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学校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最新9篇(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为了让您对于智慧校园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快回答给大家分享了9篇学校智慧校园解决方案,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智慧校园的设计方案例文 篇一

一、工作目标。

1、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努力推进“班班通”建设,继续推进“村小通”和“园园通”工程。加快实现校园向数字化的跨越。年内再有2——3所学校建成数字化校园。

2、继续加大教师和学生用计算机的配备力度,年内全区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的学生数与学生用计算机之比分别达到15:1、10、5:1和8:1。

3、充分发挥区域优质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实现优质资源远程化共享。

4、强化信息技术与课程、学科教学、学生学习的有效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5、以优化课程整合为目标,积极开展有效整合活动,进一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效益。

6、以“四项配套建设”为抓手,加快完善学校配套设施。

二、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推进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不断加大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力度。

1、以规范学校网站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

按照《--区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优化管理,强化应用,加快实现校园向数字化的跨越。要切实规范和完善数字化校园和“班班通”的建设和应用,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监控等方面逐步向数字化过渡。要继续推进“村小通”和“园园通”工程。年内全区中学和中心小学有1/3以上的班级实现“班班通”,实现“新三机”(计算机、大屏幕数码显示设备和视频展示台)进教室。各农村小学和幼儿园全面完成adsl宽带接入,并实现公文传输网络化。争取到20--年年底前,全区再有2——3所学校按标准建成数字化校园。

2、按照标准化配备要求加快学校机房建设。

为确保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各校应根据需要更新一批计算机设备,使之达到现行教学和电子阅览的需求。全区各初级中学(含完中的初中部)和中心小学每校应至少配备二只标准机房,两轨及以下的农村小学每校至少配备一只机房。中学每只机房的电脑数为56+1台,小学为48+1台,村小为20+1台。年内全区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的学生数与学生用计算机之比要分别达到15:1、10、5:1和8:1。同时,学校要努力为一线教师配备计算机,培养教师应用计算机开展工作和学习的习惯,使计算机真正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和管理实施的基本工具。要结合学校特色,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数字化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动手动脑能力、实验实践能力、探索创新能力。

(二)进一步发挥区域教育优势,着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建设。

1、以《--教育信息网》为依托,各校校园网站为基础,完善满足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应用与管理、网络化教研、信息交流等需要为核心的网络教育平台和资源群,继续建好区、校二级资源库,充分发挥网络基础设施的教育和公共服务作用,尤其是重点建好数字图书馆、课例点播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和各学科专题网站,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2、充分发挥区域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加快“天一网校”建设步伐,切实发挥名校、名师的力量,建成一个动态发展、覆盖各学科的网上“新天一”,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

(三)推进教育信息技术普及,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效益

1、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以贯彻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抓手,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建立“分批、分层、分级”的教师培训机制,整体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

2、通过举办教师技能比赛、整合研讨、现代教育技术论文、案例和教学设计的评比等活动和通过基于网络的学科教研、区域资源共建、课题研究、评比竞赛等途径,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学能力与习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对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

一要抓好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加强教研,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

二要抓好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以竞赛促提高。

三要切实抓好学校“绿色网吧”的建设管理,使其成为学生络技能、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新场所,成为学校开展新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阵地。根据区教育局及教研室的工作意见,紧紧围绕各学段重点内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掌握规范的指法来操作电脑、正确处理好键盘和鼠标两者之间的关系。初中阶段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程的实施质量,在考查试点的基础上,充分用好考试平台,重点培养学生汉字录入能力,各校要以较好的状态参加__市初中信息技术考查。高中阶段要确保课程正常开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继续关心省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的动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落实《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有关要求,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也要继续扶持村小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4、以优化课程整合为目标,积极开展有效整合活动,进一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效益。

通过规范现有装备设施的应用和管理有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降低对教师在信息化应用中的技术要求来激发教师在各个领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设施的积极性,节约教师的时间成本,提高应用的广度和效益。实现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开展学科教学的教师要达到80%,信息技术应用的课时覆盖率要达到30%,做到首先积极整合,同时注意有效整合,最终实现优化整合。

由于基于网络的信息化管理更具实时性、准确性和开放性,学校必须切实转变传统教育管理观念,主动学习和引进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管理的模式和规范。例如可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校务公开、教育管理等,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无纸化办公,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效能。要花大力气,进一步提高“校校通”管理平台、数字化教学平台、图书实验管理系统等应用软件的使用效率,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应带头使用,充分发挥其先进性、优越性作用。实践证明,无论是重点学校还是农村小学,只要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都能彰显现代管理整合的优越性。

5、加强对区级教科研课题的信息化管理。

20--年,我区所有区级课题均将实现网上动态、过程式管理,实现网上全程指导,实时积累物化成果。

(四)以“四项配套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学校配套设施。

根据《江苏省农村初中基本办学条件合格学校建设意见》精神及区教育局工作安排,按照省“四项配套建设二类标准要求,在全区初中已基本配备到位的基础上,20--年--月前,全区各小学也要求全部达标。其中中心小学达到省二类配备标准,农村小学按照省三类标准配备到位。并通过举办抓药农业培训活动等形式,帮助学校提高图书、实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为我区在义务教育阶段高位均衡发展提供配套保障。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篇二

为全面实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淄博市第二期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和《高青县第二期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推动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特制定本意见。

一、建设目标

推进虚拟现实、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全县中小学的创新应用,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智慧教育环境,变革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推动数字资源建设和智慧共享,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提高学校智能化管理水平。三年内(20xx—20xx),完成全县中小学35%以上约12—15所智慧校园建设任务。

二、建设原则

(一)育人为本、服务为先。积极构建育人为本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创造能力。关注师生、家长需求,以服务为导向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共享,提高教学水平,提升育人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应用驱动,融合创新。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从学校教学改革发展实际出发,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教学、管理的难点问题。坚持融合创新为核心,构建新型教学组织模式,探索信息技术在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中的应用,推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学习方式的创新。

(三)统筹规划,示范引领。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做好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方向任务。倡导学校先行先试,突出培养学校特色、镇域特色,发挥示范学校引领作用,推动全县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

三、建设内容

智慧校园体现在智慧感知环境、优质智慧资源建设、深度应用、融合创新和支撑保障各个方面,着重探索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教师应用模式、课堂应用模式、网络学习空间学习模式、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式、智慧教育区域整体推进模式。

(一)智慧环境建设

1.网络建设。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升级改造校园网络环境,无线网络覆盖教学、办公等区域。通过建设智能一体化系统,实现信息化设备设施使用管控的智慧化,提供校内学习、运动、生活等多方位的智能服务。

2.终端配备。倡导自带设备学习(BYOD),推广全域化的数字化学习。每个师生拥有支撑教学、学习和交互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满足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科研和学习活动需求。

3.教室配置。普通教室配置智能教学交互系统,支持教学行为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的智能化设备设施。依托全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及各级教育云,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在数据挖掘、学习分析等技术的支撑下,通过智能学情分析,使教师能够精准掌握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实现精准化教学。

4.信息安全。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体系,配备网络安全设备,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有害信息过滤系统和WEB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系统。配备统一上网管理系统,定期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测评工作。

5.智能安防。智能安防系统覆盖学校主要场所,能够实现校园视频监控、人脸识别、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入侵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电子巡更、消防报警、紧急广播与疏散等智能化安防管理。与区域行政部门数据同步,与公安安全防范系统互联互通。

(二)资源建设

依托全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开放、共享、规范为主要特征的数字资源开发应用机制,使每一个学习者都成为数字资源的贡献者和受益者,真正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1.学生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协作学习数字资源,包括面向学习者的微课资源、数字图书、校本选修、多媒体课件;针对学科专题的探究性主题资源、学习网站、虚拟仿真系统等。

2.教师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开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数字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方案、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试题库、教学素材资源等。

3.教科研资源。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培训和教科研的数字资源,包括优质视频课堂教学案例、网络培训课程等。

(三)素养培育

让信息化思维、互联网思维体现在学校管理、教学的各个环节。

1.学生信息素养。建立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培养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获取、储存、评价、加工和应用数字学习资源;利用各种媒体终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交流和分享;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在自适应学习、智能评测等人工智能技术条件下,实现自我诊断、自我修正的个性化学习。

2.教师信息素养。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运用数字资源完成课堂教学;利用资源平台参与网络教研和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评价,逐步实现育人的精细化和精准化。

3.信息化领导力。校长具有较高的信息化规划、决策、组织、管理和评价能力,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学校教、学、测、评、管及家校共育的常态化、科学化管理,不断提升决策水平、治理水平、评价水平。

(四)创新应用

1.家校共育。搭建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和交流社区,开展在线家庭教育指导,实现家长在线学习、交流和评价,促进网上家校共育。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家庭、社区和其他学校提供社会化公益服务。

2.特色发展。积极主持或参与有关部门的前沿教育信息化实验项目,并取得创造性成果。积极开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探索。积极开展智慧教学研究,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应用教学资源平台促进教学、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取得突出成效,促进智慧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组织保障

(一)组织领导。各学区、各学校要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工作,统筹规划,统一部署。要加强组织领导,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建设方案,认真实施,定期开展评估认定,推动智慧校园建设进程。

(二)人员保障。各学区、各学校要在政策、人员等方面提供强有力保障。学校要优化中层管理部门,专门配备信息化管理、推进人员,专职负责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应用。

(三)经费保障。各学区、各学校要积极筹措经费,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保障信息化资源更新和日常运维。鼓励开展校企合作等方式,建立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

智慧校园的设计方案例文 篇三

智慧化校园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我校高度重视智慧校园创建工作。自申报智慧校园以来,我校牢固树立“以评促发展,以评促转变”的理念,将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同四星级高中创建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我校师生全员参与、共同努力,将我校的智慧化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现将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前提

学校成立以刘传超校长为组长、几位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炮车中学智慧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方位指导推进我校智慧校园创建工作。

二以创建为契机,全面提升校园智慧化水平

1.网络环境:20--年在教育局电教馆支持下实现千兆进校园,百兆到桌面的目标,目前我校已经实现了教学区、办公区、行政区、宿舍区的网络全覆盖。有门户网站及专用服务器,有线网络校园全覆盖,无线网络基本覆盖。

2.硬件配备:20--年我校投入一百余万元为所有班级配备了80寸交互式智能一体机,率先在全市实现了网络班班通。

引入了极课大数据,实现精准化教学;引入了IPAD班,积极探索智慧课堂建设。

建有六口学生微机室和两口电子阅览室,学生用机近500台,满足了我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及各类创新活动的开展需要。

建成了集录播、直播及课堂行为分析于一体的高清录播教室。

建立了学生发展中心,学生心理测评系统也同步上线,每半学期组织一次线上心理测评,提早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且及时干预,2018年10月,我校被评为江苏省心理健康特色校。

我校20--年被确立为江苏省艺术课程基地,为更好促进基地发展,在科技楼四楼专门建设了艺术课程专用教室,含书法室、烙画室、国学室、音乐室、柳琴剧室,各种信息化设备配备齐全,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新建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馆内藏书达三十余万册,实行持卡借阅。

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协助下,建成了邳州市首个校园气象科普基地。

3.资源应用:我校重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每年除外购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外,还购买了一些线上学习资源比如中华资源库、极课大数据等。

在使用外购资源的同时,我校也高度重视校本资源的建设,先后建设了基于乐教乐学平台、智慧校园平台、极课大数据平台、一师一优课平台的炮车中学校本资源库,资源保有量大,且较为新颖,这些资源都是经过教师的精挑细选,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4.网络安全:我校采用华为的硬件防火墙,安排专人负责维护,网络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荣获20(www.kuaihuida.com)--年度邳州市网络安全工作先进集体。

5.信息技术专业人员配备:信息技术专任教师10人,其中三人具有网络工程师证书、项目工程师证书或省级网络安全培训证书,各种制度健全,UPS、防雷等设施完善。

6.我校还建有刷卡消费系统、学籍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完备的校园安防系统。

7.智慧校园平台搭建完成,我校基于徐州智慧教育公共云平台建设了炮车中学智慧教育平台,开通了巡课、电子备课、OA、素质评价、选课、资源平台等应用,实现了教学管理的智慧化;利用乐教乐学平台实现了师生、家校空间的人人通。

8.重视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多渠道常态化的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

三智慧校园建设达成效果

在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各种智慧平台、硬件设备为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设备的结合,实现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成绩突飞猛进,高考成绩斐然,连续多年高考任务完成率位居全市第一,连续五年被评为邳州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多次荣获徐州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徐州市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徐州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各种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学生在科技创新,学科竞赛、校园电视创作等比赛中屡获殊荣;教师信息化素养逐步攀升,多位老师荣获邳州市信息化教学能手称号,省级、部级优课获奖率高,在日前举行的江苏省教育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中,我校三位参赛老师均以高分获奖。

智慧校园平台已经成为促进我校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的平台。

二、我校智慧校园的建设特色

智慧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对教学的促进,通过智慧化的课堂提升效率是关键。我校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智慧化、精准化,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引入极课大数据系统。

极课大数据是集组卷、备课、错题统计、个性化错题集、数据分析等方面于一体的智慧化教学平台,通过对学生学业过程的检测、跟踪,为学校提供常态化精准教学服务,有效达成论断分析与个性化教学。极课大数据有如下特点:

1.不改变教师原有的批改方式,通过图像模式识别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学生既可从卷面看到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借助于极课软件,分析自身学习状况。

2.通过手机或电脑终端,教师很便捷地了解任教班级总体情况和学生个体情况,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精准化。

3.每个学生均可形成差异性的错题集,系统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智能推送不同难度和类型的习题,学校可自动形成一个大的错题库。

4.系列化的测试评价、通过大数据的存储分析,形成可跟踪可追溯的学生发展轨迹。

为推进极课大数据系统在我校的应用,学校制订了《炮车中学应用极课大数据实现精准教学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措施。

1.鼓励作业极课化,我校目前引入了A4和A3两种机型的高速扫描仪,大小作业均可扫描,导学案及当堂训练题目可用A4卷型,周练、月练可用A3机型,总之提倡所有练习极课化。

2.高频错题重组和变式,这是极课应用的核心,要深入挖掘极课系统的功能,特别是错题重组和智能推送功能,这是极课系统的核心;作业布置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书面作业要能根据极课系统的分析,有目的、有指向性布置,避免大一统。要能根据学生档案、因材施教、个性化辅导,将班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情况统计出来,根据每个学生的历次成绩、各题型分数、各知识点情况纵向比较,从而实施因材施教、个性化辅导,尤其便于对优生、差生的针对性提高训练。

3.极课作业书写要求:每次作业的字迹要统一,不得几种笔型混用,全部使用0.5mm水笔书写。作业书写中遇到增删,调改的情况,一定要使用相应的符号标明,不得使用胶带和涂改液乱涂乱改。

4.备课组长安排好组内出卷老师,谁出卷谁输答案,其余老师直接扫描即可。

5.作业的批改:根据极课系统的要求,客观题由系统自动批阅,教师批阅主观题时要仔细,分值评判要准确,当天试卷尽量当天批改完毕,最迟不能超过第二天。

6.要关注极课作业的分析结果,利用极课数据收集、分析,进行试卷评讲,能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适当调整教学方向;及时跟踪成绩变化幅度较大的学生,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7.每份作业的数据分析结果要及时打印出来,张贴在班级极课成绩公示栏。

8.极课作业数量要求:语数外三科每周求至少三个极课作业,其余学科至少一个。

9.作业统计:教务处在后台每周统计一次,结果及时公示,对于当周未达到数量的,记入业务档案,连续两周未达标的,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极课系统的应用有效的推进了我校的智慧课堂建设,对我校教学成绩的提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智慧校园创建的反思

1.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实现智慧校园的关键因素

校长室对通过智慧校园提升管理水平、创新教学模式的预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最大动力。教师观念的转变决定了智慧校园能否落地生根,我校还存在着部分教师信息化意识不强,信息化能力和智慧校园建设水平不匹配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加大培训力度,力争把信息化能力培训列入每周的集体备课内容,从而实现智慧校园建设成果的深入应用。

2.智慧平台的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基于徐州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的各种应用平台的功能非常强大,我校的应用还只是浅层次的,还没有完全发挥其效能,下一步,我们将集中技术力量深入挖掘其功能,加大应用力度,力争将该平台打造成我校日常工作运转的核心。

3.信息化规章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各种规章制度的制订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使其对学校信息化工作具有更强推动性,更强的可执行性;奖励机制更完备,每学期评选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师,评选优秀电教员等。

4.学校的智慧化特色有待进一步彰显。

我校基于极课大数据实现精准化学习的智慧化特色,还需要进一步雕刻,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贯彻落实我校推进极课工作的实施方案,力争通过极课大数据平台实现智慧化的课堂。

智慧校园创建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推进学校各项工作更好更快发展,实现智慧化的教学、智慧化的学习、智慧化的管理,以更好的`实现育人目标。以人为本是我校智慧校园创建的出发点,让每位老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是我们创建的最终归宿,创建只是起点,我们会继续努力,力争在智慧化校园建设工作中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篇四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切实推进我县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根据《广德县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服务全局、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深化应用、融合创新,完善机制、持续发展,推动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加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育人方式,以应用促融合,以融合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创新教学、服务和治理模式,提升职业学校信息化发展水平。

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和教师的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校园文化生活品质,拓展对外服务的范围和能力,以智慧化引领职业学校现代化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信息化支撑和保障。

二、主要任务

(一)加大智慧校园基础环境建设。坚持政府引导、标准引领、项目示范、分步实施,加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创新应用,建设覆盖学校日常运行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高速有线、无线网络及各种智能信息终端,建立统一认证的电子身份系统及单点登录系统,构建行政办公、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实训实习、学分管理、质量监测、家校沟通、校企合作、后勤(生活)服务、资产管理、学校安全管理、学生实习跟踪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等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全面使用或对接国家核心系统、省级通用系统、市级教育平台,建成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各类特色系统,实现对学校师生、教育教学、科研、资产等各方面的智能化管理。加强学校专业仿真实训系统建设,重点解决实训教学中“进不去、看不见、动不了、难再现”的难题。

(二)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整合与研发。适应“互联网+”信息化环境及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以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为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微课、慕课、SPOC等多形式的优质共享数字教育资源。按照“能学、辅教”功能定位,支持建设国家、省、市、县及学校五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并推广应用。根据需要,有序引导职业学校开发基于职场环境与工作过程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和个性化自主学习系统。整合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省级特色示范校、示范专业和示范实训基地等项目已建成的专业资源并推广应用;支持省、市、县级名师工作坊(室)研发建设数字教学资源,并提供资源推广应用。探索建设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服务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依托专业机构,建立健全共建共享平台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加强优质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三)探索“互联网+”智慧教学模式。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互联网+”智慧课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加强教与学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和效果分析。开展远程协作、实时互动、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

(四)统筹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建成集行政、教学、科研、学生和后勤管理于一体的智慧信息服务平台,符合实施校企合作信息发布、项目管理、顶岗实习管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就业信息分析等需要。建设平安校园、节能校园平台,实现过程跟踪、精准监控和数据分析。加强管理信息化应用,做好信息采集、统计和更新工作,提高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统筹完善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支持建立统一集中的基础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推进管理信息系统在学生管理、教务管理、财务管理、校产管理、项目管理和工作流程管理等重点工作中的深度应用,提高教育服务与决策水平,推动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提升师生和管理者信息素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学会利用网络获取、储存、评价、加工和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利用各种媒体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享,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增强网络自觉自制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做到熟练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有效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着力提高校长及管理人员信息化领导力,增强其信息化意识,提升其规划能力、执行能力和评价能力。

(六)增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控能力。加强对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建立多层次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防护体系,按需配置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设备和软件。定期做好相关设备的升级维护、病毒防范及重要数据的备份,确保各类设备和软件平台安全、稳定运行。定期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等保测评工作,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三、建设安排

20xx年,遴选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作为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到20xx年,力争全县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覆盖面达到100%。

四、组织机构

(一)县教体局成立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全县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制定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检查、督导、评估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组织开展和参加智慧校园及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等培训。

(二)各中等职业学校要成立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本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制定本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检查、督导、评估本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做好迎接上级督查、指导、评估相关工作,组织开展和参加智慧校园及信息化工作等培训。

(三)县教体局成立由学校、政府、相关机构和企业等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具有研究和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县级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专家组,在县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对全县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评估等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落实发展责任。各校要把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纳入本校发展规划,制定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强统筹,落实经费,积极推进。组织参加和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培训,注重开展管理人员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增强学校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提升其规划能力、执行能力和评价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要依据《智慧校园总体框架》(GBT36342-20xx)等现行国家标准,按照有关要求科学制定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或设计方案,分步骤、分阶段实施,逐步实现升级改造的预期目标。

(二)健全工作机制。中等职业学校要健全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组织机构,建立信息化运维管理、安全保障、人员培训、经费保障等机制。将信息化教学研究列入教科研课题,将信息化应用能力要求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要重视信息化专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和完善信息化人才考评和激励机制,增强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服务能力,培养一批具有较强能力的信息化人才,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队伍。提倡设立由学校领导或专职人员担任的首席信息官(CIO),负责统筹信息化规划、建设和实施。

(三)完善政策保障。结合实际,按照有关信息化运行维护保障经费基本标准,积极争取和落实运行维护保障经费,探索购买服务等方式,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省级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学校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之后,要将“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智慧校园建设。多渠道筹集智慧校园建设经费,鼓励各类信息技术企业、专业机构、行业组织等,积极、有序、平等地参与智慧校园建设与服务。组织县级职业学校教学能力大赛和推荐参加省赛,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智慧校园建设学校的教师;评选市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和推荐参加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信息化教学方面的成果。

(四)加强督导考核。将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情况作为智慧教育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专项督导和指导,按照规划进度,适时组织评估验收工作。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篇五

结合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现制定《滁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服务全局、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深化应用、融合创新,完善机制、持续发展,加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建设覆盖学校日常运行各个环节的高速有线、无线网络及各种智能信息终端,建立统一认证的电子身份系统及单点登录系统,构建行政办公、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实训实习、学分管理、质量监测、家校沟通、校企合作、后勤(生活)服务、资产管理、学校安全管理、学生实习跟踪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等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

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和教师的信息技术职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治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助推教育决策更加科学化、教育管理更加精准化,以智慧化引领职业学校现代化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信息化支撑和保障。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特色应用系统,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的智能化管理。

二、主要工作

智慧校园建设工程涉及到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学资源、智慧校园管理、智慧校园服务、信息安全体系五大方面。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特别要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着力于职业素养养成和职业技能提升,构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的教学模式、治理模式以及服务模式。

(一)加大智慧校园基础环境提升。坚持政府引导、标准引领、项目示范、分步实施,全面建成覆盖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快速、高效、安全的教育信息化运行网络,实现市、区、校三级网络高效互联互通,逐步提升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校园网的接入能力。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创新应用,建立统一认证的电子身份系统及单点登录系统,构建行政办公、教学、实训、科研、管理、学生实习跟踪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等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全面使用或对接国家核心系统、省级通用系统、市级教育平台,建成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各类特色应用系统,实现对学校师生、教育教学、科研、资产等各方面的智能化管理。

(二)整合和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适应“互联网+”信息化环境及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大力推进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的研发,有序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开发基于职场环境与工作过程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和自主学习资源,支持建设一批微课、慕课、SPOC等多种形式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支持建设国家、省、市及学校四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并推广应用。采取汇聚、自建、共建、引进、购买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服务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推进名师网络工作坊建设,强化优质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三)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开展智能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大力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互联网+”智慧课堂,建设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推广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并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远程协作、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提高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

(四)统筹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搭建集行政、教学、科研、学生和后勤管理于一体的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为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信息发布、项目管理、顶岗实习管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就业信息分析等提供性能良好、服务便捷的资源服务和信息服务基础平台及网络运行环境。通过平台,加强管理信息化应用,实现过程跟踪、精准监控和数据分析,做好信息采集、统计和更新工作,提高管理、服务效能与决策水平。统筹完善平台建设,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在学校内部,推进管理系统平台在学生管理、教务管理、财务管理、校产管理、项目管理和工作流程管理等环节中的广泛应用,实现管理教学相衔接、个人空间全联通,智慧化助力学校教学管理改革。

(五)提升师生和管理者信息素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学会利用各种媒体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享。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做到熟练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着力提高学校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与执行力,有效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和绩效评价。学校管理者要具有信息化规划能力、执行能力、评价能力及沟通能力等,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校各项管理,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六)增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控能力。建立网络信息安全责任制,建立多层次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防护体系,按需配备网络安全设备和软件。配备统一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定期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测评工作,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定期做好相关设备的升级维护、病毒防范及重要数据的备份,确保各类设备和软件平台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三、实施步骤与阶段目标

20xx年,遴选天长工业学校作为省级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先行先试,探索经验。

20xx年,在试点校建设基础上,列入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省级示范特色学校项目库的学校开展市级智慧学校创建。

先行试点学校以完善硬件设施为基础,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升级改造校园网络环境,物联网系统化、多功能一卡通、监控全覆盖,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进一步提升宽带网络校校通水平,支持各类设备的多媒体运用,实现对装备使用管控的智能化。

到20xx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覆盖面达50%以上,建成滁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公共服务平台;到20xx年,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力争50%的中职学校达到建设标准。滁州市中职学校智慧校园实施步骤与阶段目标见附件。

四、保障措施

创新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教育信息化的公共服务体系,统筹管理服务平台,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培育智慧型的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推进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扩大优质数字职业教育资源的广泛覆盖。

(一)落实发展责任。市教体局成立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制定评估标准和评分细则,检查、督导、评估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组织开展智慧校园信息化工作培训。县(市、区)要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领导机构,要将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纳入本地职业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加强统筹,落实经费,积极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要依据《智慧校园总体框架》(GBT36342-20xx)等现行国家标准,整体规划,分步骤、分阶段实施,逐步实现升级改造的预期目标。

(二)健全工作机制。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健全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组织机构,建立信息化运维管理、安全保障、人员培训、经费保障等机制。将信息化教学研究列入教科研课题,将信息化应用能力要求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要重视信息化专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和完善信息化人才考评和激励机制,增强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服务能力,培养一批具有较强能力的信息化人才,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队伍。各职业学校设立由学校领导或专职人员担任的首席信息官(CIO),负责统筹信息化规划、建设和实施。

(三)完善政策保障。结合实际,各地积极争取和落实运行维护保障经费,探索购买服务等方式,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坚持政府引导,在地方财政职业教育经费预算中,把智慧校园建设和日常运维服务作为重点予以倾斜。多渠道筹集智慧校园建设经费,鼓励各类信息技术企业、专业机构、行业组织等积极有序平等参与智慧校园建设与服务。组织市级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和推荐参加省赛,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智慧校园建设学校的教师;评选市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和推荐参加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信息化教学方面的成果。

(四)加强督导考核。将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情况作为智慧教育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对县(市、区)教体局目标考核指标,定期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专项督导和指导,按照规划进度,适时组织评估验收工作。

学校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篇六

为深入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实现“以智慧教育试点校推进区域信息化建设”目标,我校力争利用两年时间在与东师专家团队及学校教师不断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实践,深入探索、建立起学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各个学科全面铺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高质、高效地学习,实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实现试点校带动作用,推进我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特制定《水缸小学智慧课堂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智慧课堂创建工作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纲要,学校管理和发展以袁贵仁部长的《中小学校管理评价》为发展蓝本,遵循“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变革与创新”,以智慧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坚持立足课堂,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德育培养为根本,实验先行、以点带面、辐射推广,扎实稳定地推进我校智慧课堂的建设工作,依托智慧课堂的建设推动我校及辐射三所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实现“做身心健康、志趣高雅、成绩优良,能服务、有责任的昂首走向世界的中国人”的培养目标。

二、工作目标

总目标:立足水缸小学实际,充分依托教育信息化,以“技术支持创新,思路引领方向”的研究思路,按照学与教的需要,重点探索信息化建设环境下的智慧课堂模式,培育智慧型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并形成《水缸小学智慧课堂评价标准》和一套有价值、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促进我校智慧课堂的创新发展,推动我校智慧校园体系的建设。

具体目标:

1、完善教研训体系,重点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智慧型教师队伍的管理模式。

2、立足课堂,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及智慧的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高质、高效地学习。

3、探索并完成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以自主学习为方法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变革与创新”。(依托教学平台和学校现有学习终端)

4、构建信息时代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力求评价标准具体,可操作,可复制。

5、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搭建数字化教学研究资源平台。建设水缸小学微课资源库和在线学习素材库,实现线上线下无缝隙的学习管理。

6、利用微信平台和学校网站等信息交流工作,加强家校互通,将学校作为地域文化的传播所,思想推进的主阵地,带动区域文化和人文发展。

7、规范学校“4+N”培养模式,即依托科技创新节、体育健康节、荆小大阅读、e文化节四个节日和N项学生自选课程,实现智慧课堂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完成信息环境下学习指导手册编写,同步智慧课堂建设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最终形成特色。

8、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试点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创新帮扶形式,利用录播教室和网络环境实现资源交流共享,为促进“以智慧教育试点校推进区域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三、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水缸小学智慧课堂建设”工作领导校小组,由学科组长为实施小组,包科领导和包年级领导具体负责工作落实,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全面聚焦课堂。

水缸小学智慧课堂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制订智慧课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2、根据智慧课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制订具体操作细则。

3、统筹组织、协调与落实智慧课堂建设各项具体工作。

4、按照工作分工分段分学科组织各年级组、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及各班级开展智慧课堂建设工作。

5、定期组织信息化业务培训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

6、定期组织智慧课堂建设工作的检查与评估,不断调整与改善建设工作。

7、安排与做好智慧课堂建设工作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与管理工作。

8、示范引领,做好帮扶学校的智慧课堂建设引领和指导作用。

四、实施策略和方法

以“智慧的教、促进智慧的学”为智慧课堂教学核心,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合作”的实践策略,提高教师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教学的能力,全体师生在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为推动工作扎实开展,我们确立“一二三”三项基本方法,即一中心:“任务驱动、情境导思”以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创建为中心不动摇,坚持立足课堂,形成模式。二支柱:即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小组合作学习。三坚持:坚持学大于教的原则;坚持创新能力培养;坚持师生智慧形成。

五、实施措施和解决途径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智慧教育”的理念提出来的。它在教学目标的预设上,体现“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要求;在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的有序运行;在学习环境管理上, “努力实现师生平等交流,合理调控课堂学习情绪”上多项协调;在对学生的评价上, “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张扬、智慧发展和健康成长”。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包括以下方面:

(一)在学习讨论中领悟智慧课堂的内涵。

1、教师―― 教师是构建智慧课堂的关键,学校也要全面依靠教师“总是想把自己的学生教好”这一本能,帮助指导教师顺利做好改变。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智慧课堂教育理论,通过观看智慧课堂教育讲座,开展智慧课堂教师沙龙,使教师深刻领会其理念实质,根本转变观念,进一步思考如何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实践思路。

(1)全体教师交流讨论、学习智慧课堂理论知识。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建立“智慧课堂”教学实验小组,探讨如何从“前置作业的设置、学习单的设计、课堂学习的引导组织以及当堂检测等”环节,稳步、有效、重点突破地推智慧课堂教学实践。

(2)教师创造性地实践,充分体现智慧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高质、高效地学习;抓住智慧教课堂的实施关键----把主要依靠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遵循智慧课堂的操作原则----把为教师好教转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教学;掌握智慧课堂的操作技能――“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及时训练”,尝试改革,寻求改变。

(3)教师边学习,边实验、边思考,勤总结,促反思。通过不断学习,科学创造地实践,反复总结、讨论研究,不断地提炼改进,逐步走向成熟。

智慧校园的设计方案例文 篇七

回顾上一学年度我校信息化教学工作的进展情况,可喜的是教学信息化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大部分青年教师把多媒体教学当作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教育教学的各方面日常工作越来越多地应用信息技术,现有的信息化教学设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分应用。相形之下切合实际的有效的教学资源比较缺少,应用培训以及研讨等管理措施不够充分。

本学期信息化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应用水平,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道路,拓宽应用面积,同时加大管理力度。本学期工作大体规划如下:

一、配合新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因我校为农村中学,总的来说还是处于较为幼稚的尝试阶段。认清自身不足,加快学习步伐,已成为当务之急。我校主要按以下几个阶段展开来进行:

(一)分层次进行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因我校教师信息技术的水平处在不同层次,差距很大,因此分为初、中级两个层次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理论的探究。通过这一过程,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一定理论上的认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的教学设计流程有所掌握,有并有意识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三)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与具体学科相结合并评价。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关理论培训完成之后,要求各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相关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在学校相关领导、部门的组织下,在组内、校内开展听课、评课、总结等一系列教学活动。

(四)进一步提高与常效管理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建立有效机制、在日常教学中、各项常规管理上狠抓落实,突出常效,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二、建立并完善“唐镇中学网站”。网站对外作为展示学校的窗口,对内是教育教学的平台。计划分如下几个阶段完成:

(一)资料准备阶段。由校领导牵头,各部门、教研组配合,教育信息技术组落实,准备好学校网站的。各项内容,力求详尽、有代表性。

(二)构建网站架构,并建立简单后台数据库。由教育信息技术组负责实施。

(三)在发布后,继续不断地完善和充实,成为常规管理工作。网站发布后,网站内容还需大量充实,技术细节有待完善,需有关方面群策群力,积极参与。这同时也是提高全员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意识的有效途径。

三、完善电教设施使用及相关人员管理制度,提高设施完好率,提高管理人员服务质量。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面的扩大,各种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尤其重要。本学年将就设施使用、人员管理、耗材管理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制度,以良好的状态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各专用教室有专人负责,且负责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维护设备的能力,并要填写好相关的使用记录及维护维修记录。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篇八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试行)》《20xx年连云港市教育信息化和装备工作要点》要求,进一步完善智慧教育学习环境,架构智慧教育支持服务体系,全面发展智慧教育,加快推进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环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培养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二、建设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导向,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化环境和资源服务,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质量提高。

坚持应用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从学校和师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促进作用,以应用驱动各项建设工作。

坚持融合创新。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融合创新,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要强化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以创新促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教育服务供给、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坚持示范引领。坚持统筹规划、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分步实施。各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智慧教育环境提升、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融合创新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创新性、示范性应用案例,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智慧校园”。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全县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建设内容

“智慧校园”建设围绕智慧环境、数字资源、信息素养、融合创新、支撑保障、特色发展等六个方面开展。

(一)智慧环境

1.校园网络。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升级改造校园网络环境,进一步提升宽带网络“校校通”水平,千兆进校、百兆进班。无线网络覆盖主要教学、办公、生活等场所。支持视频点播、电视电话会议及语音、图像等各类信息的多媒体运用。采用智能化设备对装备使用情况进行自动追踪、管理和控制。

⒉信息终端。拥有支撑教学、学习和交互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满足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科研和学习活动需求。建有智能卡系统,提供校内消费、图书借阅、门禁管理、考勤管理、宿舍管理、访客管理等应用服务。学校主要公共服务区域(图书馆、活动室、行政楼、食堂、宿舍等)配置公用信息终端,为师生提供各类信息化服务。

3.智慧教室。教室配置多媒体交互设备,建设支持网络教学研究的录播教室、支持教学行为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智慧教室和学习体验中心。能实现教室、电子设备的集中智能化管控。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教学资源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以及在线学习社区等,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

4.信息安全。建立网络信息安全制度,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网络安全设备,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有害信息过滤系统和WEB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系统。配备统一上网管理系统,定期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等保测评工作,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

5.智能安防。智能安防系统覆盖学校主要场所,与区域行政部门数据同步,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互联互通。能实现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电子巡更、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消防报警、紧急广播与疏散等智能化安防管理。

(二)数字资源

1.资源开发。通过自建、引进、合作、共享等多种方式配备学生学习资源、教师教学资源、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资源和数字校本特色资源。电子期刊、电子图书、视频和音频等数字资源能满足教学、科研和教师进修、学生成长的需要。

2.资源应用。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教师能有效运用优质资源开展课堂教学,能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家校互动、网络研修、学习指导。学生能通过网络学习空间进行预习、作业、自测、拓展阅读、网络选修课等学习活动。

3.资源共享。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现校内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并通过教育资源平台实现网络课程或特色资源区域共享,鼓励师生在教育资源平台展示、共享优秀数字资源。

(三)信息素养

1.学生发展。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利用网络获取、储存、评价、加工和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利用各种媒体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享,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同时注重自制,不沉迷网络。

2.教师发展。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

3.信息化领导力。校长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根据区域信息化发展目标,明确建设思路,具有组织、管理和评价能力。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校各项管理,有效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和绩效评价。

(四)融合创新

1.智慧教学。教师利用信息化备课支撑平台和数字资源进行电子备课或网络协同备课。综合运用学科教学工具、网络空间等开展智慧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方式。能采集、汇聚、整理、分析教与学过程的大数据,实现师生教与学双向适时反馈。

2.智慧管理。依托国家、省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校园智慧管理,推动互联互通及数据共享,实现办公、教务、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等智能化管理。

3.智慧服务。提供基于PC和移动端的家校互动平台服务,帮助家长实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进行有效的家校互动交流。同时,利用信息技术为家庭、社区和其他学校提供教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等社会化公益服务。

(五)支撑保障

1.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并按计划推进实施。

2.机构人员。学校有专门的机构或部门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专门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每门学科配备教师负责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应用。

3.经费保障。安排教育信息化经费,用于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学校从生均公用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信息化教学资源更新和日常运行维护。开展校企等合作,建立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确保“智慧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

4.制度建设。学校建立教育信息化运营、管理和激励制度。

(六)特色发展

“智慧校园”建设重在深化应用、融合创新,鼓励各校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在“智慧校园”前沿研究、特色应用、突出成果、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打造亮点,促进“智慧校园”建设特色发展。

四、考评细则

详见附件。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智慧校园”创建活动是加快教育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重要举措。各学校务必要高度重视,将“智慧校园”创建作为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中心工作来抓。要做到建设与应用并进,在完善硬件环境的同时,加强应用推进。要以“智慧校园”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全县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快学校内涵建设步伐。

2.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县教育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指导和推进实施。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3.明确目标,细化落实。各学校要组织管理团队、全体教师及各职能岗位人员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积极落实“智慧校园”创建工作。要对照建设标准,根据建设项目和评价指标进行合理分工,逐项逐条责任到人,确保创建工作有效落实。

4.措施到位,确保实效。各学校在“智慧校园”创建活动中,要完善措施,加强管理。一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发挥制度的规范和引领作用,以制度保障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规范有序运转,有效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重点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各种学习能力和优良品质。三是加强学习交流,有计划地组织工作意愿较强、工作成效较好的业务骨干赴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四是注重“智慧校园”安全管理,定期做好相关设备的升级维护、病毒防范及重要数据的备份,确保各类设备和软件平台安全、稳定运行。切实以“智慧校园”的创建促进学校建设和管理上水平、上台阶,真正实现为学生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目标,整体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品位。

智慧校园的设计方案例文 篇九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学校结合市县育教学信息技术发展规划与要求,与时俱进,在提升品质上下功夫,促进学校信息化发展,让校园网成为师生管理学习,交流互动,共同提高的信息平台。

二、主要工作

1、管理工作

本年度,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电教组成员作,做到分工具体,职责明确,服务到位。完善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计算机使用、电教设备的使用和借用制度。规范学生、教师对计算机的操作,保证学校网络健康、正常运行并充分发挥作用。制定《校园网Ip地址分配管理表》规章制度,文明上网,禁止教师上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网站,坚决杜绝利用网上炒股、购物等现象。做好校园网的建设工作。

2、信息技术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1)信息资源的建设

本学期将本着出既要讲究实用、实效,又要把握发展需要适度超前的原则,抓好校园网站建设,使我校的校园网发挥出最好的效益。继续利用宽带网,搜集和整理与教学有关的资料。不断充实学校内部网站的内容,通过网络信息的管理和利用,加强校园办公管理、教学常规和学生常规管理,以实现资源共享。完善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网上学习、制作课件。在此基础上,建立各部门、各学科以及个人的教学资源库,建好学校资源库。

(2)设备的维护和安全保障工作

进一步完善检修制度,各种设备有专人管理,常用设备每周检查一次,并有详细记录,有问题要及时处理,使设备维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随着电教设备不断增加,安全保障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3、教学工作

抓好课堂教学研究、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上好《信息技术》课。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任务”为驱动,以实例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搜集、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技能。

4、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综合能力培训工作

本学期,我们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教师能熟练掌握上网浏览搜索资料、资料、软件上传下载、“县网络教研平台”、运用MicrosoftWord编制试卷、运用MicrosoftExcel电子表格统计成绩、运用Microsoft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课件、制作个人主页等工作。

5、学生综合技能培训工作

6、教改实验工作

本学期为配合学校申报《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研究》课题结题工作,继续抓好课题研究工作,搜集整理实验课题所需的各种材料,确保顺利完成结题工作。

三、具体工作安排

1、制定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2、2—15周学生综合技能培训

3、13周学生综合技能培训

4、2—6周抓好教师信息技术综技能培训。

5、8—15周教师信息技术综技能比赛。

6、15周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评比。

7、18周课题资料的收集、筛选、分类、归纳和整理

8、电教设备设施清点工作。

9、学期结束总结工作。

四、信息化教学活动安排: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9篇学校智慧校园解决方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智慧校园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