟窝”里的小鱼》

清亮的小河是小鱼莫卡的家,每天莫卡都要在妈妈的带领下和哥哥姐姐一块儿玩耍。有时妈妈会教莫卡做操,有时还会给莫卡讲有趣的故事。莫卡感到好幸福!他想:“如果能永远呆在妈妈身边那该有多好啊!”

一天,小鱼儿们正在跟妈妈学习跳跃。没注意一张大网撒了下来。妈妈和小鱼儿统统给网住了,只有莫卡身子小,从网里逃了出来。莫卡得救了,却永远失去了亲人。

莫卡很悲伤,他不吃不喝,让自己漂浮在水面上。一只小鸟到河边喝水,发现了莫卡,他关心地问:“小鱼儿,你怎么了?你不舒服吗?”莫卡不想回答,还是一动也不动的。小鸟很焦急:“难道小鱼儿一……”小鸟飞了过去,用尖尖的嘴啄了一下,莫卡痛得叫了起来:“你也想欺负我吗?”小鸟笑了:“小鱼儿朋友,你没事就好,我是担心你呢!”莫卡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小鸟,小鸟觉得小鱼很悲伤,决定留下来陪它。小鸟想:“我要让小鱼快乐起来,做一条快快乐乐的小鱼儿。”小鸟把小河边的一棵树当作舞台,每天唱歌给小鱼莫卡听,莫卡渐渐地快乐了起来。它们也成了一对好朋友。

一天,小鸟对莫卡说:“小鱼儿,我要建一座新房子,让你住进温暖的鸟窝里。”

莫卡笑了:“我住在水里,鸟窝建在树上,怎么住呢?”小鸟笑了笑,不回答,只是每天忙碌着。没过多久,一只精巧的鸟窝挂在了树上。

风轻轻地吹,太阳暖暖地照。小乌问:“莫卡,你看到水里的鸟窝了吗?”

嗬!亮晶晶的河面真的有一只精巧的“鸟窝”,和树上的鸟窝一模一样。风轻轻地吹,太阳暖暖地照。小鱼儿莫卡住进了“鸟窝”里,河水一漾一漾的,“鸟窝”也一荡一荡的,小鱼儿莫卡好像睡在摇篮里,好舒服哦!

秋风起了,小鸟只得离开小鱼莫卡到南方过冬去了。

整个冬天,天气越来越冷,可小鱼儿莫卡却觉得暖洋洋的,因为它的身边总有一只“鸟窝”温暖着它。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上这7篇小学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是来自于快回答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