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10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模式有哪几种)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科目,在教学任务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既是孩子人生中最先接触的一门学科,也是孩子们必须学好的学科。以下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10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篇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30+10”探究;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书写汉字。”我们学校在语文课中也努力践行“30+10”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能在30分钟内有效完成原来40分钟的教学任务,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吃透教学内容

“30+10”课堂模式的提出,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30分钟的师生“教”与“学”互动教学的有效时间内,完成原来40分钟的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吃透教材,明确每篇课文在整册书和本组课文中的地位,也就是要明白编者这样编的意图,而且还要围绕单元训练重点和每篇课文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计教学。同时精心设计与实施好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安排、教学组织、教学资源的呈现等等。

二、促进学生预习

在开学进行教学的第一堂课上,我们就给学生交流预习课文的方法,即“五步预习法”:(1)搜集跟课文有关的资料;(2)标好自然段序号,读通读顺课文(把课文认真读3遍);(3)圈出、认读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4)把自己读明白的写在书的空白处;(5)写下不懂的词或提出问题。让全班同学抄在语文书的第一页,并且通过校讯通发给家长,让家长监督孩子按照要求一步步地完成。学生预习得充分,才会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三、教学生所需

我们始终坚持教学生能听懂的,讲学生有疑问的。那我们就不仅需要知道学生知道什么,更要了解学生不知道什么,这样在教学中才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

为了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在课堂上不仅时时问:“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更鼓励学生多提出自己的想法及问题。因为每堂课都这样,班上的很多孩子不管是在学习课文还是听我讲故事,只要有不明白的词语或有疑问,都会举手问。虽然有的问题很简单,也有问得我无言以对,一时回答不了,但是我仍然很高兴,因为善于问的孩子,必定是善于学的学生。

四、精简教学过程

每堂课的教学时间少了,我们教师落实好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上下工夫。首先,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尽量少,所有的教学都围绕目标的完成来设计。比如一、二年级的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就是读通顺课文,本课时中安排的识字、写字教学,都是为了能读通课文打基础。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抓重点、难点,不要面面俱到,即“长文短教”“长文精教”:可以抓文中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意思或含义深刻的句子、段落。如,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时,可以抓住第七自然段,通过反复读,悟出小枣树有不光能看到别人的优点,而且不取笑别人的优秀品质。还可以抓在全文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或段落。如,《风娃娃》一文,可以抓第四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风娃娃为什么这样说?细读前两段,原来它只用了一点力气就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再思考:这样想对吗?为什么?读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出做好事,不能光凭有力气,还得看别人是否需要帮助。也可以抓文中的关键词,如,《浅水洼里的小鱼》,抓住对“困”“蒸”的理解来体会小鱼的困境,抓住“在乎”来体会小男孩的善良。

学无止境,研无止境。学校提出“30+10”的教学模式,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能符合语文课程的特点,符合语文学习的特点,也是为了让学生能轻松快乐地学习语文,从而爱上自己的母语。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篇二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构想;实施;结论

【中图分类号】G620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主体教学模式是包括乐学新知、自读质疑、精读研究、总结回顾、练习运用、延伸拓展六个步骤,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策略,以促使学生形成主体意识并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提出问题

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通过主动实践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但是,在实践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却出现很多问题,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导致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语文教学失去了其人文价值,并且严重违背了新课程标准与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这种状况,提出了课堂主体教学模式。课堂主体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学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以促进学生个性与个体性发展。

二、研究构想

1、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实验目标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在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促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与作用,牡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自主性。并且,要注重民主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利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学习,以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构想与制定

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六个环节,即乐学新知、自读质疑、精读研究、总结回顾、练习运用、延伸拓展。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六个环节的实施需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启发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自读进行提示,指导学生进行精读并点拨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并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当堂反馈,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拓展。

三、研究实施

1、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1)乐学新知

促使学生明确自身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是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首要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此外,可以根据背景资料,进行情境的创设,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2)自读质疑

自读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教师应该在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学生要在了解教学目标与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认识文章的结构,并且批注诠释重点的字词,整体上把握文章的重点词句以及文章词句之间的联系,对于自学的结论与思考内容进行记录。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在保证学生具有充足的自学时间的前提下,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能力与良好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发展水平,为学生适当添加自学任务,满足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要。

(3)精读研讨

在学生自读结束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掌握的内容,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的途径与方法。以此为基础,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学习方法围绕文章的重点与难点进行精读研讨,体会文章中语言的美妙与结构的完美,进行语言的积累。讨论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思想与信息的交流,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为学生提供表现与表达自己的机会。并且,通过讨论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其指导的作用,指导学生的表达方式与思路整理,帮助学生处理独立思考与思想交流之间的联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4)总结回顾

总结回顾就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评级包括学生的自我评级与相互评价,并且还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级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主动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主动完善已经具备的认识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的方法与规律进行整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迁移。

(5)练习运用

练习运用主要是指学生依据定向的目标进行测试题目的设计,训练重点学习项目的基本能力与基本知识,并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完成教师提供的形式多样的测试题目,巩固学习的知识。教师要采用自改、面评等方式对学生的练习运用进行当堂反馈,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6)延伸拓展

课外教学对于学生的语言积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学习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为学生推进课外读物,并且引导学生参加与语文课堂教学有关的读报、读书以及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拓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在实施中的变通方法

课堂教学是时刻变化的智力活动,不同的教学对象与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基本模式设计,并提出了调节与变通的方法。

(1)根据学生年级高低,调整学生自学的难度与讨论与质疑的独立性

教师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增加指导与提示,适当增加或选择与学生自学内容有关的词句与看图、说话等具体教学操作内容;中年级学生可以增加文章段落,以及复述、背诵、小组讨论等学习项目;高年级可以选择复杂的篇章与段落,以及把握结构、体会情感与思想、质疑争辩等具体的教学操作内容。

(2)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模式的调节与变通

通常状况下,增加背诵复述、理解内涵等练习以实现体会情感的教学目标;增加体会情感、理解思想内容等练习以实现提高认识的教学目标;增加学习写作技巧、理解语句含义、段篇章层次关系练习以实现注重表现手法、结构分析与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

四、研究结论

1、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对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首先,教师要改变角色意识,转变自身角色,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其次,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教学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目标,课堂教学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作为主题。在课堂主体教学模式下,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还要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学生质疑是思维发展的动力

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思维发展的过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促使学生产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愿望。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引导学生认知策略的调整,以达到解疑答惑的目的。

结语:

课堂主体教学模式是包括乐学新知、自读质疑、精读研究、总结回顾、练习运用、延伸拓展六个步骤,并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策略,以促使学生形成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突出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与个体性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永萍。"主体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的运用[J].青年文学家,2013(14)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篇三

前言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中最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如何有效促进小学语文的快速发展,平稳开展各项改革与发展工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等是我们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基于这样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目标,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发展与改革进行一番深入的阐述和剖析。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尽管开展了多年的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有相应的改革和进步,但是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仍然存在着种种偏离语文的现象。第一,目前阅读教学不分年段,一律采用自读――讨论――汇报的形式进行,这一看似为“自主探究”的阅读方式实则取得的效果有限,而在教学改革中发展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无法达到其学习目标。第二,部分教师对小学语文课程的解读过于浅显和程序化;没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同时也缺乏整体的、到位的认识;第三,老师对于课程的设计不够完备,无论是语文课程的阅读、写作技巧的引导,还是古诗词的分析、汉字的讲解等各个内容,课程的设计都没有完整的体系和特点,这导致学生在内容含义的理解上,感情的把握上都缺乏深入的感悟,对于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势必受到一定的影响。第四,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由于积累的语文知识有限,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也是仅仅限于对于课程作业的完成,并没有逐渐形成自己对于语文知识认识体系,培养自身在语文学习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基于这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可谓是困难重重,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1,2]。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的丰富精彩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开展的工作。改革措施需要围绕着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策略。

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课文阅读上,我们的教学可以在限定时间,让学生反复课文,读的遍数越多越好,同时我们的老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指导语文课程课文的阅读,如丰富检查检查学生是不是读熟了课文的方式,指导学生试读、采取分段、分角色进行课堂阅读等,而在阅读中提高让学生先理解语文课文的含义、感受课文所反映什么感情,从而在课堂课文阅读中有更多。更深的认识,其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加师生的双向交流,同时还需要形成师生、生生、文本之间的多项交流,可以发挥课堂教学优势,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提升教师教学的效率,有利的避免教师费时低效的分析和讲解,通过交流讨论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让学生能够有提出自身看法、见解的几乎,使得课程的学习更能够涵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解决学生学习的困惑[2,3,4]。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展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需要只有通过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才能把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就其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5]:

1.提高课堂教学的专业性和整体性,老师在讲解中需要更多注意语法、逻辑、修辞等相应学科的方法、技巧的借鉴,努力使自己的讲解更符合语言结构规律。同时还要在讲解中使用学生用语、贴近学生生活背景的语言、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用语,创造一个学生非常喜欢的语言环境,使自己的讲解:“深入人心”。

2.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老师可以通过情景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目标导向教学模式等多种创新性教学模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培养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得语文教学课堂更为的活跃。

3.有效的利用多媒体、互联网技术,生动形象地再现课文内容,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需要有更多的投入,需要以“教”带“学”,通过从课堂教学方式的主动求变,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从而使得语文教学更高效和丰富。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篇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审视从前的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它基本上呈现的是一种以课堂为中心的“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存在很多问题:

一、教学目标单一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为了“应试”和“升学”。这种“应试”式的课堂教学限制了人的时空发展。一方面,“应试”的教学体系对人的发展时间上具有急功近利性、短期性。它所关注的是学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记忆性的知识,以应付名目繁多的,实质是考查记忆性知识掌握的各种考试,但它忽视了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可持续发展性,忽视了人学习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应试”的教学体系在人的发展空间上具有狭隘性。就单个学生个体来说,过分注重升学率使老师忽视了学生作为社会人的完整性,过分强调了学生作为社会人应有的知识、共性和理性,淡化了学生作为社会人应有的能力、个性与情感,导致了学生人格的欠缺。

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长久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有着一套严密、完整、系统的知识教材体系。虽然,它对于形成学生系统的基础知识结构有很大的作用,如果在教学实践中加以适当的灵活运用,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教材编辑与生活相比的滞后性和教材容量的限制,客观上教材无法与实际保持同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脱离实际。更重要的是由于“应试”的影响,教师以教材为中心,为唯一的知识传授文本,无形之中夸大了教材的作用,扩大了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由于书本知识教学不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学生往往感到知识很枯燥、很乏味,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

三、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手段的单一,首先体现于教学媒介的单一。粉笔和黑板是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主要的教学工具,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是眼睛、耳朵以及笔和笔记本。其次,教学方法也比较传统,陈旧。讲授法、练习法等适合应付考试的方法是最常用的。例如,在拼音教学中,有人认为几个字母有什么好学的,于是,a、o、e、i、u、v,今天念过来,明天念过去,先学生跟着念,然后学生自己念。这种陈旧、单一的教学手段怎能引起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渴望的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呢!

因此,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改进,具体的改进策略是:

1.把儿歌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从儿童心里发的特点来分析,农村孩子的知觉、记忆方面还有很大的直觉性、形象性,抽象思维较弱。儿童的注意力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要想孩子们忘掉课堂外哪精彩的电视节目、电子游戏进入语文教学课堂,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生动活跃的教学课堂。因此,我在设计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课堂时,我把儿歌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如:我在教学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5》时,我把课本里要学习的词语图片在黑板上展示,即:“手枪”“步枪”“机枪”“巡逻”“巡航”“站岗”“飞机”“潜艇”“导弹”“哨所”“领空”“海疆”。然后教学生一边唱《小手拍拍》一边叫学生把认识的事物指出来。即: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手指伸出来,“手枪”在哪里?“手枪”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一下子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孩子们好象在上音乐课一样,大声的唱,争先恐后的指,既活跃了课堂,又激发学生热爱课堂,轻松学习的兴趣。又能把老师教授的知识编成儿歌的形式加以传唱,既加深记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2.把活动表演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动”,并有很强的表演天赋,因此,通过活动可以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里,让他们在活动中认识事物,学习文化知识,体会语言文字的意境,受到情感的陶冶。但实际上,许多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单纯地“讲解”“灌注”,为了“记忆”而反复地“死记硬背”。这样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其教育空间狭窄、封闭,束缚手脚,压抑学生,教学形式单调,学生学习乏味,感到疲惫不堪,收获甚微。时间长了,许多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逃学或辍学。产生这种后果,其根源在于课堂教学教学缺乏一个“活”字。所以,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活动表演”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上就学习的内容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读一读。即有活动,又能学习。既能使小学生身心得以放松、消除疲劳,又能使小学生热爱语文教学课堂,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3.把民风民俗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

我市是一个语言种类较多的少数民族市,不同语言的风俗习惯蕴涵着不同的生活色彩和生动的文化底蕴。这些丰富的民族文化在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引导和教育下一代的成长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好教材。在设计教学活动中,根据需要,把当地的民风民俗有机地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当地特有的民风民俗的熏陶和感染,感悟到语文学习的无穷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可贵的是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了解到当地的历史文化,知道怎样继承和发展光荣的民族文化传统。如:我在教学《古诗》时,我结合本地每年端午节举办的“马伏波文化节”军话民歌对唱的形式,把诗句的内容用当地军话民歌的音韵引导学生唱读,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语文创新的能力,增强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

四、把生活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篇五

关键词:阅读教学模式 语文综合素养 深入感悟 拓展阅读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语文这门学科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是阅读教学,那么什么样的阅读教学模式才能打造出语文高效课堂呢?下面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学习与实践的心得,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旨在于抛砖引玉,期待与同仁共同学习探讨。

一、激趣导入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课文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想方设法去认识、去钻研、去探究;相反如果毫无兴趣,就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同时,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这一环节,利用大胆提问设疑、有感情地叙述、出示挂图或用多媒体等手段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勾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预习展示

(一)初读课文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生字新词是阅读的第一大障碍,所以在初读课文之前,我们要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正确,可以利用同伴互助、查工具书等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词。教师在检查读文的情况时可以采用同桌互读、小组赛读、指名朗读等多种方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读字、读词、读句子、读段落,让他们体会到读的快乐。

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则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教师可以学生的身份坐到学生中间去听课,还可以偶尔向“小老师”提出问题,这样就把主动权完全留给了学生,而学生为了当好教师的角色,会不遗余力地查阅资料,充分准备,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临场应变的能力。

(二)再读课文

学生有了初读,在扫清文字障碍后,能够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正确,还要把课文读流利,然后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形式,既可以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深入感悟是指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情感和重要词句有比较深刻的感受和领悟,有思考的空间或进行探究的余地。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师生质疑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通过参与对话,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所以要提倡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通过初读课文和再读课文,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印象之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并归纳总结。在提出问题之后,学生以“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的形式,对于所提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期待自己的问题能得到解决,因而有兴趣去研究,此时教师应该深入小组了解动态,适时点拨。

(二)阅读感悟

“现在的教学把课文都讲肿了。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让学生阅读原文上。”的确,语文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阅读教学必须回归到读上,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阅读和思考的时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必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创造性的阅读、多角度的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读出新意。

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才能有充分的感悟。学生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才会有交流的欲望,这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给学生自由交流的空间,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让他们体会到交流的快乐,既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三)感情朗读

所谓感情朗读是指学生在朗读中按照自己的体会和想象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关键词语读出自己的情感。学生的感情朗读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年龄段对于文本有着不同的理解,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应该顺势利导,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重要思想的理解,使他们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味。感情朗读实质上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感受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想象中超越文本,即让学生利用一些课文留下的空白展开想象,进行信息加工和创造。

例如《花木兰》一课,讲到花木兰替父从军,这时,我引导学生想象木兰和家人告别的场面,让学生小组合作表演。学生兴趣高涨,很快分好了角色。我在旁边引导:“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花木兰告别家乡和亲人,要去干什么?”“打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对呀,打仗就会有伤亡,木兰一去也许……”有的学生小声嘀咕:“会死在战场上!”我的声音变得低沉:“是啊,这一去也许她再也回不来了!那么木兰的父母会怎么说?木兰要嘱咐弟弟什么呢?”学生的表情变得凝重。经过几分钟的演练后,学生体会到了文中的情感,表演得入情入境……

四、内化与提高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以口头或书面表达的方式初步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体会,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把自己感悟最深的语言文字和思想情感初步转化为自己的语文能力,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全班学生都参与活动,可以采取“个人准备、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高年级学生还可以书面表达的形式复述课文或其中的一个片段,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见解等。这才能使学生所学得到内化,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拓展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拓展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拓展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它可以打破课文的局限,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用于实践,学会知识的迁移,同时开阔视野,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是农村小学生,他们的接触面较窄,阅读资源有限,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的能力也有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担负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任务,所选阅读材料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与他们的认知水平相适合,让课外阅读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总之,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目标不是“教课本”,而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我们必须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崔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

[2]崔峦。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上)[J].课程・教材・教法,2002.

[3]廖哲勋。关于小学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人教期刊,2004(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篇六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课堂 教学模式 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受到各学校的充分重视,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或是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才能逐步适应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具有开放性,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起、承、转、合、评的教学模式,并运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方法,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1.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好坏和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是衡量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关键,主要发生一定的情境中,但不是所有的学习兴趣都能够对小学生起到推动的作用。通常带有趣味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对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创设问题情境,使小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比较多,例如《爬山虎的脚》一课,教师通过故作惊奇的设置悬念,从动物的脚,引出爬山虎原来是一种植物,并提出问题,例如爬山虎怎么会有脚?爬山虎的脚又是怎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答案。学生在好奇的情况下,就会渴望了解知识,很快打开课本寻找答案。在营造课文情感氛围时,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可以先播放与课文相关的歌曲,或者将一段与课文相关的简介,让学生细细地品味文章内容,将学生带入情境中,以产生情感的共鸣[1]。

与此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平台,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要读出意境和情味,并学会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可以创设竞争回答问题的方式,将课文中的问题一一列出来并让学生进行回答。例如《乌鸦喝水》一课,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课文寻找答案,根据学生回答的正确率,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评价。以回答问题的竞赛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

2.引导小学生深入思考语文问题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质疑问题,才能有所收获。教师应针对课本中的内容,挖掘教材蕴含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时多角度、多方面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发表意见。通过反复运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不断掌握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养成善于思考和敢于质疑的习惯。学生在明确思考问题方法的同时,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出知识点,让学生针对问题再读课文。学生在回答时难以准确说出贴切答案,教师应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并点拨回答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另外,学生要学会质疑问题,质疑主要是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合作学习比较多样化,在课内和课外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例如《长征》一课,在课外学习时,合作收集关于长征的资料,了解长征的时代背景,学习课文内容时就比较容易理解。教师可以规范合作,固定小组成员,主要用于讨论问题或争论焦点等方面,合作人数应根据内容确定,二人或者三人为一组。还可以长期合作或短期合作,其中长期合作时间为一周或者几周,如小学语文的社会调查活动;而短期合作时间为几分钟,如讨论小问题。

教师通过启发、诱导及鼓励学生多质疑问题,通过不同角度思考、质疑问题,并提出见解与看法。例如学习《海底世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揭示问题,海面的波涛澎湃,海底却宁静,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使学生逐步理解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2]。可以运用比较优劣法、辨别差异法等方法,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和敢于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好学、好思考及好问的学习品质。

3.小学生应掌握思考语文问题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堂的特殊性和开放式决定语文知识无穷的特性。通过举例或者总结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迁移,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在启发与引导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掌握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分析课文中出现的人物性格,让学生学会从人物语言、动作及神情等方面考虑,并全面分析和概括人物的特点,逐步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4.回顾和评价小学语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起、承、转、合、评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启主要指启发与引导;承指教师点拨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转指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并能够应用知识;合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与知识创新;评指回顾学习的内容,并评价学习效果。通过运用这种模式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增强学生合作探究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让小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以达到语文教学目标和预期的教学课堂效果,贯彻并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3]。

语文学科具有开放性,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社会在发展的同时,语文课程也在不断更新与完善,通过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完课文内容之后,以自我评价或教师评价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与总结,加深学生学习课文的印象。与此同时,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通过采用起、承、转、合、评的教学模式,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引导小学生深入思考语文问题,学会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钟燕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篇七

一、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创建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一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通过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独立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除此之外,在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有效地引导学生将关注点指向课堂教学目标,从而大力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应当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关注他们的课业负担,不应该给他们增加过大的压力。

二、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创建的优势

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学生课堂效率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在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所学,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小学语文课文内容寻找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帮助小学生不断提升自我,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学习水平。同时,通过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做好充足的备课工作,为学生合理地设计好教学内容,从而高效地实施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2)通过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探索的能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目前的中国教育中,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缺乏创新能力和质疑能力,他们总是盲目地信任权威,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害怕与教师的想法发生冲突,这就造成了学生主见的缺乏和创造力的缺失。在大部分语文课堂上,教师基本上总是在讲台上讲课,并没有给学生思考和提出质疑的机会,因此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下

降。通过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提出自己质疑的问题,让学生去大胆发现、大胆探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提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语文素质才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学校里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够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三、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创建的注意事项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教学研究

一、提出问题

小学语文是人文和基础的综合学科。语文学科修订版“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但是在实际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对于老师提问的问题,没有积极回答的主动性。对于课堂习题、课堂问题,以及练习的内容都不是自己内心的真正需要。脱离学生内心真实感受,使原本应该充满趣味的课堂变动乏味无趣。因此,针对传统教学中压抑学生个性发展的弊端应该给予摒弃。改变以往教学模式,用创新的思维教学,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发展是重中之重,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关于研究模式的构想

1.实验的目标

小学语文的主体为小学学生,小学学生大多还不能独立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需要在老师的启发下师生共同努力完成。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民主教学,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尽力解决问题,掌握学习知识,使其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2.笔者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前预习――导入新课――预习检查――学生交流――教师点评――完成新课。

三、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1.课前预习。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养成提前预习新课的好习惯,乐于学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前预习中,让学生提前将不理解的词、句标出,以便在新课讲解的时候更能深入理解!

2.讲解新课。教师在新课讲解的过程应注重多样化,引入典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人入胜,让学生能快速接受新课内容。

3.预习检查。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将学生预习的情况加以了解,了解学生对字词的掌握,让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学生识字的效果。

4.学生交流。学生可根据老师的指导,自行学习,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之间多沟通,多交流。

5.教师点评。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后,作为教师应加以指导,在交流过程中,补长取短,教师加以点播,引导。

6.完成新课。教师对新课内容加以整理,总体讲述,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归纳总结,完成讲解!

四、“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操作的变通方法

课堂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情况下使用相宜的模式,因各个学生的认知或其他因素的不同,我们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基本策略,开展更为灵活多彩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语文基本的规律下,设计基本模式并提出相应的授课情境遇到问题时调节变通的方法。

1.基本模式里各个年级的教学操作及方式可以随着学生年纪的不同而逐步增加或递减学生自己学习时对疑问的表达等问题。教师可以在教低年级学生时适当增加字符提示与表达指导,选择增加相关的教学操作内容;而中年级的学生应侧重于选择增加较为复杂的如背诵、复述等项目;高年级的学生就该着力于更加复杂的结构段与篇,以及对语句字词的领悟及体会等内容。

2.基本模式里各个教学目的的教学操作及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文章内容等进行调节变通。例如:要想体会文章内的情感思想,就要增加对语句内涵的了解及对文章的朗读欣赏等;若是想提高对文章的认识,就需要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加以理解以及对文章主题集中心的把握等;而如果是想侧重文章结构及联系,就要增加对段落篇幅等层次的关系。

五、研究结论

1.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而师生关系处理的好坏则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应时刻以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主动进行角色改变,注意交流中的用词,要说“我们”而不是“你我”。另外,教学形式的转变,教师应尝试担任配角,学生担任主角的教学形式。

2.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以人为本”是现代教学中的基本原则和最终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他们的主导位置,允许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创造性的全面发展。“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在注重学生自我意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潜能的发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学生学习独立性和自发性的目标。

3.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是学习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努力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提出在学习中不懂的问题,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中积极思考,调整认知能力,通过读书与学习,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讨论问题的答案,从而达到答疑解惑的目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篇九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 教学主体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被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要从新课程理念要求入手,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特点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从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情况看,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学方法落后的问题普遍存在,借助先进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教学有效性,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应用是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自主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1.自主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自主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具有传统语文课堂不具备的灵活性与多样性。语文学科历史悠久,富有丰富的知识内涵,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小学语文作为我国教育中的最核心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自主学习型语文课堂构建之后,教师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收集大量教学素材,在加工整理之后制作成课件,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出来,学生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悟到语文学科的魅力,而且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2.自主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小学语文课堂包括识字、口语交际及阅读、写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量很大,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自主学习模式的引入,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探讨,能够更快理解和消化知识,课堂也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起来会更轻松,学习效率及质量也会大幅度提高。

二、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策略

1.寓教于乐,激发识字兴趣。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融入自主学习教学理念,为了吸引学生投入学习活动,教师应该借助编字谜、编儿歌及加减法识字等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进而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

比如“风”字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编字谜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谜面为:“树儿见它把头摇,苗儿见它就弯腰,石儿见它快快跑。”教师给出谜面之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谜底是什么呢?下面大家小组讨论分析,看看谁猜得快,猜得准。”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在提出谜语之后,学生都表现得十分活跃,学习效果非常好。这种方式做到寓教于乐,也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非常值得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普及。

2.情景教学,体悟阅读之美。

阅读与识字相同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为了普及自主学习教学法,教师应该根据阅读教学要求,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内涵及情感体悟会更深,更能理解文学的魅力。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合理地选择阅读的主题,并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以图片、视频及音乐等方式创造阅读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自主阅读任务。

比如:在教学《猫》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课前准备好有关猫的资料、图片、视频等等在上课之初就播放多媒体动画,动画中是各种猫咪的相片,有奔跑的、有捉老鼠的、有睡觉的、有爬树的,这些可爱又调皮的猫咪一下子就将学生的目光集中起来,学生的思维也会被吸引到有关猫咪的主题中。这个时候教师以此为基石导入课题,进行课文初读,学生想象着猫咪的形象,对于课文的理解会更深刻,更能够体会猫咪可爱、调皮的习性。

3.联系实际,领会古诗内涵。

古诗作为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占据一定比例,学习古诗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也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途径。从目前我国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情况看,有一部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不大,这样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理有很大的关系,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正确,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古诗的含义,自然不会有什么学习欲望,因此在古诗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开始,理解和消化知识的效率会更高。

比如教学《梅花》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吟诵阅读,充分发挥想象力,联想出梅花逆境中成长的高贵品格,然后教师再把寒冷冬天开放举例为生活中某个人顽强的斗争精神。通过这种不抽象的实际引入,加之兴趣引导,通过这种情境带入法很快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不仅为学生理解古诗课文奠定基础,而且活跃古诗课程教学气氛,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从两大方面对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模式及构建策略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教学任务十分艰巨,因此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给予点拨和指导,引领学生思维,进而充分挖掘自主学习的优势,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篇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对课堂不断优化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让所有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构建一个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效率。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单一的教学方式。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进而转变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育的理念、方式及目的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我们迫切需要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为了适应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入化、效率化、基础化、素质化和高效化的发展,我们就必须要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

在教学方式手段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会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通过声、光、色、形,将教学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生动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更容易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再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认真学习课标,努力钻研课本,备好每一节课,做好课堂反思。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课本是教师教课的依据,是最权威的参考资料。所以,老师要慎用参考书,认真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对教材做到烂熟于心。

备课是教师积累知识,不断提高的过程,提高备课实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打造高效课堂之关键。

课堂反思是一节课上完之后,对自己本节课的一个反思,包括值得继续发扬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做好课堂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课堂上提高效率。

三、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具体明确。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最后,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不能相同。

四、积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制度。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

合作学习把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体地位会更加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学习,使学生互相检查、帮助、促进。同时还要投入小组活动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五、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创建学习型课堂。

在师生合作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两者地位是平等的,应该平等交流,合作学习,创建学习型课堂。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应学知识、积极思维、提高能力。学生则完全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学习,对所学知识主动探索、认真思考、深刻钻研、相互讨论、敢于质疑、主动提问,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灵活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优化练习布置,巩固学生知识。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题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可以使学生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更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七、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小学课文绝大部分是情文并茂的美文,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舒心。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1]张金平,王爱华。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Z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10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