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搭石》教案【优秀10篇】(搭石优秀教案一等奖)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这10篇《搭石》教案是来自于快回答的搭石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搭石》教学设计 篇一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乡村搭石照片,课文演示文稿)

2、学生准备:预习本课生字词语。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导入:

师:(课件播放乡间搭石图片若干)在我国北方农村,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人们常会看到这样的风景:无名的小溪从乡间流过,过往的村民根据水的深浅,从岸边、找来一些平整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就踩着这些石头过河。这些石头有意一个诗意的名字,叫————搭石。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搭石》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作者刘章,被誉为农民诗人,写过许多诗歌和散文。

2、 初读:自由读课文。看看通过这些朴素的农村生活的画面,你感受到什么?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懂的词语。

3、 交流初读感受。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播放乡村搭石照片配以教师的深情描述,一则可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美的意境之中,二则巧妙地解释了课题,由课题引入新课的学习,自然而富有美感。初读课文后谈谈感受,意在了解学生初读之后获取了多少信息,产生了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二、 识字学词,扫清障碍:

1、出示:谴责 懒惰 (带点字为生字)

指名读,读准字音。

出示句子: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有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指名读句子。

谴和惰哪些地方容易写错?你有哪些书写建议?

2、俗语:

课文中说家乡有一句俗语,是哪一句?

出示:“紧走搭石慢过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俗语就是俗话,是广为流传的`语句,往往简练而形象。大多俗语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

你还知道哪些俗语?说说看。

3、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

查字典“绰”是什么意思?

师: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谁来读一读这诗一样的语言?

指名读,出示下文: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4、伏下身子 理所当然 联结

说说“理所当然”的意思。

课文中人们把什么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读一读,相关语段,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5、汛期 裤 间隔 溪水猛涨

裤:就是把裤子挽起来的意思

间:在这里读四声,是多音字。涨:也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三声。

设计意图:在识字教学中。以培养主动识字能力为主,设计了查阅工具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词语的同时,让学生回到课文中读好相关的语句,在语境中进一步理解词语的意思,还特意设计了指导学生写字的环节,“谴”是生字,“惰”是要写的字,这两个字笔画复杂,很容易写错,在认读的同时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易错的部位,有助于学生记忆。

《搭石》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搭石》一课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六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爱”为主题编排,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搭石》这篇散文,是作者刘章以家乡小溪中普普通通的搭石为素材,运用质朴的语言为读者展现出家乡人摆搭石、走搭石的优美画面,向人们传递着家乡人淳朴的民风和为他人无私奉献、敬重老人的美好情感。学习本课不但要使学生通过一幅幅美的画面,体会其中蕴含的人性美,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文描写的画面离学生生活较远,他们对山区的小溪、洪水暴发、走搭石等情景不很熟悉,对作者通过普通的事物来发现美、表现美的写作方法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通过本册书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这都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

设计思路:

1.整体感知,走近搭石感受美

本课的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首先让学生整体阅读,初步感知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

2.自主学习,走上搭石寻找美

通过学生的自主批画,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搭石美的'语句,体会搭石带给人的美好画面。

3.多种方法,亲近搭石升华美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句等多种方法,在听说读写的有效训练中,体会文章内涵,升华美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能结合具体内容,体会文中关联词语的作用。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2.运用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展现的情景,体会搭石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并受到熏陶和感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搭石的感受。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从家乡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场景中,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教学难点:

1.感受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美、音韵美,画面的动态美。

2.初步体会作者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方法。

3.体会“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家乡的小路,也联结乡亲们美好的的情感”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1.师生查阅的本文的写作背景资料及作者刘章的资料。

2.为本课制作的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知道什么是搭石,家乡人摆放搭石的原因;初步感知搭石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知道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个中心句,作者从人们摆搭石、走搭石两大方面来记叙家乡独特的风景的。

第二课时:理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的具体内容,体会透过搭石表现出来的美好情感,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初识搭石

结合预习和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搭石。

出示句子,注意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

二、检查预习,感知内容

1.读准字音。

懒惰 俗语 平衡 联结 谴责 山洪暴发清波漾漾理所当然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伏下身子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俗语”,文中的俗语是什么?(紧走搭石慢过桥)说说文中这句俗语的意思,并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要紧走搭石。

2.读准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

① 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查字典理解“暴” ) .

②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

③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

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④ 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

找出“谴责”的近义词换一换,找出“懒惰”的反义词。想象人们谴责时会说些什么。从这句话中你对作者家乡的人有了怎样的印象?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脉络

① 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思考围绕搭石都记叙了哪些内容。

② 指名朗读,适时反馈点拨,理清文章脉络。重点理清描写走搭石时是从一行人走搭石、两人面对面同时走搭石、年轻人遇到老年人走搭石三个方面来写的。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

什么是搭石

摆搭石

走搭石

作者感受

三、走进山村,了解摆放搭石的原因

读第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家乡的人们摆放搭石的原因。想象人们上工、下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给人们生活、出行、工作带来的不便,初步感受搭石和人们的密切关系。

出示作者回忆家乡的一些文字资料,进一步感受搭石的作用。

我出生在河北省兴隆县上庄村。 那是一条十里狭长的山村,人们依水而居。一条无名溪水的两岸,是大山、村庄、梯田和果园。上庄村有六个自然村,其中五个村的人家散落在小溪旁,我出生的那个小村是溪水的源头之一,人家散落在两条山谷里,泉水汩汩,下自成“溪”。从我的祖宗开垦小村,到我这儿才六代,算来也就是一百几十年的光阴。一代又一代人,出山串亲、赶集,唯有反复跨溪而行,除此,别无选择。小溪最窄处仅五六米,最宽处也不过30米。平时水最深处也不过一米。年年雨季过后,秋风将至之时,人们为了不涉凉水,在每一个跨溪水里摆上一排方石,这就叫“搭石”。小溪冬天结冰,人们来回走冰,只有窄处才搭小桥。夏天山洪暴发,唯有来回趟水,或背水而叹。一年365天,有近200多天走搭石。

阅读文字资料后,再读说明搭石的句子,进而体会搭石的作用。

四、自由读文,感知搭石给作者的印象

在作者眼中搭石给他的印象是什么?(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你眼中的风景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内容来说明家乡这道风景的?感知作者在表现结构上的特点。(总分结构)

五、质疑问难,了解学情。

六、识写生字,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整体感知搭石美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搭石给作者的总的印象是什么?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个总述句,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具体说明的?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

家乡一道风景

摆搭石

走搭石

普普通通的搭石怎么构成了一道风景呢?这究竟是怎样的风景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搭石,感受这其中的深意。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内容,进一步感知文章的重点内容以及结构特点,并以“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为思考核心,贯穿教学整个过程。】

二、细读课文,走近搭石体会美

1.自学批画寻找美

学生默读2——4自然段,用“——”画出能表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的句子。思考: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把自己的感受简单地批注在旁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养成边读边思考边批画的读书习惯。】

2.组内交流丰富美

3.全班反馈感受美

预设一:摆搭石感受美的心灵

学生交流画出的句子,教师随机出示PPT:

1.学生初步交流自己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2.抓住重点词句“无论”、“只要”、“一定会”、“踏上几个来回”、“ 才”等词语,深入理解家乡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意思。】

3.展开想象,升华理解。

《搭石》教学设计 篇三

一、课文简说:

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二、学习目标:

1、比鲜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毖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感悟,领会“美”的不同含义并形成积极体验。

四、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课外辅助阅读材料。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放松心情,欣赏音乐。

二、谈话导入,初步了解搭石。

(师板书:搭石)同学们,你们见过搭石吗?在哪见过?它有什么作用呢?你们踏过搭石吗?(课件)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呀?用一两句话描述就行。(可请图片中的同学回答,更贴切些)指导说完整话。

师:哦!这就是生活中的搭石呀!在作者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小溪的水常年不断,遇到溪水猛涨的时候,可不方便啦!于是乡亲们就会在小溪里,根据溪水的深浅横摆放上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吧!现在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吧?!那我请一位同学上来画一画搭石好吗?注意“平整方正”、“横摆”、“间隔”。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部分内容)“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学生介绍搭石。

三、抓住重点词,进一步了解搭石。

1、(课件出示)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2、检查齐读。

3、请你们快速轻声读课文,并找出文中带有以上词语的语句,用笔画下来,同桌互相读一读吧!

4、(课件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请一个小组朗读,你们读完有什么感觉吗?觉得美吗?美在哪?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呀?(动作美――协调有序;声音美――轻快的音乐;画面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课件出示同学过搭石的图片)结合图片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意思。

假如踏搭石时动作不协调有序怎么办哪?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那你们做什么事时是协调有序的呢?请举例说明。

看图片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意思。

请把这三个词语抄写在练习本上。

5、师小结:是啊!家乡的搭石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人们从它上面走过,踏过,一排排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不仅给人们带来方便,还为家乡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多美呀?(师结合板书)

景 美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部分内容(课件出示内容)。

四、抓住重点句,体会情感。

1、师过渡:咦?学到这儿似乎课文已经结束了吧?你们认为文中有哪些还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语句,也就是你们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有吗?

(学生找-画-想)

2、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3、(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你们找得很准确,那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呢?(指名读句子)

评价:你读得很投入,读书就应该这样。

(重点指导有感情朗读)强调“联结”和“也联结”,可加上“不但――而且――”让学生体会句子的情感递进性。

4、师:那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请找出相关语句,细细朗读体会,好吗?

(同桌互相交流。)

5、反馈交流。

A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qi?n)责这里的人懒惰(duò)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 B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在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6、师:同学们,从你们找的句子中,我已经初步感受到乡亲们那美好的情感了,谁来具体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呢?

结合学生回答,填补板书:

7、师小结:搭石很美,因为它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但更美的是乡亲们那一颗颗勤劳、助人、善良、谦让和尊老之心呀!这难道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吗?补充板书:

心 美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一次深情地读读这些话,一起走近乡亲们的心吧!(课件出示课文第三、四、五部分内容)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课内外结合,升华情感。

1、师:同学们,老师昨天读了一篇文章《古井》,也深受感动。现在我们一起来静静地读一读好吗?注意要求:找找古井和搭石之间有什么联系?并具体说说联系在哪?谈谈自己的想法好吗?

(学生默读文章,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播放背景音乐。)

2、师生交流读书感受:我们班的同学真爱读书,谁能把这两句文章中最重要的语句互相调换一下顺序说一说呢?

说得真好!其实无论是搭石还是古井,它们都有着美好的品格,而且还深深教育了我们如何做人,老师和你们的想法一样,这真是心有灵犀呀!

此时,老师很想送你们一句话,想听吗?------不要太介意身边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物,因为—平凡之中常常孕(yùn)育着伟大。

你们现在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吧?

3、谈发现:美是什么?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美也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出示课件图片)在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东西,如:一支支粉笔,一根根铅笔,一盏盏烛光;还有许多平凡的人,如:烈日下辛勤劳作的环卫工人,孜孜不倦的老师们,天天为我们送水的送水工人,等等。他们就像搭石一样,为人们默默奉献着、工作着,然而我们却未能察觉这平凡中所蕴含的美好品格,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4、写发现:那就让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吧!(写在练习本上)提示:可以写一写赞扬他们的话,也可以写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

学生写话练习。

5、展示评议。

六、作业布置:

1、 推荐阅读《挑山工》;

2、 摘抄文中优美的句子。

板书设计1:

21 搭 石

故乡的小路 景美

搭石 联结

美好的情感 心美

(无私奉献)

(互助谦让)

……

板书设计2:

21 搭 石

景美

心美

《搭石》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搭石》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是著名乡土诗人刘章所作的一篇散文。走进这篇散文,迎面而来的是清新自然的乡土气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副副平凡而又耐人寻味的画面:秋凉以后,乡亲们不约而同摆搭石,忧人之忧调搭石,协调有序走搭石,同到溪边让搭石。几幅画面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

教学目标:

1、弄清什么是搭石,感悟作者家乡搭石的美;

2、通过对重点词语“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理解,体会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善于从生活细节中发现情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围绕一道风景,层层深入地研读乡亲们走搭石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搭石。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配乐)上节课,孩子们初步学习了《搭

石》这篇课文,知道了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很美。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可以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一起去走走搭石,感受它的平凡和美丽。(看板书——21 搭石,齐读)

2、孩子们,上节课学习的生词都记住了吗?我们有节奏的读,(两个字的词)变换节奏(四字个词)真棒,读出了词语的节奏美。回忆一下,你都记住了哪些四字词语(生:我记住了….师:写下来,我也说一个,说意思,根据这个意思应该写出哪个词语?写下来)(只出示听写的词语,自行改正)全对的举手,祝贺你们,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非常好。错误的马上改正。

(设计意图:良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在复习生字新词时让学生读出词语的节奏美,在听写本文体现美的词语时,让美在无意中进入孩子们的大脑,同时巧妙地将根据意思写词语的方法在课堂上渗透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搭石

1、打开书103页,浏览一下,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生浏览)主要内容是什么?(生主要内容)(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2、孩子们,主要内容你们知道的很清楚,还记得上节课的疑问吗?(生:什么是搭石?师打问号,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打问号)

(设计意图:思考从疑问开始,回忆上节课内容,以疑促思。)

3、要想解决这两个疑问,我们必须再次走进课文,静心阅读,认真思考。首先解决第一个疑问(课件出示一自然段)来,一起读。(齐读)什么是搭石?(生)真聪明,知道用书中的句子来回答问题。什么是搭石?(生)是啊,这些平整方正的石头,加上美丽的小溪,形象地展现出了乡村的自然美。所以,作者说搭石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

4、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是怎样过小溪的呢?谁能用书上的语句为我们说说?(生发言)

5、师:是啊,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人们收工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人们访友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生:脱鞋挽裤)。一次又一次地脱鞋挽裤,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谈体会,可能有:不方便、麻烦等)的确,如果没有搭石,人们过小溪会不便,甚至是辛苦。所以说,没有搭石就没有(指板书,生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变换条件引读“脱鞋挽裤”,引导学生从正反两面体会搭石,让学生读出搭石为人们带来的方便,搭石之美逐步浮出文字。)

6、师:看,我们静心阅读,认真思考,很快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边说边擦去第一个问号)可无非就是一块块平常的石头,作者怎么会觉得它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疑问,(指板书)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怎么办?(生:再次

走进课文)对呀,带着第2个疑问再次走进课文2---4自然段,静心阅读,认真思考,为什么说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生默读课文,谈体会。)孩子,你说的真好,是从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体会到的(生,课件出示学生说的句子)

三、研读课文,体会美丽

研读内容预设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一)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课件出示)

1、学生谈体会,引导学生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词语,感悟家乡老人的可亲可敬,(生谈体会: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师鼓励:你学会了抓关键词来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真棒!

2、引导学生在想象画面的同时想一想不到:①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②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③满意离去时,又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通过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生谈体会)。师鼓励,来,带着体会一起读(齐读)这种无私奉献的美的确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孩子们,我们写作的时候也要学习能恰当的运用关联词,这样会增强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和用词的精妙,训练学生理解

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研读重点二:“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当学生读到这段话,并简单地说出自己的体会时,师鼓励:这个多音字你读得真准,我们来给它组组词。

(设计意思:引导学生学会遇到多音字就应该联系上下文,判断它的正确读音。)

2、孩子们,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搭石的美呢?(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的确很美,尤其是“人影绰绰”这个词,(贴词语卡片一)咱们以前很少见。孩子们看,“绰”有三种意思(出示课件)在这个词语中“绰”字是什么意思?(生)你能把“绰”的意思放入词语,谈谈对词语的体会吗?(生)孩子,你学会了抓关键字体会词语的意思,体会到了水光、人影两相刻的美,真棒!(贴学习方法卡片一)那“清波漾漾”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贴词语卡片二)生)说得真美,你学会了用想象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词语(贴学习方法卡片二)能美美地读读这两个词语吗?(生)来,一起读(齐读)读得多美呀,多美的画面啊,这,就是家乡的自然美,所以作者说搭石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

3、还有哪个词也体现了美呢?(生:协调有序)(贴词语卡片三)书中的哪个句子描写了“协调有序”的画面呢?(生,课件出示)了不起,孩子,这样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贴学习方法卡片三)让我们一起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后面的;(3组)”(怎么不走呀?)“前面的------后面的------(3组)”原

来这样默契、有序的动作就叫做(生:协调有序)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轻快的音乐)乡亲们不仅踏出了音乐美,还踏出了和谐美。

4、是啊,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奇丽的小诗。(课件出示诗)谁能为我们读一读。(抽读,鼓掌)师引读:孩子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生活了13年,每一年都有两百多天是走在搭石上,每一天他要走上62道搭石,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生齐读课件出示的语句)孩子们想着画面读这段文字读得真美,其实想象画面也是帮助我们体会语境的好方法。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走出了画面美,体现了家乡人们的和谐美,搭石的确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中发现美、体会美、感受美。学生用朗读将这美好的画面呈现在了大家面前。这样一来,学生更从语言的背后看到了一幅和谐之美的画面。)

(三)研读重点三:“如果两个人面对面同时来到溪边?才相背而行。”

1、一行人走搭石是一道风景,当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描写两个同到溪边的语句)我想问问,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其他同学体会到了什么?(生:“谦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谦让美”(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受“搭石”,从而走进淳朴

的民情,感受美好的民风。)

2、师质疑:假如遇上年轻人和老人来走搭石,那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生回答,课件出示学生朗读的句子“假如遇上了老人?理所当然的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想象,进行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的训练。)

3、“伏”是本课的生字,这个字让我听着心头轻轻一颤。瞧,它的左边是(生:一个人),右边是(生:一条犬)是的,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最崇敬的一种向征,左边的人弯得是那样的恭敬,弯得是那样的心甘情愿(课件演变“伏”字)这个字放在这幅画面中,咱们再来体会体会。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也会在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生自由朗读)

4、哪个词语也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生举手回答“理所当然”)文中的理所当然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生:背老人过小溪)现在我是那位老人,我想问问年轻人,过了小溪之后,你们需要我向你们千恩万谢吗?(生:不需要)为什么?(生回答“理所当然”)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教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边读边想象文字描写的画面;抓关键词谈体会;联系上下文谈体会;进行个性化朗读等。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

5、是啊,年轻人不需要老人的千恩万谢。听了你们的回答,我仿佛看到了这位老人年轻时,也伏下身子去背别的老人,因为这是(生:“理所当然”),当那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会有(生:别的年轻人

来背他)因为这是(生:“理所当然”)从家乡人们眼中的“理所当然”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这种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好心灵的确是(指板书读)(配乐)多么温馨的画面啊,一块块搭石上仅仅就是书中描写的这几个画面吗?让我们来到小溪边看一看,描绘出更多、更美的。画面!来,写一写吧!(生动笔写后,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朗读中读出诗意,品出画面,悟出美感。之后,从读学写,掌握规律,以读促写,逐步提高。)

7、透过这个“伏”字,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家乡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感受到了家乡人们美好的(生:心灵)是啊,这些看得见的乡村自然美,和看不见的和谐美、心灵美,不仅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还使这道风景变得更加(生:美丽板书,擦问号)

四、回归课文,整体感悟

1、刚才我们用抓关键字、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词句,弄清了第二个问题,充分感受到了自然美、和谐美、心灵美。让我们再次回味回味。师引读:家乡有一条无名的小溪,每到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便会(课件出示)搭石体现了乡村的自然美。它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瞧,上了点年岁的人(课件出示)真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美。一行人走搭石,走出了和谐美(课件出示)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又描绘出一种谦让美(课件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课件出示)是呀,这些看得见的自然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美,让作家刘章爷爷在文章的最后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

2、刘章爷爷难忘搭石、赞美搭石,他仅仅是在表达对搭石的赞美吗?(生)是啊,课文以“搭石”为题,它赞美的不仅仅是那些普普通通、平整方正的石头,他还赞美了(生: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借物喻人。准确的讲就是借搭石喻家乡的人们,这种写作方法我们以后要学会运用哟!

3、学到这里,我相信“搭石”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了新的诠释,它还是什么(课件出示:搭石是-------。)孩子们,把你们想象的画面定格在纸上吧!(生写,交流5个师表扬)孩子们描绘得真美。

(设计意图:写几个比喻句从而构成一个排比句,更像一首诗。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并体会到小山村的那种淳朴的美,那种人性的美。美在孩子心中流淌。)

4、小结:(展台)是啊(重复学生的诗,指板书)刘章爷爷从不起眼的搭石中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也许我们一生都不曾走过搭,但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却有着许许多多像搭石一样的人,他们是(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这些平凡的搭石,带给了我们感动和温暖,相信,因为有了这一块块搭石,孩子们一定会踏出你们亮丽的人生!

5、课后练笔:.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本文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发现了美,让我们也睁大眼睛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吧!(学生口头交流自己生活中发现的美。)

1.小练笔:我眼中的美

用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2.召开“寻美交流会”:学生交流自己的小练笔,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评价、交流、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自己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的美,学习作者用自己的笔表现平凡事物中的美,召开“寻美交流会”,意在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阅读和写作的技巧,把小练笔这一项作业扎实地落实。)

板书:21搭石 ?

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一个大问号)

《搭石》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汛期、清波漾漾”等词语。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3.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们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

谈谈对搭石的了解。通过预习,你对搭石有哪些了解?

二、学习字词,走进课文

1、抽读生子

2、读“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荡漾理所当然联结”。

三、小组合作分段学习讨论

(一)学习

自读本段,你明白了什么?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

(二)、学习2——4自然段。

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发现美、一起来欣赏美。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

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1、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⑴读通句子,正音。

⑵引导学生用查字典、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小结学法。

⑶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

⑷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⑸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⑹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⑺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⑴指名读:

正音:伏。

⑵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⑶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⑷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写话交流。

3、升华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六、总结并预告下节课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认识“谴、惰、俗”等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山洪暴发、猛涨、裤子、平稳、平衡、联结、清波荡漾、理所当然、有序、伏下”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教学重、难点:

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

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课文插图,乡亲们协调有序走过搭石的图片。(有条件的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搭石》教学设计 篇六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三、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1、出示课件。

2、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3、生汇报。

(二)、初读文本

1、画面的内容被写成了一篇文章,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朗读《搭石》一文,说出你的读后感。

2、生自由读课文,师指导。

3、检查读书效果。

(1)课件出示新词:谴责懒惰俗语伏下协调有序人影绰绰

自由读指名学生领读

(2)放入句子中,能读吗?

1、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3、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4、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指名读,评价。

指导读:听了句子有何感觉?带着这种感觉来读。(渗透文本的美)

好文章要读出韵味来,不知有没有信心把课文读好,把感知的美读出来。

组内分工练读(提示要注意倾听别人的朗读并给出意见)

指名读,自选段落,把自己最拿手的段落展读给大家。(谁第一段最拿手?谁第二段最拿手?……)

生评价,可以二次来读。

四、自读释疑

读的`不错,有几个小问题希望大家帮忙解答。

课件出示:搭石是什么?谁搭的?有什么作用?

学生笔答,交流汇报。

五、扎实习字

1、读完课文解决了很多问题,轻松一下,来看看字。

出示:洪暴猛涨裤惰稳俗衡序伏

做个小老师,给大家讲讲你最了解的字(组词书写等)

2、课件分部分范写暴、衡、惰(师生分析各部分占位,交流如何写美观)

3、同学们现在你挑一些最难的字写一下,一会儿交流。

生写字,师指导坐姿。

六、再读全文

自由读,鼓励学生读出新的感悟。

搭石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反复读课文,引导孩子从读中感悟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人性美。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亲爱的孩子们,有一位农民诗人,他叫刘章,虽然他离开农村几十年了,但他依旧怀念乡村,怀念乡村搭石那一幕幕情景。今天,就让我们和刘章爷爷一起去感受搭石带给我们的温暖吧!

二、解读课题

自由朗读课文,理解什么是搭石?

“搭石”是作者刘章的家乡河北兴隆县的地方方言,“搭”本义支,有架设义。此外,还有抬和交接,配合的意思。方言对象一般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与当地的坏境紧密的联系。

三、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结合文章分段,并说明理由。

a、找同学根据朗读分段,并说明理由。

b、师小结:本文结构为三个语义段,首自然段成一段,是介绍搭石的背景和功能。2——4自然段是介绍当地的搭石文化。末段是主题升华段,将主题明确表达出来。

2、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家乡人摆搭石的原因和季节。

a、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圈化出来。

b、从文中找出家乡人摆搭石的原因(多个村庄分布在小溪旁,搭石是为人服务的)

c、划出描写搭石季节的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

d、读句子“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放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理解搭石搭建方法和作用。

3、学习第二部分

a、读准字音,理解“谴责、协调”等词语的意思。

b、读句子“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和“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分析这两个句子间的联系。(“早早地”叠词强调,表现了当地人的勤劳。“勤劳”和“懒惰”进行对照,不至于突兀,包含了家乡人责无旁贷的强烈责任感。)

c、第二部分描写人们行走在搭石上的画面,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分小组合作探讨,并选代表总结发言。(承接上段末老人搭石不平稳,讲述搭石过桥的技巧。由于当地人都熟谙搭石过河之道。)

4、学习第三段

a、齐读,感悟这段话的人情美。

b、用“联结着……也联结着……”说一句话,并把它写下来。

c、小结(以两则具体情景来呈现当地人淳朴的人际关系,借用经常到山里的外人的视觉。用533言起,充满韵律感,在强化句式中升华主题。)

三、布置作业

家乡的搭石真的是一副美丽的风景画,一起画一画吧!

《搭石》教案 篇八

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前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揭题、简介

1、出示一节小诗

故乡是大真大美,

故乡是大音大象,

故乡的每一块的石头,

也像明珠闪光!

自由读、指名读,读着读着你觉得在作者心里,故乡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

小结:同学们真会思考,从简短的一节小诗中读懂了那么多。那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对这位作者叫刘章。(课件出示刘章的照片)有人称他是农民诗人,因为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后来又回到农村工作,在那里生活了13年。山乡的人物,燕山的草木,田里的庄稼,农家院里的瓜果蔬菜、猪驴牛羊,乃至溪头的一砖一石,都能涌入他的笔端,生发浓浓的诗意。他还特地为故乡的搭石写了一篇文章——《搭石》,请伸出手 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搭石要写得稳稳的。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检查一下,请读词语。

出示: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①指名读。

②读着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A、我仿佛看到了洪水很大。——哪个字让你有很大的感觉?(暴)B、仿佛看到溪水长得很快、很高。——哪个字让你有很快的感觉?(猛)

同学们,真能干!能用读词语抓关键字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出示:间隔 联结 平衡 谴责 懒惰 平稳 俗语

①指名读。

②谁能说说“谴责”的意思?(责怪)责怪就是谴责的近义词。联结(找近义词) 懒惰(找反义词)

对,给词语找近义词或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出示:清波漾漾 脱鞋绾裤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指名读词语。

2、读长句子,检查朗读。

词语会读了,那课文会读吗?老师选择了几个长句子,谁敢挑战,读一读?

句子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了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句子二: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句子三: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指读长句子,正音,指导读正确、读通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长句子读正确、读通顺了,老师相信大家读课文肯定没问题,现在请你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1)学生读课文。

(2)交流:

预设:课文写了每年秋天,家乡的人们都要摆搭石。

课文写了人们上工、下工要从搭石上经过。

课文写了人们过搭石要注意平衡。

……

同学们你们真会读书,粗粗一读就知道了这么多。刚才,大家都提到了一个词“搭石”,那什么是搭石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到文中的句子。

四、细读课文,感悟美好心灵。

1、细读“什么是搭石?” 感悟美好心灵。

(1)交流:

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指读句子。

能看着书上的插图说说“二尺左右的'间隔”的“间隔”就是——距离。

齐读句子。

(2)体会搭石的重要。

这就是搭石,透过这一块块石头,你又想到了什么?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一边读一边想,想到了许多许多。比如读到“进入秋天,天气变凉”这里,我就想到人们为什么要在这时候摆搭石呢?你能读读课文,帮助老师解决吗?

预设:A、“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洪水会冲走原来的搭石,或者把搭石冲得不平稳了,所以人们要在汛期过后的秋天重新摆搭石。

通过师生交流理解“汛期”——江河定期性水位上涨的时期,一般在每年的五六月到九月。这段时间,因为受梅雨、台风天气的影响,多下雨天气,江河溪流容易上涨,引起“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山洪暴发”、“溪水猛涨”那可是很猛、很凶的,你能 这种感觉吗?

人们为什么要在这时候摆搭石呢?还有别的原因吗?

B、“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很不方便,所以要摆搭石。

请你把不方便的感受送进句子里,读一读。

师生对话,体会搭石的作用: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要——生:脱鞋绾裤

收工要——生:脱鞋绾裤

赶集要——生:脱鞋绾裤

访友也要——生:脱鞋绾裤

来来去去都要——生:脱鞋绾裤

这样不停的脱鞋绾裤,真是——麻烦呀!

一旦到了秋凉之后,溪水变得冰凉,人们就——生:没法通过这条小溪了。所以——(生读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而有了搭石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无须脱鞋绾裤。

人们为什么要在这时候摆搭石呢?还有别的原因吗?

C、“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的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我从这里感受到了人们来来往往都要从小溪经过,如果没有搭石,那天凉的时候,人们过小溪就会不方便了。

是啊,搭石成了家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已经和乡亲们的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所以——(生读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3)感受人们的用心。

是呀,我们边读边想,就想出了这么多,帮助老师解决了问题,还知道了乡亲们的生活离不开搭石。请你再细细地读读这句话,一边读一边想,你还会想到些什么?

预设:

A、我从“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找石头,想到了人们很善良。因为水深的地方,要用大一点的石头,水浅的地方,要用小一点的石头,那么露出水面的石头才会差不多高,人们走起来才会稳定、安全。(板书:善良)

多棒的孩子呀!真会思考!能扣住细节来学习。你能读读这个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吗?(强调“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

B、我从“平整方正的石头”想到了人们很关心别人。如果用不平整方正的石头,别人走起路来会摔跤。(板书:关心)

你可以强调这个词读出自己的感受。

C、我从“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想到了人们的细心。因为如果距离远了,有的人会跨不过去,距离近了,人们走起路来有些不方便,而二尺左右的距离可能刚刚合适。

你真会思考,能从课文的细节描写中思考问题,了不起!

也请你读读这句子,表现乡亲们的细心。

D、“让人们从上面踏过”,使我想到了人们摆搭石是为了别人,很关心别人。

真是善解人意的孩子啊!把你细腻的心思读出来!

齐读。

小结:每年,人们都要自觉地、用心地摆搭石。我们从搭石的细节中感受到了人们美好的心灵。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你认为哪个生字需要给同学们提个醒的?(暴、猛、惰、衡、序)范写

2、学生书写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描写的美丽画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词语

2、说说什么是搭石。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反馈,出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是呀!这普普通通的搭石,却……出示句子:“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齐读,你见过哪些风景?(引导学生用美好的词句来说美景)

2、再次默读课文,看看搭石都构成了哪些画面?(旨在引导学生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老人修搭石

紧走过搭石

礼让在搭石

3、那么请你潜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地体会第二自然段老人修搭石中体会到哪些美?用心默读,有什么体会可以写在旁边。

交流:

A 、“上了点年岁的人……”

1、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无论怎样急着赶路”,他会遇到哪些急事?(上班、看亲戚、送友人、下田干活……)

所有这些事情都可能碰到,,但是——生读句子: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

请问你这位上了年纪的人,这时,你为什么这样做呀?

当老人发现了不平稳的搭石,他想( ) ,当老人摆好了搭石,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满意离开时,他想( )。

(想到:赶集的青年、抱着孩子的妇女、放学回家的孩子、腿脚不便的老人)

(我担心搭石踩得不平稳,乡亲们会跌进水里的!)

多好的老人呀!想着别人。

(我也是向着要把搭石踩得很稳固,不让后面经过的人跌跤的)

多负责的老人呀!一心想着别人。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句子

小结:只有这种一心为他人着想的、无私、有爱心的优秀品质才会有这种举动。

齐读。

课件出示句子: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

交流:我从“早早摆放好”想到家乡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搭石,人们非常勤劳。(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我从“谴责”、“懒惰”想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搭石,如果没有就会被人谴责,也看出人们非常勤劳,厌恶懒惰。(请用朗读表达你的感受。)(板书:勤劳)

B、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这是一行人在走搭石呢,让我们先来走一走吧。家乡的人们,你们有什么要提醒他们的吗?

2、我们再来看家乡的人们走搭石吧。请读,你觉得哪儿最美?

(1)“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看图理解,说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协调有序”,情境理解“协调有序”。

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指名回答)

你们说的真好,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好吗?(指六组学生前面的 后面的……)咱们和着读一读好吗?

现在 我们在哪里了?(搭石上)搭石不好走啊,走不好会掉进水里的,有信心走好吗?(有)那我们就开始吧!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的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渐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再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轻快的音乐!像——生:轻快的音乐!

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女生走在前面,男生走在后面。

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渐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再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

没有人踩脚,没人落入水中,有人在指挥吗?(没有),没有人指挥,又那么默契,那么有序没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一行人踩着踏踏的音乐,协调有序地走在搭石上,水光人影两相和,如诗如画。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

(3)全班朗读。清晨,晨雾还没有散去,勤劳的人们早早地出工了,请读。傍晚,夕阳洒下了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虽然很疲惫,但脚步仍是那轻快的踏踏,请再读。

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C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D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理解“伏”,(做动作)年轻人,当你背着老人过了小溪,你需要得到老人的回报吗?需要老人对你说谢谢吗?为什么?是啊,每一位老人都像是自己家里的老人,尊敬他们是理所当然的事。

(2)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体会到美读出来吧!

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3)拓展。家乡人把尊老、互相谦让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那么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课件出示)每天来走搭石的人还有很多。

假如遇到怀抱婴儿的母亲来走搭石,家乡的人们会( ) 。

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小结:刘章爷爷在哪里工作了13年,每年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时常看到这一个个感人的细节,那么,熟悉的搭石仅仅是普通的石头吗?

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 )风景。

此时的搭石是一道充满谦让美、尊老美的风景(板书:谦让美 尊老美)

这些都是我们看到的美,课文中还有我们看不到的美,(点击课件: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4、感悟最后一自然段。

A、走出这些美丽的画面,你有什么感想?

B、假如你是一块搭石,你想对家乡的人们说什么?

C、家乡的人们,你想对搭石说什么?

D、把你对搭石的感激之情,对家乡人们的赞美之情读出来吧!

四齐读课文

也许有一天,小溪上会架起一座座小桥,家乡的搭石消失了。但搭石会永远留在刘章爷爷心中,永远留在家乡人们心中;搭石带来的美丽的风景,美好的情感会代代传承下去。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再次去体会搭石带给我们的美。

四拓展感悟

听故事《一个承诺》,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像搭石一样平凡的事物,也时刻发生着很小却很美的事,你能说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感受到的美吗?

口头交流。如若学生一时发现不了,抛砖引玉:如一只笔,很普通,但是联结着同学之间的情谊。当有你忘了带笔的时候,周围的同学纷纷愿意借给你。再如一只碗,当你回到家,妈妈给你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饭,当你生病的时候,妈妈给你送上一碗药。这个碗,联结着母子情深。又如日记本,当你有心事时写在日记本上,老师给你排忧解难。这日记本联结着师生之间的情谊,

1、动笔书写。交流。

板书设计

搭石

风景

景美 人美(勤劳、和谐、谦让、尊老)

《搭石》教案 篇九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7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拖鞋绾裤、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教具准备

录音机、范读带、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优美的诗歌,同学们想听么?师配乐朗诵。“绿也无愁,红也无怨,无愁无怨的农家院,不是不知愁苦,是愁苦都能咽!甜的是一树雪梨,辣的是紫皮大蒜,苦的是一畦莴苣,一架葡萄酿着酸……人生滋味万千般,农家品尝个最全!”这是刘章所写的诗歌《绿也无愁》,作者通过他的诗歌为土地、为山民纵情歌唱。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板书课题。

2、质疑,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纷纷提问。

生:(1)什么是搭石?(搭石是什么样的?)

(2)搭石是做什么用的?(搭石的用途)

(3)在什么地方搭石?

(4)谁搭石?怎样搭石?

师:有这么多问题,我看出来了,咱们班的同学都是些爱提问题的小问号,很聪明,很了不起,不知道这种聪明劲在解决问题方面是不是也这么突出?那好,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

生:读书

师:这可是个好办法。

(二)整体感知全文。

1.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103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画上☆,表扬表扬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做上?遇到难题,也可以跟老师交流。开始吧。生开始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词语:拖鞋绾裤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

学生自由读、个别学生领读、全班齐读。

3. 学生合作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作者的家乡留给你怎样的印象,用我们学过的四字词语概括地形容一下。

(三)个性朗读。

1. 默读课文,哪些句子是你最喜欢的?把它划出来反复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2. 反馈交流

(1)每当上工、下工……画一般的美感。

随机理解:人影绰绰还能说说几个描写景色的词语。

A找出文中的一句俗语。

B说说这句俗语的意思。

C你还知道哪些俗语?

D师小结:这些由大多数劳动人民创造反映他们生活经验和愿望的定型的语句,就叫俗语,也叫俗话。

(2)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随机理解:谴责

(3)一排排搭石……美好的情感。

(4)我的家乡有一条小溪……这就是搭石。

随机理解:汛期、拖鞋绾裤(谁可以上来表演一下呢?)当学生说什么是搭石时,老师相机鼓励:你能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学习习惯真好,希望大家都向你学习。

师:简单地说,搭石就是什么

生:用石头塔成的桥。

师:那是不是随便一块石头都行呢?

生:平整方正的石头,二尺左右间隔,横着摆放在小溪里,让人们从上面踏过

师:这下明白了,谁能在这条小溪里摆一摆这些石头?(实物投影)台下的学生一起齐读什么是搭石。学生上台摆搭石。

师:说说你是怎样选择石头的?

生:选择平整方正的。

师:说说为什么。

生:不平整就走不稳当了。

师:“平整方正”是为了让人们……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均匀摆放是为了……从中感受乡亲们的善良、质朴。要是真是哪块搭石不稳当了,人们会怎样做呢?

反复读,从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悔、无私奉献地精神。

随机解决课始问题,刚才同学们都找出了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原因,那么同学们刚刚提出的问题会了么,现在老师检查一下。

(四)小结:同学们,在我们眼里这是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静静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悔、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乡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五)课内拓展。

同学们,在你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不起眼,但却让你感受到美的事呢?大家不但有发现美的慧眼,也有感受美的心灵,课后,就让我们拿起笔来,把你的发现和感受写下来吧。

同学们,在我们眼里这是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可刘章爷爷认为这一排排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六)作业。

1、抄写你认为难写的生字。

2、留心观察自己身边事物,找一找有没有让你感受到美的事。

(七)板书

21、搭石

什么是搭石?

搭石是做什么用的?

在什么地方搭石?

谁搭石?怎样搭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准备:

《搭石》课件、搭石道具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景。

先回忆一下分段教师简写段意,然后老师播放配有音乐的美丽画面,同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让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浮现课文讲述的画面,将学生快速带入美境中。

接着就让学生说一说,在刚才听读课文时,你的头脑中浮现了哪些画面?揭示景物——美(板书)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受。

课文中不但有优美的景物,还有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美,让我们再默读课文,去发现课文中的美。让学生边读边画出认为美的地方,并思考:你为什么觉得这儿写得美?并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想。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结合一个你们认为写得美的自然节谈谈文章哪些词句写得美?使学生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通过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时,师巡视指导,让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

小组汇报:依照学生的汇报次序,教师顺次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评读、研读,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以读代讲,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重点引导:

1、示范品读第三段。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

2、在品析第二段时,重点抓住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理解老人一心想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心灵美,读出对老人的赞美。

3、这第四段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解“理所当然的事”。

*联系生活举例说说你眼中的“理所当然的事”都有些什么事。 让学生充分感受那种谦让和尊老之美,有感情的朗读。

4、第五段学习写法: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指导朗读,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师小结:希望大家也做心中有他人,默默奉献,互相礼让,尊老爱老的孩子。

(三)感情朗读,理解升华

本文作者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他把平常的一件摆搭石,过搭石的事儿介绍得这么具体,这么美。谁愿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给配乐,听的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画下来。并让学生把喜欢的部分抄下来。

最后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否也曾留心观察身边的“美”呢谈一谈吧!

(四)感觉顿悟、全课总结:

有一句话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指导学生课后进行练笔训练,帮助提高习作能力。并将此布置为一次练笔作业回家完成。

《搭石》教学设计 篇十

一、课文内容分析

《搭石》是一篇意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家乡环境的介绍,反映出“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借助对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画面的细致描写,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

全文按照“介绍搭石—摆放搭石—走搭石—赞美搭石”的顺序展开,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家乡的生活环境谈起,介绍了什么是搭石。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写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第2自然段写乡亲们摆搭石的场景;第3自然段描绘了乡亲们走搭石的美好画面;第4自然段选取典型事例,描写了乡亲们走搭石时互相礼让、尊老爱幼的情景。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点明主旨,揭示搭石承载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课文语言质朴生动,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平凡的极具画面感的场景,处处体现着乡亲们美好淳朴的情感。秋凉在即,乡亲们在小溪中摆搭石;“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看得出搭石在家乡人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如果某处没摆搭石,人们会谴责那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会主动调整搭石,反映出乡亲们的淳朴善良、与人为善。一行人走搭石协调有序,两人面对面走搭石会互相礼让,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体现岀乡亲们和睦友善的美好情感。这一幕幕情景清晰、生动,呈现出一幅幅和谐美好的乡村生活画面。

本课作为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课,重在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基本阅读习惯。学习提示有两点要求,一是“用较快的速度默读”,提示学生阅读时要有意识地提高速度,同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时间,用于对自己阅读效果的检测。二是“集中注意力”和“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集中注意力”是最基本的阅读习惯,指的是阅读的时候不分心,不走神,能够抵抗来自周边环境和自己内心的干扰;“不要回读”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基本策略。“回读”指的是目光重新扫视前面读过的文字。

课后第一题有三方面要求:一是回应学习提示中“记下所用时间”,二是检测自己在一定阅读时间内能了解到多少课文内容,三是交流阅读体会。两位学习伙伴提示了重要的阅读方法。其中,“汛期”是很多学生不理解的词语,“紧走搭石慢过桥”是学生不易理解的句子,在这些地方学生容易出现回读,教材以学习伙伴的形式提出建议,提示大家在哪些地方可以尽量不要回读。

课后第二题指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借助回忆印象深刻的画面,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借助对词句的品读,体会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本题旨在引导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目标,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课文插图给学生展示了“搭石”的样子。搭石连接着河流的两岸,方便人们的生活出行。画面中虽然没有出现人物,却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为有效地展开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搭石以及搭石所描绘的生活场景离学生的生活有点远,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需要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学生对于不熟悉的文章,在阅读时容易受到周边环境和自己内心的干扰,以至于分心、走神。另外,学生遇到不懂的词句往往会回读。回读的次数越多,阅读速度也就越慢。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时将学习提高阅读速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之一。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汛、谴”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挽、懒、惰”等10个生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6个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借助对词句的品读,体会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快速默读的阅读策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刘章爷爷的一篇文章——搭石。

(板书:搭石)

2、了解速读策略,出示阅读要求。

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老师帮大家记下所用的时间。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回读。

出示阅读要求:

(1)集中注意力。

(2)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

(3)不回读。

3、汇报交流,理清脉络。

通过刚才的快速默读,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1)第一自然段。

①什么是搭石。

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对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②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

理解体会“平整方正”“二尺左右的间隔”等重点词语。

③从这些搭石的挑选和摆放,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乡亲们的善良、细心、友爱、团结、默默奉献……

④小结: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找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距离摆放搭石,让人们从上面平稳地过去。从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乡亲们的善良与质朴。

(板书:介绍搭石)

(2)第2自然段:人们摆搭石。

(板书:摆放搭石)

(3)第3、4自然段:人们走搭石时协调有序,招收礼让,年轻人背老人。

(板书:走搭石)

(4)第5自然段:搭石任人踩踏,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板书:赞美搭石)

3、交流阅读体会。

通过刚才的快速默读,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你还有哪些快速默读的阅读体会吗?

预设:

①遇到不懂的地方,不停顿,不反复读;

②眼睛始终注视课文;

③不被其他同学翻书、咳嗽等外界声音干扰;

④通句通行地读,不能逐字逐词地读;

⑤注意力集中,边看边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提示,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基本阅读习惯。一是提示学生阅读时“集中注意力”,有意识地提高速度,二是“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抵抗来自周边环境和自己内心的干扰,而“不要回读”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基本策略。】

(二)再读课文,引发思考,解决问题

1、题目引发思考。

同学们,齐读课题。在快速阅读之后,你对题目有了怎样的理解?

预设:“搭石”是家乡人们过小溪时摆放的石头构成的;“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出示作者介绍:

刘章出生在河北省兴隆县的一个村庄,被誉为“农民诗人”“草根诗人”。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后来又回到农村工作,在那里生活了十多年。刘章深爱着家乡的一切,家乡的乡亲,林间的草木,田野上的庄稼,农家院里的瓜果蔬菜、猪驴牛羊,乃至溪涧的一砖一石都能涌入他的笔端,生发出浓浓的诗意。

对于作者的简单了解,有利于我们读懂他的文章。让我们带着这些理解再次走进课文,去刘章爷爷的家乡看一看吧。

3、自主学习,出示学习提示:

(1)默读课文,用已有学习方法学习生字、词语。

(2)找出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并批注相关语句,体会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4、交流:

(1)学习生字。

出示词语:

汛期 访友 脱鞋挽裤 间隔 懒惰 平稳 平衡 协调有序

(2)指导生字书写。

[汛]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第一笔是横斜钩;第二笔是横,不是点;第三笔是竖,不是撇。

[挽]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部的第六笔是一撇通下来。

[衡]左中右结构,中间部分紧凑,“大”的捺改点。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出示词语:

汛期 山洪 谴责 暴发 间隔 唯独 懒惰 平稳 保持 平衡 美感

示意 家常 假如 联结 理所当然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同学们,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你能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些词语?

预设:

①根据图片理解“汛期”“间隔”的。

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家常”“挽裤”。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协调有序”。

④查字典理解“谴责”“懒惰”“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词语。

【设计意图: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这个环节不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充分准备。】

(三)课堂回顾,总结收获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

①学习了生字、新词。

②了解了什么是搭石。

③学会了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交流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3、继续读课文,体会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石》这篇文章,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对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2、出示课文插图:

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的搭石。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石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回忆课文内容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搭石”再次理解的兴趣,为理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奠定基础。】

(二)品读课文,体会美好情感

1、快速默读,寻找美丽风景。

出示默读要求:

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找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看看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将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交流反馈,出示重点句。

(1)摆搭石。

①出示句子: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引导体会:秋凉人们摆搭石,体现出人们的勤劳。

(板书:秋凉勤劳摆搭石)

②出示句子:

“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想象体会: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怎样?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才”

引导体会:乡亲们默默奉献,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

(板书:无私奉献换搭石)

(2)走搭石。

①一行人走搭石。

出示句子:

“每当上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美?

预设:理解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协调有序”走搭石的配合默契,“人影绰绰”的姿态美……

引导体会:乡亲们相亲相爱,生活默契,所以动作协调。

(板书:协调有序走搭石)

②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出示句子: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引导体会:乡亲们互相礼让。

(板书:谦让走搭石)

③背老人过搭石。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所当然的事,就是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

预设: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是理所当然的事……

这句话读起来让人感到融融乡情,读起来让人感到那么亲切。

(板书:谦让敬老过搭石)

【设计意图:围绕“印象最深的画面”设计相应的问题加以引导,能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高自学能力。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再次培养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的意识,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三)理解文章主题,解释作者写作意图

1、出示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

预设:这样的结尾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赞美搭石,赞美像搭石一样的乡亲们的思想。

2、结尾为什么不直接赞美乡亲们,而赞美搭石呢?

预设: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体现了乡亲们的心灵美。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板书:搭石是联结家乡人们美好感情的纽带。)

【设计意图:对于文章结尾的分析,有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加深对“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的理解,并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四)总结写作方法

刘章爷爷是如何借助普普通通的搭石写出乡亲们美好情感的?

预设: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用心感受,以小见大,平凡事物中见真情。

【设计意图:对写作方法的总结,能让学生了解写作方法,为学生的习作提供方法,提升写作能力。】

(五)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们很有启发,同学们也可以尝试写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出示作业:

小练笔: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来写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发现平凡事物中的美,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表达自己感受到的美好情感。】

六、板书设计

秋凉勤劳摆搭石

无私奉献换搭石 搭石是联结

搭石 协调有序走搭石 家乡人们

谦让敬老过搭石 美好感情的纽带

热爱家乡赞搭石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创造。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10篇《搭石》教案,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搭石的相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