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颐和园》教案【14篇】(颐和园半日游创建演示文稿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的14篇《颐和园》教案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颐和园教学设计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颐和园》教案设计 篇一

技能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了解颐和园景色特点。

3、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及才能。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大而美的特点。

2、学习本课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形式:自主探究式学习(选择议题―――研读讨论―――汇报结果―――学习迁移)

创新蓝图:1、借助小组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彼此之间优势互补,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2、创设情境训练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组织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目标

设计意图

课后准备

1、准备《颐和园》图片、文字、资料、录像带、投影片。

2、布置学生熟读课文。

1、收集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资料。

2、熟读课文

初步了解颐和园的有关内容

激发学生兴趣做好知识储备。

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教师配合录像带范读课文。

2、提问引导学生说说颐和园给自己留下的整体印象。

3、组织学生能够理清游览顺序。

1、欣赏全文

2、说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组合作,理清作者游览顺序。

感知课文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顺序

学习第2至第5自然段

1、出示2-5自然段学习提纲:(1)有感情朗读(2)研讨各景点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能体会出来(3)质疑问难,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小组讨论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参与探究。

2、引导学生欣赏以下重点句反复品读,体会景物特点同时解疑答惑。

1、 选择议题

2、 研读讨论,质疑问难

3、 按游览顺序汇报结果

抓住特点

感受体验

通过探究性阅读,初步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感受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1、这条长廊有700多米,分成273间。

2、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4、桥栏杆上有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小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1、通过比较朗读感受长廊的长。

2、通过“耸立”、“闪闪发光”体会佛香阁的雄伟、壮丽。

3、通过对比喻句的理解、感受昆明湖的静、绿。

4、通过“都”、“也”体会狮子之多,且形态各异,进一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及才能。

学习第六自然段

引导学生明白结尾进一步深化中心、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

朗读感悟

明白结尾的表达方式

明确语言要点

朗读训练

组织学生自由结合、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展开朗读竞赛、与学生共同评议。

1、 自由组合带感情朗读。

2、 展开竞赛

3、 与老师共同完成对同学的评议

1、进一步加强朗读训练。

2、调动学生积极性、组织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训练朗读加深理解

拓展练习

引导学生以课文内容为资料为大家介绍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点,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引用课外资料创造性地介绍。

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点。

进行语言训练

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全文学习迁移

1、 总结写作方法

2、 布置学生课下仿写一处自己熟悉的地方。

静听思考

体会写作方法并加以运用

使学习可持续性发展

板书设计:

颐 和 园

长     廊:长美        辉

颐和园(大、美)    万寿山(佛香阁):壮丽        煌

昆明湖   湖水: 静、绿      成

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洞上百只狮子    就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二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玩赏”等词语。

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初步感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充分领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收集颐和园有关的资料及图片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师生交流。

3、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⑴ 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⑵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学习随着观察位置的变化有顺序地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描绘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 教科书、多媒体课件、相关补充材料

教学步骤

(一)、理清脉络,把握顺序

1、欣赏颐和园课件填空:颐和园是一个( )的公园。

2、今天作者会带我们去游览公园的哪些景点呢?默读课文(2—5)小节,用--------画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并把线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

3、生上台交流游览线路图。并完成板画。

(1)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通过线路图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吗?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也叫作地点转换顺序或游览顺序。

(二)、讲练结合,细品韵味

1、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地方的景物描写具体的呢?在听读课文、欣赏画面的基础上,你对哪个景点最感兴趣?自己再去细细品味。

(用“ ”画出景物,抓住景物特点)

▲长廊

(1)小导游讲解长廊。(边讲边演示图片)

(2)其他学生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3)长廊的长和美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通过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分成273间。)学习作者用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理解这种方法的用处。

(4)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描写长廊的长吗?(……)

(5)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用向前看……向上看……向两旁看……的句式说一说)

(6)漫步长廊,欣赏着五彩的廊画,闻着微风送来的淡淡花香,你会说:

长廊真是世界上最 廊

▲佛香阁和排云殿

(1)请学生介绍佛香阁和排云殿。

(2)听完讲解你能感受到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特点吗 (雄伟高大,金壁辉煌)

(3)这些特点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耸立、金壁辉煌、一排排)

(4)指导朗读,读出气势。

▲昆明湖

(1)导游讲解昆明湖。

(2)昆明湖可是镶嵌在颐和园的一块碧玉呀!作者是如何用语言表现的

呢 (打比方)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3)品读句子,理解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句式练习:

昆明湖真美呀, 。

昆明湖的水真绿呀, 。

(4)换词法体会“滑”字。(通过滑——划的互换,体会昆明湖的静,游船,画舫的慢,间接表现昆明湖的美)

(5)背一背这句话。

▲十七孔桥

(1)导游讲解十七孔桥。

(2)发散思维:十七孔桥上的狮子有哪些形态呢?(出示练习题: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子,柱子都雕刻着小狮子,它们有的( )、有的、有的(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这17孔桥真( )!

(3)师小结: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三)读写结合,临摹章法

1、一篇文章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叫叙述顺序。

2、分男女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刚才我们学过

的内容,想想这篇文章的叙述顺序。(指名答,归纳小结板书)

3、学习《颐和园》这篇文章我们最重要的是学会作者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叙述、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四)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模仿《颐和园》的描写手法进行小练笔,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十七孔桥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2、《颐和园》的风光图片、课件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游戏激趣

师:上节课我们初游了颐和园,你觉得那里美吗?为什么?

1.指名回答。

2,猜图游戏。

3.这些都是颐和园的景色,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4.指名答,师板书。

二、学习“长廊”,掌握学法

师:作者首先来到了长廊,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步伐去长廊看看吧。

1.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长廊“长”的?画出有关词语。“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是用具体数字来表现长廊的长。数字不好理解,可引导学生同自己的教室或操场的长度相比,增强感性认识。

3.长廊不仅很长,而且很美,课文是怎样写长廊的“美”的?

4.指导朗读。

三、合作学习“万寿山”部分

走完长廊,我们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又有些什么雄伟的建筑呢?(学习第3自然段)

1.出示图片,从屏幕上看图领略建筑物的雄伟壮观。

2,学生默读写万寿山段落,找出写了哪些主要建筑。(佛香阁、排云殿)

3.“佛香阁”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知道的?

“排云殿”又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体会到的?)

4.指导朗读

5.出示填空题。

四、自主学习,体验成功

师:从万寿山下来,作者来到了昆明湖又看到了什么?

1.指名学生请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并简单说说理由。

2.出示佳句,品析: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比较滑和划)

3、昆明湖是这么静,这么绿,让我们再走近些看看水面上的湖周围有哪些景物?

⑴女生读第5自然段,男同学边听边找景物:堤岸、垂柳、小岛、十七孔桥

⑵指名学生读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说说十七孔桥的特点是什么?(狮子多)

⑶从屏幕上感受夕阳中十七孔桥的诗意美。

4.这么美的昆明湖让我们用朗读感悟一下。

5.顺理成章(句子重组)

五、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师:其实颐和园的景物还远远不止这些,我们随着镜头再次走进颐和园。

1.播放图片。

2.畅所欲言。

3.这么美的园子,你能不能向大家推介她,帮她设计一条广告语呢?

4.出示广告词。

六.作业超市

1、背一背:颐和园的景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我要有感情的多读几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写一写: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3.画一画:颐和园很美,我要把她画下来。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附:教学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条理清楚,特别是本课的写作方法很值得孩子们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始终都以这个目标展开教学。

1、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生读课文时,我就设置了“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处景点?”这一问题。让生边读边想,初步感知文的写作顺序。然后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最后再说说从文中体会到什么?感到遗憾的是在进行小练笔时安排的素材偏重于思想教育,未能很好的结合课文,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帮助不大。

2、这篇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来体会长廊的美丽,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感到遗憾的是抓住了重点段落进行精读,但为安排运用方法进行跟进的略读训练,使课堂整体效果显得单薄。

从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但正是有了这些问题,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钻研、虚心请教、及时充实,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少一些缺陷,少一些遗憾。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教养方面:

⑴ 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7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⑵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教育方面:

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发展方面:

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方法】

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学生所选择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题,板书课题,交流资料

教师板书:

颐和园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件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

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汇报,相机板书:

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昆明湖

5、引导、点拨:

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6、课件出示:

聘请导游(怎样才能做好导游)

三、再读课文

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按照学生的意见,选择学习内容

引入学习描写长廊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廊的美。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质疑。

2、集中交流:

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插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深入体会、感悟长廊的美:

引入学习作者描写万寿山的相关段落,体会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万寿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组用学法合作探究学习,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五、创设情景、拓展思维,进行语言训练

1、结合课文、参考相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采取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

(自由组织导游词)

2、同伴合作,演导游。

3、竞聘导游、评价。

4、学生自由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总结全文,竞聘导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二、用学法学“昆明湖”的相关段落

三、质疑问难、回读全文、理清课文结构

四、环境教育

五、交流资料

阅读收集到的关于“颐和园”的资料,联系课文,组织召开“资料信息会”,汇报形式如下:

1、朗读摘抄下来的自己喜欢的句、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编写导游解说词,竞聘“颐和园”的小导游。

3、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汇报。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  万寿山下  万寿山上  昆明湖

《颐和园》教案设计 篇五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课前,我就布置学生通过网络浏览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同学们不仅查阅了资料,还打印了一些图片,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全员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一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创设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接近实际的仿真情境中学习,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对知识的运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国际互联网,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利用Internet中的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扩大学生知识面。学生通过在颐和园的网站上查阅、收集颐和园各景点的相关资料,制作电子简报来理解课文内容。课上,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合作学习交流,同学们的参与度很高,把在网站上复制有典型意义的图片,摘抄描写优美的文字,通过小组内的协作交流,将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派代表交流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通过分小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颐和园》教案 篇六

教材分析:

全文交代颐和园的地理位置和建造年代,用随步移景的方法,介绍颐和园中的长廊,佛香阁,万寿山,昆明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生对风景描写的理解领悟。

教学重点: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学生大多喜欢美丽的风景,乐于学习本课。

教法:讲授法。

时间:一课时

教程:

一、初读感受美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

二、细读课文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颐和园的美景。

(1)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是哪里?

(2)朗读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学习作者的描写和表达的方法。

(1)弄清课文的介绍顺序

(2)欣赏课文的优美的语言

(3)朗读的指导

A、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形象读。

B、说一说颐和园的美。

学生当游客,自己当导游,说说颐和园的美景。

三、小结;你喜欢本文的那段描写?

四、积累迁移

(1)本文优美的语句比较多,可以让学生做自选词句的练习。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抄写。

五、板书设计

地理位置——北京西部

颐和园年代、面积

自然人文景观

颐和园美景倾倒中外游客

《颐和园》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2、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2、介绍颐和园,自读课文,初步了解顺序。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首先我们来看几幅图片(课件播放颐和园图片)。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颐和园》(请学生上台写课题,讲解颐的写法)。

二、 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2、展示生字卡,提出注意生字词易写错的地方。

3、请学生上台听写,划出错的多的字,让生注意。

4、让学生提出不懂之处,并讲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耸立:高高地直立。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用词语造句)

三、初读课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 请去过的同学介绍颐和园。

2、 初读课文

(1)听了他的介绍我真想去颐和园看看,同学们想去吗?好咱们现在就出发(播放录音朗读)。注意哪里停顿哪里重读,哪里语调轻柔,用笔在书上标出来。

(2)怎么样,说说游览了颐和园后有什么感受。

(3)师:想走进颐和园细细欣赏一番吗?通过图片感受到颐和园的美,需要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心,通过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还要美的智慧,你们行吗?相信同学们一定行。那好,咱们就来一次集体旅游。(请一个学生做导游朗读课文,提醒学习录音朗读,读出颐和园的美)

3、 指导朗读,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读完一二段,提出刚刚学习了神清气爽,知道了神清气爽的感觉,让学生再读这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2)我想问问同学们,导游刚才是带我们游览了什么地方?

(3)好,继续我们的行程,刚才那位导游介绍得很好,陪我们走了那么久,我想他累了,我想换一个导游,谁想来试试?好,游客们我们上路了,快跟上可不要掉队。

(4)读完第三自然段后,问学生刚刚导游又带我们游览了哪里?

(5)用换导游的方法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6)读至“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停下

师:我感觉导游这里介绍得非常好,我好像真的看到水平如镜的昆明湖。来,我们都像小导游那样把这句话读一读,看谁能超过这位小导游。

(7)读完第四自然段,哎呀,我一路只顾欣赏风景,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你能告诉我吗?这儿可是站得高看得远,你们都看到什么?

(8)用上面的方法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9)问生游览的顺序。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分四大组查找颐和园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大致游览了颐和园,这节课我们来细细地游览。

二、了解颐和园,感受颐和园的美

(1)把学生分成颐和园总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四个组,各个小组的学生根据自己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推荐三名同学作为导游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演示讲解。同时各小组之间通过互相提问、相互解答等形式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理解的目的。

(2)学生相互问答间引导学生体会颐和园的美

a. 长廊的特点?看看作者是如何观察的?(体会观察、表达方法)从整体上看,从里看,从里向外,向两旁。

作者又是怎样写长廊的?

出示句子,比较:A:原句

B:这条长廊很长,分很多间。

(体会作者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

b. 登上万寿山看到的景色美不美?这样美,作者又是怎么来写的呢?(体会作者有顺序、抓特点:建筑物的特点)

c. 昆明湖的特点?(这段话是抓住了昆明湖“平静”的特点来描写的。描写得很具体、形象。“昆明湖漆氽得像一面镜子”,这个比喻句写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静、水波不兴的特点。“绿得像一块碧玉”写出了湖水晶莹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点。湖水非常绿,也说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质好。”“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说明湖面非常平静。)

d. 出示下面两句话: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这儿用了一个“滑”字,能改用“划”字吗?

(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在湖面驶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样的话,就显得自相矛盾了。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面镜子,我们都知道,镜子是由玻璃制成的,表面很光滑,这儿用”滑“字就显得很准确,而用“划”字就没有这样的好处了。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块碧玉。跟玻璃一样,玉的表面也很光滑,这里应该用“滑”字。而且“滑”字还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这段文字的形象性很强,闭上眼睛,想一想,在头脑中就能浮现出昆明湖平静的美,给人以一种安逸、舒适的感觉。)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 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看谁读得好。

2、 全班深情朗读一遍。

作业:写一次游览活动

《颐和园》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会认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

4、初步学习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初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有关颐和园廊与画的放大图片、生字词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介绍颐和园概况。

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这篇课文,描写了颐和园的廊与画,展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教师简介颐和园)

二、初读课文。

1、教师指导学法。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描写顺序,划分段落。

2、学生自学,边读边想,边批画边述说。教师巡视辅导。

三、检查交流初读课文情况。

1、检查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A、课件出示生字。

B、指名认读。

C、教师校正读音。

D、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检查词语。

3、检查交流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情况。

本课有9个自然段,文章首尾呼应,先概括讲颐和园的长廊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然后具体介绍长廊的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最后总结全文。

4、检查划分段落的情况,理清条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颐和园的长廊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具体介绍了长廊的精美建筑。

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具体介绍了长廊的绘画艺术。

第四部分(第9部分):总结全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2、这一部分写了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3、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二部分。

2、学生自读第二部分,汇报自读情况。

A、这一部分里,写了长廊的造型绝。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长廊的造型绝?

B、这一部分里,写出了长廊的位置绝。

找出描写长廊位置绝的句子读一读。

C、这一部分里,写出了长廊的结构绝。

将描写长廊结构绝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D、这一部分里,写出了长廊是建筑美学的典范。

为什么说长廊是建筑美学的典范?找出有关句子,齐声朗读。

3、小结:这一部分是从四个方面来表现长廊的建筑精美的,即:造型绝、位置绝、结构绝以及长廊是颐和园的一条中轴线,从而说明了长廊的建筑艺术成就高。

三、导学第三部分。

1、教师提示学法:由自然段到意义段,一个一个自然段地弄清意思;找出这个意义段的中心句,明确段意;理清各自然段的关系,了解段落的叙述顺序。

2、学生自学,边读边想,边批画边述说。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四、检查交流第三部分学习情况。

1、第6自然段指出长廊上的画奇,长廊上的画一共有一万多幅,多得让人惊奇。

2、第7自然段交代了长廊上的画的`由来,这一自然段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先总写长廊上的画是有由来的,再具体介绍长廊上的画。

3、第8自然段共两句话。第1句话写出了长廊上的画的各种类型,说明了长廊上的画的内容非常丰富,题材广泛,构图多样,从中可感悟到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第2句话写出了长廊的画十分精美的特点。

启发学生想象:中外游人看完长廊上的画后,会说些什么?

4、小结:这一部分介绍了颐和园的长廊的画,长廊上的画不但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而且十分精美,它是我国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

五、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七、自由背诵喜欢的片段,欣赏颐和园廊与画的放大图片。

八、总结全文。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九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读7个生字:颐、耸、阁、舫、眺、堤、态;会写11个生字:殿、廊、柱、栽、筑、阁、朱、堤、雕、狮、态;能自如地运用多音字几。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策略

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

教学重、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颐和园全景图。

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教师板书课题:

颐和园

强调颐的笔顺。

二、交流资料,了解颐和园概况

通过查阅资料,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

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件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

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汇报,相机板书:

长廊 万寿山下 万寿山 昆明湖

5、引导、点拨:

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6、课件出示:

聘请导游(怎样才能做好导游)

四、再读课文

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五、按照学生的意见,选择学习内容

引入学习描写长廊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廊的美。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质疑。

2、集中交流:

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插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深入体会、感悟长廊的美。

引入学习作者描写万寿山的相关段落,体会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万寿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组用学法合作探究学习,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六、创设情景、拓展思维,进行语言训练

1、结合课文、参考相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采取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

(自由组织导游词)

2、同伴合作,演导游。

3、竞聘导游、评价。

4、学生自由展示。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十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个拥山抱水景色秀美的地方,它以无与伦比的园林艺术的魅丽,倾倒了无数的中外游客,被人们赞誉为人间天堂。

2、这节课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好游记的方法。

二、整体感知

1、下面,我们就随作者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大家仔细看,认真听,想一想录象主要介绍了颐和园哪些景点?

(播放录象)

2、交流:

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作者是怎么描写颐和园的景色的?谁能说说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具体描写颐和园的?

(第2~5自然段)

4、自己读读这个部分,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

填空练习: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 )。走完长廊,就到了( )脚下。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

明确:

作者描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三个景点。

教师板书: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课文哪个自然段写长廊?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长廊的?

2、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廊内──廊两旁

3、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长廊给你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特点?

交流明确:

长廊又长又美。

⑴ 感觉到长廊的长,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

⑵ 那么,你又从哪些句子体会到长廊的美?

⑶ 长廊不仅又长又美,而且连它周围的环境也怎么样?

⑷ 在这么美的长廊游览,游人的心情怎样?

4、看长廊图片。

5、出示句子: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指读,思考:

这句话中哪儿写得好?为什么?画多而美,作者描写具体生动,用词准确。

6、欣赏着精美的画面,感受着周围美好的环境,现在我们仿佛就在游览长廊。让我们把长廊又长又美的特点读出来,好吗?

(齐读第二自然段)

7、小结:

长廊真美啊,1990年它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丰富多彩的绘画,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

四、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接下来我们学习写万寿山的这部分内容,请大家默读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万寿山的景色的?

交流板书:

山上、山下

2、那么作者在山下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指读第三自然段,读后交流:

佛香阁、排云殿。

3、谁来读读描写佛香阁和描写排云殿的句子?其他同学想想佛香阁和排云殿有什么特点?

指读,出示句子,自读谈体会。

4、谁再来带着感情读读这一自然段,让同学们通过你的朗读,体会到万寿山的雄伟壮丽。

5、接下来我们看看作者登上了万寿山,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大家边读边划出描写颜色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

读后交流。

6、这段中还有哪些景物也写得很美?

⑴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指导朗读句子。

⑵ 出示句子: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7、万寿山的景色特别美,你能把这种美的感受、美的心情表达出来吗?

齐读第四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过渡:

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2、指读,思考:

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点?重点描写了哪个景点?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堤岸──湖心岛──十七孔桥 重点写了十七孔

3、那么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呢?你能不能从文中的语句中体会出它的特点?

桥洞多,狮子姿态不一。

4、出示句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指读,从“姿态不一”体会到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

齐读句子。

六、总结全文

1、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2~5自然段,领略了颐和园的秀美风光,请大家找一找课文中哪一句话概括了颐和园的特色?

第一句。

板书:

美丽的大公园

2、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知春亭、玉带桥、石舫……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

学生齐读。

出示最后一节: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板书:

说也说不尽

“说也说不尽”是什么意思?

3、课文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4、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几处景物的美丽景色,使我们感受到了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七、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八、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颐和园》教案设计 第十一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识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2.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情趣,收倒霉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情趣,收倒霉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顺序,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第17课《长城》。即使没去过北京,大家也知道北京的许多著名景点,除了长城以外,你们还知道有哪些?

<评:你们知道的真不少。>

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个地方。〔播放课件〕

(师:下面先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的一段描述,猜一猜是说的北京的哪个著名景点?

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利象征”,园中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当中;)她,就是北京的:生:颐和园。

〔板书课题〕

师:看老师这儿,注意“颐”字的写法,看清笔顺。

<齐读课题>

师: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颐和园?

师:谢谢你们为大家带来的精彩介绍。今天,我们就一块儿游览一下北京的颐和园。

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师:据老师了解,你们读课文的方法有很多,现在就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认真地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自己解决大屏幕上两个问题。<请同学读题> 好,下面开始吧,边读边找,用笔划下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数”的好习惯。

问题:1.初次游览了颐和园你们有什么感受?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请用“――”划下来。

师;有谁愿意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书中有一句话概括了颐和园的特点。

〔板书:美丽的大花园〕

师:如果你是这里的导游,你会按照怎样的顺序领游人游览颐和园的美景?

〔板书: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2.了解颐和园,感受颐和园的美。

过渡: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大家也有这么多感受,那么,想不想去细细欣赏一番?

师:谁愿意当这个小导游领大家到长廊去走走?在小导游的介绍过程中,请游客们总结一下长廊有什么特点。

<生读第二段>〔板书:长美〕

师:你们是从小导游的哪句话知道长廊很长的?

〈评:找的真准确〉

①“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师:老师这也有一句话,〈出示大屏幕〉

1.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2. 这条长廊很长,分很多间。

〈请学生读第二句〉

师:比较一下,这两句话哪一句较好,为什么?

数字说明,更具体些。

师:既然第一句好,请你再来读一下第一句好吗?把长廊的“长”读出来。

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②“一眼望不到头。”

师:看一下课本上的插图,是不是“一眼望不到头”?

这是长廊“长”的特点,长廊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最长的长廊,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哪些地方又体现了长廊的“美”?

①生:“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师:你读的真好,能不能领大家读一下?

<生读>

师:从图上找一找横槛在哪里?横槛上的画怎样?

生: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构图多样。

师:据资料记载:廊上的横槛和房梁上的图画有14000余幅。你从中可以感悟到什么?

生: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

师:既然这句话这么好,大家一块读,体会一下。

<找生读>

还可以从哪里看出长廊的“美”?

生:“……神清气爽”

师:你认为哪个词用的比较好,让你感觉长廊很美?

〔板书:神清气爽〕

师: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知道了神清气爽的感觉,大家就带着这种感觉读一下这一句,感受一下。

<齐读>

师:长廊又长又美,大家齐读这一段,注意把长廊的“长、美”读出来。

过渡:参观长廊真是美不胜收,走完长廊,就到了:万寿山脚下。〔板书:万寿山脚下〕这里有一位小导游,请大家站在山脚下仰望,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快点找一找:

① 生:佛香阁。〔板书:佛香阁〕

师:在插图上找一找佛香阁在哪里?请你给大家指一指,大家说他找得对不对?

若对: 师:你是根据什么找到的?

若不对: 师:大家说你找的不对,你再读读课文中写佛香阁的句子,再给你一次机会。

师:你们还能望见什么?

② 生:排云殿。〔板书:排云殿〕

师:课文中描写“排云殿”的句子是哪一句?

生:金碧辉煌。

师:“金碧辉煌”是什么意思?什么地方的建筑物才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

师:由于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发出耀眼的金黄色,显现出金碧辉煌,很有皇家气派,所以,佛香阁和排云殿的总特点,我们可以概括为:生:〔板书:宏伟(壮观)〕

师:大家再大声齐读一下这一段,读出他们壮观的一面。

<评:同学们读的很整齐,声音很响亮>

过渡:刚才在万寿山脚下从下往上看了万寿山的景色,下面我们就到山顶上去看看,这次老师来当你们的导游可以吗?

<师范读>

师:这里可是站得高看得远,由近至远,你们都看到了哪些美景?

①“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师:你是怎么体会出美的?

生:这里的颜色特美,有黄的绿的屋顶还有朱红的墙,五彩缤纷。

②“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师:这句话写出了昆明湖的湖面的什么特点?

生:昆明湖的静和绿。〔板书:静、绿〕

师:谁还想读读这句话?注意这次要把湖面的静和绿读出来。谁来说说你还看到什么了?

③“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的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师:我如果把这里的“滑”换成“划”行吗?〔板书:划〕

师:我知道大家都很爱动脑筋,请大家结合上下文读一读,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讨论一下能不能换,为什么?

<师巡视,提示>

① 游船和画舫是专为人们用来观赏湖面上的景物的。因为湖面上和万寿山、十七孔桥的景色太美了,所以行驶很慢。给人们的感觉不是在水上行驶,倒像是在冰上慢慢划动似的。只有这样,有人才能尽情地欣赏。“滑”字展现了昆明湖“静”的特点。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想法不错,其他同学也来说说。

② 如果用“划”字,船过去以后,水面上就会出现痕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驶过以后,“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所以,用“滑”字比划船的“划”字好。

师:你的想法很美妙,抓住“不留痕迹”这一点来说。

③ 文中说,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我们知道,精子是由玻璃制成的,表面很光滑,这儿用“滑”字就显得很准确,而用“划”字就没有这样好了。

师:又有新想法了,请你来说。

④ 你的想法也不错,有点难度了,由“玉”想到平滑。另外,“滑”字还以东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

师提示:“滑”字可以组成什么词,“划”字又能组成什么词?比较一下你们组的词语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现在应该理解这里为什么用“滑”而不用“划”了吗?这段文字形象性很强,闭上眼睛,想一想,在头脑中浮现出昆明湖的美,感受一下那种安逸、舒适的感觉。

是啊,谁是那样的静,那样的绿,同学们你们是否也被这平如镜、绿如玉的湖面陶醉了呢?现在就请大家用上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一读这句话,让昆明湖的静和绿叶走进你们的心里。

<指名读>

师:这样宁静的湖,让我们一起静静地读读吧!

<齐读>

师:听了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朗读,老师已经置身于“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之中了。请大家再来默读第5自然段,这次自己是小导游,你准备领游人去哪里游览,游览什么?

生:“堤岸两旁数不清的垂柳”和“小岛上一片葱绿”。

师:本文中斜率的词语有很多,你们平常积累了哪些和“绿”有关的词语?回想一下,看谁说得多。

生:碧绿、葱郁、绿油油、翠绿、墨绿……

师:看来大家平常都很注意积累词语,那我们在写作文时适当的运用这些词,就可以把文章写生动了。

师:还记得我们走过的石桥吗?它叫什么名字?看看插图,数一数是不是十七个孔?桥栏杆上有没有小狮子?涂上狮子很模糊,文中说:它们“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这个句式在课文前面哪个地方出现过?

师:“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想象一下,它们会有什么姿态?

<生描述、扮演>

师:假如你西安再走在十七孔桥上,手里抚摸姿态不一的小狮子,你想说什么?

[板书:有趣]

师:这么多有趣的小狮子,我们齐读一下这一句,体会一下。

<评:同学们读得真棒!>

3.结束旅游

}和壮观

长廊 长 美

师:可以说,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一节课我们是游览不完的,有机会大家亲自去游览一番。

板书设计:

18 颐和园 —— 万寿山{

美丽的大公园 ↓

山脚下仰望{

山顶上俯视湖面静绿

佛香阁

排云殿 金碧辉煌

昆明湖{

堤岸

小岛

十七孔桥 有趣

《颐和园》教案 第十二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句段,朗读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及绘画艺术的精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

教学准备: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教者出示图片,激情导入课题。

2、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课题

3、动画形象喜羊羊引入复习生字、词。

二、学习课文,探究新知。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知道学生朗读。(自豪、骄傲的语气)

3、提示这段是一个总起段。

4、学生快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

5、出示图片,学习建筑艺术。

6、抓住重点句子理解“三绝”

7、颐和园的长廊除了以上三绝的特点外,还有一个什么特点?理解中轴线。

8、认识过渡句

9、小组合作学习6—8自然段,理解绘画艺术的特点。

10、学生反馈汇报。

11、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思维拓展。

1、思考:颐和园的长廊是那么奇特,长廊上的画师那么精美,此时此刻,你想到谁?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2、写作金钥匙。

四、课堂总结。

《颐和园》教案设计 第十三篇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8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一、 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文美。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摘抄课文中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词句,来体会颐和园的美丽。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 创设情境,通过网络浏览查阅,制作电子作品,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一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创设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接近实际的仿真情境中学习,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对知识的运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国际互联网,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利用internet中的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扩大学生知识面。学生通过在颐和园的网站上查阅、收集颐和园各景点的相关资料,制作电子简报来理解课文内容。制作前,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把学生分成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大小组。教师教给学生制作简报的方法。各小组根据不同的分工查阅相关景点的资料。活动中,各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任务自主查阅,在网站上复制有典型意义的图片,摘抄描写优美的文字,通过小组内的协作交流,把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共同制作一份电子简报。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电子简报制作好后,通过小组内的解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 加强自主、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段落。学习这一段时我让学生按照读、看、讲的学习方法分组进行自主、协作学习。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美。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学生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查看相关资料,增加表象积累,这样学生对颐和园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认识,更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说话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通过分小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这一节课学生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学得轻松而愉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颐和园》教案 第十四篇

一,导入新课:

咱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游记,这可是第一篇游记《颐和园》

二,颐和园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1,通过预习,你对颐和园有什么印象?

学生:美/大

师:板书。

老师:对阿,师介绍颐和园,:颐和园可出名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博物馆,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你们想看看吗?播放课件:火车和汽车的声音,最后定格在长廊的图片。

学生:听

2,老师:进了这颐和园的大门,你们想去哪儿呢?

学生:长廊

老师:长廊在这儿呢,(把剪图贴在黑板上,)看老师写。(指导书写)还想去哪?

学生:我想去昆明湖

老师:那可是镶嵌在颐和园中的一块碧玉阿,(画在黑板上,并引出湖心小岛帖在黑板上)还想去哪儿?

学生:我很想去万寿山,

老师:画到黑板上,还想去哪?

学生:佛香阁/(指导阁字的字形)

老师:你们看,这就是佛香阁,拿出剪图图片贴到黑板上,并板书,你还想去哪里?

学生:排云殿

老师:板书,指导殿字的书写。

1,这么大这么的公园,可要看书了,那就快找我们最好的导游书吧,打开课文,默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学生:读课文

老师:谁来说说看/?你来

学生:读作者游览路线的四句话。

老师:他画了四句话,你们同意吗?

学生:(同意)

老师:屏幕出示四句话,轻声读这四句话,请留意这些加点的表示动作的词,

2,老师:你们看,这是颐和园的大门,帖到黑板上,我们来画一下作者的游览路线,你们说,我画。

学生:说游览顺序

3,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游览路线。同学们通过真正读书,找到了作者的游览路线,现在,我们快去跟作者又玩一番吧。

(1)长廊:

老师:长廊这里藏着一个世界之最呢,默读课文,猜猜哪句话中有世界之最,猜到了还可以动笔做上记号。

学生:默读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快回答为大家整理的14篇《颐和园》教案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颐和园教学设计。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