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下面这5篇《道德与法治》教案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道德与法治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道德与法治 篇一
摘 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情感教育的发展情况,重点分析了当今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现状,阐述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运用丰富的情感信息来撞击初中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体系的学习,还要重点关注对学生人品和价值观念的培养。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对情感教育的具体内容有了许多更新和变化,如何关注生命,如何联系生活,如何理解权利,怎样培养责任意识,如何关注社会公正与维护世界和平,这些教学内容逐渐成为道德法制学科的核心内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执教者应该以全新的视角,重点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达到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情感教育的概况
个体成熟的重要特征就是情感发展。人的情感不是在自然条件下成熟的,它是在一定的教育条件下发展并成熟的。情感教育关注的是生命机制组成要素之一――情绪机制,关注的是如何使情绪机制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等协调作用,发挥学习的最佳状态。人教版新课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中包含着许多生动多彩的事例,一篇篇优美又便于朗诵的课文,树立了许许多多的鲜活榜样……这些案例与故事都蕴含着美丽、高尚、淳朴、健康的情感要素,承载着对人性的基本尊重,表达了对学生无限的关爱。
二、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现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一直以来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劝导和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也无法替代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和学生厌学的问题;从教学效果的角度来看教学质量也无法令人满意;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只重视分数不看重素质培养的现象,学生只为分数而学,教师也只看重分数而教,有的学生甚至不学该课程。
这些怪象产生的原因就是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缺乏“情感因素”的教育,是没有活力的死板的教条教育,很容易导致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边缘化。第一,教学目标轻情感目标重认知目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有完整的人格。新课程改革下的情感教学目标主要表现为三方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许多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在教学中灌输的理论知识就是纸和笔的结果,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德行上人格分离。第二,教条式的讲解方式忽视了情感投入。教师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只会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反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也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却趴在桌上呼呼大睡,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情况的调查结果证明,许多初中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值得学,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情感渗透,只是在讲台上一味地说教,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
三、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n程教学中的必要性
第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需要渗透情感教育,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目的既有品德的教育培养,又有传授知识的双重任务。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应统一,做到“知、信、行”有机统一。“知”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基础,“信”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关键,“行”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的。要想达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学生“信”的问题,也就是让学生动之以情地参与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加强情感教育,渗透情感教育是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第二,《情感智力》一书中曾提到“情商”一词,书中阐述了一个人在成才的过程中智商仅起20%的作用,而情商可以起80%的作用。一个人的情商包括兴趣、性格和意志等因素,这些情感因素在人类的创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初中生的情感虽然很丰富但是又很不稳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的缺失很容易使学生走向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方向,所以教师要通过情感教育的引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情感教育的优化策略
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这个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备课过程、导课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同时将情感教育融入在课外活动中。
1.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备课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备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课程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注重把文化理念、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传授给学生。学校中的道德教育工作都是依赖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德育的实施,因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把情感教育充分体现在备课过程中,正确把握课堂讲解目标,预设要表达的情感案例或情境。
2.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导课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
融入情感的导课很容易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氛围更加和谐,教学任务完成得更加轻松,教学效率会更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做更好的自己”一课时,教师通过影音等形式播放《我真的很不错》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合唱。大部分学生都熟悉这一歌曲,在轻松、愉悦又放松的教学氛围中专心学习,激发了他们很强的兴趣和浓厚的好奇心。
3.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
教师把情感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师生教学相长。例如,在教学初中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享受学习”一课时,教师可以大胆地突破课本条条框框的限制,要求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参加以“学习并不痛苦”或者“学习很快乐”为主题的辩论赛。通过激烈的辩论和思维的碰撞,学生的情感融很快融入到教学中并达到了极致,实现了很好的情感教育教学效果。
4.在课外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
要想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任务,教师应该重视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这也是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情感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主题班会、重要的报告会、有知识趣味性的演讲比赛等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进行才艺展示,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情感可以得到充分释放,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情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课本内容的教学,又要关注学生将来的生活,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态度,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制素养,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梁江涛。道德与法治,引领青少年走进生态文明[J].环境教育,2016(5).
道德与法治法律范文 篇二
关键词:道德、法律、德法合治
一、道德与法律
中华民族素称“礼仪之邦”,我国历史上的以礼治国就体现了治国中的德法兼施。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有的现象是由社会经济生活条件决定的,以善恶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维系的,调整人与自我生命、人与人、人与自然等多方面关系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是一种偏重于情感的、柔性的社会调节机制,是一种自律。“道德对于人的行为的评价,重点对于人的内心,在于主体由自身利益和文明素质熔铸而成的思想动机,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及人们知识水平的不同,法的行为规范不可能囊括人与人、人与自然交往所达到的所有领域,而在法涉及不到的地方就是道德发挥作用的空间。不仅如此,法本身也需要道德上的支持一切合乎理性的良法同时也肯定是道德的。
道德主要利用文化沉淀中的善恶标准来影响人的行为;法律是通过既定规则的遵循和实施而发挥其功能。道德扬善、法律禁恶;道德是一种被内部化的、自律性的规范,法律则是一种外在的,他律性的规范。道德与法律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但是二者各自具有各自独特的功能优势和边界。基于此,不但要注重道德与法律之间的联系,也要重视两者的界限和区别。道德和法律两者并不是必然对立的。法律无法调整之处正是道德的用武之地,法治与德治之间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二者应统一起来,相辅相成。
二、德治与法治
道德发挥作用的特点是求之于内而直指人心。古人讲:治世在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心的主要手段就是靠“德治”。德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到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因素的制约。道德教育是德治的基本手段和途径。
从渊源上讲,法治是一个古老的概念。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有人研究探讨过法治的问题。亚里士多德曾对法治的含义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他说:“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现代法治源于西方,它经历了数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而且至今仍在变革超越之中。我国具有两千多年的农业文明历史,人治和德治传统厚重,法治意识明显缺乏,因而我国法治化的道路应当在认识到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在注重法治“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对道德这一“软件”的开发上,加强道德建设,实施以德治国。
三、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结合的治理选择
为什么法治与德治能够兼容而且必须兼容呢?因为法治强调法律至上,并不意味着法律万能。
1996年我国在通过宪法正式确认建设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之后,又于2001年前后提出以德治国主张,且有德治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偏废、相辅相成”之论证,意味着德治不只作为传统存在,更可能直接跃升为当下的治式选择,且可与已成既定目标和进路的法治并肩而行。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是对法治社会中的治国方式、治国手段的完善和补充。依法治国作为治国基本方略的地位绝不能动摇,同时也要看到以德治国作为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和重要补充的这种治国方式的重要作用。
以德治国是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德治,其有着健康的、蓬勃向上的、与时代精神相符合的肌体。德治对法治的实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些社会关系领域法律不能调整的,或者没有相应法律调整,往往需要道德作为补充。
中国历经了历史上德治与法治的几经离合后,而在现代终于选择了德法合治的社会治理模式。在现代中国努力构建德法合治的过程之中,在对德治与法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情况下,似乎应将德治即道德建设置于更为重要的地位。选择法治作为我国的基本社会控制模式,只是起到了治标的作用,而加强良好道德对社会的引导和调节作用,进一步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增强人们的守法意识,提高人们维护社会秩序的自觉性,才是社会治理的根本。
法治离不开德治,离开道德的法治就没有社会基础,同时德治也离不开法治,离开法律的德治就没有效力基础。因此同志才说:“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社会主义时期德法兼治,不仅有其存在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
德法合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需要健全的法制体系,而且需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意识作为前提。要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选择德法合治的治理模式,既要运用法律的手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同时还要通过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来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德法合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在大力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更加需要人们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信念。如果社会上大多数人缺乏道德修养,不坚持道德原则,即便有法律武器对其进行约束和规范,也不能从根本上使人们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必然造成社会秩序的紊乱。因此,在解决大量复杂的社会矛盾过程中,德治的重要性不可低估,道德建设将越来越成为调节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安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必要调控手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将法治和德治结合并用,施行德法合治,有力的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才能使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朝着健康、正常的轨迹发展,才能把我们的社会真正引入和谐的社会。
四、结束语
德法合治这一治理模式是一种新的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我们要立足我国的国情与实际,批判吸收中外历史有关法治和德治的文明成果,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模式。(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2]屈振辉。中国传统礼制对现代法治的启示[J].边缘法学论坛。2010.
[3]孙莉。德治与法治正当性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
[4]田文富。薛新立。论和谐社会构建中法治与德治的关联互动[J].学习论坛。2005.
[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6]胡怀应。构建“法德合治”体系[J].党政论坛。2004.
[7]郁建兴。法治与德治衡论[J].哲学研究。2001.
[8]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9]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10]葛然征。对法治德治人治的再认识[D].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
[11]李悦。依法治国与道德建设的张力与互补[D].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0.
[12]杨长泉。法治与德治互动结合发展研究[J].青年法苑。2008.
[13]张祥浩。古代的德治、法治及其现实意义[J].东南大学学报。1999.
[14]于帆。法律与道德,当代中国的治理选择[J].管理科学。2006.
道德与法制 篇三
职业道德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结合单位工作的实际情况,扎实开展理论学习教育,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创新载体深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查改问题促进管理水平整体提高,全厂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显著增强,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广泛宣传,活动保障坚强有力
厂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职业道德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制订了详细的活动安排意见,列出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措施和运行大表,并召开了政工科室长、全厂三级党组织书记和政工组长等人员参加的专题会议,将各项措施的部署责任到人,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抓好职业道德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活动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活动中,该厂充分利用宣传标语、专题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营造了浓厚的学习宣传教育氛围。全厂各级组织利用中心组学习、党团学习日、班前班后会等时间,深入学习文件精神,认真讨论本次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使广大干部职工明确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内容与重点、学习方式方法。各级党组织根据文件要求都制定出了学习计划及运行大表。并把活动开展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上半年对各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核中,严格督促检查,保证学习效果。
二、精选内容,周密部署,职工思想明显进步
为了增强理论学习效果,该厂于活动之初,对各单位干部职工进行了调查,广泛征求学习教育方式方法意见建议。根据干部职工的意见建议,该厂做到了“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学习内容的精选。该厂精选学习内容,做到指定内容与自选内容相结合。在认真学习上级指定的《中原油田职工违法犯罪案例汇编》、《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干部职工的工作实际和岗位实际,该厂优选了《关于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的暂行规定》、《职工思想道德行为规范100条》等近十种教材,引导干部职工掌握相应的道德规范和法制法规,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二是加强教育范围的扩大。职工在调查中反映,部分倒班工人、一线基层工人在教育时有死角,部分干部家属也应列入教育范围等。为了使学习教育不留死角,该厂将“八荣八耻”、新《条例问答》、《职业道德百题问答》等部分内容印制了专题教育学习材料,下发到每个班组,并组织部分政工干部利用夜间时间,到班(站)对职工进行宣传教育;并将部分法纪宣传知识等内容印制成宣传单,送到科级以上干部家中,对科级以上干部配偶进行宣传教育。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使职业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覆盖到了全厂的每一名职工,实现了全员提高的目的。三是加强活动的督查考核。为了避免教育活动流于形式,该厂进一步加强了对活动效果的督查考核,专门下发了《进一步抓好职业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对学习的整个过程都进行了细致的要求,并把学习活动与开展的“三抓一达标”上产活动结合起来,将学习活动作为抓思想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以职工在上产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来检验学习教育活动的成绩,起到了学习和上产两促进的效果。版权所有
三、丰富形式,创新载体,教育效果不断增强
在广泛、深入组织学习教育的同时,这个厂结合单位职工的队伍状况和特点,不断丰富宣传教育的形式,创新活动载体,先后开展了四个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干部职工学习积极性,增强了活动的实效性。
一是组织开展了全员参与的职业道德和法制知识测试活动。该厂以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有关内容为命题,以填空、选择、简答、论述等为题型统一编制试卷,组织全厂3800多名干部职工人人参加答题,并从中评选了优秀组织单位。通过测试活动,使全厂职工得到了一次深刻的职业道德和法制知识教育。
二是组织开展了法纪警示教育大会。该厂邀请了范县法院和油田公安局有关人员,结合油田实际,为该厂领导班子、科级干部、重要岗位人员及基层的干部、班(站)长共计1000余人上了一课生动的法制教育课,进一步提高了全厂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了广大职工的法纪观念。
三是开展了“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千人签名承诺活动。为了使职业道德和法制知识更加深入每一位职工心里,该厂党委组织一千余干部职工在印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承诺书、长15米的红色横幅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通过签字活动,干部职工一致表示:通过这次签名仪式,进一步增强了“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意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树立良好形象,做优秀员工,当合格公民。
四是开展了职业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专题板报展览比赛活动。该厂以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职业道德规范等为素材,以文字、图片、漫画等多种形式制作了30余块板报,在全厂各单位和生活区显著位置进行巡回展出。本次板报内容更加注重了富有创意和联系实际,美观、生动。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字和图画吸引了大量职工家属前来观看和学习,进一步增强了职业道德和法制知识的宣传教育效果。
四、深入讨论,查改结合,管理水平整体提高
为了落实以教育保进步的目的,厂里层层展开讨论、查摆、整改活动,从两级中心组成员到党员干部再到普通职工,做到人人按照“六个结合”的要求深入讨论,查摆思想问题和漏洞,制订整改措施,扎实整改不足,有力地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该厂以党支部为单元,围绕“结合自身实际,如何开展增强职工道德观念和提高法制意识?”、“我如何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自愿遵守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等主题进行大讨论,通过讨论让职工认清自己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标准,增强了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主人翁精神、集体主义意识、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增强了员工的法纪观念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
同时,全厂党支部开展了“五查、五摆、五树”活动。即:一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存在差距,摆理想、信念上存在问题,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二查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上存在差距,摆“为谁掌权、为谁工作、为谁服务”中存在问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职业意识和党纪意识;三查在服务作风上存在的差距,摆理想和职业道德上存在问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四查廉政、勤政建设方面存在差距,摆违法、违纪的现象和问题,牢固树立服务廉洁意识和自尊、自律意识;五查为职工群众服务上的差距,摆在后勤保障中存在的问题,牢固树立文明服务意识和形象意识。对全体党员干部及职工群众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摸底,对存在问题进行剖解、整改。
五、检查验收,座谈交流,教育方法得以改进
4月下旬,全厂对对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情况进行自下而上的总结,主要开展了三项工作。一是全员自我总结。结合查摆工作,各单位以班组为单元,紧密联系本单位和个人思想、作风、学习和工作实际,对照两个月的学习各种道德规范、条例、办法、规定和规章制度等,客观地分析评价自己的工作,进行群众性自我总结,看自己受到哪些教育,有哪些收获,存在哪些不足,今后如何纠正。每一名职工都认真写出了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个人总结。二是厂党办对各单位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根据活动安排要求,对两级班子成员学习心得、学习情况记录、结合单位实际开展创新性教育活动的情况等进行了检查验收。部分单位还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了表彰。三是厂党委组织部分单位召开了座谈会。会上,各单位交流了活动中先进经验和作法,并就通过职业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后,我厂目前职工爱岗敬业和遵纪守法的现状、存在问题、不足形成原因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意见建议,为全厂进一步抓好职工教育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在生活中能逐步养成说到做到的好习惯。
2.知道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失信故事和诚信的故事,从中受到启示,明白失信害人害己,而守信的人得到他人的尊重与敬佩。
3.了解说话算数的重要意义,在生活中也努力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人。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收集故事中体会诚信的重要性,通过角色扮演在帮别人改正说话不算数的毛病过程中自纠身上存在的失信问题并改正。
教学难点:
充分理解说话算数的重要意义,在生活中也努力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人。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关于失信的小故事
2.教师准备:教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同学,大家都叫他“爱保证?
2.你们发现了什么?他是个怎样的人呢?
3.如果你是他的同学、老师、家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4.出示课题:说话要算数
二、结合生活说说身边的“爱保证”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同伴或家人曾做过并没能做到的保证,谈谈但是自己的心情如何。
2.小组排**交流
小结:当我们在做保证时一定要想一想自己是否能做到,当我们答应了别人,就要尽力去做到。
三、探索传统文化中的守信与失信
1.交流收集到的失信故事
a.听“食言而肥”的故事
b.看视频《西游记》第八十一难“通天河遇竜湿经书;
2.你还收集了哪些关于失信的故事,在小组内交流。
3.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a.失信的害处有哪些?
b.失信于人会对别人造成什么伤害?
c.失信于人会对自己造成什么伤害?
总结:从古至今,失信于人害人害己,我们可千万不能做害人害己的傻事。
四、面对说话算数的人,我们的态度
1.情景剧表演:张青和李媛是好朋友……虽然李媛没能和张青一起看话剧,但是张青觉得,李媛是一个说话算数的人。
a.你认为李媛是个说话算数的人吗?为什么?
b.你的生活中有说话算数的人吗?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吧。
2.夸夸这些守信的人
a.出示守信的成语故事,请小朋友夸夸他们。
总结:**这堂课,你觉得守信重要吗?说话不算数只会给我们带来害处,而守信却能带给我们尊重,如何选择一目了然。
第二课时
一、回顾“爱保证帮他改正
(一)回顾“爱保证”的行为,了解他说话不算数的真正原因
1.看图片,讨论爱保证为什么总是说话不算话?
2.面对**你该怎么做呢?
3.如何才能不忘记自己的承诺?
(二)故事交流会
1.以小组为单位,自我分析自己说话不算数的经历:当时怎么想,怎么做?
2.小组排**交流
(三)小结过渡,随机板书
小结:说到做到是一个人诚实守信的重要标志。一旦对他人作出保证,就要想办法尽力完成。
二、对自己说话算数,制定合理计划表
(一)辩一辩
1.听张明和徐强的故事
2.讨论如何看待两人不同的观点。
(二)情景剧:张勇的故事。
1.如果你是张勇,你怎样做到对自己说话算数。
2.制作“整理房间时间表匕
(三)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1.学习制定合理的时间表并遵守它
总结:我们不仅要对别人说话算数,也要对自己说话算数。
板书设计:
抗拒**
说话要算数
请人**
及时记录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
(2)初步树立尊重法、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2.能力目标
(1)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初步培养用历史、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认识法律的含义;
(2)明确法律的特征;
(3)知道公民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法律的作用。
2.教学难点
掌握法律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略)
第二框 法律保障生活(板书)
1.法律的特征(板书)
(1)法律、道德等行为规范的共同特点(板书)
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从产生方式、实施**、调整对象和范围,讨论法律、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
产生方式实施**调整对象和范围法律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国家**力调整人们的行为,全体公民。道德自然形成**、习惯、信念调整人们行为和思想,普遍适用。校纪校规学校****制定教育力量调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校学生。
(2)法律的特征(板书)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法律是由国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信念、习惯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如何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等(板书)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每个公民都*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等地享有**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法律的作用(板书)
(1)法律保护着我们的生活(板书)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规范作用(板书)
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3)保护作用(板书)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是我们生活的保障;认识了法律的主要特征;明确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懂得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我们今后要认真学法、懂法、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四、巩固练习
1.课堂练习
(1)法律有何特征?
(2)如何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等?
(3)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分别是什么?
2.基础训练
P68—69内容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5篇《道德与法治》教案,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道德与法治的相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