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研究电路工作的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欧姆定律的重要性,欧姆本人的声誉也大大提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欧姆定律教案,快回答整理分享了10篇《欧姆定律》教案。
欧姆定律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教具:
书写有提问和例题的投影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使用投影幻灯片)表1、表2是某同学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时的两组实验数据。请在表格中空白部分填写出正确数值,并说明道理。
答:表1填3伏和0.9安。根据: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表2填0.15安和15欧。根据: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进行新课
(1)欧姆定律
由实验我们已知道了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把以上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得出结论,即欧姆定律。
板书:〈第二节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期(1827年)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一条关于电路的重要定律。
欧姆定律的公式:如果用U表示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R表示这段导体的电阻,I表示这段导体中的电流,那么,欧姆定律可以写成如下公式:
公式中I、U、R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
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R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I∝U)。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I∝
I—电流(安)U—电压(伏)R—电阻(欧)〉
有关欧姆定律的几点说明:
①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②对于一段电路,只要知道I、U和R三个物理量中的两个,就可以应用欧姆定律求出另一个。
③使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各物理量要用所要求的单位。
(2)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例题1:课本中的例题1。(使用投影片)
学生读题,根据题意教师板演,画好电路图(如课本中的图8—2)。说明某导体两端所加电压的图示法。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解题过程要求写好已知、求、解和答。解题过程写出根据公式,然后代入数值,要有单位,最后得出结果。
板书:〈例题1:
已知:R=807欧,U=220伏。
求:I。
解:根据欧姆定律
答: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约为0.27安。〉
例题2:课本中例题2。(使用投影片)
板书:〈例题2〉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按例题1的要求解答。由一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板演。
学生板演完毕,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师小结。
①电路图及解题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②答题叙述要完整。本题答: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在它两端应加2.8伏的电压。
③解释U=IR的意义:导体两端的电压在数值上等于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乘积。不能认为“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跟电阻成反比。”因为这样表述颠倒了因果关系也不符合物理事实。
例题3:课本中的例题3。(使用投影片)
板书:〈例题3〉
解题方法同例题2。学生板演完毕,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师小结。
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所以U、I的比值是一定的。对于不同的导体,其比值一般不同。U和I的比值反映了导体电阻的大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材料、长度和
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由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所以某导体两端的电压是零时,导体中的电流也等于零,而这个导体的电阻值是不变的。
②通过例题3的解答,介绍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板书:(书写于例题3题解后)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3、小结
(1)简述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什么叫伏安法测电阻?原理是什么?
(2)讨论:通过课本中本节的“想想议议”,使学生知道:
①电流表的电阻很小(有的只有零点几欧),因此,实验中绝对不允许直接把电流表接到电源的两极上。否则,通过电流表的电流过大,有烧毁电流表的危险。
②电压表的电阻很大(约几千欧),把电压表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测电压时,由于通过电压表的电流很小,一般不会烧毁电压表。
4、布置作业
课本本节后的练习1、4。
(四)说明:
通过例题,要领会培养学生在审题基础上画好电路图,按规范化要求解题。
欧姆定律教案 篇二
【教学反思】
一、教案的“亮点”
1、对于初中物理来说,欧姆定律是电学中重要的定律,贯穿于电学各类计算,因此欧姆定律是电学内容的核心、重点。必须让学生走好第一步,为使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欧姆定律,选择了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的题目,深浅适中,突出重点。
2、为适应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根据教学的目的和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法有:启发、引导、实践、探究、分析与归纳等;采用的学法有观察、操作、讨论、思考、分析、归纳等。使学生真正理解欧姆定律。
3、教学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难易不同的参与,注重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让学生通过练习知道学到了什么,加深对电阻、电压的理解,让全体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学生在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串、并联电路计算时,常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1、使用已知量时,常常张冠李戴,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2、习惯于套用公式直接得到答案,不能直达题目答案便不知所措。
3、解题时思路混乱,弄不清题目已知条件,不能发现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内在联系,无从下手。
附件:
【课堂检测】
1.关于欧姆定律公式I=U/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B.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C.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D.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2.如图所示为A、B两个导体的I-U图象,由图象可知()
A.RA>RB
B.RA<RB
C.RA=RB
D.无法确定
3.二氧化锡传感器能用于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它的原理是其中的电阻随一氧化碳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将二氧化锡传感器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则当二氧化锡传感器所处空间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增大时,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发生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U变大,I变大
B.U变小,I变小
C.U变小,I变大
D.U变大,I变小
4.一导体两端电压为3V时,通过的电流为0.3A,则此导体的电阻为Ω;当该导体两端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为Ω。
5.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R1=4Ω,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读数为2V,则电流表的示数为A,电阻R2的阻值为Ω。
答案:1.C2.B3.A4.10105.0.58
欧姆定律教案 篇三
[设计意图]
欧姆定律是研究电路最重要的规律之一,也是是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课标对欧姆定律这部分的要求是:理解欧姆定律,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发现,中考中对学生的两个方面的能力考察明显增加。一个是对电路图的识别,这个也是学生在初三涉及电学知识时候感到最头疼的地方,教师要在平时的电学题目分析过程中慢慢的引导学生去正确的分析电路,所以在复习欧姆定律时候也不要忽视这一点;二是对欧姆定律的计算方面有所加强,并且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题目,针对这一点,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熟悉各种类型的题目,了解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
[复习目标]
1、电路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或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判断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或通过导体中的电流改变时,导体电阻是否变化。
2、应用欧姆定律,结合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如:
⑴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大小
⑵利用欧姆定律推导出的串联分压,并联分流来求电路中的比值大小问题;
⑶分析当电路组成发生变化时,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或计算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计算在不损坏电表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等。
3、实验能力:
⑴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得出结论;
⑵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会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器材等;
⑶分析实验过程中发生电路故障的原因;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利用欧姆定律的简单的计算;
3、欧姆定律的应用,包括伏安法测电阻;串、并联的分压分流问题;动态电路的取值问题;电路故障的原因问题。
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具和学具]ppt课件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在复习前对本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在课前务必要将课本精读一遍。并且要完成课前复习提纲。
欧姆定律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单纯举例、记忆类的知识点:欧姆定律内容;UI图像电阻的串并联
2.作图:画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画电路图、连接实物图:限于两个用电器(包括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可以外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要求会运用4个接线柱;节点用加粗黑点表示;开关为单刀单掷
3.计算类的知识点;欧姆定律公式:I=UR及其变形式的应用
4.实验、探究类的知识点;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不讨论内外接)
5.情感类:感受科学家(欧姆)之科学精神、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进行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探究欧姆定律过程
2.会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
3.会进行简单串并联电路的的欧姆定律的计算
4.熟悉电路的简化画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实验:及伏安法测电阻实验;
作图:画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计算:欧姆定律公式:I=UR及其变形式。
难点
欧姆定律的探究;简化电路图。
教学准备
指导书、听写卷、检测卷
教学过程
一、双基听写(另案)
二、整(P67——知识梳理):全班一起梳理本章知识点(亦可通过实物投影)
重点强调:内容
分1:欧姆定律
1、划考基要点(强调“同一性原则”)。
2、回忆探究欧姆定律的全过程。
3、根据P69实验数据和图像练习归纳结论。
4、做P70巩固练习5。
反馈练习:P70巩固练习3分2: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
(1)划考基要点(实验原理欧姆定律的变形式R=U/I实验电路图及实物图)
(2)强调开关状态滑变位置及其缘由
反馈练习:P73——1分3:串并联电路计算
划考基要点1:串联电路电阻特点;并联电路电阻特点
补充:等效法巩固P74例1例2
巩固记忆考基要点P75巩固练习1反馈练习:P75——2、3、4、5、6合:通过知识树,再次串合本章节内容补:1.补充练习P~P79——一、二、三测:(另案)
三、作业:1.纠错;2.背§9考基要点,准备听写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
3 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4、指导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从而了解电压的概念,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
1、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电压的作用。
2、电压表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电压表的正确选择、连接及读数
【教学方法】
类比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我们知道导体中存在着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电荷定向移动的呢?
运用抽水机提供水压,水压形成水流,类比学习电源提供电压,电压形成电流。对学生学习电压进行引导。
二、自主学习
通过引导和课前预习学生电压,教师要引导
1、电压概念的形成: 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源的作用: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的装置
(1)干电池:
(2)发电机:
(3)学生电源:干电池 学生电源
3、想想做做:电路中先后接入一节和两节干电池小灯泡的亮度一样吗?
4、总结结论
(1)电压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
(2)单位换算关系1 kV=10 V 1V=103 mV
(3)常见的电压值:干电池电压1.5V,我国家庭电路电压220V。
只有不高于36V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
5、思考: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三、合作探究
1、电压表用途、符号
2、认识电压表
(1)、电压表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2)、电压表有几个接线柱?接线柱上标着的符号或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电压表有几个量程?对应不同量程刻度盘上的分度值分别是多少?
(4)总结出电压表使用方法(对比电流表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电压表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调零)
实验时:
①、电压表并联在待测电路两端
②、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靠近电源正极,负接线柱靠进电源的负极。
③、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试触)
(5)电压表正确读数
①明确量程
②明确分度值
③根据指针的偏转情况进行读数。
附练习
1、电压表读数。
2、连接电路,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两端电压。
3、用电压表测电压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注意师生互动)
实验结论:在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的电压相等。
四、教学拓展
1、为什么电压表要并联在待测电路两端?串联在电路中可以吗?
串联时灯不亮,电压表有示数。
电压表等效为断路
2、中考链接:某同学使用电压表测电压时,老师提醒他电压表的接法有错误,那么,他接错的地方可能有:
①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②电压表的量程选择不当
③把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
五、课堂小结
1.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通常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符号是V。
2.电压表测电压:
(1)电压表与被测用电器并联
(2)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
(3)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最大测量值。
(4)电压表可以测量电源的电压。
六、板书设计
1.电压:(板书)
(1)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2)电源: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电压的单位:千伏(kV),伏特(v),毫伏(mV)
1kv=1×103v, 1v=1×103v
2、电压的测量
(1)认识电压表
(2)作用:测量电压的高低
(3)用法①并联;②“+”接线柱、靠近正极极;③量程。
(4)电压表正确读数①明确量程②明确分度值③根据指针的偏转情况进行读数。
3、练习使用电压表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篇六
【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引领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层面上进行实验探究,并凸显交流与合作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移动实验室”来体验探究的愉悦,从而获得知识并树立足够的学习信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知灯泡的亮度与电压有关,从实际中了解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并初步掌握电压的单位、常见的电压值,初步掌握电压表的连接方法、读数方法及实验操作中的技能技巧。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说明书,从中收集到有关电压表连接方法和在电压表上读数的方法的一些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实验探究,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得到电压表的一般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打破学生对电的神秘感,增强实践能力,感受学物理的愉悦,从而树立足够的学物理的信心。在教学活动中,尤其注意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电压表的连接和读数。
【教具与学具】
学生自己准备“移动实验室”:电池、电池组(三节)、小灯珠、导线若干、手电筒等。电压表(老师提供)
【教学过程】
一、交流生活感受引入新课
教师:生活中“电压”在你心目中是什么印象?
学生(踊跃地交流着自己的生活感受):雷电很厉害,可以击死人和牲畜;高压危险,不能靠近;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秋冬的晚上脱毛衣时可摩擦生电;有些生物体内可以产生较高的电压──生物电;自然课中,我们做了摩擦起电的实验……
教师:非常不错。看来,学习“电压”之前,大家就具备了相关知识。其实,很多电现象,都是电压在起作用。
二、探究灯珠发光分析原因
教师:你们能猜猜,一节干电池和2节干电池使灯泡发光一样吗?
学生:肯定不一样,当然是2节干电池使灯泡发光要亮。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家里有一手电筒,用三节干电池时,灯泡发光非常亮,只用2节时,灯泡要暗一些。我经常用,体会太深了。
教师: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学生:电池越多,灯泡越亮。
教师:搬出我们的“移动实验室”试一试。
学生:进行不完全探究活动,得出结论。
教师:大家通过实验发现:连入2节干电池时比连入1节干电池时要亮。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学生:电压越高,灯泡越亮。
教师:电源的作用就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
1.电压:(板书)
(1)电压: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2)电压的单位:千伏(kv),伏特(v),毫伏(mv)
1kv=1×103v,1v=1×103v
1A
=1×103mA,1mA=1×103mA)
三、阅读说明用书学用电压表
教师:电压的大小如何测量呢?请同学们带着教材P5的4个问题去阅读P6的电压表说明书。并在“使用”中找出关键词:
2.怎样连接电压表。(板书)
学生:
①并联;
②“-”接线柱、靠近、负极;
③量程。(学生边叙述,老师边板书。)
教师:与电流表的连接进行比较,有哪些异同呢?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教师:怎样在电压表上读数呢?
3.怎样在电压表上读数。(板书)
教师:大家回顾电流表的读数方法。
学生:(学生叙述,老师板书)。①明确电流表可以测量的最大电流;②确定电流表的一个小格代表多大的电流;③接通电路后,看看表针向右总共偏过了多少个小格。
教师:电压表的读数方法是怎样的呢?
学生:基本一致。
教师:如果教材上图6.1-6接“-”和“3”两个接线柱,请问表盘上的读数应是多少?
学生:指针大概指在一小格的中央,而一小格是0.1V,共6小格,所以应读成0.65V。
教师:对。如果接“-”和“15”两个接线柱读数是多少呢?
学生:指针大概指在一小格的中央,而一小格是0.5V,共6小格,所以应读成3.25V。
教师:不错。请大家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3题,分别把读数用铅笔写在书上。
学生:交流答案。
四、探究电池组测量总电压
教师:请大家拿出“移动实验室”探究电池组的电压规律。
学生:实验得出,电池组的总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交流、小结与延展】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1:在实验中我们探究到了串联电池组中,各节电池组的电压等于组成电池组的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学生2:我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连接导线过程中,应将线头顺时针方向绕在接线柱上,否则,越旋越松。
教师:看来,你从实验探究中学到了书中学不到的实验操作技巧,你很有实践经验,不错。
学生3:电压表的读数方法与电流表的读数方法基本一致。先弄清楚所接量程,再看一小格表示多少,最后读数。
学生4:电压越高,灯泡越亮。
学生5:我觉得,有些知识其实可以通过自己阅读,然后对比电流表的操作方法去掌握,不需老师讲解。
教师:是的,大家已经长大了,完全具备了自学的能力。
学生6:在不知道被测电压值的情况下,先用大量程去试触,如果指针偏转较太小,就换用小量程。
教师:大家的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把老师要说的都说了。现在完成教材上的“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1题和第4题。
教师结束语:导电的盐水溶液也是电池。教材上“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第2题就是介绍的这种电池,大家可回家去试一试。西红柿等一些水果也可形成水果电池。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上网查一查这方面的资料。
【板书设计】
电压
1.电压
(1)电压: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2)电压的单位:千伏(kv),伏特(v),毫伏(mv)
1kv=1×103v,1v=1×103v
2.怎样连接电压表
3.怎样在电压表上读数
欧姆定律教案 篇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会用伏安法测电阻,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2)能正确画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3)学会正确选择电压表量程,并用试触法确定电流表的量程。
(4)理解小电灯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过程与方法:
设计实验电路图,并且比较各个电路图的优缺点,从而确定本实验用哪个电路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热情,产生探测未知电阻阻值的欲望,积极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做好实验的科学态度,感受用物理知识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
二、设计思路
用伏安法测电阻属于欧姆定律变换式的具体应用,对于加深学生欧姆定律和电阻概念的理解有重要作用,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综合使用初中常用电学器材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如何测量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问题后,由学生设计实验,通过交流和讨论发现,应该用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图进行实验,好处是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并设计出实验表格;第二部分准备需要哪些器材,了解实连接图如何连接,并根据实物图说出实验中的注意点,为下面的实验做好准备;第三部分开展实验,先进行定值电阻阻值的测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为什么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了,通过它的电流也变了,电阻几乎没变?第四部分,仿一仿,开展实验测量小电灯的电阻的测量,讨论为什么小灯泡阻值变化比较大?从而分析出小电灯不需要求平均值。两个实验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设计电路和表格。
2、难点:分析出灯丝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四、实验器材:
每组配备干电池两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1件,待测电阻一只(5欧或10欧,其电阻值用不透明白胶布粘封,并标以Rx字样。要求学生暂不揭开。),导线若干条,小灯泡(2.5V)。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忆一忆”)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电学中的一条什么重要规律?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如何写?(学生回答略)
(“想一想”)
师:怎样利用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引出本节。板书:(第四节欧姆定律的应用测电阻)
(二)进行新课
(“动一动”)
1、设计实验
(1)测量电阻的方法
师:同学们说说看,你准备如何测量电阻的阻值?
板书:(一)测未知电阻Rx
答:用电压表测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通过它的电流。
(2)问:实验的原理是什么?板书:实验原理
答: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计算出它的电阻。
板书:R=u/I
(3)问:根据同学所说的方法,你们能否设计出实验电路图?板书:实验电路
学生设计,教师巡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几张电路图实物投影,师生共同评价。
师:这是同学们设计的电路图,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哪幅电路图更好一些,好在哪里。(提醒:实验中总是有误差的,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应该怎么办?联系前面学的一个重要的器材,如何改进?)投影正确的实验电路图
(“考一考”)
师:滑动变阻器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投影:
①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多次测量取平均植,减小误差。
②保护电路
(“探一探”)
2、实验准备
(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板书:实验器材
电源(干电池2节)、电流表、待测电阻R、滑动变阻器、开关、电压表、导线若干(投影)
检查和认识自己小组的实验器材。注意认清哪个元件是待测定值电阻Rx。
(2)设计表格板书:设计表格
提醒:要测哪些物理量?计算什么?表格需要几列几行?
学生设计,教师巡视,实物投影并作出评价,强调表格的规范,并让学生完善自己设计的表格。
问:三次测量的平均值放哪里?
引导学生在表格后加一列平均值,为了计算方便,可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为整
数值(投影完整的实验表格)
实验次数电压
U/V电流
I/A电阻
R/Ω电阻平均值
R/Ω
(3)连接实物图(根据所设计的电路图连接)
师:请一位同学到屏幕上将电路图连成实物图,其他同学在下面观察是否正确,若有错误的地方,请同学们纠正。
(4)实验注意点板书:实验注意点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实验中要注意哪些方面?
学生要进行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的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
(2)滑动变阻器应该一上一下接,实验前将阻值调到最大处
(3)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选择(投影)
(5)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步骤?板书:实验步骤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要连接正确。电压表使用0~3伏量程,电流表用试触法确定量程。
②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观察电流的示数为0、1A,0、2A,0、25A时电压表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
③根据记录的三组实验数据分别算出未知电阻的三个值。为了减小误差,算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被测电阻的阻值。
④实验要求:积极动手,按要求操作,记录数据、计算结果要实事求是。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
以上内容,边讲边投影
(“做一做”)
3、实验探究(伏安法测电阻)
教师巡视,指出学生在操作中有问题的地方
(“比一比”)
哪个小组的实验规范准确迅速
4、分析与讨论
实物投影学生的测量结果。揭开定值电阻Rx上的封条,核对自己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思考:你测量的电阻值为什么和定值电阻上标出的数值不完全相同?
答:由于实验电路和仪表造成的误差。
(“议一议”)
分析:1、为什么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了,通过它的电流也变了,电阻几乎没变?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随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仿一仿”)
小电灯也有电阻,将待测电阻R换成小电灯,仿照刚才的实验测小电灯的电阻。
注意:加在小电灯两端的电压不要超过小电灯上所标注的电压
实验时,观察小电灯的亮度并用手摸一摸它的温度
板书:(二)测小电灯的电阻
汇报测小电灯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分析:
2、为什么小灯泡阻值变化比较大?
这似乎与刚才的实验结论优点矛盾,谁来分析一下这是什么原因呢?
小电灯的灯丝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进行工作的,电灯越亮,灯丝的温度就越高,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有的材料受温度影响较大,有的几乎部首影响)
问:对于小电灯的灯丝,他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那么求出小电灯阻值的平均值是否有意义?表格中还有必要写平均值吗?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检查仪器是否收拾好,按要求摆放。
(三)课堂小结
(“谈一谈”)
师: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懂得了如何去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和小电灯的电阻,并且根据所测出的实验数据机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了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四)布置作业:完成本节实验报告。
(五)说明:本节实验要引导学生按实验的目的,完成电路设计、器材选用、实验步骤、设计表格等项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六)板书设计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一)测未知电阻Rx
1、原理:欧姆定律的变形式:R=u/I
2、电路图
3、实验器材
4、设计表格
5、实验注意点
6、实验步骤
(二)测小电灯的电阻
方法:伏安法测电阻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篇八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本次课的逻辑性、理论性很强,重点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欧姆定律,最关键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实验方法,另一个就是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含义主要是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渐理解,而且定律的形式很简单,所以是重点而不是难点。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个实验难度比较大,主要在实验的设计、数据的记录以及数据的分析方面。由于实验的难度比较大,学生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所以实验的评估和交流也比较重要。这些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协助,所以这次课采用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②通过实验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③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
①根据已有的知识猜测未知的知识。
②经历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并掌握实验的思路、方法。
③能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找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证实自己的猜测。
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实验方法;理解欧姆定律。
2、难点: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结果的评估。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具:投影仪、投影片。
2、学具: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Ω、10Ω)、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
五、板书设计
已学的电学物理量:电流I、电压U、电阻R。
猜测三者之间的关系:I=UR、I=U/R、I=U-R。
实验所需器材:电源、开关、导线、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欧姆定律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认识变化的电路,准确找出变化前后两电路的变化
重点、难点
动态电路的连接方式,动态电路的电阻、电流和电压
课前导入知识:
在并联电路中,新增加一个支路对干路中的电流的影响?
知识点一:伏安法测电阻中的误差和非误差
(1)非误差:如果用灯泡代替电阻,灯泡两端的电压逐渐减小,灯泡逐渐变暗,测出来的电阻值是逐渐减小的。显然,这不是实验的误差。这是因为随着灯泡两端的电压的减小,灯泡的温度也随之降低,温度越低,钨丝的电阻越小。因此,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并不能减少误差,测量的数值会偏小,不是钨丝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2)误差:标准伏安法测电阻电路中,电流表测的是电阻和电压表的总电流,虽然电压表阻值很大,流过的电流很小,但电流表的示数总比流过的被测电阻的电流大,根据R=U/I可知测出的数据偏小。
例题 南京市某中学九年级课外兴趣组的同学,按照正确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做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实验(灯泡标有2.5V字样),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如下的一组U和I的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灯两端U(V) 0.5 1.0 1.5 2.0 2.5 3.0
电流I(A) 0.18 0.22 0.26 0.30 0.32 0.34
灯泡发光情况 微亮→逐渐变亮
(1)分析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
(2)在灯丝中电流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灯丝的电阻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 .
知识点二:动态电路分析
(1)当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时,滑片的移动会引起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定性分析变化的一般思路是:○1知道电源电压不变;○2根据滑动编组器的变化确定总电阻的变化;○3再由总电阻的变化确定电流的变化;○4根据电流的变化判断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5根据不变的总电压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确定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的变化情况。
(2)当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并联时,滑片的运动只能引起干路和其所在支路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除短路外,对其他支路没有影响。
(3)开关的闭合和断开也会造成电路中的电阻变化,从而引起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分析思路与(1)相同,关键是确定电阻的变化。
【注意】确认电路变化前后连接方式和电路中电阻的变化,准确判断电压表测量的对象是分析电流电压变化的关键。
知识点三:串联分压、并联分流
(1)串联电路的分压定律
两个电阻R1和R2组成的串联电路中,它们两端的电压与电阻的关系满足:U1:U2=R1:R2
这个关系式称为分压定律。该关系式告诉我们,两个电阻串联时,电阻大的分得电压多。
(2)关于并联电路的分流定律
两电阻R1和R2并联,通过它们的电流与各自电阻的关系满足:I1:I2=R2:R1
这个关系式称为分流定律,该关系式告诉我们,两个电阻并联后,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就越小。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知识点四:应用欧姆定律综合计算
(1)必备知识
○1欧姆定律公式及变形公式
○2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
○3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
(2)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1欧姆定律使用于从电源正极到负极之间的整个电路或其中某一部分电路,并且是纯电阻电路。
○2定律中“通过”的电流I,“两端”的电压U及“导体”的电阻R,是针对同一个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言,具有对应性。
○3欧姆定律中三个物理量间有同时性,即在同一部分电路上,由于开关的闭合或断开以及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的移动,都将引起电路的变化,因而公式R=U/I中三个量是同一时间值。
○4公式中三个物理量,必须使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即电流安培,电压伏特,电阻欧姆。
随堂练习:
1、如图所示电路,电压U不变,当闭合开关S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压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减小
(B)电压表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增大
(C)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减小
(D)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增大
2、某同学连接电路如图2所示,闭合开关S,发现灯不亮,为检查电路故障,他用电压表进行测量,结果是UAD=3V,UAB=3V,UBC=0,UCD=0。此电路故障可能是
A、开关S接触不良 B、电灯L灯丝断了
C、电灯L短路 D、电阻R短路
3、在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0,电压表V2的示数为6V。此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双选) :
A、电阻R1短路B、电阻R1开C、电阻R2短路D、电阻R2开路
4、如图4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L1不亮,L2正常发光。此电路的故障可能是(单选):
A、开关S接触不良 B、电灯L1灯丝断了 C、电灯L1短路 D、电灯L2短路
5、把一根长1米、粗细均匀的电阻丝接在电压不变的电源两极上,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强度是1安培,若将此电阻丝对折起来后再接到这电源的两极上,通过电阻丝的总电流强度是( )
(A)4安培(B)2安培(C)0.25安培(D)0.5安培
6、如图所示,R1=4欧姆,R2=R3=8欧姆,电源电压为6伏特,电流表1、电流表2、电流表3的示数分别为I1、I2、I3,则I1、I2、I3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I1>I2>I3;(B)I1<I2<I3;
(C)I1=I2=I3(D)I1=I2>I3
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R2=4∶1。当K1断开,K2闭合时,电流表示数I1。当K1、K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I2。则I1与I2之比为〔 〕
(A)4∶1(B)1∶4(C)3∶4(D)4∶5
8、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9伏特,定值电阻R为5欧姆,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4欧姆,那么当滑动片由滑动变阻器的a端滑向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是( )
(A)由0逐渐增大到9伏(B)由0逐渐增大到5伏
(C)由0逐渐增大到4伏(D)由4伏逐渐减小到0
9、把甲、乙两段电阻线接在相同的电压下,甲线中的电流大于乙线中的电流,忽略温度的影响,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当它们材料、粗细都相同时,甲线长乙线短
B.当它们材料、长度都相同时,甲线粗乙线细
C.当它们长度、粗细都相同时,两线的材料一定不同
D.甲、乙两电阻线的材料、长短、粗细不可能完全相同
二、填空题
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S1、S2断开时,
灯泡_串联;当开关S,S1、S2均闭合时,灯泡_并联,此时电流表测的是 中的电流.
11、如图11所示,当开关由闭合到断开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的情况是: A1_________;A2 _________;V __________。
12、如图12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路的总电阻将______;电流表A的示数将_______;电压表V1的示数将_______;电压表V2的示数将________。
13、如图13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向b端移动时, A表的示数将______;V表的示数将______。
三、连图题
14、按照图14甲、乙电路图,将对应右图各实物元件连接起来。
四、实验题
15、用伏安法测定一只电阻的阻值,现给你一块电压表、一块电流表、一个电池组、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个,未知阻值的电阻一只、导线若干。
(1)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右边的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标出电表的“+”、“--”接线柱)。
(3)在实验中电流表用0~0.6A量程、电压表用0~15V量程。根据你画的电路图,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将下面图16中所给的实验器材连接起来(导线不要交叉)。
(4)在这次实验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示位置如图17所示,那么未知电阻Rx中的电流是______A,Rx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__V,Rx的阻值是___________Ω。
五、计算题
16、如图18所示电路,R1=7Ω,R2=3Ω,当S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1V,当S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4V。求R3的阻值。
17.如图114所示电路,已知R1=2欧姆,R2=4欧姆,U1=2伏特,求(1)通过R1的电流强度I1;(2)R2两端的电压U2。
18.在图115的电路里,安培表的示数是0.3安培,如果小灯泡L的电阻是10欧姆,整个电路里的电阻是30欧姆。求:
(1)小灯泡L两端的电压;
(2)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
(3)伏特表的示数。
19.如图106所示,已知电阻R1=6欧姆,通过R2的电流强度I2=0.5安培,通过R1和R2的电流强度之比为I1:I2=2:3求R2的阻值和总电压U。
20.如图104所示,电源电压为8伏特,电阻R1=4R2,安培表的示数为0.2安培;求电阻R1和R2的电阻值各为多少欧姆?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篇十
知识与技能
1、列举电压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说出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复述电压的单位并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通过使用电压表测量串联电路的电池组的电压和每节电池的电压,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小灯亮度的变化来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学会观察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自主实验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积极主动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通过列举生活中的电压应用,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电压的作用
难点:电压表的正确使用
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仪、干电池若干、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
教学过程设计示例
(一)课程导入
导入方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头脑风暴,列举事实 请同学列举家中的家用电器,然后引导出"电压"。 把自己所知道的电器名称做一罗列
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电压"吗? 把自己在生活中对电压的了解做一汇报
以史为戒,引出话题 教师使用多媒体结合投影设备呈现一些学生放风筝被电击的图片或视频 静静观看
设置疑团,激发兴趣 同学们知道触电是怎么回事吗?
触电是由于人体直接接触电源或遭受雷击时,受到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引起的身体损伤。
可是为什么我们触摸干电池的时候没有触电的感觉那? 学生回答自己所了解的触电情况。
老师提的问题和前面的触电形成反问关系,致使学生处于"悱"的地步。
(二)什么是电压
使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做图6、1—2的实验。
首先,让学生在没有电池的情况下直接连接小灯泡的两端,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其次,使用一节电池作为电源,给小灯泡供电,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最后,使用两节电池作为电源,给小灯泡供电,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通过三者的对比,使学生体会电压的作用。
教师在学生体会的基础上做到以下两点:
1、科学解释"电压",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根据电池量的增加小灯泡的亮度就会增加的事实向学生说明"电源的电压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灯泡就会越亮"。
(三)电压的单位、换算及常见电压值
1、电压的单位
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和电流对应,给出电压的表示 回顾知识,引出电压的单位:教师先提问学生如下信息
电流用I表示,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和其对应的给出电压的表示:
电压用U表示,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回答问题,接受新知识。
讲述科学史,引出电压 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家伏特的简历,进而引出电压的表示 阅读文本资源,体会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2、电压的换算
电压的换算应该和其他的一些单位相对应引入。例如:
千 毫
长度 KM MM
电压 KV MV
引入电压的换算关系后教师随意给出一些练习题目加以巩固应用。例如:
220V= kV= mV;
100kV= V= mV。
3、 常见电压值
在记忆的基础上老师布置今天的第一个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搜集自己家用电器的说明书,找出至少三种家用电器的电压值。
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直接给出,引导思考 课本中列出了常见的10种电压,在讲解本部分时,教师可以抽出重点要学生记忆的三种电压值:干电池、家庭电路和对人体的安全电压。 识记三种常见电压值,解开为什么人触摸干电池不会有触电的感觉之迷。
提供多媒体资源,开阔视野 教师给出一些电鳗、电鳐的图片或课件,在观赏精美鱼类的同时讲述关于它们和电的故事 欣赏多媒体资源,感触海底世界的美丽
(四)电压表的使用
本部分的教学是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教师在学生实验前给学生提供如下使用规则:
使用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一不: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二要:
1、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
2、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
两看清:
1、读数时看清电压表所用的量程;
2、看清电压表上一小格所表示的数值。
在明晰使用规则的基础上开展学生小组自主探究式实验,由于学生对实验的设计不能很完整、很透彻地说明教师所要达到的目标,所以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时要加强引导。实验的目的是要得出:电池组串联时的电压和每节电池的电压的关系。
如果有时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测试一下电池组并联时的电压和每节电池的电压的关系。
练习反馈:
在一次用0~3V和0~15V两个量程的电压表测电压时,电压表的"+"接线柱已接入电路,在用0~15V量程试触时,指针位置如下图所示,则下一步操作中正确的是( D )
A、接入电压表的c接线柱再读数
B、断开开关,接入电压表的c接线柱,闭合开关后读数
C、接入电压表的b接线柱再读数
D、断开开关,接入电压表的b接线柱,闭合开关后读。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上面这10篇《欧姆定律》教案就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欧姆定律教案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