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会计课程教学设计【精选6篇】

以下这6篇会计课程教学设计是来自于快回答的会计教学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会计教学范文 篇一

【关键词】联结学习论;认知学习论;课堂讲授法;结构教学法;先行组织者

一、《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

《会计学原理》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研究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通过《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通晓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会计信息的生成机制,形成初步的会计理念,为专业课的学习和社会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会计学原理》的授课对象是一年级新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一年级新生的特点,《会计学原理》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了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教学法。

二、学生由联结学习向认知学习的转变

联结学习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直接建立联结的过程。强化在S-R之间起着重要作用。在S-R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或类似的刺激情景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而大多数学生都是联结学习论的直接受影响者,高中阶段他们通过每天做大量的练习题来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习惯了上课认真听老师讲,总怕漏下一句话;一本一本地记笔记,总怕落下一个字;题目一遍一编地做,总怕少做了一种题型。结果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在学习上普遍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学能力较差。而大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时,并不是简单地通过练习与机械记忆,在问题情景与解决问题的手段之间建立直接联系,而是需要对整个问题情景进行知觉与理解,领悟其中的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方能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面临新的学习环境,学生感到不适应。他们需要接受认知学习的训练。认知学习论认为,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成认知结构;学习并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个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从记忆中抽取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景,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三、《会计学原理》课程的课堂讲授教学法

课堂讲授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课堂讲授法教学中,教师的职能是详细规定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并力图这些材料在速度和内容上适合于每一个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负责诊断学习者的困难,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补救。课堂讲授法的优点:一是教师直接向学生呈现学科内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控制教学进度;二是课堂讲授法有助于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以他渊博的知识、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语言、感染学生,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课堂讲授法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导,比较适合于刚入校的学生。关于课堂讲授法的缺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对课堂讲授法最多的指责,是说它导致了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是“填鸭式”教学。其实,无论是学生注意力下降,还是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都不是课堂讲授法本身的过错,是教师没能够正确运用这一教学方法。解决的方法是在运用课堂讲授法的同时,注意结合下列方法。

四、《会计学原理》课程的结构教学法的应用

布鲁纳(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的结构教学观,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他所谓的学科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而所谓“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当学生掌握和理解了一门学科的结构,他们就会把该学科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促进学习迁移,促进其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基本结构整理如下:

(一)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

会计对象是企业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科目是按照交易或事项的内容和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所作分类的项目。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表1表示。(二)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会计等式)、设置账户、复式记账

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是会计的基本理论,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在组织该部分教学内容时,围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表”的填列来完成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的教学内容。通过分析经济业务或事项,帮助学生得出下列结论:“每一项交易或事项都会引起会计要素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增、减变动”、“理论上,每一项交易或事项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化以后的结果,可以在这张表格中完成,实际工作中显然有其局限性。”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了如何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化以后的结果——“设置账户”的问题。即给每一个会计科目设置一定的结构,来反映每一项交易或事项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变化以后的结果。这个结构首先要反映“期初数、增加数、减少数、期末数”。每一项交易或事项都会引起会计要素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增、减变动,这就要求对每一项交易或事项进行“复式记账”。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表如图表2所示。

(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的各种专门方法相互配合、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交易或事项发生后,经办人员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经会计人员审核整理后,按照设置的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账簿,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成本计算,最终计算企业的经营成果。通过财产清查对账簿记录加以核实,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是三个主要环节。体现了会计信息的生成机制。教学过程中通过图表3作好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衔接工作。

这三条主线基本上概括出《会计学原理》的主要结构。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幻灯片之间的超级连接,使得教学内容之间衔接自如。这样,课程学习结束时,学生自然形成了《会计学原理》课程的结构。

五、《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法的应用

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所谓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适合于年龄较大、有较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他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准备“先行组织者”。

(一)介绍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时,先引用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鲁滨逊记账的一段话:

“……这位从破船上抢救出表、账簿、墨水和笔的鲁滨逊,马上就作为一个地道的英国人开始记起账来。他的账本上记载着他所有的各种使用物品、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各种活动,最后还记载着他制造这种一定量的产品平均耗费的劳动时间。”

教学内容就自然归结到会计起源于社会生产实践。人们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逐渐认识到在进行生产的同时,有必要把生产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并对生产活动的数量方面进行计算。

(二)介绍借贷记账法时,引用葛家澍《财务会计理论研究》一书中关于“复式记账”的描述。

“比较公认的复式簿记是1949年意大利的一位修道士,同时也是一位教授、学者,卢卡·巴其阿勒(LucaPacioli)在他的专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SummadeAithmaticaGemetria,ProportionetProportionalita》)第二章“计算与记录详论”(deComputisetScriptuis)中系统描述并总结了流行于意大利沿海城市威尼斯一带商人所用的复式簿记法(威尼斯簿记法)。这书明确指出“所有的分录……都是复式的。若你记录了贷方,就必须同时记录了借方”。商人“应建立备查簿和分类簿两种账簿”,“无论现金收付、货币种类,还是变换的价值都应记录”,特别是对那些持续经营的企业,他同时要求每年计算一次利润并进行结账,这对于保持合伙的友谊与合作是必要的。该书指出:“(如果)将你财产目录的第一项即你所拥有的货币数量登记到日记账中去,为了理解财产目录的内容记入日记账和分类账,你必须学会另外两个术语,一个称为‘现金’,另一个称为‘资本’。……在日记账和分类账启用时,资本总是作为贷方登记而现金则作为借方登记,购买商品也是如此,借记‘蔗糖’账,贷记‘现金’账”。500年前,LucaPacioli传授人们的记账技术,居然今天仍然为现代企业会计所运用,而基本上没有改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德国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歌德(Goethe)赞扬复式簿记是“人类智慧的绝妙创造”。

这是对复式记账法的一般性描述,为教师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内容作好了铺垫。例如: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以“借”表示资产的增加,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以“贷”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资产的减少。这一做法沿袭了“威尼斯簿记法”中的做法:“所有的分录……都是复式的。若你记录了贷方,就必须同时记录了借方”。“在日记账和分类账启用时,资本总是作为贷方登记而现金则作为借方登记,购买商品也是如此,借记‘蔗糖’账,贷记‘现金’账”。显然,“威尼斯簿记法”中以“借”表示资产增加,以“贷”表示资本增加;以“借”表示资本的减少,以“贷”表示资产的减少。最后,教师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类型(图表4)来说明这一结论。

六、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问题的答案可能是本节内容的总结。比如,讲授完总分类账户的试算平衡后,提出问题:“总分类账户的试算平衡后,说明总分类账户的登记结果绝对无误吗”?学生通过思考,很快能得出结论:通过试算平衡可以检查总分类账户登记结果基本正确,但不能检查出诸如重复登记、漏记、科目错误等错误,因此,试算平衡不是万能的。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与前面章节内容的比较。比如,讲授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学生编制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结果对照表,来检查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结果的正确性,为了与试算平衡表进行区别,提出问题,试算平衡表与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结果对照表的区别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很快能得出结论:试算平衡表是检查总分类账户登记结果的正确性,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结果对照表是检查某一个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登记结果的正确性。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对下一章节内容的引入。在讲授完会计账簿一章后,提出问题,假设账簿记录正确无误,是否说明账实相符,是否存在某中客观原因导致账实不符?如果账实不符,根据账存数编制会计报表?还是根据实存数编制会计报表?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财产清查的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被动接受转为积极思考,增强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二是在讲授和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找出不同知识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整合和优化。

七、开场白和结束语

“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都说明了上好第一堂课的重要性。一个完美的开场白不仅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充分信任,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一堂课,教师应谈及下列问题:介绍自己的学习背景、研究方向、关注的会计实务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教师,还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信任感。同时,学生的信任对教师也是一种鞭策,促使教师精心备课,潜心科研,努力让每一堂课都精彩;介绍《会计学原理》课程,如《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任务,《会计学原理》教材的结构,《会计学原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参考书目;介绍《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如听课为主,笔记为辅,课后阅读补充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介绍学校图书馆,高校学生提倡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图书馆便是良好的阅读、学习的场所。

学期结束,除了对本课程进行归纳、总结。更重要的是介绍下一门与之衔接的专业课《财务会计》,介绍《会计学原理》与《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会计教学范文 篇二

我们应该给予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足够的重视。由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所引起的事件数不胜数。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当前的会计犯罪主要呈现高学历、青年化趋势。众所周知,会计行业是市场经济体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行业,它主要是向经营者、投资者、社会大众提供统计分析数据信息,其信息质量将对社会利益以及政府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可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重大课题。

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高校会计教学环节中的必要性

会计职业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公共道德在会计这个行业中的具体投射,它在引导和制约会计行为,协调会计从业人员与不同的利益集团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说,会计职业道德是一种职业特征、是一种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点:2.1热爱自己的岗位;2.2依照法律法规办事;2.3清明廉洁,不;2.4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2.5具有创新意识;2.6恪尽职守;2.7公平公正。对于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是其内在的素质要求;对于会计的项目实体,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目标实现的前提;对于社会法律制度,会计职业道德是其在社会领域的扩展和延伸。

3.当下的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具体情况

3.1学校缺乏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教师的主动道德教育意识薄弱在我国,会计教师主要是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师,严重缺乏针对职业道德专门讲授的教师。这就造成我国会计专业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接收和职业道德观念树立之间的严重失衡。学生难以理解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在该行业中的重要作用。

3.2教学内容干瘪,方法缺乏多样性从整个会计教学系统上观察,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材严重匮乏,从而导致会计道德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方面存在巨大缺陷。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所修的行业规范和国家法律法规较少涉及会计法,学生严重缺乏行业法规知识。单一无味的教学方式也使得学生丧失掉了学习兴趣,从而从根本上弱化了学员的自主的职业道德意识。

4.对我国高校会计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改进的建议和意见

可以发现,我国高等院校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过分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严重忽视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教育。对于以上具体问题,作者认为,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还必须得从教学根源着手,通过在学校的严格教育指导使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具备和自身技能水平相协调的道德素质。

4.1会计知识技能教育与职业道德培养并重建议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联的课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提上议程并作为重点学习课程,将技能学习和道德教育的不平衡状况扭转回来。教师应该找准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的交接点,在教学实例中发掘更多的道德内涵。例如:在基础理论教授过程中,要提醒同学们以后在职业生活中所肩负的职业使命,激发同学们对会计职业的追求与喜爱,培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理念。

4.2选择正确的职业道德教育手段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树立职业道德修养,全方位的进取发展,才能与道德素质并重是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训练的主要目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所以学校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把所学过的知识体系建设性的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并且积极的开展校内实训教学。实训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转变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以方便学生了解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业务和工作内容是什么,认识岗位所赋予他们的职能和使命,了解到各个工作环节紧密联系的重要性,此外还要注意职业道德相关的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尽量使教材具有较多的实例,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接收道德意识的能动性。

4.3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起职业道德教育的网络平台,扩展网络手段如今网络已经走入千家万户,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成为吸引年轻人的重要区域。微信、微博等社交新闻平台不仅是交友平台更是重要的知识传播途径,是重要的知识传播媒介。这无疑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更具多样性和时效性的平台,使得各个学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更加高效。通过网络途径收集到学生学习后的感官和体会将会使职业道德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然后有目的的将职业道德观念与当今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相接洽,给同学以无形的教育影响。

5.结束语

会计课程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 基于工作过程 会计电算化 “教、学、做”一体化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强调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其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教轻学、重书本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严重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有悖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打破了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和弊端,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通过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将“工作过程中的学习”和“课堂上的学习”融为一体,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和开发已成为现代职业课程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和重要内容。

一、课程的定位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省级教学改革的试点专业以及河南省特色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实践,已探索出一条适应市场经济改革需要的“三四四”人才培养模式,即“三个培养阶段”:第一培养阶段: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第二培养阶段:取得助理会计师证书;第三培养阶段:取得会计师资格考试科目合格证书。“四个核心技能”:会计核算技能,成本核算技能,财务管理与审计,纳税策划与申报。“四个实践环节”:实岗感知环节,单项技能模拟环节,实账实训环节,实账实岗环节。该专业秉承“服务河南农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从广度和深度上动态地对会计电算化行业及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研,了解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并以这些岗位的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岗位技能需求与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构建了“基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导向”专业课程体系。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指导思路为:根据就业岗位每项任务的工作过程,分析每一个工作步骤所需的基本知识、必需技能、职业资格标准要求,把这些学习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整合,按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排列,构建基于系统化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该专业课程体系既考虑了专业、课程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又涵盖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全部内容。采取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与课堂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用社会认可、技术含量高的职业资格证书代替校内相应课程的考核工作,实现了专业会计教育与行业标准接轨。

而《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基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导向”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环节和重要职业核心学习领域,是学校为实践“三四四”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开设置的核心专业技能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一门融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与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一体的学科交叉型课程,它继《会计基础》、《办公软件与应用》等课程之后开设,一方面可检验前导课程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为后续学习《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等核心专业技能课程奠定专业基础。同时,作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准入的必备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有助于学生顺利取得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书,进而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很好地体现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特色。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具备会计电算化职业岗位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力、基本素养和工作能力,能快速适应不同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为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以会计电算化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会计算化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在分析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基础上,确定会计电算化学习领域的目标及内容。并遵循认知学习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对学习领域进行具体化,分别以工具应用层次和企业类型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首先根据软件应用层次由易到难共创设了四个学习情境——会计电算化单项级应用、会计电算化部门级应用、会计电算化企业级应用和会计电算化集团级应用,分别满足企业特定应用需求、核算需求、业务与财务一体化需求和集团企业管理需求;然后在每个学习情境下又结合学生就业分布行业及岗位分布状况,依据企业类型分别创设了商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和农牧企业会计电算化两个学习子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都以一个真实完整的工作任务为驱动,并依照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流程,采用“实岗感知+实验实习+实账实训+实账实岗”四种实践形式顺序组织和实施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始终与真实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让学生真正感到学习就是工作,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和要求。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以完成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中必备的知识、能力和技能,以及职业资格标准、会计电算化应用和普及现状、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求、学时及后续课程要求为依据,重新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型工作任务,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具体将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复习检测内容、核心教学内容和自学拓展内容三个部分,并对这些内容进行重构和序化,确定核心教学内容为会计电算化单项级应用和部门级应用两个学习情境,共计四个子情境。每个子情境又按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并确定了八项工作任务,涵盖系统管理、总账管理、报表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薪资管理等系统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根据总账管理系统在管理软件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应用的普及程度和操作难易程度,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总账日常业务处理,教学难点确定为总账管理和报表管理。在整个教学内容组织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在做中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知识需求时,适时引入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将理论教学实践化,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融为一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以讲授为主的班级教学形式,变“坐中学”为“做中学”、“例中学”、“探中学”和“评中学”,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角色扮演、启发引导、小组讨论、分层导向、模拟仿真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入课堂,灵活运用电子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演示录像、课程教学辅助网站、精品课程网站等多种教学手段和工具,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地丰富学习资源、时空、方式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在进行分层次导向教学时,充分考虑学习对象知识水平的差异性,将知识体系分为必学、选学和自学三部分。从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策略的实施、教学任务的下达、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均采用分层差别化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又如在教学手段的应用上,针对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强、不主动思考、对出现的问题不主动分析和解决,导致重复性的问题较多、老师指导工作量较大、教学效率低下这一教学现状,设计了“实验问题记录与诊断表”。通过设计“问题描述”栏目,让学生及时记录出现的问题,规范专业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设计“问题诊断”栏目,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积累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设计“友情提示及建议”栏目,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学习延展能力;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和指导,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积累教学经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求助对象依次为自己、同学和老师,设计“诊断人”一栏,记录问题解决的真实情况,也作为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一项重要参考。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已成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断累积学习和工作经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五、课程考核内容与方式

《会计电算化》课程属于单列实验课,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岗位职业能力为重点。改革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理论知识为重点、以学习结果为目标的考评方式,将他评与自评、定量与定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加大实际操作技能考核比重,强化日常过程考核,知识、能力、素质考核并重。如在对学生日常过程考核方面,加大和拓展了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考核,将纪律、认真程度、互助程度、沟通交流能力、团队表现等都纳入考核标准和范围中,并结合小组评定与老师评定的意见进行综合测评。在考核内容设计上,不仅明确了理论考核30%与实践考核70%的比重分布,加大了实践考核的比重,还将课程质量评价与职业资格证书挂钩,将实践考核分为单项技能考核(实验)、综合技能考核(实习)和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三个部分。其中,在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考核中综合考查学生的技能、知识和态度,而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则规定凡在课程授课期间通过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的同学,就可以折20分计入课程总成绩,而没参加考试的同学,若在期末模拟资格测试中达到60分以上的,也视为取得证书,获得相应分数。这使整个课程的评价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性,考核内容也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了全程化开放式的考核体系,全面客观地考查和检验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

六、课程改革与实践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设计与改革,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评价等课程基本构成要素入手,逐步形成、全面构建了一个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效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做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全面带动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改革和建设,经过多年改革和实践,已基本达到硬件与软件共强,学生、教师、用人单位共赢的局面:校企合作共建的“牧专——百业会计真账会计实验工作室”,为学生在实验实习和实账实训阶段进行“真账实做”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和支撑,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多所高校前来参观学习相关做法和经验,并普遍给予了好评;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和素养得到不断加强和提升,会计电算化证书通过率达到100%,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一次通过率平均达到85%,高于河南省及郑州市的同期水平;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实习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和好评,就业率逐年攀升;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和水平也得到提升,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高职高专教育省级教学改革的试点专业以及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会计教案范文 篇四

【关键词】案例教学 会计教学 应用

在会计教学中通过适当引入案例,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案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探讨与分析,并作出自己的判断与评价,从而得出结论。学生在比较、评估及选优过程中,能够逐步提升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会计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意义重大。

一、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促进会计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我国会计教学方式十分单一,学生在单调的教学模式下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主动性与积极性都不强。这是由于学生在课堂上主要面对理论知识,十分枯燥死板,不利于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引入会计课堂,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社会中的真实案例,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因为这些案例都源自于实际社会中,其中融入了会计领域专业人员的精心设计与思考,能够极大鼓舞学生,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二)目标课程资源不足问题

我国企业会计工作变化很大,不只是简单的记账工作,而是要求会计人员在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中具备较强的管理思维与战略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1]。所以,在培养会计人才时要据此进行相应的改革与调整,但是对于现阶段会计教学内容与课程而言,会计教学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未能根据市场需求合理整理与设计课堂内容。所以,将成功案例引入到会计教学中,能够有效弥补课程资源匮乏的问题。

(三)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教师是会计教学中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教学能力关系着整个教学工作的效果,因此对于会计教学而言,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意义重大。因此,要对教学工作对教师的需求加以考虑,并重视企业对这些方面能力的要求,促使教师加强对案例教学的应用,将更丰富、更真实的案例引入到会计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这些方面的综合需求。

二、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一)做好案例分析与案例准备

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如何更好的将案例教学引入到会计教学中,是开展案例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要精心选择案例,目前企业通过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案例很多,怎样选择最恰当的案例对于会计教学而言十分重要。作为会计教师,案例的选择要结合会计教学的现状,保证学生可以看懂案例,了解案例,同时案例还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性,要能涵盖大量会计知识的具体案例。案例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实习案例、课堂讨论案例与教学案例,每种案例都有着不同的功能与性质,要精心选择与设计。比如,①收集查阅各种会计类资料,从中找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案例;②到企业实地收集资料,找到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③通过与专业会计人员的交流,形成案例来源。

(二)认真分析并总结各种案例

在会计课堂上通过加强师生互动,对案例进行细致根系。案例分析不只是简单的为学生传授各种知识,还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是帮助学生构建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简单来说,在分析案例时先要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将案例进展结果为学生进行介绍与展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就案例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案例时鼓励学生引入会计理论知识,将这些理论知识与现实案例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提升教学效果。

(三)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教学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案例分析报告,并且在整个案例教学中也至关重要。学生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能够系统的梳理案例与会计知识,所以必须提高对该阶段的重视。教师在让学生撰写报告之前,先讲清楚注意事项与相关要求,同时在这一基础上还要重视报告评估工作。对于学生评估报告中思想深刻、说理清晰、分析透彻的要及时给予肯定,并将其公布给其他学生。

(四)实际案例解析

①案例材料。在会计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适时引出案例材料,即某企业2014年工程已经全部完工,但依然将工程未完工作为理由,并将工程借款上的利息费用计入“在建工程”科目。

②提出问题。教师在为学生介绍案例材料后,可以为学生提出与材料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或者独立思考,即这样做是够合理?费用的概念?资产与费用有怎样的区别?为什么该企业不愿意将借款利息计入费用?

③教学实施。主要流程为案例教学准备、小组讨论、总结评价。学生通过讨论后,教师让学生分别发言,就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然后由教师总结,对问题作出详细的回答。第一,这样做是不合理的。因为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工程,不应计入“在建工程”给予资本化,而应费用化。第二,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与资产主要有两种区别,一是性质不同,资产为企业所拥有与控制,费用是企业的支出耗费。二是盈利性不同,资产预期可以让企业获得更多经济利益,而费用会造成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第三由于在费用中计入借款利息,会对利润总额带来直接影响,这样对公司经营成果与盈利状况影响较大。

三、结语

总之,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近年来通过将其应用到会计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因此,作为会计教师,要正视案例教学的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实现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会计教师还要积极探索新的案例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案例教学法,从而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会计课程教学设计 篇五

1.成本会计学课程设计思路

成本会计学课程实践性、技术性较强,对学生的要求是掌握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其中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和成本http://分析基础,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是成本核算的最终目标。

利用项目导向将成本核算一般过程进行任务分解,核算内容化整为零,就形成了若干个知识点,而后各具体环节有机组合,形成多种不同的基本方法。

教材应选择知名高校的教材及教学辅导书,使学生能从理论框架上有清晰的理解;课程定位方面,专业核心课的地位,以便让学生能有更充裕的时间去掌握专业知识;课程重视程度上,积极地为本门课程配备相应的资源,不仅进行理论授课,还要安排上机或手工操作的实验,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竞赛以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更好地检验理论知识的应用;师资配备层面,要保证教学梯队的层次性与合理性,适当安排企业中的兼职教师为学生传授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真实经验。

2.成本会计学课程反馈信息分析

成本会计学课程在大学第四学期开设,2008级和2009级平均每届学生300人左右。为了检验本门课程的授课效果及学生反映情况,笔者设计了问卷,利用课余时间对两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人份,收回284人份,回收率88.75%,回收问卷全部有效,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成本会计学课程问卷调查统计(n=284)

从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效果调查统计结果可知:大多数学生对本门课程较为重视,学习效果较好,能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部分学生还能根据课程内容的延伸,积极去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课外竞赛,有一定的成绩;少数学生学习效果令人堪忧。

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职业素养。教授本门课程存在一定难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关键,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训需要搭配好才能相得益彰。

3.由教学效果折射的课程设计存在问题及分析

3.1成本会计学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组织系统性差。教师对整体成本会计学学内容把握不够精准,重局部轻整体,重点不明确,内容组织不合理。许多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印象是大量的计算,易形成条块分割,比如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与品种法,很多同学会误以为是两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而不知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手段不够先进。受客观条件所限,很多高校成本会计学学课程教学手段多局限于课堂传授或制作较为简单的多媒体课件,效果不甚理想。

实践教学的缺乏影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发展。虽然也有对应的实验,但校内实验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成本核算相去甚远。一直在学校的环境中按老师的思路去处理业务,对于将来工作中的实务操作缺少实质性的帮助。

3.2原因分析

学生学习成本会计学课程动力不足。成本会计学本身内容相对于其他课程有些枯燥,许多学生潜意识里不太愿意去长期记忆与之相关的专业内容,这与原本的教学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学生对于很多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通过期末考试,所以考试过后关于成本会计学知识的记忆所剩无几。

教学改革力度不够。所谓“名师出高徒,高徒出名师”,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许多高校教师缺乏整体课程建设的思路,而且,授课教师需要集百家之长为己用,缺少外出交流学习和校外实践的机会,也对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形成一定的障碍。

高校配套设施不完善。大部分高校首先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这些主干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的重点建设课程,成本会计学学虽也是专业必修课,但重要性次之,这样导致成本会计学学课程各方面的资源配置可能受限。

4.完善课程设计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建议

4.1重视实践环节

校外企业何时便于让学生去实习时间视自身情况而定,生产旺季往往是专注于经营,无暇顾及其他,而淡季又不能反映生产经营的全貌;在校生有固定的课时安排,如何与校外实习时间搭配合理是需要在每一开课学期初始就与合作企业协调好的问题。

4.2教学方法改革

利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程内容,基本方法侧重于将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核算得准确,辅助方法中核算与管理并重,而成本控制则重在控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解释清楚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采用倒推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在本门课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成本还原,对各种核算及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和联系。

4.3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网络课程建设也是不能被忽略的环节。在现有的成本会计学学课程网站上,有相关的教案、课件、实验资料等,但往往一年之中只登陆几次去调整课程内容,应做到随时更新。

4.4考核方式的创新

会计课程教学设计 篇六

【关键词】会展设计;3ds Max;问题;教学改革

一、前言

会展设计是一种实用的、以视觉艺术为主的空间设计。从事会展设计的学生要学习众多软件,而3ds Max软件是作为一名会展设计师所必须掌握的基础软件之一。3ds Max是3D Studio Max的简称,是由Autodesk公司开发的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是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软件类课程,非常广泛的应用于会展设计、影视动画、室内设计和工业设计等领域,是我校会展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

二、授课方式

目前,3ds Max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仍然是以教师作为整个课程的主体,授课方式一般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的知识讲授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知识点进行技能操作训练,可适当安排一些实训课,以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熟练程度,达到更好的应用效果。

三、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 教材的选择与课程不匹配,教学内容的选取缺乏时效性和专业指向性

由于会展设计是一个相对新兴的行业,发展时间较短,在市场上专门针对会展设计的教材和参考资料较少,所以在教材的选定上会偏向建筑行业设计或介绍软件的科普类教材,在教学内容上的选取的实例都是陈旧的、过时的,缺乏时效性和专业指向性。

(二)3ds Max 软件的复杂程度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

3ds Max 软件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遍布诸多行业,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软件。它的命令、功能和参数选项很多,是个比较难掌握的绘图软件。有些学生在初学时较感兴趣,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作业。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实例中运用的命令参数复杂性增加,作业需要耗费的时间延长,有的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就吃不消了,对课程失去了兴趣。再加上有的老师讲授的是英文版本的,而学生的英文水平较差,学起来就更加吃力了。

(三)教学方法单调、枯燥,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ds Max是一门要求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在课堂上如果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教材照本宣科、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机械地向学生讲授,这会使学生始终处在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中,很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四)课程学时安排不足,教师缺乏实际项目的制作经验

3ds Max 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二下学期,高职学生的学制通常为3年,而大三这个学年是在企业顶岗实训,实际只有两年的学习时间。这两年的时间里要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完成众多课程,学的多却不精,所以高职学生的很多重要课程的学时严重不足,而3ds Max这门课程包含的内容非常庞杂,也给教学带了很大挑战。在职业院校中,很多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踏入教师岗位的,没有企业工作的经历,也没有实际项目开发的经验,学校也没有专门输送教师去培训学习。

四、解决办法

(一)通过校企合作,编制适合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

会展设计中3ds Max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不能照搬书本内容,局限于教科书,教师要根据最新的专业岗位需求,分析本专业学生在真实工作岗位中对3ds Max软件的应用程度与范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用的工具和命令有哪些;针对该专业哪些软件功能需要重点讲授,哪些内容可以一带而过。通过校企合作不H能够解决教材的选择与课程不匹配的问题,也能够解决教学内容的选取缺乏时效性和专业指向性的现状。企业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可以帮助教师选取最具时效性和最适合专业需求的教学内容。还可以由企业授权将真实的企业项目、案例引入学校的教学内容中,使学生有机会真正接触实际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使教学内容直接和社会的岗位能力需求对接。

(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依据从事会展设计工作所必须的3ds Max的基础知识和可能遇到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筛选和提炼,设计出具有代表性的教学任务,将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素质目标糅合在这些任务的教学中,提供符合“教、学、做一体化”要求的课程内容、教学环境和实施方案,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设计的项目或任务要涵盖3ds Max的软件常规操作方法和应用技巧,以任务所包含的工作过程为中心重构了软件操作的知识体系,从而完成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合理安排课程学时,输送教师到企业中顶岗实践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要充分考虑3ds Max软件的复杂性和学生学习的困难性,合理安排课程学时数,通过项目或者任务的训练,既能够完成基本的知识目标,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也可以安排一定学时的实训课,进行实际项目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创作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校可以安排老师到企业中工作一段时间,这样教师再讲课时就能够有的放矢,将该领域的前沿知识和实用设计技巧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够快速的和社会接轨,也能够提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结 语

3ds Max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软件类课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教师要克服授课过程中的所有困难,设计出适合会展设计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从而完成职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玉凤。试析五年制高职《3ds Max》课程教学改革[J].农业网络信息,2014(12).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6篇会计课程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会计教学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