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精选10篇)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高等教育研究,快回答整理分享了10篇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篇一

关键词: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普教化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兼办成人高等教育的历史回顾

我国发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有三种形式:一是独立设置的函授学院和其它业余高等学校教育;二是1980年开始的广播电视大学教育;三是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函授教育和夜大教育。随着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第三种形式成为我国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兼办成人高等教育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成人高等教育是利用成人业余时间进行学习,不太影响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正常教学。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有完整的教学环境、充足的师资资源,兼办成人高等教育从社会教育成本上来说节约了大量国家资源,在建国初期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这种办学形式是一种创举。

第二,对成人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参加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往往要克服很多困难,如要克服工作和学习矛盾,克服家庭事务与学习矛盾,克服远距离学习不方便的困难,学生顶住这么多的压力,克服这么多困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本应该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龄阶段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接受高等教育,走上社会后,除了个人情结外,工作、社会地位等各方面要求学生有接受高等教育的经历。因此,在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接受成人高等教育更容易满足社会和个人心理需求。

第三,成人高等教育的学费由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收取,这可以给普通高等教育学校以资金支持。成人高等教育完全由学员缴费进行学习,所收学费由学校自己支配,在没有追加投入的情况下,成人高等教育可以给学校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兼办成人高等教育形成于特殊时期,尽管两种教育的培养对象不一样、目标不一样、满足的需求不一样,但建国以来,这种“搭便车”的教育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对于教育人才的需求,满足了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和选择与建国初期不可同日而语,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兼办成人高等教育这种“搭便车”的教育模式需要重新审视和探讨。

二、现阶段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兼办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职能包括三个方面: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这三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其中,培养人才需要专门的教学服务团队,针对性地研究教学方法,达到培养人才目标;科学研究是通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深入研究专门探索的领域,使自己的教学内容达到一定的深度,对学生发挥引领作用;同时通过科学研究,达到服务社会的作用。服务社会除了向社会输送培养好的人才,包括师生共同的科学研究转化成社会生产力,高校利用自身的资源为社区、为所在城市、为社会提供继续学习的条件。

国家将成人高等教育放在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搭普通高等教育的便车,确实实现了普通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它为那些在高考选拔体制下未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成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因此,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

首先,我国教育界已经对成人高等教育中教育对象学习心理、认知特征,成人教育的本质、特点以及成人教育社会需求等方面有很多共识。虽然成人高等教育也是培养人才,但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没有为成人高等教育配备专门的授课教师,以教学为例,成人高等教育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基本上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成人高等教育没有专门的教学队伍,不能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进行科学研究,结果只能是脱离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脱离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

以成人高等教育的考核为例。首先,由于考核内容普教化,缺乏成人教育的特殊性:考试形式比较单一;考试重知识轻能力;考试手段单一,同时由于教学效果与考核目标存在很大差异,为了增加通过率,有些学校想出许多办法,如降低了考试要求,甚至为学生考试作弊做掩护,以牺牲成人高等教育的严肃性作为代价。

其次,成人高等教育没有专门的管理团队。成人高等教育在高校中往往是解决和安置普通高等教育教学以及管理团队家属的地方,成人高等教育管理队伍就存在学历层次较低等问题,这样的管理团队不能对成人教育管理开展研究,这样的管理团队也不利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最后,国家对成人高等教育没有投入。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除了学生的学费,很大一部分是国家的投入,还有社会的赞助,而成人高等教育附着在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国家没有专门的投入,对于学生的学费,除了教学开支,很大一部分都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收入,高等教育学校在年终总结成人高等教育时,更多地是关注其对学校资金贡献。

成人高等教育事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严肃的教育工作,而这种“搭便车”的教育模式,让成人高等教育面目全非:教学大纲、管理团队、教材、教学、考核等等任何环节很少有成人高等教育的特征,严重损害了成人高等教育的真义。

三、解决途径

(一)重新定义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社会目标,追求发展,体现公平

成人高等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千万人才,在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资源缺乏的情况下,补偿了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补偿了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现阶段由于我国迈入中等发展国家行列,社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随着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观念已经在人们头脑中形成,成人高等教育的目标除了学历教育外,应从提高公民素质,开拓公民视野,满足人们对文化和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

我国教育法的基本原则要求受教育者机会平等,坚持教育公益性,教育与终身学习相适应。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为不同阶段的成人提供高等教育机会,从教育法的基本原则中可以认为成人高等教育应该获得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

参加成人高等教育学习的学生年龄一般都集中在19~40岁年龄段,很多都是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而进入社会,而这个年龄段的学习压力会更大,他们为了更好地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需要克服各种矛盾参加高等教育学习。

成人的学习往往是带着问题和需求学习,大多数的成人学习主要是直接用于工作,学习成效会更大,这是学习型社会最好的表现。

因此,我国在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重新研究成人高等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其目前的状况,不但给成人提供专业化和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而且还在资金上给予投入。

(二)通过《成人高等教育法规》保障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

成人高等教育在普通高等教育学校中的发展状况是由于体制造成的,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根本问题在于:在目前的事业单位体制下,由于教育主管部门没有要求,学校不重视、也不愿意投入,成人高等教育的主管者最容易的选择是维持现状,而不是进行“冒进”改革。

因此,在现有的成人高等教育搭普通高等教育便车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成人高等教育法规》保证成人高等教育在我国社会教育发展中的地位,确立成人高等教育在普通高等教育中的定位,保障成人学生平等的合法教育权益,促进高等学校推进成人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专门化的成人高等教育培养团队,才能使成人高等教育在我国学习型社会中发挥应有作用。

高等教育研究 篇二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档案高等教育;改革;措施

伴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继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越演越烈,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这对我国高校的各项工作都产生了积极重要的影响,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档案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迎合时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顺应并融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洪流,自主探索档案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新举措、新方法,努力开创新形势下档案高等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近年来,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问题成为高校高等教育研究和讨论的焦点。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源于西方,其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则源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从出现至今,引起人们的热烈讨论,对于其内涵的阐释也很难达成统一的认识。普遍的观点有两种。第一种是学者的观点。主要强调大学校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学术研究国际化等与大学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第二种观点是国际组织的观点。国际组织相对来说更加关注和平和发展问题,倡导“国际理解教育”、“发展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有助于世界、区域国家和平、发展的教育国际化理念[1]24。笔者倾向第一种观点。2.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内容。尽管学术界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还无法达成一致,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是无法阻挡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迅速发展,已成为高校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来看,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留学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工作是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工作之一。近年,留学生人数不断增长,留学层次也由最初的以汉语语言培训为主的非学历教育发展为以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学历教育。(2)外教聘请。聘请外专外教是丰富高校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大途径。(3)人员交流。包括教师和学者的互访与短期讲学、学生互换和短期研修等。(4)学术交流。包括学术期刊和教学资源的共享、互邀或共同主办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5)科研合作。包括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合作成立联合研究中心或联合科研机构等。(6)合作办学。包括合作开设办学机构或教育项目,开展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等。3.高等教育国际化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表明,开放性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而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有效地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极大地弥补了高校教学和科研资源的不足、拓宽师生的视野、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其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在实践中,高等教育国际化即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渗透到高校教学和科研的方方面面,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以我校为例,我校先后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教育与科技合作关系,2002年学校与法国教育部联合创办中法旅游学院,开创了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新模式;2008年与台湾淡江大学合作成立工程结构灾害与控制联合研究中心,创新了两岸高校科研合作的新模式。仅在2014年我校主办国际学术会议5场,出席人员626人次;派出人员478人次;外籍专家短期来访43人次;长期聘请长期外籍专家教师17人;与9所国(境)外的大学和教育机构签订交流与合作协议书[2]466。这些国际交流与合作极大地丰富和弥补了我校教学和科研力量的不足,在我校的教学评估、科研立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各方面都做出重要的贡献,在我校的战略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档案高等教育的影响和挑战

1.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档案高等教育的影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进,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发展给档案高等教育带来不少的影响和冲击。(1)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给档案高等教育带来新的教学内容,丰富档案学课程内容设置。具体有以下五个方面。①各类涉及国际交流与合作协议书和合同等文书档案。包括高校与国(境)外高校与教育科研机构签署的校际交流备忘录和协议书、合作研究协议书、合作招收留学生协议书和聘请外国专家教师合同、各类教师短期培训协议书等档案材料。②留学生、交换生学籍档案。包括留学生、交换生的留学或交换学习申请表、录取通知书、成绩单和毕业名册等学籍材料。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档案。包括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申请、立项、批复的行政文件,也包括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招生、课程、教师、学生管理等材料,还包括项目结束后的总结报告等,内容繁杂、时间跨度大。④中外联合研究中心档案。包括联合研究中心的机构设置、费用来源、研究成果分配等各方面的资料,专业性强。⑤外事礼品等实物档案。包括外国各友好学校或机构赠送的礼品或简介等资料。(2)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给档案高等教育搭建了学术交流与研究的平台,为档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供宝贵的机遇。培养高素质的档案学专门人才是档案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战略目标。高校档案专业教育部门领导可以通过本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构牵线,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一方面选派优秀的档案专业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在读学生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短期研修和交流学习,了解档案学的国际学术前沿、扩大学术研究视野和提高档案专业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积极邀请国外知名的档案学专家和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或开办学术讲座等,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档案学知识。(3)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给档案高等教育带来国际先进管理理念,激发改革和创新的思维。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表明,开放性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高校通过与国外友好学校和教育机构的交流,引进和传播国外先进的档案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才能不断地激发档案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思维。2.高等教育国际化给档案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带来新挑战。档案高等教育是为培养高水平的档案管理人才提供教学服务的中心,高等教育国际化,必然要求档案高等教育国际化。但是目前,我国档案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很低,远远无法满足培养国际化高水平档案人才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如下。(1)档案高等教育课程内容陈旧,缺少与时代相呼应的档案课程。目前,不少高校的档案学专业课程还存在着内容陈旧、设置不合理等现象,主要传授传统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使得高校档案专业毕业生缺乏现代档案工作的知识和能力。(2)档案高等教育的教学观念落后,缺少实践教学。不少高校的档案学教学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所占的比重偏少。档案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一旦学生的课堂知识与实际操作脱离,毕业生就失去安身立命的根本。(3)档案高等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具备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的人才,缺乏国际视野和国际意识。目前,高校档案学专业普遍缺乏学历高、能力强、懂外语的年轻教学骨干人才,无论是外语水平还是对外交流能力都欠缺。(4)现行中国的档案管理方法落后,档案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不高,导致中国的档案高等教育师生很难在对等的基础上与国外高校开展交流与合作。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档案的利用还停留在简单复印、盖章的基础上,远远达不到远程网上查询、自行打印利用等水平,这些与外国高校相比,网络技术相差太远,难以开展合作研究。以上这些因素都大大阻碍了高校档案高等教育的发展,成为档案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急需突破的瓶颈。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档案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新举措

档案高等教育只有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借势而为才能取得改革和创新的成功,具体措施如下。(1)利用本校现有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资源,搭建档案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高校档案学教学部门可以先从与本校签署了校际友好交流协议书的国外高校着手,精选几所档案学教学与科研水平比较先进的国外高校,与对方的教学与科研机构建立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开展档案教学人员短期互换和学术交流等活动。(2)积极举办或参加各类国际档案学术研讨会,或邀请国外有影响力的档案学知名专家和学者来校短期授课等,开拓师生的国际视野,提高改革和创新思维。(3)积极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档案教学骨干力量出国短期研修或短期访问,提高其国际视野,学习先进的档案教学与管理知识,构建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的高素质的档案高等教育师资人才队伍。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档案高等教育师资力量才有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档案学毕业生。(4)积极运用网络的手段,通过远程访问国外高校的档案教学与科研机构的网页等手段,学习和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的档案教学手段。在美国,远程教育广泛应用于各类教育。在档案教育当中,校方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同行网,学生可以通过这个网络查找收集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同时通过交互式电视教学,形成教师授课记录,便于教师及时调整其授课方案,互相借鉴经验等[3]56。学习和借鉴这些国外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利于我们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5)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和借鉴国外以实践操作为主体的课程设置,逐步改变我国档案学高等教育现行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程设置,联系我国的实际国情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加强实践课所占比重,与各档案馆、博物馆保持密切联系,主动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际操作的机会,使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许多高校都把国际交流与合作列为高校重要的发展目标和计划。以培养高水平档案专业人才为目标的档案高等教育只有积极顺应这股洪流,不断推动自身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档案事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档案学专业人才,为国家档案事业的长远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仇鸿伟。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大学(学术版),2012(10):23-32.

[2]广州大学党委办公室。广州大学年鉴2014[M].广州,2014:466-473.

高等教育研究 篇三

高校开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分析和思考

基于熵的高校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基于CDIO理论的工程教育模式探讨——以车辆工程专业为例

基于产业发展的高校学科结构优化设计

高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技术站能力查定数据处理与计算的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本科生班导师工作探索与实践

道路运输组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高校教学评价的内容构成与评价方法探讨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基于自制远程测控实验系统的“智能仪器”课程实验教学探索

如何有效发挥汉语言文学在理工类大学人文通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大学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建筑系馆设计课程为例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体现区域特色

竞技啦啦队教学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调查及预防研究

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拓展及其进一步发展

属性识别理论在高校贫困生困难等级评价认定中的应用

国际科技学术论文与国内硕博论文英文摘要主位结构的对比研究

浅谈虚拟学习环境及其在当代教育中的应用

分享资源共赢发展——麻省理工学院“公开课程材料”计划对我国英语教育资源共享的启示

大学生就业能力解析及就业能力提升策略——基于SWOT理论的视角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实证调查与法律分析

中介组织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的必要性及相关问题探讨

对高校辅导员兼职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思考

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中美法学教育教学方法比较

提高经管类本科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应用化学专业化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关于强化高校金融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基于西华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外汇交易模拟实习”课程教学经验

基于日语新闻广播语体特点谈日语新闻听力教学策略

关于在机械类专业课程中实施有效教学的若干探讨

比较教学法在“给水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从Sturm-Liouville问题谈分离变量法的教学改进

法理学本科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四川民办高等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论四川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成就及主要问题

民办高校产权归属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联邦政府大学生资助理念探究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文化解读

高校校园网应成为校风学风建设的前沿阵地

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德育机制分析

财经类专业型高层次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探索

“3+1”:一种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保障机制优化

本科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我校与东汽合作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近代文化史公选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市场调研课程教学改革初探:面向实践导向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探讨

基于MATLAB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实验设计

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范文 篇四

关键词: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

收稿日期:2006―02―27

作者简介: 李宪印,(1969-),男,汉族,山东鄄城人,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高等教育研究。

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进行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把实践教学作为沟通理论与技能之间的桥梁,使学生不但在理论上,而且在技能上都能得到发展,对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两个相对独立、并行不悖而又相辅相成的教育过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就探索新知而言,实践教学的意义甚至要高于单纯的理论阐释。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不断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创新能力。按照现代教育理论,实践教学被视为理论教学的延伸,而理论教学则被认为是对实践教学的总结和知识建构。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实践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

但是,目前各高级职业院校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造成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着高分低能,擅长理论研究,难于适应实际工作的现象。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应该是擅长实践操作的人才,不应该只会纸上谈兵。当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其中既有教育者的主观原因,更多的来自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客观条件的限制。

一、当前高级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高校扩招,实践教学环境和资源配置紧张,实践教学总体上被削弱

近几年的高校持续扩招已经为更多的适龄青年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但是,由于我国高等学校的布局的不合理,虽然最近20多年来发展很快,学生的就学空间仍然有限。全国高校普遍出现校舍紧张、教学空间拥挤、生均占用实验室面积以及生均使用实验设备量严重不足、实践教学经费紧张、实践教学时数少等问题,学生实习和实践教学不得不采取合并、裁减、模拟乃至“以讲代练”等权宜之计,实践教学课程或者转移为课堂多媒体演示教学,或者干脆停开。而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由于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其实践教学体系一时没有得到完善。

2.产学联系的渠道和样式变化,造成导致实习基地锐减

近几年来,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通过实行“调整、共建、合并、合作”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打破了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各类高校“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形成了“省部共建”、中央和地方共管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统筹教育资源,面向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基本理顺了全国各类院校的管理关系。但是,原来一部分隶属于部委和行业管理的院校也由于管理关系变化,高校与企业联系的渠道和产、学、研合作关系发生了变更,以往长期形成的行业办学优势正在丢失。反映在实践教学方面受到的最大的损失就是生产实习基地锐减,实践教学的地位被削弱,实践教学内容空泛陈旧,从前“真刀真枪”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正在被“走马观花”式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和教师到企业参观、调查、访问”所代替。

3.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中普遍存在忽视实践教育的倾向

一方面,在校内教学管理上,“重视课堂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观念占据主流地位,学校的教学奖励通常倾向于课堂理论教学,在这方面很多高校都设有“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研究成果奖”等诸多奖项奖励,而针对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技能训练的教学成果奖励和专项奖励则寥寥无几。另一方面,在对待研究工作方面,同样是重视对于学术理论研究的奖励,轻视对于实践教学的奖励。如此的教学管理导向,是形成目前教师队伍中普遍持有存在着“重视科研学术、忽视实践实习”的教学观念,这种局面不利于整个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改革应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切入点,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打破原来单纯的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和质量保证监控新体系,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造精神。

首先,在设计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时,要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全面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多个层面,它们对于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集知识、素质、能力于一体,强调教育教学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地位,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强化案例、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其次,以强化毕业设计管理为重点。毕业设计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是促进学生了解、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创新能力训练的主要环节;是教学与科研、生产工作的结合点;是培养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因此,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应以毕业设计为突破口,强化对毕业设计各环节的管理,并以此推动实践教学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三、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模式选择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应是在教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实践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

1.案例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传授知识方式使用的是演绎推理 ,其逻辑起点是概念、理论,然后用实例和问题来论证,教师授课辅之以阅读、音像、练习和习题等有效方法传递技术、原则和理论。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授课的意义受到极大限制。案例教学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分析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和运用,最突出的优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这种方式从归纳的角度而不是从演绎的角度展开某一专题的学习,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高度投入事先安排好的一系列精巧设计的案例讨论之中,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案例一般描述的是现实的管理经验,是案例学习的基本要素。高等职业教育案例表现为多种形式,大多数都用归纳方法进行教学,或是情况诊断,或是决策研究,或是二者结合。诊断的案例又称为评价案例,描述了经理的成功与失败,学生可以了解系统特征与决策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

2.多媒体网络化实践教学模式

多媒体网络化实践教学模式就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即以计算机为工具,采用商业及应用软件包来模拟、仿真岗位环境,对学生进行实训教学。“实训”是对学生进行的职业岗位的实践训练,是应用性实践教学,通过各种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模拟案例对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训练,这种模式的实现途径是在校内建立综合实训室,通过管理软件的模拟操作,模拟企业环境、职业岗位,使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感受到实际工作环境,让学生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熟练操作过程,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在综合实训室中,学生可以主动规划自己的实训过程和实训步骤,同时在实训室中学习也有老师的指导,有问题也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使学习效果更明显。特别是模拟不同岗位,通过相应的责、权、利,找到相应职业角色的感觉,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达到技能培养的目的。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模拟公司”实践教学模式

模拟公司是指人为创造经济活动仿真模拟环境,可以推广到各个专业以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模拟公司使学生置身市场,使学生得到实际锻炼,又降低了实习费用,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实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型,这种模式的实现途径是在校内实习基地,学生组建模拟公司,设立企划、生产、财务、销售等机构,按市场运行机制,设身处地地进行市场开发、生产、销售等活动。采用模拟企业生产管理的社会化实习方式,建立在实习基地内的模拟实习,除了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市场运作以外,还节约了教育经费,同时,学生在校期间就真实地感受市场,得到了实际能力训练。

4.校外实习基地教学模式

校外实习基地教学模式就是学校与相关业务单位建立比较稳定的关系,将业务单位作为实践教学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现场实践教学,使学生处在现场环境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实现途径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当地经济建设和生产实际,这样可以解决校外实践的问题,真正做到了产学结合,实习基地的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开展产学结合、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与当地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重要场所。

5.产、学、研互动模式

产、学、研结合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它不仅包括在科技和生产上的合作,也包括高校与企业及社会有关部门开展合作教育,共同培养人才。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需求动力也是从两个方面产生的。一是社会、时代需要产学研合作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和运行改变了我国几十年来传统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运行理论、运行规则和运行方式,整个社会经济基础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进行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而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好方式。二是企业和高校自身的需求。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这些年日子一直不好过,除了其他因素之外,人才缺乏是主要原因。需要的人抓不到手,想来的人又不需要,在企业出现了人才“断档”现象。

6.学生创业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较少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商业能力的训练,因此,当学生走出校门,面对就业压力时,更多的是茫然胆怯。以往将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去实习,由于商业机密等原因,企业不可能把许多事情告诉学生。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大多从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一线活动的特点,应努力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与素质,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学生自主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在学生学习期间进行创业实践。大学生创业实践,旨在实现课堂与实践的连接,使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感受实践,实现创业就是学业的教学目标。创业实践模式对于当今学生而言,可以增强其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团队精神。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正在崛起, 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正在被理论和经济界所认识,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及探讨还将继续,希望我们的研究为今后的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汪路明。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符合性人才〔J〕.财会月刊,2005,(7)77-78.

〔2〕徐淑芝。高职高专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J〕.西安航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7)19-20.

〔3〕黄亚妮。德国FH实践教学模式的特色剖析〔J〕.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5(67-69).

〔4〕李宪印。案例教学法及其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0,31(151-152).

〔5〕王鲁志。对高校主体性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5,

〔6〕 张永霞。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4,(6)41-47.

〔7〕 崔惠柳。高职教育“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4)34.

高等教育研究 篇五

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利用互联网是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教师、学生、教学的角度,探讨了互联网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变革,“互联网+教育”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变革,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同时,互联网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挑战,如教师对“互联网+教育”认识与行动不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愈发明显,教学信息干扰与监控漏洞进一步凸显。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应该加强教师教育,组建自律学习群或学习型团队,优化高等教育的保障。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教师;学生;机遇挑战

当前,我们正处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我国正逐步形成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的路子。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渗透到教育领域,“互联网+教育”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教育行业该如何面对和适应“互联网+教育”的科学模式,既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点问题,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互联网+教育”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变革

“互联网+教育”改变了教师的工作方式,将教师专业发展推向了另一个高峰。一方面,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不断适应新课程改革与教育信息化的相应要求,特别要提高使用多媒体等工具的能力;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便利,使教师专业发展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约束。同时,数字化网络资源使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师可以随时与同事、专家合作。

(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在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促成“人机结合”(人与计算机结合),人机结合也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多样化。“互联网+教育”使学校形态变成了自组织的智慧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时间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课程和教育服务。把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进行融合,通过位置感知、二维码等学习,让学习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互联网+教育”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泛在学习已经成为数字化学习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教学模式多样化

随着云技术、大数据的发展,教学模式从灌输式转向互动式。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与指导者,其从教学生知识转向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这一转化使得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增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正逐渐走进课堂,甚至还出现了“弹幕教学”模式,即在教师讲课的同时,学生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疑问发送到教师的课件屏幕上,增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既使问题及时得到反馈,又不会打乱老师的步调。

二、“互联网+教育”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教师对“互联网+教育”认识与行动不足

通过走访一些院校,笔者发现,在互联网背景下,部分教师认为“互联网+教育”就是下载相关教学课件、学习相关教学课程,并没有真正理清“互联网+教育”带来的机遇。这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更没有认识到应该利用大数据技术去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是一些老教师,不主动学习网络技术,还在坚守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愈发明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应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逐渐提升,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变强,同时对信息的辨识能力不断提升,追求个性化,喜欢图片、声音和影像。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互联网学习平台的特殊性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没有规范的纪律对其进行约束,他们需要更高级别的各种移动终端和实体性学习资源。

(三)教学信息干扰与监控漏洞进一步凸显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信息资源的膨胀必然会对教学信息造成干扰。首先,在信息量庞大的网络环境中,学生很难找准学习方向。例如,在教学中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的时候却发现许多学生将注意力放在了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上。其次,互联网上信息的呈现方式决定了其具有无序性、重复性、不确定性,学生处于鱼龙混杂的环境,很难甄别信息真伪。除此之外,这种模式下学习的自主性很强,很难进行监控。

三、如何应对“互联网+教育”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加强教师教育

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教师要充分利用先进资源,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充分把握互联网带来的机遇。首先,对教师应该加强现代技术教育,使其熟练使用多媒体等工具,不断进行资源整合,利用互联网把教师、学生、教学融为一体,建立相应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交流;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设计移动互联网化的课堂教学,将互联网与教育进行融合;最后,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同时应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将课堂知识与时事热点紧密结合。

(二)组建自律学习群或学习型团队

在学习生活中,由于互联网学习平台的特殊性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没有规范的纪律对其进行约束。虽然大学生在生理上已经成熟了,但不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律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仍较为薄弱,因此就需要组建自律学习群或学习型团队。在组建自律学习团队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建立学生间、老师间、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团体,通过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与合作交流。自律学习群有助于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监督,实现团队内外的双向交流,同时更好地共享资源。

(三)优化高等教育的保障

面对鱼龙混杂的信息,高校应该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上日程,提供相应的保障。首先,学校应该开展相应的课程,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课堂,让学生能够敏锐地辨别各种信息,对庞大的信息进行处理与选择。与此同时,让学生主动把网络规范与自身的实际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其次,建立相关的教师培训机构,使教师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鼓励与嘉奖游刃有余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老师。最后,积极鼓励在校教师与其他院校教师、各类培训机构、各类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

作者:梁建华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教育与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范文 篇六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创新资源配置

1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创新作为引擎推动,才能体现活力,而创新资源的匹配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此,探讨创新资源配置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大有裨益。

2创新资源配置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创新资源的配置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创新资源的配置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资源创新配置,在原有资源分配的基础上做出了创新设计,这对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使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可以与实际需求保持一致,这样的教学模式才具有长期应用的潜质,并且能够帮助深入解决常见的隐患问题,并通过相互配合促进来提升教学计划的完成效率。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现阶段教育计划中所重点论述探讨的内容,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采用定量资源分配的形式,这样并不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对职业教学的需求,创新资源配置是基于传统模式做出的优化,其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实现教学计划可持续发展,为高等职业教学计划开展创造适合的基础环境。

2.2创新资源的配置能解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受区域发展情况以及多种因素影响,在所开展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中,常常会出现区域性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现象,长时间在此环境下,也增大了教学任务开展的难度隐患,不适合创新模式发展落实,通过加强各个系统之间的配合能力,开展教育资源的创新配置,能够解决这种区域性的差异问题。帮助增强各个教育区域之间的沟通联系,有关于教学任务完成质量下降的问题也得到了更深入的解决,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同时还能够根据教育资源现状来进行各个区域之间的调节配置,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高等职业教育开展期间才能更合理的解决区域性经济能力差异的问题,为学生营造出均衡发展的学习环境。

2.3创新资源的配置能解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矛盾问题

对于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矛盾冲突问题,主要体现在资源运用不合理,以及教育教学质量不达标两方面。通过创新资源配置的开展,会重点解决教学计划中所存在的隐患问题,并通过合理的方法来增强教育人员的实践能力,通过这种方法促进管理计划可以全面发展,并达到理想的教育标准。还能够帮助地方根职业教育需求来扩大教学模式,同时对可供利用的资源做出整理,观察落实应用过程中是否可以帮助继续深入解决教学模式扩大所遇到的矛盾冲突问题,降低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大所造成的现场工作隐患,在各个实际教学质量都能够得到保障。

3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通过创新资源配置虽然取得较大的成绩,也出现一些问题。

3.1未能有效体现出效益和公平兼顾原则

现阶段大部分教育资源分配都是根据学校的办学规模以及招生数量来进行的,这种模式看似公平,但实质上却阻碍了教育资源的深入发展,不利于提升职业教学办学规模,甚至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也会因资源分配而产生很大的差异性。虽然在资源利用效益上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却没有达到公平发展的需求,长时间在此环境下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全面落实发展。对校方也造成了错误的理解,认为只有扩大招生规模才能够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可能会导致实际教学需求与规模创建之间差距较大的问题。

3.2区域性的资源配置差异性较大

对于区域性的教育资源分配差异性,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招生过程中这也是学生选择考虑的参考内容之一,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增大区域性的资源配置差异性,甚至会造成高等职业教育分配不均衡的主要矛盾出现。这种差异问题还包规模、教育能力等方面,解决需要从宏观控制层面来进行。除此之外不同区域的高等职业教育缺乏地方实际调查也是导致问题的根源。

3.3教育部门宏观调控作用发挥困难

在所开展的资源配置计划中,教育部门对各个办学区域缺乏深入调查,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增大了不公平现象发生的概率,仅仅依靠上报的信息结果来进行资源调控,自然会与实际情况之间产生很大的差异性,造成工作隐患问题出现。教育资源分配后在不等高等职业院校的落实应用缺乏监管,导致教育资源存在滞留的现象,并没有在基层中得到有效的落实。

4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创新配置的有效措施

对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创新配置应该综合考量,合理分配,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状态进行科学论证,通过多元化的整合资源,做到有效使用。

4.1通过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在开展资源分配任务之前,首先要对各个区域的发展现状做出深入调查,明确在开展高等职业办学计划中所遇到的资源缺失问题,通过这种方法才能够更深入的解决常见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政府的宏观调节作用也得以发挥。政府在调控过程中将各个区域视为整体,通过监管职能来促进教育资源分配到基层后能够得到运用,促进管理计划全面落实开展。政府宏观调控需要制定符合区域高等院校办学发展的工作规划,这样在不同的时期才能更发挥监管任务,并提升工作任务的完成效率,实现区域性的综合发展与教学能力提升。通过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还能够帮助加强各个区域之间的沟通联系,实现资源方面的灵活调用分配,通过这种方法来实现各个区域的均衡公平发展,为学生营造出适合的职业学习环境,这符合创新资源配置的初衷。

4.2强化高等职业院校和其他办学主体之间的合作

强化合作可以形成基层的资源配置网络,各个高等院校之间通过主动联系能够对自身的办学现状有一个更准确的认识,这一点符合高等院校的办学需求,同时也能够根据常见的资源落实困难问题来学习借鉴经验,达到更理想的资源利用水平,这样才能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实现突破性的发展。这种合作交流还能够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实习环境,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实践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口碑才能够得到认可。高等院校与其他办学单位之间建立合作管理,可以实现资源配置上的共享利用,这样做不但闲置的教育资源得到了运用,同时在办学计划中也能够相互借鉴经验,确定更符合自身办学发展的道路,在规模扩大方面也能够从实际需求的角度出现,避免教育资源在分配过程中出现浪费现象。

4.3建立多元化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格局

办学格局中也要注重创新分配的引入,传统的办学体系中经济性并没有得到体现,通过这种多元化格局的创办,可以帮助解决资源之间所存在的运用困难问题。在办学过程中经济性与发展性都是要同时体现出的,这样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下也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综合能力也会有更大的进步。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资源运用隐患问题,加强各个系统之间的交流配合,同时将经济性体现在办学计划中,这样一些民办的高等职业院校可以解决自身发展的财务需求问题,更能够实现规模上的逐渐扩大,符合当今的教育市场发展需求,在同等院校之间也能够减少区域差异性所带来的影响,增大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

通过上述文章中所论述的内容可以了解到,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主要包含了信息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人力资源,是全社会用于职业教育领域,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所有资源综合,是一个参与、维持、服务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系统。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是指全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所投入的财力、物力、人力等各种资源在使用方向和投入比例中的一种最佳分配方案。由此可见创新资源配置的重要性。

作者:王磊 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

参考文献

[1]夏焰,崔玉平。中国省际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基于生均经费支出差异及收敛的实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4(5).

[2]刘华军,张权,杨骞。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的非均衡与极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9).

[3]戚瑞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空间分布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10).

高等教育研究 篇七

现代大学·象牙塔·社会责任——基于德里克·博克教育著作的解读

大学专业化与欧洲一体化

二战后日本国立、公立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研究

泰国高等教育本土化策略探析

博洛尼亚进程中的法律发展和法律问题

将美国高等教育提上21世纪的公众议程——审视美国高等教育的国家目标:从管理的角度进行政策改革

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中外合作办学:规范办学、依法管理、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科学研究,以理论创新服务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隆重召开

创造力的研究方法

海峡两岸大学入学考试多元评价制度改革之比较研究

学术行政化对创新型人才发展的影响探析

洪堡高等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建设的启示

移动学习的特点、要素与教学设计初探

“潘记沙龙”历史演化的叙事研究

建筑·宗教·记忆——伊斯坦布尔大学印象

论高教改革的难与不难

澳大利亚女子高等教育发展初探

英格兰高等教育财政——由经济学理论和改革得到的启示

博洛尼亚进程下拉脱维亚的大学教师发展——以拉脱维亚大学和拉脱维亚农业大学为例

乌克兰与博洛尼亚进程——博洛尼亚进程对乌克兰国家机构影响案例研究

美国联邦学生资助及其实施初探

全国第一家中外合作办学研究机构在厦门大学成立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贺信

探寻人生足迹领略大师风范——编纂《潘懋元教授纪事年表》之回顾与感悟

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潘懋元教授从教75周年庆典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人才开发与中国崛起

我国名誉博士制度改革研究

大学形象影响考生选择大学调查研究——以厦门大学为例

面向21世纪的大学教师发展

欧洲高等教育政策的趋同及其对美国的启示

美国政府与大学关系的历史演变探析

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

潘懋元先生的高等学校发展思想评述

大众化视域下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研究

美国大学诚信教育制度体系述评

墨西哥高等教育治理与启示

澳大利亚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策略探析

马来西亚私立院校留学生教育的最新发展及原因分析

论潘懋元先生的学人精神

当今高等教育领域价值观、道德、知识关系的一种视角

中澳高校招生民族倾斜政策比较及其启示

1872—1881年中国幼童留美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

它改造了大学,改变了社会——美国州立大学发展及其社会效应

《美国新闻》排名真正的显著影响

排名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博洛尼亚进程2020:新十年中的欧洲高等教育区

欧洲大学作用的变化:注重就业能力

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指南

高教改革与正本清源

台湾地区大学少数民族入学政策的演变及启示

文理分科:历史视野下的是是非非

移动学习的特点、要素与教学设计初探

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问题研究——基于中美两国的比较

完善的税收制度: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大学理念的追求——美国名校校训一瞥

日本“社会人基础力”行动述评

高等教育研究 篇八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本质主义;非本质主义

一、高等教育研究中的本质主义取向

本质主义的取向属于一种哲学取向,其认为万物的发展,包括学科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独有的规律,而这种规律的变化,就是由事物的本质所决定的,因此,在对高等教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弄清楚学科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够研究和探索出科学的发展规律。

当前,在对高等教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本质主义取向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为思辨哲学。思辨哲学倾向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中本质主义取向的表现之一,其显示承认了高等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之间所存在的不同之处,然后又肯定了高等教育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其认为,高等教育学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对高等教育活动的本质进行探究,在摸清高等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不同之处的同时,找寻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这也是高等教学存在的价值,而如果高等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之间没有不同之处,那么就失去了对高等教育活动进行研究的意义,高等教育学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第二方面为实证科学。当前,在高等教育研究的本质主义取向方面,很多学者都认为从理论上对高等教育的本质意义进行研究是一种错误的行为,这会让对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脱离现实,不符合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实际需求,也不能从根本上反映出高等教育学的现实发展方向。因此,在本质主义取向中,一些学者便以实证科学的方式对高等教育学的本质进行研究,也就说,在对高等教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不再单纯地从理论方面出发对其本|进行研究,而是通过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相关研究人员先是对研究提出了相应假设,然后通过总结和分析构建了相应的教学模型,以此来对高等教育的本质意义进行研究。

二、高等教育研究中的非本质主义倾向

与本质主义相比,非本质主义取向的研究几乎否定了本质主义取向的所有研究,认为本质主义的研究是不客观的,同时也是不人道的。其认为不同的人对事物拥有不同的看法,而这种看法取决于人本身,虽然可能存在不同,但存在就是有道理的,因此,在对高等教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不应该强行要求人们对高等教育的看法和观点进行统一,而应该遵循非本质主义,尊重每一件事物以及每一个人的特殊性。

1.非本质主义对传统学科价值的追求提出异议

这一点,在我国对高等教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体现得最为突出,在本质主义取向方面,很多学者是依据我国以往的学科研究经验,对高等教育的本质进行研究,但是,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很多人对该研究方式提出异议,认为这种研究方式本身就是不正确的,同时,根据我国现在的学科价值研究经验,根本就没有能力对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进行研究。尤其是当前科技快速发展,人类文明进步飞快,对学科价值的研究和观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相关学者认为我们没有能力研究出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另外,近年来,受西方开放式学术思想的影响,我国部分学者也开始逐渐接受西方学术,认为在对高等教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科的实践出发,对其活动和社会作用进行研究,而非从理论方面出发,对其逻辑起点进行研究,因此,这是不切实际的行为。

2.非本质主义提倡多元化

非本质主义提倡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否定本质主义中的唯一方法论和独特方法论,认为高等教育的研究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拘泥于某一个方面或者是某一个学科,在研究中,只要是对研究有帮助的研究方式,都可以进行采纳。而对非本质主义的研究过程进行了解后也可以发现,在研究过程中,高等教育的研究并非是局限在某一学科上,而是引入了多学科的研究方式。同时,非本质主义的相关研究学者也认为,高等教育本身就不应该是一个学科,其不能够阻止其他学科的渗入,同时也不能将其他学科独立在外,与传统学科相比,高等教育更像是一个研究领域,因此,其研究也不能以本质主义取向进行研究。

三、结语

一直以来,在对高等教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便存在各种争议,如今,本质主义取向和非本质主义取向二者之间也相互僵持不下。二者之间互有优劣,也都有自身存在的道理,对高等教育的研究都有帮助,因此,希望学者们能够正视二者存在的价值,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借鉴,共同加强对高等教育的研究。

参考文献:

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范文 篇九

关键词:成人教育;实践;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1-149-02

实践教学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加深的重要途径,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直接影响到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但是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往往追求规模效应,在理论教学上有所重视,而忽略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造成培养的学生走出校门后较难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因此,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对促进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切实提高毕业生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是成人教育与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需要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渐复合化,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已越来越受企业的偏爱。从目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来看,具有一定实践技能的人才越来越受企事业单位的欢迎,针对这种状况,成人高等教育迫切需要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上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以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成人的实际岗位,针对性的开展实践教学。

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生源日趋紧缺,招生形势日趋严峻,这就要求成人教育要具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在教学环节上,不能照搬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模式,要具有自己的办学模式和教学体系。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大多数人补偿学历的一个重要途径,导致成人高等教育过分注重学历教育,过分注重理论教学,培养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较难适应社会的需求。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成人高等教育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办出自身特色,使其更贴近市场人才的需求,才能协调、有序地发展和壮大成人高等教育。

2.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研究,是提高就业水平,扩大就业渠道的需要

据教育部统计,我国普通高等院校自1999年开始扩招以来,截至2006年,累计招生2849.09万人,年均增长速率22.99%,毕业生人数总计1563.7万人。2001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70%;2002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总数达到145万人,约37万人未就业,就业率为74%;2003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增至212万人,大约有52万人未就业,就业率为75%;2004年应届大学毕业生280万人,约69万人未就业,就业率为75%;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338万人,约79万人未就业,就业率为76%。虽然就业率逐年有所增加,但总的来看,就业形势较为严峻。毕业生较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而另一方面,据统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是高校专业培养人才的2-4倍。这就造成人才供需上的时间差,造成了当前就业的压力。

一方面,学生找不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究其根源,主要体现在许多大学毕业生缺乏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具备企业要求员工所具备的职业素质和必备的职业技能。在制定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上,在理论课时够用的前提下,更加强化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将专业理论学习和企业相关的职业培训课程进行有效结合,实行成人高等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交互式教学,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训练,形成具有特色的成教办学模式,使学生能充分认识所学技能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更好的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缓解就业压力,从而缩短就业磨合期。

3.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研究,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是成人教育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成人高校的规模和效益,更关系到办学的声誉。而实践教学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培养人才的质量。结合成人的实践岗位及生产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不但掌握教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在实践岗位技能上能得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改革途径

1.将成人教育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构建双证交互式教学模式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坚持突出以基础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在有些专业加入职业证书培训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在获得成人学历的同时,获得多门技能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的竞争力。在课程设置上,在一些专业上,将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与相关职业培训的课程进行互通,在实践课程设置上,将专业实践课与职业证书认证考试的实训环节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知识、技能、实践的综合性教学,不断构建和完善成人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双证交互式教学模式。

2.加强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组建实践教学工作室

成人教育学院一般要从各二级学院聘请老师,在老师选聘过程中,选择一些既具有理论水平又具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教学,不断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能力,将科研与实践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一方面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不同的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组建实践教学工作室,以工作室为中心去承接项目,在项目中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可以聘任在公司、企业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主要承担诸如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工作。

3.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为突破口,创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毕业论文(设计)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论文(设计)能使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为突破口,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各环节的管理,是创新成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途径。结合成教学生的特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论文题目的选择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社会上真实存在的实际问题,毕业论文(设计)还可与成人学生的工作岗位相结合,将毕业论文(设计)作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途径,整合各种经济、教育实体的优势资源,形成校企联合办学的新模式。增加与地方的联系,依托行业优势,建立各种形式的校外学生实习、社会实践基地,如送教上门型、随岗实习型等。

4.建立成人教育实践教学监控体系,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不断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如成立教学督导组,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确保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模式主要是沿袭传统的、普通高校的教育模式而制定的,主要偏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学校有些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对实践环节教学的认识不足,缺乏总体规划和必要的监控与激励机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建立相应的教学督导体制,以督促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务管理部门设置专门的教务专干对实践环节进行管理,如实践课程的设置情况、毕业论文的选题、写作等情况进行监管,真正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国外成人教育实践教学的方式也值得我们借鉴和仿效,他们实践环节的教学一般采用实践交流项目、合作教育项目、专业学习与市场结合、暑期实践活动、社区服务等方式进行,通过整合课堂教学和学生工作经验,把学生的学术目标和职业目标联系在一起。以真正的社会实践为主,从培养实用型人才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缩短了学生的就业磨合期。

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范文 篇十

LBL(lecture-basedlearning)教学方法是以讲义为导向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我国传统的、同时也是当前运用最为普遍的教育方法,在包括医学教育在内的多个学科广为运用[2]。LBL教学方法具有教材完整、理论完整、知识完备的优点,教师按照书本章节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对教师来讲能够很好地把握教学进程,对学生来讲能够全面了解一门学科的架构和逻辑关系。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综合素质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都不高,因此,在许多学科的教学方法应用中,尤其是基础理论教育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今医学教育广泛提倡基础与应用相结合,尤其是医学前沿研究进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很高,因此,LBL教学方法在当今医学教育中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LBL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削弱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不利于发挥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3]。因此,国内外知名医科大学近年来都在开展针对LBL教学方法的教学改革。

2PBL教学方法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现代教学方法,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4]。PBL教学方法提倡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寻求交流和合作,共同攻克难题。因此,PBL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模拟学生今后解决真实世界中的现实问题的过程,因而在国内外多个著名的医学院校被推广。美国近70%的医学院采用PBL模式教学,欧洲部分医学院也开始进行PBL课程改革的试验;中国的香港大学医学院PBL教学已占该校全部医学教育的60%,中国内地包括北医大、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在内的多个“211”或“985”院校开展了PBL教学的试点和推广。PBL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的整体要求比较高,对于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都有一套严格的顶层设计。许多国内医学院校的PBL教学都在七年制或八年制学生中开展,通常以临床典型病例为问题引入,通过学生查找资料和共同讨论,最终解决临床现实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临床、基础甚至医学前沿的相关知识广泛涉猎。进入21世纪以来,也有诸多学者开始对PBL教学法的运用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在PBL教学中教师、学生和学校三方的成本投入非常高,而小组讨论机制运作不良会影响PBL的实际效果。教育学家Wells等进一步指出,PBL教学对学生的素质层次、学科领域和导师的要求都是非常挑剔的,需要师生双方都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技巧[5]。虽然PBL在实际开展时具有一些难度,但已经成为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试点内容。

3CBL教学方法

CBL(case-basedlearning)教学方法是以案例为导向的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教师对特殊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一般分析原理,并进而提升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BL教学方法最早在欧美国家的一些高校经济学和法学的教学中采用,并逐渐拓展到商学院的管理教学实践中,当前在医学教育中也有一定应用。CBL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方法也一定相通之处,就是整个教学过程都以一个案例或临床病例入手,不同之处在于CBL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teacher-de-pendentapproach),而PBL教学方法是以学生自我讨论最终解决问题为主要形式,教师的作用仅仅在于引导和避免讨论的方向偏离主题[6]。因此,相比PBL教学方法,CBL教学方法可以避免因小组机制的功能不良而导致的教学目标无法实现。但是CBL教学方法的案例选择、构建和叙述都可能影响学生进行讨论的兴趣和意愿,因为相比PBL教学,CBL缺乏实际情境体验的真实感。基于以上原因,CBL教学方法在医学高等教育中常常在某些学科或某些典型知识讲解中应用。

4RBL教学模式

RBL(resources-basedlearning)教学方法是基于资源的学习,是学习者通过接触各种资源或运用它们开展实践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基于资源的学习有时也可以用“自主学习”来替代,是学生主动地利用学习资源主动学习的模式。RBL教学方法是适应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崭新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通过标本、模型、挂图、VCD、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对课程学习所需的学科材料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成为积极的学习者,不断提高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RBL教学是知识经济时代全球高等教育在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的最新发展,其重要意义在于肯定了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中的基本作用。在过去的十年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交互电视、虚拟教室、视频会议等新的技术媒体形式已经成为e-Learning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Web支持的学习(web-supportedlearn-ing,WSL)[7]。e-Learning在内容传播、学习任务和学习评价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程度的改变[8]。合作学习、高阶思维技巧的发展、自我评价、以真实任务作为学习起点的训练、自主学习、学习者个体责任和教与学应用是近年来e-Learning研究领域中的高频关键词[9]。与此同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e-Learning的有效教学法方面,以及在有效的、基于新型数字资源的教学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基于资源的学习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RBL教学模式承载的教育理念是要求学生在面对信息时代知识激增挑战的时候,具备独立进行搜集、加工、处理、利用、评价信息的能力,将学科课程学习目标与信息文化素养整合起来,强化学生自我更新、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观念与能力。但是,目前RBL的难题不是如何保护稀有的学习资源,而是如何确保用最适当的学习资源来支持学习,由此RBL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不同教学模式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运用现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快回答为大家整理的10篇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高等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