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11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一去二三里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2、在写字过程中,初步认识“横、横折、横折钩、横折弯钩、竖、竖弯钩、撇、捺”等八种基本笔画。
3、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4、通过诵读,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识字。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难点】
1、能自主读写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2、通过学习,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数字引趣,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请了几个小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几位小朋友?
请学生认读十个阿拉伯数字,教师重在指导发音。
二、认识汉字一到十
1、这十个小朋友准备进行一次篮球比赛(出示十个分别印有一到十汉字的篮球),哪个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小朋友,使小朋友身上的号码和他们篮球上的数字相符合。
2、认读十个汉字让学生建立数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
3、师:小朋友,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很巧妙地把这些数字写到了一首诗里。那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去二三里》,让我们到课文中去认识这些数字朋友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诗歌。
2、之后教师请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歌,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识字,同时让学生想一想课文的插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呢?
四、生字教学
1、教师请小组同学交流合作学习,并请学生汇报学会了哪几个生字?你在哪里见过它?小组派代表当小老师教大家学生字。
2、学习写字
(1)认识田字格
画面出示田字格,依次向学生介绍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教师用拍手歌帮助学生认记:“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认识笔画
教师出示汉字(“一 二 三”)并问学生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都由横组成)教师播放资源,出现笔画“一(横)”,老师向学生介绍笔画的名称并跟说几遍。
3、指导写字“一”
(1)出示生字卡片“一”,让学生说出“一”的笔画名称,并仔细观察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上的`示范书写,让学生仔细观察“一”的运笔方法。
(3)学生描红(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握笔姿势、写字姿势)。
4、指导写字“二”
(1)让学生说说“二”由几笔组成,并说说这两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长短的不同。
(2)学生尝试描红,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示范,指出学生书写时的容易出现错误到的地方。
5、指导写字“三”
(1)小组讨论,说说该怎么写。
(2)学生交流,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上的书写示范,提醒学生注意三横的不同写法。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给优秀作业贴上五角星。
给优秀作业加星这对教师说来是举手之劳,可对孩子的激励作用是相当大的,大人也许并不在乎这个,但孩子都很在乎,这一设计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二
课文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_九十枝花。
作者简介: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字尧夫,谥康节,先为范阳人,后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他为百源先生。屡授官不赴。后居洛阳,与司马光等人从游甚密。
根据《易经》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掺杂道教思想,虚构了宇宙构造图式和学说体系,成为他的象数之学也叫先天学。传说他的卜术很准。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去”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里”是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五百米。
拓展知识: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数学运算,如果运用一至十这十个数来写诗,一定妙趣横生,别样美。如果数学问题也用诗歌形式来表述,也-定是生动活泼,幽默有趣。数学诗语言优美,形式新颖,它不仅可以打开人们思维的天地,又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和学到某些数学知识。
【分析学生】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设计意图:了解十个数字的发音情况,重在发音。]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
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
[设计意图: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
三、学习古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
(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
(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设计意图: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并引出当一生读“一去二三里”时,指图的学生该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该怎么理解的问题。]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设计意图: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
四、写字
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1、都是由“横”组成的。
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听吗?
[设计意图:练写了三个字,学生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意图。]
教学反思
课文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具体表现在:
一、指导看图,初步感知
根据一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上课伊始我就出示插图,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由近及远)观察插图的景物,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凭借形象的画面展开想象,说说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发言热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诵读课文,理解字义
朗读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听录音,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然后我再范读,让学生模仿老师边读边想像,学生读完后,我就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始终保持朗读的热情和渴望。最后又很自然地引导到学习生字上。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把朗读与图片结合起来理解古诗,让学生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认识笔画,指导写字
写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学习写字。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认识田字格和教给学生认识笔画名称,接着指导学生书写“一、二、三”三个字。我是这样教学生写字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位——教师范写,学生观看——学生书空、描红——学生练写,教师巡视适时指导。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第一次写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三
揭示课题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借助汉语拼音来识字了、识了字我们就可以读书看报学到很多知识,大家高不高兴啊?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古诗,请一位小朋友读课题、
(过渡)要想知道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就跟着陈老师一起参观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1、(出示图)首先看远处有那些景物?(房屋\袅袅的炊烟)
2、看房屋背后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台,一起说一遍"亭台"
3、我们再往近处看,近处有那些景物?(蓝蓝的天空\开得正艳的桃花\无忧无虑,快乐飞舞的小鸟)
小结: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组成了一个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课文用一首诗把它描写了出来、你们想读吗?
(过渡):要想读好读对就必须把音节读准
复习音节
1、(出示课文音节)请一位同学们又快又准地找出其中的整体认读音节、齐读一遍、
2、(出示er)你们认识这个由特殊韵母组成的音节吗?请读,读时注意舌头由平到卷,领读
3、(出示tingsancun)你能分辨两组韵母有什么不同?请你读出他们的不同、请XX读,领读、
过渡:看同学们拼音学得都不错,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
读课文
1、(出示课文拼音)下面陈老师要求把音节连起来拼成
一句话,先请小朋友自己试一试、(少量时间自由读)
2、你读熟了吗?那位小朋友敢来试一试?请四位小朋友一人读一句、
3、他们读得真棒,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请第一小组读第一句,依次类推、准备好了吗?起
4、(出示拼音加汉字)下面我要求你们联系拼音读课文,这有一定难度,但陈老师相信这么聪明的你们只要认真读肯定会读、我先请四个同学试试,每人读一句、
5、他们读的真好,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还是每一小组读一句、
6、(出示古诗)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先跟老师读一遍,读诗的时候要加入一些感情,想想刚才那副美丽的图画,看见标点稍微停顿,不能拖声拖调、(领读)
7、我们一起读一遍(齐读)
学生字
1、(课文显出生字)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生字了,这篇古诗要求我们学会的生字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读了这么多遍书有人肯定已经认识他们了、(出示卡片)我请小朋友带着大家看陈老师的卡片再拼读一遍、(请小朋友领读)
2、我折去拼音你们还会读吗?我们来开火车、(请两组小朋友)
3、我们重点来学习一二三,先看"一"一起读、你能用一组词或说个句子吗?
4、我们来学写"一","一"是由笔画"横"组成从左下格靠近横中线的地方起笔,向右横,当左右相等时在横中线上收笔,收笔要停顿、1看陈老师写一个、跟我一起说、(边写边说)2再看电脑老师给我们写一遍、3打开习字本(学生唱儿歌)试着描一个写一个、
5、1我们再来学习"二"一起读、2你能用"二"说句话或组词吗?3二有个特点第一笔比第二笔长、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二的两笔住在田字格的那里?4你们说的很对,看老师写,(板书)(二也是由笔画横组成,第一笔横短应该写在横中线上面,第二笔横写在横中线的下面比较长、)5
123下一页拿出手指跟着电脑老师写一遍6在习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6、请XX读(出示三)齐读、2你能用"三"组词或说句话吗?3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字有什么特点?("三"由三笔横组成,第一第二笔比第三笔短、)他们分别写在田字格的那里?4看老师写一遍,再看电脑老师写一遍、5在习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古诗一去二三里和三个生字"一二三"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我希望你们能以同样的态度上每一节课、
《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四
一、导入部分
我让学生从1数到10,再倒数一次。(意在了解学生1~10的读音情况,着重区别四和十的读音。)
二、看图说话
1、课件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自由说说你看到什么?(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根据学生的反馈来板书简笔画再现插图。(加深学生对插图的印象,同时调动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三、识字教学
1、让学生找找诗句中表示数目的汉字,并反馈。(通过找一找,圈一圈,很自然地过度到生字的教学。)
2、拼读音节。(这一环节都是很枯燥然而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我让我们班的“小老师”操纵电脑,教一教其他小朋友。展开竞赛,谁读得好的就当“小老师”来点一点鼠标。小孩都有表现欲,所以他们读得比什么时候都认真,拼读这一环节也轻松地过了。)
3、去拼音认读生字:
一是让小朋友开火车认读生字,二是师生共同作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这两个环节意在让学生在游戏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学生对枯燥的东西比较难以接受,而把识字变成他们平时最喜欢玩的游戏,那样就很容易接受而且印象会特别深刻。)
四、课间休息
我让学生动动身子,动动手等。玩一玩“一二一”的游戏。(低年段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叫他们一坐40分钟并且都在学习,比较难,所以,课间休息是非常必要的。)
五、阅读诗文
根据课标的精神,所以这节课我把主要的时间都用在了阅读的教学上。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看图听读:自己听一听,边听边看,感受诗句的美丽。让学生充分领略音乐美、语言美。
2、多种形式阅读:师生对接读(半句、一句),同桌对接读,组内开展擂台赛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学生年龄小,对于同一样东西很容易厌倦,因此,多种形式阅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文的美,体现山村的美景。)
3、配乐朗读表演。让学生边朗诵表听音乐边表演诗文内容。(为了再现韵文的意境美,让学生自己去表达对韵文的理解,用自己能表现的方式表演出来,学生很高兴,一下子就来兴趣了,纷纷走出位子去表演。并且很形象很有创意。有些动作都出乎意料。)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3、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1、(《小燕子》歌曲律动。)今天,燕子姐姐又来到了我们一(2)班,(课件)看,她们还为我们带来了漂亮的礼物,是什么呢?赶快打开来看看!(燕子礼物)只要你能读出上面的音节,就能打开来看到里面的礼物了!(复习本课生字的12个音节。)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燕子姐姐送完了礼物,它又飞起来,不一会儿就飞到了一座小山村,原来呀,它们的家就在这里呢。小朋友想去小燕子的家乡看看吗?(放课件。)
2、看了燕子姐姐的家乡,你觉得这里怎么样?
3、古时候有位诗人也觉得这里很美,就把这里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课件朗读)你们想读一读吗?
4、小朋友学习的热情这么高,燕子姐姐可高兴了,你看,他来帮助我们了。
请小朋友打开书,咱们一起来做两件事儿,看谁的小耳朵听得最清楚:第一件事儿,请你找出生字果上的这十二个汉字,用圆圈圈出来,大声地读一读。第二件事儿,请小朋友借助拼音大声读一读这首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跟着人家一起读,做得到吗?看谁练习得最认真,开始。读好了,读给你的饿同桌听。
5、会读了吗?谁能读给燕子姐姐听呀?
6、指名读,评议正音。(有两个生字宝宝的名字不太容易区分,稍不注意就会喊错,你知道它们是谁吗?(四和十)请找出四和十,你能区分吗?还有哪个字是平舌呢?哪个是特别韵母的生字?“六”正音找出来读一读。)
7、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二)、借助画面,了解诗意,诵读古诗。
1、小朋友朗读得那么认真,老师都听入迷了,眼前仿佛就看见了那座美丽的山村?你们也看见了吗?看见的小朋友举手,还有些小朋友挺诚实没看见,这样吧,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小朋友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到的景物就越多越美,四人小组小声读一读,试一试看。
2、谁告诉老师,你在读的时候都看见了哪些景物呢?你是读哪一行诗看到的?课堂交流。(课件,随机朗读训练。)
烟村四五家:有几户人家在做饭,炊烟袅袅,谁也看到了?你读的真好,老师好象闻到饭的香味。还有谁也能让老师闻到饭的香味?男孩子读,女孩子读。
亭台六七座:你觉得这些亭子怎么样?怪不得你读得这么美,看到这么美的亭子,你想干什么?恩,你已经坐在亭子里了,还有谁也想去坐一坐?想坐的小朋友一块儿读。
八九十枝花:喜欢这些花吗?为什么?你能读一读,让老师和小朋友也喜欢吗?谁和她比一比?开火车读?双组赛读。
一去二三里:那么美丽的地方,离我们不太远,相当于这里到塘桥的路,所以课题说?这是诗人在告诉我们,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一起读一读。
3、小朋友说得那么好,老师仿佛看到了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让我们再一起夸一夸燕子姐姐的家乡,能背的可以背诵,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棒了!
三、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1、小朋友,朗诵到这里,你发现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对,在这首诗里诗人巧妙地把十个数字藏在里面,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谁当小老师读?(指名读卡片1-10)
2、小朋友学得这么热闹,引来了村里的一群小企鹅,胖乎乎的,真可爱!哇,这么多,我们一起数一数。(1-10)可是,他们怎么都不动了呢?在找什么呀?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球吗?
3、怎么,他们还是不开心?原来他们听不懂中文,哎,我们小朋友也很会说英语,一起用英语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4、哇!瞧,他们可高兴了,唱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唱吧!跳吧!(课件,音乐)
5、燕子姐姐看到我们小朋友那么能干,给我们送果子来了,谁能读得又准确又响亮,就把果子送给他!(抢读生字,去、里你是怎么记住的?)
6、燕子姐姐的礼物送完了,现在我们也给燕子姐姐准备点礼物,好吗?送什么好呢?就写个一字吧!看!这是什么格子?中间两条线是什么?一的笔画是横,你能说说怎么写好这一横吗?(指导写“一”)
四、总结全课。
1、今天,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认识了十二个汉字娃娃,学会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古诗,还参观了燕子姐姐的家乡,喜欢吗?现在,我们要离开了,可是,那炊烟袅袅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一个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还深深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把我们对燕子姐姐家乡的喜爱用朗读表达出来,好吗?
6、燕子姐姐可满意了,听,她在跟我们说什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六
【课时目标】
巩固复习生字。
了解数字的不通用处,了解基数和序数。
能背诵有关的诗歌、儿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注意纠正四和十的读音。)
2.听写:一、二、三。
如果你还能写其他数字也可以写其他数字。
二、认读笔画横
三、认读儿歌。
上节课,我们学习十个生字,还会写了三个字,你们真的都学会了吗?
1.出示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练时注音)
绕口令: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
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
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
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2.先由老师带读,再学生根据刚才学习的情况跟读。同学互读。齐读
了解数字使用的不同场合。
3.真是不看不知道,简单的数字也有那么多讲究,我们再来读读《一去二三里》齐读
你在这诗歌中找到了哪些数字?
如果我们都把他们改为数学的阿拉伯数字,你看合适吗?(不合适,这是中国古代的诗歌,他已经成为了一种特定的格式。)
谁知道一般汉字的数字和数学的阿拉伯数字使用在什么不同的场合?(一般在文章中都使用阿拉伯数字,除了在特别庄重的场合,如文件的题目、标语;或者是古诗,古词。)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到街上去看一看。看投影片日常生活中数字的使用。
了解基数和序数。
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必须用汉字的数字,那就是数字是表示事物先后顺序。比如第一、第二等等。
那么反过来,一般1、3这样的数字就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四、小结知识,拓展课外
今天,我们学习有关数字的许多知识,其实有关数字的知识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留意周围的生活,就会发现。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七
一、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辨认八、入;九、几。
三、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的课件,梨树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五个整体认读音节和三个三拼音节。
2.激趣导人: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工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二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图上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
3.读一读。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八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学习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从“一到十”十个数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因此在进行这一课第一课时教学时我主要是不断地给学生创设识字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认识这些汉字。
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
αi iu αn in inɡ un er jiɑ cun
zhi yun shi wu yi qu li huɑ
(设计这一道复习题的目的是复习学过的韵母和音节,这些韵母和音节都和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有关,给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打下基础)
2、激趣导入。
从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里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了,你们高兴吗?
二、数字引路,认识汉字
1、出示数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指名读,全班齐读。
刚才我们认读的是阿拉伯数字,我们在数学课上经常见到,可是我们学习语文时要用到数字时可不这样写,你们想知道怎样写吗?
2、出示汉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这些汉字和数字相对应,目的是想让学生由认识的数字联想到不认识的汉字)
(1)谁认识这些汉字朋友?指名读
(2)请认识的小朋友说说是怎样认识的?
(目的是鼓励学生提前认识字,教给认识字方法,激发识字兴趣)
(3)这些汉字有些小朋友提前认识了真是爱学习的好孩子,没有认识这些汉字的小朋友也不要着急,我们请拼音朋友来帮忙,好吗?
3、出示拼音。
(1)提出要求
不认识汉字的小朋友可以借助拼音来认读汉字,已经认识的小朋友也可以借助拼音在巩固一下,好吗?
(2)学生练读,教师巡视。
(3)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读指名读
(5)去掉数字指名读
(6)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三、学习童谣
小朋友们,这些数字不但在数学上用处很大,在学习语文时他也很有意思,你们知道吗?古时候就有一位诗人就巧妙地把这些数字写到了一首是童谣里,题目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去二三里》(板书课题)
1、揭示课题。
(1)谁会读课题?
(指名读课题,强调“一”的变调情况)
(2)会读的同学说说哪个字是“去”(老师加拼音)再指名读,组词。
(3)哪个字是“里”呢?(老师加拼音)再指名读,组词,用自己组的词说话。
(4)齐读课题。
2、学习童谣。
(1)读。
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快来读读这首童谣吧!不过在读之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如果你碰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提醒学生可以读拼音,问同学,问老师等)
a、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童谣,教师巡视随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b、指名读,表扬读的好的学生,纠正学生的'读音。
c、看同学们读的那么热闹,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不过老师有个要求,请小朋友们竖起耳朵仔细听,看看老师在哪个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咱们比比看谁的耳朵尖。师范读
d、你们愿意像老师这样读吗?学生练读
e、指名读,学生评价。
f、全班齐读
g、教师引读,同桌表演读。
(2)体会、观察。
a、同学们,读了这首童谣,你能告诉老师童谣里都有什么吗?
(有村庄四五家,有亭台六七座,有八九枝花)
b、对啊!还有人专门为这首童谣配了一幅画呢!咱们一起看看。指导看书中的插图
c、你能在画里找到你刚才说的内容吗?学生找说。
d、看图再读童谣,会背的小朋友可以背。
四、识字检测
1、出示词语。
一心一意二龙戏珠三令五申四面八方
五光十色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不认识的字都加上了拼音)
(1)学生自己先练习读,不会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2)开火车读,纠正读音。
(3)齐读
(4)读了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这些词语里都有数字)
2、出示数字诗。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芦花都不见。
(1)自由读,读给同桌听。
(2)齐读
(3)能告诉老师你又有什么发现吗?
(这首诗里也有数字)
3、放录音。
同学们学了这么长时间了,也该休息一会了,我们来听一首歌好吗?
(放《数鸭子》歌曲)
告诉老师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这首歌里也有数字)
五、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多有意思的数字啊,你们记住他们了吗?如果你对这些数字也感兴趣,也可以用他们来编儿歌,好吗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愿意把自己拼的图告诉大家,并能说出自己用图片拼成了什么,是怎样拼成的。
教学难点:
学生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所拼的图画,并能对别人的图画进行评价和交流。
ppt课件。
大小、形状不同的彩色纸片、剪刀、胶水、白卡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设计意图:了解十个数字的发音情况,重在发音。]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
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
[设计意图: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
三、学习古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
(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
(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设计意图: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并引出当一生读“一去二三里”时,指图的学生该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该怎么理解的问题。」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设计意图: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
四、写字
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1、都是由“横”组成的。
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听吗?
[设计意图:练写了三个字,学生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意图。]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十
教学目的: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学会5个生字和4种基本笔画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
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生字。
教学难点:
在田格中正确书写“四”,特别注意字的笔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看图读拼音识字第1课,认识了5个生字,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卡片:一、三、五、七、九,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个生字。
板书:看图读拼音识字2
二、有顺序观察插图
1.在实物投影上出示本课插图:
提问:你们看看这幅图的远处有什么景物?再看看近处有什么?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三、朗读儿歌
1.学生自由读儿歌,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读不准的音节旁边画上?号。
2.质疑读不准的音节,请同学解疑。
3.再自由读儿歌,把字音读准确。
4.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
5.指名读。边读边借助插图大致了解儿歌内容。
6.教师范读,读出乡村孩子们快乐的心情,强调“一去、烟村、亭台、八九”后面要停顿。
7.学生练习朗读。
四、学习生字
(一)学习生字的音
1.读儿歌,用“ ”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最准确?
3.抽读生字卡片,教师纠正èr(二)的读法。
4.找朋友游戏,巩固生字的音做。
教师发给学生5个生字的卡片和生字的音节卡片,做找朋友游戏。如:拿着èr的卡片来到讲台,说:“我是èr,谁是我的好朋友?”手里拿着“二”字的同学,边说边走到讲台:“我是二,我是你的好朋友。”然后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二)了解字义
1.回忆昨天学习的“一、三、五、七、九”这几个生字是表示什么的?是什么数?
2.让学生知道今天学习的生字也是表示数字的,是双数。
3.引导学生分别用这些字练习口头组词、说句,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三)分析字形结构
1.学习四种基本笔画:
(1)出示卡片认识新笔画:横折钩、竖弯、点、捺
(2)书空新笔画,知道这些笔画都是一笔写成的。
(3)指导学生练习书写4种笔画。
2.请学生借助书中P51页“写一写”的笔顺,跟随说说每个生字的笔顺和笔画。
3.请同学说说生字的笔画和笔顺。教师强调:“二、六”是先上后下的。笔顺;“八”是先左后右;“十”是先横后竖。
由于“四”笔画多,笔顺容易错,共同学习“四”的笔画及笔顺。
4.电脑演示
(1)请学生跟着电脑博士书空“四”字。
“四”的笔画依次变成红色,学生随着边书空笔顺边说笔画。有的学生往往把“四”的第二笔“横折钩”当成“横”和“竖钩”两笔,教师要特别强调,此外,“横折钩”的“钩”要小,能体现出运笔即可。
(2)让学生边写边悟出“四”的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5.请同学按笔顺描书上第3题“写一写”中的红色笔画。
五、巩固复习
1.读儿歌,把儿歌读正确。
2.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一去二三里》教案 第十一篇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大家好,小学教学比武说课教案。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学《一去二三里》的第一课时。我主要从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分析、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对教学程序的安排四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教材的理解:
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对学生的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涌动着新奇感,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但少数学生也可能不会读。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教案《小学教学比武说课教案》。(一至十及去和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一步,复习拼音、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复习拼音,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教室里很热闹,来了许多老师,还来了一群数字宝宝。你们会读吗?(学生齐读)数字宝宝怎么会到我们的语文课上来了呀?原来数字宝宝在语文里有不一样的写法,你们想知道数字宝宝在语文里是怎样写的吗?
第二步,结合数字,学习一至十(出示课件)。
出示一至十、我已经认识了哪一个的形式,读一读,说说怎么记的,组组词,说说话,使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重点指导“三”、“四”、“十”和“里”四个生字的发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
第三步,图文结合,学习古诗。
第一环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指名读,请其他小朋友来评一评,提提意见。重点读准:里、烟村、亭台。
第二环节:师范读,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教师再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同时提醒学生倾听老师在范读时哪些停顿的时间比较长。
第三环节:了解诗意。
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环节之一,首先,我问学生:找一找诗中的句子在图中的什么地方体现?然后同桌合作,一生读诗句,一生指图。读了这首诗,你还有什么问题?借助插图理解亭台、六七座、烟村、一去二三里、八九十枝花。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让不懂的小朋友抛出问题,其他小朋友想办法解决,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探讨问题,理解诗意。
第四步,感受诗的意境
觉得这首诗美吗?那么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它的美来,好不好?
总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使朗读教学和识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面的11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一去二三里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