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小学(通用3篇)(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通用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这里的3篇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小学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指南研究报告 篇一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指南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一)历史发展

近年来,由于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化,需要研究的问题也不断地深入,从关注教学五环节到作业设计品质的提升,从绿色指标的研制到学业质量评价的研究,从两纲教育到育人价值的研究,从能力为重到核心素养的构建等,这些研究都是在关注知识生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强化伴随着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精神等。

教学五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关键环节,力求规范和创新。近年来,小学数学教育强调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课堂教学的设计需要有新的模式,为此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即为了“学”设计“教”,那就需要对小学阶段整个的数学教学内容、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从单元的视角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思考和设计。

(二)针对问题

一是数学课程在理念与实践之间存在落差。

二是教学中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和结构化组织教学能力偏弱。三是教学设计缺乏系统性思考。

(三)研究价值

本学科启动单元教学设计指南的研究,意在从课标出发,聚焦单元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提高整体设计的意识,从解决问题的路径、方法、策略等方面开展研究;并以典型案例诠释、解读单元教学设计的“规格”要求。引导教研组科学、有序地开展单元教学工作,落实教学设计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上海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实验本)、小学数学教材、有关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或教学法法等专著进行学习和研究。

(二)案例研究法

主要指单元教材教法分析、目标设计、活动设计、作业设计、评价设计、资源设计等案例收集。

(三)行动研究法

若干学校的部分数学教师根据流程和属性表进行再一次实验;根据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或完善属性表。

三、研究内容

(一)小学数学学科中单元教学的含义

研究内容分两方面:一是对单元及单元教学的意义做出分析和认识;二是立足现代课程论和教学论看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含义。什么是单元?

一般地,单元指整体中自为一组或自成系统的独立单位。

如:我执教的四年级(上)的第二单元:大数的认识;四舍五入法;四舍五入法;平方千米;吨的认识;吨的认识;升和毫升;看似没有相同的性质,但是它们内在的联系都是“大数”。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编为同一个单元,就是符合这种界定。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要立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学”,要根据每个单元的知识结构,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出发,确定单元目标,找准重难点及关键。

《条形统计图》说课

学生在第二册和第三册中已经初步接触过有关统计知识。通过第二册的学习,他们能将信息进行整理分类,会对每类的对象进行统计,会在格子纸上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通过第三册的学习,他们知道在统计图中一个单位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并会解读和填写有关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

本课“条形统计图”是统计知识的延续,要求学生根据数据的大小自己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即刻度);而以往只是要求学生在画条形统计图时,根据提供的信息画上相应的直条即可。所以本课教学时,重点是引导学生经历讨论、尝试、判断的学习活动,关键是帮助他们正确、合理地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使学生在新旧矛盾冲突中,产生“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需求。

(二)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及其关系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要素:单元规划、单元教材方法分析、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单元作业设计、单元评价设计、单元资源设计等七个关键要素。

(三)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关键要素的实践操作规格研究 本研究提供的规格主要有流程、属性表、问题导向。

流程指向任务的顺序,主要是指单元教学设计的关键步骤、各步骤之间的内在联系、各个步骤之间的顺序,流程凸显了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考过程。

属性表指向任务的内涵品质,即通过一些属性指标的判断、填写来明示各阶段成果必须达成的品质要求。

问题导向指向完成任务必须思考的问题,提示了单元教学关键环节的关注点、思考视角、思考方法,提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研究结论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单元 2.单元教学

3.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

《指南》的单元有四种类型(模块),九个单元主题 数与运算:数的认识、自然数的运算、小数的运算 方程与代数:等式与方程的初步认识、简单的方程及其应用 图形与几何:平面图形的认识及计算、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统计初步、可能性

(二)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关键要素诠释 七个方面的内在结构(图示)

单元规划是单元教学的第一步。单元教材教法分析和学情分析,决定单元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单元教材教法分析和单元教学目标决定单元学习活动、作业、评价的设计。单元资源设计也应予以重视。

(三)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指南的特点 1.明确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要求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要体现整体性、模块化和实践性的特点。

(1)整体性 将一个单元当做是一个整体进行思考,把数学中的知识、技能、能力、品德、素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2)模块化

四大模块、九大单元主题,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具体需要组合成相应的模块,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模块实现两种功能:第一,对教师而言,能拓展数学教学创新的空间,尝试新的教学设计思路,在整合中实现效益最大化。第二,对学生来讲,能够在更加符合他们认知经验的情境中学习,更好地体验知识间、以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意义练习,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3)实践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

2.梳理提炼单元教学设计关键要素的“规格”。(流程、属性表、问题导向三要素)规格是实施设计的支架,也是保障设计品质的规范。3.提出小学数学单元教学实施的建议(1)借助典型案例指导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组希望通过优化典型案例,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把握“规格”的要义。(2)促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遵循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

着眼小学生在活动中认知参与的主要形式,按活动性质分为“感知体验”“探究发现”“理解运用”三类来探讨。

小学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二

二、观察与测量

单元教学目标:

1、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2、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

行辨认。

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4、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5、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P、12)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课前准备: 实物或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 第一步:

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

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

3、小结: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第二步:

1、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与同伴进行交流。第三步:

1、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

2、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

二、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

1、第1题: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

2、第2题: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2)、连一连。

3、第3题:看一看,说一说。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再交流评议。

4、猜一猜。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

三、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

四、教学反思

空间想象能力要想在一堂课中就有不错的表现,这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整堂课下来,只有那些基础很突出的学生才能基本掌握空间想象的方法,大部分同学还不能对某一物体进行想象,想象出从各个角度观察的结果。

教学内容:桌子有多长(P、14)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

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课前准备: 尺子、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1、估一估、说一说: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2、小组讨论: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

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用手、笔、文具盒、书、本子、橡皮等)

二、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

1、疑问过渡: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该怎么呢?

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

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

5、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

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

7、小结测量方法: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第1题:先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大约数;再请学生进行测量;最后让他们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

2、第2 题:先估后量再填。

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小熊量错的题目,说说怎样量才正确的?我们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总结。

对于才一年级的学生,要在一堂课中掌握厘米的概念,还要学会正确的估算、测量,还是那句话,教材过难。在练习中出现了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练习和书本的不配套。举例:看随堂„„

教学内容:我又长高了(P、16)教学目标: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对米的概念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师:去年我们参加了体检,大家还记得咱们的身高吗? 生:我的身高是1米21厘米。

那我帮你量一量,有没有长高啊!长高了,1米25厘米。得出课题米的认识。

二、学习米

1、估计“1米”大约有多长。

2、感受1米的长度。(手臂或身高等)

3、找一找,身边物体的长度有1米的东西,在量一量。

4、猜想:1米有多少个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1M=100CM5、估计教室里物体的长度,然后在进行测量。

三、实践练习,巩固知识。

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题目:P16试一试。

2、一张课桌大约有多高。谁猜对了?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学生观察图,然后独立完成。完成后核对。5实践操作。

学生自己画出一条长3CM的线段。

四、总结

你这堂课感觉学什么对方最难。为什么?还有什么不动吗? 教学反思:

整堂课,当我上到1米,在你身体的什么地方时?学生表现出了非常高的兴趣,但是,有趣教具的有限,学生不能全部进行感受1米的高度,我想如果一人准备一个卷尺,那效果可能会更好。

教学内容:估一估,量一量 教学目标:

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教学重点:不足1米的部分如何用厘米作单位。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估一估、量一量

1、让学生估计我们教室里黑板有多少长?

2、师生测量。

当出现不足1米时,学生讨论如何来表示。得出可以用------米-----厘米来表示。

二、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1、试一试

(1)讲桌的高是---米---厘米。(2)板报的长是---米---厘米。(3)门的高是---米---米。,学生先估测,再量一量,最后得出具体的数值。填写。

2、练一练第1题,同桌合作,先估测,再进行测量,然后再把正确的数值写在数上。目的是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3、估计淘气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后,再独立完成。核对,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得。

第二课时

1、先让学生理解题意有,再算一算,最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内容是P19第三题。

2、找一找,量一量。

先小组里交流,谁比谁高,谁比谁矮?然后小组里进行测量。

3、P19第5题。

想让学生小组内进行,先估计,同学间再进行互量。讨论出测量的方法。

4、实践运用。

(1)多少人手拉手长度大约是10米?(2)到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活动。

三、课堂总结。

说说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后延伸

回到家里,对自己家里的一些物体先进行估计再测量。

小学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篇三

一、生活中的数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单元教学建议:

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2、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3、重视发展学生数感。

4、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单元教学课时数:5课时。

第一课时

数铅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会认、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树。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请你数一数我们班一共有几位小朋友。二、探索新知

学生自由数,师可以个别辅导 1、交流,你是怎么数的。2、全班汇报。三、巩固新知

1、圈一圈,数一数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小朋友的的人数。(2)由学生圈一圈,一共有几个小圆点。核对 2、拨一拨。

把学生的人数43,在记数器上表示出来,生说,师拨。四、学生反馈

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同桌报数,全班交流。2、看谁数得快。

学生自己数,数完后,汇报。3、接力赛。34、36、38、()40、42、44 20、30、40、()、()、(); 45、50、55、()、()、(); 22、32、42、()、()、(); 同桌一人报前面三个数字,另一人接着说。全班汇报。师生,生生。五、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感觉如何? 六、教学反思:

刚过完春节,第一课的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学生的课堂作业,正确率非常的低。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下节课要注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来学习。

第二课时:数豆子 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教学重点: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拿出一把豆子,让学生估计大该有多少粒。

2、让学生数出10颗豆子是多少,再让他们估计有多少颗。让他们讨论交流是怎么估计的。二、新知学习。

(一)学习记数和写数。

1、师生一起来数数到底是多少课?

2、让学生说说28课应该在怎么在记数器上来表示。

3、生拨数。边拨边说十位上的2表示是2个十,个位上的8表示8个1。怎么写呢? 学生自由的写。(二)说一说

1、教师拨出2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学生讨论。全班汇报。(三)写一写

教师拨珠,学生写数。36、40、100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

让学生小组合作摆出26。

学生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摆的。2、填空。

()个十和()个一是()。()个十和()个一是()。学生自己观察图,在独立写出数。学生汇报是怎么想的,核对。3、写数

教师拨数,学生写出数字。23、50、71、80 4、小熊写出门牌号。

学生观察后,自己写门牌号。学生核对。四、教学反思

由于教学具准备的不够充分,创设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长。在教学几个十和几个一是多少时,学生的练习量最好要加大,可以让学生自己同桌合作一人编题,一人说出答案。

第三课时

动物餐厅 教学目标:

1、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教学重点: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两叠作业本,一叠是21本,一叠是18本。2、学生观察,两叠作业本哪叠多,哪叠少。为什么? 二、学习新知

1、现在知道了哪叠作业本多。那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符号来表示。2、学生回答。在说说记“>”“〈”的方法。

3、填一填:让学生观察记数器后,独立把数写在书本上。32O34,100O99,然后再进行比较,填上数学符号。师生核对。三、巩固反馈,1、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45O54

78O76

62O62

80O79 58O91

100O89

15

()>89 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连一连。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连? 本题中60是多余的信息。3、(1)按顺序填数。

(2)读出各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3)根据右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练习过程,(1)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应该怎么来完成这个练习。在学生练习。(2)指名读出各数。

(3)小组讨论后,学生完成。完成后在进行核对。4、想一想,请你接着画下去。苹果、香蕉、苹果、香蕉、()、()、()、()。学生独立完成该题。

5、小调查:你校一年级有多少个班?每班有多少人?哪班认数最多,哪班认数最少? 学生课后同捉合作去完成。四、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小小养殖场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在一节课中来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这么多概念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事小小养殖场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新知

1、学生交流看到了什么?

2、请学生用“谁多谁少”说一说。自己说,同桌说,全班说。

通过全班说让学生正确建立谁比谁怎么多啊!多得多,多一些。谁比谁怎么少啊?少一些,少得多。还有差不多等概念。

3、想一想:初步运用所学知识。

跑步的有86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 跳远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学生选择后画圈,并说明白为什么这样选。88人()、12人()、76人()。三、巩固反馈

1、小红跳了38下,小男孩比小红多一些。小女孩比小红多得多。男孩可能跳了多少下?画钩,女孩可能跳多少下?画钩 35

85()()()

()()()

2、第2和3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认真思考后,再独立选择答案。选择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选择的道理。3、数学游戏,猜数。

同桌合作,方法:一人猜数,另一人语言提示。例如:

甲:我想了一个两位数。乙:是20吗?

甲:不是,比20多得多。乙:是70吧。

甲:比70少一些。……

四、课堂总结:

这堂课上,你感觉最快乐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 五、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练习一(P、10)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法。

2、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4、能正确比较几个数的大小。教学重点:

理解五个词语的含义。教学难点:

写数、读数、比较 课前准备: 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指导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让学生说一说第4小题是怎么想的? 二、指导第2题

1、看图说说谁最多谁最少? 2、用“()比()多得多,()比()多一些”等的句式说一说。三、指导第3题

1、学生自由选择。

2、说说为什么选这个数?另几个数为什么不可以? 四、指导第4题

1、师拨生写,同桌检查。

2、选几个数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写?

3、拿出学具,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写,相互检查,师巡回指导。

五、指导第5题:拨一拨,比一比。先师生间进行再学生间进行。六、指导第6题

1、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2、同桌交流你组合成了哪些数? 3、说一说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少的数是多少?并为这些数排排队。七、课堂总结。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上面的3篇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小学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