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教师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4篇

古人教学的方法是因人而异,譬如说老师教三个学生,三个学生记忆的能力不一样,理解的能力不一样,同样都学一门课程。古人定下来的千遍,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从经验当中得到的。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呢,下面这4篇教师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因材施教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因材施教 篇一

[关键词] 因材施教 接受知识能力好的学生 接受知识能力差的学生 学习兴趣较差的学生

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有个很突出的矛盾,那就是学生中存在个体差异。个体差异的存在是个不争的事实。所以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如何让每一位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提高,是摆在每位老师面前的一个很大的课题。因材施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因材施教是公认的优秀传统教学原则之一,贯穿于我们古代教育史。教育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即教育学生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了解他的经历,观察他的兴趣和爱好。可见,以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为前提进行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所一贯崇高的,也是我们今天教育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以下是我在五年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的针对不同的学生所采用的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对接受知识能力好的学生,所采用的方法

1.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同样的一节课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比传统教学手段的知识容量要大很多。所以对于那些接受知识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很好。因为他们基础好,能力强。不光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还能了解到课本以外的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例如:2008年,我参加汉滨区组织的高中优质课展评活动中,有位老师在讲“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这节课时,就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效果非常好。他不光给学生讲了课本上关于蛋白质的知识,还给学生讲到了,关于这节知识的一些计算公式。使接受知识能力好的学生很直观,很轻松的掌握了他所讲到的知识。一堂课下来,气氛很活跃,也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讲这节课的话,一节课时间是不够的,而且老师讲的很费力,学生理解也很吃力。

2.先学后教,以学生学为主

有的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听的人却不知所从。课堂气氛呆滞,师生间缺少双向交流,究竟接受得如何,教师心中无数。所以“主体作用”要和“主导作用”相结合,一个教师不仅是教学生学什么,更重要地是教他怎么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自学方法,使学生提高自学能力,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师的讲,是为了不讲,在自学前,仅花少量时间,板书自学提纲,理清自学脉络,向学生提出自学要求,对于自学中懂的可不讲,不懂的讨论、答疑,生物原理、结论则由教师作启发性的讲解归纳。主导作用的红线要贯穿在主体活动的始终,不要包办代替,也不要一味叫学生自学,放任自流。主体作用使教师的担子不是减轻而是更重,只有这样,学生的自学才不致成为自由学,学无所获。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解“减数分裂”时,不知道怎么给学生把这个看似很难理解的知识,用一种浅显的方式给他们讲解清楚。如果以我讲为主导的话,我好像在唱独角戏,估计学生也听不明白。后来,我就采用让学生自学的方法。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给学生复习了必修1中“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然后组织学生自学,给他们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曲线是什么样的?聪明的学生自学完了,很快就总结出了,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量变化的特点。我教的轻松,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记忆深刻。

3.讲题时可以难度加大

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不满足的。不仅要学到书本上表面的知识,还要更进一步渗透到课本的本质。对知识更一步的理解。我在讲解人类遗传病概率计算的时候,对基础好的学生讲的很多,很详细。

二、对接受知识能力差的学生,所采用的方法

1.传统教学手段

我工作的环境在山区,我们这里的学生比大城市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稍微差点。所以我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这里的学生。并不是多媒体教学手段适合所有的学生。多媒体教学,知识容量大,形式比较花哨。如果利用不好的话,会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的。有的学生上了一节多媒体课,下来什么也没学到。只是去凑热闹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对这样的学生采用以课本为主,适当补充些相关的知识。

2.讲课速度不能过快,以教师教为主

学生的基础不同,对知识的理解水平也有所不同。同样的知识,对好学生来说,1节课就掌握了,但是对差的学生来说,可能会需要2节课的时间来理解。所以对那些差的学生,讲课不要着急,速度应该慢点。例如:我在讲选修3“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时,给学生讲的很慢,有时候1节课,我就给学生讲了一个知识点(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讲的慢了,只要学生能接受,能理解就可以了。

3.讲题时难度可以降低

差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讲的太深入,太难。学生不仅听不懂,而且有可能导致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所以适当降低难度,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就可以了。例如:在上面的第3点里面提到的,人类遗传病概率计算问题。不必要讲的,可以不给这部分学生讲。

三.对学习兴趣较差的学生,所采用的方法

1.培养兴趣是首要的,也是最关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1]。无论学什么,只要有了兴趣,就会学而不厌。俗话说:“不怕学不好,只怕不想学。”生物的学习也不例外。因此,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是抓好生物教学的首要问题。

科学地导入新课,“万事开头难”,新颖有趣的导语和导入方式,能强烈地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愉快而主动地学习[2]。科学地导入新课一旦成功实施,便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地深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导语和导入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实际接受水平而精心设计。例如:在讲伴性遗传时,以英国皇族血友病趣闻作为引言:“历史上最著名的血友病的携带者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她有四个儿女,长子黑奥波德患血友病早亡,另一个儿子爱德华健康正常,英国的皇世是由他传下的。女皇的两个女儿都是血友病的携带者。因此,她的一个外孙女与尼古拉二世结婚,其独生子也是血友病患者。另一个外孙女嫁到西班牙也给那带去了血友病。从此,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中,因娶了维多利亚的外孙女造成了这两个家族的血友病。趣闻讲完了,教师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是维多利亚的儿子有表现型正常的,有患血友病的?为什么英皇族的血友病会传到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这样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接着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学生注意力集中感兴趣,产生了好的效果。讲解伴性遗传的知识,学生对前边所提的问题自己就能解释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托尔斯泰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见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

2.与接受知识能力差的学生一样对待

对于这类学生,培养了学习生物的兴趣,应该循序渐进,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知识不要讲解的太深奥。因为他们刚刚产生了兴趣,如果讲的太难,会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以上是我从不同类型的学生,谈了谈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什么教学方法的观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让每一个学生能学到知识,提高学习成绩。这就是因材施教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因材施教 篇二

关键词: 因材施教 教学相长 现实困难 解决方法

因材施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水平和自身素质出发,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学好的信心。教学相长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中)师生相互促进,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达到的最高教学境界,是理想的教学状态,是每个教师教学的努力方向。

1.现实中的困境

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学观点虽然在理论上早已家喻户晓,并被现代教育接受,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却因为种种原因很难真正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因为理想的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具体情况,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有的放矢,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快速进步、成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比例不应过高,而目前的班级教学不可能满足这个条件,以我校为例,每个班的学生人数为五六十人,师生比例过大,教师很难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个学生基本情况,了解“差不多”、“大概”就已很不错。因此,大多数教师备课时只注重备教材、备教案,很少备学生,教学内容中哪些学生能接受,哪些学生不能接受,学生能接受多少,往往没有仔细考虑。即使有的教师想面向全体学生,但受现实条件的限制,在备课和课堂设计时,实际操作很难做到。只能是照顾大【WWW.JIAOXUELA.COM】多数中间的学生,忽略两头。上课时,面对五六十个学生,教师要准确地判断每个同学的听讲效果,满足每个同学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很难。再加上课后反馈的不及时,都制约了因材施教的实施效果。

二是理想的教学相长需要师生多交流、多沟通,教师爱教,学生爱学,教师才能在备课、教学和学生的反馈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促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增强,教学效果更好,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师生才能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相长。然而,目前医专生生源呈台阶式下降趋势,生源一年不如一年,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加上手机的普及,不少学生一刻都离不开手机,典型的低头族、僵尸族,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爱学习,也不爱与人交流,更不想和教师沟通,这些都制约教学相长。

当然并不是说完全没有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因为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认真上课本身就是一种“学”,课堂提问、答疑,课后交流就是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只是在班级教学中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效果不太理想。

2.解决的方法

要解决现实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困境,不仅教师要认真备课、上课,而且学生要认真听讲,更要注重加强师生间的沟通,特别是学生的反馈。只有当学生的反馈及时、反馈信息量大,教师的备课、教学才会具有针对性,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我采用“任务驱动下的协作学习教学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法的最大特点是:在任务的驱动下,有效地增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使教师的教学针对性更强,有效地实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在班级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和同行们交流如下。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驱动”是指整个教学过程,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任务驱动下的协作学习教学法”中,首先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任务,然后下达任务,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必然会看书、查资料、上网搜索、小声交流,向教师请教。在学生的提问和讨论中,教师随时随地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学习,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主持并参与学生讨论,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的提问中,既能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等信息,又能给教师某种启示、启发,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这样就形成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局面,即“教学相长”。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生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相互讨论,也是相互学习,同学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会给彼此提供信息和启发,让大家共同提高。

总之,在“任务驱动下的协作学习教学法”中,师生作为学习的共同体,围绕完成特定的任务进行学习、讨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围绕本次任务把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串在一起,构建成一个个的知识框架,使所学知识不再零碎,锻炼思维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相互学习的习惯。在“任务驱动下的协作学习教学法”中,“师生作为学习共同体”,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和教学相长,学生和教师共同见证了彼此的进步和成长。

因材施教 篇三

“因材施教”可谓渊源深远,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总结了前人的教育经验,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教育方法。孔子很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并且善于区别对待。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足见其备学生之细致认真。这样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来说,面对30多名幼儿,怎样才能找到每个孩子的闪光处和不足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呢?我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要充分的了解每个孩子

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抓住教育时机,进行“因材施教”。平时,我注意观察每个孩子,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合适的教育。如:我们班的陈小然小朋友,一直都对学习没有兴趣。每次教学活动中,她的注意力始终无法集中,学到的知识技能也是寥寥无几。但在课后,她总是很热心地帮助老师和同学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于一些课外活动她也是踊跃参与。为了帮助她能集中注意力,多掌握一些知识。我开始观察她日常与小伙伴们的交流与相处。一天,音乐活动《秋天多么美》中,她不仅不认真学歌曲,还把身旁一张没人做的小椅子举到了头顶来玩耍,对于老师的多次提示都不予理睬。活动结束后,我惊喜地发现:她听到同伴在哼唱这首歌时,她竟然指出了同伴唱错的地方,还进行了纠正。原来活动中她在玩耍的同时已经学会了歌曲,于是我轻轻地和她们一起哼唱起这首歌,唱完了以后我特意在小朋友的面前表扬了她动听的歌声,并轻轻地对她说:“妞妞,你的歌声真好听。如果在课堂上老师也能听到这好听的声音,看到你像星星一样闪亮的眼睛那该多好啊!”陈小然快乐地答应了我。这就是在充分了解和观察孩子的个体表现,进行的有针对性的鼓励、表扬、诱导教育。现在陈小然是我们班有名的小模范生呢!

二、要给每个幼儿创造同等的表现机会

教师是幼儿心中的权威,幼儿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和尊重。作为教师应该关爱每一位幼儿,给他们一份同样的关心和爱护,让所有的孩子都感到自己在老师的眼里是平等的,在同伴中也是平等的。记得我上幼儿园时候,老师让大家上台表演节目时,李彤举起了手,老师说:“李彤举手可从来没这么积极过!”当时我瞅见她原本微露喜色的脸顿时变得通红,表演时有些束手束脚,后来她告诉我,老师的话让她很难堪。由此可见在给每个幼儿创造表现机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孩子能积极举手,本应该得到肯定。但老师却在不经意间用貌似“客观”的话揪住了孩子的“小尾巴”——李彤举手可从来没这么积极过!其实,老师并无恶意,但事实上却伤害了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孩子需要的往往是鼓励、肯定,而不是“揭短”或否定。所以我在组织活动中,要尽可能地关注每一位孩子,尽量使每一个孩子都有尝试的机会。针对幼儿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一特点,经常设计一些难度不一的问题,请不同层次的幼儿回答。如对语言发展较慢,说话含糊不清的幼儿,我请他们尽量把话说完整;对思维发展较好,反应灵敏的幼儿,我尽量启发他们用丰富的词来表述自己的意愿,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也很重要

教师要及时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在园情况,共同对幼儿进行有效地教育。让家长们从孩子的本身着手,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适合的教育,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智力培养方面,不刻意要求孩子去学习什么,应该按照孩子的爱好去进行,发展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德育方面,平时应多注意和孩子的沟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大人应该做出好的表率,这样才能让孩子说和做保持一致,提升孩子的道德素养。在培养独立性方面,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育,而教育离不开尊重,尊重并不等同于纵容,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来看待,多听听孩子的想法,父母子女之间多交流,而不强制孩子按照家长的意愿去做事情,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人格。

因材施教 篇四

一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品德素质,从实际出发进行德育

有人会说,“知女莫如母,知子莫如父”,家长难道还不了解自己的亲骨肉其实不然。有的孩子在家里是一种表现,在外面又是另一种表现,在父母面前是一个模样,而在外人面前又是另一副模样。小学阶段的孩子已经能够撒谎、假装和表里不一了。做父母的如果不细心观察,不听取多方意见,往往会蒙在鼓里。如有的孩子把在外偷的东西谎称是同学给的;打架了,就说是别人挑起的;逃学了,就说学校今天放假了;有的在外鬼混,到放学时也前着书包佯装上学回来;有的假借同学之间讨论作业,而实则抄袭;假装闭门学习,而实则看黄色书刊、玩,或干脆睡大觉……凡此种种,父母不留心是很难识破真相的。俗话说,“孩子都是自己的好”、谁家的孩子谁家爱”。因此,知子最怕的是一“爱”遮百丑,或者是爱一点而不及其余,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而对孩子的缺点,则“大化小,小化了”。

知子是教子的前提。家长只有准确把握孩子的道德品质,才能教育好孩子。家长可用如下两种方法评价孩子的道德水准。其一,将品德素质与孩子身心的其他方面进行比较,看其是否协调一致。如果孩子的品德素质落后于身心的其他方面,则要赶快补上这一课。其二,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同龄孩子进行比较。如果自己孩子超前了,那当然好;如果落后了,比如一般孩子已逐步摆脱自我中心,会干家务,养成了优良的学习习惯,而自己的孩子还自私自利,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学习要人监督,那家长就要特别警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通过两方面的比较,家长可以对孩子的道德水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决定家庭德育是否该加强。

二家长要依据孩子的个性心理,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

家长了解孩子的品德素质之后,就要考虑如何正确地施教。同一个孩子,对不同的教育方法会有不同的敏感性;反过来,不同的孩子,对同一种方法的反应也不相同。因此,家长要依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

有的心理学家将人的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胆汁质的人一般热情积极,易于感动,情感反应强烈,有毅力,办事迅速而坚决,言语明确。这种气质的人易自负和傲慢。对这种气质的孩子,家长不要轻易激怒他,而是要锻炼孩子的自制力,让他能沉着冷静地处理事情。多血质的人易动情,但情感易变,他们动作敏捷,姿态活泼,有生动的面部表情,表达力和感染力都很强,但易表现为轻举妄动,缺乏耐心和毅力。面对这种气质的孩子,家长可以给孩子多种活动的机会,布置稍有难度的任务,让孩子能将精力用在正当的活动上,并学会克服困难。粘液质的人,感情不易发生和暴露,但一旦发生,就非常强烈深刻。这种气质的人动作缓慢,遇事谨慎,耐力强。自己的孩子若属于这种气质,家长应注意不要轻易刺伤孩子的心,要耐心细致地照料和教育孩子,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考虑和做事。抑郁质的人一般多愁善感,他们对喜悦体验不深,对忧愁体验却深刻持久。这种人一般动作迟缓,遇事不果断,然而,他们思维透彻,想象丰富。对这种气质的孩子,家长要给予更多的体贴关心,避免在公开场合大声指责孩子。要根据孩子的接受力,提出适宜的要求,让孩子树立信心,勇敢地前进。总之,孩子的气质类型不同,家长的教育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别人的“尚方宝剑”、“教子秘诀”对自己的孩子或许并不适用,家长要注意活学活用。

三家长要依据孩子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和时代特征,有计划地进行德育

儿童品德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系统的教育。长期系统的德育不能零敲碎打地搞突击战,而要有一定的计划。那么,家长该如何制订家庭德育计划呢

首先,要依孩子的年龄特征计划家庭德育。小学务年龄段的孩子,其年龄特征各不相同。在小学低年级,孩子刚刚入学,对学校有新鲜感,对老师很敬畏。他们对学习很感兴趣,感到作为一名小学生很光荣。但由于对学校生活、校规校纪不熟悉,加之以前纪律训练不够,他们通常坐不住,上课爱做小动作,易拉下作业,有的孩子依赖改比较强,有些娇气任性。因此,家长要积极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重点引导孩子渡过入学的“适应关”。

孩子到了小学中年级,一般已适应学校的生活,养成最基本的学习习惯。他们精力旺盛,好活动。但由于知识能力有限,他们对是非、善恶和美丑有时难以作出正确判断。对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家长要注意进一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学会交友,通过开展有益的德育活动,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已接近少年期,有的女生甚至进入了青春初期。这时,孩子的独立性较强,对家长有一定的反抗意识,开始像个“小大人”。但孩子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易冲动蛮干。因此,家长要注意尊重孩子的个性,耐心细致地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进一步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不能采取压制、包办的措施。

另外,要依我国儿童品德的时代特点计划家庭德育。家长可通过看书、观察、与人交谈等途径,了解当前我国儿童的时代特征。如现在独生子女多,他们一般独立性强,活泼好动,知识面广,智力水平较高。但易形成自私、任性、骄娇二气等不良个性。再者,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社会变革加速,信息流通快。孩子思想活跃,心理早熟,商品意识强,重视自我。家长可以依孩子的这些时代特征,策划家庭德育,做到胸有成竹,深谋远虑。

一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品德素质,从实际出发进行德育教育。

有人会说,“知女莫如母,知子莫如父”,家长难道还不了解自己的亲骨肉其实不然。有的孩子在家里是一种表现,在外面又是另一种表现,在父母面前是一个模样,而在外人面前又是另一副模样。小学阶段的孩子已经能够撒谎、假装和表里不一了。做父母的如果不细心观察,不听取多方意见,往往会蒙在鼓里。如有的孩子把在外偷的东西谎称是同学给的;打架了,就说是别人挑起的;逃学了,就说学校今天放假了;有的在外鬼混,到放学时也前着书包佯装上学回来;有的假借同学之间讨论作业,而实则抄袭;假装闭门学习,而实则看黄色书刊、玩,或干脆睡大觉……凡此种种,父母不留心是很难识破真相的。俗话说,“孩子都是自己的好”、谁家的孩子谁家爱”。因此,知子最怕的是一“爱”遮百丑,或者是爱一点而不及其余,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而对孩子的缺点,则“大化小,小化了”。

知子是教子的前提。家长只有准确把握孩子的道德品质,才能教育好孩子。家长可用如下两种方法评价孩子的道德水准。其一,将品德素质与孩子身心的其他方面进行比较,看其是否协调一致。如果孩子的品德素质落后于身心的其他方面,则要赶快补上这一课。其二,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同龄孩子进行比较。如果自己孩子超前了,那当然好;如果落后了,比如一般孩子已逐步摆脱自我中心,会干家务,养成了优良的学习习惯,而自己的孩子还自私自利,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学习要人监督,那家长就要特别警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通过两方面的比较,家长可以对孩子的道德水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决定家庭德育是否该加强。

二家长要依据孩子的个性心理,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

家长了解孩子的品德素质之后,就要考虑如何正确地施教。同一个孩子,对不同的教育方法会有不同的敏感性;反过来,不同的孩子,对同一种方法的反应也不相同。因此,家长要依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

有的心理学家将人的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胆汁质的人一般热情积极,易于感动,情感反应强烈,有毅力,办事迅速而坚决,言语明确。这种气质的人易自负和傲慢。对这种气质的孩子,家长不要轻易激怒他,而是要锻炼孩子的自制力,让他能沉着冷静地处理事情。多血质的人易动情,但情感易变,他们动作敏捷,姿态活泼,有生动的面部表情,表达力和感染力都很强,但易表现为轻举妄动,缺乏耐心和毅力。面对这种气质的孩子,家长可以给孩子多种活动的机会,布置稍有难度的任务,让孩子能将精力用在正当的活动上,并学会克服困难。粘液质的人,感情不易发生和暴露,但一旦发生,就非常强烈深刻。这种气质的人动作缓慢,遇事谨慎,耐力强。自己的孩子若属于这种气质,家长应注意不要轻易刺伤孩子的心,要耐心细致地照料和教育孩子,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考虑和做事。抑郁质的人一般多愁善感,他们对喜悦体验不深,对忧愁体验却深刻持久。这种人一般动作迟缓,遇事不果断,然而,他们思维透彻,想象丰富。对这种气质的孩子,家长要给予更多的体贴关心,避免在公开场合大声指责孩子。要根据孩子的接受力,提出适宜的要求,让孩子树立信心,勇敢地前进。总之,孩子的气质类型不同,家长的教育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别人的“尚方宝剑”、“教子秘诀”对自己的孩子或许并不适用,家长要注意活学活用。

三家长要依据孩子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和时代特征,有计划地进行德育

儿童品德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系统的教育。长期系统的德育不能零敲碎打地搞突击战,而要有一定的计划。那么,家长该如何制订家庭德育计划呢

首先,要依孩子的年龄特征计划家庭德育。小学务年龄段的孩子,其年龄特征各不相同。在小学低年级,孩子刚刚入学,对学校有新鲜感,对老师很敬畏。他们对学习很感兴趣,感到作为一名小学生很光荣。但由于对学校生活、校规校纪不熟悉,加之以前纪律训练不够,他们通常坐不住,上课爱做小动作,易拉下作业,有的孩子依赖改比较强,有些娇气任性。因此,家长要积极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重点引导孩子渡过入学的“适应关”。

孩子到了小学中年级,一般已适应学校的生活,养成最基本的学习习惯。他们精力旺盛,好活动。但由于知识能力有限,他们对是非、善恶和美丑有时难以作出正确判断。对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家长要注意进一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学会交友,通过开展有益的德育活动,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快回答为大家整理的4篇教师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