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体育教学案例分析,快回答整理分享了7篇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

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篇一

一、案例教学及其价值

“案例”译自英文“case”一词,原意为状态、情形、事例等。由于在不同的专业教育中,案例教学的目的、内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案例及案例教学的确切含义的理解各不相同。

在师范教育中,“案例”是指以一定的媒介(文字、声音、图像等)为载体,内含教育教学问题的实际情境。而“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观察、分析、讨论和交流等,交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由于教学案例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时代性、启发性等特点,同时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多采用设疑、质疑、讨论、反思等教学形式,因而,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教学缩短了教学与实践的差距,能有效地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一方面,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具体而又复杂的特定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在短时间内接触并处理大量典型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间接地锻炼了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运用教育理论去分析、讨论实际的教育问题,以便作出合理的决策,因此在客观上起到了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理解教育理论的作用。可以说,案例教学是教育理论与实践联系沟通的桥梁。

2.案例教学是一种民主的教学方法,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创造环境,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度或较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因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案例本身具有的情节性、趣味性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因此,案例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由于教学案例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以及案例教学答案或结果的多元性,学生必须从不同的角度采用多种思维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本身就是对案例所描述的具体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思考、评价的过程,因此,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即研究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问题,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自觉地调整教育教学策略,从而摆脱教学的盲目性,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设计者。案例教学能为培养学生具备这一方面的教师专业素质提供可操作的平台。

二、运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音乐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基本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所必备的音乐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教学论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融合与统一。因此,运用案例教学是音乐学科教学论课程性质所要求的。

从目前高师音乐教学论的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院校仍未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尽管也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但最终往往是教育者以权威的姿态呈现信息,学习者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由于缺乏一种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机制,学生普遍表现为对此课程学习兴趣不浓,甚至参加工作多年后还认为所学的音乐教育教学原理和方法没有价值。而案例教学以实际的音乐教学情境为背景,采用讨论、对话、探究、实践等方式,可以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和热情,从而改变音乐学科教学论不受学生重视的局面。

世界音乐教育的飞速发展对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具有基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对教学进行自我分析和反思、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我国新的音乐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某些问题,例如:对音乐本体知识与技能的忽视、盲目使用多媒体以及不适当的学科综合等。其原因之一,是因为部分教师缺乏综合运用音乐美学、音乐教育学以及其他相关理论对复杂的音乐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以至于只能是鹦鹉学舌、东施效颦;只注重教学形式的变化,而忽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案例教学是一种对实际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性的学习的过程,它从鲜活的案例出发,要求学生综合已经拥有的经验和相关的理论与原理,对案例进行具体的实践实例的诊断与分析,最终形成结论或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因而对于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具备教学研究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运用案例教学的可能

案例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中运用的时间还较短,但发展十分迅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全国正在形成案例研究的热潮。在《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到“加强学科建设,特别要加强教育学科建设;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为在音乐学科论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

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成功的保障,我国蓬勃发展的基础音乐教育为音乐学科教学论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资源,特别是连续四届的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录像比赛,积累了大量的音乐优秀课例。一方面通过这些课例可以清晰地了解中国音乐教育十几年来真实而艰辛的探索历程,同时,这些课例集中地体现了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将其作为对未来教师教育的案例素材具有典范性。除此之外,各高校历年教育实习的案例,以及音乐教学论教学过程中的试讲与见习,也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案例基础。

要成功地实施案例教学,必须依赖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具有较高的思维水平。由于大学生正处在身心逐渐成熟时期,他们的形象逻辑思维高度发展,辩证逻辑思维逐步趋向成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以及创造性等都有较大的发展,其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进一步增强。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思索、肯动脑筋,能批判性地对待老师的教学,对部分问题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通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水平的充分发展,为在音乐教学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提供了必要条件。

四、实施案例教学的途径

在案例教学运用于不同的学科其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以案论理,有的以案论行,有的析案解疑,有的析案谋筹。根据音乐教学论课程的实际,案例教学可以综合运用在教学的各个领域:

1.与音乐教育原理和教学方法的讲授相结合。一方面,利用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特定的音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利用案例分析达到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学习音乐教育理论的兴趣的目的。

2.与教案设计教学相结合。通过对优秀教案以及学生教案习作的评析,培养学生针对实际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3.结合见习与优质教学录像观摩进行案例教学。通过对教学实践实例的剖析,训练学生利用音乐教育理论知识对教学行为进行评价的能力。

4.结合试讲以及教育实习进行案例教学。其目的是通过反思自身教学行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同时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对于高师音乐教学论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将其成功地运用于教学之中,可以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于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案例教学也绝不是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它要受到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的制约。同时,案例教学运用于音乐学科教学论课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案例的搜集整理到具体教学模式的探索,需要更多的同行协同合作,进行实践与研究。希望音乐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们都来关注这一课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高师音乐教学论课程的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对高师音乐教育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P48—50.

[2]唐世纲、李枭鹰,论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J],教学与管理,2004(6),P47—49.

[3]高德菊、韩照波,案例教学初探[J],职教论坛2004(7),P46—47.

[4]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P256.

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篇二

[关键词]案例教学;中职;旅游课程

通过在课堂上分析探讨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与认识,并增强对学生应用理论创新性分析。案例教学法是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并在20世纪80年间传到了中国。它富有启示意义、实践意义、灵活多样及具备趣味性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对分析能力的训练居各种教学模式的前列。案例教学法已受到各种教育机构的重视并积极推广,存在的不足在于部分教师没能充分掌握案例教学法的实质,还仍单纯地以为就是举例子,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不能最大化地彰显。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征

(一)案例教学使学生对旅游课程得到深层次的启发

学习者在览读案例中的重要信息、提出重大争议问题、分析与探讨等一系列过程中,通常都是其中的一分子,并具有较大的权重;中职教师在案例教育中担任着关键的角色,重点体现在指导学员对案例展开课堂探究、发言与答辩,并引导学生正面的思维,对于案例中蕴涵的重要知识点,让每一位学员都主动地反思,同时教师自己也适时地进行启发与合理评价,以便学员与高校教师相互之间形成良性沟通与互动,让教学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了老师与学生相互之间的“共赢”。

(二)有利于让学生增加对旅游知识的了解

除了有利于让学生了解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旅游知识外,还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基本思考方法的训练,以及对实际操作才能的培养[1]。案例教学法通过为学生创造一种模拟情境的学习机会,来认识和处理旅游实际问题,并以此训练学生主动的社区服务工作意志、独立的分析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的反应力量、良好的语言表现才能,和与周围的人和谐共处、交流协作等多方面的领导才能。

(三)有助于培养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学习能力,实现学以致用

旅游案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在现实工作中出现的不同的问题。而新知识的特征之一就是概念抽象晦涩,如果简单地解释,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甚至无法接受。案例教学法能够将晦涩的旅游理论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并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从而知道理论知识在社会实践中怎样表达与运用,进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有利于训练学习者思考、分析问题与处理现实社会问题的基本技巧

对于解答案例中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学生还需要运用分析方法和所学的基础知识,对旅游案例独立地思考、深入地研究和认真地分析,通过搜集和整理有关材料,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论证。帮助学习者在努力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有效地训练其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案例探究,学习者可以开展思考方法,增加思维途径,扩展思维领域,进而推动系统逻辑思维的建立。

(五)有利于培养授课老师的讲课能力和综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法还需要授课老师具备高度的教育能力和综合素养,不但需要教师旅游专业性学习基本牢固,而且教学知识与实践经验丰富,将知识在教学实际中得到验证检验。同时对教育实际场景中存在的问题也要高度重视,要不断地梳理和查找适合的教育案例,创新教学。不管在案例的选取、教学的把控,或是对老师的批评和总结等教学环节上,对老师的授课能力都是考验。这都会促使授课老师进一步地认真学习,提升自己素质和业务水平,并最终建立教学相长的良流,从而提升教学水准,进一步提高质量。

二中职旅游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不足之处

(一)案例教学法耗时较多

从老师给出例子、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到最后老师的总结,需要大量的时间。在课程中,主要选取了一些较有难度、学习者易困惑的知识点,开展了个案教育[3]。通过案例教学法开展分组讨论或学员发表意见时则无法兼顾教学,这就需要在开展个案教育时采用小班方式上课,如此就可以开展交流,而学员参与度更高,交流效率相对会更好。

(二)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存在脱节

由于案例教学法引入的案例往往是一个个具体的生活情境,易将学习者的认识限制在所研究与讨论或学习过的某个个案中,对该特定个案所包含的旅游理论的认识则更为深刻,而对其他理论间的交叉联系则认识不够,从而使得学习者无法建立严谨的理论思维,也不利于对系统性概念的正确把握,由此导致了旅游案例教育与理论课程教学的相关要求脱节。

(三)授课形式大于授课内容

多数老师对案例教学法的实质仍没有足够的了解,所使用的案例教学法,实际上只是一些举例或说明式的教学方法,而这些方式尽管和案例教学法在表现形式上很类似,但二者之间也有着根本的差异,教学效果也无法尽如人意。老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课程时,所选用的案例往往应是富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件,需要学生对案件作出自己的反思,以便训练学生利用所学旅游知识分析和处理社会现实突发问题的能力[4]。学生等待老师把所谓的“标准答案”发出,而不再去讨论与思考,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既无法真正真实地调动学生的主导性作用,徒有案例教育的外表而严重背离了案例教育的实质和精华,也无法真正充分发挥案例教育的积极效果与优势,更不利于训练学生的实操能力,达不成案例教育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所选择的案例不能完全匹配案例教学法的课程要求

所选用的案例能否与学校教学内容的要求相符关系到案例教学法是否恰当使用并成功执行,也关系到教师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课堂的教学实际中,部分授课老师在选取案例时存在着随意性,甚至没有针对性和代表性,有的老师所选取的案例内容陈旧老套,与时代脱节。

(五)授课老师能力水平的影响,案例教学法常常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课前准备不充分。有的授课老师在案例教学上课之前,并未做好全面的教学准备,也未能及时布置思考题和学习内容,从而导致学习者对案例的含义无法完全领悟,也很难总结提炼自身的看法与建议,甚至无法参与实际探讨,从而使得案例教学工作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环节时间分配不合理。部分授课老师未能掌握并指导好有关案例教育问题的课堂讨论,从而导致了学生研讨时限过长、教学内容脱离了课堂目标等现象时有发生,既耗费了有限度的课堂实践学习时间,也导致课堂有效性受到了很大负面影响与削弱。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旅游课程教学上的应用策略

(一)增强典型案例选取,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首先就是要发现典型性案例,教师在编写和筛选案例时一定要注意案例自身的典型性,能够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能够确保案例的资源继续有效利用。案例中一定要有吸引学生思维的难点,才可以吸引学生通过合作来探究知识点[5]。尽量避免仅仅为了热点而编写个案,提高了个案的代表性与典型性。

(二)加强案例教学的师生互动性

要求学生通过参与教学互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活动中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旅游活动真实情景模拟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须最大限度让多数同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把控节奏,避免被个别同学占有太多的参与环节,给其他同学表现的机会,使其他同学也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而非觉得自己只是个可有可无的旁观者,并以此激发大家的集体学习的思维与激情。

(三)注重案例教学的渐进性

在案例教育中,设置题目时不能过大或过难,要透过渐进性的连接方式,来引领学习者逐步深入地思考案例中深层次的问题。案例素材本身就能够连接学习者的认知经历,而设置题目时需要充分考虑了层次逻辑的递进,并基于学习者已有的经历经验与知识积累而设定梯度性难题。课堂教学前要善于预设提问方式,要通过课堂现场学生的反映,来适时调整提问,并不断地诱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案例教育应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案例教学法在具体实施时要和理论讲解法配合运用,其功能与效果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汲取传统理论讲解法着重传授基础知识的优点,也要汲取传统案例教学法强调实际能力培养的合理内核,努力做到传统理论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的有机融合,让学习者在既能学会掌握知识旅游与基础理论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训练学习者的实践运用能力[6]。案例要求难易适中,但如果过程太过繁琐,甚至超过了学习者的知识储备与理解,将让学习者形成恐惧心理,且未知从何下手,极易冷场;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育阶段细心挑选教学案例,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掌握教学内容,并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吸收和掌握所学知识点。

(五)教师要不断加强实践学习,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与综合素养

一是做好课前准备。师资的充分准备,是案例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一是当老师要确定课程目标与内容时,要选用合适的教学案例。二是教师应先吃透案件,并将案件做深入分析后,对其中的困难与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案例问题,四是提前准备可以预见的问题备案,例如授课老师要预先设计好案例教学的方案,对讨论中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形进行预测,要准备并做好相应预案,构思好上课时要使用的各项课堂技能,在必要时还可以进行事先训练。二是要展开课程讨论环节。该教学环节共包括两个学习阶段:一是与学生的商讨阶段。教师应精心组织开展教学研讨。一套好的教学案例决定预期的教学,在于老师在教学上的组织实施能力,这是成功案例教育的关键环节。老师针对具体案件内容,提出要求与问题,并引导学生主动发言,造成自由而热烈探讨问题的氛围。在探讨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分析,并激发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思索问题,使学生在具体例子中引申出更具体的理论。通过对关键问题的深入阐述,可以让案件内容变得更加明确清晰,同时增强了学习者对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培养其分析判断能力。二是老师点评总结的阶段。案件研究结束后,教师应做好点评与汇总。这在实质上是对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的系统性梳理工作,对于维护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是十分必要的。三是写好教学反思。通过撰写报告,学生能够对整个案件的全部分析活动作出全方位的梳理、反思与总结,从而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到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因此老师首先要在全局上掌握一门学科的总体教育目标,对整个案件教育过程作出必要的反思与设计整理,同时充分考虑整体教学计划的进程和个案部分的设置与效果,并兼顾了个案部分与理论部分、实践部分之间必要的平衡。通过案件叙事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对教学案例中有关知识点的连贯性要求,使学习者可以进行对教学案例中前置知识点的归纳以及预习,夯实基础。在教学探究的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分组,以促进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融入案例故事的角色之中。

(六)了解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案例课程必须在事前做好大量准备,其中包含了案例教材与教学现场设备等。案例教育的目的不只利用课堂传授知识,而且还通过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并采用讨论方法针对同一个题目的不同论点展开互动交流并通过彼此互动,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思想,进而培养其判断、分析、决定能力、协作能力、表达技巧,乃至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并有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教学案例的编写必须密切契合于围绕着课堂教学的具体目的,撰写教学案例时必须要考虑案例教育的具体教学目的。

四结语

传统的课堂文化一直压制着案例课堂的活力,使得案例课堂困难重重。案例教育并不单纯是一个教学模式或教育技能。因此要突破困境,激活案例教育的活力,就需要创新课程文化,全面把握科研实践与课程之间的关联。案例教育也可以起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升该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效果。我们要充分认识案例在课堂地位、提升案例的编写水准、掌握案例教育技能,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案例教育更注重发挥课堂教学的综合功效,通过课堂案例而不局限于对单一概念、原理或方法进行讲解,使学生们综合了解各种有关知识点和理论,并训练各种相关能力和技法,从而服务于不同的教育目的,当然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加强对社会现实的调查研究是老师撰写课堂案例时的一个必修课,对于案例的撰写有很大的裨益。

[参考文献]

[1]花育萍。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法律课程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12,(3):89.

[2]杨海涛。高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析[J].钦州学院学报,2014,(1):40.

[3]苏日念。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J].才智,2013,(16):121.

[4]吕肖东,顾锋,张涛。管理学课程的案例教学法改革与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2):212-215,250.

[5]杨海涛。高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析[J].钦州学院学报,2014,(1):40.

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篇三

一、教学主体定位策略

(一)实现教师从“传道者”到“引道者”的角色转变

案例教学形式上是一种师生间交互对话的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中师生地位事实不平等状况,师生角色发生重大转变。教师不再简单地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的知识传授者和思想传播者,而是引领学生走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之道的引道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目标就是要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内化为行为指南,这要求教师在案例选择、问题设置、讨论结果等教学环节应指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就应从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道者”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感知、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道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素质和能力要求。第一,教学目标的独特意识形态性要求教师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第二,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凝练性要求教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储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24个字高度概括凝练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精髓,这要求教师要有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扎实理论功底和专业知识,深刻掌握社会主义价值观基本理论,还要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理论,对西方“普世价值观”深入了解,以便回应学生对这两类价值观的疑惑。第三,案例教学方法的实践性要求教师熟练的组织案例教学能力。教师具备扎实的信息处理能力、高超的课堂组织能力、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灵活的临场应变能力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本能力。

(二)实现学生从“观众”到“演员”的角色转变

在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一种主动“传道”与被动“受道”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在实践,简言之就是要“做中学”。案例教学就是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在交互讨论中获取新知识培养新能力。因此确立学生中心主体地位,实现学生从课堂的“观众”到“演员”的角色转变尤为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教学中如何实现这种转变呢?首先要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积极性。教师可用激励的语言、肯定的眼神去鼓励,用成绩加分制去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那些不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同学,教师可深入到小组讨论中主动与他们沟通,一起讨论,使之逐渐形成习惯。其次要精心组织好小组讨论。小组设置成员在6-8名,执行组长、执行秘书各一名,规定在每次案例教学课轮流担任。执行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代表小组在班级发言,阐述对案例的分析结果,执行秘书则记录每位学生发言。因学生的性格差异较大,有些表现积极,有些相对消极,甚至胆怯,为防止部分学生对积极参与讨论的同学的依赖性,教师可根据学生发言记录了解每位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做出评价。再次要切实保障学生平等话语权。在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中要充分体现学生与教师平等的参与权和话语权,不以教师身份强行压制学生意见观点,而是对话中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领悟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二、案例选择优化策略

选择恰当的案例是开展好案例教学的前提基础。案例教学的教学案例不同于传统讲授课的“例子”。教学案例是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给学生选择的在社会实践中发生的具有典型、代表性事例,它集中反映一种现象、问题、事件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教学,第一个环节就是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学案例,找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合适载体。从所选案例内容看,首先要求具备案例教学的案例一般特征,即“呈现一个真实的故事、包含学科内容、提供分析的资讯、有冲突的元素、鼓励学生思考和建立自己的立场、包含诸多待决定的议题、有超过一个以上的答案或解决方案。”[2]其次,要求案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的特性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培根于中国土壤,具有中国特色,它立足于时代,具有时代特征,它扎根于人民大众,具有人民属性。因此案例选择要把握三项原则: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性原则

由于案例教学法本质上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法,案例是一种事实描述,设置的问题具有开放性,问题讨论结果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开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是专业知识教育,而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当然这并不要求案例本身有鲜明政治色彩,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特性决定在案例的价值导向上必须政治方向正确,应避免选择容易引起学生对案例判断产生政治方向性的误解、曲解、错解的案例。这里就要处理好正面案例与反面案例的关系。正面案例能让学生提振精神,鼓舞人心,反面案例能增强学生认识问题和不足。选取案例要以正面为主,负面为辅,对负面案例要给予客观评价、正面引导,以消除负面影响,绝不可火上浇油。

(二)坚持“三贴近”原则

所谓“三贴近”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选取的案例要贴近实际才真实,贴近生活才生动,贴近学生才亲切。案例不能虚构,必须具有客观真实性,真实的故事才有说服力,真实的情感才能打动人心,杜撰出来的东西没有信服力、震撼力。贴近学生思想和学习生活的鲜活案例,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产生兴趣,达到对核心价值观抽象干涩概念的内化{WWW.JIAOXUELA.COM}。

(三)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结合原则

指出:“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3]这不仅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方向而且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上都要体现中国特色、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因此,选择案例首先要讲中国故事,讲中国人的故事。中国故事有中国历史故事,有当展故事,有百姓身边故事,让学生在分析讨论这些故事时体认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钱学森的传奇故事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经典中国故事。其次,选择案例还要反映时代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立足于中国现实土壤,吸收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符合时展潮流的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所选案例描述的故事要反映时代性,故事蕴含的价值观更反映时代性。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概念不是绝对的抽象名词,它们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时代属性。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四个概念为例,缺乏语义背景的理解就会差之千里。

三、案例分析讨论策略

(一)组织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研究案例中所有的信息,然后找出正确的问题答案的教学过程。组织好课堂案例分析是保证案例讨论顺利进行的基础。首先,课前向学生呈现教学案例。根据教学案例内容灵活运用文字、音频、视频等不同载体呈现案例信息。这项准备工作需要在案例教学前至少一周时间完成,给予学生充裕时间了解、思考案例信息及其相关背景。比如我们课前一周时间就向学生传发央视纪录片《钱学森》视频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钱学森的故事。其次,课堂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能否正确分析案例关乎案例教学目标实现与否。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解读案例蕴含的信息。那究竟如何对案例进行解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背景因素的识别,框定、缩小案例分析的范围,识别和理解案例情境中的重要方面并弄清它们对整体情境的意义,使学生围绕预设的问题充分利用案例中的背景因素进行思考,从案例本身寻求答案。

(二)组织案例讨论

如果说案例分析实际是学生依据案例提供的信息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那么案例讨论则是教师检验学生是否已经找到正确答案的过程。所谓案例讨论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对案例中的问题的产生背景、环境及其解决方案进行探讨,案例讨论充分与否关系案例教学成败。案例讨论的目的是根据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形成认识和理解。如何组织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案例讨论?首先,要以价值观问题为抓手。所谓“问题”,通俗说来就是某些难以处理或棘手的事物。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案例中的“价值观问题”,它是这样的情境:教学案例故事情节产生了重要的行为或结果,且对于这些行为或结果还没有明确价值观判断和解释。价值选择决定人的行为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案例故事情节冲突在深层次上反映的实际是价值观冲突。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时要引导学生始终围绕价值观问题展开。因此,教师预设问题时要以案例故事情节冲突为依托,以价值观问题为缰绳,拽住学生沿既定轨道讨论,避免讨论东拉西扯,信马由缰。其次,要以师生提问互动为推手。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后由执行组长代表小组发言,此后课堂可能陷入沉闷,教师要及时提出中肯而关键的提问来推动案例讨论。教师要围绕价值观讨论主题向学生提问,问题要有针对性、有深度、有启发性,不可信手拈来。另外,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推动案例讨论。一般情况下教师要直面问题对学生提出问题,不回避不躲闪不指责,但轻易不主动亮出自己的观点意见,以免过早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从而影响学生独立思考。案例讨论阶段要求学生认真倾听,积极发言。要求学生既不能无视其他学生,自说自话,也不能任由他人发言,自己却保持沉默,教师要对学生适时引导,不让学生感到拘谨,能做到畅所欲言,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使课堂气氛热烈而不失控,做到紧张有序。讨论阶段教师要做好阶段性概括总结,综合学生的发言,推进学生进一步学习探讨。讨论阶段结束后,最后教师必须做最后的总结点评发言。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搞好这个中心环节需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一是安排案例教学时间。就时长而言,高校每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安排的课堂案例教学时长最好在1至2课时。四门思政课程要统筹安排,每门课应有针对性展开核心价值观教育,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选取侧重“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观的案例,“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侧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观,切不能设计一两个课时内面面俱到地将核心价值观全盘渗透。就时间点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特殊性,教师选择在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等特殊时段组织安排案例教学能增进教学的实效性。控制讨论时间,一方面是保证完成课堂教学计划,使教学顺利按时完成,另一方面是为防止学生在讨论中纠缠于某个细节偏离讨论主题,也占用别的学生太多的发言时间影响教学效果。遇此情况可以采取对学生发言时间做出强制性限定,规定学生发言时间不能超过规定时长,以保障课堂时间利用效率,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思想的碰撞。二是提供理论分析框架。教学中的案例分析讨论及最后的教师总结点评环节一定要对案例涉及的问题给出理论分析框架。案例分析的理论分析框架借鉴了经济学中的理论分析框架一般模型,即由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教学应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为视角、以人民、人类整体利益为参照系、以唯物辩证法为分析工具构成理论分析框架,否则案例分析和讨论的结果极可能无法达到对学生进行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效果评估策略

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篇四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商管理类;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08(2015)S2-0097-02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高等教育主要加强教学实践环节中的具体教学工作和训练内容,充分发展教育同社会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促进整体教学和科研结合。高职教育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产学合作教学将成为高职院校主要教学方法。从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来说,产学合作教学的基本特征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案例相结合。其中最主要的核心目标是要明确教学主体是学生,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实践案例的分析掌握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从具体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模式和角度来看,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教学,工商管理学科,是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和途径,这同时也体现了科学教育的创新性。

一、高职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其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是有别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虽然这一问题已经收到普遍关注与认识,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和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目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仍习惯于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导致工商管理类人才质量不高、学生就业难的局面。这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第一,传统课程教学方法根深蒂固。人才培养依赖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又依赖于课程教学,高职教育虽然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科知识教学仍然是高职人才培养的主线,在修订高职教育课题体系的呼声下,仅仅对某些学科框架做了修改,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都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第二,教师教学思想和观念没能与时俱进。受“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授课的主要内容仍是理论知识,这使“讲授法”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苦口婆心地教,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第三,学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不高。高职工商管理类课程枯燥,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接受能力相对较低。学生学的过程和结果容易被忽视,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与能力,而非学生积极主动地形成一种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这不仅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埋没了学生的潜力和创造性。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是高职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本质特征和教学任务,也是高职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则和根本途径,而这一过程和目标的实现则必须贴近受教育的主体。因此,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应该紧跟时展,主动适应社会、学生需要。培养大量高技术、高技能专门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使这一目标很难实现,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具体实践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授基本的专业课知识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相关的教学题材上的内容,选择比较合适的调研企业。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编写主要内容和题材案例。通过组织学生们逐一对个案进行实际的调研工作,并对调查的基本现状和调研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学生们之间可以通过讨论,提出各自改进或解决方案的建议。进行小组交流后,也可以在班级上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随后教师根据具体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点。可以将学生们对方案的研究和反馈信息,给相关的调研单位。并且,邀请调研单位的有关专业人才对学生的研究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并根据学生具体的表现情况做出相应的总结或是演讲,拿出其他有效性的可实施行方案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以便于及时做出调整。

(一)符合社会对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要求

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是具备知识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应变能力等知识素质和职业素质。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主要是在学校内部进行的,校内实习和实训场缺少真实的工作氛围,加之实训条件有限、实训指导教师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实践经历偏少。教师利用实践案例教学,以某一具体经营或管理为案例进行仿真模拟实训教学,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主动融入案例情境当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探究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符合高职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特点

高职教育教学目标要求其选用适合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法通过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全方位地展示教学内容,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是一种知行统一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相长。一方面,教师作为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学生在共同研讨中不仅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还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大量的实践材料。对于培养符合高职教育目标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符合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学习特点

由于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自身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的积极性。以情境模拟为主的案例教学法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了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使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富趣味性和应用性,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不仅能够提高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够调动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充分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或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案例教学法从整体上来说都比较符合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主要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于资料的收集,归纳,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小组活动协调能力。在整体教学过程中,也要求教师要做好深入实际教学工作,做好课堂案例分析的准备工作,以便于在教学中实现良好互动教学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一)课前准备

实践案例教学的准备和分析过程要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以及教师自身条件出发。案例的准备阶段包括理论知识准备,调研企业准备以及案例的选择或设计。为了提高实践案例分析教学的实效,避免常规案例教学占用时间太多的局限,实践案例分析教学的课堂设计特别重视课前准备。案例教学法一般在正式上课前一两周就要准备案例,案例可以是教师给学生准备,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搜集。教师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安排预习要求,在上课之前学生要熟悉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初步分析、探寻解决方案。课前准备关系到课堂组织的效果,课前准备充分,课堂组织才能顺利开展。在课前准备阶段最重要的一环为案例的选择,案例不能随随便便选择,选取的案例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典型性。典型的案例往往涉及的内容比较全面,涵盖较多的工商管理类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从各个方面验证所学理论,从中得出正确结论。因此案例内容必须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普遍性等特点,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是相关性。案例分析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快地获得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案例的选择必须与工商管理类课程内容一致,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三是多样性。案例的选择必须多种多样,不能一个模式、一成不变。案例如果只有一两种处理方法,这样的案例很难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也就达不到让学生灵活处理多种问题的目的。因此案例的选择必须要复杂多样。四是真实性。案例要来源于实践,绝不可主观臆测,虚构而作。虚拟的案例很难达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真实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有置身企业之中、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地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认真地分析各种数据和错综复杂的案情,才有可能搜寻知识、启迪智慧、训练能力。

(二)课堂组织

案例教学需要对课堂进行课堂设计和合理的组织。课堂设计将基础理论的精讲和典型案例的解析都放在课前准备环节,为课堂上的案例研究、讨论做好了充分准备,不仅节省了课堂讨论时间,解决了一般案例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也使案例教学避免了某些不确定因素的负面影响,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课堂的合理组织有助于师生在课堂的时空范围内共同配合完成案例分析。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可由学生一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由学生组成团队来完成。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讨论,教师不得干涉学生的讨论。讨论结束后,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启发,扩展和深化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深度,从而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还可以提出几个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案例的合理解决方案上来。

(三)效果评价

案例教学法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对效果的效能分析和综合评估是案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从理论、概念、公式和技能等的掌握和运用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效果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案例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这个评价方式既可以是定性分析,也可以是定量评价,还要体现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评价。根据评价方式,最终确定学生成绩。

四、实践案例教学法的引申研究

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是提升高职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原有的教学方法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日趋多样化。针对目前高职教育使然目的,高职院校的理想教育模式,主要可以以社会的现实案例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可以将学生的今后就业或是创业与相关的知识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建立一个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教师把实践案例带到课堂中去,不但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还要注重对教学法延伸到校企合作的领域中。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今后到社会后的就业能力,培养出基本理论知识扎实,同时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全方位实用型人才。

五、结论

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是提升高职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原有的教学方法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日趋多样化。传统单项“填鸭式”“满堂灌”这类滞后的教学方法逐渐被摒弃,以讲授为主单向知识传授路径,课堂授课中过多强调了教师的讲,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高于学生的地位,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力,有悖于教学的规律和最终的目的。在高职工商管理类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将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创新为师生双向互通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通过有效的课堂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为深刻,实践技能掌握更为熟练,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实践案例教学法实际上是一种双向沟通、交流的教学方法。虽在理念上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但并不排斥,更不能取代其他的教学方法。教师需取长补短,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何伟威,张立华。案例教学法及其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

[2]康伟。高职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J].辽宁高职学报,2002.

[3]李怡雯。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4]易斌。大学研究型教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5]聂良佐。影响学生学习迁移问题的研究[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高等教育版,2005.

[6]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J].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篇五

【关键词】中学教学 思想品德课 案例教学

一、开展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案例教学法很好的适应并体现新教材和新课改。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案例”,真正意图在于帮助学生将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充分结合,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在心灵深处认可容纳某种良好品德。这既落实了“以生活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宗旨”的学科教育理念,又提升了学生反思、创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思想品德、文明礼仪等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法把案例抛给学生,通过学生的阅读、分析、讨论,把学生的经验、智慧、情感、价值观这些鲜活的课程资源自然地引进课堂,丰富课堂。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满了时代气息,在实行智育的同时也落实了德育的实施。

2.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政治课一直是被认为枯燥、无味,一些观点、理论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单纯地讲解概念和原理,学生会感到难以理解、难以接受。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在于:把大量理论化抽象化的知识或道理通过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的案例展示出来;可以进行个人练习,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甚至全班辨析,教师仅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迪,从中得到启发教育或产生新的知识,达到以“例”明“理”,以“理”释“例”,以“例”明“德”,以“理”导“行”的目的。这样有助于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既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思考,在较短的时间内明白和掌握所学知识,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案例教学法强调在教学中将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模拟的交往情境,是一种以主体自觉为理念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也真正被摆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不再是传统教学里学生对教师思维结果被动接受,而是学生自觉主动地追求知识、探求真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案例材料,独立思考,调动自己的学识和才智,对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通过思考、探究、讨论做出正确的判断,发现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等学习能力的过程,

4.能够更好地适应主观性试题的考核。一是“活”,表现在考法灵活、题型多样,注重考查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二是“强”,表现在思想性强、综合性强,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三是“新”,表现在贴近现实,关联时事,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部分试题是利用案例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利用所学政治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案例法教学法恰好适应了这一能力培养要求,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此方面考核。

二、案例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1.案例选择要精心。案例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精心选择适合的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它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首先,案例必须紧扣教材内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次,案例必须取材于生活中,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第三,案例内容必须有明确的主题、人物和情节,蕴含一定的人生哲理、道德理念、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另外,案例描述要尽量简洁生动、通俗易懂,具有适度的复杂性、多元观点的包容性和一定的探究性。

2.切忌浅尝辄止,一定透过现象看本质。案例教学

法中的案例既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包含着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可能是外露的,有的可能是隐晦的。案例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对其中的问题做出判断、推理和论证,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情操。可是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面,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还有可能被表面假象迷惑。作为政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案例的方法,如表里分析法,因果分析法,肯定否定法,假设法等等,要适时引导学生把握关键,吃透精髓,透过现象看本质,切忌浅尝辄止。

3.教学过程应循序渐进。案例教学法成功的要素之一是学生素质,而不少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不敢大胆采用此法,正是担心学生素质差而使得教学中师生无法配合。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注重教学的循序渐进,即在低年级(如七年级)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并进一步训练他们学会如何分析问题,经过反复训练,待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后,教师便可渐渐放手。切不可因为对学生的能力缺乏信心,而将案例教学停留在教师自己进行案例分析的层面上,如此,则违背了案例教学法的真正内涵。

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篇六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典型案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它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化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发掘自身潜能的客观规律,践行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从广义上讲,就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的情景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法中没有标准的答案,也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激励者;教学过程不再是授A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案例,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适时的给予学生必要的肯定。实践证明,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观念的感悟,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为学生自觉的规范行为创造条件,有效地推动了新课程的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职德育课教材用深入浅出、贴近中职生的语言表述,按职业生涯的规划、管理顺序展开,着力于中职生提高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促进中职生可持续发展。每单元以揭示主题的漫画起始,每课设置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节首案例(“案例故事”)、文中案例(“读读想想”“学以致用”)、“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拓展训练”、“想想做做”等,其篇幅约占课程容量的五分之一左右,教师若能高屋建瓴地运用案例,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作了一些探究。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必须坚持四大教学原则

1.激励性原则

大家知道,现在有部分中职学生自信心缺失,学习动机缺乏,阻碍了他们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应关注案例中榜样的亲和力,精心发掘案例的激励因素,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内动力。

2.互动性原则

教学互动可以避免“教”与“学”的割裂和教学惰性,其中“生生互动”会使学生互相启发,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成为教学的主体,“师生互动”会使教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更新教法,成为教学的主导。

3.时代性原则

党的十报告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这就要求教师站在时展的前列,与时俱进,及时解读时展中的新课题,以增强教学的时效性。

4.实效性原则

坚持“一例一得”是案例教学的重要法则。教师要重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难点、导行点”,不讲“易会、已懂、太深点”,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要高度重视四个教学环节

1.案例的选择:进行案例教学,没有好的案例是无法进行的。案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进行案例教学要有充足的案例,案例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

(1)用好教材中的案例。中职德育教材中的案例资源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教材中设置了许多与中职学生生活和学习紧密相连,与教材内容相辅相成的案例,这些案例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为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2)精选生活中的案例。例如,在讲授“中职生同样可以成才”内容时,我收集了本校82级学生卢光胜和86级学生王小波为代表的优秀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案例。教师在收集案例时,要注意案例不仅要具有普遍性,还要具有典型性和真实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的案例才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才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更能引起他们的感悟、思考,吸引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案例的实施

无论是教材中的案例,还是自己收集的案例,都要以适当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如何选择切入口,如何导入,如何组织,如何终结,是案例教学的关键。因此,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案例的切入点,要巧妙自然地导入案例,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宽松的环境,给学生提供自由交谈的渠道,为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再到“活用”。例如,在执教《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一课时,把教材中的案例故事“执著追求的小陈和脚踏实地的晓健”作为切入点,开展讨论和探究学习,学生的情绪渐渐地高涨起来了。这既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又顺势引入课题和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案例的分析

案例分析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进行案例教学中,分析什么、如何分析,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归纳、总结,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案例分析的实施过程是:个人思考――小组讨论与交流――学生发言展示――学生组长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极大地锻炼和提高。

4.案例的总结

案例的总结是是对案例教学的总结,也是对后续教学的引申。在这个阶段上,一般情况下我采用以学生总结为主、教师补充为辅的原则来完成。学生通过总结,不仅提高自己的分析归纳的能力,也提升了自己的自信心。教师的适时鼓励和点评,也有助于学生的兴趣增长。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注意的几点

1.注重方向性。选用案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运用事例时应把握正确方向,唱响主旋律,多弘扬正气,讴歌正义,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2.注重实效性。引用的案例一定要有新鲜感、时代感,切合中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使学生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

3.注重趣味性。所举案例应生动有趣,生活化、通俗化,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4.注重精确性。引用的案例应做到真实具体,现实感强。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让他们真正接受,收到预期的效果。

5.注重本地性。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或本地发生的事例,有针对性和地方代表性,使学生有具体的感性认识。

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篇七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法律课 应用

案例教学,是教师引用具体案例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法。在法律教学中,案例教学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起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被介绍到中国,是法学专业教育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就案例教学法之于法律课的意义以及应用进行探讨,并指出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法律教育提供借鉴。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在法律课上的意义

1.案例教学符合一般性的认知规律

学习过程不是一种被动或者简单的认知活动,这一过程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或才能实现。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感性知识和经验时,应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法律法规的规定既抽象又原则,案例是理解法律的基础,案例教学以具体的案例进行教学,使得抽象的规则具体化,原则的法律生动化。课堂上运用的案例有助于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使学生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也恰恰为学生理解法律提供了基础。因此,案例教学符合认识由感性到理性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

2.案例教学法增加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的法律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就的评判者,而且其讲授内容具有绝对权威。学生不能对老师的观点进行挑战,死记硬背老师教授的内容,很难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传统的教育灌输模式培养的学生主动性差,难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老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案例讨论是由学生主导,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更强。

3.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的获得依赖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案例教学适时地引入案例,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这样会使学生感到回答法律概念和条文比较枯燥,但学起来并不乏味,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由被动的接受型学习状态转为主动进取型学习状态。生动有趣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新鲜感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丰富。

二、如何在法律课上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

1.充分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分析

在传统法律课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的不够。我们应运用案例教学法改变这一不足,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模式,建立起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的交互式教学模式。经过教学实践,也收到了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都取得了进步。学生积极性提高、主动性大大增强,有利于他们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提高其学习成绩。

2.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可以整段背诵课本上的条条框框,而看到实际出现的案例材料就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当前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这就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有了一定要求。法律课的试卷中单纯以知识的再现为目的的试题越来越少,材料己大量进入选择题、分析题、辨析题、说明题、论述题中。许多学生害怕以考理解、综合创新能力为主的试题,其原因还是平时接触材料太少,当然不知道如何从现象中找出症结了。因此,在课堂上、教学中恰当运用案例,并对其分析,实际就是一种示范或演练,学生开始可能仅是模仿,但逐步练习就可以形成独立思考,通过对案例的仔细阅读,深入分析,就可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综合能力。

三、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平时注意对典型案例的收集整理

教学案例的代表性即典型性,是指能够举一反三,通过对一个案例的分析研究了解其他相关的案例,并能认识、掌握一个法律上的原则、原理。典型案例最能反映法律关系内容和形式,而相关法律规范的适用则更能反映案件事实和法律规范的对应关系。对典型案例的理解和分析,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原理,法律适用的方法和原则等。信息时代为我们搜集教学所要用的各方面的案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可以从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网络等新闻媒体来搜索和积累自己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案例。我们可以把搜集来的典型案例进行分门别类的保存。以便备课时能够信手拈来以节约时间。否则,如果平时我们注意对典型案例的搜集和保存,到备课时再临时抱佛脚,或者瞎编乱造,那么就达不到案例运用的效果。

2.备课时要精心准备高质量案例

我们在备课时要精心准备,选择最具典型意义的高质量案例,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此案例的选择和设计十分重要。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案例能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课程中的重难点的理解,并能利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另外,在案例的具体选用上要做到精挑细选,尽量选择那些学生比较熟悉并且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这样既可以节约教师对案例介绍所花费的时间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的同时教师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分析案例,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备课时的精心准备可以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具体运用上坚持案例教学和系统讲授相结合

法律课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它的系统性。因为系统性是法律基础教学的基础,缺乏系统性,内容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学生就很难获得系统的法律知识,对各部法律的理解就是孤立的、片面的。而案例教学存在着一种缺陷,即缺乏对基本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和讲解。因此,要坚持案例教学与系统知识传授相结合,使学生的法律意识从形象的感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同时也确实体会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法律课的热情,也必然能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法律课上应正确地运用案例来进行教学,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规律与教学基本功,提高对教学创新的认识,以适应教学的需要。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法律课的教学效果。笔者相信:通过教师的主观努力和教学实践,能为法律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曹末名。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案例教学。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3).

[2]帅艳萍,丁锋。“案例教学法”在法律教学中的应用。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1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面的7篇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体育教学案例分析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