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这里快回答为大家分享了7篇《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例1与相关的内容,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是学生能结合乘法的口算、估算来进行验算,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3.使学生经历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提升知识技能的迁移水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首先进行知识回顾和检测。
出示:
1. 口算
23&ties;20= 42&ties;30=
23&ties;19&asp; 42&ties;29&asp;
23&ties;21&asp; 42&ties;31&asp;
2. 笔算
34&ties;12= 76&ties;47= 25&ties;36= 37&ties;82=
独立完成,4生板演。简评
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步骤和要求。
师:其实,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回想乘法学习的历程:我们首先学习的是一位数乘一位数,就是表内乘法,接着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然后是两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今天我们再往前迈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那以后我们还会学习多位数的乘法。
3.出示练习变形:
134&ties;12= 176&ties;47= 425&ties;36= 237&ties;82=
(1) 估算
师:首先来估算一下134&ties;12的积大约是多少?
生:估算乘积。
(2) 尝试笔算
师:你能不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经验来尝试列竖式计算
134&ties;12呢?边算边想:分几步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情况)
请学生板演展示,并讲解计算的步骤:
先算什么? 134
再算什么? &ties; 12
最后算什么? 268 (134&ties;2的积)
134 (134&ties;10的积)
1608 (134&ties;12的积)
师:问竖式中的各乘积的意义?
(3) 尝试笔算176&ties;47
师:能试着计算176&ties;47吗?边做边想过程,先算什么?在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或在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困惑?
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生:板示不同的笔算。(正确的 错误的 困惑的)
师: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用乘数哪位上的数去乘,乘积的末尾就和乘数的那位对齐。
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4) 与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对比,你觉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注意什么呢?
4.巩固练习
完成后两道练习,订正,讲评。
5.小结笔算方法
6.解决问题
师:学以致用,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一问题吧!
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生:(1)读题,弄清题意。
(2)说出,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
独立完成。
位数乘两位数 篇二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类比迁移的能力。
课前互动:
看数字猜成语
1=2×5(以一当十) 1256789(丢三落四) 333555(三五成群)
0+0=1(无中生有) 1×1=1(一成不变) 1+2+3(接二连三 )
9寸+1寸=1尺(得寸进尺) 1000×10=10000(成千上万)
师: 同学们真聪明,相信今天大家会发挥的更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先来做几道口算题热热身。出示口算题
1. 口算(10道)
8×9 7×6 15×4 2×28 123×3
170×5 11×20 30×40 500×10 90×400
学生口算;(开火车订正)
师:咱们上学期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下面老师为你准备了两道,来练练手吧(出示算式)
2、用竖式计算
34×12 26×73
(写在练习本上,两个学生前面板书,之后说计算方法)
师:说的不错。大家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掌握的太好了,今天咱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出示一个算式134×12) 它的计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是一样的,你想尝试着算一下吗?
师:算好了吗?
生:
师: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交流一下吧。
交流完毕
师:谁来汇报一下结果?呀,这么多人都想说,一起说吧!
生:1608
师:你们真能干。再来一个难一点的,敢挑战吗?
(出示第二个算式287×63)
生:敢
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板书,其他学生写在练习纸上。板书的学生说算法。
板书的学生说完后,老师补充强调:像这样连续进位的计算,进位的数一定要加上。
师:看到同学们的思维这么敏捷,计算能力这么强。听课的董老师坐不住了,她也想出两道题考考你们。怎么样?有信心应战吗?
生:有
师:那好,有请董老师出题。
(董老师出示两道算式209×18 240×12)
师:呀,董老师给咱出的题和咱前面做的题还稍微有点不同呢?你观察出来哪儿不同了吗?
生:因数中有0
师:那你还会做吗?
生:会
师:谁到前面来算?
生1: 生2:
两个学生黑板上板书,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之后,介绍第二个算式的另一种列竖式方法。说明:两种方法都可以,你喜欢用哪种就用哪个。
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可以学生总结)
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再用十位乘三位数的每一位,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说得真好!下面进入我们的闯关游戏。(先进行第一关和第二关,完成后同桌交换检查,集体汇报结果。)
第一关 算一算
3 2 1 5 0 4 1 2 7 3 4 7
× 1 2 × 2 1 × 3 2 × 5 0
第二关 数学门诊部
345 207 260
×13 ×14 ×40
925 828 1440
345 207
4375 2898
第三关 能力拓展 填上合适的数字
4
× 6
1 0
5
8
第三关课后完成,数学奥妙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我们的数学王国自由的翱翔吧!
位数乘两位数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潜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潜力,发展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师:王大伯在北京工作,过中秋节了,他很想念家中的亲人,决定在中秋与国庆双节期间回老家一趟,他买了12斤月饼,每斤45元,请同学们算一算王大伯买月饼一共花了多少钱?
(1)、让学生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
(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
(3)、全班齐做,然后指名口答其计算过程,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师:在回老家的时侯,他为了节约钱,决定不座飞机,座火车,当他到家时,他算了算,从北京到老家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那你们算一算从北京到王大伯老家有多少千米?
(1)由学生列出式子,师板书:145×12(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此刻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了)
(2)师:这就是我们这天学习的资料。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估算
师:那你能够估算出145×12的大致范围吗?估算时,我们是先把一个数看成整十、整百,再进行估算。小组交流讨论,你是如何估算的?(小组交流讨论3分钟)
师:哪位同学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生:把145看成150,150×10=1500,150×2=300,相加等于1800。所以我觉得,大约是1800千米,但比1800小。(必须有生能够得到)
(2)笔算
师:这个同学很有想法哦,那他估得接近145×12的积吗?我们一齐来探讨一下145×12到底等于多少。那要如何准确算出145×12的积呢?
生:用竖式计算。
师:也就是笔算乘法(板书)
师:那么要如何用竖式计算145×12的积呢?先在你们的练习本上试着算一算。
(学生尝试计算,师巡视,找二三位同学板演并说出自我的计算方法)
生1:拆分法,145×2=290,145×10=1450,290+1450=1740【不排除会有学生这样做】
生2:竖式计算
(全班学生齐做,把学生做错的几种不一样状况,板书在黑板上)
师:我们一齐来看看这几位同学的竖式,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觉得那位同学是正确的?
生:……
师:我们一齐用计算器来验算一下积到底是多少?你算对了吗?
让板演正确的学生讲一讲“你是怎样算的”
师:那1与5相乘的积要写在哪位数位上呢?是个位上,还是十位上?为什么呢?
生:写在十位上,因为1在十位上,相同数位要对齐
(此处,学生的表述可能不规范,可能说,“在那里的1表示的是10”,师要予以引导,得到这个之后,师能够再结合145×12=145×2+145×10,让学生明白145×12竖式的算理)
师:那列竖式计算145×12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算?
生:2乘以145,再算10乘145
师:积要写在哪里?为什么?
生:10乘145的积写在十位上,因为1在十位上,数位要对齐
师:最后写什么?
生:将两次乘积相加
师:那其他几个同学的竖式有问题吗?有的话,问题在哪里?
生:他没有乘以百位,……
(师要强调我们此刻算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要记得乘百位,能够和45×12进行比较。)
师:此刻请同学们观察45×12、的竖式有145×12什么不一样?找出其相同点和不一样点。
(三)、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注意满十进一。
(四)、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比较
三、仔细琢磨,细心计算,巩固新知
1、49页做一做。(4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余学生齐做,师巡视,辅导学困生,群众订正)
四、仔细想想,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师:这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师:那此刻哪个同学能够来帮我们小结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步骤和要注意的地方啊?
生:先分位相乘,再将两次乘积合并相加,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此处,生的表达可能不够规范,师应给予引导)
五、作业布置P50:1、3、4、6
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四
一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四制)三年级下册P54信息窗3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学生已经掌握列竖式计算对位问题的算理和算法,这些都为学生探索发现新知做好了铺垫和准备。
三、学情分析
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学生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从这个角度上说,本节课所学知识,属于旧知。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增大一些。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笔算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理解“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用竖式计算。38×49=
引导学生交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的计算做好铺垫和准备。
二、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青岛是奥运的伙伴城市,为了迎接奥运,青岛现在新建了高速公路。我们一起去施工现场吧。引出课本信息窗3的情境图。
【设计意图】借助奥运场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当中。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一期工程历时15个月,平均每个月修建213米。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1)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
(2)鼓励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13≈200200×15=3000
(3)列竖式计算
引导学生分析算理,在计算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重点说说两位数的十位数去乘三位数的个位时,积的`末尾应写在哪一位上,理由是什么?
(4)运用估算进行检验。
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怎样,为什么?
归纳总结:估算是近似值,不是精确值;列竖式计算结果精确,可以用精确值。
2、反馈练习
先估算,再列竖式计算。
287×63= 206×19=
引导学生学习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计算方法,集体订正。
四、归纳总结
1、小结计算方法。
对照竖式,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怎样的?
2、边读边填。
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积的末尾和()位对齐,再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积的末尾和()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起来。
五、应用知识自主练习
1、列竖式计算。 185×14= 25×302 =
2、解决问题
(1)从濮阳到北京的单程车票是每人185元,旅游团一共有48人。这个旅游
团的单程车票一共需要多少元?
(2)摩天轮最大载重量是5000千克,三年级学生平均体重是25千克,三年级104人可以同时乘坐摩天轮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一、比较好的几方面:
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小学阶段对整数笔算乘法的最高要求是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关键。因为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如果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恰当的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肯定会很快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中学生能积极大胆的对其他同学计算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及时指正,对于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明显。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习惯。教学的板书做到以身作则;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
二、不足之处
在新旧知识的迁移过程中应多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过程,教师说得太多,因此没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积极自主的学习方式。在拓展应用环节,虽然学生的思路很清晰,但给学生的展示交流时间还不够充分,有些仓促,没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条件展示自己。
三、今后改进方面
教学中复习铺势要到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旧知迁移效果会更好。
位数乘两位数 篇五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79、80页上的例2、例3,议一议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五第3~6题。
【教学目标】
1.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自主迁移出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2.掌握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多
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20×40=18×20=16×50=240×3=105×3=208×2=301×2=209×4=
学生可能有的用口算,有的用笔算,如果用笔算的可进行板演。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笔算,那么中间、末尾有零的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1)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抽一个学生板演。
(2)汇报思考过程及结果,在视频展台上展出学生计算的竖式,可能有以下两种:24024 0×30000×3 072 00720
7200
(3)讨论:这道题和我们前面研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有什么不同?以上两种算法哪种更简便?这道题为什么可以这样来计算?
学生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进行讨论。如果学生探讨有困难,则可用以下的教学设计。
教师:第二个竖式把240和30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24乘3,另一部分是两个0,24×3和240×30的结果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哪一个算式的乘积小?
学生:24×3
教师:算一算24×3的结果。
学生算出24×3=72。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72与7200相比,缩小了100倍,为了保持积的大小不变,我们把积扩大了100倍。
配合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如下板书: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计算过程?
学生:略
教师:你认为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归纳出: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后,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多少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及时巩固,算一算课堂活动的第2小题的前两小题:230×40,380×87。
2.教学例3。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3题目。
(1)根据题意,学生列式:108×18。
(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有什么特征?
学生:因数中间有0
(3)学生独立思考
计算,抽一学生板演。
教师巡视,重点围绕竖式的书写,从而归纳出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要点。
3.结合两个例题,小结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
教师:在这两个题目中,王师傅每分行240m和列车平均每时行108km都叫做什么?
学生:速度
教师:30分和8时都叫做什么?
学生:时间
教师:要求路程,你发现了怎样的数量关系?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速度×时间=路程。
[点评:这个教学片段主要展示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自主迁移出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并归纳出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这个过程主要由“发现、探索、小结”三个环节构成。这三个环节层层相扣,体现了学生探索新算法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4.课堂活动。
(1)怎样用竖式计算34×386?
学生按书中的程序计算完成后,通过两个竖式的对比,讨论得出:三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的时候,为了计算简便,我们更习惯于把位数多的因数写在上面。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的后面两个小题:65×408,207×20。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4~6题。
(本案例由袁登维提供,由彭承志点评)
位数乘两位数 篇六
课题:笔算乘法练习
课时: 5 备课人: 张滨备课时间: 2008年 月 日 总课时序号:2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51-52页练习七的2、4、5-11题
课型:练习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复习巩固 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方法能够掌握,计算的准确性和认真程度需要强调
三、教学目标
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
2、正确解答应用题。
3、 进一步巩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学习目标:
我能理解应用题中的有关数量关系;我要学会熟练准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五、教学重点难点:熟练准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六、研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主要问题: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二)对策: 算一算
七、主要的教学模式:目标导学法 自主探究法
八、主要的理论依据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九、教学准备:
教师: 小黑板
学生:预习新课
十、学习指要:
1、复习导入
2、针对练习题进行练习及时反馈
3、目标检测当堂效果
十一、具体预设教学设计
一、复习:
(1)口算
16x4= 30x2=100x4=150x3= 25x2= 14x5= 200x3 = 150x2=
240x4 =12x4= 220x5= 34x2= 36x2= 150x3= 250x4= 330x2=
二、综合练习
2、小黑板出示笔算题:
134×16 246×34 学生笔算(两名学生板演)。让学生笔算过程。
先做完的口算
3、14×7 25×3 160×5 23×100
60×70 21×300 18×50
4、练习
1、挂图出示第2题: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
2、问:怎样列式表示什么?5天时间有几分钟?
学生试做(一名学生板演)。
114×59=6726(分钟)
114
× 59
60×24×5=7200
7200>6726
问: 5 9 1 1 4
×1 1和 × 5 9比,哪一种计算更简便?
多名学生回答(个别学生会列这种式子:。
5 9
× 1 1 4
学生比较后得出:1 1 4
× 5 9
笔算时比较简便。
5、目标检测
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约32吨,一年大约可滞尘多少吨?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四、作业:练习十三:8-11题。
六、板书设计:练习课
强调:找准单一量 练习中4题
课题:笔算乘法检测
课时: 6 备课人: 张滨备课时间: 2008年 月 日 总课时序号:2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练习七
检测卷:
四年 班 姓名:
一口算:
15x4= 30x3=100x4=150x6= 25x4= 19x5= 200x3 = 150x4=
二用竖式计算
164×32= 54×145= 254×36= 217×83= 43×139= 328×25=
三、实践应用
1、辣椒每盆12元,买238盆需要多少钱?
2、西红柿每盆14元,买135盆需要多少钱?
3、学校准备发15个班的练习本,每班144本,还要留40本作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
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尾末数有0的乘法)
课时:7 备课人: 张滨备课时间: 2008年 月 日 总课时序号:2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p53例2及练习八1—4
课型: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和一般方法,并能将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去。
二、学生学情分析
对于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初学时候就有孩子掌握的不好,此时教师要注意及时补差。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
2、口算、笔算交互进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目标:我能口算、笔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五、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
六、研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主要问题: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
(二)对策: 观察 算一算
七、主要的教学模式:目标导学法 自主探究法
八、主要的理论依据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九、教学准备:
教师: 投影片、小黑板。
学生:预习新课
十、学习指要: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2、在尝试学习中总结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
3、目标检测当堂效果
十一、具体预设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例题情景:
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2、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写出解题算式,独立进行计算
出示课题: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出示学习目标:我能口算、笔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二、质疑与小结
3反馈第(1)题: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
4、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
①、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②、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
5、反馈第(2)题: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
三:强调:
1、因数末尾有0如何列竖式简便?应注意什么?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三、知识反馈:
1、学生试练p53做一做
2、比较哪个算式简便,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八:1、2、3、4
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3、目标检测:
50 x90= 30x80=100x40=150x6= 25x30= 19x5= 200x3 = 140x70=
五、全课小结
六、板书设计: 因数中间或尾末数有0的乘法
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1. 160×30=4800(千米) 2. 106×30=3180(千米)
当堂练习:
50 x90= 30x80=100x40=150x6= 25x30= 19x5= 200x3 = 140x70=
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课时: 8 备课人: 张滨备课时间: 2008年 月 日 总课时序号:3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p54 例3及练习八 5-9
课型: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并自主概括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二、学生学情分析
对于速度的概念部分学生理解方面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给学生一部分时间
三、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学习目标:我能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教学重点: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六、研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主要问题: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二)对策: 观察 理解
七、主要的教学模式:目标导学法 自主探究法
八、主要的理论依据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九、教学准备:
教师: 投影片、小黑板
学生:预习新课
十、学习指要:
1、通过情境预设,探究速度时间路程关系
2、理解记住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3、目标检测当堂效果
十一、具体预设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出示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
出示学习目标:我能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
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3、再出示: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4、师说明:也可以这样写。
5、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
6、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7、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体讲评。
二、初步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1、出示例3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决第(1)(2)小题
3、出示:
(1)80×2=16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
(2)2×80=160(千米)
4、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5、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度×时间=路程
三、深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出示练习八第8题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答,全班讲评订正。
3、让生思考讨论:(1)(2)题的算式是根据什么关系式得出的?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展示成果: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四、巩固练习
练习八: 5、6、7、9
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目标检测:
1、猎豹的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以写作:
2、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5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五、总结交流,汇报收获。
六、板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速度× 时间=路程
七当堂练习:
1、猎豹的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以写作:
2、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5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检测
课时:10 备课人: 张滨备课时间: 2008年 月 日 总课时序号:3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四年 班 姓名:
一、填写出你知道常见交通工具的速度:
1、 人步行约( )千米/,时马车约( )千米/时,自行车约( )千米/时,轿车约( )千米/时,特快列车约( )千米/时,磁悬浮列车约( )千米/时,飞机约( )千米/时。……
2、( )×( )=路程,你还知道哪些数量关系?
( )×( )=( ),( )×( )=( ),( )×( )=( )……
3、怎样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下列算式用估算和笔算两种方法计算。
239×38≈ 675×48≈ 101×69≈ 658×11≈ 728×25≈
239×38= 675×48= 101×69= 658×11= 728×25=
4、8×3= 24×3= 48×3=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5、你会解决问题吗?你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甲种肯德基每份18元,乙种肯德每份21元,小红袋里有60元钱,她想任意买3份肯德基。她会怎样买呢?你知道她有几种可能的买法?
位数乘两位数 篇七
一、教学内容
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数 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 速度表示法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积的变化规律 乘法的估算
二、教材分析:
口算乘法在小学阶段的编排:二。上表内乘法一二;三。上多位数乘一位数;三。下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四。上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数。笔算乘法在小学阶段的编排:三。上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三。下两位数乘两位数;四。上两位数乘三位数。到本学期结束,义务教育阶段的整数乘法已基本结束。本单元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⒉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⒊知道速度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
四、课时安排:本单元安排9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45—46页及47页练习六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位乘法)。
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涉及的内容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是的数乘一位数。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只安排了一个例题,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是的数乘一位数。教学重点: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教学准备: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口算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0×4= 30×50= 13×2= 41×2=
8×20= 20×4= 11×5= 410×2=
学生口算这些题,个别题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回答。你是怎样计算13×2= 41×2= 11×5= 410×2=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口算题,掌握口算的方法,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 探索新知:
1、 创设情境:同学们秋天是一个郊游的好季节,出去郊游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学生自由发言。
认识生活中的交通工具,说说他们的速度各是多少?
马车约10千米/时 自行车约16千米/时 汽车约80千米/时
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2、提出问题: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如: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3、探讨口算方法
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口算算式:
16×3 160×30
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方法。
4、尝试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运用口算方法解决根据情景图提出的其他问题?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开放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口算乘法的方法,鼓励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18×4= 24×3= 25×2= 14×6=
130×5= 2×380= 150×6= 7×13=
自己选择两题互相交流口算的过程。
2、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
17×2 310×3 180×4 24×3 12×8
14×5 360×2 15×6 260×3 17×5
[设计意图]运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17×2 310×3 180×4 24×3 12×8
14×5 360×2 15×6 260×3 17×5
辅导记录:个别学生乘法口诀记忆不牢,加强了练习
课题2:口算乘法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47—48页,练习六4—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3、结合口算乘法复习已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材分析:
教材为我们安排了各种形式的练习,有提高学生口算熟练程度的练习,有蕴涵函数思想的填空练习,还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口算乘法的一般方法,已经能够熟练地口算乘法,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独立练习,进一步熟练口算的方法,形成口算的一些技能技巧。教学时,注意培养大多数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基本口算练习:
1、课本第47页第4题。
学生口算,同桌互说怎样算的,再指名几个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设计意图]这是一组提高学生口算熟练程度的练习,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算理、正确应用算法的基础上,提高运算的正确性和速度。
(二) 指导练习:
8 ×3 ( ) 60 ×4 ( )
16 ( ) 180 ( )
32 ( ) 240 ( )
学生先独立口算、填写,然后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两组练习,使学生感悟积随因数变化的规律,为后面学习“积的变化规律”作些孕伏。
(三)、解决问题
1、一个计算器24远,李老师要买4个。他带了100远,钱够吗?
学生讨论:怎样算?
有没有不同的方法?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每棵树苗16远,买3可送一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学生理解题意,大胆思考。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 、动脑筋:
先找规律,再计算。
110+120+130+140+150=( )×( )
220+230+240+250=( )×( )
(四)、教材第48页“思考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自主尝试。
3、讲述解答过程。
板书设计
练习课
辅导记录:个别学生经过两节课后,仍然不熟练,进行了辅导。
课题3: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及练习七的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掌握笔算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经历与他人交流笔算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材分析:
教材精心选择以简单的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在此情境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体现了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方面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方法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教材没有展示145×12的具体计算过程,只出示145×12的竖式结果,意在让学生充分应用已有经验,自主归纳。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究的学习情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积的定位。
教学准备:情境图、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最想到哪里去旅游?
如果我们从济南到青岛,乘火车要用3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请大家算算,从济南到青岛大约有多少千米?
学生讨论,然后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旅游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如果我们乘汽车去北京要用12小时,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5千米,请大家算算去北京有多远?
学生继续讨论计算方法,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
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怎样列式?
学生说出算式:145×12
二、合作学习,探究方法
1、 怎样计算145×12?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全班交流。
2、师生共同探究笔算方法。
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今天我们中带内研究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学生试算,指名几个学生板演:145×12
集体讨论: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重点让学生明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写积?最后算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方法。
3、做一做:
49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计算,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三、实践与应用:
1、 3 2 2 1 4 5 6 7 9 2 8 6
× 2 4 × 2 7 × 1 3 × 3 5
2、 小医生:
1 3 4 1 5 2 2 4 6
× 1 6 × 2 3 × 3 4
8 0 4 1 5 6 1 5 2
×1 3 4 ×1 0 4 ×6 3 8
9 3 8 1 1 9 6 7 3 4 4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辅导记录:个别学生不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进行辅导。
课题4:笔算乘法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七5—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笔算技能,培养学生的笔算能力。
2、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归纳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各种形式的练习,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练习、有变式练习、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有探索实际规律的练习,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24×76= 46×215= 224×36=
28×153= 27×142= 182×47=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集体订正。补充作业中的错题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指导学生讨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写竖式时,三位数在上面,两位数在下面,计算起来比较方面。
(二)变式练习:
练习七第7题:说出计算中的错误,并把他改正过来。
学生先自己检查计算题错在什么地方?然后改正过来。
强调:在平时的计算中,要避免这些错误的出现。
(三)解决问题:
1、 练习七第8题。
学生独立解答。
全班交流,是怎样计算的?
通过计算,学生总结出:总价=单价×数量
从表中你还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练习七第9、10题。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订正。
(四)拓展提高
1、下面的题,你能不写竖式,直接口算出得数吗?
13×11= 12×33= 14×55= 15×66=
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发现规律。
2、121×11= 134×11= 158×11= 167×11=
一个因数是11的乘法,积有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探究的结果。
板书设计
练习课
课题5: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53页内容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笔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使学生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教材分析:
教材以本单元第45页的主题图中特快列车和普通列车的运行为题材,引入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一方面使学生体会计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另一方面为学生理解“速度”概念以及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又一次铺垫。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步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时,先教学两个因数末尾都为零的乘法,再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零、另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
教学重点:
1、竖式的写法。 2、0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坐过火车吗?说说坐火车的感受。你比较喜欢什么样的火车?
学生自由谈话,在谈话中导入新课。
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怎样解决?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的练习,让学生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导入新课。
小精灵聪聪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它们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列出算式:160×30= 106×30
(二)学生探究学习
1、学生分小组学习。
怎样计算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160×30= 106×30
学生分小组讨论,尝试计算。
汇报交流。
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160×30=,可以口算:先算16×3得48,再在后面添两个0。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这样写竖式:
1 6 0
× 3 0
4 8 0 0
学生汇报交流:106×30的计算方法
2、学生交流:积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做一做:
2 2 0 1 6 0 3 6 0 5 8 0
× 4 0 × 6 0 ×2 5 ×1 2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教师引导学生最优化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50×90 40×80 32×30 190×5
70×140 300×30 21×40 25×30
2、计算。
390×13 305×50 180×50 240×22
208×30 206×40 290×20 460×40
(四)课堂小节: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辅导记录 :末尾有0的乘法是难点,个别辅导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以上7篇《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学设计就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