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精选6篇

《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相关内容,快回答精心整理了6篇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欢迎查阅与参考。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篇一

对少年儿童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体现;是九年义务小学教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举措;更是我们时展的需要。教育部和国家民委联合《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纲要(试行)明确了各年级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小学生要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必要性的基本认识;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面对一小撮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企图颠覆祖国的活动,加强对少年儿童学生进行以民族团结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尤为必要。

第一,让学生知道我国各族人民友好团结,历史由来已久。

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就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共同开发了祖国辽阔的疆域。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载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史册。例如:在进行《我的家乡》(思品)一节教学时,教师就讲到了克孜尔千佛洞壁画,它不仅反映了汉唐时期佛教思想对新疆的影响,同时也见证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一部分的历史。然后再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面编排的“读一读”。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知道我国民族团结历史悠久,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唯物史观。

第二,让学生懂得维护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有些少年儿童学生认为,民族团结仅仅是大人们的事,是老师们的事,与我们学生无关。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教师在讲解第五册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时,就讲述了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就全国范围来看,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都与汉族杂居在一起,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这是我国民族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紧接着教师问这种空间分布特点说明了什么?这时学生思想高度集中,积极思考,在教师的开导下,终于得出了“各民族间的相互关系,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团结,互相帮助,互相融洽,谁也离不开谁”的结论。可以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事业,要靠各民族人民其中包括我们少年儿童学生的共同努力。可见,维护民族大团结,谁也不能置身事外。

第三,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学生增强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不少少数民族学生有这样一个疑问:我们新疆汉族人越来越多,会不会影响我们民族经济的发展?显然他们对加强民族团结持怀疑态度。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不但不能说服学生,反而会助长他们的逆反心理。针对这个问题,教师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力求做到使学生心服口服。例如:为了帮助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国家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长期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兴建了许多大工程。像乌鲁木齐―喀什铁路的铺通,轮南油田的开发,库车的大化的兴建等,无不体现了国家对我区、我县所作的巨大努力,使我县大部分人开始过上比较宽裕的生活。学生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第四,用民族团结方面的典型事例,来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篇二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文学;批判;继承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是民族特色和民族风貌的集中体现。目前,尽管世界的发展正朝着全球化迈进,但东方人和西方人还是有明显的区别,东方人的内敛含蓄和西方人的外向粗犷并没有随着全球化发展而改变。尽管同为东方人的民族特征,但表现在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也明显不同,像中华民族和邻近的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民族相比,虽然都具有内敛含蓄的相同点,但民族区别还是存在的,这就是不同的传统文化在不同民族体现出来的不同印记。提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但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部,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儒家思想,还包括佛教、道教思想,这我还是广义的传统文化,如果细分起来,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古诗、古文、诗词、国画、医学、戏剧、民族音乐。在时间上可以分为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和现代文化;从社会层面上可分为宫廷文化、官方文化、文人文化和民间文化;从社会功用来分,还可以分为名号文化、服饰文化和礼仪文化等。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限于汉民族文化,由于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因而中国传统文化也吸收了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就是在当前,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还有自己的特色,这些文化特色和不同民族的信仰有关。从信仰来看,我国汉族人民和大多数民族信仰佛教和道教,这样就形成了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但我国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像地区藏族人民信仰的喇嘛教、回族人民信仰的伊斯兰教以及部分民族信仰的萨满教、基督教,这些不同的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它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被人们一代一代继承下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文化正在经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有的正逐步退出人们的生活。像我国传统礼仪文化中的关于婚姻方面的“问名、纳彩”等文化形式,以及结婚典礼中的拜天地仪式,在当前的社会中逐步被西方神父证婚仪式所代替。而一些传统的文化游戏,像充满文化气息的对对联、猜灯谜等高雅活动也成为一去不复返的历史。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要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除了在生活中体现,最主要的还是通过文学艺术形式加以传承。

二、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学中的体现

我国的传统文化能流传至今,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利用之外,更多的则是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传承下来的。我国的文学作品是以诗歌开始,然后发展到散文、戏剧、小说这些形式。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记载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人们的劳动、生活、祭祀等活动。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哲学得到了告诉发展,“诸子百家”用他们的散文记录了自己的思想,使后人了解到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思想内涵。到了汉朝,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漫长的封建时代,我国的文人都是用儒家思想来作为行事标准。这种文化思想在我国历代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儒家思想对人的要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品德的要求是“仁义礼智信”。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人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治国平天下”,天下太平是每个人的最终理想,因此“文死谏,武死战”成为一种最伟大的献身。一些有抱负的文人就将忧国忧民的思想写进了他们的诗歌中,这些诗歌在《乐府诗》和“建安七子”的诗歌中体现为对战争的不满;在太平年间,诗人们希望人们安居乐业,所以对于国家用人制度、赋税政策造成的内乱忧心忡忡,这种思想从魏晋时代的鲍照、左思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李白杜甫白居易,以及宋朝的范成大、范仲淹的诗歌中。他们用自己的诗歌表达对国家对人民的关心。因为儒家思想的最高准则是“平天下”,因此对于国家完整看得高过自己的生命,对于维护国家的尊严也超出了自己的生命的爱惜。因此才有苏武北海牧羊十八年不变节,辛弃疾的“栏杆拍遍”的愤慨,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牵挂,才有南厓海战后的十万军民跳海为宋帝殉葬的壮举,才有后来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的不屈。进入元朝之后,我国的戏剧得到了高度发展,一些生活趣事,历史典故被编成戏剧广为流传,这种老少皆宜的文化形式不断传承了历史文化,还将人们生活中的一些礼仪文化进行了传播。进入明朝以后,小说又得到了空前发展,当时的小说种类繁多,不同题材的小说都宣传了不同的文化,像才子佳人小说中,大量的诗词唱和,表现了封建时代男女相爱的含蓄委婉;而流传后世的《三国演义》不仅宣传了儒家的忠君思想,还将我国的古代军事文化做了细致的描写;《水浒》宣扬的是我国的侠义文化;《西游记》则是描写了我国的佛教文化。我国明清时期的戏剧对传统文化的传播,都是以儒家思想为准则的。像戏剧中对于爱情的描写都是突出忠贞不移,在极端情况下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倾向,像《桃花扇》,将个人情感和国家民族气节结合在一起;而《清忠谱》则是为正义,为尊严不惜牺牲个人性命。这个时期流行的小说也是以宣传儒家思想的忠恕、信义、仁义为主,除了四大名著,像《儿女英雄传》《三侠五义》这些在民间广受欢迎的通俗小说,宣传的是朋友之间的仁义,为了正义而奋斗的主题。《金瓶梅》和《红楼梦》虽然描写的是家庭生活,没有直接歌颂仁义,但对于两个大家族走向衰败时,那些落井下石的背义之人还是进行了讽刺。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关系

现代文学是从之后开始的,以现代白话文写成的诗歌和戏剧、小说,它们和古代文学相比,无论是形式还是表现手法都有较大的区别。现代文学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有个从隔离到传承的过程。

1、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隔离

的爆发是在我国民族处在落后、衰微的状态之下,一代热心青年在为民族为国家的落后深感痛心的同时,在积极寻找落后的思想根源,认为中国的落后主要是几千年来思想体系建立在以儒家思想为准绳的体系之上造成。因此,在文化上对我国的儒家思想进行的彻底否定,将西方的个性解放思想引进到中国。之后的现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隔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形式上,用白话文代替了八股文,用现代诗代替了律诗。另一个是在表现内容上,现代文学受西方影响,表现的是人物个性和命运,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忠孝和节操对人性的压抑进行了批判。与此同时,现代文学摈弃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引进了西方一些思想家的哲学思潮,像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哲学。这种隔离在上世纪前半叶表现得还不明显,在新中国建国之后,尤其是时期,现代文学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隔离现状发展到了彻底否定的地步,不仅否定了儒家文化,也否定了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好在这种状态随着的结束得到了改善。

2、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学中的体现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的现代文学虽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隔离状态,但由于作家的思想观念不同,一部分人认为传统文化落后,但也有一部分作家在作品中用现代的文学眼光来传承传统文化。沈从文在他的小说中以反映湘西地域文化为主,他的代表作《边城》就将我国传统的道教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儒家的“和”“仁”“信”等思想通过小说反映出来。巴金的《家》《春》《秋》是用批判的态度来描写封建家族,但对于封建家族方面的文化也有所涉及。在张恨水的系列小说中,通过对生活在下层的民间艺人生活的描写,将我国的民间曲艺和家族文化都做了比较细致的描写。老舍的《四世同堂》描写的是抗战时期一个大家族的遭遇,其中对于国家兴亡的关心和我国古代作品中对于国家兴亡的看法是一致的。丰子恺的散文集《缘缘堂随笔》通篇都充满了传统的佛教思想,将爱护生灵,体现童真作为表现主题。叶圣陶等人的作品也同样反映了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和我国古代诗人对民生的关注相似。解放后,赵树理写的一系列“山药蛋”派作品,像《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等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作品,其中也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结束后,我国的文学创作在思想上得到了彻底解放,文学作品出现了异彩纷呈的局面,出现了大批既有现代文学特点又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像莫言的《红高粱》,内容是反映国家兴亡与个人的关系,但表现方式上又综合了西方的文学表现手法。阿来的《尘埃落定》,表现的是我国藏族土司文化小说中有大量的佛教文化的表现;而实的《白鹿原》反映的是“民族的秘史”,涉及到了我国传统的儒家精髓,而白鹿两家秉承的“耕读传家”的治家传统以及家传的“修身齐家”的人格理想都对儒家思想做了诠释。在当代现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值得一提的是黑龙江籍作家迟子建,她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反映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人生活,其中对于鄂温克的历史、生活现状以及他们信奉的萨满教都做了详细描写。《洲国》则是将时期的下层百姓作为表现对象,表现了东北地区特有的传统文化。在她的所有作品中,都是以表现东北地区的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为主,向世人展示了东北黑土地上的特色文化。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一些著名作家都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上来,像王蒙对老子的研究,刘心武对《红楼梦》的研究。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传统文学对现代文学发展的主要作用,离开了传统文化,文学也失去了民族特性。

[参考文献]

[1]骆素青,刘义婧,赵秀忠。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用理性[J].中国宗教。2011(07).

[2]翟文铖,杨新刚。“传统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学评论。2010(01).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篇三

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教育科技必先行。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一环,是实现梦想的基石。我年青时就选择了教育这一行,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做合格的人民教师、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便成了我终生的梦想。

参加工作以后,我曾分别在全日制小学、大中型企业子弟学校、民族小学及大中专学校工作过。通过不同年代、不同区域、不同教育环境和不同时期的教育工作,我深知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小学教育阶段是人生最关键打基础的阶段,不但要小学生准确无误地学习文化和科学基础知识,还要注意开发小学生智力,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拓宽他们的视野,为培养小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打好坚实基础。因而,按不同时期的教育大纲要求,我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育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做到了教书育人,较好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本人在实现梦想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人生的价值。

我国是个多民族和谐共处的伟大国家,因此民族教育尤为重要。民族教育不但是我国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也是实现中国梦不可缺少的的重要动力。搞好民族教育不仅是我党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懈怠的责任。当年,我有幸被借调到已有40余年历史而学生不足百人的民族小学工作。为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整体素质,不断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也为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本人加强了对民族教育方针政策的学习。并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教职工的素质教育、业务培训、技能比赛、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坚持开门办学、定期请学生家长亲临课堂,广泛听取学生家长意见。通过这一系列有效活动,教职工学习关于教育理论、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提高了,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携手进步的良好风气形成了。学生人数两学期就增加了一倍半,民族教育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大中专学校教育是检验中小学义务教育成果的教育,也是向更高层次深入学习、向科学高端探索的教育教学过程。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年人的责任重大,能否肩负起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光荣使命,实现中国梦在此教育阶段至关重要。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篇四

苦难童年 自强不息

连绵起伏、蜿蜒曲折的千里彝山如一条受惊的巨蟒,腾空跃起,一座山峰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山峰原来的生形应该是十分圆润丰满的,却不料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刀硬生生一劈两半,陡然间就变成瘦削凶险,贼眉鼠眼的两半,东边一半叫百草岭,西边一半叫寒婆岭。双峰对峙,壁立千仞,一条大江从两山之间穿流而过,名为渔泡江,是金沙江的一条支流。那山陡得猴子过山淌眼泪,岩羊下山滚皮坡,一条山草绳一样细细的小路,弯弯曲曲的挂在壁陡的山腰上,行人像壁虎一样贴着悬崖小心翼翼地移动,稍不留心脚下轻轻一滑,人就象鸟一样在峡谷中飞起来,一直飞下万丈深渊。纳张元就出生在寒婆岭下的半山腰一个古老的彝家山寨里。

彝山上长满了苍老的古树,它们自生自灭,无人问津,在寂寞中打发日子。彝山上住着古朴的山民,太阳是他们计时的挂钟,大山是他们祖祖辈辈耕耘的伊甸园,早上出门唱一路欢歌,晚上回来背一篓疲惫。干活累了,就围在冒着浓烟的火塘边,端着粗糙的土巴碗喝热辣辣的烈酒。女人们出神地望着黝黑的楼楞,为男人们唱一支支古老的民歌解闷,男人们耐心地在酒碗里,替好奇的娃崽们打捞一个个浸泡得发胀的故事。

纳张元的童年就在这苍凉的古歌中泡大的,纳张元生在大山、长在大山, 16岁考上大学离开大山。也就是说, 他的童年、少年是在大山深处度过的。在那个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的时代,纳张元很小就体验了生存的艰辛和求学的艰难。他的散文《山道悠悠》, 看了让人感叹不已, 那弯弯的山道, 那求学路上背着粮食的尖底篮压弯了腰的幼小身影,还有连同尖底篮一起滚下山坡的狼狈样, 还有那被雨淋后发霉的苞谷面、苦荞面, 还有摔得伤痕累累的膝盖手臂……这一切的一切, 让纳张元刻骨铭心。纳张元不是一般的山里孩子, 他从小就用一颗敏感而聪慧的心感受着家乡、感受着父老乡亲的敦厚和善良。

纳张元特别喜欢看课本以外的书籍。看得多了以后,一些问题总在困扰着他:远古的祖先能爬出葫芦,他们的世代子孙怎么就爬不出那个浅浅的酒碗?火塘怎么像一个魔鬼的怪圈,拴住了一代又一代想向山外挣扎的人?城里男人是不是也像山里汉子一样把烟斗装得很满?回荡在红土地上的悠悠山歌怎么永远充满了抱怨?他把这些困惑写成小说、散文模样的文字,居然发现能变成铅字。于是,纳张元踏上了漫长的文学之旅。

走出大山 回归民族

纳张元说起大学毕业分到乡村中学教书,1993年又回到高校的这段经历时感慨颇多,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生活在大山,长在大山、那时因为身在其中,所以当局者迷。后来出来上大学、开阔了自己的眼界,特别值得感激的是接受了许多现代文明,还有汉文化中许许多多新的信息和崭新的价值观念,让他开阔了眼界,然后回到母校大理师专后,再次审视自己的生存环境,他的眼光就跟没走出大山之前不同了,那段时间,在他评价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生存方式和民族习惯时,就有了参照物,这就是汉民族文化提供给他的一些价值体系和评判标准。重新审视彝山生活时,就看出许多与众不同的东西来,所以回去那段时间,让他得以零距离的重新认识自己的民族,重新去感受那块土地。通过几年在那块土地上的生活,觉得自己逐渐被局限时,又有了一个机会离开那块土地,到外面工作。跳出来,站在另一块土地上来回望这块衣胞之地时,这种认识它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有了一定的距离,才会挣脱束缚,便于反思,如果一直生活在那块土地上,很难对脚下的那块土地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更超脱的角度来反思。有些东西,必须有一定的距离,才能看得更清楚。距离不仅产生美,距离还能确保公正。

在谈及这些年的作品时,纳张元谦逊地说道:“这些年虽然写了不少东西,但感觉自己这些习作水平的文字质量不高,而且数量也不多,比起其他作家,我的勤奋处也赶不上他们,悟性也好、对文学艺术的领悟能力、对生活的感受能力也好,也都远远赶不上他们,所以到目前总体觉得,没有写出什么好的作品。这么多年来如果说我的作品还有一点可取之处的话,那就是我关注了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关注大山,特别是大山里山民们的生存状况。因为我本人是彝族,从小就生活在大山里,所以对大山里的山民们的生存状况比较熟悉,对他们的命运关注得比较多,这些带有反思性质的关注在我的作品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表现,虽然这些反思都很肤浅,却仍然听到了一些好评,这给了我很大鼓舞。还关注并反思了以彝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包括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生存方式。这些文化因为特殊的地域原因而得以完好的保存,我将这些表现出来,可能就使我自己的作品有了某些特点。但更主要的是,我没有简单地停留在表现这些民族特色、民族风情的层面上,我觉得自己在有一点上是作了努力的。我本人是少数民族文化人,我自己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就是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都具有它的特点、长处,但同样也具有它与生俱来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可能又没有意识来主动反思这些局限与缺点。而作为外来民族,特别是汉民族的文化人,他们又在小心翼翼地对待少数民族文化,觉得它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结果都不敢轻易地去“指责”它,更不敢“揭短”,所以我觉得自己这些年在努力做的一件事就是反思彝族的文化,反思彝族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和生存方式,特别是一些陋习,虽然是祖祖辈辈、世代相传,但是明显的是一些陋习,在我的作品中,作了一些毫不留情的反思,这种反思可能有些时候是错误的、偏激的,但毕竟已经开始主动思考了,所以这一点我觉得是应该肯定的”。

彝族是一个有着原始图腾崇拜的民族,他们崇拜着动物的力量和雄壮、快速和敏捷,也崇拜动物生的本能和与自然抗争的态度,更崇拜生命延续的伟大。彝族先民的许多对生活和生命的原始思考,都与动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纳张元的作品中,这些联系就显得更加直接,更加形象,更加生动,也更加感人。在纳张元的作品中如“汉字像蚂蚁脚杆”“河里的青苔像绿蛇一样”“苍凉悠长的岁月像朽钝汗腻的篦子”“稀疏的树木像百岁老人的牙齿”一类的比喻随处可见,不胜枚举,给他的作品平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如果说纳张元在接受汉语教育、被汉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挣脱规范汉语的绳索执意回归的话,那么,这些直观感受的思维活动和原始的比喻才是他作为彝族后代在语言表达上的本真意义的回归。

笔耕不辍 植根民间

纳张元作为惟一的彝族作家入选建国60周年在鲁迅文学院主办的全国少数民族作家班。有学者认为,他的著作《走出寓言》和《民族性与地域性》获得巨大的成功。其《民族性与地域性》在中国民族文学评论界有广泛的影响力,在谈及这部民族理论文集的核心思想与理论成果时,纳张元表示不能算巨大成功,只是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纳张元介绍,由于横断山的阻隔,形成了云南封闭半封闭的地理环境,也因此形成了人文环境中的意识横断,超稳态的文化结构,多民族杂居带来的文化融合,“慢半拍”的生活节奏和观念意识,形成了云南独特的边地生活和边地意识。《民族性与地域性》一书以“地域性和民族性”为关注点,以“边地意识”与“民间精神”为主导,以作家作品为主体,注重文本解读。分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云南少数民族作家群的创作思维和人格状况的影响。不仅与云南的汉族作家作品相比较,也与其它省(区)的少数民族作家作品进行了比较。

以“边地意识与民间精神”这一独特的视角切入对云南部分作家作品进行了诠释和解读。并归纳出了一些带有普遍规律的东西,讲述边地老百姓的故事,一种对民间充满亲和力的创作立场。很多云南少数民族作家尝试着放下精致漂亮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拿起笨重古拙的方言土语,以边地的语言写边地,不曾想这一试竟写出与众不同的味道来了,把一个原汁原味的活生生的边地捧到读者面前。自然至上的价值取向,红土地上源远流长的一种古老民间生态智慧。自从工业文明的潮水汹涌而来,人类征服自然的破坏行为已使承载我们的地球千疮百孔,满目苍痍,人类开始在噩梦中痛苦而绝望地挣扎。云南少数民族作家群中有许多觉醒的先行者,在他们的笔下,爱护环境,拯救地球的呼声不绝于耳。提出“民族性”和“地域性”既是特色又是局限的观点。并强调,在全球化的现代语境中,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应该加倍坚守地域性、发扬民族性,写出自己的鲜明特色,不可替代的特色,无论低调高调,一定要有腔调。同时,还要超越地域性和民族性,把民族与时代结合,民族与世界结合,书写民族之痛也是世界之痛,歌唱民族之悦也是世界之悦。

今天,我们所面对的中国文学史是一部并不完整的文学史,它严格意义上只是一部中华汉民族文学史,而缺少了至关重要的少数民族文学。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文学史应该是多民族的文学史、多元一体的文学史。各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并不存在任何的隔膜和障碍,相反,汉民族的文学作品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非常普遍,而且有悠久的历史。为了让那些看不懂汉字,听不懂汉话的普通百姓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接受汉民族的文学经典作品,他们不仅将汉民族的经典文学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并且用本民族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样式来进行广泛传播。可惜,这种文学教育是不均衡、不对等的,不是双向互动的,而是单向流动的。

民族情结 故土难离

纳张元的作品有一种特别质朴的乡土情结与生活气息,读来有味。这与他曾经少年时的乡村生活有关。纳张元说,“我的精神总是在在城市和大山之间漂泊流浪,人在山里,精神却在向往城市,古朴的大山常常使我感到封闭的压抑,我的幻觉中不止一次出现过,我已经成了大山里的一棵苍老的树,自生自灭,无人问津。”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但与我无缘,我的精神永远‘生活在别处’。费了九年二虎之力,才挤进城市,狗颠步地走在大街上时,我感到自己歪斜零碎的脚步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我的创作开始走入思想的悖论:面对大山时,我呼唤城市,幻想着那些苍凉的大山也像城市一样灯火通明,而客居城市时,我发现现代文明正在疯狂地异化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甚至包括纯朴的自然人性,于是我又肆无忌惮地嘲笑城市,并拒绝文明。当古老的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不可避免地发生碰撞时,我面临两难选择的境地,只好按照主流话语的取舍标准,无一例外地让古老的民族文化在冲突中一一死去,现代文明总是赢得莫名其妙。于是,我的作品常常把蕴涵丰富的矛盾冲突作简单化的处理。按照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思维定势,文明总是要战胜愚昧落后的。实际上,生活本身是复杂多变的,文化亦是如此,不能简单地下判断,说谁好谁坏,现代文明不一定都好,旧文化也不一定都坏。现代文明有它很多的负面影响,而旧文化能流传至今,也就说明仍有它的生命力所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新旧文化各有优劣。

采访快要接近尾声时,纳张元对记者说,我想借用我的《城市情怀》中的几句话来描述我自己:“我很清楚,我已成了这个经常刮大风的城市里的一棵歪脖子树,一种怪异的人文风景。会有许多好奇的人把我当作某种标本,用放大镜来反复鉴赏研究。他们将不会失望,作为标本的一种,我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城市情怀》喊出了多少像纳张元一样热烈地怀念着故土,看着川流不息的汽车,纳张元却又加倍怀念大山里那些温馨自由的山间羊肠小道,他总是把地老天荒古朴苍凉的千里彝山当做自己的精神乐土,尽管纳张元从小受到汉文化的熏陶,但是,由于从小就在古朴苍凉的民歌中泡大,他一方面用娴熟纯正的汉语写作,一方面也在不断地寻找突破,他说,面对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不迷茫,他有自己的信念,始终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文学是塑造心灵的雕刻刀,它的教育作用总是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进行的。少数民族要一如既往地熟读汉人经典,汉民族也应该全面系统地深入了解少数民族文学,相互了解,相互尊重,汲取双方文学作品中所承载和蕴涵的生存智慧和精神力量。纳张元深知,一个优秀的作家,要使其作品更富有个性并拥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在创作实践中仅只有回归是远远不够的,他还必须超越。纳张元在述说彝乡山水、人情、风俗时,不是简单地再现,而是致力于文化的反思。纳张元独特的语言个性远不在于他回归传统民族民间文学的表达形式,在纳张元的作品中,一方面整齐的句式、强烈的节奏感、诗一般的音乐性,有力证明着其语言回归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学,回归着民族文化。

责任编辑:吴安臣,伴随其成长历程中的挫折与苦难,成为了他的人间天堂。

纳张元简历

纳张元,彝族,博士,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大理大学文学院院长、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写作学会副会长,云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七所高校客座教授,大理州作家协会副主席。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篇五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声亮剑争先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发声亮剑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教师发声亮剑发言稿1党报姓党,当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生力军,是党的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今时代,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和落后的相互交织,社会思潮纷纭激荡。思想舆论领域除了红色地带、黑色地带,还有一大片似是而非的灰色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需要我们去坚守;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斗争,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是中间地带,需要我们大张旗鼓去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如果对红色地带、黑色地带、灰色地带的现状不能精准把握、合理掌控,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就不可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今天的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敌对势力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战场,也是一个至为重要的战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网上总有一些别有用心之徒,想方设法、肆无忌惮地诋毁领袖、抹黑英雄、攻击体制。江姐、董存瑞、刘胡兰、黄继光、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雷锋、草原英雄小姐妹这些曾经激励了几代中国人的英雄人物,在网上几乎无一例外受到攻击谩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做到该发声时发声,该亮剑时亮剑,绝不能处于失语状态。

列宁曾经指出,党的报刊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一分钟也不能站在党的队伍之外。党的新闻媒体,就要爱党、护党、为党,为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竭尽全力,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音。面对西强东弱的国际舆论格局,面对颜色革命威胁,面对加速推进的媒体融合大势,党的新闻媒体必须勇于举旗帜、打头阵、当先锋,站稳政治立场,恪守政治原则,保持鲜明的政治特色;必须讲究战略战术,改进宣传艺术,把握好时、度、效的标准,不能被人家牵着鼻子走。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以责任在我的担当,铆在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针锋相对地开展舆论斗争,真正肩负起党的思想阵地守望者的重任。

教师发声亮剑发言稿2当前,新疆正处于暴力恐怖活动活跃期、反分裂斗争激烈期、干预治疗阵痛期的三期叠加时期,反分裂、反暴力,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复杂和尖锐。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同志发表的《致维吾尔同胞觉醒书》阐述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揭示了三股势力的严重危害,发出了对中国共产党、对伟大祖国的感恩之声,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之声和坚决与三股势力作斗争的正义之声,说出了我们全疆各族干部特别是维吾尔族干部的心声。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前所未有。正是这种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新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新疆快速发展带来的实惠。

可是三股势力为了达到分裂祖国的罪恶政治目的,实施多起暴力恐怖案件的罪恶行径,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危害了国家安全,破坏了民族团结,遏制了新疆大好发展。他们反社会、反人类的罪恶暴行是全民公敌,必将遭到毁灭性打击,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必将自取灭亡。

参加工作30多年来,我亲眼见证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新疆的建设和发展通过新疆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从无到有,从落后到繁荣,从弱小到强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天山南北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大跨越、民生大改善、全民奔小康,城乡大变样、民族大团结的全新气象,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幸福。

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高级知识分子和高校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自己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尤其在新疆三期叠加的态势下,更需要认清形势,对三股势力的危害认识不模糊。必须搞清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带头维护党和政府的,在意识形态领域带头传播正能量,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宣传,对新疆三史、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认同的宣传。坚守三尺讲台,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反分裂、反极端、反暴力,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作为学院党总支书记,我也深知要把稳定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要务来做。在工作中时刻高举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旗帜,把反分裂斗争和安全稳定意识贯穿到学院党建、宣传思想以及其他各项工作中。带领学院全体教职工,始终做到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立场不动摇,对党忠诚、立场坚定、政治敏锐、敢于担当,毫不动摇地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举措,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扎扎实实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作为一名维吾尔族高校教师、党员干部,理应在反对三股势力斗争中打头阵、做标兵,决不做两面人,敢于挺身而出、冲在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好自己的优势作用。带头深入学习宣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主动揭露三股势力歪曲历史、制造谎言的反动本质,声讨三股势力的罪恶行径。紧紧围绕总目标,旗帜鲜明的反对三股势力,腰杆坚硬、底气十足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各族人民共同筑起反对三股势力、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发声亮剑发言稿3于田县加依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同志率先发声,发表《致维吾尔族同胞觉醒书》,用朴实诚挚的语言发出了对中国共产党、对伟大祖国的感恩之声,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之声和坚决与三股势力作斗争的正义之声。在反分裂反暴恐斗争中,敢于发声亮剑、敢于表明态度,彰显的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与责任担当。责任是信念之基,担当是力量之源。在新疆社会稳定形势面临复杂严峻的挑战面前,贯彻落实好自治区党委反恐维稳组合拳系列措施,全力打好三场硬仗、打赢一场人民战争,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更需要这种责任担当的政治品质。

长期以来,边疆各族人民在边境线上繁衍生息,放牧生产,护边戍边,有着强烈的守边意识、家国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别是在阿勒泰,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阿勒泰地区各民族始终把卫国戍边、民族团结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座毡房就是一个哨所,一个边民就是一名卫士,放牧就是巡逻,种地就是站岗,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我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牧民孩子,父母经历过旧社会的动荡和苦难,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过上幸福生活的受益者。父母淳朴的性格里刻印着热情好客、勤劳勇敢、尊老爱幼、重视教育、乐于互助的优良传统美德,从小就用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团结上等谚语熏陶教育着我,用勇敢戍边、爱国感恩的朴实情怀影响着我。我也在父母的教诲和党的关怀培养下,一步步成长为党的领导干部。我始终怀着对党的感恩之情和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认真履职、积极工作,同时也毅然让自己的孩子走上从军的道路,让他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守边戍边、保家卫国。在五十多年的生活工作中,深切感觉到阿勒泰地区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深度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你有我、因我有你,不分你我、共担风雨的密切关系,铸就了博爱包容、感恩互助、平等相待、勤劳进取的感人情怀。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变化,2014年全地区生产总值较1955年增长了145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了704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84倍。身边听到、看到包括经历的一切无不充分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深刻道理。

近年来,三股势力打着民族、宗教的幌子,蒙蔽裹挟普通民众,煽动民族仇恨,掀起宗教狂热,鼓吹圣战,制造惨绝人寰的暴恐案件,给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严重危害新疆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这些暴恐分子阻碍了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了我们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他们是社会的败类,是新疆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敌人。

作为一名党培养多年的少数民族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视察新疆时的重要讲话和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坚决贯彻执行自治区党委提出的树牢一个总目标、贯穿一条生命线、把握两个关键点、健全一套好机制、做到四个努力实现、营造一个良好局面的基本要求和打好六个抓好五个管住四个全覆盖反恐维稳组合拳的安排部署,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绝对忠诚。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等大是大非问题上,在反分裂反暴恐斗争中,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率先垂范、冲锋在前,敢于发声、敢于亮剑、敢于碰硬,不退、不缩、不绕,坚决做到旗帜十分鲜明,立场十分坚定,认识高度统一,为确保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力量。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作为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领导干部,紧紧围绕总目标,落实一用三管,切实提升六力,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深化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始终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决打赢舆论斗争主动仗。充分运用大宣讲、大讨论、大揭批等宣传手段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宣讲《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揭露、揭批、揭发极端化思想的蛊惑和险恶用心,帮助大家认清三股势力的丑恶嘴脸,号召大家更加旗帜鲜明地与三股势力作斗争,坚决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更加主动地站在三股势力宗教极端思想的对立面,教育引导共同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铜墙铁壁,努力做到三无,实现三个坚决一个做到,确保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也不出,为实现一年稳住、两年巩固、三年常态阶段性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民族团结是福、分裂**是祸,作为哈萨克族党员领导干部,我号召各族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朋友,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各族群众明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每个民族、每一个人都要积极地站出来、团结起来、立即行动起来,继承和弘扬阿勒泰各族群众卫国戍边、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树立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观念,自觉服从和维护国家利益,增强公民意识,摈弃狭隘民族主义思想,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自觉抵制反分裂思想在阿勒泰地区渗透,共同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篇六

论文关键词:边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殊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德育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对于西部边疆高校来说,特别是对于地处民族地区,具有较为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态势的边疆高校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国家边防安全和社会稳定,而且对于各民族和谐发展,对于加强民族与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也具有特殊的要求,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西部边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边疆高校主渠道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是在中学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深化和提升。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和德育教育中,要通过具体的教学运行,通过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的哲学认识和从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多个层面认识自身的存在和作用,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四个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的基本方面。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三方面的内容是对于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价值认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着理论前提和思想指导的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系统概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它同其他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由高到低、由理论到实践、由思想到行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框架结构。高校的课程体系和德育教育,既以这一体系为基本指导,同时也以这一体系为运作原则,使思想政治与德育的各种教育形式和教育途径,都紧紧围绕这一体系展开,为这一体系服务。边疆高校也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这既是高校主渠道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边疆高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二、西部边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必须把爱国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动员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力量。对于边疆高校来说,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从新疆发展的历史来看,建国以来,国际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和影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际国内形势在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中国形势的发展,各种势力都对这一地区高度关注,国际敌对势力和境内外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这三股势力对新疆高校的渗透在进一步加剧,高校反分裂、反渗透、反恐怖斗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新疆高校历来也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抓的很紧。为此,自治区党委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把“三爱”、“五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不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增设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新疆地方史教育、无神论教育的课程,同时在师生员工中强化反分裂、反渗透意识,坚定地站在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第一线,使大学生们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不断增强。

三、西部边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必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原汁原味地讲授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取得的一切进步,创造的一切奇迹,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仍然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XI~4,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植根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上贫穷落后的大国引上了适合中华民族发展的又具有典型的社会主义独特道路的继续和延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必然趋向。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成功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面临的新变化,开创性的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结合新的历史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使大学生们更加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不断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四、西部边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必须把民族团结教育和发展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也是新疆反分裂反渗透的主阵地。在新疆,三股势力往往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鼓吹圣战,传播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制售反动音像制品,举办地下经文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大肆进行分裂渗透活动,极大的干扰了教育系统的正常工作,影响了新疆的安全和稳定,这几年反分裂斗争的事实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教育,首先,就是要强化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教育。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政策,把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政策。其次,马克思政治理论课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和深入学习新疆民族、宗教发展史,使各族学生认识到新疆的历史发展是各民族相互团结、共同努力、共同开发的历史,各民族团结发展和统一繁荣始终是新疆历史发展的主流。再次,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也是多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教育,必须使学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大力弘扬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形成自觉维护统一,稳定的思想基础。

五、西部边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必须把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们在接受西方优秀文化和先进思想的同时,一些腐朽思想也会随之而来。长期以来,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在经济、科技和军事领域占据明显的优势,他们充分利用其掌握的信息传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极力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文化思想,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和“和平演变”的战略,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尤其是互联网大肆宣扬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极力鼓吹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导大学生一切向钱看,以自我为中心,宣扬极端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利用所谓人权、民主、自由、宗教、民族等各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与此同时铺天盖地的西方文化在网上不断挤压、排斥我们的民族文化,淡化青年一代的民族意识,最终造成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扭曲和流失。这些对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尚未形成的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很容易引起他们政治观念的淡漠、民族意识的淡化。

同时,网络打破了传统的国家和地域的界限,不受时间、地点、国界和气候的限制。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真实的和虚假的,科学的和愚昧的,先进的和落后的同时并存,大量消极的、不健康的、腐朽的信息和观念,对涉世不深、缺乏分辨能力的大学生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使长期沉迷于互联网的青年学生对传统文化淡化,价值观倾斜,甚至走向极端。高校思想政治理沦课教育就是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深刻变革的真正意义和内涵,认识到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真正意义和内涵,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

六、西部边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必须把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边疆高校一般都处于经济发展落后,交通与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地区开发建设中更多注重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上6篇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就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