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优秀15篇(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优秀15篇人教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这15篇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是来自于快回答的面积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篇一

一、学前准备

口算下面各题。

15×380×6060×3025×44×3017×8

400×59×1312×726×311×10045×3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66页例4.

出示下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同学们可以用手中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会发现正好能摆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摆小正方形的个数和长方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去设想:是不是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宽”呢?它是不是适合所有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用学生们准备好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便填表。

每排几个(长)6

有几排(宽)2

个数12

面积12

小组合作完毕后,由各组汇报本小组通过拼摆后的填表结果,教师提问:通过拼摆和表格的填写,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让学生齐读并记住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学生在拼摆1平房里你的正方形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师有意识地观察学生有没有在记录表上记录长和宽的数

据相同的情况。如果没有,可指导学生去想,可不可以摆成一个每排个数和排数相同的图形呢?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引

导学生:“长和宽相同那是什么图形呢?”(正方形)在正方形里,长和宽相等,我们就把长和宽统称为边长。

提问:那么你们知道正方形面积怎么求吗?

教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通过让学生观察板书,说一说,今天的学习收获和应该记住的公式。

3、学习教材第67页例5.

出示例5:数学书的封面的长大约是26厘米,宽大约是18厘米。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让学生读题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道题给出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学生说明计算过程后老师指导并说明书写格式。

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6×18=468(平方厘米)

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68平方厘米。

教师提示:同学们要注意单位名称不要写错。

教师引导:同学们学会了面积的计算,你们想知道数学教材封面的面积吗?同学们可以先估算一下封面的面积再动手计

算一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下列各题。

13×55×112×2316×831×38×10

410×37×1242×24×12130×220×4

2、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45米,宽30米,占地面积是多少?如果在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四、思维训练

1、把表格补充完整。

名称长宽周长面积

长方形8厘米7厘米

9米24米

正方形边长5分米

边长100厘米

2、从一个长8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篇二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三年级下册中的学习内容,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首先预测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会有不同的计量方法。在这堂课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解决“为什么长乘宽就是长方形的面积”的问题,让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举例说明其正确性和运用价值,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长方形面积,并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迁移得到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法

学生先猜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再分小组活动:用学具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发现,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在“猜想、操作、发现、验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经历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渗透“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关事物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3、让学生通过对数学内在规律的'探索,来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比较,探究得出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用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尺子、课件等。

教学设想:

围绕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这个重点问题,我力图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公式是怎样被提出来的,又是怎样加以推导论证的。

1、复习中设置障碍,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对数学

学习的兴趣乃是求知的前提。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中,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之间存在的关系,再通过启发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为推导公式作铺垫。

2、在动手操作中,解决问题。学具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

掌握一些数学规律,有利于教给学生探究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沿着具体——表象——抽象的过程发现问题,把握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中让学生利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长方形,在操作思维基础上,进一步感知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

3、在思考、讨论、分析、验证中,得到结论。在操作交流之后,让学生对面

积与长宽进行观察、比较、思考,组织学生围绕长方形面积和长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行讨论,归纳分析问题,从而引导概括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在变化中,推导出正方形面积公式。充分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懂得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也就迎刃而解。顺理成章地得出正方形面积公式。这样使学生了解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又形象地沟通了正、长方形之间的联系。

5、在练习中,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技能形成。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力求紧

扣重点,层次清楚,题型多样,并体现面向全班学生,因材施教的要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得出后,均安排一组专项练习题,旨在及时巩固所学会公式,获取足够的反馈信息,以便教师及时调理教学节奏。综合练习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旨在强化应用两个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计算技能。最后提高练习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意在因材施教,发展智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1、提问:上节课,同学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叫做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课件出示面积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2、课件出示下图,并提问: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比较大,大多少?(先估计)你们有什么办法比较吗?(生: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进行测

(小结方法)

3、提问:要想知道黑板、教室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生:用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去测量。)要想游泳池、菜地、森林、操场、知道中国土地的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使学生悟出: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摆、去测量的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

4、教师在学生产生疑问的同时,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

用面积单位去量的方法太不现实了,那么有没有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呢?这节课,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解决问题。

(一)、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呢?

(二)、学生操作发现规律。

1、分组活动,出示活动要求。

(1)组长主持活动,活动中互相配合,控制音量。

(2)用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个数可以不同),并照表做好记录。

(3)思考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活动反馈。

操作完毕,反馈活动情况。结合反馈结果师板书黑板上的表格:

3、抽象概括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归纳得出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师生共同抽象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验证与拓展

1、验证: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出示简单的图形面积计算。让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2、观察讨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学生解答。

思考: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反馈:对呀!正方形本身就是特殊的长方形嘛!只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我们习惯上把正方形的长和宽叫边长,所以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边长 (板书)

三、巩固应用。

1、计算78页“做一做”

2、我们探究学习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在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长方形存在着,这些长方形的面积都是可以运用今天探究得到的方法来计算的,想不想试一试啊?计算数学书本封面和学生卡、黑板的面积。先估计再同桌合作量一量、算一算。(取整厘米数)问:你首先做了什么?

3、告诉茶几面积,猜长和宽(出示课件)

4、已知正方形的边长,对折一次后是什么图形,面积是多少?(备用)

四、课堂小结

收获是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问题?

幼儿园大班数学面积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数图形的方法,测量面积,比较面积大小。

2、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尝试的精神,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3、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品质。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画有坐标点和花园的作业纸每人两份;铅笔、橡皮每人一份

2、正方形图形若干;小动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出示小猪)小猪在这块土地上建造了一个大花园,(出示花园)老师要来做回设计师,帮小猪把这个花园打扮的漂亮一些。

二、学习活动小朋友,花园铺好了,漂亮吗?那么这个花园有多大呢?不知道了吧!那么老师再问你,这个花园有多少个正方形合起来那么大呢?

1、小朋友点数正方形(默数)

2、师幼齐数(老师一个个拿下来数)

3、小结:用什么方法不容易出错小结:这个花园有18个正方形合起来那么大。

三、引导实践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知道了花园的大小(数正方形)可是这样一个一个的放上去,再一个一个地拿下来数是不是太麻烦了。你们还有其他更简单更方便的办法吗?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小鸡、小兔、小猴、还有小羊的花园,我们来试试算算他们的花园都有多大?

1、幼儿尝试。通过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得出花园的面积有多大?并把结果记录在( )里。

2、讨论、交流a你算的花园有多大?你用什么好办法知道的?

b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才不容易出错?

c你觉得谁的办法?(做标记、标数字)

3、再次尝试:用一边数一边做记号或标数字的方法,准确得出花园的大小。

4、总结:原来他们的花园虽然形状不一样,可是他们的大小都一样。

四、比较大小小兔和小公鸡看到小动物们都设计了一样大小的花园,又给自己的花园做了修改,还铺上了漂亮的颜色,你们想不想看看?(教师出示两个相同个数三角形、不同个数正方形的花园)可是他们却吵了起来,小兔说:“我的花园大。”小公鸡说:“我的花园才大呢!”小朋友我们来给他们帮帮忙,到底他们俩的花园谁的更大一些呢?

1、说说两个花园与刚才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多了三角形)

2、那我们用什么方法呢?分别数出正方形的个数和三角形的个数填在相应的( )里

3、幼儿猜测谁的面积大

4、教师验证结果。老师将正方形和三角形拿下来,放成上下两排做对比,得出小公鸡的花园要比小兔的花园大。

5、给小公鸡的花园打上★★,给小兔的花园打上★。

五、幼儿练习(引导幼儿算出正方形和三角形个数都不一样的花园面积)小公鸡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可不服气了,它又悄悄地在自己的花园上加了两个三角形,它想:小兔只比我多了一个正方形,现在我比你多两个三角形,这回我的花园肯定比小白兔的大了!

小朋友,小公鸡的花园真的比小白兔的大吗?请你们赶紧仔细想一想。

1、幼儿回坐位操作练习后猜测大小

2、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引导幼儿得出两个三角形的大小等于一个正方形的大小)

3、给小兔也加上一个五角星。

六、活动延伸小朋友,你们知道两个正方形和四个三角形谁大谁小呢?明天告诉你们自己的老师好吗?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

有些学生可能在课前已经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但可能在理解为什么长乘宽就是长方形的面积的问题上遇到困难。在这堂课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解决为什么长乘宽就是长方形的面积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迁移得到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设想:

围绕长方形面积公式这个重点问题,我力图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在操作交流之后,让学生对面积与长宽进行观察、比较、思考,组织学生围绕长方形面积和长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行讨论,归纳分析问题,从而引导概括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根据迁移规律,充分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和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也就迎刃而解,顺理成章地得出正方形面积公式。这样使学生了解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又形象地沟通了正、长方形之间的联系。

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力求紧扣重点,层次清楚,并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要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得出后,安排一组专项练习题,旨在及时巩固所学会公式,获取足够的反馈信息,以便教师及时调理教学节奏。综合练习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旨在强化应用两个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计算技能。最后提高练习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意在因材施教,发展智能。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割补法,摆方块等),积累比较图形的直接经验;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方法,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学课本、剪刀、比较大小的卡纸两张、1元硬币和1角硬币各一枚、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卡纸。

学具准备:剪刀、比较大小的卡纸两张;1元硬币和1角硬币各十枚;小方格纸20张;大方格纸1张。

教学设计:

一、(五分钟)问题导入

1.师提问:这,是我们的数学书,这一页是我们数学书的封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数学书的封面都是“平平的”;大家看大屏幕,这本语文书和数学书一样也有“平平的面”,它们的面谁大?谁小?(一样大);让学生仔细观察1元硬币和1角硬币的正面,它们的表面谁大?谁小?这是生活中常见的树叶,它们的表面谁大?谁小?

2.师揭题: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同学们能不能找一找,比一比,这些物体的面谁大?谁小?比如:黑板的面和讲台的面比,谁大?谁小?学生找出生活中的面,并比较大小,教师问全体同学:是否同意?引导学生说:黑板的面比课桌的面大,课桌的面比椅子的面大,课桌的面比尺子的面大……

这么多的比较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称作物体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什么是面积。(板书课题:什么是面积)

二、(十分钟)探索新知

1.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认识面积。

教师说:教师在板书时提问学生:比如说,陈老师现在在黑板上写字,对吗?那么黑板面的面积是什么呢?(刚才我们学习了,物体表面的大小称作物体的面积)那么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书的表面(也就是封面)的大小就是这本书封面的面积;硬币表面的大小就是硬币表面的面积;树叶表面的大小就是树叶表面的面积。

学生说:教师归纳(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引导学生说一说前面看到的物体的面积。学生汇报:黑板面的大小就叫黑板面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就叫课桌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叫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硬币表面的大小就叫硬币表面的面积;树叶表面的大小就叫树叶表面的面积……

用“面积”比大小:刚才我们找到了一些物体的面,引导学生用我们刚刚学习的“面积”这个词来描述一下他们的大小,如:黑板表面的面积比课桌表面的面积大;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和语文书封面的面积一样大;1元硬币的表面比1角硬币表面的面积大;红色树叶表面的在面积比绿色树叶表面的面积大……

2.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认识面积。

出示课件:封闭图形的面积。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现在老师要把刚才我样找到的面取出来,这些图形你们认识吗?请学生回答:(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物体的面积,接下来,我们就要认识这些封闭图形(教师用手比划比划)的面积,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教师用图形示范: 这个圆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圆形的面积。

学生模仿:

3.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学到这,我们回头望一望:请哪位同学告诉大家,什么是我们今天刚学到的新的数学知识?什么是面积?(大面积的提问学生,引导他们说出:一个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最后归纳出完整的数学术语: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学生齐读)

出示课件A:两图形比较面积大小,提问学生怎么知道?用眼睛看,取个名字——观察法(板书)。

出示课件B:刚才同学们比较了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那么,3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你们会比较吗?谁的面积最大?谁的面积最小?

出示课件C:4个图形面积的比较,你们会吗?谁最大?谁最小?

出示放大的C课件:请同学们睁大眼睛,认真观察,这正方形和长方形谁大?谁小?显然,用刚才的观察法能不能准确的进行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观察法不好用了。那总得想办法解决,如果老师给你们这些工具,出示课件,你们是不是又有点小小的想法呢?

(十分钟)学生活动: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你们的收获(表扬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并及时归纳记录比较方法(板书):观察法、摆硬币法、摆图形法、剪拼法(这个名称你们同意吗?)、重叠法、数格子法。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收获过程,并进行说明怎么比:

①用硬币摆,请一对同桌上台展示,问用摆的方法怎么进行比较?观察他们的'合作过程。

出示课件,教师提出异议:能不能这样摆?4个1元硬币和10个1角硬币。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得出结论:必须用统一大小的硬币来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否则是不正确的。

②用小方格摆,用小方格摆大长方形和大正方形。说明有缺陷:风吹无法进行。大长方形用10个小方格,大正方形用9个小方格,说明大长方形的面积比大正方形的面积大。

③用剪刀剪,先问有没有学生这么做的,如果没有可问学生会不会用剪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请学生演示剪的过程,剪完后进行重叠比较面积的大小。

④数格子法,先把大长方形和大正方形重叠在方格纸上,沿着过缘画下来,再进行数格子,谁的格子多,谁的面积就大。

刚才我们把使用的比较方法都记录下来了:

观察法、摆硬币法、摆图形法、剪拼法(这个名称你们同意吗?)、重叠法、数格子法等,我们班的同学找到了这么多种的比较方法,我们一起用掌声鼓励一下自己!

三、(十分钟)巩固练习

1.同学们累了吗?好!现在老师带大家参观一下南平北站,美吗?现在建筑工人要对南平北站进行美化,要用方砖铺满空地,哪块空地用的方砖最少?(课件展示)

同时说明:用越小的小正方形测量物体的面积,结果越是准确!

2.建筑工人又说了:如果我打算用7块方砖铺一个美丽的图案,你们打算铺成一个什么形状的图案呢?有想法吗?打开课本49页,把你们的想法,画在下面的方格上。

学生活动,画一个即可,教师进行展示,得出结论:面积大小相同的图形,形状可以不一样。

3.如果建筑工人想在刚才的空地上用彩色的方砖铺出这些图形,请问每种颜色的方砖应该准备几块呢?

注意两点:用连线的方法明确使用的数量;两个半块就看成一块。

小结:可用拼凑割补的方法移动图形的位置,更快更准地计算它们的面积(正方形)。

4.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想给同学们留下难一点的问题(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形状?今天晚上同学们和家长一起数一数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个方格,并且再设计一个与这个图案面积相等的图案,明天带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四、(三分钟)巩固新知

出示课件:如何比较下面图形的面积?有一个同学是这样比较的: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能比较了。能这样比较吗?不能!这种方法比的是周长,可是我们今天要比的是面积!学生思考后意识到:物体的周长是物体表面边长的总和,而物体的面积是指物体表面的大小。

五、(二分钟)课堂小结

同学们数学概念掌握的真清晰,真好!时间过得真快,又临近下课了,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新的数学知识——面积,好!谁来给大家说说,什么是面积?(教师进行大面积的提问)要求学生复述: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篇六

导学内容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45页例4及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蹦芮别周长和面积,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2蹦芄啦獬し叫蔚拿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导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要知道一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你可以怎么办?

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用方格去摆。

学生2:分成若干格再数格子。

学生3:量出长和宽再计算。

学生4:估测。

教师:说得好,我们既可以计算,又可以估测。这些办法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二、教学新课

1苯萄啦

出示长方形:

教师:如果问题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估测)学生独立解决后,再交流自己是怎样估测的。

2敝艹兔婊的比较

教师:如果要求这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先应怎么办?

学生:需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学生独立测量教科书第45页例4中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计算它的周长和面积。

学生交流测量情况和计算结果,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

学生讨论: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从两者的意义、计量单位及计算方法上去比较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并交流、填表。

板书:

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意义计算公式

周长面积

三、巩固应用

(1)在钉子板上围成课堂活动第1题的图形,再想一想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吗?

(2)完成练习八第1,2,3题。

(3)实践活动。

①先估计教室面积,再测量出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周长和面积。

②估计操场的面积。

四、反思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周长和面积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幼儿园大班数学面积教案 篇七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选择这个活动源于班中遇到的一些现象:我们小朋友收集的图书有两种形状,一种是正方形的,一种是长方形的。那天请小朋友帮忙整理的时候,要求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这时有两个小朋友争论开了,一个说“正方形的书大!”另一个却坚持说长方形的书大,一直争不出个所以然来。在拼图活动中,当一个图形改变,或者把它分成几份,拼成另一个图形时,幼儿就认为原来的图形和现在的不一样大了等等,针对这些现象,我发现面积守恒对于大班孩子来说还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纲要》中指出5—6岁幼儿能够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自己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浅显的规律,并且部分的开始理解守恒和包含的关系。但是,他们的思维特点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幼儿的语言表达就是他们思维的体现,所以这次活动中,我将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请他们动手操作,同时为幼儿尽可能多的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他们的亲自尝试,通过拼摆图形的系列活动,训练幼儿感知面积守恒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操作拼摆图形,感受图形的组合及变化,体验图形面积的守恒。

2、喜欢探索,在拼摆游戏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电子白板课件

视频转换仪

背景音乐《安妮的仙境》、《月光》

学具:长方形、正方形、梯形模板人手一份

小三角形若干

铅笔、记录表人手一份,如图:

活动重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操作性,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验图形面积的守恒。

活动难点:理解图形的面积不会受其摆放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在拼摆游戏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小猴和小兔也喜欢玩这种游戏。 师:游戏开始了,他们每人从盘里拿出一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大小怎么样?为什么?(一样)有不同意见吗?

师:看着差不多,怎么比大小呢?(重叠起来)

(评析:从小动物们玩拼图游戏导入,很自然的引出拼图时用到的材料——三角形,而数学活动一向追求科学、严谨性,若教师直接说给出的三角形大小是一样的,对孩子而言缺乏科学依据,而且难以置信,为此通过重叠的方法让孩子进行操作、比较,亲身实践明白所给的三角形大小都是一样的,为下面比较图形大小做好铺垫。而在重叠的时候,教师不再单一的将一个三角形叠在另一个三角形上,而是在两个三角形上做上了标记“1”和“2”,通过正反重叠,即双向验证,以此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大小是一样的,遵循了数学的科学、严谨性原理。)

师:桌上也有一盘三角形,请小朋友任意选两个来比一比,看看大小怎么样?

师小结:当两个图形看着差不多比不出大小的时候,重叠法真是个好方法。

二、比较图形大小,感知图形面积的守恒

1、师:小猴和小兔就用这些大小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了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看看这三个图形之间藏着什么秘密?他们大小怎么样?

师:有什么办法比出来吗?看看桌面上有些什么材料?(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模板,还有一盘相同大小的小三角形。)

师:请你任意选择两个图形来比一比,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考虑到两次操作“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比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在相同层面上的比较,没有递进关系,为此把两个环节缩成一个环节,四个图形缩成三个图形即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同时在时间上也能更好的把握。另外,平行四边行对于大班幼儿来讲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妨将老师提供的平行四边形放到延伸部分,放在班级区角让孩子操作,方便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从而使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提升。)

2、幼儿操作

(1)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尝试如何将四个三角形不重复、不覆盖的放入这两个图形中,让幼儿自己摸索掌握方法。

(2)拼好后提醒幼儿观察自己选用的两个模板是由几个三角形拼成的。

3、讨论:

(1)你拼了哪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个别、师幼集体验证)

(评析:活动中增加了一个视频转换仪。视频转换仪能较直观的表现幼儿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也便于进行纠正。利用视频转换仪的演示功能,让不成功的孩子把自己的模板拿上来,集体检验后,让大家一起来帮他,最后集体总结出规律:如正方形的拼法,是三角形的长边对着正方形的边等等。最后小组成员间相互检查,纠正,让大家都获得成功,体验数学的科学、严谨。)

(2)三个图形一样大吗?为什么?(三角形数量相等,三个图形面积大小一样,

没拼好的孩子马上调整过来)

(评析:这里增加了一个“自我调整”的环节,考虑到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特别是一些能力弱的孩子,当教师讲解方法之后,给予这些孩子思考的空间,调整自己的构思,积累经验。同时本领大的孩子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思考,发现其中的奥秘。)

(3)师小结:小朋友用同样的四个三角形拼成了长方形,又拼成了正方形、梯形,形状变了,但大小没有变,他们是一样大的。

三、图形组合、变化,体验图形面积守恒

1、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帮助小猴和小兔解决了难题,现在它们还想来考考我们,它们将这三个图形进行了组合,拼成了房子的。屋顶和墙面,小猴说:“小兔,我拼的房子的屋顶和墙面合在一起的面积比你的大。”小兔说:“不对、不对,我拼的才比你的大呢?”就这样,两个人又发生了争执。

小兔1: 小猴2:

相应的问号处。

2、幼儿交流: 师:请你们来猜一猜,它们需要几个三角形才能拼成?将你们的猜测填在表格中

师:你觉得小猴拼的房子的屋顶和墙面合在一起的面积大还是小兔的大?为什么?(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 :那么结果到底是谁大谁小呢?请你选择一个图案来拼一拼,拼的时候先把房子的屋顶和墙面的形状拼好,再把三角形拼在上面,拼好后数一数每个图案用了几个三角形?将结果填在记录表中。

3、幼儿操作

4、幼儿再次交流:

师:一共用了几个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5、出示记录表

小结:虽然这些图案他们的形状不一样,但他们都是用相等数量的同种三角形拼成的,他们的面积大小是一样的。

(评析:从三个图形中任意选两个图形组合变成了房子,先让幼儿猜测,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然后通过“做中学”的方法进行验证,从记录表中清晰、明了的得出结论,再一次理解图形面积的守恒。)

四、活动延伸: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投放到区域

师:后来小猴和小兔又拼出了造型不一样的房子,这次结果又会怎么样呢?老师将这些图形的模板放在区域中,感兴趣的孩子可以去研究一下,下次我们再来讨论。

(评析:引入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特殊图形再次组合拼出造型不一的房子,以此吸引孩子的眼球,将“问题”抛给孩子,鼓励孩子大胆探索,找寻奥秘。)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关注的是幼儿的自身操作,在幼儿操作中发现结果,寓知识于现象中。在第一个环节加入了一个“三角形比大小”的环节,目的就是让孩子通过操作比较,知道我们今天所用的三角形材料都是一样大的,只有操作材料相同的情况下,用4个三角形拼出的图形面积才是一样大的,教学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为教学服务。整个活动中,考虑到了孩子的主体作用,始终把孩子放在首位,孩子们通过多次层层递进的操作与探索,发现虽然这些图形的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用了4个相同大小的三角形,所以它们的面积大小是一样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能通过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与人合作交流以及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运用公式计算面积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教学资源: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做练习八第6题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

2、同桌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和计算的。。

3、全班组织交流评议

二、做练习八第7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仔细看图。

2、提问: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3、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时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做练习八第8题

1、先让学生猜一猜。

2、再让学生动手拼一拼。

3、学生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指名两位学生板演。

4、集体评议。

四、做练习八第9题。

1、指名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同桌合作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做练习八第10题。

1、学生准备好《少年报》的报纸。

2、讨论计算面积必须已知什么条件。

3、尝试解决第一个问题后反馈交流。

4、小组讨论尝试解决第二个问题。

(1)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测量

(2)尝试计算出结果。

六、全课: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有何收获?

2、作业:完成练习册。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篇九

导学内容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32~36页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

1蹦芙岷鲜滴锘蚱矫嫱夹危理解面积的含义。

2蹦苡枚嘀址椒ū冉厦婊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蓖ü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大小树叶各一张,钉子板,橡皮筋,照片一张,两段绳子,。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创新

教师出示春游时和学生一起照的放大的照片。

教师:同学们,这是前几天我们班春游时老师和你们一起照的照片,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猜一猜老师会把它怎样?

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把它放在镜框里。

学生2:把它塑封。

教师:如果给这张照片加上框,需要多少木条?这求的是什么?(周长)

如果我要想给相框配上玻璃,需要多大的玻璃?这又是求的什么呢?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教师:等我们今天学习了面积的知识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二、理解面积的意义

1比鲜段锾宓拿婊

教师出示两条线段,让学生观察这两条线段有什么不一样,再出示大小两片树叶,让学生观察又有什么不同?

教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物体既有长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黑板、课桌、书本、树叶、文具盒等都可以叫做物体。教师出示文具盒,让学生观察:一眼看去,我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学生:文具盒的表面。

教师:是的,许多物体都有它们的表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在教室里你可以看到哪些物体的面?

学生:我看到了教室的地面、墙面,黑板面,课桌面,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面……让学生闭上眼睛,摸一摸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学生1:我摸到桌子的表面光光的、平平的。

学生2:我摸到数学书的面很小,很容易摸到边沿;而桌子不容易摸到边沿,面要大得多。

教师:大家的感觉都不错,课桌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课桌表面的面积比较大;数学书的表面比较小,我们就说数学书表面的面积比较小。

教师:看来物体的面是有大小的,有的物体面大,有的物体面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板书:面积)。比如数学书表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表面的面积。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说一说教室的地面、墙面,黑板面,桌面,文具盒面……的面积分别指的是什么?

2比鲜镀矫嫱夹蔚拿婊

教师:物体表面有大有小,那么这些平面图形也有大小吗?电脑显示4个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些平面图形中谁最大?谁最小?

学生:三角形比圆形大。

教师:对,我们可以直接地比较出三角形比圆大。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些平面图形,用颜色涂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师: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是平面图形的什么呢?

教师: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让学生指出黑板上的平面图形的面积。

3惫槟擅婊的意义

让学生把这两方面起来说说什么叫面积。

学生: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教师: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所以说: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

三、比较面积的大小

1币导学生用观察法、重叠法进行比较

教师:既然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平面图形也

有大小,怎样去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让学生看一看,教室里哪些物体的表面比较大?

学生1:课桌面比文具盒面大。

学生2:黑板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

……

小组讨论:你是用哪些办法来比较这些面的大小的?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有的同学通过观察,看出黑板的面积与课桌面的面积大小差别很明显,说明黑板的面积比课桌面面积大;有的同学把文具盒面放在课桌面上重叠起来比较,发现文具盒面比课桌面的面积小。

2庇檬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各一张,面积大小相差无几,让学生猜一猜长方形面积大?还是正方形面积大?

学生通过观察,是不容易看出长方形面积大还是正方形面积大的,可能有的学生会想到用重叠法进行比较,这时可让学生拿出桌上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动手操作用重叠法试一试看能否比出谁大谁小?学生通过操作发现用重叠法也不能比出谁大谁小?怎样才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出示例2的教室内两面墙上贴瓷砖的图。

教师:你能比较出这两面墙贴瓷砖部分的大小吗?

学生:由于每块瓷砖的大小是相等的,我数一数哪面墙上的瓷砖块数多,哪一面墙的面积就最大。

教师:现在你有办法比较出你桌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面积大吗?(小组讨论,抽学生汇报)

教师:对,我们可以把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分成一些相等的格子,再数一数格子的个数就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大还是小。让学生先动手操作比较桌上两片树叶的大小,再抽学生汇报比较方法。

:要比较两个平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可以借助相等的格子数量的多少来进行比较。

3薄巴骋槐曜肌钡闹匾性

出示例3(没有分成方格的)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让学生先猜一猜,图A与图B哪个面积大?

显示图A有6个方格,图B有24个方格,让学生比较,哪个图形面积大?

学生1:图B面积大,因为图B有24格,而图A只有6格。

学生2:我不同意,两个图中格子的大小不一样,我们单数格子的多少还不能确定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新|课|标|第|一|

通过把两个图切割后重合,使学生感受到图A和图B面积一样大。

:从这次比较可以看出,如果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比较,格子的大小一定要相同才能比

较出结果。

四、课堂活动

(1)在钉子板上围出你喜欢的图形,并数出你围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格?

(2)在格子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9个方格的有趣图形(面积相等,图形的形状一样的)。

五、反思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现在你知道给相框装上多大的玻璃是求什么吗?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篇十

导学内容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35~36页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比鲜睹婊单位cm2,dm2,m2。

2毖嵊妹婊单位测量指定的面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蹦芰榛钛∮貌煌的面积单位去测量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

边长是1cm,1dm,1m的正方形各一个,。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动物王国里小白兔和小熊正在吵个不停,原来它们在争论谁的家大)动态显示:小白兔家的地面铺了24块砖,而小熊家的地面铺了36块砖(两种砖的大小不一样,小白兔家的砖要大一些,小熊家的砖要小一些),到底谁的家大一些呢?小白兔和小熊想请你们来当“小裁判”。

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小熊的家大,因为它家地面铺地砖的块数多一些。

学生2:小白兔的家大,因为它家地面铺的砖要大一些。

学生3:一样大。

教师:现在有3种不同的意见,到底哪一个“裁判”说得对呢?虽然小熊家的地面铺的砖的块数多,但它家的砖比小白兔家的砖要小一些,所以我们并不能以砖的块数的多少来比较谁的家大,那怎么办呢?

学生:如果砖一样大,我们就能根据砖的多少比较出结果。

教师:说得好!要准确地知道面积的大小,就必须要有统一的度量面积的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单位。(板书:认识面积单位)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比鲜1

看:演示由4条1cm的线段围成的一个正方形,即1cm2,使学生初步认识1cm与1cm2的区别。

量:让学生从学具盒中找出最小的一个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教师: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学生看一看,摸一摸1cm2的正方形,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cm2有多大?

找: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cm2。(大拇指的指甲盖、写字本上的田字格)

摆:教师指出,量较小的面积常用cm2作单位,让同桌合作用6个1cm2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估一估文具盒的上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少cm2?同桌合作用1cm2的正方形量一量。

引:如果我们用1c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的面积(不用操作完)。请学生谈感受。

2比鲜1dm2

学生动手操作用1c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不用操作完),请学生谈感受。让学生感受到:cm2这个面积单位太小了,量起来不方便,如果换一个大的面积单位来量就好了。

教师:有没有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

学生:(略)

教师:确实有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你们先猜一猜是什么?

学生:平方分米。

教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学生:因为我想到长度单位里比厘米大一点的是分米,我想面积单位里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可能应该是平方分米。

教师:说得太好了,这位同学在学习新知识时能联想到以前学过的知识,真会学习,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确实是平方分米。

找:让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1dm2的正方形,想一想,为什么选个正方形?抽学生汇报,边长是1dm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dm2。

比:用手比划一下,1dm2大约有多大?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dm2?

摆:同桌合作用1d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1dm2?

引:如果让你用1dm2的正方形去测量教室地面,你认为怎样?

请学生观察并讨论,让学生感受到dm2这个面积单位太小了,量教室的地面不方便,要用再大一点的面积单位量就好了。

学生可能会想到m或m2。

教师:为什么是平方米?

教师:大家学得真好,又认识了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1平方米,那么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学生: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那么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看:出示边长是1m的正方形,学生量后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m2究竟有多大?

比:你能比出1m2有多大吗?想一想身边什么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m2?

做:4人一组用手围1m2。

估:估计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活动

1币橐灰椋1cm2和1cm有什么不同?

2钡37页课堂活动第1~3题。

动手操作。

四、课堂

教师:说说你在今天的数学课上获得了哪些数学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五、巩固练习。

第38页,练习六第1~4题。

圆的面积教案 第十一篇

【第一课时】 圆的面积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猜想、操作、验证、归纳等活动,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渗透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究圆面积转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精神,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三、教学难点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叙述: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餐桌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这不,小明家就新购置了一张圆形的餐桌。为了起到保护作用,妈妈给了他一个任务,让他去配一个与桌面相同大小的玻璃桌面。这可把小明难住了,这玻璃桌面该多大呢?【可使用圆的图片2】 同学们,要想帮助小明解决他的问题我们需要用到什么知识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面积的求法。(板书题目:圆的面积)

2.看到今天的课题,你都想知道什么?

3.什么是圆的面积?在哪?摸摸看。

(学生摸手中圆形纸片,并用手指出圆的面积)

过渡语:圆的面积怎样求呢?在这里,我们不妨先回忆一下其它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二)复习旧知识

1.你还记得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图形的面积求法吗?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课件演示)

3.问:其它图形呢?(学生简要叙述其他面积推导过程)

4.小结:这样看来,当我们遇到新问题时,往往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进行解决。

(三)学习新课

1.请你猜猜看,圆的面积公式应该怎么推导出来?

(生:转化成已知的图形进行推导)

2.怎么转化?想想办法。任意的分成几份行吗?

(生:沿圆的直径将圆平均分成若干份)

3.下面请大家动手实际拼摆一下,看看自己的想法能否实现。请看活动要求:

(1)以组为单位,先摆图形。

(2)看看拼出的图形的底和高与圆的关系,并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3)有问题及时记录,以便讨论。

(学生动手拼摆并贴在白纸上)

4.你们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生:边不是直的,是弯的)。

5.谁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6.是的,边不是直的这可怎么办呢?我们已拼成长方形为例,当我们把圆平均分成四份,拼成的图形是这样的;把圆平均分成8份,拼成的图形是这样的;把圆平均分成16份,拼成的图形是这样的;把圆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图形是这样的。(课件展示)

【可使用圆的图片27】

7.同学们请你对比大屏幕上拼得的这几幅图,你有什么想法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8.看来,把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曲线越接近于线段,拼得的图形越接近我们所学过的图形。当分成无数份时,曲线也就变成了直线。这个问题解决了么?下面继续小组合作,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9.汇报不同推导方法:

转化成长方形的:

长方形的面积=a × b 圆的面积=c×r 2

=π r × r

=π r 2

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a × h

圆的面积= c × r 2

=π r × r

=π r 2

转化成三角形的:

三角形的面积= 1× a × h 2

圆的面积= 1c×4r 24

c× r 2 =

=π r 2

转化成梯形的: 梯形面积=1×(a+b)× h 2

15c3c×(+)×2r 21616

1c××2r 22

c× r 2圆形面积= ==

=π r 2

10.观察一下,这些推导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将圆转化成已知图形去推导的)

11.总结:由此可知,我们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时候可以用全部的小扇形推导,也可以用一个小扇形推导,当然也可以用部分小扇形推导。

现在我们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已经推导出来了,小明的问题可以解决了我吗?要想解决它的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圆的直径、半径或周长)

(四)巩固练习

1.求圆的面积(单位:厘米)

r=3 答案:s=28.26(平方厘米)

d=20答案:s=314(平方厘米)

c=125.6答案:s=1256(平方厘米)

2.小明测量出桌面的直径是2米,你能算出玻璃桌面的面积吗?

答案:3.14×22 =12.56(平方米)

3.判断

(1)直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

(2)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面积也一定相等。()

(3)圆的半径越大,圆所占的面积也越大。()

(4)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面积扩大6倍。 ()

4.听故事解题:

巴依老爷买来一群羊。

巴依老爷说:“阿凡提,快把新买的羊赶倒圈里去”。

阿凡提说:“老爷,这个长方形羊圈太小了!”

巴依老爷:“什么,太小了?你不把羊全部赶进去,哼哼,你的工钱就别拿了!要不,你自己花钱买些材料,把羊圈围大些。”

阿凡提想:“该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既不花钱另买材料,又能够让羊圈的面积变大呢?”

同样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帮阿凡提想个办法吗?并且请你说明你的理由。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圆环面积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解决生活中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画圆环、剪圆环的活动过程中,初步感受圆环的特点、形成过程,进而探索出圆环面积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圆环的特征、圆环面积公式的推导及运用。

三、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学习方法回顾、铺垫回忆一下

我们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时用到了什么学习方法?

(生:把圆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利用旧知识推导出新知识。)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遇到不会的想会的,把新知识转化成了旧知识解决。 板书:不会

想 会

新 旧

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研究新问题。

(二)创设实际应用的问题情境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光盘,看,这是什么?

(1)动画光盘(2)歌曲光盘

(3)空白封面光盘

2.想知道这张光盘的内容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欣赏学生的校园活动照片。

这些照片见证了我们同学6年来快乐的校园生活,非常珍贵。想不想把它珍藏起来?老师打算把这些照片刻成光盘,等你们毕业时当毕业礼物送给你们好吗?

3.现在这张光盘的封面还空着呢,你想不想亲自为它设计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封面呢?要进行设计,咱们先了解一下哪部分是可以进行封面设计的。

4.小组内摸一摸准备的光盘实物,再让学生实投指一指。

师课件演示(由实物抽象出线条图形、涂色图形)【可使用圆动画14】

5.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由两个圆组成,它们的圆心是相同的。(课件点击出圆心)

6.师说明:这样两个同心圆所夹的部分我们把它叫做圆环。

板书课题:圆环

外面的圆我们叫它外圆,里面的小圆我们叫它内圆。两个圆周之间的距离我们叫做环宽。

幼儿园大班数学面积教案 第十二篇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初步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2、能力目标: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3、情感目标: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初步感知面积守恒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

面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底块场地。

物质准备:

塑胶板人手一块,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情境故事导入“喜羊羊智斗灰太狼”

2、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喜羊羊逃出狼堡呢?

二、基本部分

1、闯关游戏:这两个面积是否一样?怎么比的?

(1)第一关: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吗?你是怎么比的?

(2)第二关:先判断,再验证。

(3)第三关:幼儿先猜测,再操作。

把幼儿分成四组,用塑胶板学具自主地拼图。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得出的结果?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

(4)用同样的方法闯第四关。

2、继续讲述情景故事:闯完这四关,喜洋洋特别高兴的来到大门,可是门口的小花园挡住了去路,原来这里还有一道关卡。这里有四块场地,它们的面积是不是一样大?

(1)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幼儿人手一块塑料板。(20人,分四组,每组12块)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现四块场地面积的大小。

(2)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幼儿分组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你是和哪些小朋友合作的?怎样合作?分别给哪些场地铺垫子的?用了多少块垫子?

(3)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或别人的操作结果,并讨论:你认为着四块场地一样大吗?为什么?

三、结束部分

小结:大家都用一样大小的垫子去铺场地,虽然场地的形状不一样,但每一块场地都是用了12块垫子,说明这四块场地一样大。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第十三篇

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并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计算有关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主体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探索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探索长、宽、面积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带领学生参观奥林匹克公园,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美化环境教育,另 一方面加深对“面积”的理解,同时对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搭桥铺路,为自主探索做准备。

1、出示一张课桌。

师:这是一张课桌,我们非常熟悉,每天都在桌上学习。凭你们的经验看看课桌面的面积是多大?(估算答案不唯一)

看来我们有必要动手量一量它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哪些?

用哪个面积单位量比较好?具体说一说多大是1平方分米。 量一量?

2、电脑显示。

师:这是一个示意图 老师按照同学们的意思用“1平方分米”量这张桌面的面积。

请问:它的面积多大?你是怎么想的 ?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共含多少个单位面积,它的面积就 是多少。

对于长方形桌面用每排面积单位个数乘几排就求出它的 面积。

(板书: 长方形面积=每排面积单位个数×排数 )

评析: 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估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自然的引出动手量。长方形面积=每排面积单位个数×排数,为学生自主探索做好了准备。

二、自主探索。

1、感知

师:前几天,我们做了一次关于自家长方形客厅长、宽和占地面积的调查,谁愿意把你 调查的结果讲听听。(板书:客厅长、宽、面积)

师:你是怎么知道你家客厅占地面积是20平方米?30平方 米 ?24平方米?

:有的是爸爸告诉的、有的是妈妈告诉的、有的是自己看书得到的等等,通过这些途径,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板书:长方形面积=长 × 宽)

2、探索

师:引导学生质疑。

关于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

师:好学的孩子遇事总爱问为什么。

师:引入探索。

(1)、在探索这个问题之前你们有什么猜测吗?

每排摆的面积单位数和长有关系?

2、摆的排数和宽有关系?)

(2)、好现在就给你们一次探索的机会。小组合作。

可以用18个“1平方厘米”或18个“1平方分米”摆长方形也可以用面积单位摆摆量量手中的长方形。

学生手里有

(1)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2)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选你们喜欢的方法进行研究。

思考:

1、每排摆的面积单位数和长有什么关系?

2、摆的排数和宽有什么关系?

3、探索长方形的面积和长与宽的积有什么关系?

评析:通过学生课外收集信息,初步感知长方形面积=长×宽。鼓励学生质疑,从而自然引入探索。通过学生的猜测,引出思考题,在探索过程中,使学生活动有目的。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有机结合,恰到好处。

3、主动汇报。

谁愿意代表你们组跟大家说说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研究 的?发现了什么?

(边说边演示)

4、电脑显示每排的单位个数和长;排数和宽。

:长是几每排就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宽是几就能摆这样的几 排。

因为:长× 宽的积表示长方形共含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所以: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

5、巩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引导学生思考:要想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6、字母表示公式。

如果长方形的面积用S表示,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

那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可以怎么用字母表示?

(板书:S=a×b)

三、巩固新知。

1、基本练习。

现在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我家客厅长6米,宽5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研究正方形的面积 (电脑显示:)

(1)用算式表示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分米)

师:通过实践你又发现了什么?

怎么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评析:发挥电脑的直观特点,很自然的由长方形面积引出正方 形面积,从而出正方形面积公式。

(2)字母表示公式。

如果正方形的面积用S表示,边长用a表示,

那么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可以怎么用字母公式表示?

(板书:S=a×a)

:通过同学们摆、画、讲我们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非常好。

(3)练一练:

现在请同学们再帮老师算一算,我家客厅铺的边长为6分米的方砖面积是多少平 方分米?

(4)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个长方形纸

这是一个正方形纸

请你认选一个图形求它的面积?需要什么数据自己测。

四、: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看书质疑:56页----58页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五、综合练习,深化拓展。

为了美化环境,东菜园小区要重铺大门外侧长12米,宽8米的一段人行道。

请你参谋选择下列哪一种型号的方砖好?

边长4分米的砖。

边长6分米的砖。

边长7分米的砖。

并算一算大约买多少块?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第十四篇

教学内容:教科书53-5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平方千米和公顷间的进率,正确运用进率进行换算。

2、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公顷、平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利用公顷、平方千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导入练习课

为下面做练习题做好铺垫。

2、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单位间换算的练习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要组织交流,说说换算方法,教师还可以补充些题目进行训练。

3、第7题

是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研究周长一定,长、宽、面积的`变化规律。通过学生的猜想、操作、测量、计算、找规律,从而发现用一定长度的铁丝围成的不同长方形或正方形,周长是相等的,但面积是不相等的,这里要注意渗透函数。

4、第6题

虽然是一道选做题,但算理并不难,关键是需要把2公顷化成00平方米后才能列算式进行计算。算式:2公顷=00平方米00÷4=5000棵

5、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加一些练习题。

1、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50米,宽30米,这块地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张大爷用了这块地的一半种萝卜,种萝卜的面积是多少?

课堂练习设计:

圆的面积教案 第十五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9~71例1、例2。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2.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

1.CAI课件;

2.把圆8等分、16等分和32等分的硬纸板若干个;

3.剪刀若干把。

【教学过程】

一、尝试转化,推导公式

1.确定“转化”的策略。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预设:

引导学生明确:我们是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同学们再想想,我们又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

师:对了,我们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转化”成其它图形的方法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2.尝试“转化”。

师:那么,怎样才能把圆形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呢?(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请大家看屏幕(利用课件演示),老师先给大家一点提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15篇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面积教案的相关认知。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