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平行四边形教案优秀13篇(平行四边形存在性解题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这里的13篇平行四边形教案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平行四边形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知道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知道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能正确测量和画出它的高。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2、在观察、操作、比较、判断的过程中,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和其中的变化规律,形成平行四边形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使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和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在前两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和相交,那么你们认识平行线吗?请看屏幕,这里面哪一组是平行线? (课件出示)

2、揭示课题:

师:我们来看这三组平行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组平行线相交得到了这样的一个四边形,你们认识这个四边形吗?(课件动态依次演示三组平行线分别交叉成两个平行四边形)

师:通过以前的学习,对平行四边形我们已经有了简单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深入研究一下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二、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师: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

师:除了刚才大家说到的这些,在很多的生活场景中我们都能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影子,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课件:门口的电动门、教学楼的楼梯、花园的篱笆)那么你能找到上面的平行四边形吗?

(叫生上前来指,同时课件抽象出图片里的平行四边形)

师:这些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研究的问题。

2、根据长方形的特征初步猜测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师:(教师手拿长方形可变形的框架),来,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一个什么图形?那长方形有哪些特征?

(预设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对边平行;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大家说的很全面,那接下来,仔细看,老师要变魔术了,(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看!现在变成了什么图形?

生:平行四边形。

师:那这个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谁来试着猜一猜。

预设:对边相等、对边平行。(板书猜想,教师不做任何点评)。

3、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验证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相等

师:接下来我们先来验证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怎么来验证对边相等呢?(用尺子量)

师:那么就用尺子量一量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并记录边长,然后看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总结:通过量一量,我们验证了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那么怎么验证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呢?

(2)验证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平行(把对边延长,看是不是相交;平移三角板)

接下来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的特点。

师 :通过我们的验证,我们明确了平行四边形的有什么特点?

概括总结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平行,对边相等。

4、抽象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师:那么现在你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吗?

师:刚才大家总结的都非常好,看来我们课前预习的时候很用心。

师总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齐读)

5、巩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师:下面我们来做两道练习题检测大家的掌握情况

师:看来大家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掌握的还不错,给自己的表现鼓鼓掌。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师:我们来看这个平行四边形,上、下对边是一组平行线段,你能量出这两条平行线段间的距离吗?应该怎么量呢?把你量的线段画出来并量一量这条线段的长度。

汇报交流(在黑板上展示几种不同的画法)

师:大家画的这些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对应的这条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2、教师示范画高

师: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平行四边形的高(黑板演示)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注意,画高的时候要用虚线,并且要标上直角符号;那么垂足所在的边就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底是一一对应的。接下来还以这条边为底,在画一条高,在自己的练习纸上画画。并量一量高的长度。

(教师提醒用虚线画,并画上直角标记)

师:为什么大家画出来的垂线段位置不一样?但量出来的距离又基本一致呢?这样的垂线段可以画多少条呢?

3、 练习画高

画平行四边形另外一组对边上的高

四、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师:在课一开始,老师把一个长方形框架一拉就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现在老师再轻轻的拉拉这个平行四边形框架,有没有变化?(反复拉动平行四边形框架,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师:在四条边固定的情况下,框架可以拉成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所以说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非常的不稳定,(板书)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五、课堂总结师: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认识并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还学会了画平行四边形的高,也知道了平行四边形有容易变形的特性,你们真的很了不起。其实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课下请同学们用你们那双发现的眼睛找一找,生活中哪儿应用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下节课课前我们再一起交流,好不好?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认识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二

教学目的:

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通过动手操作与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师:课件;平行四边形图片;

生:钉子板、七巧板、剪刀、平行四边形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觉得我们的学校漂亮吗?今天陈老师带大家去参观一所漂亮的学校好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参观这所学校。

出示课件: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所学校,你能找到哪些图形朋友?

(根据学生的发言课件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图片。)

小朋友找的这些图形中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陈老师想来考考你们,(课件)这是刚才小朋友找到的长方形,你能说说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生: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现在老师要来变个魔术,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个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图形朋友。

(板书课题)请小朋友再观察一遍,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变化?

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的一组对边变倾斜了,它们的对边还是相等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2:我发现了平行四边形有两个钝角和两个锐角。

刚才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点,但这是用眼睛看的,是不是准确呢?你们想通过做实验来验证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实验要求:篮子里有一些平行四边形,你们可以借助剪刀、直尺、三角板、活动角等工具,想办法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看能不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其它秘密,比一比哪一组想出来的方法最多?

小组实验。

汇报:小组派代表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生1:我用笔把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画在纸上,再用它的另一条对边去比,发现了两条对边重合在一起,另外一组对边我也用相同的办法去做,我们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师:真聪明,真是一个好办法。

生2:我用剪刀把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剪一条细线下来,再用这条细线去和它的对边相比,发现这两条边重合在一起,我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师:另外一组对边也用相同的方法证明相等,是吗?(生:对)真棒,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3:我用尺子量,也发现了对边相等。

生4:我用剪刀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剪下来,变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把两个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我发现了它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也相等。

师:太棒了,这种方法不仅能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谁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角的特点?

生5:我用活动角先量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再去量另一个对角,发现它的对角相等。

生6:我用剪刀把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剪下来,把这个角和它的对角比,发现两个角重合在一起,另个一组对角也用相同的方法来做,我们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师:能想出这么棒的办法来,真不简单。

生7:我用铅笔把一个角画在纸上,再拿它的对角来比,它们也一样大。

师:这个办法真不错。

(板书:对角相等) 小结。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先观察推测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再自己动手做实验,验证并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点,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8生: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看来小朋友已经和平行四边形交上朋友了,现在老师想来考考大家,请看屏幕(课件):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老师随意指到一个图形,如果你认为是平行四边形小朋友就做这个手势,如果不是平行四边形,小朋友就做这个手势,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的反应最快?

围平行四边形。刚才小朋友不仅反应快,而且判断准确,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每个小朋友在钉子板上围出两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边围边想围平行四边形时要注意什么?

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展示自己围的平行四边形的?你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围的吗?第三条边你是怎么围的?

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边形。

小朋友喜欢玩七巧板的游戏吗?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能指出平行四边形和围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经历从直观、操作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形成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表象,并能操作再现平行四边形的形状,积累通过多种感官学习平面图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逐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表象

教具或学具准备:

三角尺、钉子板、小棒、长方形木框(教具)

教学过程:

一、直观认识

1.观察图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你准备怎样把这些图形分类?

说明:有四条边的图形是四边形,四边形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今天我们认识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出示例2)

2.学习例2

1.这是生活里常见的情境。你能在这些情境中找出四边形并用手沿四条边指一指吗?小朋友在课本例2的图上用笔描出这样的四边形。

交流:生活里一定看到过这样的四边形,你还在哪里看到过?

2.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尺。你能拼出这样的四边形吗?

交流:把你的拼法介绍给大家。

说明:小朋友都拼出了生活里见到的这样的四边形,像这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

3.抽象出图形

引导:像这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你能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操作,老师引导,让学生交流围法,老师适当引导(对边的方向、长短完全一样)。

二、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哪些是平行四边形?第一个为什么不是,说说你的理由。

2.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画图,老师巡视指导。

交流所画的平行四边形,指出这些图形虽然大小不同,位置形状不一

样,但都是平行四边形。

3.想想做做第4题

同桌合作,动手操作,老师指导。

交流操作方法,想想平行四边形对边的要求。

4.想想做做第5题

演示,让学生注意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明:一个长方形,不管怎样拉,虽然形状、大小会发生变化,但都是平行四边形。

三、回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请你说说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四、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第 页。

平行四边形数学教案 篇四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经历观察、操作、讨论、分析、比较、归纳等教学活动过程,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从而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感受“转化”思想。

四、教、学具准备:

平行四边形纸、尺子、剪刀、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基础训练

1.听算练习

2.复习学过的图形和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复习旧知,渗透学习方法,使学生感受变与不变的同时,把数学文化蕴涵其中,提高了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了数学素养。】

(二)拼一拼,感受变与不变。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二单元的内容“多边形的面积”,提到图形,你能用一副七巧板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生:能(操作)

师:好!我们看一看黑板上两个同学各用一副七巧板拼成了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既然说七巧板是中国的变形金刚,那它一定会变形!你能挪动尽量少的块数把你拼成的图形变成其它图形吗?准备!变!

生:(操作)

汇报:生1:我原来拼的是三角形,现在变成了长方形。

生2:我原来拼的是长方形,现在变成了平行四边形。

师:再变!

师:好了!同学们,在刚刚拼摆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和发现的你们一定注意到了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位置变了!

师:位置变了也就是图形的……发生变化了呢? 生:形状!

师:那没变的呢? 生:块数没变?

师:块数没变,也就是图形的…… 生:面积没有变!

生:形状变了,面积没有变!师:你为什么说面积没变呢?

生:都是由这七块板拼成的,块数没变,面积也就没变。师:说得好!这节课我们就在变与不变之中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七巧板能够变形的特点,紧紧围绕变与不变,渗透图形间是可以转化的,转化时形状变了,面积不变。在多次变形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渗透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本单元在研究图形的面积时,最关键的就是等积变形,这一设计有效地突破难点。培养了学生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猜一猜,验证猜测。

1.猜一猜

师:黑板上这两个图形中,我们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对吧!(从七巧板拼成的长方形上,拓一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生:对!

师:那怎么求呢?

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板书)

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拓平行四边形)。不要急,我们先来猜一猜:它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怎么计算呢?

生:底乘高

生:邻边相乘。(板书)

师: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大胆的猜测是成功的前提,要想真正成功还要验证。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原老师,全场笑)你想用什么方法验证?

生:我想用数格子的方法去验证。

师:嗯!借助学习长方形面积时的经验来验证!其它同学呢?

生:我想用七巧板来验证。

师:利用它能变形来验证。你一会儿可以试一试。生:老师,我想把平行四边形剪一剪,拼一拼…… 师:这也是一个思路!好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学具,有七巧板、格子图,当然你也可以剪一剪、拼一拼。

这里有一个操作提示,你来读一读!(课件出示)操作提示: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验证你的猜测,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

师:大家明确吗?注意:在分发学具和剪一剪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好,开始吧!

2.做一做。 生: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的导学思路是猜测—验证—总结—应用。而猜测和验证的方法都是学生提出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思路。激活了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集体汇报

(1)生展示数格子的方法

师:刚才我看到了三种方法,谁用的是数格子的方法?谁借助七巧板?谁用剪拼的方法?谁愿意先来展示一下啊?

生:我是这样数的,把这些半个的三角形平移到右侧去,之后就变成了长方形。这样计算出面积是24平方厘米。因为底是 6厘米,高是4厘米,正好是24平方厘米。因此我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这位同学用割补的方法数格子,得到了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谁有不同的方法?

(2)七巧板的方法

生借助七巧板汇报:

生:我们组用七巧板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把七巧板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右面的小三角形拿下来放到左面,就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

方形的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你为什么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呢? 生:因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我们学过。

师: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形来研究,就是把没学过的转化成学过的知识,抓特点找联系,这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转化”思想(板书)。这位同学不仅用转化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而且找到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的联系。谁能再完整地向大家介绍一下思路吗?【板书:“

”】

【设计意图:利用七巧板学具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化。在前面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了等积变形的经验,此次操作使积累的经验得以升华。也为后面学生利用剪拼的方法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奠定基础。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思,渗透了转化思想,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3)剪拼的方法

生:我是沿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

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你是沿什么剪开的?(沿高剪开)为什么要沿高剪开?(因为要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就是把没学过的转化成学过的)你确定这就是高吗?(我把平行四边形的纸片沿底边折一下使底边重合,因此折痕一定是高)还有其它方法吗?(展示沿任意高剪开的情况)

【设计意图:割补法是本单元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转化法之一。有了前面七巧板的操作,学生很容易想到沿高剪开转化成长方形。设计连续的问题就是让学生明确操作的目的性和严密性,使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为后续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基础。】

师小结:无论是用数格子的方法,还是借助七巧板来研究以及我们刚才的剪拼过程。方法不同,但都得到了同一个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那邻边相乘对不对?为什么?

生:不对。

(4)讨论:邻边相乘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间的关系。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拉动框架)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面积变了,但邻边长度没变,也就是乘积没变。所以邻边相乘不能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再次拉动框架,面积由小到大)我们来看看什么时候可以用邻边相乘?(长方形时)看来邻边相乘只能求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也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而底×高,能求任意平行四边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框架操作,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再次在变与不变中感受了只有当邻边互相垂直时,也就是斜边变成了高时,才能用邻边相乘求图形的面积,打通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与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联系。】

师:刚才我们用转化的方法,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得出了面积公式。你们知道它的字母表达式吗?

生:s=ah

师: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留心观察生活,数学无处不在!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原老师)现在我们就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练一练,巩固提升。 1.出示例1。

口答。师板书,我们学习了公式,可以用公式代入来算。板演。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练习,学习公式代入法,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出示学校附近停车场图。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到平行四边形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停车位是平行四边形,绿地是平行四边形。生:一个停车位的面积是多少?绿地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的情境,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提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题再次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第二题有多余条件的干扰,并且突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底和高必须是对应的。在此基础上,根据面积求高的变式练习使学生感受逆向计算的方法,总结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求法,举一反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下面四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

【设计意图:再次在变与不变中感受,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可能不同。】

(五)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利用转化的方法研究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上课之初,我们还知道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也可以互相转化,三角形的面积我们能不能用这种方法研究呢?(能)下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

试试看哦!其实这种转化的数学思想将伴随我们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平行四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过程方法:在对简单图形分类的过程中,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情感态度:鼓励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的物体,初步体会平行四边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下图,认真观察。94页的一组图形,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提出分类的要求。

(2)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引导学生从自动拉门、篱笆中找出平行四边形。

2、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⑴学会画平行四边形。

教师掩饰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⑵引导学生找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二、实践与应用

1.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把它涂上色。

2.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大一点的平行四边形。

三、全课小结

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六

【当堂检测】

1.(20xx 年永州市).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圆.

C.一组对应边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2.如图,一个四边形花坛 ,被两条线段 分成四个部分,分别种上红、黄、紫、白四种花卉,种植面积依次是 ,若 , ,则有( )

A. B. C. D.都不对

3.(20xx襄樊)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中, 于E 且 是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则平行四边形 的。周长为( )

A. B. C. D.

4.(20xx年南宁市)如图(1),在边长为5的正方形 中,点 、 分别是 、 边上的点,且 , .

(1)求 ∶ 的值;

(2)延长 交正方形外角平分线 ,如图2试判断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在图(2)的 边上是否存在一点 ,使得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给予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第70-73页练习十七第1-3题

教学要求:

1、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2、在割补、观察与比较中,初步感知与学习转化、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运用面积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微机及多边形、平行四边形课件两组、边可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框架。学生准备任意大小(画有高)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指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几厘米?

2、向学生出示可拉动的长方形框架,问:要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办?(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3、分别用手拉长方形相对的一对角,使其变形为平行四边形后,问: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怎样求呢?(揭示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二、引导探究

(一)、初探

1、微机出示第70页左图,让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然后数出它的'面积。

2、出示第70页右图,让学生说出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然后算出它的面积。

3、让学生观察、比较:

(1)两图形的面积都是18平方厘米,那么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从上面的比较中你想到什么?

(二)、深究

1、做导引题下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

微机演示剪拼过程后让学生回答:

(1)剪拼前后,图形形状变了没有?面积改变没有?

(2)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

(3)解这道题你想到什么?

2、剪拼

(1)刚才用剪拼的方法解决了一个求面积的问题,你能不能用剪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求出它的面积呢?拿出平行四边形纸片,剪一剪,拼一拼,试试怎么样。

(2)请剪拼方法不同的学生展示剪拼结果,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演示。

3、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沿着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任意一条高,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一个长方形。

4、归纳

(1)讨论:

A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两种图形的面积是否改变了?

B剪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原平行四边形什么线段长度相同?

C剪拼成上面三种情况的图形后,哪些面积可以直接求出来?怎样算?

(2)归纳、总结,推导公式。

A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B先启发学生用字母分别表示三个量,写出字母公式,再告诉学生一般的字母表示公式:S=ah

C引导学生分析公式,使学生知道,要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三、深化认识

1、验证公式:

让学生用面积公式算出课本第70页平行四边形面积,看结果与数方格法得出的结果是否一样。

2、应用公式:

(1)引导学生解课本第72页例

(2)完成课本第72页做一做1

3、求下图表示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列式为3×2.7,对吗?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

五、课堂作业

1、第72页做一做2

2、练习十七1

3、练习十七2、3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学会从各种平面图或实物中辨认平行四边形

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及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直观的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平行四边形。

[教学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教学方法]

演示法、观察法、操作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可拉动的长方形框架、钉子板,方格纸

[学具准备]

可拉动的长方形框架,一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游戏引入(出示课件)

以“七个小矮人”中的开心果讲游戏规则,老师先发一些基本图形给学生,有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叫到什么图形的时候,大一部分同学就起立把图形举高让大家看,最后,只剩下平行四边形没有叫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一种新的四边形。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

二、探索新知

1、观察感知(课件展示)

教学例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这些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点?

交流抽象: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以上的图形都含有,指出这种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平行四边形,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的图和文字。

2、操作感知

教学例2

拉一拉:

⑴你能把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吗?你是怎样变的?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动,这样就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学生独立操作、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长方形有什么变化?

全班交流时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拉动长方形框架使它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在拉动的过程中,四条边的长短不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变了,原来是四个直角,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四个角分别变成了两个锐角和两个钝角。

⑵说一说,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区别?(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初步理解长方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⑶说一说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对角相等。

三、动手实践

1、围一围:

你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平行四边形吗?试试看

2、涂一涂:

把下面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106页课堂活动的第2题)

3、剪一剪

⑴请在长方形纸上剪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注意先要照着书上的方法,对折,再对折,然后把其中的两个长方形再对折,剪去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教师要引导学生怎样折纸)

四、知识拓展

让学生用七巧板拼摆出自己喜欢的各种图形,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全课小结

通过我们的观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我们已经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奥秘,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得地方?

其实生活中无处不有我们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你就会真正成为数学和生活的主人?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

有四条边,对边相等

有四个角,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九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

2.内容解析

这节课承接了上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本节继续研究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课本先设置一个探究栏目,让学生发现结论,形成猜想,然后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这个结论,对角线互相平分是平行四边形的重要性质,在九年级上册“旋转”一章,通过旋转平行四边形,得到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和对角线互相平分,学生会有进一步体会。平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它在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这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平行四边形的图案,还包括其性质在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实际应用。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具体化,是以后学习平行四边形判定的重要依据。

教科书例2是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的直接运用,而且涉及勾股定理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性质的探究与应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探究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

(2)能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计算问题,和简单的证明题。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发现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一结论并形成猜想,会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猜想。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等基本要素间的关系,会运用等量代换等进行线段长、图形面积等的计算,掌握简单的逻辑论证。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在已学习了三角形全等证明,平行四边形定义,平行四边形边、角的性质的基础上,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的情况下学习本节课内容。例2是既是巩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又复习了勾股定理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些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勾股定理求平行四边形的高或底。这些问题比较综合,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加以解决。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四、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前面我们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边、角这两个基本要素的性质,下面我们研究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

1. 引入要素 探究性质

问题1 我们研究平行四边形边、角这两个要素的性质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师生活动:学生回顾我们研究平行四边形边、角这两个要素的性质时经历的过程,并请学生代表回答。

设计意图:回顾研究研究平行四边形边、角这两个要素的性质时经历的过程,总结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一般活动过程(即观察、度量、猜想、证明等),积累研究图形的活动经验,为本节课研究对角线要素作准备。

问题2如图,在ABCD中,连接AC,BD,并设它们相交于点O,OA与OC,OB与OD有什么关系?你能证明发现的结论吗?

师生活动:启发学生去发现并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你能证明上述猜想吗?

教师操作投影仪,提出下面问题:

图中有哪些三角形全等?哪些线段是相等的?请同学们用多种方法加以验证。

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思路,并讨论不同的验证思路。

教师点拨:图中有四对三角形全等,分别是:△AOB≌△COD,△AOD≌△COB,

△ABD≌△BCD,△ADC≌△CBA.有如下线段相等:OA=OC,OB=OD,AD=BC,AB=DC证明中应用到“AAS”,“ASA”证明。

师生归纳整理:

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我们证明了平行四边形具有以下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设计意图:应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猜想并验证所要学习的内容。

2.例题解析 应用所学

问题3如图,在ABCD中,AB=10,AD=8,AC⊥BC,求BC、CD、AC、OA的长以及ABCD的面积。

师生活动:教师分析解题思路, 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求出BC=AD=8,CD=AB=10,在求AC长度时,因为∠ACB=90°,可以在Rt△ACB中应用勾股定理求出AC= =6,由于OA=OC,因此AO=3,求ABCD面积是48,学生板演解题过程。

变式追问:在上题中,直线EF过点O,且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求证:OE=OF.图中还在哪些相等的量?

设计意图:对于几何计算或证明,分析思路和方法是根本,本题既巩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又复习勾股定理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通过本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渗透“综合分析法”。 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的应用价值。

3.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1)ABCD的周长为60cm,对角线交于O,△AOB的周长比△BOC的周长大8cm,则AB、BC的长分别是_________.

(2)如图,在ABCD中,BC=10,AC=8,BD=14,△AOD的周长是多少?△ABC与△DBC的周长哪个长?长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深化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提高选择运用平行四边形定义、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思与小结

(1)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

(2)结合本节的学习,谈谈研究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思想方法。

(3)根据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套路,你认为我们还将研究平行四边形的什么问题?

5.布置作业

教科书P49页习题18.1 第3题;

教科书第51页第14题。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15页例2及“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能指出平行四边形和围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经历从直观、操作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形成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表象,并能操作再现平行四边形的形状,积累通过多种感官学平面图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逐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表象

教具或学具准备:

三角尺、钉子板、小棒、长方形木框(教具)

教学过程:

一、直观认识

1、观察图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你准备怎样把这些图形分类?

说明:有四条边的图形是四边形,四边形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今天我们认识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出示例2)

2、学习例2

1、这是生活里常见的情境。你能在这些情境中找出四边形并用手沿四条边指一指吗?小朋友在课本例2的图上用笔描出这样的四边形。

交流:生活里一定看到过这样的四边形,你还在哪里看到过?

2、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尺。你能拼出这样的四边形吗?

交流:把你的'拼法介绍给大家。

说明:小朋友都拼出了生活里见到的这样的四边形,像这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

3、抽象出图形

引导:像这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你能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操作,老师引导,让学生交流围法,老师适当引导(对边的方向、长短完全一样)。

二、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哪些是平行四边形?第一个为什么不是,说说你的理由。

2、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画图,老师巡视指导。

交流所画的平行四边形,指出这些图形虽然大小不同,位置形状不一

样,但都是平行四边形。

3、想想做做第4题

同桌合作,动手操作,老师指导。

交流操作方法,想想平行四边形对边的要求。

4、想想做做第5题

演示,让学生注意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明:一个长方形,不管怎样拉,虽然形状、大小会发生变化,但都是平行四边形。

三、回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请你说说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四、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第 页。

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十一篇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着重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正式出现,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例题

具体内容及要求

垂直与平行

例1

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

例2

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3

学习画平行线,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例1

把四边形分类,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例2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梯形的的各部分名称。

学习画高。

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

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归宿。这一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等,一方面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另一方面,经过三年的数学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因素。为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学生出发,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补充一些内容。

2.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教学的重点。

由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旧知识中孕育着新内容,新知识又是原有知识的扩展。教学时,要善于理清知识间的联系,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内容的容量、密度和教学的重点,有机地联系单元、全册,乃至整个年级、整个学段的教学内容加以研究。如果把“平行与垂直”这一内容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就不难发现它的学习既需要直线及角的知识做基础,同时又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3.注重学用结合,就地取材,充实教材内容。

尽管教材在素材的选材上尽可能地提供一些现实背景,设计了一些学以致用的习题,如借助于运动场景里的`一些活动器材引出垂直与平行的内容,要求学生思考和讨论怎样测定立定跳远的成绩、怎样修路最近等。但由于教材的容量有限,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必要的充实和拓展,使学生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应用意识。

4.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这一单元涉及到许多作图的内容,如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等,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5.本单元可用6课时完成。

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十二篇

一、实验目的

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实验原理

如果使F1、F2的共同作用效果与另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相同(橡皮条在某一方向伸长一定的长度),那么根据F1、F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应与F′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实验器材

方木板一块、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细芯铅笔.

三、实验步骤

(一)、仪器的安装

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并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二)、操作与记录

2. 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 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套的方向.

3.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

(三)、作图及分析

4.改变两个力F1与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

5.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套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

6.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

7.比较一下,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在误差范围内大小和方向上是否相同.

四、注意事项

1.位置不变: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2.角度合适: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00°之间为宜.

3.尽量减少误差

(1)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内的前提下,测量数据应尽量大一些.

(2)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两端画个投影点,去掉细绳套后,连直线确定力的方向.

4.统一标度: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五、误差分析

本实验的误差除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外,还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1.读数误差

减小读数误差的方法:弹簧测力计数据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大一些.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要按有效数字正确读数和记录.

2.作图误差

减小作图误差的方法:作图时两力的对边一定要平行,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越大,用平行四边形作出的合力F的误差ΔF就越大,所以实验中不要把F1、F2间的夹角取得太大。

例1、对实验原理误差分析及读数能力的考查:(1)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BD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细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AD______.(填字母代号)

A.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B.两细绳之间的夹角越大越好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3)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__4.00____N.

例2对实验操作过程的考察: 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两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三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一重物,如图所示

(1)为完成该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__bcd _____.

a.测量细绳的长度

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

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

(2)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改变重物质量______.

例3:有同学利用如图2-3-4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1、F2和F3,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 (BCD )

A.钩码的个数N1=N2=2,N3=4

B.钩码的个数N1=N3=3,N2=4

C.钩码的个数N1=N2=N3=4

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 ( A )

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

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

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3)在作图时,你认为图中____甲____是正确的.(填“甲”或“乙”)

当堂反馈:

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 F′___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B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主要步骤是:

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1)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C______和____E____;

(2)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十三篇

教学目标

1、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答有关应用题。

2、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学准备

三角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4.9÷0.7 5.4+2.6 4×0.25 0.87-0.49

530+270 3.5×0.2 542-98 6÷12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口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⑴底12米,高7米;

⑵高13分米,第6分米;

⑶底2.5厘米,高4厘米

二、指导练习

1.补充题: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⑴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⑵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

①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②生独立列式,集体讲评: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0÷10000=1.95公顷,

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⑶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想?与⑵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讨论归纳后,生自己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

⑷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地积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否则就会出问题。

三、巩固练习

1.测量右图中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底边和它对应的高,

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2.分别计算图中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你发现了什么?(单位:㎝)

四、总结全课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五、作业

优化作业。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13篇平行四边形教案,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平行四边形的相关认知。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