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高考复习题范文【6篇】(高考范文大全带题目)

以下这6篇高考复习题范文是来自于快回答的高考复习题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高考复习题 篇一

关键词:数字专题复习;高考真题;选用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108

高考专题复习中要用到大量的高考真题,这对考生熟悉高考试题命题特点、掌握有效解题方法、提高专题复习效率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凡事都有度,目前专题复习中高考真题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数量问题:数量多,甚至编成真题集,狂轰滥炸,学生疲于应付,做题兴趣不大。实际还存在着高考知识点连续重复考查可能性小的问题,学生不愿意做。

质量问题:对高考试题拿来就用,认为高考试题质量好,用不着选编。实际高考试题也有好有差,难度高低不一。

难度问题:在某些主干知识点上的高考命题其难度普遍比较大,如一味地加以选用,会导致难点过于集中,做起来耗时很多,讲解后也是似懂非懂,打消学生做题的积极性。

要提高高考真题的应用效率,必须做到科学选用。在选用时要坚持如下原则:

一、适中性

高考真题的编选要贴合自己的校情、教情、学情。要紧扣《考试大纲》,要尽量选择对于自己所教学生而言难度适中的真题,尽量少选高难度真题,不要钻牛角尖,要重在通过真题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领会解题技巧、方法与思想。

例1. (2013・陕西理)21. (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f(x)=ex,x∈R.

(Ⅰ)若直线y=kx+1与f(x)的反函数的图像相切, 求实数k的值;

(Ⅱ)设x>0,讨论曲线y=f(x)与曲线y=mx2(m>0)公共点的个数。

(Ⅲ)设a

【分析】本题考查函数、导数、不等式、参数等问题,属于难题。第二问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能够比较清晰的分类,做到不重不漏。最后一问,考查函数的凹凸性,富有明显的几何意义,为考生探索结论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对代数手段的解决起到导航作用。

对难题的选用,要注意因时因人而异。普通中学尽量少用,分散用,选择典型的用。一轮尽量不用或少用,二轮复习时可适量用。重点中学也要注意过度集中使用,导致复习耗时过多,学生压力过大,复习兴趣下降问题。

二、主干性

高考卷依据考试说明,考查的多是主干知识点。主干知识共有七大块:函数与导数(及其应用)、不等式(解法、证明及应用)、数列(及其应用)、三角函数(图像、性质及变换)、直线与平面及简单几何体(空间三种角)、七种距离(点面、异面直线之间距离为常考)、面积与体积的计算、直线与圆锥曲线、概率与统计。浙江2013理科卷考查注重重点和热点主干问题的考查:复数的运算、集合与简易逻辑、线性规划、排列组合、算法、二项式定理、三视图等知识点,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是两小题和两大题,解答题分别考查数列,概率与统计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及期望和方差的计算,解析几何和函数与导数这些重点知识模块。专题复习时要注意选择突出主干知识考查的高考真题。

例2. (2013・天津理)2. 设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3x+y-6≥0x-y-2≤0y-3≤0则目标函数z=y-2x的最小值为( )

A. -7 B. -4 C. 1 D. 2

【分析】本小题考查线性规划的基础知识。线性规划知识在高考中一般以小题的形式出现,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几乎年年必考,为主干知识。抓住主干知识,也就突出了复习的重点。

主干知识解答题中常有一些带有套路性的解题程序出现,要有意识地提炼出来形成模型加以反复练习。如许多压轴题的最后一步往往归结为“二次函数最值或单调性”、“双钩函数与基本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与最值”等模型;立体几何中,线面垂直是联系各种平行垂直关系的枢纽,题目有或者能挖掘出此条件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之后用坐标法还是几何法都很容易。立体几何中的“向量坐标法”、解析几何中的“代入消元――韦达定理――判别式――弦长公式”一条龙,导数大题中“求导――求极值点――解导数不等式――分类讨论研究单调性”一条龙,几乎每套卷子里都会用到,往往成为一些大题的解题步骤。

三、新颖性

新形式新情境能更真实地考查出学生的实际能力。为提高试题的效度,高考命题注重材料新、视角新、观念新、表述新、形式新,避免重复特别是简单重复,以测评考生的真实水准。专题复习时要选择让学生耳目一新的真题,提升学生的兴趣,激发做题的欲望,培养应变的能力。

例3. (2013・安徽理)(17)(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函数f(x)=ax-(1+a2)x2,其中a>0,区间I={x f(x)>0}

(Ⅰ)求I的长度(注:区间(α,β)的长度定义为β-a);

(Ⅱ)给定常数k∈(0,1),当1-k≤a≤1+k时,求I长度的最小值。

【分析】第(1)题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确定区间的取值范围,根据题意能够求出的长度,简单题;第(2)题要能理解其实就是求关于在给定区间内的最小值,通过求导就能确定最小值是当取何值,但此题易错点在于需要比较a在1-k与1+k处I的大小,利用作差或作商都可以解决,出题思路比较新颖,容易迷惑,但只要能够理解题意,基本能够求解出来。

例4. (2013・山东理)16.定义“正对数”:ln+x=0,0

①若a>0,b>0,则ln+(ab)=bln+a

②若a>0,b>0,则ln+(ab)=ln+a+ln+b;

③若a>0,b>0,则ln+(■)≥ln+a-ln+b

④若a>0,b>0,则ln+(a+b)≤ln+a+ln+b+ln2

其中的真命题有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分析】本题通过新定义考查考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推理判断能力与创新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富有思考性与挑战性,是考查考生潜在数学素养的好素材。

四、生活性

要多选用体现课程时代特征的、体现“生活元素”的高考真题。原则上超过二年,模型化痕迹明显,背景单一的题要弃用。

例5.(2013・山东文)10. 将某选手的个得分去掉个最高分,去掉个最低分,个剩余分数的平均分为,现场做的个分数的茎叶图后来有一个数据模糊,无法辨认,在图中以x表示:

7 74 0 4 0 x 9 1

则7个剩余分数的方差为( )

A. ■ B. ■ C. 36 D. ■

【分析】2013山东卷中出现了一些“生活元素”,文科第10题、第17题、理科第19题等试题贴近考生生活,背景公平,富有时代气息,考查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意识,是对中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检阅。

五、开放性

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传统的条件完备、答案确定的封闭题而言的。一个数学问题,如果它的条件不完备、答案不唯一,或解题思路、方法不唯一,则这个数学问题称为开放题。平时提倡的“一题多解”则属于解题途径开放。此类开放题目的在于拓宽学生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开放性试题倡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多途径、多方法地创造性解决问题,解答过程能充分顾及到学生知识背景及认知水平,考查每个学生的优势领域、潜能和创新思维,平时练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展示学生独特的个性品质,感受到不同程度的成功喜悦。

例6. (2013・山东理)22.(本小题满分13分)

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1,F2,离心率为■,过F1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被椭圆C截得的线段长为1。

(Ⅰ)求椭圆C的方程;

(Ⅱ)点P是椭圆C上除长轴端点外的任一点,连接PF1,PF2,设∠F1PF2的角平分线PM交C的长轴于点M(m,0),求m的取值范围;

(Ⅲ)在(Ⅱ)的条件下,过点P作斜率为k的直线l,使l与椭圆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设直线PF1,PF2的斜率分别为k1,k2。若k≠0,试证明■+■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

【分析】该题将常考的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相交关系变为相切关系,推理为主,运算为辅,斜率设而不求,设问方式上突破了常规的“存在”模式,把一题多解置于题目解答中,为不同层次的考生提供了更宽广的展示舞台。

数学开放题的选用,应力求以大纲、教材为依据,以学生的知识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可接受性为尺度。应体现实用,重视运用,突出灵活,把握梯度。同时,教师应认真进行设计,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开放,才能促使学生学习状态的开放。

六、思想性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数学知识和观念的培养,通过一些数学思想的传授,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数学头脑”,使他们在观察问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每一个过程中,都带有鲜明的“数学色彩”,这样的数学一定会有真正的实效和长效,真正提高人的素质。专题复习高考真题的使用尤其要坚持这一原则。

例7.(2013・新课标I)(21)(本小题满分共12分)

已知函数f(x)=x2+ax+b,g(x)=ex(cx+d),若曲线y=f(x)和曲线y=g(x)都过点P(0,2),且在点P处有相同的切线y=4x+2

(Ⅰ)求a,b,c,d的值。

(Ⅱ)若x≥-2时,f(x)≤kg(x),求k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题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与函数的最值、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考查学生的分类讨论能力以及化归与转化思想。

高考复习题 篇二

一、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深入理解概念、公式、规律

在高中,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要求一贯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并要求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

练习时要系统化,有针对性、层次性、阶段性、目的性、对比性、反复性,同时还要定期反馈、检查、总结、改进相结合。只有基础牢靠了,才能深入理解,举一反三。对概念,要引导学生认清其内涵,明晰其外延。对规律,要引导学生从规律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和如何变通应用等方面去加强理解。

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情景模式的设置

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题一直不断,这也恰是学生的失分点。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平时训练时要特别注意这项能力的培养。首先学生要认真审题,分析物理过程、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探寻解题思路与方法,再仔细作答。其次,复习过程中一是要充分复习好基础知识,使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模型。二是在复习中要针对不同问题设置不同的情景模式,让学生感同身受,思索其中的原委,排除干扰因素,摒弃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从而恰当运用物理知识、规律和方法解决问题。这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需要广大教师坚持不懈的训练与引导,“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知道他们的真正疑惑,才能药到病除。三是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科技,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去理解和解释生活、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有关问题。

三、加强计算、推理、能力、表达、书写能力的培养

在平时训练中,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通过不同的形式与方式加强训练,逐渐加强学生的逻辑性、严密性。一是要注重从不同角度设置全新的物理情景或者在旧模型中经常变换过程情景,陈题面貌翻新。二是突出动态情景,体现学科特征。在平时的复习中,精心挑选复习题,充分发挥复习题的功能和效度,挖掘典型题中的知识点、能力点,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教育的主体是人,或许我们应该好好读读这本无字书,读懂它就会发现,教育本体给我们带来了最宝贵的财富——课堂反馈,脱离了教育本体,教育就失去了方向与光芒。

高考复习题 篇三

关键词:高考;物理;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344-01

物理高考总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单是巩固学习知识、重温学习方法、熟练解题技巧的过程,而且是知识的再学习、学习方法的广泛形成和积累、学习动机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不断严谨的过程,更是心理品质逐步纯正、自身素质有效提高的过程,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物理高考复习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

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在复习中应该按照物理《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对学生五个方面的能力的加以严格要求,同时要让学生明白:理解能力是基础。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他能力才能较好的发展,而理解能力的前提是牢固的基础知识、扎实的基本技能和规范的基本方法,只有抓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复习,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才能正确、深入、透彻。

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的鲜明特征之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题一直不断,而学生的失分正好集中在这一方面,高考要求考生通过认真审题弄清题目条件,在对题中所给的物理过程、物理情景的想象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物理模型,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注重考查学生对物理内容理解的深度、融会贯通的程度、独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等较高层次的能力。

对此,复习过程中首先应充分扎实地复习好基础知识,使学生对各种物理模型深入理解。其次是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仔细审题,明确研究对象,认真分析其受力情况、运动情况,排除干扰因素,摒弃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从实际的物理情境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再从物理模型中分析其中的物理规律、各物理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最后根据合适的规律建立数学关系式求解。最后是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科技,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去理解和解释生活、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有关问题。

三、加强学生的计算推理能力、论证表述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对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还有两个特点:一是特别注重从不同角度设置全新的物理情景或者在旧模型中经常变换过程情景,陈题面貌翻新。二是突出动态情景,体现学科特征。

我们应该1、通过复习使学生透彻理解和熟悉物理学中的各个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认真分析具体问题所给出的事实和条件,想清楚其中的道理,这是进行推理的前提和基础;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且善于审题,需注意以下方面:A、关键词语的理解;B、隐含条件的挖掘;C、干扰因素的排除;D、临界状态分析;E、示意图的借助,帮助我们建立形象思维的平台,丰富和完善对物理图景的想象力。3、改变“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等复习方法和训练方法。在平时的复习中,老师精心挑选复习题,充分发挥复习题的功能和效度,充分挖掘典型中的知识点、能力点、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物理和数学是紧密联系的,数学为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几乎所有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都是通过量化的方法用数学公式进行描述,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是进入高校深造的考生应具有的能力,因此高考物理试题一直注重考查考生的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我、加强实验复习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能力在物理高考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物理高考力图通过在笔试的形式下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教学中,首先正确对待实验教材,它仅仅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行的实验设计方案和操作规程。实验复习时不应该机械地记忆教材中各个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骤、记录、结果等等,而应引导学生领悟教材中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所运用的科学方法、规范的操作程序和合理的实验步骤。二是要引起学生对实验的有意注意,提供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有意地改变实验条件、设置问题,激励学生努力寻找方法,解决问题。三是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出发,让他们学会通过实验测量和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去认识自然、发现自然规律、验证假想和猜测的方法,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方法、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认识到实验教材提供的做法并不是一成不变,拘泥成规的,可以对课本中的实验做一些合理的变通,或补充一些模仿性实验,增加一些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五是增加开放性实验,即老师提供一些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研究性实验课题,供学生自主选择课题,或由他们自己提出研究课题,自己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获取实验结果,以进一步培养的创新能力和养成科学的实验研究习惯。

高考复习题 篇四

关键词:向量;高考试卷;高考复习

江苏自课改后共进行了五年高考,五年的试卷都有向量,但考试难度却是渐渐提高。2008年江苏高考,向量只有一个题目“已知向量a和b的夹角为120°,|a|=1,|b|=3,则|5a-b| =”这是一个考察向量的数量积的题目,出奇的简单,只要代入公式就可以了,不需要任何变化。

2009年向量出了一大一小两个题,小题仍是数量积,大题是综合第一题,题目为“设向量a=(4cosα,sinα),b=(sinβ,4cosβ),c=(cosβ,-4sinβ)(1)若a与b-2c垂直,求tan(α+β)的值;(2)求|b+c|的最大值;(3)若tanαtanβ=16,求证:a∥b.”“这一题貌似问的很多,又涉及向量的平行、垂直、数量积、坐标等知识,还和三角函数综合在一起,分值也增长了近三倍。但略一思考就发现题目还是在套公式,三个小题难度都不大,而且小题之间互不影响,多数学生还是能得到满分。

转折出现在2010年,这一年江苏高考卷特别难,有的学生只做到第8题就做不下去了。向量只考了一个大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1,-2),B(2,3),C(-2,-1),(1)求以线段AB、AC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长;(2)设实数t满足(AB-tOC)·OC=0,求t的值。” 现在看来这是一个中等难度题,第一问先算向量的加减,再由坐标求向量的模,第二问考的是向量的坐标运算和数量积。可当时因为大家都习惯了向量的简单题,由于考点骤然增多,而且几个考点合在一起关联度很强,难度加大不少,不少学生做不出来。

或许2010年的题目出得难了一些,11年的考题做了调整,向量只考了一个中等小题。“已知e1,e2是夹角为2π13的两个单位向量,a=e1-2e2,b=ke1+e2,若a·b=0,则k的值为 ”这一题考察了向量的数量积与垂直问题,只需先求e1·e2,再利用a·b=x1x2+y1y2就可以求出k值,学生又拾回了信心。

图1 正当大家松了一口气时,今年全国闻名的“数学哥”葛军又回来了,这一次他又出手不凡,一大一小两道向量题具有超强的杀伤力。小题是这样的“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2,BC=2,点E为BC的中点,点F在边CD上,若AB·AF=2,则AE·BF的值是 .”

这道题有两种方法。一种建立坐标系,以A为原点,则B(2 ,0),设F(x,0),利用AB·AF=2,求得F点为DC的中点,从而AE·BF=2,但这样做,好多学生想不到建系;另一种利用向量的加减法将向量转换,即将所求的AE·BF向AB、AD和AB·AF=2转化,也就是AE·BF=(AB+BE)·(AF-AB)=2-2+BE·AF=2-2+BE·(AD+DF)=2-2+2+0=2 ,这种方法在高考练习中出现的较少,复习的也不到位,即使有学生想到这种方法,也未必做得出。大题15题“在ABC中,已知AB·AC=3BA·BC.(1)求证:tanB=3tanA;(2)若cosC=5/5,求A的值”第一问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将其变形为三角函数,并不难,第二问三角函数难度较大,很多人做不出来。

从五年的分析不难看出,向量的考查难度确实在逐步加大,新题型也不断出现。高考复习时学生常会遇到向量的许多偏题、怪题,如果平均使用力量,那就真的是事倍功半了。但如果从试卷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规律,则能为高考复习带来帮助。

首先,抓牢一个必考知识点:向量的数量积。这是向量部分唯一的“C”级考点,五年高考试卷都可见到它的影子,估计以后的高考试卷一定还会考。复习时一定要把握好,不仅数量积的公式a·b=|a||b|cosθ=x1x2+y1y2本身要记牢,而且公式放到三角形、矩形的环境中也要会用。

其次,重视三个常考知识点:向量的平行与垂直、向量的坐标、向量的模。在五年的试卷中,平行与垂直出现了四次,坐标出现了三次,模出现了两次,这三个都是向量的核心知识点,以后的高考估计还会再考,而且可能会综合在一起考,希望复习时要多安排练习。

再次,把握向量考察的两个趋势。(1)向量与三角函数相结合。现在江苏卷的大题第一题往往是以向量作为条件,引出三角函数问题。比如,“已知向量a=(sinθ,-2)与向量 =(1,cosθ)互相垂直,其中θ∈(0,π/2) (1)求cosθ和sinθ;(2)若sin(θ-β)=10/10,0

最后,有三类题不考,复习时可以淡化。一是不考偏题,比如,复习时有关单位向量、零向量有很多概念题、技巧题,学生记不住就会错,但高考中基本就没见过这样的题。二是不考计算量大的题,向量题侧重于知识与方法,计算一般都不长,五六步即可出结果。三是不考陷阱,向量复习题中是有一些陷阱的。

综上可以看出向量在复习阶段一要打好基础,向量的加减、向量的坐标、向量的平行与垂直、向量的数量积是向量复习的重点,一定要公式清晰,运用灵活。二要结合向量的考试趋势加以复习,多做向量与三角函数结合的题目,还有向量的图形转化类题目,目前这两类题目复习题还不太多,希望大家遇到了就不要轻易放过,不但要研究题目,更要研究思路。三是对于大量繁琐的计算题、易错题了解即可,不必深究,向量只考中等难度题,偏题、怪题不考。

高考复习题 篇五

1 透析核心命题点

纵观近年高考试卷可以发现,其特点体现了多样性和选择性,体现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体现了新课标的能力要求.

1.1 从选择、填空题来分析,概念强化,思维灵活,题目“小、巧、活”,前几题难度较低,大多属于“一捅就破”的题型,后几题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坡度设置合理,有利于考生临场发挥,为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提供了展示自己学习水平的基础平台.

1.2 对于解答题,主要以“六大板块”的知识作为考查内容.

其一是“三角与向量”板块。这是因为“小小三角,性质集中”,一是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和有界、无界性等在这里应有尽有;二是三角函数的种类多,它们互相衬托、互相交融、互相衍生,形成了三角函数大家庭;三是三角函数为函数的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其二是“立体几何”板块。立体几何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的主要载体,其考查内容以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为主,同时也要注意有关“角”与“距离”的计算.

其三是“函数与导数”板块。因为平面向量也好,概率统计也好,深层次地看,不仅渗透着函数形式,更渗透着函数思想。导数的引入是数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由此数学发展到变量数学的新阶段,同时也便于与高等数学内容上的衔接,所以把导数与一些传统内容结合在一起设问,已经成为一种新颖的命题模式.

其四是“概率统计”板块。统计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概率是研究随机事件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由于概率统计的应用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动手能力,所以加重概率统计的分量成为必然.

其五是“解析几何”板块。解析几何是综合几何的一个跨越,它把图形移到坐标系内,把对原来图形的定性分析延伸到用数形结合的定量研究。由于二次式系数不同,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圆锥曲线,其图形也各异,数与形的对应得到充分体现,使它们有着完美的结合。圆锥曲线通常与直线交汇命题,成为具有一定区分度及选拔功能的解答题.

其六是“数列”板块。数列是函数大家庭中的一员,其特殊性在于它的定义域是正整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数。数列在高中数学中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一个重要衔接点。因此在高考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填空题中,突出“小、巧、活”的特点;在解答题中,承载了考查构造、转化的能力的功能,常常也是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并重,但略偏向于思维能力.

另外,由于世界上的事物之间不等是绝对的,相等是相对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因此有关不等式的知识渗透在上述各大板块中,可谓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特别是函数、数列与不等式之间的综合考查,是各地试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压轴题的首选载体.

2 辨清备考新航向

我们从前期复习到后期复习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二是将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为此,应从下列五个方面的要求去实现:

2.1 注重“三基”复习

重视对“三基”的考查,重视对通性通法的考查,关注知识点的覆盖率。在解答题部分仍会先易后难,继续坚持“多设问,缓梯度,有效增设难度”的思路。强调“三基”,突出“三基”,考查“三基”还将是高考数学命题的主旋律.

因此,在复习时,仍要以“基”为本,把握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以不变应万变。在复习过程中,必须重视教材,夯实基础,切忌刻意追求偏题、难题、怪题,稳拿基本分,再争提高分.

例1 集合A={(x,y)|y=a},集合B={(x,y)| y=bx+1,b>0,b≠1},若集合A∩B只有一个子集,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1) B.(-∞,1] C.(1,+∞) D.R

名师点睛 本题属于基础题,但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是数形结合,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数共有2n个,二是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因集合A表示直线y=a所构成的点集,集合B表示指数函数y=bx(b>0,b≠1)的图象向上平移一个单位长度后的图象,从而y>1,而集合A∩B只有一个子集,说明A∩B=,故选B.

2.2 强化“主干”地位

“重点内容重点考查,非重点内容渗透考查”,强调“主干”内容的地位,两数(函数与数列)、两式(三角函数式、不等式)、两率(概率、变化率)、两线(圆锥曲线,直线与平面)的地位将显得十分重要,这些重点内容将构成试卷的总体结构,在试卷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我们要对以函数性质为主线的函数与导数、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为载体的数列、以平行垂直位置关系为重点的立体几何、以基本性质和运算为目标的解析几何、以数据收集与整理为主要内容的概率统计、具有数形双重身份的平面向量及不等式等高考的热点问题进行重点复习。

例2 已知函数f(x)=sin x,数列{an}满足a1=12,an+1=f(πan2).

(1)求证:当x∈(0,π2)时,不等式2πx

(2)设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

求证:n2≤Sn≤1π-2[(π2)n-1].

名师点睛 第(1)问,利用导数知识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得函数的极值,即可证此不等式成立;第(2)问,先证数列{an}为递增数列,再由放缩法,化归为等比数列的求和而证之.

2.3 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正像前几年的高考试卷一样,2011年的高考试卷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会贯穿在整份试卷中。选择、填空题虽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但其中也会隐藏着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解答题将会更加凸显数学思想方法在创新、开放性试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高中数学主要有七大数学思想方法:①函数与方程思想;②数形结合思想;③分类与整合思想;④转化与化归思想;⑤特殊与一般思想;⑥有限与无限思想;⑦或然与必然思想.

例3 设等比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比为q,且q>0,q≠1.

(1)若a1=qm,m∈Z,且m≥-1,求证:数列{an}中任意不同的两项之积仍为数列{an}中的项;

(2)若数列{an}中任意不同的两项之积仍为数列{an}中的项,求证:存在整数m,且m≥-1,使得a1=qm.

名师点睛 本题实际上是证明充要条件,从定义出发易证第(1)问,即等比数列{an}中不同的两项ar、at之积是它的第r+m+t-1项;第(2)问的解题关键是证整数m≥-1,这可通过反证法证得.

如果通过类比思想,上述命题可改编为:设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且d≠O.

(1)若a1=md,m∈Z且m≥-1,求证:数列{an}中任意不同的两项之和仍为数列{an}中的项;

(2)若数列{an}中任意不同的两项之和仍为数列{an}中的项,求证:存在整数m,且m≥-1,使得a1=md.

2.4 关注数学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又反过来为生活和生产实践服务。因此在新课标卷中,考查实际应用题的方针不会改变,会更加关注那些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可以肯定的是将来应用题设计的问题背景会更加公平、更加成熟,将会更加关注数学的本质及数学应用的实质,关注考生数学建模能力和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5 培养能力素养

近年的数学高考试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在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着力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素养、数学潜能,这种考查方式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今后高考命题改革的一种导向: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在国家大力提倡进行创新的今天,《考试大纲》明确指出“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

因此,对于“探索开放题”、“信息迁移题”、“操作探究题”、“代数推理题”、“研究性问题”等新题,要做到:通过转化,化“新”为“旧”;通过联想,以“旧”攻“新”;通过感悟,以“新”制“新”.

例4 如图所示,椭圆方程为x216+y2b2=1(4>b>0).P为椭圆上的动点,F1、F2为椭圆的两焦点,当点P不在x轴上时,过F1作∠F1PF2的外角平分线的垂线F1M,垂足为M,当点P在x轴上时,定义M与P重合.

(1)求M点的轨迹T的方程;

(2)已知O(0,0)、E(2,1),试探究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Q是轨迹T内部的整点(平面内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且OEQ的面积SOEQ=2?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名师点睛 本题是探索开放题,第(1)问是“旧”题,利用椭圆的定义及平面几何的相关性质易得M点的轨迹T的方程是x2+y2=16;在第(2)问中,欲求点Q坐标,关键是点Q在什么样的轨迹上运动,因OEQ的一边OE已确定,将其作为底,则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知其高也随之确定,所以点Q在平行于OE且过点(-4,0)或(4,O)的直线上,从而可得满足条件的点Q共有6个,它们的坐标分别为:(-2,1),(0,2),(2,3).(-2,-3),(0,-2),(2,-1).

高考复习题 篇六

关键词: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过程

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它是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能力(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查。由于高三数学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高一、高二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构建知识体系,训练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有针对性、有时效性地复习。特别是在第一轮复习时,始终应以夯实“三基”,在能力的提高上有所突破,以达到应试的要求和水平。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明确中心思想,做好学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基础,其效果决定高考复习的成败;一轮复习搞的扎实,二轮复习的综合训练才能顺利进行。故制定以下指导思想:全面、扎实、系统、灵活。全面,即全面覆盖,不留空白;扎实,即单元知识的理解、巩固,把握三基务必牢固;系统,即前挂后连,有机结合,注意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初步建立明晰的知识网络;灵活,即增强小综合训练,克服解题的单向性、定向性,培养综合运用、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第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巩固的阶段,是考生数学能力及数学成绩大幅度提高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高考的胜败。指导思想是:巩固、完善、综合、提高。巩固,即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把巩固“三基”放在首位;完善,即通过专题复习,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综合,即在训练上,减少单一知识点的训练,增强知识的连结点,增强知识交汇点的题目,增强题目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提高,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高考研究,把握高考方向。随着数学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高考命题也在逐年探索、改革,命题的方向愈加突出考查能力,所以研究好高考,尤其是把握好高考的新动向,搞好高考复习,不仅能为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应试能力和高考成绩,而且也必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研究高考要研究大纲和考纲,要研究新旧考题的变化,要进行考纲、考题与教材的对比研究。通过对高考的研究,把握复习的尺度,避免挖的过深,拔的过高、范围过大,造成浪费;避免复习落点过低、复习范围窄小,形成缺漏。

三、重视回归课本,狠抓夯实基础

《考试说明》中强调,数学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注重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现实性。在第一轮的复习课中,应总结梳理每一章节的数学知识,基本题型和练习,以利于学生进行复习,在梳理中注重由学生自己去推理数学知识的形成的过程。如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这一章中公式较多,要求学生证明两角差的余弦这一重要公式,并由次推导三角函数的和角、差角、倍角、半角等三角公式,通过这一练习,不但使学生对三角公式之间的联系十分清楚,记忆加深,而且增强了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课本中有基本题,也有综合题,都在课本的练习题、习题、复习题、例题这“四题”中体现,以这“四题”为中心,既能巩固加深概念的理解,又能帮助掌握各种方法和技巧。在复习中,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课本的某一内容,它涉及了那些技能、技巧,在“四题”中有那些体现,我们以这一内容串通一些“形异质同”的题引导学生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的应用,增强解题的应变能力。(2)引导学生对“四题”寻求多种解法,或最优解法,开阔思路,培养灵活性。(3)分析课本内容,哪些难掌握,哪些易掌握,哪些内容可作不超纲的引申。(4)应用“四题”构造一些综合题,即变题。注重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巩固基础知识。

四、阶段测试与高考实战相结合

高三复习阶段要经历大量测试——周练、月考、统测等等,这是十分必要的。考生应把每次考试都当作高考“实战”来对待,并按高考的气氛要求自己。应该珍惜每次考试机会,把考试看成是给自己一次掌握知识、暴露问题的机会,是对复习效果的盘点和检验,让你清楚自己知识框架掌握情况和对题目的熟练程度。问题暴露了,有利于下阶段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提高成绩,因而大可不必恐惧、紧张、害怕和焦虑,一定要沉住气。哪怕考试失败也还有时间。考试中要集中注意力,如果发现自己走神,就要适当调节,将精力放在考试上。这样多次训练,必然会使你获取丰富的经验,使自己临考不乱,应付自如。学习是一项艰苦而富有创造力的劳动,也从无捷径可走,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以上几条仅供参考,希望同学们能在此启示下,尽快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争取在第一轮复习中取得突破,为下一阶段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1)重点知识、重点复习。函数、三角、数列、不等式、立几、解几、向量、导数、概率 等知识既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高考的重点,而且常考常新,经久不衰。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围绕上述重点内容作重点复习。

(2)双向交流,及时调控。复习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加强师生双向交流,及时多渠道采收反馈信息以调控教学,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我们的措施是采取过程检查(课堂、作业)和阶段检查(月考、期中、期末、诊断、模拟)相结合,过程调控(课堂导学)与考试调控(命题导向)相结合的手段,定期组织评教、评学活动,学生谈要求、谈建议,教师谈措施、谈意图,及时反馈和调控,师生同心同德,从而能在教学中达到同步共振,加强作业的面批,使教学过程不断优化。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6篇高考复习题范文,希望能够让您对于高考复习题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