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四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优秀4篇】(四年级趣味数学社团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为了让您对于趣味数学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快回答给大家分享了4篇四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四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篇一

一、教学内容: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P52——P5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认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谈话:同学们,这有一些物品的价格信息,请你来做售货员,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出示教材P52例4)

(二)民主导学

1、教学例4

(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

(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篮球每个80元、鱼每千克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买3个、买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求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

师:说一说第(1)题中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怎样求总价?(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呢?生汇报

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又该怎样求数量呢?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2、教学例5

出示例题,独立解答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行程问题,题中每小时行70千米、每分钟行225米,这样的在一个单位时间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书:速度),所用的4小时、10分钟是行走的时间(板书:时间),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这样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书:路程)。

师:说一说第(1)题中汽车的速度、时间、路程各是多少,怎样求路程?(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如果求速度,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如果求时间,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教材P52-P53做一做,指名汇报

2、结果反馈

集体订正,及时纠错

3、反思总结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

总价÷数量=单价  路程÷时间=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

幼儿大班趣味数学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学会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有序地数数。

2.通过操作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初步理解数的概念,并积累相关数数的经验。

3.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对数数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操作材料、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随音乐《开火车》进活动室。引导幼儿进入活动主题。

2.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搬家啦,这么多的老师也都快来帮忙了呢,我们一起来和要去帮忙的老师们问声好吧。

(二)基础部分

1.师:现在每位小朋友都变成了小火车的车厢,那你们清楚一共有多少节车厢呢?

幼儿报数,教师配合指导。

2.师:大一班的小朋友们都太棒了,而且我知道你们数数都很厉害,你们都能数到几?

我说一个数,你接着往下数3个数字好吗?

3.出示图片,幼儿观察。

师:森林国王说啦,要闯关成功后才可以去帮忙呦。那我要请你们帮我一个忙啦,看, 图上有什么?(房子,树)房子有几间?有几棵树?几只小动物?你是怎么数的?

教师小结:要数清楚物体的数量,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从上往下,不同课件都有对应的点数需求,下载课件需要点数,如果点数不足充值后,就可以在电脑上下载了。或者从左往右,这样就不会数错了。

4.教师与幼儿互动,依次请10名幼儿上台,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5.出示图片,观察图片上的图形并正确的数出来。

师:看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什么?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圆形?······你是怎么数的?还有什么?这次你又是怎么数的呢?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结:数不同的东西方法也不同,要想正确的数出数量,不仅要观察仔细,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数。

(三)结束部分:

师小结:其实数字和我们的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是很要紧的,爸爸妈妈经常买东西的时候都要去看这个数字。那么今天就请你有空的时候到家里去找一找、到附近的超市去看一看哪些东西上面有数字?为什么要看这些数字呢?这些数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音乐再响,幼儿随音乐《开火车》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纲要》在数学领域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中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此次活动的内容选材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看似简单的数数活动却让幼儿学会一些技巧,懂得了一些规律。

本节课一共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第二部分中,让孩子明白括弧中的小字代表不同的意思,小字不同,数量也不同是活动的难点部分。而我在引导孩子解决发现活动的难点时,由于“种”字有点方言色彩,孩子不能准备的理解这个小环节的意思,课后听其他老师说,如果换成“类”也许会让孩子更好理解些。还有就是问奶粉下面非要写上数字四,括号里的小字改成什么就可以了?能回答出来的幼儿不多,有个孩子回答除了“桶”,我立即给出了表扬,继续追问还有没有不同的答案?结果没有孩子回答,我就直接告诉了孩子,除了桶之外,还有罐、箱、碗等等,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的反应有点似懂非懂的。组织好问题的语言是引导幼儿理解活动内容的关键。

在最后结束的环节中,我的提问上有些不明确“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些数字”。我是想让孩子回答出类似生产日期、标签、数量等方面的数字,可有的孩子说了些像电话号码、车牌号、楼梯号等。这个问题我应该如何问才能问到我想要的答案上来呢?如果说“你们还在那些商品上见到过这些数字,你觉得这些数字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不知道语言上准确不准确?

在整个活动的准备、设计到开展,才发现原来在模仿名师的一节课也不是个简单是事,把名师上课中说的话完全照搬下来未必适合自己班里的孩子。我们在模仿中还要有所创新,要有自己的东西,要根据自己班里孩子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然而,不管自己的成功与否,从模仿名师的课当中,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的,比如在设计问题上,要有预设,语言上要简单明了。每个环节之后的小结语要怎么说,过度语是如何设计的等等,都要细细揣摩。

趣味数学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能观察指令,发现事物在大小、数量、形状等方面的变化规律。

2、能按照指令要求,做相应的操作。

【活动准备】

1、神奇的魔法机器PPT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记录表人手三份。

【活动过程】

一、生活导入。

出示叮当猫。这个叮当猫你认识吗?它会干什么?(变魔术)

二、研究魔法机器,认识会变大小的指令牌。

1、魔法机器导入

师:叮当猫给老师送来一台神奇的魔法机器,任何东西放入机器,说出魔法咒语:“叮当法术变变变,按我的指令变”。都会按照上面的'指令发生变化。现在先不让你看这个指令,我们来看看把东西放进机器会有什么变化。

2、大小变化

看,这是什么?那我要把这个小圆形放入魔法机器中,看看这个小圆形经过魔法机器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一个小圆形变成了一个大圆形(引导幼儿发现两个图形在大小上的变化)

师:那如果在这个魔法机器中放进一个小球,会变出什么呢?(大球)

那你们现在认为这是一台具有什么魔法的机器?

哦原来这是一台会变大小的机器。(教师出示相应的指令牌)

三、认识其他指令牌

1、认识数量变化指令牌

那刚刚那个是大小指令牌,那现在这个会是什么指令牌呢?(2个蘑菇变成3个,3个萝卜变成4个)为什么说这是个会变多的指令牌呢?多几个?(幼儿数一数,比较发现每样物品比原来多1的规律。)那如果我放进去一个苹果会出来几个苹果呢?

2、认识形状指令牌

那这个是什么指令牌?东西放进去会发生什么变化?

四、魔法机器变变变

1、认识记录表

老师在桌上为小朋友们提供了不同的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记录表上有些什么?中间是不同的指令,左边是放进去的物品,右边是出来的物品。请小朋友看清楚指令是什么,然后把右边的物品画出来。

记录表用、标记了难度,小朋友可以自己选择。

2、幼儿操作,记录。

3、互相评价。

请幼儿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进行变化的?

五、延伸:幼儿设计魔法机器

1、你能不能也设计这样的魔法机器呢?

2、请幼儿在空白记录表上设计魔法机器的指令,让其他小朋友画出出现的东西。

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培养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策略:

1.教学例2中(涉及三个数量的乘法应用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这道题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它的数量关系呢?自己试着画一画,可以提示一下:题里有小亮、小华和小新的储蓄三个量,所以可以三条线段来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学生画完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画的,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在画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提一些问题,使学生明确画线段图的思考方法。

2、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1)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线段图,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学生回答: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引导回答:

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

教师画并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说明确小新储蓄的钱数,必须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并列式计算。

①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②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5的是多少,所以也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把上面的分上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该怎样列?

(元)

3、注意引导学生与前一节所学的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比较归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明确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要能正确地判断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

4.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答的良好习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指名中等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仍然要强调把什么看作单位1。如果有必要,可以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但不要求学生画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面的4篇四年级趣味数学教案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趣味数学教案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