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接触并使用建议书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写建议书时要分条列出建议的具体内容。建议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快回答分享了7篇对学校的建议,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我对学校建议10条简短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对学校的建议范文 篇一
[关键词]:中职学校 班主任管理 对策建议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对中职学校的扶持力度开始不断加大,进而逐步扩大了我国中职学校的发展规模,使之招收到了更多的技校生。但是,由于中职学生的自身因素及班主任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对如何有效提升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的实际工作水平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以期能够有效提升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目前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的工作现状
1.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由于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进而使得在实际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出现管理效率低下的现象。除此之外,许多班主任还没有充分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对素质教育中所提出的内容及要求也没有深入地了解,从而导致了自身责任意识与管理理念的缺失。与此同时,还有部分班主任认为,教学活动才是中职学校的中心任务,而管理工作则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一部分,进而在实际管理工作过程中,呈现出对管理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情形。
2.缺少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观念
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具体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会存在忽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现象。综合看来,部分班主任对成绩较差、表现不好的学生存在忽视的行为。班主任对于这类学生会出现懒得管,反正管也管不好的思想观念,长期以往下去,便会形成怠慢与懒惰等不好的工作态度。除此之外,班主任没有摆正自己的教学位置,就会让学生产生畏惧感,而不是尊敬。
3.中职学校的学生受网络信息的影响较深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信息开始扑面而来,部分消极的信息影响了中职学生的价值取向,改变了他们的行为方式,不利于中职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中职学生的认知发展还不够完善,自制力不强,对一些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此他们会出现盲目跟风、随大流的现象,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或成为受害者。
三、有效提升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
1.要将严格要求与耐心坚持有机结合起来
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严格要求与耐心细致相结合的原则。班主任作为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引导者,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榜样作用,能够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让学生信服,让学校领导认可。班主任不仅需要实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关注学生行为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强化对中职学校的归属感、对班级建设管理的凝聚力。班主任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相应的管理方式,明确学生的具体诉求,进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有效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合理的评价方式
班主任在开展管理工作时,需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合理的评价方式。当学生犯了错误时,班主任不能一味地批评与指责,更应该采取合理的谈话方式来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在哪里,进而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班主任要将自己置于与学生同等的地位,高高在上不利于对学生开展具体的管理工作。在课堂上,班主任是师长的身份,在课后,与学生便是朋友的关系。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师生之间相互沟通,达到一个协调配合的目的,从而不断改正在具体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3.有效协调学生学习与网络之间的关系
网络在促进学生交流沟通,拓展学生学习渠道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像有的学生因为自身缺乏相应的明辨是非能力,因此容易被网络不良信息所误导,进而做出错误的价值判断。所以,班主任要注重协调好学生的学习与网络之间的关系。班主任可以在班上组织召开班会或是以讲座的形式来向学生宣传网络知识,提高学生安全用网、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进而有效规范学生的用网行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网习惯。除此之外,班主任还需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能够让家长协助学校创建一个安全、和谐、绿色的网络环境,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结语
总之,中职学校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在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重视学生的具体诉求,能够在实际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得与失,从而找出问题所在,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班级管理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对学校的建议范文 篇二
关键词: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对策建议
一、引言
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树立“以教师为本”理念,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准,加速教师专业化进程。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做为治学兴校之本,改革发展之源。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整个教育工作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实施高效教学的关键。
师资队伍建设的目的在于:一是加强对全体教师的师德教育与塑造,促进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全面提升;二是高质量完成制定的教师继续教育任务,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三是建立更为完善的教师管理,教育培训,评聘任用新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四是培养一批以中青年为主的能发挥统领、支撑作用的市级教学能手、教学新秀。
二、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职学校重视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建设,按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统筹协调,分步实施,取得了明显实效。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发展过程中提倡教师以在职进修为主,在保证教学、科研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开展了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和培养工作,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离职进修或在职函授学习,参加骨干教师进修班、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和学术报告等活动。经过几年的培训和建设,原来的师资数量不足、学历层次偏低、结构不合理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尽管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学校旅游烹饪专业的长远发展需要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学科结构比例不够合理
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教师学科的构成来看,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师比例失调,专业课教师明显缺少,专业课教师所任教的课程分布也不均衡。
2.教师梯队不合理
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中青年教师数量虽多,但中坚力量偏少,没有形成比较合理的教师梯队,不利于旅游烹饪专业的长远建设和发展。
3.教师影响力偏低
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教师中领军任务和有影响的骨干教师数量不足,省级、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数量偏少。学校的教师职称结构中,高级职称人数相对偏少,“双师型”教师数量偏低。
4.教师教研能力有待提高
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部分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不高,教学质量提升较慢、科研成果数量少、质量不高。青年教师崭露头角的人比较少,教科研热情和科研质量亟需提高。
5.师资培训和建设的力度不够
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实习实训基地还不够,专业教师的引进缺乏政策支持。师资培训经费较少,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工作还没有完全形成制度化和规模化。
以上这些,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为中职学校今后几年的师资建设工作提出了非常艰巨的任务。
三、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定位
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教师法》、《职业教育法》为依据,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旅游烹饪专业师资队伍。具体目标:
第一,提高旅游烹饪专业师德水平。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以学校创建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培训,使旅游烹饪专业教师在思想素质、道德修养、为人师表、服务水平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培养一批师德标兵,把旅游烹饪专业师德水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二,提高旅游烹饪专业教师进行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专业建设的能力,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对此: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旅游烹饪专业教师的学历达标率,特别是要提高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争取在五年内,本科学历达标率达到100%,硕士以上的比例达到10%。二是要努力提高旅游烹饪专业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尤其是高等级证书的获证率。争取在三年内专业教师获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90%以上,其中获高级证书的教师比例要达到40%,双师型教师达到80%以上。三是要加强旅游烹饪专业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积极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部级、省级培训。十二五期间再选送3-5人参加部级培训,8-10人参加省级培训。四是要加强旅游烹饪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形成一些在中职旅游烹饪专业中具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第三,优化旅游烹饪专业教师能力结构。使旅游烹饪专业教师在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娴熟地驾驭课堂教学,熟悉并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着重从提高教师的实施高效教学能力,新课程理念水平,信息技术能力,教科研能力等方面优化教师的能力结构。
第四,提高旅游烹饪专业教师科研能力,增强教师科研意识,普遍提高教师运用先进教育理论,进行教学反思,探索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出一些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培养具有先进教育思想,掌握一定科研方法,具有较高水平的校级青年教科研骨干。
第五,提高旅游烹饪专业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做到在岗教师全部具有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加工处理,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全面参与网上教研、开发学科信息资源的能力;对新型教学模式及其资源进行评价的能力;进行整合实验研究。
四、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领导,完善考评机制
旅游烹饪专业应确立并落实“人才强校”战略要求,完善师资考评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如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时,将教师参与企业菜品创新和开发等所获成果应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目标、措施与考评体系结合起来,落到实处。
(二)恰当引进师资和培养师资
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以引进为主,大力引进各类人才。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应根据专业教学实际需要,特聘一些专业技能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旅游行业管理和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同时,应充分利用区域内外的优质资源,引进一批有成长潜力的教师,从源头上对教师培养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引进竞争机制,实行优秀者晋升,不达标者下调的动态管理。
(三)严格教师队伍建设与考核管理
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应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约管理”原则,健全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规范。
(四)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应以提高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一方面实施青年教师学位提升工程。支持、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另一方面实施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重点支持中青年骨干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五)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
旅游烹饪专业师资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教师高效教学、新课改理论的学习培训,增强教师科研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科研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教师自觉地以高效教学、新课改理论为指导,在不断地去设计、实施、评价、总结、完善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如可以每年度举办“高效教学研讨”、“骨干教师论坛”等活动,创造条件,加大展示力度,宣传涌现出的科研新秀及教改新星,鼓励更多的教师成名、成家。
(六)增加经费投入,做到专款专用
师资队伍建设应制定奖励措施,加大对有成果教师的奖励和资助力度,保证骨干教师培养经费逐年增加,加强骨干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学术研究、教学交流的支持力度。加强经费管理,保证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除此之外,还应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实现培训、教研、科研网络化、信息化,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再上新水平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唐婧慧。对中职教育中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
[2]袁焕伟,蓝欣,张淑敏。中美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标准“四步比较”[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对学校的建议范文 篇三
朱高贤(建设系09311班)
马铁军(经管系09442班)
何 萌(机电系09611班)
调查时间:09.11.30——09.12.13
调查地点:武汉电院
调查对象:09级新生
针对09级新生对学校的建议,我们利用第13周和第14周两周时间开展了一次题为“关于09级新生对学校的建议“的调查。调查采用了访问调查法。共访问了09建设(共6人男5女1)、09经管(共10男5女5)、09机电(共10男5女5)。总体来说,被访问的人涉及组织部、劳动部、学习部、科协的多个学生会和分团委部门以及各班班干部。本次调查主要涉及09级新生对学校看法的转变、对学校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的看法、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意见及建议、对生活方面的问题等内容。调查发现:
*来校三个多月对学校看法的转变
1、来校之前的憧憬
从性别来看,60%的男生来校之前感觉前途一片渺茫,而54.5%的女生有相同的感受。
2、来校之后的看法
从性别来看,依旧有60%的男生对学校不是很满意,而在女生当中这一看法所占的比例下降了9个百分点。
总的来说,42.3%的同学是经过慎重考虑而填报本校的。经过三个多月的学习生活后,依旧有46.2%的学生对学校持乐观态度的。
*学习方面
1、学习环境
给学校的学习环境打80分以上(满分100)的占61.5%,其中最高分是97分;但不及格的有23.1%,其中最低分是50。
2、学习气氛
给学校的学习气氛打80分以上(满分100)的占57.7%,其中最高分同样是97分;但不及格的依旧占23.1%,其中的最低分是30分。
3、图书馆和自习室
到现在依旧有38.5%的同学去过图书馆的次数在3以下(包括3次)。另外,很多同学对图书馆的时间规定有疑问。
经管系的一位同学说:“图书馆的各阅览室开放的时间与规定的时间不符,少于规定的时间。“该系的另一位同学说:“我希望图书馆的图书种类应该更加丰富,还希望星期六星期天图书馆能对外开放,让学生充分利用周末时间来‘充电’。”
大家普遍认为自习室太少、太旧。
总的来说,学校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能够满足大多数同学的学习,但也有一些欠缺。
*生活方面
1、寝室
寝室是学生生活的重地,是学生的另一个家。但大家似乎都对寝室住宿环不满。相当一部分同学都认为寝室灯光太暗,影响视觉;经管系有的屋子渗水。等等这些问题都应该解决一下。
很多同学认为检察卫生只是为了监督大家打扫寝室,所以不必每周检查两次之多。还有的同学认为查寝的时间应该推迟一些。
另外,我对机电系2栋男生宿舍的所有可用水龙头和浴头进行了一个调查。调查发现:2栋宿舍楼共有可用水龙头70个,其中就有16个漏水,这个比例高达23%。另外的30个浴头有4个常年漏水,而且比较严重。(数据截止日期09.12.11)。
而且宿舍楼内时有“嗡嗡”声响起,声音之大,持续时间之长,让人有点无法忍受。据调查,这是由于水龙头的共振而引起的。我们能够做的只有将水龙头打开到某一程度,才能消除这个声音。但这样只会浪费更多的水。
2、食堂
学校只有一个食堂,所以一般情况下是相当拥挤的,特别是二楼,中午的一份饭要等好长时间。另外,食堂的制度也有缺陷。有些窗口的一份菜只对应一份饭,不免费添饭。所以有很多同学都是又特地的到一楼售饭窗口去打另一份饭。
学校食堂的环境也是值得我们怀疑的,因为我们在吃饭时很可能吃出一条虫子……
3、开水房
几乎所有的人都对学校的开水房不满意。已经进入了冬季,打开水的人自然很多,排队的人也从开水房一直到老干超市那里。好不容易进去了,水又很小,又要等半天,很浪费时间。
总体来说,学校在生活方面有很多地方需要作出调整。
*体育设施
有80.8%的同学对学校的体育设施持不满态度。而在这些同学当中,几乎所有人对学校的乒乓球器材不满意。机电系的一位同学说:“乒乓球台太少,还有两个台不能用,还有6教不对学生开放。为什么不能修一下,还增加一些乒乓球台呢?”而经管系的一位男生说:“学校的乒乓球台子不够,而且在6教的乒乓球室不向不是乒协的人开放,使大家没有机会更好的参与体育运动,更好的进行锻炼。
另外有些同学说儒园处的体育器材应该更换,网球场也应该延长开放时间。
还有几个女生认为应该在女生寝室那边也设几个乒乓球台以供她们使用。
小结:可爱的电院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这次调查,为了给我们一个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认为学校应该在以下这些方面做出调整:
对学校的建议范文 篇四
论文摘要: 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内容。学风蕴涵于一定的校园文化之中,校园文化是学风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氛围对学风建设起到了导向和促进的作用。文章针对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学风建设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改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风建设的举措进行了有效的探讨。
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学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不断地走向深入,高校在学风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校园文化是学风的重要载体,对学风建设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风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探讨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对构建和谐校园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一、校园文化对学风建设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发展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它是一所学校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教育教学、科研与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包括学校的办学特色、管理特色,教职工及学生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等等,是以文化形态存在的现代文明,是一定历史时期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具体来说它有三层结构:外层为物质文化,以校园物质设施为载体,包括校园、校舍的设计布局,校园绿化,图书馆建设等方面;中间层为制度文化,以校园的机构和文字为载体,包括学校中所特有的规章制度,以及保证这些规章制度执行的组织机构;内层为精神文化,以学校理念为载体,包括校园历史传统、政治立场、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判断、情感方式、审美情趣等。校园文化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它的三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中物质文化是载体,制度文化是保障,精神文化是核心。
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从广义上理解,学风是一所大学治学、育人的风气,主要体现为教师治学、治教作风和学生学习作风,它由一个学校的校风、院风(系风)、班风组成,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狭义上理解,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的风气,它是大学生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学习精神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体现,它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基本特点[1]。优良的学风对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弘扬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明理诚信的道德风尚,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价值观,以及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都具有积极作用,可以说学风是一所高校的灵魂,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财富。
(二)校园文化对学风建设的积极作用。
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学风可以促使校园文化建设向着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而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又可对优良学风的形成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辐射社会文化
教育的任务就在于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即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而社会化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知识的传授,而且依赖于校园文化给学生提供的“社会氛围”。学校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社团活动等宣传工具,能为学生了解校事、国事、天下事提供重要的平台,也能将校园和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真正使学生处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学习。正是校园文化提供了社会课堂,满足了学生的各种求知欲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提供了方便,使学生能及时掌握社会信息,把准时代脉搏,这对于学生走向社会也是大有好处的。
2.提高师生的凝聚力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统整全校师生的意志和行为,加速他们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使锐意进取精神、严谨治学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得到弘扬,最终使师生走向敬业爱岗、文明守纪、刻苦学习之路;会极大地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师生愿为校园建设群策群力、出谋划策;也必将会促进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这必然会极大地增强学校全体师生的凝聚力。
3.陶冶学生情操
校园文化中科学、文明、有益、有趣的精神文化活动能够丰富学校成员尤其是学生的业余生活,能够营造文明、健康、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氛围。学生耳濡目染,能在不经意间提高审美情趣、道德修养,增强对先进文化、高雅文化的感受力与领悟力。而校园文化中的体育比赛等项目,尤其是团体项目,能够使学生增强团结协作意识、集体意识,拥有开阔的胸怀,形成开朗的性格。
4.拓展课程资源
文化是课程的源泉。校园文化是隐性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校园情境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各种制度、各种环境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是隐性课程。例如,“英国的国家课程规定了环境教育的三个视点:‘校园情境中关于环境的知识’,‘为了环境的价值观、态度、积极行为’,‘在环境中通过环境的素材’”[2],这些视点是建构环境教育课程必不可少的要素。因而,创建和谐校园的过程就是拓展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
二、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风建设的主要举措
(一)校园人文环境的确立与优化。
营造健康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我们必须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中环境育人的功能。为此,校园内有必要修建环境优美的人文景观,营造一个具有文化观念、文化品位的优美校园环境,使整个校园洋溢着真、善、美的气息,发挥环境育人的潜移默化作用,通过致力于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如校园建筑、雕像、园林等实物,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培养广大师生的人文精神。整洁的校园、催人奋进的校训、严明的行为规范、教室与实验室的布置、宿舍文化、图书资源建设等,都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术和文化氛围,有利于促进学风的建设。虽然有些只是外部条件,但它对师生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由此所产生的激发学生刻苦求学、奋发向上、求真敬业的精神力量巨大。因此,高校应发挥自我优势,结合自身特点,努力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使校园的一草一木、一林一景都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环境的品位与育人功能。
(二)积极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满足师生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和追求,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通过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学风建设中,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必须做好“坚持四性”的工作内容。 转贴于
1.坚持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性
我们应充分利用党课、团课与“两课”阵地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报刊、广播、橱窗和校园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强校园文化的宣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同时利用优秀人才先进事迹报告会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奋发向上,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成才目标,努力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拼搏奋进、立志成才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观。
2.坚持校园文化活动的学术性
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必须注重学术性,我们应通过校内专家讲坛经常举办一些学术报告和讲座、专题讨论会、专业知识与学科竞赛和学习研讨会等,在师生中广泛进行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不断增加校园文化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有利于学生培养刻苦的学习态度。
3.坚持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性
我们应充分利用社团活动、知识竞赛、外语角、学生科技技能训练、社会实践、科技下乡等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自主功能,在加强团委领导作用的前提下,放手让它们大胆地开展诸如科技、文学、书画、演讲、歌唱、舞蹈、器乐、曲艺、集邮、、摄影、公关礼仪等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的学习方法。
4.坚持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性
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主旋律。在新形势下,开展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学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校园文化活动,需要我们不断地开拓进取。比如,在低年级开展与名师对话活动,对学生的人生导航与学习指引可起到重要作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知识的更新、www.kuaihuida.com就业压力的增大,我们应有意识地通过心理咨询和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建设校园文化与构建和谐校园的统一。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校园的真正和谐。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德、智、体、美、劳、心“六育”并举,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四育人”并施,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3]。和谐校园同样需要人本科学、和谐民主的制度保障。学校建设人本民主与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目的是让所有成员工作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融洽。其实质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建立旨在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让组织中的成员尽量发挥出生命的潜力。它包括学校的教代会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质量监控考核制度、学生的行为规范等。学校要努力做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坚持校务、院务、系务公开,充分尊重民意,善于广集民智,真正做到依靠师生员工办学治校。
(四)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师生行为,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序进行。
校园内各项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的根本保证,它对师生行为进行不同程度的规范,保证校园内学习、工作、生活的正常进行,并协调校内人与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行为关系。因此,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风格和特点,对各项制度加以改革,不断完善,制定科学合理的促进学风建设的规章制度,从而使整个校园内的活动规范化、有序化,努力创建稳定和谐的大学校园。可想而知,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必将为学校和师生员工的发展带来活力,它对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益于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发展。高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改善自身的硬软件环境,加强监督与管理,营造浓郁而温馨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逐步造就严谨高雅、务实进取的校园文化建设精神。
总之,以促进学风建设为出发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思想性、学术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营造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促进学风建设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方法。高校应该把校园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常抓不懈,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期,应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学风建设的新路子、新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不断进取,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氛围,为培养新时期合格的创新型人才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文涛,谢水波。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
对学校的建议范文 篇五
【关键词】学习型党校;建设
一、西安市委党校建设学习型党校的必要性
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曾提出,“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在党的十中,明确要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一时间,我国关于创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呼声越来越高、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各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具体目标。
党校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基地,兼有党委重要部门与办学实体双重属性,是培训轮训干部的主阵地,因此,建设学习型党校,对学习建设型机关、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示范作用与引导功能,对于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学习力、战斗力、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西安市委党校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具体做法
(一)深入开展党校组织文化建设活动。在党校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首先离不开组织文化建设。从2006年开始,我们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我们的定位是:对内要形成凝聚力,对外要培养社会责任感。
因此,我们把这项活动与教职工的思想实际有机结合,坚持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亮点,先后围绕“你在为谁工作”、“打造团队精神”、“转变工作作风”、“处室文化建设”等活动主题,举办文化论坛、文化讲堂、校园读书交流会等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有效统一了党校人的组织文化认同,提升了党校人的思想境界。“求是、崇学、创新、和谐”的党校文化精神逐步形成。
(二)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加强学习型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我们按照“用好现有人才、引进高素质人才,培养专家型人才”的思路,根据个人特点,最大限度地为人才提供发展的平台。
一是组织全体教职工到重庆、上海、贵阳、宁波、武汉等兄弟党校学习培训,选派教研人员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进修学习,大力提升教职工的业务素质。二是以人才引进为契机,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先后引进了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为师资队伍输入了新鲜血液。三是我们还通过安排青年骨干教师到市级部门和区县基层挂职锻炼,到农村帮扶,使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三)以党校教学科研为中心,打造高素质名师团队。广泛开展教学改革、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活动,组织理论宣讲团、备课交流会、优质课展评、教师传帮带、“校园读书”等活动,在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同时,打造了一支肯钻研、受欢迎的名师团队,涌现出了西安市劳模、西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西安市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等一批名师名教。同时,加大开放式办学力度。为了进一步提升主体班培训水平,拓宽学员视野,丰富课堂内容,我们增加了外请专家学者授课的比重,邀请省委党校教授,市级领导、市级相关部门领导和知名学者来校授课。
(四)以制度建设为保证,形成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结合校情,制定完善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人才工作要点》、《行政干部学分制管理办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实施意见》、《教职工在职学历教育规定》等文件,在全校形成了崇尚学习、重视学习的浓厚氛围,使每位教职工树立起“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提高教工的素质修养,增强党校凝聚力、创新力的基本途径。
三、建设学习型党校存在的问题
一是急需专业人才储备遇到了问题。由于党校是全额事业单位,缺乏吸引在职优秀人才的资金和硬件条件。近年来,只能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吸纳优秀的博士毕业生,但在党建、科社专业仍缺乏高学历人才,连续3年公开招聘中这2个专业无人问津。
二是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够强,教学专题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学员需求。在创新教学方式上不够灵活,教学专题整体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三是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思想库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科研成果被市委、市政府采纳或批示得还不够多。为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的作用没有充分挖掘出来。
四、对未来可持续开展学习型党校的思考和建议
(一)教学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提升党校的学习型建设水平,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作为党校这样特殊的学校,要始终关注理论武装、核心价值体系和党性锻炼等主题的教学。针对不同班次,突出各自的培训重点,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在发挥好传统教学方式的积极作用的基础上,要努力创新教学方式。既要积极引进和培养校内教师资源,也要注重加大外请教师的力度,以弥补党校学科不全、教师实践不足两个“短腿”。
(二)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创建学习型党校也不例外。由于党建、科社等专业的高学历人才引进较为困难,建议中央党校在党建、科社等特色专业上,为地方党校定向委培博士研究生提供帮助。同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创造更优厚的福利待遇条件,吸引更多专业对口的优秀博士毕业生来我校任教。为党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三)完善科研经费保障体系,保障党校教学科研投入。统筹规划,设立各类专项基金,尽力完善体制和激励机制,激发教职工积极参与科研工作的热情。加大精品力作的奖励力度,引导科研创作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切实发挥党校的智库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
[2]麦倩挚。创建高校学习型党校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33).
对学校的建议范文 篇六
一、高校管理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具有实战经验的“双师型”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双师型”教师既能胜任实践指导工作,又掌握丰富的实践教学理论,但现实是,高校“双师型”教师占整体比重小,大量年轻教师一毕业即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专业训练,自身尚不是行家里手,自然难以胜任相关的实践指导工作,“重理论轻实践”、“重讲课轻实践”难以避免。
(二)教材体系和配套课程体系建设落后
管理学专业课程教学除了自身主干课程教材外,还需要相应的配套课程体系给予支撑。许多高校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不健全,诸如课时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选材脱离实际,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规程等教学文件陈旧等问题依旧制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效果的实现。
(三)实践教学基地缺乏或管理落后
一方面,一些高校管理类专业教学没有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来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另一方面,教学基地功能单一,缺乏科学的组织管理,高校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实践教学评估和激励手段不足,导致基地运行效果欠佳。
二、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教育主管部门强化管理学专业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
为了提高高校管理类专业教学的效果,建议相关教育部门从政策层面尽快制定强化管理学人才培养责任的有关框架指导和细则界定,充分调动管理学教学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提供可操作性的政策、法律支持,通过这种保障机制来改善运作机制,促进高校管理类专业教学课程建设建设相关机制迅速形成。
(二)高校方面需要积极推行相关举措
1.优化管理学教学建设管理制度。成立管理学教学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领导任组长。学校配备专(兼)职管理干部,建立一支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熟悉实践教学规律,一专多能的实践教学与管理指导队伍;此外制定并严格执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搞好企业服务,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等工作,实现管理学教学建设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2.完善管理学教学基地建设的合作机制。高校应当制定合作单位选择标准,选择具有健全培训机构和完善管理体系的企事业单位,保障教学实习的正常运转,顺利完成实践教学任务;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应当创新合作形式,采取共建教学基地的形式,双方共同出资,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还可以面向社会,为其他企业培训人员,转换实践教学基地的市场价值,这种良性合作机制形成了“共建”各方利益共享的持久力和有效合力。
3.积极改革实践教学配套体系建设。高校要改革现有的管理学课程体系,立足在课程改革中突出应用性。从总体而言,为适应管理学教学的需要,高校应以人才市场的需求为核心,综合考虑知识结构、应用技能与特殊个性化需求等因素,按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综合实训课的形式对现行课程体系重新整合。整合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依托实践教学基地,充分挖掘和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平台作用。
4.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关键是要建立和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高校需要根据需要选派校内教师到生产现场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培训,了解熟悉企事业单位,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取得相应专业职称证书。创造条件组织他们参加学校及校外组织的继续教育,在专业理论及实际操作能力等力面迅速得到提高。此外,高校可以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指导实训教学。
5.健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激励机制。高校对教师要提出实践教学工作的要求,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实习、实训的指导。一方面,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广大教师参与实践性教学,激励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实践教学改革。另一方面,鼓励教师通过兼职、培训等途径,强化自身经验背景,构建“双师素质”专业教师团队。
(三)具体教学单位需要落实细化教学环节
明确管理学教学理念,规范管理学教学内容,对管理学课程知识点进行分层分类。根据单纯记忆的基础知识、需要理解掌握运用的提高类知识、需要实践运用的升华类知识等不同层次的要求设定教学目标。改革管理学考核方式,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不仅能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而且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管理学类的考试应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要把平时成绩、写作、讲演、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与创造能力都融入考核范畴。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扩大开放性试题设置比例。
对学校的建议范文 篇七
关键词:学校 思想政治教育 载体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建设的问题和不足
(一)理论认识上的缺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研究发展到今天虽然取得了可喜成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起步晚,研究少。有关的直接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有专著面世。出现较多的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及其建设的论文。二是研究的深度和系统性不够。目前关于载体形态的说法过多过滥,其中不少说法不够准确、不够科学。对各载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整载体体系中的地位等内容缺乏足够的研究。理论研究的落后还影响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二)教育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近年来,高校加大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的力度,但其实际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一些活动流于形式,主题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热情,不利于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挥。“两课”得不到师生的重视。教师的教学内容空洞、教学方式单调,学生不爱听、不愿听,结果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据问卷调查资料显示,仅9.09%的大学生认为党团活动对个人很有帮助,22.22%的认为对个人没有帮助,15.10%的学生积极参加党团活动,6.927%的凭自己喜好参加,3.65%的反感且不参加853.80%的大学生有过打网络游戏的经历,19.67%的上网观看过不健康信息。这两组数据说明,无论是党团活动等传统载体,还是网络等现代载体,其作用发挥的效果都不理想。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校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以育人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立足实际,努力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1.把握好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方向性,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必须把握好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方向性。
一要明确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政治方向。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占据校园文化的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中。二要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科学育人和人文育人相结合的现代化教育方向,着力培养具备竟争意识、法制意识、求实创新意识等现代意识,掌握现代知识及拥有用现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2.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形成齐抓共管的新局面。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各方面都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载体建设。
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学校要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重要性,真正予以重视,切实把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列入高校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部署,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体制。党委宣传部把握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做好协调工作,党办、校办、学工部(处)、教务处等部门,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等群团组织和单位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明确责任,各施其职,分工合作,齐抓共管。比如,宣传部负责提出活动规划,活动场所的协调,经费的管理使用,举办大型宣传教育活动;学生处负责活动的组织,文化骨干的培养和文化组织的建设等。要成立专门的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工作规划和实施计划,开展专题研究,实施有效控制和管理,在方向原则上把好关,在整体布局上统一规划,在活动上协调管理,在人力上统筹安排,在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
(二)运用校园网络,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随着高校办学的物质条件的改善,校园网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就为把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奠定了物质基础。当前重要的是要抓紧开发教育软件,积极推进网络教育的信息资源建设,针对大学生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力求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并链接到相关网站,吸引学生使用和参与。在各个高校的校园网络的基础上则可以考虑建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系统形成整体优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和科学化程度。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由于我国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网络技术知识相对缺乏,在新的形势下,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又懂网络技术的队伍显得尤为迫切。这支队伍既要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又能够深入了解网络的性能,并熟练使用网络&既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又能够不断使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多样的,信息网络只是其中的一种。把网络作为教育的新载体,并不意味着可以取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载体,相反,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充分利用各类载体的基础上,网络作为新载体的优势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7篇对学校的建议,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我对学校建议10条简短的相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