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多媒体教学 篇一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不是盲目、无原则、杂乱无章的、应该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用恰当,会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种之一。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
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理由如下:
一、母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朱熹提了“涵泳”的读书方法,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
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它和数、理、化等别的科学也不同。其它学科,师生双方主要是在课上研究语言媒体所承载着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承载各种信息的语言媒体本身,研究语言媒体的组合规律,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
二、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方式
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汉姆莱特”。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三、文字作品贵在以情感人,语文教学不容忽视情感的作用
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作为用语言构筑起来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十分重视情感的交流。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分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新晨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范文 篇二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课本 多媒体运用
一、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使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与多媒体交融成为可能
多媒体技术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多是以语言为在载体而呈现的,小学生的年龄都在7-12周岁之间,其形象思维能力在发展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形象、生动的呈现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小学生的理解。首先,多媒体技术通过运用图片、声音以及视频等方式来呈现教学信息,为小学生提供外部刺激,这要比教师简单的语言描述要更加直接,这能够为学生提供直接的外部刺激。其次,多媒体技术能够把一个个知识点直接的进行连接起来,即超文本连接,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思维水平,使小学生在理解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再次,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思维的发展时期,有的时候比较好动,多媒体技术能够把课本中比较单调的教学内容以符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教学形式呈现出来,调动了小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小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语文课文中的字词,加强小学生对小学语文课本中文章的理解,形成语文领域正确的价值观[1]。
二、怎么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课本与多媒体的交融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使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喜爱,多媒体能尽可能的把音和像、静和动、图和文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供多种感知材料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和运用的能力[2]。然而,在小学教学中要处理好小学语文课本和多媒体的关系。
2.1要能够正确处理课本中教学目标与多媒体的关系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多媒体技术是服务于教学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要时刻把教学目标铭记于心,不能只是为了运用多媒体而运用。例如人教版的小学一年级下册的《那座房子最漂亮》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农村的变化",这在以前的小学教学中教师只能运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教学目标,只能死记硬背,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这就让教师不能完成教学目标。然而,现在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学生能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展现不同阶段的农村的村容,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真正的了解农村的变化,完成教学目标。
2.2要能够正确处理课本中教学中重点与多媒体的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怎样突破重点都很苦恼,不能很好的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就不能完成教学目标。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落花生》为例,教学的重点是"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很多年轻的教师就很苦恼怎样才能让小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呢?我们可以用电子白板标注功能突出重点[3],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把教师在课本中画的重点直接表现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了解教师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像《落花生》中的"爱慕之心"、"可贵"等词,只要教师提前把所需要的字词、段落输入到电脑中,然后再让小学生用书写笔直接在画板上画出即可,这样就是教学更具有时效性耳环可操作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2.3能够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的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的教学手段逐渐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人就认为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落伍,可以完全忽略。但是,我们要说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存在很长的时间,必然有其现实的价值。我们提倡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多媒体,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多媒体技术的不足,就是我们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很多课件都只是停留很短的时间,这使小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往往小学生记住的只是最后几张幻灯片中的教学内容,中间和前面的教学内容已经"忘记",因此,我们要借助传统教学手段――粉笔和黑板。在教学中黑板中的内容是分为主板和副板的,副板中的内容是辅助教学的,可以擦掉,而主板中的内容是主要的内容即重点。学生在上完语文课时,可以直接通过主板中的内容就知道教师讲授的重点。因此,教师的心中要能够正确的处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的关系,不能过度的崇拜多媒体而放弃传统的教学手段而忽略传统的教学手段。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课本与多媒体的交融的意义
3.1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能够生动、形象的向小学生传授语文知识,但是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都很简单精炼的语句,这让小学生理解课本中的内容很困难。例如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三册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诗句只有简单的四句话,让学生如何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成为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应的课件,并带有一段古琴曲作为背景音乐,教师上课时通过多媒体技术中的音和像、图和文的介绍让小学生身临其境,逐渐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使小学生了解其中的诗意也就了然于心了。
3.2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学习什么内容,只要有兴趣就可以坚持下去,尤其是小学生其自控能力还是比较差,要是能够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便可轻松的完成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运用声音、图像等制成课件,提供小学生学习的背景,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师可以逐步的引导小学生进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完成教学任务。
3.3有利于小学生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是因人而异的,教师讲授的知识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接受,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共享学习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有助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会云。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J].吉林:考试周刊,2011(91):55-56.
语文多媒体教学 篇三
[关键词]中专语文;多媒体教学;措施
计算机网络创设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是实现主体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想环境,是学生智力、能力、心理发展的一种理想环境。在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和同伴协作交流而获得和提高的。
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创设情境,科学地组织学生的活动,确立科学、全面、具体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展示的集成性,超文本链接的选取性,大容量存储的丰富性,高速传输的便捷性,超时空交流的共享性等特点,让学生带着任务和目标进行资料查询、协作交流,模拟操作多媒体情景创设以及动态模拟展示等,使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汇报过程中,完成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的多向交流,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评价、反馈和指导,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视觉和信息接收量,有利于信息加工,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运用和处理信息的现代化素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学校校园网的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创造了优异条件。现代信息技术以播音员朗读范文的动人声音,不但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更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1、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利用的能力
计算机给阅读带来最大变革是高效率检索式阅读方式的出现,网上连通就能实现文本节点的跳跃,向多重时空辐射和伸展,学生驾驭了超文本的写作,也就完成了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形成网上获取知识、加工、反馈、整合的能力,具备了现代人应有的素质之一。
2、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和使用网络语言交流的能力
(1)活用“电脑”语言。在以信息为手段形成的电子文本中,除文字之外,符号、声音及三维动画,都成了构成电子文本的“表情语言”、“有声语言”。尤其在电子邮件和“聊大室”中,人们适时采用创造出的“脸谱”语言,表情达意,眉目传情。这种“脸谱”简洁、含蓄、形象、幽默,给电子文本增添了无限情趣,并与文字语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网上交际任务。(2)形成个性的语言风格。个性化的语言特征源于独立的人格特征和思维品质。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有自己的主见与认识理解,有自己的观点。要勇于向常规发出挑战,标新立异,不满足于已有的结论,善于并敢于怀疑权威的东西。要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一些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选用独创的词语等。
3、培养学生语文中的创新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快回答为大家分享的3篇多媒体与语文教学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