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数学小数乘法教案,方便大家学习。下面的7篇《小数乘法》教案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小数乘法教案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小数乘法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6页例3、例4及“做一做”,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旧知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逐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基本算法。
2.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引导学生发现一个因数比1大(或小)时,积和另一个因数的大小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一、类比迁移,情境展开
教学例3。
1.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最近我们要给学校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吗?
(2)师: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3)板书(或用PPT演示):2.4×0.8=________
2.尝试计算。
(1)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2)师: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那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又怎么计算呢?
(3)师: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2.4×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
(4)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或PPT演示)学生的讨论结果。
3.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
4.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2)板书(或用PPT演示):1.92×0.9=________
(3)师: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设计意图:在给宣传栏刷油漆的问题背景下,迁移已有的小数乘整数的经验,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深化探究,总结算法
(一)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1.学生独立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
2.师:观察例3及“做一做”各题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
(二)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1)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2)师: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点小数点时,先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再点上小数点。)
3.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交流,逐步归纳概括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将教材第6页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教材上安排了计算方法的小结,通过本环节的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引发冲突,突破难点
(一)教学例4
1.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总结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下面这道题吗?
(2)板书(或用PPT演示):0.56×0.04=________
2.尝试计算。
(1)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2)师: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3)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呢?
(二)及时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其中既有一般的小数乘法,也有积的小数末尾有0和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类型,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
2.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的计算。
(三)探究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
1.集体订正“做一做”第2题时,引导学生分别将每组题中计算的结果和第一个因数比较大小,发现其中的规律。
2.组织学生交流、总结自己发现的规律。
(1)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怎么样?
(2)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怎么样?
3.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并结合具体例子明确应用这个关系可以判断乘法计算中的一些错误。
【设计意图:“乘得的积的小数数位不够,怎么点小数点?”是小数乘法中的难点,让学生用刚刚总结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来进行例4的计算,意图就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成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化解冲突,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从而突破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和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不仅为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提供了操作依据,避免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发生错误,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分析归纳能力。】
四、实践应用,内化提升
(一)基本练习
1.练习二第1题(基本计算)。
(1)学生独立练习。
(2)组织学生交流和订正。(其中有第一个因数的位数比第二个因数的位数少、积的小数末尾有0和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等多种类型同时出现的小数乘法计算,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练习二第2题(基本应用)。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指导学生看懂每种商品各有多少千克。
(2)引导学生回顾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3)学生独立完成。
(二)拓展练习
补充题:在下面算式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你能想出不同的填法吗?)
0.48=( )×( )
=( )×( )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次的练习,旨在让学生通过基本计算全面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基本应用感受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拓展练习进一步体会因数与积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能力。】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练习
练习二第3、4、5题。
小数乘法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10~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能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小数乘小数计算中存在的一些有趣的规律,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完成练习十六第6题。
口算小数乘小数时,也要先把小数看成整数相乘,再根据因数里小数的位数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完成练习十六第10题。
(1)独立完成计算。
(2)每题的积与第一个因数比较,是大一些还是小一些?
为什么每组中第一题的积都比第一个因数大?
你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每组中第二题的积都与第二个因数相等?
你有什么发现?
看看每组中第三题的积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练习十六第11题。
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你能说说每次乘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
指名学生口答。
独立完成计算并检验是否正确。4、完成练习十六第12题。
独立完成填写。
你是怎么想的?
5、完成练习十六第13题。
观察一下,哪几题可以简便计算?需要应用什么运算律?
10.4-9.6×0.5不能运用运算律简便计算,应该先算哪一步呢?你认为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指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二、提高训练
1、完成练习十六第14题。
出示题目。
从题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怎样列式呢?
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计算中可以简便计算吗?
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6×7.25+0.36×27.5 0.68×86.3-5.8×8.63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觉得自己掌握得如何?
《小数乘法》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练习三的第13~1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计算的熟练性;培养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口算:P13第15题
学生独立计算,限时3分
计算前提醒学生不能只图快,要认真计算,以免出错。
集体订正时问问学生哪些题用了简便方法
教育学生以后做题时能简算的尽量简算
2、指名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先让中、下回答,说得不完全,再让其他学生补充
3、针对性练习
(1)看看下面的算式错在什么地方?
0.38×0.27=10.26
0.38
×0.27
───────
266
76
───────
10.26
(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影响,将积的小数点与被乘数与乘数的小数点位置对齐;被乘数与乘数中各有两位小数误认为积也有两位数)
0.102×0.25=0.00255
0.102
×0.25
──────
510
204
────────
0.002550
(2)P13第14题
教师读题,学生用手势表示正误
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二、综合练习
1、0.16×3.64.8×0.43
1.24×0.253.85×0.9
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P13第12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如只做出一种解法,可启发学生思考,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3、P13第13题
①读题
②学生独立解答
③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
对不同解法进行讨论
4、P13第16题
①读题
②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③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5、P13第17题
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思考题,适当提示
三、全课
四、布置作业
3.08×2050.875×39
0.045×180.102×0.25
0.38×2.7。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旧知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逐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基本算法。
2.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3.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分享一个小数点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小数点的重要性。
2、复习一个数分别乘0.1、0.01、0.001得多少,
结论:一个非0的数乘0.1相当于把原数缩小10倍,乘0.01相当于把原数缩小100倍乘0.001相当于把原数缩小1000倍。
3、复习口算乘法。
4、复习整数乘小数笔算乘法及计算方法。
二、类比迁移,情境展开教学例3。
.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最近我们要给学校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吗,
(2)师: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3)板书(或用PPT演示):2.4×0.8,________
2.尝试计算。
(1)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2)师: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那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又怎么计算呢,
(3)师: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2.4×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
(4)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3.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
4.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2)板书:1.92×0.9,________
(3)师: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三、深化探究,总结算法
(一)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1.学生独立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
2.师:观察例3及“做一做”各题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
(二)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1)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2)师: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点小数点时,先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再点上小数点。)
3.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交流,逐步归纳概括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将教材第6页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补充完整。
(三)、引发冲突,突破难点。
教学例4
1.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总结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下面这道题吗,
(2)板书(或用PPT演示):0.56×0.04,________
2.尝试计算。
(1)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2)师: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3)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呢,
(4)总结算理:乘、点、画、添
小数乘法优秀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6页例9,练习四第6~9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段计费问题的解决过程,自主探究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分段计算的方法正确解答这类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摘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信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3.通过回顾与反思,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
运用分段计算的方法正确解答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探究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教学准备:
将例题与相关习题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1. 同学们,你们都乘坐过出租车吧!你知道出租车是怎样收费的吗?(PPT课件演示。)
2. 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采用分段计费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
3.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提炼具体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广泛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一)阅读与理解
1. 呈现情境,明确问题。
(1)出示例9的问题情境。(PPT课件演示,暂不出示收费标准。)
(2)提问:这一情境中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知道什么信息?(出租车的收费标准。)
(3)出示收费标准(PPT课件演示)。
2. 读懂图文,摘录信息。(教师逐步板书或PPT课件适时演示。)
(1)收费标准:
3 km以内: 7元;
超过3 km: 每千米1.5元(不足1 km按1 km计算)。
(2)行驶里程:6.3 km。
3. 集体交流,理解标准。(PPT课件突出显示。)
(1)3 km以内7元是什么意思?(出租车从起步到行驶3 km里程,应付的车费都是7元。)
(2)你为什么认为3 km以内7元包括3 km呢?(因为超过3 km,每千米就要按1.5元收费。)
(3)超过3 km后就要按每千米1.5元的标准收费,并且不足1 km按1 km计算。这里不足1 km按1 km计算又是什么意思呢?你能举例说明吗?
(4)问题中行驶里程是6.3 km,根据收费标准,应按多少千米收费呢?(用进一法取整数,按7 km收费。)
4. 教师归纳,概括要点。(PPT课件演示。)
(1)问题中的收费标准是分两段计费的,3 km以内是一个收费标准,为一段;超过3 km又是一个收费标准,又为一段。
(2)超过3 km部分,不足1 km要按1 km计算,也就是要用进一法取整千米数。
【设计意图】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尤其是理解计费标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中的收费标准,教师采用条件摘录的方式收集信息,引导学生逐条逐句地解释含义,并结合具体数据(学生的举例的和题中的6.3 km)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收费标准的两个要点进行明确的归纳和概括,既促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又有效地突破了分段计费问题的教学关键和难点。
(二)分析与解答
1.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尝试解答。
(1)教师启发引导:我们已经理解了题意,也理解了这个问题中的收费标准是分两段计费的,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解答?
(2)学生尝试解答。
预设一:7+1.54=7+6=13(元);
预设二:1.57=10.5(元),7-1.53=2.5(元),10.5+2.5=13(元)。
2. 组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不同的解答方法。(PPT课件适时演示解答过程。)
(1)预设一(分段计算):
生:我是分两段计算的,前面3 km为一段,应付车费7元;后面4 km为一段,每千米1.5元,应付车费是1.54=6(元);再把两段应付的车费合起来就是13元。
师(质疑):后面一段里程为什么是4 km,计算后面一段车费为什么用1.54?
生:根据收费标准,6.3 km按7 km计算,前面一段是3 km,后面一段就是4 km,所以计算后面一段的车费就应该用1.54。
(2)预设二(先假设再调整):
生:我是用先假设再调整的方法解答的,先假设总里程7 km都按每千米1.5元计算,结果是10.5元;而这样前面3 km的费用少算了7-1.53=2.5(元);再来调整,用10.5元加上少算的2.5元,所以应付车费13元。
【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多数学生容易想到用第一种解答方法解答。但第二种解答方法学生不容易想到,因此,在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引导。如:如果把前面一段3 km也按每千米1.5元收费,车费是少算了还是多算了?
3. 引导学生积累解决分段计费实际问题的经验。
(1)变换例题条件:如果行驶里程是8.4 km,你还能用刚才的方法计算出车费吗?如果行驶里程是9.8 km呢?(PPT课件演示。)
(2)学生自主解答,教师巡视。
(3)集体交流订正。(教师板书或PPT课件呈现解答过程。)
【设计意图】沿用例题情境,变换问题条件,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解决变换后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有利于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规律,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的发展。
(三)回顾与反思
1. 回顾。
(1)我们刚才解决的实际问题都具有什么特点?
(2)这些问题我们是怎样解决的?
2. 反思用分段计算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1)呈现例题及变式题的解答过程。(PPT课件呈现。)
(2)提问:观察、比较上面的解答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揭示规律(PPT课件演示):应付车费=7+1.5(总里程-3)。
(4)质疑:为什么总是用7元去加后段里程的车费?(引导学生说出:根据收费标准,前段里程3 km的车费7元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只需要计算出后段里程的车费,再和7元相加,就求出了应付的车费。)
3. 反思用先假设再调整方法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1)呈现例题及变式题的解答过程。(PPT课件呈现。)
(2)提问:观察、比较上面的解答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揭示规律(PPT课件演示):应付车费=1.5总里程+2.5。
(4)质疑:为什么总是用假设车费再加上2.5元?(引导学生说出:如果把所有里程都假设为每千米1.5元,那么前段里程3 km的车费就只算了4.5元,少算了2.5元。所以,算出假设车费后,再加上2.5元才是应付的车费。)
4. 教师归纳。
(1)通过同学们刚才的讨论和交流,我们发现了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规律,找到了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两种一般方法。(PPT课件演示。)
(2)在解决问题时,我们都应该像这样对解答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从中发现所蕴含的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拓展(制作、应用出租车价格表)。
(1)这节课,我们用两种方法解决了乘出租车付费的实际问题。其实,我们还可以用制作价格表的方法来解决乘出租车付费的问题。
(2)你能完成下面的出租车价格表吗? (PPT课件出示价格表。)
(3)学生完成出租车价格表。(教材第16页。)
(4)思考: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行驶里程与出租车费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的变化情况又是怎样的?(PPT课件呈现。)
(5)应用出租车价格表解决问题。(PPT课件呈现。)
①妈妈坐出租车行驶了7.2 km,应付车费多少钱?
②王叔叔乘坐出租车,下车后付了16元车费,他至少乘坐了多少千米?至多呢?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与反思,引导学生分别反思用分段计算和先假设再调整的方法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解决这类问题的两种一般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完成出租车价格表,并观察、思考表中行驶里程与出租车费之间的关系及变化情况,感受分段计费的特点和规律,让学生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三、实践应用,内化提升
(一)基本应用
练习四第7题。
(1)理解题意:你怎样理解合影价格表中的信息?问题一共需付多少钱是分哪两段计费?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集体交流: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二)拓展应用
1. 练习四第8题。
(1)理解题意:这道题是实际生活中的一个什么问题?它的收费标准是怎样的?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集体交流:通话时间8分29秒应该按几分钟计算?你是怎样解答的?
2. 练习四第9题。
(1)理解题意:这道题里有几种收费标准?解答这道题除了考虑分段计费外,还要区分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集体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第(1)问的?第(2)问呢?
(4)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设计意图】直接选用教材提供的练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分段计费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练习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分了基本应用和拓展应用两个层次,在练习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理解问题中的计费标准,这既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又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解答时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并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1. 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课,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
1. 课堂作业:练习四第6题。
2. 家庭作业。
(1)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2)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小数乘法教案 篇六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单元主题图、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较简单的小数乘法,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提倡策略多样化。
(2)掌握小数乘法的估算方法,进一步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小数乘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掌握保留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探究现实生活中小数乘法的问题;在合作交流、探索与思考中,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有效地运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理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通过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会求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2、难点: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3、关键:让学生通过现实情境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启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让学生在整数比较和辨析中抓住新知识的关键所在-----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思考如何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的途径,从而主动地掌握新知识;其间,突出对算理的探究,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思路
本单元主题图呈现生活中应用小数计算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小数乘整数是学生借助整数乘法的有关知识探究小数计算方法的开始,学生通过探究,初步感知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小数乘小数的教学,深化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归纳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要求学生将掌握的计算方法灵活应用于解题实际,提高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积的近似值的学习,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理解生活中为什么需要积的近似值以及如何处理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是学生体验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的重要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整理和复习,沟通本单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质量。
(五)教学探讨(小数乘整数)
下面我就其中的一节课来谈谈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本节知识包括单元主题图、2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一1---6题。重点突破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单元主题图采用了市场购物的情境,通过购物呈现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单元主题图,一方面引发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欲望;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例1的教学中,由于题中采用的蔬菜单价是小数、买菜的数量是整数的方式呈现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情境,这就给教师 的教学留有较大的空间,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把单价调整为整数,唤起学生对整数乘法相关知识的积极回忆后,再把单价改成小数来思考。这样可以有效地运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用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提供借鉴,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探讨新的计算方法。
数学《小数乘法》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0页。
教学目的:
会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应用于小数的计算,并会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5X4
1.25X0.8
32X25X4
0.5X
0.5X1.01
125X18X8
问:连乘的式题你是怎么算的X
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学过那些运算定律X
(主要从运算定律的内容、运算定律的字母表达式、举例说明应用运算定律怎样使计算简便来说明)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aXb=bXa(aXb)Xc=aX(bXc)(a+b)Xc=aXc+bXc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5X46X4
47X8X125
48X99
54X61+61X46
3.分组计算下面各题。
0.7X1.2
1.2X0.7
(0.8X0.5)X0.4
0.8X(0.5X0.4)
(2.4+3.6)X0.5
2.4X0.5+3.6X0.5
左边和右边对应算式结果相同吗X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X为什么X
4.: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小数乘法也可以运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板书课题: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二、新授。
学生尝试计算。
0.25X4.78X4
=0.25X4X4.78
=1X4.78
=4.78
0.65X
=0.65X(+1)
=0.65X+0.65X1
=130+0.65
=130.65
学生板演后,要讲出简算依据。
:运用定律计算,如果能设法使一个因数转化为整百数或者两个因数相乘的积为整百数就能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X0.125X4X8
3.2X1.25
0.5X0.46+0.5X0.54
2.5X99
2.课本第10页做一做。
四、作业。
练习三第3、4、5题。
课后: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7篇《小数乘法》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小数乘法教案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