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卸任校长纪宝成精选2篇

纪宝成 好校长还是土皇帝? 篇一

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被调查,将前校长纪宝成牵入舆论中心。回望纪宝成主政人大的11年,既是中国高等教育向前大迈步的时期,也是中国高校越来越陷入争议的时期。

纵横官、学两界

纪宝成,69岁。他出生于江苏扬州,却有着北方汉子的魁梧身材,寸头、圆脸,天庭饱满。1966年,他从北京商学院毕业,分配到原宜昌县(现夷陵区)商业局工作,其中两年,在干校采茶、喂猪。他是个有上进心的人。

离开干校后,纪宝成和在商业局商业科工作的陈祖英(后来担任过人大人事处副处长和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相识、结婚。人生的转折点在他34岁时出现了。1978年,全国高校恢复招生,靠着平时的积累,纪宝成考取了人大贸易经济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4年后成为教务长。1991年,纪宝成离开人大,相继在商业部任教育司司长,教育部任高等教育司司长、计划建设司司长、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等职,直到2000年9月,以校长身份重新回到人大。

纪宝成在人大师生中的声誉,最初积累于2003年SARS时期。

当时,凡是发现感染者的学校,均对学生采取了一些强制手段,禁止返乡,禁止外出等。人大也有几个宿舍发现了感染者,但在封校之前,纪宝成并没有阻止学生返乡,他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或者留守校园,或者返乡后再参加补考。

一部分被发现有感染者的宿舍成员都被送往大兴,和其他几个高校的学生一起隔离。隔离区里电压偏低,连手机充电都很困难,消息传回学校后,纪宝成立刻安排人把一座准备拆迁的旧家属楼打扫出来,用大巴把隔离区的同学接回来,带着书和电脑住了进去,除了不能上网,一切生活都与其他学生一样。一位同学刚好过生日,校方还专门买了蛋糕,用篮子吊上去,还找来乐团在楼下演奏《生日快乐》歌。

纪宝成还在办公室门口设有投诉信箱,欢迎学生或老师直接写信给他,并且每信必复,颇受学生称道。

实力“工头”与人大“中兴”

人大一直有个段子:前任校长李文海是中国著名灾荒史专家,他治下的人大也有点儿破烂相,有人用“进东门失望,进西门绝望”形容当时人大逼仄的校园环境和困窘的校园建设。

纪宝成上任后,变化迅速出现。人大几乎所有的空地上都盖起了房子,5年间,人大的行政办公建筑面积超过了之前50年的总和。校园西区打造了多项“精品工程”,其中,占地面积约两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万余平方米的明德楼至今仍是国内高校中规模最大的单体教学楼。校方还在北京著名高档商业住宅区世纪城为老师们低价置换了一批教授房……人大还兴建了人大北路的北校区,继而开办了苏州、珠海等分校区。

接着纪宝成又开始大力加大各种校园培训的力度,从自学考试到MBA、MPA、EMBA、宗教班、国学班、政府培训班等,一方面扩大了人大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有效增加了学校和老师的收入。

不只如此,纪宝成任内,、先后两位中共中央总书记视察人大,对于人大人来说,创校时的辉煌似乎已经回来了。因此,有人形容,纪宝成治下的人大,开始了“中兴”。

但与此同时,这10年也是人大名师出走的10年。其中,2005年人大刑法中心主任赵秉志带领多位骨干出走北师大,使该校一夜之间成为了中国法学尤其是刑法学的重镇。

离开者的名单还包括: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现任北大社会学系教授),政治学系教授张小劲(现任清华政治学系主任),政治学系教授景跃进(现任清华政治学系教授),中国党史系教授萧延中(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教授)……

这样一批名教授的离开,不能不说大大削弱了人大各个学科的固有力量。

是学者还是“土皇帝”?

虽然纪宝成的专业是商业贸易,但他爱好诗词,出版了两本诗词集,还喜欢国学。

2001年,纪宝成刚担任人大校长,人大就在校园里树起了中国高校中的第一尊孔子像。2005年,他主持建立了1949年后国内高校的第一个国学院,并亲任院长。

但这份热爱似乎没有换回正向反馈。纪宝成曾提出“脊续文脉,重振国学”的口号,并连发数篇文章造势。但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袁伟时指出:“脊续”和“赓续”之误。在人大文学院一位教授写长文反驳袁伟时后,人大方面仍使用“脊续”一词。

2011年11月,纪宝成在退休之际宣布了人大第23个学院――教育学院正式成立,同时任命了胡娟为该院的执行院长。

但他为人大留下的最后一个遗产却颇受争议。人大政治系教授张鸣和历史系退休教授米辰峰都表示,人大并不具备成立教育学院的师资力量:人大从没有教育学这个学科,更没有相关专业的教授,按规定不能成立学院。

胡娟的院长任命也为人诟病。胡娟曾任纪宝成的秘书,一直从事行政工作,她的晋升之路如此之快,遭到人大多名教授的质疑。

在政治系教授张鸣看来,纪宝成是名副其实的官员校长。他在开会时经常骂人,权威不容动摇,很多老师见了纪宝成连大气都不敢出。

纪宝成在任时,明德楼主楼一直有一部领导专用电梯,被称为“官梯”,直达校长办公层;校长办公楼层的装修也完全不同,墙壁上挂着国画,走廊里绿植葱茏,这在以前的人大从没有过。

2013年6月,中央第十巡视组进驻人大。时隔不到半年,纪宝成的两个得意门生被调查。

不过,在胡娟与蔡荣生先后被调查的消息证实后,2013年11月27日,纪宝成参加了教育部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专家座谈会,2013年12月1日至3日,他作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出席了学会在武汉的年会。

卸任校长纪宝成 篇二

“追求GDP,要钱不要命!”纪宝成操着高亢而沙哑的嗓音说,“所以我们要考虑转变。”

2011年底,纪宝成来到广州商学院,这位刚刚去职的中国教育当红人物依旧“刚气十足”。

2011年11月23日,副部级大学校长中最年长的纪宝成卸任,结束了11年的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任期。

11年间,这位圆脸盘、小眼睛、花白头、高嗓门,容易被陌生人当做“农民企业家”的高校校长,成了舆论关注的公共人物之一。

他刚一卸任,人民大学校内论坛天地人大上,有人发帖号召“每人对纪宝宝说句话”,迅速收到回复,出现近百跟帖。

2011年12月29日,在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主办的首届“中国教育之声论坛暨卓越校长年度盛典”上,他和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等人被评为“十大教育改革杰出人物”。

舆论并非整齐划一。拥戴者众,批判者也不乏其人,甚至人大师生也直接为此在微博上公开掐架。

无论校内校外,无论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无法否认纪宝成是“明星校长”。香港《大公报》撰文称,纪宝成受到赞誉,折射出社会公众对大学校长群体的关注和期许。而他所受的批评,亦是如此。

面对

纪宝成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曾欣然笑纳学生给他起的外号“纪宝宝”。获得这个外号,并非源于他富态的体型和憨厚可掬的笑容,而是出于学生们对他的尊敬。

一位人大教师告诉《望东方周刊》,他曾经因为在课上批评纪宝成招致一名学生不满,这名学生当场拿起书包摔门而去。人大教授张鸣在微博上批评纪宝成的话,也招来不少学生“围攻”。

学生们称道纪宝成,大都源自他对复兴人大所做的努力。如今,不少熟悉人民大学的人都认为,纪宝成是近些年“人大中兴”的一个关键人物。

纪宝成2000年上任前,人民大学正在经历着建校之后的低谷。在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纪宝成对上任时的困境颇多描述。他说:“过去,人们常说‘人北清师’。上世纪80年代初,人民大学的录取分数线通常高于北大分数线。后来这个情况变了,人大似乎成了名校中的二流学校,这和时代有关系,也和内部有关。”

纪宝成作了简单解释:“受市场经济中的负面因素影响,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人民大学在90年代一度有在名校中被边缘化的状态。”他并未解释影响人大地位一时滑落的“内部”因素。

90年代的人民大学开始陷入困顿。最突出的问题是经费不足,校园建设落后。

人大人自己总结,当时人大是要啥没啥:学校没有一座独立的学院大楼;各院系教研室没有活动场所;广大教师甚至包括一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学校长期无体育馆、无礼堂、无游泳池、无风雨操场。人大人长期津津乐道于自嘲当年校园的窘境:“进东门失望、进西门绝望”。

中兴

2000年8月,纪宝成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一职调任人大校长。上任大会上,当时以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参会的迟强初见新校长,“其貌不扬,毫无半点学者气息,心中凉了半截”。等到新校长开口,只听“声音嘶哑,前面客套话居然听不清楚,心中又凉了半截。”

不过,纪宝成并未让迟强失望太久。当纪宝成抛出自己的“1231”治校方略时,迟强说自己“热血沸腾起来”。

“1231”中的1、2、3分别指的是:高举发展是硬道理;狠抓学科规划建设,狠抓校园规划建设;抓实改革、调整、管理。最后一个“1”,是千方百计筹集办学经费,加大投入。

迟强告诉《望东方周刊》:“这个战略切中要害,为当时迷茫中的人大找到了方向。”

后来,已经少有人能够记得“1231”战略。但这个针对性颇强的实用方针,确实为人大带来【www.kuaihuida.com】了极大改变,也是纪宝成在校内赢得拥护的关键。而关键中的关键,无疑是大规模的校园改造工程。

纪宝成任期内,在教学科研行政办公用房的建设上,人大仅用了5年时间就超过了以前50年的总和。人大先后建起了曾为国内高校规模最大的单体教学楼明德楼,曾为国内高校最先进的综合体育馆世纪馆等现代建筑。

另一方面,教职工的居住条件也大为改善,每户平均住房面积从2000年的46. 15平方米,增加到超过110平方米。

由于历史原因,人民大学有近半土地没有投入教学科研使用,原本不大的校园更显紧张。为获得更加宽阔的空间盖大楼,纪宝成可谓费尽心思。

据一位接近教育部的人士告诉《望东方周刊》:纪宝成曾经想合并某所高校,因为看上了对方的土地。他在没打招呼的情况下直接跑去这所高校看地,后来因为对方坚决抵制而未成行。

上述接近教育部的人士对纪宝成“搞发展”的能力印象深刻。

纪宝成总结了人民大学的18个字的发展经,其中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人民、人本、人文;大师、大楼、大气;真情、真相、真干。而在这其中,最为响亮也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大师、大楼、大气。

对于经历过90年代学校显得衰弱疲惫状的师生来说,没有比这个更加实在的改变。在天地人大论坛上,有学生写道:最感谢纪校长这些年来为人大学子在改善人大硬件设施条件方面所作的努力,明德楼的崛起、北区食堂的开业、网络条件的改善、新图书馆的建立等等,我们是直接受益者!

当然,对此不太认可的声音也有。

营销

纪宝成获得威望的另一个为人熟知的杀手锏,即频繁“放炮”。这在为人民大学带来媒体关注度的同时,也为纪宝成带来社会影响。

他曾抨击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自己的国民实行教育产业化政策”,他说目前教学评估“太多太滥”,甚至还专门撰文分析当前社会分配不公呈现的新特点。

除此之外,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他,连续多年提出恢复传统节假日和放开二胎等议案,因而每年两会时都受到媒体关注。而前者目前已经成为现实。

纪宝成常以批评者的姿态出现在各个媒体上。迟强对纪宝成在媒体上的形象的解读则有另一番味道:“作为国内市场营销学专家,纪宝成无疑深得营销之道”。

迟强认为“纪宝成改变了人大以往静默的态势。但他并非随心所欲,他发表重要言论大多依靠人大背后的研究力量,例如中秋放假、人文奥运等等,所以提案屡屡成为实践。这种中国国情下的整合体制内力量办大事倒是一种明智举措。”

即便是对纪宝成持有一定批评意见的人民大学副教授陈伟,也认为出于提高大学生源的考虑,有必要在媒体上保持足够的曝光度。对纪宝成的批评意见,陈伟也“基本都赞同”。

在人民大学校内,纪宝成的“营销”表现也有令人印象深刻之举。在某年学生军训的最后一天,他到军营对学生们说:“今天我来是要接你们回家!”一句话令在场学生感动不已,粉丝飙升。在这一形象的背后,还有师生反映与其真实的接触并不多。

陈伟说:“实际上大多数师生都不能对纪校长做出什么评价。因为大多都没有和他接触过,只是模糊地去想象。”

设计

到任人民大学之初,纪宝成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新世纪要更加重视人文科学》。强化自身的人文社会科学特色,成为纪宝成为人大设计的主攻目标。

这一路径设计真正得以发扬光大,是2002年的事情。当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到人大视察工作,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再次强调“要始终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党治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巨大作用”,并赋予了中国人民大学“创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的任务和方向。

这次讲话后,社科界组织了多次讨论,纪宝成趁热打铁,在人民大学举办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并发出诸多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倡议和计划。

自从1998年教育部启动“985”工程后,高校之间的资金分配差异体现出来。率先被确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北大和清华,在1999年到2001年3年间各自获得18亿元的拨款,另外7所第二梯队的高校得到的大致在这个数字的一半以下。

2003年9月,人民大学顺利成为“985工程”一期34所大学中的一所,而因为几乎没有理工科而在学科上先天“跛足”的人大,并未进入7校名单。

“十五”期间,人民大学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2500余项,立项数和经费数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高校第一位,获得经费则为2. 4亿元。

最终,纪宝成还是以社会科学为切入口,为人民大学打开了一条路。

人大老师在讲述校史时,都不约而同地将总书记的视察视为学校发展的重要节点。

最近几年,人民大学甚至成为中央领导人视察最频繁的高校之一。

从2007年到2010年4年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务院总理都先后不止一次来到人大。这让人大一些师生有重拾荣光的感受,还有些人似乎从中嗅出学校的位置的微妙变化。

通过解读各种政治事件来判断人大的前景,似乎是人大一些人乐此不疲的事情。

尽管对纪宝成有批评,可对纪宝成的行事风格和他给人大带来的改变,陈伟也给予了理解。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2篇卸任校长纪宝成,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纪宝成的相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