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夏》阅读与写作训练 篇一
夏
射阳特庸中学 杨玉轩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一、诗句导入
1、下面我们做个猜谜游戏,我背一句诗大家猜猜它描写的是春夏秋冬的哪个季节。抢答,不用举手。请听题: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大家的诗词积累量还挺丰富的,这样你把你所知道的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背出来给大家猜一猜。
过渡:我发现大家提到的夏天的诗句并不多。在历代文人的笔下,夏要么是干燥炎热苦闷压抑的艺术象征,要么就是杨万里笔下的“日常睡起无情思”,的一种轻松闲适中透出的一丝无奈。
可是,当代作家梁衡(板书: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今天我们就领略一番梁衡笔下的《夏》(板书:夏)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朋友们打开课本,自读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夏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在朗读过程中 ,借助字典解决字词障碍。并思考:作者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夏天?
2、 的夏天。(板书:热烈、紧张、急促)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过渡:文中抓住这三个特点,分别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1、请大家组成四人小组互相探讨一下:课文用2、3自然段中用了哪些句子来具体表现夏天的热烈。
①、小组讨论
②、指名说一说,并借机引导女生朗读描绘大地夏景句子,男生读一读旺季景象的句子。
2、作者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写了哪群人?(农民)第几自然段?好,我们一起把第4自然段读一下。
找找看哪些句子写出了紧张急促?
四、走进课文,再现画面
过渡:刚才通过234自然段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逼真的图面,仿佛在我们的眼前,耳朵里,都能感受到那一幕幕画面。
请以下面的形式说说你自己的感受。
我仿佛听见了 ;
我仿佛看见了 ;
我感觉到了 ;
1、动手写一写
2、指名说一说
五、重点点拔,点题升华
过渡: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作者单为了写景才写夏的吗?
四人探讨一下:作者为什么写夏呢?(板书:景美)(板书:人勤)
1、总结板书(黄金的夏)
2、仿句。
春日融融,夏 ,秋波澹澹,冬 。
六、细读品味
1、作者抓住事物特征,运用对比手法,拟人比喻的修辞,再现了一个热烈、紧张、急促的夏天。请选择你自已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给同桌听听,并说说喜欢的原因(边读边想像文中的画面,读出节奏、感情)
2、指名读一读,
七、拓展升华
根据课文描绘的景象和和作者抒发的情感,结合自己独特的感受,以“夏天是 ”写几句话。
八、布置作业:
查找资料,找出描写夏天的名篇名句。
板书:
热烈 景美
金黄的夏 紧张 黄金的夏
急促 人勤
苏教版《夏》阅读与写作训练 篇二
一、教学目的要求:
1. 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理解文章的思路。
3. 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目的要求1、2
教学难点:目的要求3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不少吟咏四季的古诗。古诗配美景,真美!演示多媒体画面(春、秋、冬)。在每一幅画面后,让学生背属于那个季节的诗句。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少了哪个季节。
生:没有夏季。
师:很好。让我们先背诵一下有关夏的诗吧!(生齐背)。 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梁衡的散文《夏》。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梁衡,(1946——
),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诵读文章时,同学们要在脑海里想象画面,朗读时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四)学生自由放声朗读。
1. 扫清字词障碍。对不识、不懂的字词句,自由发问。
2. 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边小结边板书。
板书:景美 人勤} 赞美
紧张 热烈 急促} 赞美
(五)精读课文:
1. 齐读第一段:
①这一句话中哪些词语概括了夏的特点?
②它起什么作用?
2. 指名一生读第二段。学生概括段意。哪些画面突出了夏的特点?
3. 男生读文章第三段:
①找出采用对比手法的句子。
②哪个句子呼应第二段。
4. 女生读文章第四段:
①农民的辛勤体现在哪里?
②请用一句话概括第四段。
5. 全体学生齐读第五段:
①找出采用对比手法的句子。
②请同学说说寓于此段中的感情。
6. 作者为什么赞美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六)学生总结全文。(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
(七)文章的写作特点:
1. 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对比手法,起什么作用?
2. 文中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试举例分析。
(八)师生归纳文章主题:
本文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九)布置作业:
你心中的夏是怎样的?
①学生口述心中的夏。
②写成习作《我心中的夏》。
③课本136页练习一、二
《夏》教案
苏州市浒墅关中学 于桂言
(一)教学目的要求:
1. 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习对比、比较的写法。
3. 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目的要求1、2
教学难点:目的要求3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由古诗《山亭夏日》 [唐 ]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导入。
2.
这首诗描绘了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夏》一文,表达的却是一种紧张、急促的旋律,表现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在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
2. 文中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哪些段落是写夏天的热烈的?
(第2、3段)
① 第二节中哪一个词语紧扣住了第一节中的“热烈”一词?
“沸腾”一词。
②通过写春天与夏天景物(比较),突出夏天的特点:“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夏天到了。”
③在作者看来,夏天的色彩为什么是金黄的?
“……——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春天的色彩与夏天的色彩相比较(对比)
④怎样理解“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句话?
(2)哪些语段写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⑤侧面描写:“……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⑥两方面来写夏:白天到夜里/整个夏天里
(3)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
——采用对比手法,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
(四)总结文章主题。
本文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五)品味语言:
1. 文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同学在课文中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2. 课本136页练习一、二
教学后记:
教学《夏》这两个教案,试图从两种不同的风格去传授知识给学生,目的归一:让学生从把握夏的特点出发,牢牢把握住作者寓于文中的感情。用这种感情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真切地去体味这份感情。
两个教案,都从重难点出发,在教学中,都结合了学生的特点实施教学。既有课内知识的解剖,又向课外作了延伸。
在撰写教案时,参阅了不少成功教案的部分内容,这里一并致以谢忱!
架一座爱的桥梁——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习作2》教学后记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认真观察插图,读书中的儿童诗,能从诗歌中感受到小作者对雪人的眷念之情。
2、在生活真诚地与人交往,并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通过用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向父母表达真挚的谢意的行动中,懂得报答,学会感恩。
4、根据要求完成习作,注意叙事清晰,结构完整,抓住任务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习作要求,能根据要求完成习作。
教学难点:根据要求完成习作,注意叙事清晰,结构完整,抓住任务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让世界充满爱》,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的氛围。
二、爱是love, 爱是amour,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人们用音乐来表达,用画面来表达,用语言来表达。相信心中有爱的你能从这样的音乐、画面、语言中读懂其中深意。
三、观察图画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雪后放晴,太阳出来,小女孩依依不舍地与雪人告别。)
四、读懂小诗、感受情感
自由读,读通、读顺。
结合上图,再读小诗。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上半部分的惋惜、难过、无奈,下半部分的真情告白)
五、感情朗读,表达情感。
六、其实爱并不遥远,爱就在我们的身边。补充:《妈妈的爱》刘丙钧《父爱无言》
七、爸爸或者妈妈做的一件什么事情让你特别感动。
八、“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正如〈〈念亲恩〉〉中唱到的那样: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常在心里问何日报虽然我们报答不了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但是我们至少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深深的感激和谢意。
将自己对父母真心想说的话写在纸上。
相互交流,完善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九、要求:回家后直接或间接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注意观察父母的神态和动作。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
十、明确习作要求
1、记叙父母关爱自己最受感动一件事。
2、由衷而又自然地直接或者间接表露对父母的敬意或爱意。
3、注意观察父母的反应,尤其是语言、神态以及动作。
4、将事情的经过记叙完整。
十一、写法指导
如何使场面描写生动感人。
1、环境描写进行铺垫
《爱之链》第一自然段
《爱如茉莉》
2、关注细节,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引用《爱之链》中的第四自然段。
作者抓住乔伊的修车动作与神态,把乔伊认真负责的助人态度刻画得淋漓尽致。
如:脚腕被蹭破了没穿袜子摘下破手套喘着粗气清水鼻涕也流下来了两只手上沾满了油污
如《爱如茉莉》
第七自然段:母亲在住院前的嘱咐(语言描写)
父亲赶往医院那急匆匆的脚步。(动作描写)
清晨病房中感人的画面(环境描写)
十二、学生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2
1、记叙父母关爱自己最受感动一件事。
2、由衷而又自然地直接或者间接表露对父母的敬意或爱意。
3、注意观察父母的反应,尤其是语言、神态以及动作。
4、将事情的经过记叙完整。
附歌词:念亲恩
长夜空虚使我怀旧事
明月朗相对念母亲
父母亲爱心
柔善像碧月
怀念怎不悲莫禁
长夜空虚枕冷夜半泣
遥路远碧海示我心
父母亲爱心
柔善像碧月
常在心里问何日报
亲恩应该报
应该惜取孝道
惟独我离别
无法慰亲旁
轻弹曲韵梦中送
教学后记:
《蚂蚁和蝈蝈》第一课时课堂教案 篇四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见过蚂蚁吗?
2、今天,老师就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和蚂蚁有关的故事。(贴蚂蚁图)
3、板书课题:16、蚂蚁和蝈蝈
4、指名读课题,要求读准字音:第二个"蝈"为轻声。
5、读了课题,我们知道了,原来,这个故事里不止有可爱的小蚂蚁,还有蝈蝈。(贴蝈蝈图)
蚂蚁和蝈蝈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小朋友打开书自己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把字音读准;词要连读;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
(1)指读生字词及难读词句:
粮食 乘凉 装满 洞里 神气
躺在 躲到 自由自在
(2)指读难读句子:
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3)分自然段朗读。
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三、细读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看图:
(1)这是什么季节?(夏天)你怎么知道这是夏天?
板书:夏天
(2)太阳怎么样?(太阳火辣辣的)
(3)夏天,天气这么热,太阳火辣辣的,小蚂蚁在干什么?(劳动)
这么热的天,小蚂蚁在忙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2、男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3、提问:
(1)这些小蚂蚁在忙什么呀?(搬粮食)
板书:搬粮食
(2)你读了这一自然段之后,你觉得小蚂蚁怎么样?(爱劳动,不怕吃苦)
(3)你从课文中哪些词看出来的?(背、拉、满头大汗)理解:满头大汗
4、指导朗读:
(1)夏天,太阳火辣辣的,天气真热。这群勤劳的小蚂蚁还这么爱劳动,在搬粮食,个个干得满头大汗。小朋友,你们喜不喜欢这些小蚂蚁吗?那么,小朋友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一自然段?(喜爱的语气)
(2)下面,先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注意老师在读的时候突出了哪些词,来表达对小蚂蚁的喜爱。
(3)学生练读。
(4)齐读。
火辣辣的太阳下,小蚂蚁在搬粮食,我们再来看看这时候蝈蝈们又在干什么呢?
(二)第二自然段:
1、女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
(1)几只蝈蝈看到蚂蚁在火辣辣的太阳下面搬粮食,都笑蚂蚁是傻瓜。
(2)蝈蝈为什么笑蚂蚁是傻瓜?(因为,它们觉得,蚂蚁大热天里还在干活,不知道享受,真是太笨了。)
蝈蝈笑蚂蚁是傻瓜,不知道享受,那蝈蝈是怎么享受的,我们来看看图。
3、看图
(1)描述图。("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板书:树下乘凉
(2)什么叫做"自由自在"?
4、指导朗读:
(1)小蚂蚁在努力干活,可是,蝈蝈却嘲笑他们,自己还躲到大树下乘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读的时候就要读出蝈蝈这种自以为是的语气。老师提醒大家要注意突出"有的……有的……"、"满头大汗"这几个词。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
转眼,夏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来到了。小蚂蚁是不是真的是傻瓜呢?
板书:冬天
(三)第三自然段:
1、看图:
(2)蚂蚁在做什么?(吃东西,烤火)
(3)蝈蝈又怎么样了呢?(冷得发抖,很饿,还有的哭了)
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
3、提问:
(1)谁来告诉老师,这时候,蚂蚁怎么样?(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
板书:洞中过冬
(2)那么,小蚂蚁为什么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呢?(因为,蚂蚁夏天准备了粮食)
(3)那蝈蝈呢?(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板书:又冷又饿
(4)蝈蝈为什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夏天它们没有准备粮食)
(5)假如你是蝈蝈,你这时候会怎么想?
蝈蝈很后悔夏天没有准备粮食,那我们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
4、指导朗读:
(1)小朋友自己来试一试。
(2)齐读。(指导突出词句)
(四)总结:
蚂蚁和蝈蝈的故事说完了,小朋友你们喜欢谁?为什么呢?
四、教学生字:(冷、歌、汗)
1、指读生字。
2、组词。
3、你怎么记这个字形?
4、书空。
5、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范写。
7、描红。
8、《习字册》。
苏教版《夏》阅读与写作训练 篇五
一。 说教材
老师们,我说课的题目是梁衡先生的散文《夏》。这篇文章选在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是一篇自读文章。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 欣赏散文优美的。精辟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2. 了解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
3. 学会观察景物的特点,并作简单的描述。
4. 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在学习本文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朱自清的《春》,郦道元的《三峡》,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学习中我们已经把单元的目标向学生交代清楚,也做了课堂练习。这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感悟和学习迁移能力,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
本课的重点是:
1. 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理清文章的思路。
3. 感受语言的魅力。
4. 收集有关夏天的美文。美句。
二。 说程序
1. 检查预习和引入课文(控制在五分钟以内)
用投影1写好本课字词,要求学生注音,解释。
注音:磅礴(pángbó)匍匐(púfú)澹澹(dàndàn)
解释:闲情逸致:闲适安逸的兴致情趣。
主宰:主管,统治。
黛色:青黑色。
2. 检查字词完后,用投影2演示王维的《苦行》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
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hé)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
略作解释:(涸:河里无水。 纨:很细的丝织品,相关成语:纨绔子弟。)
提问:诗歌描写的什么季节?用一个字概括诗人的态度。
学生思考三分钟,回答后,明确:怨夏。
提问:老师引出这首诗,有什么目的?学生回答后,明确:与梁衡的《夏》作比较。 板书:夏 梁衡 。
3. 布置学生自读课文五分钟,也用一个字概括梁衡对夏的态度?
五分钟后,提问,回答,明确:赞夏。 板书:赞夏。
提问:梁先生为什么要赞夏呢?全班学生按座位分十二个组讨论。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每组综合意见后,派代表发言。综合学生意见。概括,明确,板书:景美,人勤。
提问:景美,人勤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后,明确:紧张,热烈,急促。(板书)
4. 布置学生每人轻声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5. 全班举手表决,选出大家最喜欢的段落,全班大声朗读大家最喜欢的段落。
6. 拓展:全班学生按座位分十二个组讨论,每组派一个学生上来写出本组学生对夏天的感受,可以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首诗概括。
7. 学生写完后,教师略作评价。
8. 布置作业:选择不同的方式查资料,印证本组写在黑板上的感受。(可以组内协作完成)
A、 上图书馆 (要求写出资料,标明书名,作者,页码)
B、 上网(要求抄出资料,注明网址、网页。)
三、说教法,学法以及理论依据
1.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节课,教师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目标的。
2.
检查学生的预习这一步必不可少,这是有我校的校情,学情决定的。我校的校情是:学生不住校,不晚修,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我校的学情是:有一部分学生的
学习自觉性极差,教师要加强督促。
3.
学习语文的一个重点是积累,犹如堆沙一样,一层一层的积淀。课外的阅读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强调,并做好示范作用。因此,本课的开头和结尾都有意这样做。
4. 语文学习的意境,重在感悟。因此,学生自己觉得哪一段好,教师理应顺水推舟,不必强求他们说出理由,只用朗读来加强这种感悟就行了。
5. 语文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体验非常重要。因此,学生们讨论后,上黑板写出,交流感受很有必要。
6. 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要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
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架一座爱的桥梁——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习作2》教学后记 篇六
教育主题:认识自我,认识他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思考挖掘自己的特点,同时从别人的评价中对自己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2、通过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内容的小结,使同伴对他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形式:集体活动为主,做一做,猜一猜,演一演,说一说,写一写,议一议。
教学重点:使学生坦露自我,进一步了解自我。
教学难点: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注意避免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好坏及封闭自我。
理论分析:
人是生活在各种人际关系之中的,与他人交往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社会越先进人际关系越会显示其特有价值。从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来说,学会交往具有特殊意义。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只看到自己成功的一面,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他们对自己缺乏全面的
认识,也很少主动去了解他人,使自己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衡,产生矛盾,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常常会失控,而处于失败之地。
认识自己,认识别人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让学生认识了解自己和他人,有很多方式和途径,而积极、主动的态度则更为重要。本活动在课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制一张个人档案卡,课上通过猜猜演演、讨论、交流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使学生在宽松、活泼的气氛中,主动向他人展示自我,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我,也通过集体活动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
课前准备:歌曲录音带《手拉手》、小红星,学生各制一份个人档案卡。
教学建议:
1、档案卡的制作可根据学生的喜好,不规定颜色、形状、大小。
2、本次活动只是围绕同学之间的互相认识进行,不存在比较学生好坏的性质。
3、活动结束后,可以把卡纸收集起来张贴于教室。
4、此活动可以5-6人的小组开展,也可以全班进行。
5、此活动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虽说小学的几年生活,学生已经有了认识,有了了解,但并不一定真正地了解。此项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认识自己,也认识他人,有利于在以后的交往中减少矛盾和误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老师请大家每人做了一张个人档案卡,在卡上写上自己的生日、性格、兴趣、爱好、优缺点、喜欢玩的……大家做得非常好。老师把你们的档案卡装在这只箱子里(出示箱子)。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活动。
揭题(板书:我的自画像),目的是让每位同学能更好地认识自我(板书:认识自我)同时,进一步认识班上的其他同学。(板书:认识他人)。
二、活动与训练
活动(一)猜猜他是谁
1、教师说明: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随意从这箱子中抽一张档案卡,把卡上写的内容大声读给大家听,读完后,请大家猜一猜,卡片上所描述的是哪位同学。
2、指名一位同学抽卡,读卡。
3、交流:(1)卡片所写介绍的是我班的哪位同学?
(2)你为什么能准确猜出来?
4、请被猜到的同学上台。
(1)鼓励他介绍自己。你的朋友准确地猜出卡片是你做的,可见他对你已有所了解,也说明你能真实地把自己的情况写出来告诉别人,你做得真好!你想让朋友更了解你吗?如果愿意,就请把自己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他们。
(2)上台的那位同学自我介绍。
5、根据那位同学的介绍,请他展示一下自己的特长或爱好,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或激励。
6、听了刚才一位同学的介绍和表演,作为他的朋友,你觉得他还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或你想给他提些什么希望?(朋友补充介绍)
7、多么真诚的话语,听了朋友的话,你有什么想法?(上台者谈体会)
8、小结:刚才那位同学勇敢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真诚地接受朋友的忠告,作为他的朋友,也能伸出友谊之手,如实向他提出希望,他们做得真好(每人奖一颗小红星,发到上台者手里时,送给他一句祝福的话)。
那位同学在朋友的帮助下,更了解了自己,所以我们如果想进一步认识自己,可以让我们的朋友更了解自己,多帮助自己。(板书:让朋友更了解我,多帮助我)
9、再请一位同学抽卡,读卡(方法同上,所不同的是可针对上台者卡上的爱好,让他作自我介绍)。
10、改变方式,把抽卡,读卡改为老师说某个同学的特点,考考大家对他是否了解。(避免同一形式的重复,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11、老师让同学猜一个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同学,让这位同学从朋友的赞扬声中看到自己也有不少优点,从朋友的忠告中得到启发,激励他以后往好的方面发展。
(如有时间,还可改变方式,可让班中一位同学讲出他的朋友的特点,让其他人猜,这样更能体现活动的主体性)。
过渡:刚才几位同学,通过让朋友更了解自己,从而得到朋友们更多的帮助,更认识了自己,同学们,你们想更了解自己吗?下面,就让你的同桌来了解你,帮助你吧。(板书:同桌)
活动(二)同桌手拉手
1、宣布活动规则:
(1)请几位同学把卡发给每个同学;
(2)先由一位同学把自己卡上的内容读给同桌听;
(3)听者向读卡者提出希望或讲讲对方自己还没注意到的优点。
(4)另一位同学读卡,听前一位同学告诉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
2、同桌交流,教师主动加入,适当指导。
3、小结活动情况(过渡)
(三)实话实说
1、刚才,你通过朋友、同桌的帮助,一定有不少新的收获吧!谁来说一说?
(1)指名上台的同学说。
(2)指名一、二对同桌说。
2、你喜欢这样的活动吗?为什么?(再次点明主题)
小结:大家通过让朋友,同桌了解自己,得到了他们的帮助,更了解了自己。你们想进一步认识自己和别人吗?那就让大家一起来了解自己,让大家互相帮助,手拉手,共创美好的明天。(板书:大家)
3、全班学生可互换卡片,也可随意把自己卡上的内容告诉给同学听,请别人向你提出希望,对别人优点说几句祝福的话。(放歌曲《手拉手》,渲染气氛)
三、总结
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上,我们的自画像只能画到这儿,相信许多同学还有很多真心话要对同学或朋友说,也很想把自己的卡给更多的人看,让更多人了解自己。我们还可以相互交流,你可以把别人的祝福或忠告记在卡上。到期末,我们再来搞一次活动,相信到时,你们的自画像会更完美。
附板书: 我的自画像
朋友
让 同桌 更了解我,多帮助我
大家
认识自我,认识他人
高林生《海伦 凯勒》一课标点的用法的解答 篇七
教学,细节处见文味《海伦凯勒》听后
作者:金魁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01
教学,细节处见文味《海伦 凯勒》听后
作者:金魁今天随堂听课,听了《海伦
凯勒》第二课时。边听边思考,有点感受想和大家分享。虽然今年不教毕业班,但这篇课文以前教过,对比今天的课堂,我感觉教学线条粗了些,有几个细节没有能够把握好。我把自己过去教学时注意的几个细节说一说,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细节1:“隔绝”一词
的教学,应当把这个绝字充分体现出来,不仅要准确地弄懂绝的意思,还要让学生根据海伦的实际情况想象到底什么和海伦永远地隔开了,而且隔绝了【隔开和隔绝区别就在于一个绝字,什么叫绝?没有一丝一毫的光线,没有一点点哪怕最细小的声音,那才叫隔绝啊!】。由此可以充分理解海伦起初脾气暴躁的原因了。
细节2:海伦为了摸单词,小手指都磨破了,磨出了血。这处我曾经引发孩子们讨论:小手指可以有两种意思:其一,幼嫩的手指;其二,人的小拇指。这里应当是哪种意思?【显然应当是前者,因为下文写老师逐一给海伦包扎的句子。】
在这之后想象怎样拼命地学才导致了那么多的指头磨出血来,结合海伦的年龄想想,自己眼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海伦?
细节3:练习,练习,练习…… 一处的教学,我引导学生注意并讨论以下3个问题:1
练习之间为什么用逗号,不用顿号?【让学生分别将用顿号和逗号的例句反复读,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停顿时间的差异,从而理解作者这两个逗号用的是那样深沉,而富有层次。】
2
三个练习的层次有何不同?【引导学生读出三个练习的不同层次,可以是渐强,也可以是渐弱,只要学生能说出道理即可。当年,我的两个学生是这样说的:我读得越来越高,是因为海伦的形象在三个练习中,在我的心中越来越高大。另一个孩子说:我读得越来越低,是因为我想到了海伦练习中吃的苦,我想到她的手指,我越来越心疼,所以越读越慢。】
3 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写到的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充分体会简单词汇重叠后丰富的表达内容。】
这课教学细节还有不少,我暂举三个和大家交流,希望您能批评指正。
作者:金魁南京教师培训网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相关资料:
搜索时,“文章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这几项无需选择,直接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页左侧)
返回第一范文首页>>>>>>
架一座爱的桥梁——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习作2》教学后记 篇八
运城市人民路学校 关宁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图文结合介绍自己的方法。
2.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
3.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图文结合抓住主要特点向大家介绍自己。
4.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说明:
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图文结合自画像的训练。教材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部分《我的自画像》的文与图。小作者抓住特点,为自己画了一副图,描述了图画中的自己,还有条理地写了自己身材、长相、表情、性格和爱好。例文语言通顺,用词准确,富有情趣,很适合学生模仿。第二部分点明了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教材重、难点:
根据“语标”三年级写作的目标“抓好起步,打牢基础”,我将本次习作的重、难点确定为:
1.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辅助手段: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懂例文。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他的自画像,并且描述了图画中的自己,希望同学们能喜欢他。(课件先出示小虎的画像,然后出示例文。)
2.读例文。(学生认真听。)
3. 通过小虎的介绍同学们都认识了这位新朋友,你们说一说这位新朋友有什么特点?他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自己的?(学生自由发言。)
4.总结学生的发言。(身材、长相、年龄、表情、性格、爱好。)
5.过渡:你们也有自己的特征,请你也试着把自己介绍给小虎认识一下。
[设计意图:以亲切的语气给同学们介绍新朋友,学生的精神一下子集中起来。然后引导学生看图,感知杜小虎同学的外貌形象。接着带领学生从介绍人物的角度研读例文,明了例文是由图入手,从整体形象、外貌、性格、兴趣等方面按顺序介绍自己的。最后将图文结合起来结合起来把握,让学生了解到图的描绘与文的描述紧密融为一体,两者完美统一。]
二、引导讨论,归纳要点。
1.要想让新朋友对你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你也得画一副自己的画像,并且把自己介绍给小虎。想一想,你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呢?
2.老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概括并板书。(年龄、性别、长相、性格、兴趣)
3.介绍时必须抓住以上各方面的特点——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请你说说你自己哪里与众不同。(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后发言。)
4.小结并归纳习作要点:介绍一个人必须包括人物的年龄、性别、长相、性格、兴趣等多方面。还必须抓住以上各方面的特点——与别人不同的地方。介绍时必须按一定的顺序。
[设计意图:第二个环节是学生初步领会习作要求的重要环节。在研读例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自己小结,使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教师指导,口头作文。
1.课件出示词语供学生参考:
例如:外貌描写:红扑扑的小脸脸蛋黑里透红水灵灵的大眼睛黑葡萄似的大眼睛小而有神的眼睛能说会道的嘴巴樱桃似的小嘴
性格描写:活泼内向爱说爱笑泼辣腼腆
2.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进行自我介绍,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提醒、补充。(同学互相交流。)
3.小组将说的比较好的同学推荐到班级交流,相互评议,共同提高。教师适时点拨细节处理。
[设计意图:在进行口头作文这个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参与意识,在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四、学生独立仿写练习
1.学生自己画像,进行习作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2.选两三个同学的草稿读给大家听,请大家猜作者是谁,如果大家一听就猜出写的是谁,那就说明他抓住了外貌等多方面的特征,予以表扬。如果猜不出,组织讨论,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口头作文,对自己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学生乐于表达,敢于表达。使学生更好地从“读”中学“写”,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日有寸进,不断提高。]
五、总结:
今天,同学们不光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而且还学会了怎样把自己介绍给新朋友。请大家说一说介绍自己要抓住哪些特点?(学生回答问题。)
教学效果评价:
本次习作练习充分体现了“主体参与,分层指导”的原则,做到以人为本。同学之间的交流恰恰渗透了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以学生的说为主,教师的导为辅,适时加以点拨,顺利完成说、写任务。课后反馈中,孩子对此种贴近自己的作文内容颇感兴趣,特别是交流讨论中,学生做到了实事求是。在成文后,作文内容不单一,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苏教版《夏》阅读与写作训练 篇九
[课内精读]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⑧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①前进的瓜秧,无不进发②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③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1、选文中最能体现夏天“热烈”的旋律的三个近义词是
2、选文第一节中与“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一句相呼应的句子是
3、课文说“春之色为冷的绿”、“秋之色为热的赤”、夏则是“中性的黄色”,那么你认为冬天应该是何种色彩?请仿照划线句为冬天写一个句子。
*4、真揣摩,如果用括号中的词替换句中加点的词,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a、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b、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③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课外延读]
(一) 无雨夏天
苦等了一个漫长的春季,眼看这个夏天就快过去了,却一直没有看到下雨的迹象。难道说这个多雨的季节竟然不会有小雨淋漓的诗意?没有大雨磅礴的酣畅?
燥热和枯干的不仅仅是街道、山林和河川,在焦灼和期待中,人们几乎要失去耐心。失去耐心的还有门前的那一簇簇的蔷薇,我第一次看见翠绿的凋谢,一种异样的感觉充盈心间。
也许,还有一朵蕴积雨水的云,正在缓缓飘来,徐徐接近着头顶这片耀眼的天空。那必然是一个让人欢腾的时刻,阴暗而清凉的风中,人们不再惧怕闪电,急促冲出户外,满眼包含感激。是啊,人们已经很少在心底泛起感激了,苦涩的心田,已被干裂成很多滴水难以润合的碎片。但是,我的确看到了那种场面,当久旱无雨、万物萎顿、心浮气燥的时候,户外天昏地暗,风雨欲来,那时分,人们是何等的开怀哦。
而人们还会再等多久?阳光下浮土飞扬,遮住了呆滞的视线,烁烁远方,热浪滚滚,就连绿荫下的土地也渐渐泛白,那黑色柏油马路的色调也不再沉实。
这世界竟然如此渴望,灿烂的阳光不再具有温暖、良丽的含义。那一排排静静垂立着的树,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当然还有一片湿润、一种清凉,于是人们簇拥到海边。在海潮喧嚣中,人们在希望中幻想,虽然那个愿望是咸涩又酸苦的,却充满了强大的生命力。捧一团海水,人们在那小小的一片水面,人们看到的依旧还是炽热的阳光。
疲惫地张望,偌大的空间在煎熬着,这让人们想念起了曾经那些绵绵阴雨的日子,想起了关于环保的话题,想起了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倡议。
可能现在还不算太晚。当人们再一次反省,那反省的背景里,是记忆中的青山绿水,是那些风调雨顺的年景,是昨日亲手伐倒的那一片片森林。
很长时间,人们崇尚起了冷漠,粉饰了贪婪而纵容了索取,忘却了辛勤的种植。难道人们真的不知道,当人们用热情和真心种植善良、浇灌真诚、剪去虚伪之后,这世界会变得很清爽、滋润和温和么?不,人们知道。但是人们只会要求别人去做,而忘掉了自己的责任。
无雨夏天,枯萎的或许还有甜美的心灵,在浮躁的空气中,我们已经厌倦了歇斯底里的标榜,当满山变野的青色褪去以后,人们发现,岩石的山体依旧那样沉实和安静。
1、 在作者的想象中,当久旱逢雨时,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用文中原话来回答)
2、 如果将文中划线句子改为“这个多雨的季节,应该会有小雨淋漓的诗意,应该会有大雨滂沱的酣畅。”其表达效果有何变化?
3、 作者说“人们崇尚起了冷漠,粉饰了贪婪而纵容了索取,忘却了辛勤的种植。”联系实际生活,说说这具体指的是什么?
4、 第八节中说在“那反省的背景里”有“记忆中的青山绿水”有“那些风调雨顺的年景”,但为什么还会有“昨日亲手伐倒的那一片片森林”?
*5、梁衡的《夏》主要表达了对夏天紧张、热烈、急促旋律的赞美,你认为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 沙田山居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
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照镜的不是人,是神。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淼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放樯桅出去,风帆进来。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撼我的心血来潮。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阒①黑的海面,排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
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无论是鸡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扬笛路过,她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声。
从我的楼上望出去,马鞍山奇拔而峭峻,屏于东方,使朝暾姗姗其来迟。鹿山巍然而逼近,魁梧的肩膂遮去了半壁西天,催黄昏早半小时来临,一个分神,夕阳便落进他的僧袖里去了。白天还如佛如僧,蔼然可亲,这时竟收起法相,庞然而踞,黑毛茸蒙如一尊暗中伺人的怪兽,隐然,有一种潜伏的不安。
千山磅礴来势如压,谁敢相撼?但是云烟一起,庄重的山态便改了。雾来的日子,山变成一座座的列屿,在白烟的横波回澜里,载浮载沉,八仙岭果真化作了过海的八仙,时在波上,时在弥漫的云间。有一天早晨,举目一望,八仙、马鞍和远远近近的大小众峰,全不见了,偶尔云开一线,当头的鹿山似从天隙中隐隐相窥,去大埔的车辆出没在半空。我的阳台脱离了一切,下临无地,在汹涌的白涛上自由来去。谷中的鸡犬从云下传来,从夐远的人间。我走去更高处的联合书院上课,满地白云,师生衣袂飘然,都成了神仙。我登上讲坛说道,烟云都穿窗探首来旁听。
起风的日子,一切云云雾雾的朦胧氤氲全被拭净,水光山色,纤毫悉在镜中。原来对岸的八仙岭下,历历可数,有这许多山村野店,水浒人家。半岛的天气一日数变,风骤然而来,从海口长驱直入,脚下的山谷顿成风箱,抽不尽满壑的咆哮翻腾。蹂躏着罗汉松与芦草,掀翻海水,吐着白浪,风是一群透明的野兽,奔踹而来,呼啸而去。
海潮与风声,即使撼天震地,也不过为无边的静加注荒情与野趣罢了。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从清早到午夜,一天四十多班,在山和海之间,敲轨而来,鸣笛而去的,是九广铁路的客车,货车,猪车,曳着黑烟的飘发,蟠蜿着十三节车厢的修长之躯,这些工业时代的元老级交通工具,仍有旧世界迷人的情调,非协和的超音速飞机所能比拟。山下的铁轨向北延伸,延伸着我的心弦。我的中枢神经,一日四十多次,任南下又北上的千只铁轮轮番敲打,用钢铁火花的壮烈节奏,提醒我,藏在谷底的并不是洞里桃源,住在山上,我亦非桓景,即使王粲②,也不能不下楼去:
栏杆三面,压人眉睫是青山
碧螺黛,迤逦的边愁欲连环
叠嶂之后是重峦,一层淡似一层
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
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
[注]①阒:音(qù),书面语,远。 ②王粲:三国时文学家。曾写《登楼赋》,寄托思念故乡、怀才不遇的感情。
1、 本文语言雍容典雅,有的直接融合了古代诗句,请补出下列诗句:
问余何意栖碧山
相看两不厌
2、 余光中是中国台湾诗人,他的诗作与散文常常充满着对祖国大陆的思念,洋溢着浓浓的乡愁,你认为本文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点?
3、下面两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具体说明其表达效果。
(1) 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
(2) 我登上讲坛说道,烟云都穿窗探首来旁听。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散文感情浓郁,浓墨重彩描绘优美山景,笔法多变,景物各呈其妙。全文重点抒发了沉浸在人间仙境的愉悦心情。
b、 文以“站在阳台上看山景”为线索,细腻描绘居室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突出“好景虽美而乡愁难遣”的主题。
c、 “白天还如佛如僧,蔼然可亲,……有一种潜伏的不安”一句,用白天和黑夜的山景作对比,表现出作者向往光明和憎恶黑暗的强烈感情。
d、 “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一句,似褒实贬,作者感慨于工业社会对大自然原始状态的破坏,对山居清静生活的干扰。
*5、认为本文最后以一首小诗作结有什么作用?
[片段作文训练]
你有过“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经历吗?你有过“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的生活吗?抓住典型景物,表现月夜之美;活用多种修辞,突现美的情感。请以《月夜》为题,写一段话。
参考答案:
[课内精读]
1、沸腾、升腾、蒸腾2、“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3、如:冬之色为梦的白,如银霜,如飞雪,昭示着生命之安静。4、要点:a、用“趴”字就显得笨拙,而“潜”字既表现了蝉的机警,又体现了叶的繁茂。b、用“冲锋”只能表明一般性地往前冲,而“冲刺”则表达出是竭尽全力的最后一冲,准确而生动。
[课外延读]
(一)1、“那必然是一个让人欢腾的时刻,阴暗而清凉的风中,人们不再惧怕闪电,急促冲出户外,满眼包含感激。”2、要点:语气不够强烈,就表达不出作者对夏雨的渴念之情。3、人们一味地砍伐森林而不知绿化荒山;只知一味地捕杀动物而不知保护生态。4、要点:因为如今“青山绿水”不再,连年闹灾欠收就是与“昨日亲手伐倒的那一片片森林”有着直接的关系,表现出一种反思的精神。5、表达出作者对夏雨的强烈渴念,警示人们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否则受累的最终是我们人。
(二)1、笑而不答心自闲;唯有敬亭山。2、如:(1)文章第一节中“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2)最后引用的诗。3、要点:两句话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一句形象地写出了山的稳重和深邃;第二句生动地赋予烟云以生命,极言山势之高。4、b 5、要点: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蚂蚁和蝈蝈》第一课时课堂教案 篇十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23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浒浦中心小学 程群
教材分析: www.y
这篇课文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的生活习性。告诉人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本文神态描写十分生动传神。
设计理念: www.y (第一范文网)
以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读中感知,读中悟情,读中培养语感。这应是低年级(语文 课 堂 网)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课堂培养目标。另外课(语文 课 堂 网)文内容和插图都很生动,在教学中,力求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去观察、体会,从而使学生能够融入文本,入情入境地朗读。
设计思路: (第一范文网)
运用课件,观看蚂蚁搬粮食的动画——感受蚂蚁搬粮食的辛苦;理解文本——看蝈蝈乘凉的图片,感受蝈蝈的懒惰;听一听呼呼的北风,感受冬天的寒冷;在形象、富有生趣的过程中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语言,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始终处在积极状态,带着感情主动走进文本,理解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第一范文网)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2个生字。
2、培养学生看图说话能力以及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语文 课 堂 网)
(语 文 课堂网)
3、感受蚂蚁搬粮食的辛劳,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的道理。 www.y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2个生字。
教学难点:
1、 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又……又……”说话。
2、培养学生看图说话和想象的能力。
3、感受蚂蚁搬粮食的辛劳,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的道理。
本文拟用两课时完成,这里设计的是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w ww.y w kt .com
一、 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第一范文网)
1、今天老师从童话王国,请来了两位小动物,你们想和他们交朋友吗?可是,他们还不想急着和你们见面,想请你们来猜猜他们是谁,好吗? www.y
2、(逐一出示谜面)
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团结在一起,抬走大米粒。
腿长胳膊短,身披绿衣裳。有人不吭声,无人弹琴把歌唱。
(猜出谜底后出示图片)w ww.y w kt .com
[以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学生对蚂蚁和蝈蝈的外形及生活习性有一个感性印象]
3、(出示词语:蚂蚁、蝈蝈)
4、过度:有一天,蚂蚁和蝈蝈碰到了一起,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补充课题:和)
读了第20课课文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小朋友们大声地读课文,要求:
(1)读通每一句话,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准每一个字,尤其是生字词。
(3)给课文编好小节号。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
乘凉 冬天 又冷又饿
搬粮食 刮起来 洞里
自由自在 呼呼地 满头大汗
w ww.y w kt .com
(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2)把这些词语宝宝放到课文当中去,你还能读好吗?指名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定要有明确的要求,不然的话往往就是在浪费时间,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检查自读时,先读准生字词,再读课文,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细读课文,比较感悟
(一)细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炎热夏天的图片),瞧,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外面一丝风儿也没有,树木、地面都快被烤焦了,这是什么季节呀?(板书:夏天)
2、在这炎热的夏天,蚂蚁和蝈蝈他们在干些什么呢?请大家自己轻声地朗读课文的第一、二小节。
3、指名回答:蚂蚁在夏天干什么?相机出示“蚂蚁搬粮食图”
4、蚂蚁在搬粮食时除了背和拉,他们还会用到哪些办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蚂蚁搬粮食的动画吧,请大家仔细观察。(播放动画)
师生交流,相机板书:背、拉、抬、推、举、扛、抱等动词
师指板书小结:小蚂蚁们可真聪明呀,在这炎热的夏天里它们有的……有的……还有的……,你觉得它们干得怎么样啊?(板书:满头大汗)。
5、全班配上动作朗读第1小节。
[播放蚂蚁搬粮食的动画,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同时,补充蚂蚁搬粮食的其他方法,从而积累了一系列动词。最后,老师在小结中将这些动词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串联起来,潜移默化中进行了句式的积累与强化]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正当蚂蚁忙得满头大汗时,蝈蝈在干什么呢?(出示图)
2、学生说图意。(蝈蝈在睡觉、唱歌……)
是啊,炎热的夏天,蚂蚁满头大汗搬粮食,而蝈蝈却不干活躲在大树下唱唱歌,乘乘凉,睡睡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个个自由自在,舒服极了。
随机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指名读,评价,议读。
3、这几只蝈蝈看到蚂蚁在劳动,他们还取笑蚂蚁,你能想象得出他们会怎么说吗?
情境过渡: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寒冷的冬天来到了,你们听,(教师边描述边放刮西北风的录音,出示冬天的画面)你们知道了什么?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一句话。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
对,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多冷啊!能读好这句话,让人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吗?来,冬天到了,读(齐读)这时,蚂蚁和蝈蝈的情况怎么样呢?
2、读第二句话。
出示蚂蚁过冬图:请大家再仔细的观察图画,你能用下面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他们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可真_______啊!
(相机板书:开心、幸福等词语)
过渡:蚂蚁开心地过冬了,那蝈蝈呢?
3、读第三句话。(板书:又冷又饿)
出示蝈蝈过冬图:用下面的句式来说一说他们的表现,想象一下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蝈蝈又冷又饿,有的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4、齐读第3小节。
5、(出示夏天、冬天的对比图)小朋友们,学完了课文,你喜欢谁?为什么?
6、最后,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蚂蚁和蝈蝈不同的表现和结果。
[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再发挥想象,用补充的句式练习说话,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外,补充的句式也在无形中与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构段方式对应,进行“有的……有的……”句式的浅层训练,虽然这还不是一年级学生训练的要求和重点]
7、总结课文
夏天蚂蚁辛勤劳动,冬天快乐又幸福;蝈蝈夏天不劳动,到了冬天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小朋友们,只有辛勤劳动,生活才会快乐、幸福。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粮 冷
2、教学新偏旁“米”(比较与“米”的不同之处)
3、说一说自己记忆生字的方法。(如:熟字换偏旁、熟字加偏旁、拆字法等)
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粮:右半部分不要忘一点
冷:右半部分不要写成“今”
4、学生书空生字。
5、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在书上描红。
6、给生字“开花”(组词)
7、学生在习字册上临写这两个字。
附:板书
20. 蚂 蚁 和 蝈蝈
夏天 满头大汗 自由自在
冬天 开心、幸福 又冷又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面的10篇架一座爱的桥梁——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习作2》教学后记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www.diyifanwen.com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