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玉石雕刻技术教学通用4篇(玉石雕刻教学入门教程视频)

快回答分享了4篇玉石雕刻技术教学,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玉石雕刻培训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玉石雕刻技术教学范文 篇一

【关键词】市场经济 有文化高素质 技术过硬 实践 “现代学徒制” “二元制”

玉石雕刻作为传统工艺,有着“世守勿替”的传承原则。这让手手相传的“学徒制”成了培养石雕传人的主要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求和产业需求的变化,传统的“学徒制”显现出了许多不足。如何培养现代玉石行业适用人才,成了关系着这一古老行业兴衰的头等大事。

一、玉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当今工艺美术行情表现是受宏观经济因素制约,包括玉石在内的国内艺术品收藏市场整体景气度也持续下滑,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院院长余卫平曾用“没米过年”来形容一部分中低端市场的恐慌情绪。玉石行情从2006年开始起步,至2012年基本是上涨,经营获利者居多。但2012年之后行情分化严重,尤其去年开始市场个别品种比如高浮雕类的藏品甚至无人问津,市场格局也发生重大转变,玉石由过去的礼品市场向收藏市场转型,企业家、收藏家的个人收藏成长迅速,市场整体面临整合、分化、淘汰的趋势。

由于企业家、收藏家个人收藏整体素质的提高,把玉石由过去的礼品转型艺术品,更加重视作品的内涵及文化含量。作为资深寿山石收藏爱好者,艺术评论家何光锐也从亲历者的角度对行业现状进行梳理:“目前业界面临两方面考验:一是礼品市场需求萎缩,尤其‘雅贿’造成的虚假繁荣一去不返;二是中国经济调整周期内,投资需求会一直受到制约。因此如何培养真需求,是市场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也要求我们这些寿山石雕刻行业的教育者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更加重视受教育者的文化素质的培养及技艺的提高 。

二、突出教育的服展δ埽培养有文化高素质雕刻人才

高水准的艺术表现力是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是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为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在教学中,重视中外美术史、寿山石雕刻作品欣赏、雕刻设计、雕刻创意等课程。在实践创作中要求学生做到内容上表现上的正面性、抽象性和象征性的完美统一,作品与环境的协调等。让学生深刻领会玉石雕刻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它与其他造型艺术一样,主要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并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寿山石雕塑与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地理气候、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同时受到材料、色泽的制约。玉石作为中国传统体系艺术,是以取巧为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取巧以及材料、色泽等方面的艺术处理更加讲究。尤其近期玉石雕塑艺术,则在继承优秀传统和吸收当今世上雕塑创意长处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有所创新,要求就更高了,要求教育者以新的姿态适应国家经济新常态。

三、依靠企业,强调实践,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技术过硬的雕刻人才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飞认为:“越是遇到不景气,从艺者越要打好基本功,高水准的艺术表现力才是行业的核心价值。”

众所周知,企业要求员工有过硬的技术,这样企业才能生存。而他们也都明白“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每个人都要不断充实自己”这样的道理。让学生重视学习,接轨企业,才能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样足以获得工作中需要的一切。

学校聘请大师林飞、潘惊石、何马、邱瑞坤为教师等到学校讲课,把学校模拟成工厂企业,重点在于实践教学,把传统技艺传承给学生,让民间工艺师走进校园,意在使更多人了解精美的传统技艺,并将其传承甚至作为创业资本。

四、当前职业雕刻人才培养模式,在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基础上,进入“二元制”培养模式的新阶段

随着企业、行业对雕刻行业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汲取德国“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实施“二元制”重要性,必要对传统“学徒制”进行改革和创新,促进学徒制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转变,把“二元制”融入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形成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将人的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1、学生到企业为徒,更好接受实践培训。 “二元制”培养模式的学生,由职业学校的“单独培养”转变为“校企联合培养”,而且所学专业技术都是企业当前急需的。接受“二元制”培养的学生,他们既是学校学生又是工厂学徒,既接受老师的理论教学又接受师傅的经验传授,并能目睹工人劳动状况及劳动强度,更好的向员工转化。试点“二元制”培养后,培养的学生,在企业实实在在学技术和企业员工共同劳动,共同吃苦,由学生向工人转化,以后能够直接上岗就业,更好的接轨社会。

2、企业员工到学校学习,提高文化素质及理论水平。福州寿山石鉴定中心主任李霖华认为:“多数雕刻师素质不够,靠传承,创作不出好作品、急需既有强硬技术又有知识素养人才接轨社会。”过去雕刻界的从业人员大多数都是师从师傅,很少受过正规中等教育,文化素质较低,适应不了当今社会高品质需求,尤其对历史题材及内涵作品无法领会真谛,急需提高素质教育。因而由企业根据需要提出订单,然后职业学校从企业员工中招录“学生”进行培养,企业和学校共同从事教学和管理,学生要接受学校教师和企业老师傅的考核,提高文化素质及专业理论水平。

玉石雕刻技术教学范文 篇二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由好几个阶段拼凑起来的。童年时期是一生的开端,少年时期却是决定一生命运的关键,在我的童年和少年的记忆里有着两种不同环境的重叠,以至于那时的我经常在睡醒的时候要确认一下身处哪个环境。我的母亲是上海知青,初中刚毕业就被下放到安徽淮河南岸的一个小村镇里,在那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大半辈子的人生,在那里结识了我的父亲,我的艺术细胞遗传自我的父亲,父亲有着极高的艺术天赋,从小在穷苦的农村长大,却有着很好的书画本领。我出生在上海,从小在上海的外公家长大,就是那种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石库门房子,每年的寒假暑假回到安徽我父母亲的身边,在那里有够我尽情撒欢的广袤田野和湖泊。于是我的脑海里便开始了这样重叠的记忆:在奶奶那半亩果园和外公那石库门的小阁楼里徘徊;吃着安徽那自家种的无花果、紫葡萄和上海弄堂里叫卖的甜酒酿、小棒冰;放暑假最喜欢睡在奶奶花园的凉床上看着满天的星星和坐在弄堂里跟小伙伴下陆战棋,安徽的乡村风情和上海海派格调造就了我规矩细腻与自然淳厚相结合的艺术风格。

我从小接受了长期的系统的书画雕刻等方面的学习和培养。小学三年级开始进入上海市福利会少年宫学习素描和色彩,后又跟随海派花鸟金石老前辈徐培三学习国画和篆刻,后转投入钱行健门下继续学习。前后十多年的美术绘画学习,培养了我较高的艺术情操,打下了非常好的美术功底。这些都是我如今玉雕创作能够开花结果的根源所在。

溯源

其实我很早就接触玉石雕刻了,大概刚上初中的时候,那时在我外公家附近有个玉石雕刻生产组,我放学没事就喜欢去那里帮着磨石头,整成圆形,指甲也磨掉很多。我参加工作有了收入以后喜欢收藏,也特别对玉石雕刻着迷,经常买些原料回来自己设计和雕刻,那时用的是小刻刀、金刚石锉刀和砂皮。看着一件件小雕刻作品出来,真的很有成就感,大部分都被我送人了,那时做了很多小核桃。小老鼠,很逼真。我买了很多玉雕石雕方面的书来看,帮助我来画和设计。后来也把自己雕刻的东西送到福佑路上的古玩地摊上卖,所以说我是一直在自己研修玉石雕刻的设计和创作的。我从事玉雕这个行业,真的是天意使然,从小到大一直跟着我,从生产组磨石头,到遇到了刘忠荣大师、翟倚卫大师,好像冥冥中注定一样。

是刘忠荣大师把我带入了玉雕艺术的高技艺、高境界。我一直在自己研修玉雕设计和创作,是凭着自己的个人爱好来创作和设计,但是在2004年初上海玉雕厂的一次玉雕作品展上,结识了刘忠荣大师,才对当代玉雕艺术作品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真的醍醐灌顶,把我对玉雕的认识从工艺上到了艺术的层面。当时我女儿刚出生,于是请刘大师为我女儿做件双马玉牌,我做了一首诗请大师刻在背面,落款“王凯作词,忠荣制玉”,此事还在玉雕界传为了一段佳话。

翟倚卫大师让我看到了玉雕艺术的新设计、新创意,是朋友更是我的老师,很多年里我没事就往他厂里跑,看他画看他设计,耳濡目染了很长时间!

可以说,我是以他们两位为榜样,希望能像他们这样这么一步一步地走过来。

寄情

我喜欢荷花,喜欢画荷花,更喜欢雕刻荷花,自古文人雅士大多喜欢梅兰竹菊这四君子,但是我真的非常喜欢莲花荷花,算是新时代的周敦颐吧。这也是我出于对宗教的敏锐感受,无论是佛或道。莲花是佛教的代表、佛法的象征,有神圣净洁的含义。比如大部分的佛菩萨都以莲花为座、密宗里曼陀罗有莲花部、大势至菩萨手持莲花,中土佛教最广泛崇拜的观世音菩萨更是以荷花为信物普渡众生。在周敦颐的感召下。中国人都以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已洁身自好的座右铭。历经千百年来荷花已经被赋予了圣洁、清廉、清纯、纯洁、清高、和谐。中华民族与莲花有关的吉祥寓意有:一路连科、连年有余、连生贵子、子成大业、和和美美、盛世和谐等等。

然而我对莲花的理解可能更深一层次。我感觉莲花不傲骨,不隐逸,却也香远益清脱俗自在,既俗又雅。我一直认为人应该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以出世的态度做人,所以莲花综合了四君子的优点却不偏执于某一个特征,是入世做事出世做人的最好代表。我一直在创作莲花题材的作品,作品特色表现在布局疏密有致,画面素雅清秀。无论在世俗祥瑞题材、宗教题材还是书画阴刻的作品上,我觉得都可配以莲花相衬,雅致脱俗,玉牌背面以阴刻莲花成为我的作品的暗款。

玉牌

我对玉牌创作情有独钟,这倒不是受刘大师翟大师的影响,是我本身就最喜欢玉牌,所以才和这两位玉牌创作大师这么投缘、一见如故。我一直认为中国传统玉雕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玉牌,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是集中国文化之大咸者,更是可以推陈出新的最好载体!而且玉牌对玉料的要求最高。就像一张白纸上作画,白纸有一点瑕疵都能一目了然。所以玉牌是当代海派玉雕的主要表现形式,它需要良好的书画美术功底和深厚的艺术底蕴来支持玉牌的设计创作!玉雕深受玉料形状、瑕疵等因素的局限,只有玉牌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设计和创作。玉牌非常注重画面的美感。我用多层次的设计布局和高、浅浮雕和阴刻相结合的雕刻技艺,大量运用阴与阳、空与实、疏与密、方与圆、线与面等艺术手法处理,更好的表达出各种题材的艺术美感和创作内涵。

阴刻和小品

我从小练就的书法和篆刻的功底。让我对以刀的阴刻玉雕手法情有独衷,也对易少勇、曹扬这两位大师的阴刻作品推崇倍至,我在向大师不断学习的同时也逐步开创了自己独特阴刻艺术特色。

小中见大是我的又一大玉雕特色,也是我的玉雕创作特长。我的朋友们客户们对我的小品件是非常非常的喜欢,以至于多次出现我的小品件一出来就抢掉的局面,全国有一群我的FANS,他们都喜欢在网上关注抢拍我的小品件。他们对我的小品件最一致的公认就是:小东西都这么漂亮,这么见功力,真是小中见大。我有一些做小牌子的经验:采用无边框设计使画面有无尽延伸的视觉效果,采用边际延伸反转来进行视觉延伸,将正面的雕刻内容延伸的玉牌边缘和侧面,乃至延伸到背面,使两个面的雕刻题材融为一体。这样能使欣赏者的视线从一个面延伸到另一个面,拉长视觉空间,增加画面的欣赏情趣。

心得

我们这一代应该说是70后,我们接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在艺术学习环境方面也比老一辈要好。而且我们现在的玉雕行业的创作环境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但是说到和老一辈玉雕师傅比,我觉得最缺少的就是吃老米干饭。“老米干饭”这句话是刘忠荣大师当初对我说的,他从进玉雕厂技校开始一直到离开玉雕厂,就硬是吃了30多年的老米干饭,练就了扎实的手上功夫。老一辈玉雕大师的勤奋刻苦精神和炉火纯青的手艺是我们这些后生晚辈要好好学习的地方。

玉石雕刻技术教学范文 篇三

[关键词]玉器;文化符号;宗教意识

人类社会自有史以来就不断地使用、认识和研发玉器,赋予其一定的人文意义,并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服饰、室内装饰、礼品馈赠等方面,久而久之,玉器便具有了自己特有的象征意义,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玉文化。

一、玉器的产生发展历程

我国的玉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萌芽于距今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其后经历了孕育、成长、嬗变、发展、繁荣、兴盛六个历史时期。早在河姆渡文化时期,原始居民就已经开始用一些漂亮的石头制成装饰品来装扮自己,美化生活。夏商西周是玉器的成长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社会,中国开始进入等级社会,商、周时代的等级制度越来越明显,玉器的等级之分、功能之分也随之明显,逐渐趋向于成为礼制化用品。

春秋战国时期是玉器的嬗变时期。无论是物质世界还是精神层面,这个时期都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人们思想活跃,艺术和学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此时“礼崩乐坏”,各诸侯国的礼制观念发生变化,与统治者密切相关的礼玉饰品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下,玉器与礼制紧密结合,出现了流传至今的“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说,将君子比德于玉,将玉人性化并赋予五德、九德甚至十一德。这一时期,玉器所具有的国家礼器的功能已有衰退的倾向,并有向民间世俗方向发展的趋势。

秦汉时期是玉器的发展时期,此时人们开始逐渐抛弃西周的礼制观念。汉代玉器自由奔放,且造型、雕刻、琢磨技术高超,大量采用难度较高的高浮雕和圆雕技术,镂空花纹和表面细刻线纹的手法也广为应用,抛光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史上著名的“汉八刀”玉雕技术就是创造于此时。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玉雕处于低谷,出土的玉器甚少。

隋唐和宋元社会相对安定,玉雕也有了新的发展,玉器愈来愈世俗化,是玉器的繁荣时期。由于受佛教的影响,大量的佛像出现在这时期的玉雕作品中,且造型优美,尤其结合了绘画、雕塑等技艺,形成了唐代独有的玉器风格。宋元时期的玉器已广泛走向民间,玉器更加世俗化和装饰化。玉器仿古也始于宋代,以销售获取利润为目的,促进了玉器的发展。

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的鼎盛时期。玉器的玉质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丰、作品之多、使用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时期的玉器在继承传统的线刻浮雕、圆雕和镂雕等技法的基础上,结合当时先进的绘画、雕塑方面的表现手法,将玉器的优点融会贯通,使作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雕琢出了许多玉器珍品。

从石器时代的实用性到夏商周时期的国家礼器,再到汉代把玉器与人们的道德情操联系起来,之后玉器逐渐步入民间,使赏玉、品玉、佩玉、藏玉成为一种风尚,并赋予其迎福纳祥、祛灾除邪的符号意义。总之,玉器的发展历程可简单概括为“物—神—人—物”的发展模式。

二、玉器的文化符号意义

从出土的良渚文化玉器表面的纹饰可以知道,中国古代玉器兼具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功用,一方面用于祭祀、装饰等领域,另一方面也把它作为一种“气如白虹”的精神象征。这种双重作用是与自然、宗教的联系分不开的。

古代玉器体现的是一种精神美,是传统道德文化的象征。自然之美与玉的“共生”是玉器中存在着的客观关系。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者也。”玉乃“上天之石”,因吸取天地间的灵气而具有了神秘的意义。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是整体和谐的,“天人合一,形神一体”。 玉虽是自然天生之物,但玉器是人工制品,人们有目的地将玉进行加工、转换,雕琢成工艺品,从而把人工美与自然美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了“虽由人作,宛如天成”的境界。

玉器虽有其自然属性,但人们根据自身需求而赋予其更多的寓意,故有“君子比德于玉”等说法。这是古人将玉人格化,并赋予其“美”和“德”两重性格的结果。

中国的玉器艺术,每个时代都有其各自的特色,且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玉器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共同作用的完美结晶,它所具有的意境与自然融合的特性,足以让我们心旷神怡,体会到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交融。

玉器还与中国人的宗教意识密切相关。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发展水平极其低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很有限,人们希望能有一种寄托物来和谐人与神的关系,并寻求由此带来的恐惧和焦虑的解脱。从考古学的有关资料中可以看出,那些带有宗教意义的玉琮(见图1)便是原始人用以和谐人神关系的介质之一。

新石器时代玉器还抽象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某些宗教观念和审美价值。在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人类社会初期,人类只能依仗大自然的恩赐与动物同宿同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原始居民逐渐把人类与自然界和动物分开,并抽象出一个或多个神来保佑与赐福人们,玉器便成为祈求吉祥如意的一种瑞物。这种瑞物有多种形状,上面雕刻有各种吉语以驱邪避凶,至今仍有沿用。日常生活中,佩带玉饰品有着某种意义上的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的特征。此外,以玉器制作摆件,还寄寓了人们招财进宝、富贵平安的美好愿望。

三、玉器的现代价值

玉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历史上一般用“西陶东玉”来表述我国玉器的分布。传统玉文化认为,人养玉,玉养人,玉与人和谐“共生”,相得益彰。现代社会,玉器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除了作为一种古老文化的代表外,玉器还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和意义:

第一,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远古玉器的出土以及对玉器演化过程的研究,为我们考察古代艺术和古代社会的政治、伦理思想、道德宗教观念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第二,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如今,当国人向现代化迈进的时候,玉石原料越来越少,其市场价格越来越高,玉器已由先前的装饰和特殊商品向价值财富转移。

第三,玉器是馈赠佳品。玉器本身所固有的美丽、温润、坚贞、不朽、纯洁的特质,被现代人当做爱情、身份、地位的象征,成为现代礼仪中一种高品位的馈赠佳品。

玉石雕刻技术教学范文 篇四

从上海工艺美校玉雕专业(1973级)毕业后,唐蓓麟在上海玉石雕刻厂工作三十余年,多年的实践磨练,使得他对玉石文化的理解与雕刻技艺的掌控达到了成熟圆融的程度。玉材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就不同;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不同,玉器用途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每个时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题风格更是不尽相同;玉石是自然界的精华,具有超自然性。每块玉石原料都不一样,所以每件作品都是不同的。作品题材无论动物、人物,都会与玉石的颜色、形状甚至瑕疵休戚相关,把一块玉料雕制得恰到好处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探索的过程。这种过程会带给玉雕人满足感,所以玉雕创作不是只看结果。谈及玉雕,唐蓓麟像是在和人讲起自己用心培养的孩子。

《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一件玉雕作品,它的缺点和优点都毫不保留地呈现,诚实如是;一件玉雕作品,华美的色彩和光泽相互映衬,又互不侵犯,宽容如是;轻叩玉器,声音清脆悠远而纯净,条理如是。天恩凝聚,这正是君子需要比照和学习的最高境界。三十年磨一剑,回到母校教学岗位上的唐蓓麟可谓厚积而至,他要把自己的所知所悟,倾囊相赠于他热爱的学生。他说,因为玉雕是他会为之奋斗一辈子的事业。

琢磨之间:玉雕设计的教与学

唐蓓麟

一、教学相长,琢玉成器

玉雕专业教学工作培养着未来的玉雕创意设计师,如何使学生们尽快掌握创意设计制作能力,积四十年来的玉雕创作经验,我在这里作个总结,与读者探讨。

玉雕专业的大部分学生一开始对玉雕艺术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一切都需从头学起,要达到行业要求并得到社会的认可还有很多路要走。在最初的课程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浏览图片、参观展览等方式,为学生介绍大量优秀的玉雕作品,从而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对玉雕艺术有较强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玉雕艺术的感情和提高学习玉雕的积极性。中华民族的玉雕艺术是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多年来我不断收集整理了很多有关玉雕的图片资料,这对我和学生来说有很大的欣赏参考价值,学生们经常会到我的电脑上复制玉雕图片资料,我都毫无保留毫不吝啬的提供给学生,因为玉雕艺术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丰富的图片资料大家能分享才有意义。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继承我们的事业,而且能够取得比我们更大更多更好的成果。

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仅是会雕刻的学生,而且同时是会创意设计的学生。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先是在一大堆不同种类、不同形状、不同色彩的玉料中让学生去挑选一块自己中意的玉料,然后看看这块玉料有没有创意的空间、雕琢的价值,从而判断这块玉料是适合做摆件还是把玩件或者是挂件。还要看看这块玉料有多少暇疵,要切割去明显的裂缝或疏松僵化部分,保留纯然坚硬透明的部分。如果是块带皮的籽料,就要尽可能多地好生保护好那层皮。玉料在切割整形过程中既要去掉太凸出的部分,也不要留有太凹陷的部分。整形后的玉料应该是外形饱满,厚薄均匀,左右均衡,色彩协调,无明显瑕疵的玉料,这样的玉料就为作品的成功打下了基础,也使创作者有了创作的欲望。

玉料整形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创意设计,有些学生会依赖老师,这时候老师就要鼓励这些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根据以往的实践经历,学生们的设计初稿大部分还是不成熟的:有的主题不明确;有的设计稿没有利用好玉料的色彩;更有甚者大的裂缝还未去掉就画起设计稿了;还有的好好的玉料没用足,他把玉料当成画布了,画面只占了玉料的一部分,如果按着他画的去做,好多玉料就浪费了。

学生在拿到玉料后要自己开动脑筋,这应该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这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有一部分学生的创意设计还是比较好的,老师要给予肯定,老师要做的就是对这样的设计稿进行完善,对设计稿的局部进行调整。学生对自己的创意设计得到老师的肯定会非常的开心,有了一点成就感,或者说非常得意,蛋是自己生的,要开始孵化了,接下来他就会对自己的作品投入十二分的精力。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管是做摆件、把玩件还是挂件,玉料质地好的、色彩艳丽的、外形丰满的部位应该视为作品的正面,反之质地稍差的、色彩不那么美的、外形扁平的部位就作为作品的反面。在作品的正面设计上作者要多动点脑筋多下点功夫。

还有一点容易疏忽的是:一些比较薄的玉料如果考虑做成摆件,在磨平底板时,从玉料的侧面看,不要让它与桌面形成90度,不要太垂直;从玉料的正面看,竖立摆放的玉料上端应该稍许有点向后倾斜,也就是说底板磨平时后面一侧要多磨掉一些,稍许有点后仰的作品在展示时比较符合观赏者的视觉角度。

在最初的基础实训中,老师不要要求学生一口吃成个胖子,把作品做得如何如何,而是要求学生初步的感受玉石的硬度,雕刻的难度,熟悉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他们的雕琢技术能力。第一件作品可以传统一些、简单一点,甚至找件样品临摹一遍也可以,但只要把它认真做好就是成功,学生就会对自己学好玉雕建立起信心。以后的作品可以逐步的提高要求,增加难度。

二、以质取法,因材施教

工艺美术院校的玉雕专业因受教学成本的限制不可能购买许多中高档玉石,只能较多采购一些中低档玉石(如岫岩玉、黄龙玉、独山玉、青玉等)来满足专业教学的需求。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慎重的对待每一块中低档玉石,它们同样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用一块就少一块了。我们要珍惜每一块玉石,教师和学生都要经过认真的思考把它创意设计雕琢成最完美的造型,提升它的艺术价值、经济价值。

玉雕不是泥塑,泥塑的过程可以做加法,玉雕只能做减法,如果哪一部分雕过了就再也没法弥补了,从某种角度来说,玉雕艺术是遗憾的艺术。但是,泥塑这一造型方法可为玉雕所用,为了减少遗憾,我们可以在开始雕刻前根据手中玉料的料形,泥塑一件自己创作的作品,造型越准确、纹饰越清晰越好。泥塑过程是一个作品完善,认识提高的过程,是作品平面设计向立体设计转化的过程,可以锻炼自己架构作品造型空间的能力,可以提前发现造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有了这件比较满意的泥塑作品,正式雕刻时就有了参考的模型,就能少走弯路,减少损失。

我在四十年的玉雕生涯中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掌握了一些玉雕艺术的创作设计制作规律,尤其对玉雕器皿造型艺术借鉴我国的青铜器造型艺术有些研究和了解,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所创作设计的玉雕器皿作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近似青铜器造型但不完全照搬青铜器造型的玉雕作品,作品既借鉴先人的艺术精华,又以当代人的艺术审美观弥补先人的创作缺陷;另一类是具有传统海派玉雕器皿造型的作品,但在作品中融入了青铜器的造型纹饰等元素。所创作设计的作品都以古朴典雅、庄重丰满、比例匀称、纹饰清晰、造型优美、精益求精见长。

不可否认,学生中有天赋强的,悟性高的,也有些学生是需要更多后天努力的。对聪明的学生老师对他们的要求要高一点,鼓励他们多出成绩出好成绩。对天资一般的学生,只要他们有认真学习的愿望,老师就要爱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对他们进行更多的辅导和交流,鼓励他们不懂就问,从而少走弯路。在实际教学中确实有那么一些学生经过刻苦努力成绩喜人,他们所花的时间精力确实比常人多,他们全身心的扑在了玉雕创作上面,一分耕耘才会有一分收获。在我们的学院中有学生作品的展示平台,在我们的学院外学生作品每年都有参与评奖的机会,这些展示和奖励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激励作用,学生有了学习成果就有了成就感,坚定了今后从事玉雕事业的决心。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说明老师的精力没有白费,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也使老师有了成就感。老师如不全身心的投入到玉雕教学工作中,成绩是出不来的。

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随着工作的需要,一个人面临的工作领域会变化扩大,这就需要你与时俱进,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取。如果你原来的知识面比较狭窄那就需要你去拓宽,否则你就无法胜任新的工作。玉雕品种不局限于器皿,人物、动物、植物等等都要涉及,作品中可以有人物与动物的组合,人物与植物的组合,动物与植物的组合,器皿与动物的组合,器皿与植物的组合。等到你各种造型的能力都具备了,你的作品内涵就会更加丰富。学无止境,查漏补缺,不断充电,一个人的能力才会逐渐提高,你才有知识储备传授给学生。在玉雕作品创作实践和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也是这样要求学生的。

用玉雕来表现人物、动物、植物等题材造型上不要太写实,太写实了就感觉像传统的雕塑,缺乏玉雕造型的艺术语言。用玉雕来表现任何对象都要强调装饰性,用流畅的曲线弧度棱角块面来雕塑造型。另外,玉雕作品的表面纹饰要有高低层次,一般上面的纹饰要高于下面的纹饰,因为作品展示时灯光一般是从上面打下来的,纹饰下产生的投影能丰富作品的层次,增强立体效果。

每件玉雕作品都是一件雕塑作品,园林中一座完美的雕塑造型是要经得起观赏者前后左右评头论足的,不能有明显的影响整体造型的缺陷。玉雕作品的造型要求甚至比雕塑作品的要求还高,它不但要经得起前后左右观赏,它在把玩者手中翻来覆去时还要经得起上下两个角度的观赏,全方位每个角度看过去都要有美感。以把玩件为例,整体造型就是要丰满圆润,不能这里凸一个角那里凹一大坑。这有点像理发,理发师在为你理发时他会多角度的观测你的发型轮廓线,他不会把你的头发理得凹凸不平。

近年来,有创意的玉雕作品、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作品层出不穷,这对我们的学生进行玉雕作品创作有很大的启发借鉴参考作用。玉雕作品创作不能局限于传统题材,要突破传统题材的束缚,内容上可以有新的组合,形式上可以有新的创造,就是在成语堆里研究研究,也能挖掘出一些好题材。学生们想象力丰富,完全有能力创作出耳目一新的玉雕作品。

玉雕在中华民族中传承了几千年,长期以来形成的装饰玉雕风格是国外的玉雕不能比拟的,这样的传统风格我们是不能丢弃的,而是要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同时我们也要汲取国内外同类艺术的养料,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玉雕奇葩培育的更好。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面这4篇玉石雕刻技术教学就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玉石雕刻培训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