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这10篇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一
之三
佚名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并按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提纲。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按课文叙述顺序分段,并列出段落提纲。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书的方法,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1)正确读生字。(提示学生注意区别檐与瞻的读音的不同)
(2)查字典,联系字义,记住字形。
“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例如:房檐、廊檐等。课文中指天安门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瞻”字左半部是“目”。
“擎”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泽”注意右半部的下面是,而不是“丰”。)
2.检查学生读课文。
(三)听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
(四)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准备讨论。
学生讨论: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程序写了三个内容,即:第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第三,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写完这三件事,写阅兵式的盛况,再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群众游行的情况,最后写大典后光明充满北京城。)
2.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
3.列出段落提纲。(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第2段: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第3段:阅兵式盛况。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五)作业: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1、2段,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结合课文,训练朗读,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四)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四)按要求背诵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1段课文。
1.指名读第1段课文。(老师强调朗读要求,有感情地一句一句地认真读。)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间举行的?在哪里举行的?有哪些人参加?参加大典的总人数是多少?(指出文章开头向我们清楚地交待了以上五个问题。)
(2)大典前,天安门广场布置得怎么样?
(3)课文中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为什么?
(4)“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学生对第1段课文质疑,老师解释。(擎着:举,往上托。宣读:在公开场合向众人朗读布告、文件等。)
4.齐读课文第1段。
5.归纳:(课文第1段写出了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先交待了举行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和总人数。然后描述了广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入场的热烈场面。)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在第2段课文,主要写了开国大典进行中的三件事,请说出是哪三件事?
(第一件: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件: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第三件: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会场上的情形怎样?
(说出“排山倒海”“一齐投向”的意思。)
(3)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意义?
(这句话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
(4)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三十万群众表现得怎样?这说明什么?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说明他们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5)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会场上的情景怎样?
(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3.齐读第2段课文。
4.归纳:(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主要写了以上三件事。)
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指导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这段课文的背诵共6小节,难度较大。引导学生一小节一小节地背诵。每小节在背诵中要反复读,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边记。背诵前学生对不懂的词语、句子先质疑。两个同学互相背诵。)
1.男生背4、5、6小节。女生背7、8、9小节。男女生交换背。
2.然后指名背诵。
3.用投影做填空练习。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 )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 )主席台。
(2)毛泽东主席宣布:( )。
(3)这( )的宣告,这( )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 ),传到( ),使全中国人民的心( )。
(4)他读到( )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 )。观礼台上同时( )。
(四)小结。
(五)作业: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继续学习课文第3、4、5段。进一步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用词准确、多处运用比喻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结合课文训练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二)理解文章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三)学习文中用词准确,多处运用修辞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第3段。
2.文中描写几种兵种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哪三种?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描写海军、陆军、空军的语句。
3.讨论。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说出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1)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挺着”是描写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钢铁巨人”给人以坚强高大的印象。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2)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盖过”是描写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这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
4.齐读第3段。
(二)学习第4段课文。
1.读课文(默读或指名读)。
2.说出这段的主要内容。
3.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描写,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第5段。
1.指名读课文第5段。
2.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话的意思?(“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3.学生齐读第5段课文。
(四)学生合上书,再次听配乐朗读课文,边听边回忆全文内容。
(五)说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六)巩固练习。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用投影出现下列句子。)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七)小结。
(八)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开国大典》教案学案设计 篇二
【设计思想】
通过课堂的学习,目的让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多媒体教学选取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辅助互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过程中以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提出问题,发动学生合作解决问题,教学环节设计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开发思维,积极探究问题,实现教学目标。二到三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以分组的形式设计,本组的课文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真挚而强烈的感情,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设身处地去读,抓住重点的语句、段落多读多想。《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就是要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祖国诞生时的感情,引导学生热爱祖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学会10个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的梗概。
⑵ 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与难点】
1、重点:
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难点:
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课前准备】
1、学生:
课前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资料,试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2、教师:
查阅有关的资料,联系学生生活选取材料配合课文的训练。
【教学设计】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利用《开国大典》vcd,截选会前、典礼的主体部分、阅兵的盛况和群众游行的片段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问题导入:
提问学生每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an门广场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明确导入: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an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那一天,天an门广场聚满了近三十万人,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徐徐升起。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它标志着占世界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我们今天就试一试随着时间轮回到那天的盛典场面。
二、明确学习目标
如果那天你在现场,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场面,请说说你的感受。
(播放20分钟的vcd片段。)
三、口语交流(15~20分钟)
学生分组交流感受,然后推选代表发表全班交流,教师点拨鼓励。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板书)
四、作业
1、带着你看vcd的感受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划出来查字典或发挥小组力量合作解决掌握并抄在积累本上,下一节课朗读给同学听。
2、课后当一回新闻记者,报道这一盛事,写一则报道稿,要求联系平常看电视新闻报道时的新闻内容特点,只报道事情的梗概(200字左右)。
3、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深的句子划出来,并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上课时说出来交流。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通过做“小记者”的练习让学生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回顾vcd的感受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文字一样表达出当时的场面。
一、引导朗读
1、听课文录音,要求注意朗读的语调。
2、朗读交流,把积累本上已经掌握的生字词在小组内朗读交流,然后推选代表汇报小组汇报的情况。
二、小记者报道新闻(鼓励学生上讲台报道)──学生评价最好小记者
出示评价方案: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开国大典的经过。
三、小结
教师小结小记者报道中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这样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
(教师作好引导,让学生集体评价。)
教师小结归纳:
1、“直奔”会场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心情。
2、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比“朝着”、“看着”主席台更能反映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新中国的缔造者毛主席的心情。
3、“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中的“挺立”如果换成“立着”,就难以表达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感情。
4、“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换成“两股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走去”就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这样的句子还有不少,同学们以后要注意词语的运用,因为运用不同的词语会有不同的表现效果。)
四、小组自由朗读
选取最喜欢的片段小组内朗读交流,要求读出课文的感情基调和读好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句子。
五、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感受了新中国的诞生,今天我们的生活、学习就是因为有那一天,我们以后除了升旗仪式时要认真外,还要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好。
六、课外延伸
课后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上阅读一些描写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书籍、文章。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三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并按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提纲。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按课文叙述顺序分段,并列出段落提纲。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书的方法,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an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1)正确读生字。(提示学生注意区别檐与瞻的读音的不同)
(2)查字典,联系字义,记住字形。
“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例如:房檐、廊檐等。课文中指天an门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瞻”字左半部是“目”。
“擎”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泽”注意右半部的下面是,而不是“丰”。)
2.检查学生读课文。
(三)听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
(四)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准备讨论。
学生讨论: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程序写了三个内容,即:第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第三,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写完这三件事,写阅兵式的盛况,再写天an门广场灯火辉煌,群众游行的情况,最后写大典后光明充满北京城。)
2.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
3.列出段落提纲。(第1段:大典前天an门广场的情况。第2段: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第3段:阅兵式盛况。第4段:天an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五)作业: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1、2段,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结合课文,训练朗读,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四)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四)按要求背诵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1段课文。
1.指名读第1段课文。(老师强调朗读要求,有感情地一句一句地认真读。)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间举行的?在哪里举行的?有哪些人参加?参加大典的总人数是多少?(指出文章开头向我们清楚地交待了以上五个问题。)
(2)大典前,天an门广场布置得怎么样?
(3)课文中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an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为什么?
(4)“到了正午,天an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学生对第1段课文质疑,老师解释。(擎着:举,往上托。宣读:在公开场合向众人朗读布告、文件等。)
4.齐读课文第1段。
5.归纳:(课文第1段写出了开国大典前天an门广场的情况。先交待了举行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和总人数。然后描述了广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入场的热烈场面。)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在第2段课文,主要写了开国大典进行中的三件事,请说出是哪三件事?
(第一件: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件: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第三件: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会场上的情形怎样?
(说出“排山倒海”“一齐投向”的意思。)
(3)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意义?
(这句话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
(4)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三十万群众表现得怎样?这说明什么?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说明他们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5)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会场上的情景怎样?
(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3.齐读第2段课文。
4.归纳:(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主要写了以上三件事。)
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指导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这段课文的背诵共6小节,难度较大。引导学生一小节一小节地背诵。每小节在背诵中要反复读,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边记。背诵前学生对不懂的词语、句子先质疑。两个同学互相背诵。)
1.男生背4、5、6小节。女生背7、8、9小节。男女生交换背。
2.然后指名背诵。
3.用投影做填空练习。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主席台。
(2)毛泽东主席宣布:。
(3)这的宣告,这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传到,使全中国人民的心。
(4)他读到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观礼台上同时。
(四)小结。
(五)作业: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继续学习课文第3、4、5段。进一步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用词准确、多处运用比喻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结合课文训练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二)理解文章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三)学习文中用词准确,多处运用修辞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第3段。
2.文中描写几种兵种通过天an门,接受检阅?哪三种?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描写海军、陆军、空军的语句。
3.讨论。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说出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1)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挺着”是描写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钢铁巨人”给人以坚强高大的印象。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2)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盖过”是描写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这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
4.齐读第3段。
(二)学习第4段课文。
1.读课文(默读或指名读)。
2.说出这段的主要内容。
3.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天an门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天an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描写,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第5段。
1.指名读课文第5段。
2.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话的意思?(“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3.学生齐读第5段课文。
(四)学生合上书,再次听配乐朗读课文,边听边回忆全文内容。
(五)说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六)巩固练习。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用投影出现下列句子。)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七)小结。
(八)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然后填空。
①开国大典是在年月下午时举行的。
②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门大炮齐发,一共响。
③阅兵式进行了钟头。
训练。
1、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估计总数__________。会场在__________。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以此掌握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了解会尝主席台的布置情况。然后细读课文,体会会场的精心布置和群众队伍场面的壮观。最后品读课文第一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如:①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想想作者为什么选用这三个词语;②比较“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潮这句话中的“直奔”和“走向”有什么不同;③用“迎风招展”口头造句。
2、然后进行重点词句的训练:(1)比较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①30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②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起抬起头,瞻仰(望着)这鲜红的国旗。(2)这段课文中有几处写了掌声,写法有什么不同?(3)用“诞生”、“雄伟”、“热烈”各说一句话。
3、受检阅的部队开头是两个排,接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飞过天空。”然后细读这段课文,体会阅兵式的壮观场面和人民群众看到检阅部队时的激动场面。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
4、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闭上眼睛,结合过去看到的类似的场面体会天an门上礼花此起彼落,广场上灯火辉煌的绮丽景象。最后让学生用“次序”口头造句。
5、比较“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中带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
6、找出跟“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相似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试说两个这样的句子。
《开国大典》教案学案设计 篇四
(课前2分钟,用多媒体播放配有中华历史五千年画面的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 国》)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古老的中国,1949年是震撼人心的—年。正如歌中所唱,五千年的日月星辰,黄河曾多少次荡涤沧桑大地,可没有哪一次改朝换代可以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次壮举媲美。你们听:(播放课件:毛主席在天an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画面和录音)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就是亿万人民迈向新生的脚步声,这一年历史为新中国拉开了帷幕。
今天,就让我们满怀豪情一同回到那激动人心的1949年(出示课题:开国大典)
评点:教师充满激qing地娓娓导入,和毛主席宣告新中国成立的画面、录音浑然一体,自然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思维马上集中到课文中来。
师:现在同学们打开书,我们看教材第一部分“历史性的盛会’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不忙回答,为了帮大家更好地理解课文,老师带大家到这次大会的会场上去看一看。
生l:我知道了这一历史性盛会指的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它是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
生2:我知道了参加这次大会的代表有600多人,他们代表了全国人民。
生3:我知道了这次大会是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召开的,也就是说这次大会的任务是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准备工作的。
生4:我还知道了这次大会做出了五项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北平改名为北京;五星红旗定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代国歌。
评点:课文内容显巨学生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教学时,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学得真认真!那你们能告诉我大会为什么把五星红旗定为国旗,它有什么含义吗? (出不五星红旗图片)
生:我们在思想品德课上学过,五星红旗的旗面是红色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还有五颗黄色的五角星。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全国人民。四颗小星围绕在大星的右边,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和人民对党的衷心拥护。
师:你能联系其他课上学的知识给老师以满意的答复,说明你是一个很会学习的孩子。
评点:还课堂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凭自己的知识积累、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去解决问题,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还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又通过决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正式国歌。国歌是象征国家的歌曲。你们知道我国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吗?
(学生显然知之甚少,无人举手)
师:请同学们齐读歌词,说说你从歌词中能感受到什么?
(学生读歌词)
生l:我从“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句歌词中感受到受压迫的中国人是多么坚强,多么希望翻身做主人啊。
生2: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毫不屈服、英勇反抗的战斗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生3:从歌词中我仿佛看到了中国人民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浴血奋战的情景,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师:同学们的感受都很深刻。课前老师从网上查到一段资料(课件打出《义勇军进行曲》的来历),请大家读一读,对你们理解这个问题会有帮助。
(学生兴趣陡然高涨,大声阅读起来。)
《义勇军进行曲》来历: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30年代初期。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经踏进了我国的东三省,还妄图把华北乃至全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当时,
田汉同志写了一部以抗日救国为主题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影片的
主题歌。聂耳以巨大的热情创作了这首雄壮高昂、铿锵有力的曲子,随着电影的上映,这首
歌很快传遍了全国。正是这首歌鼓舞中国人民奋起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成为国歌,她可以使我们居安思危,鼓舞我们永远以昂扬、拼搏、团结、奋进的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2l世纪,她将激励我们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自强不息、奋勇前讲。
(指名读,读毕,雄壮的国歌声响起)
师:雄壮的国歌在我们耳边响起,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国歌的含义。
(学生听国歌)
师小结:国旗、国歌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只要见到祖国的国旗,听到祖国的国歌,就能唤起我们对祖国的思念和敬爱。
评点:因势利导,巧妙点拔,一步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期,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着形象的同时,教师的语言描绘不仅支配着学生的注意,而且促使学生因美感的愉悦,愿意对情境这一客体持续的注意、主动地接受,使问题的解决水到渠成、瓜熟 蒂落。
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切准备,新中国就要面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历史将在我们眼前重现。
(播放影片中截取的开国大典录像)
评点:教师借助录像,直观再现开国大典的壮观场面,加上教师恰如其分的解说,精心剪辑的配乐,可进一步渲染开国大典的盛况。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的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当时的盛况,同 时获得情感的陶冶,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师:录像看完了,请同学们再看一看课文,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最难忘的镜头呢?
生1:我最喜欢升国旗这个场面,因为这是我们中国升起的第一面国旗,她使我们看到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不再受帝国主义的欺负了。
生2:另我最难忘的是阅兵式,我们的军队是那么威风凛凛,纪律严明、坚强壮大,人民的幸福有了可靠的保障。
生3:我最喜欢的也是升国旗这个场面,我的心情十分激动,这可是我匡i第一面国旗升上天空啊!这表明我们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当我看见五星红旗升上天空的时候,我暗暗地想:我一定要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生4:看到开国大典的盛况,我不禁想到了白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百余年中,中国人民受到的压迫和屈辱,现在人们翻身做了主人,假如我是摄影记者,我会把欢呼的人群拍摄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
生5:开国大典的每一个画面都让我深受感动,第一面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她就像是黑暗中升起的一颗启明星,照亮了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那欢呼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神情, 从这个画面上,我可以感受到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兴奋心情。
评点:巧妙的提问设计,引导学生在读书时,进入角色,把自己放到事件中,用心去感悟,并在交流、探究中得到发展。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说出了自己的感想。是啊,开国大典上,人们蹦啊、唱啊,欢呼声一阵盖过一阵。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那么高兴吗?
生l:因为新中国成立了,人们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不再受压迫。
生2:因为这是人们经过了100多年的艰苦奋战,才取得的胜利,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生3:因为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中国这头雄狮不再沉睡,中国的老百姓可以过上好日子了。
师:同学们的发言都非常精彩,书上有一段话可以对同学们的发言作一个总结,请大家齐读课前序言。
(学生齐读课前序言)
师:千百年受压迫、受奴役的中国人民一旦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便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创造出无数的人间奇迹。课前老师布置,让同学们搜集有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的资料,下面就请同学们向大家展示。
(学生纷纷展示搜集到的资料、图片)
评点:适时地肯定和鼓励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查找有关资料的做法能更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探究学习的空间,可谓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把获取知识的途径很自然地延伸到课外。
师总结:从大家搜集到的资料可以看出,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正在创造出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巍巍中华走进一个崭新的时代。那么好吧,就让我们在《走进新时代》那优美的旋律声中结束我们的课吧!
(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
总评:这课教学,能精心加工教学材料,灵活处理教材,并根据社会学科的教学目的及其与现实社会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把学生带入生活的源泉或经过人为的创设所再现的生活情境中,从感受形象开始,滋润情感的幼芽,点燃智慧的火花。在教学中,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更感知社会、认识社会。
《开国大典》教案学案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学写场面描写。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场面描写,学写场面描写。
【教学过程】
教案
学案
一、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新词,注意书写难字(典、副、协、奏、诞、钮、瞻、拂、嗓);组词:
副__ 协__ 凑__
幅__ 胁__ 奏__
诞__ 钮__ 瞻__
延__ 纽__ 檐__
2、默读课文:
按“会场布置→大会盛况→阅兵仪式→群众游行”把课文分成四段。
3、自读“大会盛况”部分,按“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分成三层。
4、默读课文,勾画为新中国诞生的激动、自豪的重点句子,思考批注,表达了首都人民___的思想感情。
5、勾画文中场面描写,说说写法上的特别之处。
二、练习提纲
1、背诵第七自然段。
2、听写生字、新词。
3、场面描写:
开学典礼。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指导书写难字,特别注意“副──幅”;协──胁;钮──纽;瞻──檐“的区别。
二、抓段与段的联系指导分层、分段
三、抓住为新中国诞生激动自豪的场面,细读探究文章的思想感情
1、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2、这庄严的宣告……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热爱领袖。)
3、三十万人一齐……一齐……一齐……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热爱新中国。)
⑴ 换词比较,体会感情。
⑵ 补充课外中国人屈辱的历史资料,写感受。
⑶ 指导读出为新中国诞生激动自豪的心情。
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堂都拍麻了……(热爱新中国──欢喜、激动。)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
四、探讨写法特点:点面结合
五、转换迁移、训练适用
开国大典优秀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毛泽东在建国初期的几个生活细节,了解一代伟人朴实平凡的品格。
2.结合剧情展开合理想像。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毛泽东的朴实平凡的品格。
2.难点:描写人物言行对人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想:
观看影片《开国大典》再对课文作简要分析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影片
二、课文研读
1、剧中写了毛泽东的几个小故事?
讨论并归纳:主要写了四个小故事:
(1)观赏北平夜景
(2)吃羊肉泡馍
(3)会见程潜用湖南老乡
(4)与儿子交谈
2、从每一个故事中可以乍出生活中的毛泽东有哪些特点
讨论并归纳:建国初期,北平一片安居乐业的和平景象,主席要求司机慢点走,想尽情地享受这美好的时光、羊肉泡馍馆里人们轻松的风趣谈话深深吸引了他,令他忍俊不禁、这些都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反对标语表现了他反对个人崇拜、在圆明园的沉思,感到自己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在与程潜的交谈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风度,不计前嫌、在对待自己的湖南老乡问题上,他热情招待,但决不迁就他们的要求、在与儿子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十分重感情,但对儿子要求严格,不搞特殊化。
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他站得高,看得远、他不断地思考如何才能跳出同期率的支配,他要找出一条新路,那就是民主、
3、剧中的“九叔”非常有特点。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写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他是一个纯朴又带有封建思想的农民形像。他以毛泽东为骄傲。但又带有狭隘的小农思想。
4、剧中写毛泽东在圆明园像在思索什么,你认为他在想什么。
提示:可能回想中国的百年耻辱,想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从此站起来了,历史将不会再重演,想到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开始。
三、作业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26课139-143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整体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
2.学习掌握课文生字词、鼓励学生学习使用学习工具书。
3.理清文章的脉络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知道几大部分的主要内容。
重点与难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
生:国庆节
师:国庆节是举国欢庆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开国大典》体验当年的盛会。
(板书:课题)
2、看图片回顾历史背景
l看完图片后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感受,并说说他们预习时查阅相关资料,访问长辈所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l教师补充(结合图片)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3、通过默读、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从整体上把握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和不懂得字词。
1.让学生提出不懂的,让懂得的同学帮助解决。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应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培养学生的相互学习精神)
2.教师带读、学写生字词。学生再读生字词,并要求认记。
3.初步理解词义。(词义的深入理解在以后的课文讲解中再渗透)
重点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擎:举。
汇集:会合,聚集。
瞻仰:恭敬地看。
2)听录音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小组讨论按记叙顺序可将课文分为几部分,请代表说说你们小组的分法,你们为什么这样分。(比较各组分法,言之有理即可)
(板书:典礼开始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文章分析深入体会开国大典的盛况,激发爱国情感。
2、能体会文章按一定的顺序讲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3、懂得用自己的话按一定的顺序记叙一次晚会或典礼。
教学过程:
学习第一部分:典礼开始前
1、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感受典礼开始前的场面,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默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文章一开始就交代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人物。(让学生体会记叙文的叙事特点)为什么最后特别说明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3、看图片了解天安门广场然后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你身处当年的天安门广场,看看会场的布置是怎样的一种氛围。
4、全班齐读第四第五自然段说说你感受到参加开国大典的群众怎么样的心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到这些心情的。(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直奔会场、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都体现了群众热切的心情)
分析句子:
a.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谁能来做一做这两个动作吗)让学生亲身体会生字擎的意思。擎:举。
b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c.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学习第二、三部分:典礼+阅兵式
(看视屏听朗读,体会典礼与阅兵式的过程和人民群众的心情)
1、快速默读第二部分理清典礼过程,并用自己的话总结这个过程。
板书:(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2、全班朗读课文,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人民群众怎样的一种心情。
3、你觉得那些句子,表现了大典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大声地朗诵你选的句子。
分析句子: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排比气势。)
4、观看阅兵式视屏,体会阅兵部队的整齐、威武、雄壮。
5、用学习第二部分的方法自学第三部分,理清阅兵式过程,概括出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体会后有感情的朗读,读出阅兵部队的整齐、威武、雄壮,读出群众情绪的热烈。
学习第四部分:群众游行
1、请同学朗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分析句子: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两个流字可不可以换,为什么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流字写出了一种动态的景象。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2、听录音跟读全文。
小结与作业
1、浏览课文回顾开国大典的过程。
2、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背诵第七段。
3、运用自己的话写写北京奥运会开幕的盛会。
板书设计:
典礼开始前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
奏国歌
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
升国旗、鸣礼炮
宣读公告
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开国大典优秀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的反应来感受中国人民为新
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点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情感。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开国大典》,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复习提问:
师: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指名回答)
师: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场面?(学生回答,师课件引导学生回顾)
过渡: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国大典,一起体验新中国成立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
二、新授
(一)学习“群众入场”部分
1、师提出学习目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师课件出示句子:“工人队伍中,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3、指导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当时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时激动、迫切的心情。
(二)学习体会“典礼的主体仪式”部分
过渡:在人民群众的热切企盼中,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了主席台上,开国
1、课件出示要求:请大家细读5—10自然段,画出描写“参加开国大典的仪式时,
人民群众的反应”的句子。并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默读思考。
3、集体交流。
三、课堂总结。
四、练笔。
如果你参加了开国大典,你会怎样描写当时的场面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想一想,试着把它写下来。
开国大典优秀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会认5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字,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瞻仰、欢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七自然段。
3、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激发对毛主席的热爱,敬仰之情及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无比激动,喜悦之情。
4、在阅读过程,初步体会场面描写、反复等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体会场面描写的表达方式是教学重点,体会人民对毛主席的热爱,敬仰之情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流程:
一、导入释题,初识大典
1、释题
“典”是什么意思?“大典”又是什么意思?(隆重、重大的仪式)“开国”又是什么意思?(建立新的国家)连起来说一说“开国大典”的意思?
2、齐读题目。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大典带给我们的喜悦。
(设计意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释题初识大典,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营造阅读期待的氛围)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典。
自由地朗读课文,提示: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新词。
出示课件:“擎看红旗、电钮、瞻仰、聂荣臻、共产党”等。
快速默读课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提示:画出文中有明确时间的词语,理解课文层次。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是进入课文的门户,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和基础。)
三、精读品悟,感受大典。
这节课,我们就直奔重点,学习文章主要部分典礼仪式。
1、轻声读5--10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哪些场面?提示:找出“接着”一词,理清这几个场面。(板书:典礼开始,宣告成立,开国旗,宣读公告)
2、默读5--10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并加以批注。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4、交流反馈:
预设一:(出示课件)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自由读,你发现这段话什么特点?
(两个“这庄严……声音”,两个“一齐”,两个“传到”)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什么呢?指名读毛主席的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3、两个“一齐”说明什么?(万众一心,不约而同,表达人民无比激动,高兴的心情)“欢呼”看得见,通过你的朗读表现此时人民的心情。“欢跃”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为什么全国人民如此激动?(出示资料)
4、“两个传到”说明什么?借助祖国版图,引读,想象,还会传到什么地方?
5、出示课件:再现当时的情景,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段作者采取反复的表现再现了当时情景。
背诵这一段(第七自然段)
小结:作者抓住毛主席宣布公告及人民反应的句子进行描写,再现昔日的场景,这就是场面描写。
预设二:(出示课件)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瞻仰”什么意思?三十万人瞻仰的是什么?
2、两个“一齐”又说明了什么?“站”又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4、创设情境,写话: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______,表明______。
5、感情朗读,升华小结。
预设三:(出示课件)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1、“一齐”说明什么?(对毛主席的敬爱)
2、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习得语言,抓住关键词体会感情,使学生“言意兼得”。)
四、总结升华,铭记大典。
作者抓住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再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场面,这就是场面描写的好处。
五、作业设计。
1、背诵第七自然段,抄写第七自然。(必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课下交流。
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十
师:出示句子:“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同人民的心—齐欢跃起来。”大家细细读读《开国大典》里的这段话,休会体会句子意思,想一想: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哪些地方,在你面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生自读、体会、想象)
师:谁把这句话读—读,其他人一边听一边闭目想象,在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指名朗读句子,其他人闭目想象。)
师:谁说说,这宣告、这声音传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这声音传到城市,大街小巷彩旗飞扬,男女老少欢天喜地,大家敲着锣,打着鼓,欢呼新中国的诞生,欢庆人民的解放。
生:这声音传到农村,田间地头,村前村后,到处锣鼓喧天,人们都拥出家门,欢呼着,高喊着,一个个激动万分,不少人高兴得热泪盈眶。
生:这声音传到学校,大家拿着鲜花,挥着彩带,放着鞭炮,唱啊,跳啊,喊啊,好像要让这个消息传遍全世界。
生:这个声音可能也通过无线电波,传到了国外,国外的华侨听到这样的好消息也会高兴得流眼泪的。
【教学收获】
中国人民终于盼来了解放,迎来了新生,此时此刻,人们脸上的兴奋,人们心中的激动,是再怎样描述也不过分的。抓住了课文中集中表达人物情感的重点句子,借助想象,显化形象,物化情感,从而使学生借助形象的画面,深刻地感受了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丰富情感。
【发表评论】
这一个个典型的画面,是学生在语言的作用下调用自己库存的表象进行心灵重构的结果,它带学生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他们在感悟语言丰富内涵的同时,开掘和提高了精神境界。这样,学生就能较好的体会理解我们国家获得解放后全国人民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了。(评论人:王晓英)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上面的10篇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