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你见过的随笔都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这12篇教师教学随笔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教学随笔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教育教学随笔 篇一
今日午时学校组织教研活动,又能够听到两位教师的精彩课了。一看听课表没有三年级的,有点遗憾,再一看,有四年级杨教师的课,没关系,教学本来就是相通的。
杨教师选的《小珊迪》是篇选读课文,自我对于这类的课文真得是力不从心,要么感到没什么可讲,要么是这也得抓,那也得抓,非得二堂课才能解决。今日借此机会就好好学习吧。课一开始课件出示现代孩子幸福生活的照片,和课文中小珊迪的悲惨生活构成了强烈的比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小珊迪的可怜。自我平时的语言太平淡了,杨教师的每一处过渡都值得我学习,比如:小珊迪只是想要件能御寒的衣服,要个能够充饥的便当,这样的要求过分吗?吃饱穿暖这样的要求过分吗?这样扣人心弦的话语,怎样不让学生感到小珊迪的可怜呢?杨教师的媒体激发,更加呈出小珊迪的可怜以及他诚信的可贵。在黑背景中跳动的白字,让人从视觉上感受到珊迪的可贵之处,那忧伤的音乐让人从听觉上感受到了小珊迪的可怜。听杨教师说为了选这首背景音乐,他听了五六十首歌,才选中了这么一首。这是怎样的概念啊,难怪感觉那歌与文字似乎是同存的。而后一节六年级胡教师的古诗又是另一种感觉。课前的找两张地图的不一样点,让学生对北宋和南宋从地理上有了大致的了解。抓住《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遗民和《题临安邸》中游人这两种截然不一样身份的人,细细分析古诗,让人感生两种强烈的感想,这两者间微妙的。关系正是课堂的升
华。最终在“醉”和“累”的关系中很自然地结束课文。这种效果特有震撼力。
听到的终究是别人的,要把这些精华吸收转化为自我的,这是听课的最终目的,这样的学习就是幸福的。
教师教学随笔 篇二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小学每堂课都十分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然一苗未正,何以成材。
1、应要求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改变学习的无序状态,减少学习的随意性,不要老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由自发转为自觉。
2、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3、养成上课主动作笔记的习惯。记笔记要求学生记重点、记难点,根据自己情况记要点,而不是照搬板书。
4、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
二、转换课堂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知识含量: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能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求知欲特别旺盛。他们不满足于课堂上拖沓的节奏和单一的信息刺激。
1、首先在观念上要为学生灌输独立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教师一样是独立的个体,学习是自己的职责,自己要为自己行为负责,一分勤劳一分收获。
2、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而不是当教师放手后无所适从。
3、把教育的触觉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从小学会乐观积极地对待学习,增强自信心,积极地面对困难。
教师教学随笔 篇三
“小猫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在一次小班音乐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游戏情节发展到高潮的时候,幼儿的情绪也发展到了高潮,在我缺乏指导游戏方法的状况下,逼迫性的让幼儿安静了下来,在游戏即将结束时幼儿却不遵守游戏规则,在我的指导下也没有起色,我没有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来指导游戏,使幼儿对自我失去信心和对游戏的兴趣。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游戏是让幼儿获得愉悦的一种活动。幼儿在游戏时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又不能成为成人愿望的执行者,那么我们就应怎样去指导幼儿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去展示游戏自我的舞台呢?
1、我们共同认为对于不一样年龄特征的幼儿要用不一样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如:小班的幼儿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个性钟爱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幼儿在游戏时我们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儿,当孩子对新的玩具不感兴趣、不会玩、不钟爱玩游戏时,我们就用孩子不感兴趣的玩具玩游戏,这样就会引起孩子模仿的兴趣,对幼儿起了暗示性指导的作用。
2、中、大班幼儿,我们能够作为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解决问题的帮忙者的身份去指导幼儿游戏。如果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教师参与,我们扮演一个主角参与幼儿游戏中,透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为幼儿带给一段时刻让幼儿把游戏中的过程体验、有创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讲出来,透过幼儿之间的讨论,引导幼儿以他们自我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我认为不一样游戏主题的指导方法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根据每一种游戏特点及幼儿需要指导游戏。
3、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我们就应让幼儿自我确定想玩什么、怎样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幼儿是游戏的主人。
平时指导幼儿游戏时,就需要我们用心去了解幼儿的想法,不好把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好轻易地打断幼儿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一切,如:游戏的玩具、材料要以幼儿需要兴趣为出发点;要让幼儿自我的方式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让幼儿愿意自觉遵守游戏中的规则。因此,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游戏,自主决定游戏的方法。这是我们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所在。
教学随笔 篇四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多年了,写作文成了孩子最头疼的语文课,我也经历了很多的困惑。作为一线教师,我从孩子的作文中,几乎找不到孩子的灵性与活力。甚至是很少的流畅的表达。孩子们的生活体验哪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哪去了?怎样才能让孩子的笔下充满灵性?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习作必须要有真情实感
1、让学生一吐为快
从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每个语文园地后面的命题作文是学生最头疼的习作,孩子们没有亲身的体验,生编硬造,实在是缺乏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真是惨不忍睹。清明节期间我们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了碰鸡蛋比赛,班上的热闹场面简直就是炸开了锅。我把整个的场面用相机记录了下来 再放给孩子们看,这样的习作立刻变得生动起来,学生心中有话不吐不快呀!精彩的场景学生用笔定格了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们创造抒发真情实感的机会。
2、欣赏是说真话的孩子
有一次批改孩子们的日记,发现刚转到班里的一个小女孩是这样写我的`:”我的语文老师很年轻。我喜欢他,因为我感到她喜欢刚来的我。她的脸圆圆的,笑起来嘴巴有点大。不过她的声音很好听,像风
铃的声音,所以上语文课时不会感到累的。她发火的时候脸板起来,声音很大,可我并不害怕,反而觉得她的样子很可爱。因为我知道她这样子是装出来的,她其实是一个很温柔的人。”我在班里朗读了她的作文,孩子们乐得哈哈大笑,是的,孩子的眼里折射的才是真实而美好的东西。鼓励孩子说真话,欣赏孩子的实话实说,更能激发孩子的写作灵性。
二、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
1、放大孩子的“闪光点”
在批改孩子们的作文时,我们往往第一眼看到的是孩子的习作缺点。因为我们是站在成人的高度,去看待孩子们的作文,因此会忽略孩子作文中小小的“闪光点”。殊不知孩子们交上作文后怀着怎样忐忑的心情来期待老师的评价。我们对孩子作文的评价直接关系到孩子写作的积极性,抓住孩子的亮点不断激励,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增添写作的信心。批改作文时用红笔圈出一个好词,画出一个好句再加以赞美的语言,或者说在其他学生面前进行表扬,用心去擦亮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觉得自己也有“经典”,习作的世界中有了自己更精彩。
2、消融残缺点
在擦亮孩子优点的同时,再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说明不足之处,使其与“闪光点”形成对比,用闪光点的光芒来照亮自己的残缺点,让不足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消融。这样在不伤学生自信的基础上达到进步的目的。学生首先感到自己得到肯定,对自己的不足也就重视起来了,在快乐中弥补着自己的不足。天长日久,学生的笔下就会生出灵性的花朵。
教学随笔五则 篇五
作者:hfhhjj
我的语文观
——牢记实用观,培养创新人
叶圣陶先生说:“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根据叶老的话,我们是否可以说,语文教学就是语言的教学。语言是干什么的,是用来交际的,用列宁的话说就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可见,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当然,在这里我们必须明白这里所说的“实用性”的含义。这里所说的 “实用性”应是具有多层次的内涵。首先,它表现为最庸俗最基本的工具性,即一般的口语交际,一般的读书看报,一般的应用写作。其次,它还表现为人类对理想、幸福、真理追求所必须依赖的高级工具性,即感情的熏陶,美感的增强,认识的提高,人格的形成,心灵的交流,高品位的创作等。这种语文实用观具体体现到教学过程中,应该表现为:
一。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成长同步。张志公先生说,在作文方面要培养学生“适应今后会产生的各种新的需要的能力”,其实用于整个语文教学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学生走向社会需要生存,生存离不开基本的交流,所以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最基本的运用词汇准确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培养。当然生存之后便是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因此语文教学更要为学生的将来做好更加厚实的准备。未来社会需要感情丰富,思想深刻敏锐,人格健全的人才,那么这种人才的培养是离不开语文教学的。能否从更高层次,即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待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与工具性是决定当前语文教学能否突破窠臼的最重要的标准。
二。语文教学与创新教学同步。传统认为,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是工具学科,主要是实用,不存在创新,这是对语文多么大的误解。就从最古老的“文以载道”的观点看,不同的社会与时代有不同的“道”,岂能用一成不变的观念去理解这些“文”?时代在不断更新,文也必随之更新,对文的理解也必因时而变,”变”其实不就是一种“创新”?尽管这种创新是制约于时代的。另外,写作是一种需要,创作更是一种高级需要,如果没有创新,就必然会千篇一律,那么还有什么写作或创作的必要?从大一点方面说,人类的精神家园将会一片荒芜,不!应该说简直就会呈现出一片的沙漠!孔子说::“温故而知新”,难道“新”仅仅是指“新的知识,新的内容”,其中没有创新之意?韩柳发起的复古运动,难道仅仅是文学创作的一种简单回归,其中没有时代的创新?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难道不是一次最伟大的创新运动?韩柳不是老师,五四文化运动中的许多健将原来不是老师,后来成了老师,不管是否为老师,我认为,他们实际上称得上中华民族古代或现代的最杰出的语文老师。我们难道仅仅从他们的文章中学到几个文字,几句文法?加快不可以说,是他们这些真正敢于创新的语文老师启迪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塑造了我们民族的性格?难道不可以说是他们的创新给了我们源远流长的最实用的人格和灵魂工具?
也许以上所说有点空泛,但确为我在传统的困惑中所感所思,冒昧地表述出来,希望得到领导和专家们的亲切教诲。
谈谈语文课内课外的衔接
要教学好语文,单靠课内教学是不行的,课内教学必须延伸到课外,才能使语文教学真正收到实际效果,但如何将二者衔接起来呢?我谈两点做法。
一。建立班级图书室扩展课内阅读。课内阅读教学虽然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上具有系统性,但由于教材上相对时代的某种滞后性,以及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大等等原因,决定了单靠教材是不能真正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主动性的。为此,我建立了班级图书室。发动学生捐献各类书籍,分类存放,专人管理。为了激发学生捐书捐好书的热情,我们将捐书学生的名单张贴公布,并且每周根据所捐书籍被借阅的次数多少评出本周最佳书籍,并在书籍名称后注上捐献者姓名。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并且避免阅读的盲目性,我们采取了又一种措施。
二。结合课内文章,联系实际,尤其联系自己成长中的所思所想自编阅读材料。比如同学们在学过《荷塘月色》一文后,有的自编小组以“借景抒情”为专题编写同类阅读材料,为学生掌握借景抒情的写法提供了大量可参考文章。有的自编小组以“社会与个人”为专题编写材料,使同学们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个人的感情与社会的政策、制度、风气都是密不可分的。还有的自编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际编写了“朱自清精彩文章选读”。为了鼓励大家的积极性,我让同学们自己确定评委,评委根据大家提供的自编材料以及对自编材料的有关说明评出“最佳自编组”或“自编材料最佳个人”。当然,编选材料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要重交流,重感想。为此,我们规定每周四下午第三节为讨论感想课。同学们交换材料,随意讨论,在谈天说地中享受一种充分的自由,不少同学就在这种宽松的气氛中获得灵感,谈出了较为丰富深刻的感受。比如张伟同学谈《由“范进中举”联想到今日“素质教育”》,不仅深刻,而且有理有据,如果不是将课内与课外有效地衔接起来,是决不可能有此文章出现的。
关于课内外衔接,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有待于进一步摸索。
我的课堂提问艺术
问答,有问即要答,因此人们在教学中常喜欢以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这确实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法。但我从长期教学实践中,更感觉到这问中实在有许多学问,下面谈一点关于提问的体会。
一。问得关键,问开学生的思路。提问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学生是否作答,关键应在于提问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问后学生一脸茫然,可能是失之宽泛;问后学生即答,可能失之浅露;问后学生于沉默中进入思考状态,那才是真正的效果。在提问中,我们常犯的错误是走两个极端,一是疏于备课,往往提问使学生不知所云;另一种就是精心备课,设计一个非常明晰的思路,一步一步引领学生理解出文章的主旨。第一种情况固然不可取,第二种情况往往受到众人赞赏。其实,这正如走路,由于别人的牵引能轻松到达目的地,但也正是由于别人的牵引,使得我们失去辨别路向的主动性,一旦别人松手离去,我们就立刻会迷路。因此,最佳的办法是只在路边或十字路口处挂牌提醒,不可一步步牵引。提问的最高境界应是问后一片无声的空白,然而无声的空白正是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正是学生各种思路的自我抉择,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比如,我在教《荷塘月色》一文时,以一问打开学生思路::“作者一开头便写‘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什么原因导致作者这种不好的心情?题目是‘荷塘月色’,作者又是怎样来描写它的?作者‘心里颇不宁静’与‘荷塘月色’怎样联系起来的?综合考虑,作者究竟是要表达什么?”这一问后,老师除了适当点拨以外,就应让学生充分思考。于是学生各自抉择不同的思路去探求主旨。
学生甲:
一。(1-3)明写颇不宁静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
二。(4-6)暗写颇不宁静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主旨:以“颇不宁静”为暗线写社会使作者失去自由、热闹、情趣、美好的环境,荷塘月色虽美,终究弥补不了作者心灵的失落,消除不去作者心头的沉重。
学生乙:
(1-3)
沿着荷塘的小煤屑路: 幽僻、寂寞
(4-6)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叶子田田、白花点缀、清香缕缕、流水脉脉、
月光如水。
荷塘的四面: 杨柳的丰姿、没精打采的路灯光、热闹的蝉声
和蛙声……
忽然想起: 江南女子嬉采莲
于是又记起: 《西洲曲》里惦江南
主旨:作者以游赏荷塘月色的行踪和感受为线索,写出荷塘月色的宁静和优美,表现了作者一心一意想通过这美丽的月色荷塘来摆脱心中的烦躁郁闷。
学生丙:(略)
二。问得巧妙,问出学生的智慧火花。“巧妙”贵在一语惊醒梦中人。比如,我在教《药》一文时,学生通过自学,沿着各自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后,我便适时地简介本篇故事发生的背景,接着提问:“这药有没有治好小栓的病,他们最大的病在哪里?该用何药医治?谁来治?鲁迅以‘药’为题的意图是什么?”于是学生猛然醒悟,全文主旨不言自明,最后请学生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作者采用暗写,意在批评辛亥革命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并通过买人血馒头、鉴赏杀人的看客的议论等情节来揭示国民精神的愚昧、麻木和社会的弊端。”
三。问得实在,问到学生的灵魂深处。对文章的领悟只是手段,学生能由此及彼,由可内而课外,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悟出社会人生的真切道理并因此自觉培养出更健全的人格来,那才真正收获了语文教学的“果”。如果老师问得实在,便可以让学生自然联系起现实来思考,从而使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得到了体现。
总之,问得关键,问得巧妙,问得实在,就能问出一番全新的境界来。
选准教材突破口
选准教材突破口,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于如何选准教材突破口,本人做了以下总结:
一。从题目中寻找。《世上最美的坟墓》一文,可从“最美”一词突破。可设立思考题,“托尔斯泰的坟墓为什么最美?”学生便以此为立足点思考更多附属的问题,如托尔斯泰墓是一座什么样的墓?为什么托尔斯泰墓建造得如此朴素?如此朴素的墓给作者以及许多拜谒者的感受是什么?如此朴素的墓为什么能如此震撼人心?最终将自然得出结论:托尔斯泰墓的朴素中因为包含着一个伟大的人格,所以在人们的心中才变得如此美丽。
二。从主旨句中寻找。如《驿路梨花》一文中主旨句应是“驿路梨花处处开”,这句中”处处”即可作为本文的突破口。本文只写了一处自然的梨花,为什么说“处处“开呢?是否有言外之意?由此启发下去,引导学生将自然梨花的洁白,梨花姑娘品德的高尚,梨花妹妹的天真烂漫及美好的心灵等方面联系起来,自然可以得出主旨句中的梨花象征着梨花姑娘们的美丽纯洁,更象征着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到此,全文的构思及主题都昭然若揭了。
三。从文章的构思中寻找。《藤野先生》一文,其两条线索,一明一暗,明线交代我与藤野的相识前因、相识过程及相别和别后情形;暗线是作者的一颗强烈的爱国心。从这两点入手,就可以比较透彻地理解藤野的崇高品质和我对藤野先生的无比崇敬和怀念。
当然,关于教材突破口的选定应是多渠道的,比如还可以从写作目的上寻找,甚至可以抓住文章的某种表现手段或某种修辞找准突破口,总之,应依文而定,不可千篇一律。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既实又活
长期以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常存在两种极端的现象,一就是所谓教得实在,学得实在,其结果势必培养出一批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书呆子;另一方面就是搞了许多花样,结果未取得明显成效。我想,导致这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教学中的“实”与“活”二者的关系。
首先,要能做到以灵活的形式完成务实的教学内容,达成既定的目标。比如教学《孔乙己》一文,可采用朗读、表演、给孔乙己写对联、联系现实的教育方法讨论、写感想、观看同主题影像等种种形式。这些灵活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开拓其思维有很大的好处。但语文教学毕竟不是表演教学,不是欣赏教学,每一节课都有既定的目标要求,每一课都要落实到对文章的全面阅读与理解的能力考查上,都要落实到对学生的思维启发和语言能力培养上。因此,我们不能认为搞了一些好的形式就以为学生主动性起来了,就有了成效了,其实不然。教师在灵活采取各种形式的同时,必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清小说的思路,体会《孔乙己》一文精巧含蓄的布局;另外,指导学生能从制度和社会环境上去挖掘孔乙己的可笑性格及悲剧命运的根源。对于鲁迅小说精练而含蓄的语言也都需要学生反复耐心的咀嚼体味的。当然文中的一些字词注音解释、字形辨析等基础知识更不是单靠灵活生动的形式就能完全让学生掌握的。
其次,要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的实与活的问题,作为教师,必须能切实提高自己的素质。不仅专业素质要强,更要综合素质强。前者能保证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的完成,后者决定了教师教学思路的开阔性,也是课堂手段多样化的能力基础,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教师应成为“杂家型的专家”。国家曾要求教师能做到“三字”“三话(画)”,其实要想做到教学既实且活,做到这些还仅仅是形式上的要求,教师内在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才是最为重要的。
当然,教学气氛的浓厚和教学环境的宽松、教学硬件的配备是使教师能做到既实且活的外在保证。
教师教学教学随笔 篇六
孔子是我们都敬重的伟人,他知识渊博,意气风发,是我们敬仰、敬佩的著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孔子出生于没落的鲁国贵族家庭,幼年丧父,家道中落,饱经人生苦难。但他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尊师重道,被后人尊称为"圣人"。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多人,著名的有七十二人,历史上有"七十二贤人"之说。
在这段时间对孔子的了解和认识中,我更深的走近了孔子,走近了这位圣人的思想。
在那个群雄争霸的时期,孔子主张各国君主以德治国,触犯了很多人的权利,因而才能一直没能得以发挥。在他五十五岁时,带领他的一批学生开始了周游列国的生涯。在各国的民众中赢得了好评,创立了儒家学派。他把"仁"和"礼"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主张有教无类,晓得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即为中国的现代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说明了孔子思想的先进性,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鲁国的老人,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的方略施展而奋斗的伟大先贤,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同时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二千五百年的时光弹指一挥,孔子的思想却永远东立,并已走向世界!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一定要信守孔子的思想,把孔子的精神发扬光大。
教师教育教学随笔 篇七
走上幼儿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在这三年中我对专业幼儿教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对我个人在专业成长道路上有很大的帮助。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至少可以思考三个问题:
1、这个情境可以教导幼儿做什么?
2、教师对事件中幼儿所做的诊断是什么?
3、教师在课程、行为解决上或管理上应该如何处理?
这三个问题可以概括为:教师要善于找寻某个问题能够带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契机,教师能否在问题中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对自己以后在课程、管理上的经验有哪些。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解决。
像我们班里孩子洗手时爱玩水的问题,教师完全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考虑。孩子洗手时玩水,教师可以就这个问题教导孩子们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幼儿为什么总是在水池边玩的不亦乐乎呢?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即使弄湿衣服也还是乐此不彼。找到问题的原因和开展教育活动的目的后,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课程、开展活动,比如:在班级里开展节约用水,争做环保小卫士的活动。或者在班级管理上每天找出一名监督员,负责管理小朋友的洗手。这样,孩子们就会慢慢的改掉洗手玩水的不好行为,并且还会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呢!
教师要善于思考,在思考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不断积累经验,为成长为专业幼儿教师而不断努力!
教学随笔五则 篇八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81
太仓市经贸小学 姚敏美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群杂草与稻秧抢营养,喷雾器大夫收拾了杂草,使小稻秧又重新恢复生机的故事。如何使这类文章上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 抓住课题,设疑
在出示课题后,我启发学生就题发问。“险”是什么意思?看着文题你会想到一些什么问题?学生议论纷纷,很快提出了问题,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谁帮助它脱险的?小稻秧脱险后会怎样?利用课题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激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也为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作了铺垫。
二、抓重点词,品味
小稻秧到底遇到了什么危险?通过听课文录音,同学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十杂草与小稻秧抢营养。为了让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到杂草的蛮横,霸道。我首先让学生在课文的第一、第二节中划出重点词,在指导学生读好“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嚷道,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等词,特别对“气势汹汹”一词,通过读一读,评一评,引导学生借助朗读 ,表达情意。其次,当天空中出现毛毛雨时,一棵杂草警觉的抬起头,“警觉”一词写出了杂草的敏感、狡猾,我不做字面解释,只是请一名学生演杂草,做一做动作,学生淋漓尽致的表演,使学生们体会到了词的含义。只要对课文中重点词理解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这样朗读课文才会入情入境。
三、表演感悟课文
众所周知,爱动、表演欲强是小学生的天性,让其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学生的行动参与性将大大提高。因此,我尽量利用教学资源,设计表演内容,让学生参与表演,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小稻秧脱险记》这篇课文上完以后。我对小朋友说:“谁学懂了课文,请来表演一下”。这下子可热闹开了,小手一个个举得高高的。我请了几个小朋友上台表演,并适时地“导”了一下。然后再分组表演,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的情感与被感知的对象融为一体,课堂气氛也尤为活跃,达到了表演中进一步感悟课文的内容,效果很佳。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本文转载
教学随笔 篇九
倾听是学生重要的学习素养,是学生摄取知识的有效保证,学生学会了倾听,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如何才能使低年级小朋友学会倾听呢?笔者认为老师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为学生学会作好准备
低年级小朋友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有待培养,所以老师要为学生学会倾听做准备。首先要让学生做到心静。心静是倾听的前提条件。学生如果不能做到心静似水,就不能做到倾听。如何使学生做到心静呢?如学生正在户外活动,听到上课铃声后他们会迅速奔进教室,此时学生心神是不定的。因此老师要等待一会儿,让学生完全定下神来再开始上课。又比如,前一节课是体育课,学生经历了高强度的训练,心还在扑通扑通地跳着,还处于兴奋中,此时要留一两分钟时间给学生自我调节,当学生的心安静,注意力已回到课堂上,方可上课。其次是为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学生在他喜欢的老师的课上和他感兴趣的课上,才能做到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如果老师经常批评他或者过分严厉、凶狠,学生就会产生惧怕心理,对这些课就不感兴趣,课上注意力就不能集中,学习效果必须很差。所以教师要从多关心学生、经常与学生进行交心,课上多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为学生的良好倾听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二、训练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有位名人曾形象地比喻说:“注意是学习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要想学会倾听,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那如何训练学生的倾听呢?我是这样做的:第一,让学生做到耳聪,要学生做到耳聪就是要学生能听得进、记得住,要学会如何听老师的讲话和同伴的发言,怎样训练学生耳朵呢?课堂上可以经常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讲话和同伴的发言,经常让学生进行听算练习等。第二,要让学生做到“会神”,所谓“会神”就是要学生能听懂,学生若只是动耳听老师的讲解和同伴的发言,而没有动脑加以思考,就不能领悟和理解老师和同伴说的是什么,不能领会知识的本质,这样的。“倾听”就等于没听。教师可以这样训练学生学会“会神”:课上经常让学生说一说同伴的发言有什么好的地方、有哪些错误、应该作哪些补充,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等。
三、营造宽松的倾听氛围
新教材、新理念下的低年级数学教学,不提倡那种呆板的教学形式:学生必须坐正、双手背后、眼睛看着老师,这样听课学生会感到疲劳,学习情绪会受到压抑,学习时就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能集中,所以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学生喜爱的宽松、活泼的课堂形式,采用小组合作交流、自主讨论等平等、民主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乐意倾听、学会倾听,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随笔五则 篇十
水煮者,乱谈也。近来听多了公开课,忽然发现“公开课”上的老师越来越像明星了。明星演唱习惯众多舞者群星拱月,教师上课经常一班学生绿叶扶红。
课文导入,教师激情洋溢。或大量排比倾巢而出,华丽辞藻狂轰滥炸;或一首哀乐袅袅而来,眼泪鼻涕唏嘘不已;或精美画面夺人魂魄,沉浸其中欲看却止;更有甚者,课文早已预习熟透,可教师却神秘兮兮故弄玄虚,出个谜语让学生猜猜题目,学生当然一猜即中,不由让人想起著名相声艺术家马三立的名言“逗你玩”,哎,谁逗谁啊!如果我是学生,定说,老师,您比倪萍阿姨煽情多了,不是课文感动了我,是您感动了我啊!
课中对话,短兵相接,一来一往,精彩纷呈。教师巧设疑问步步进逼,学生兵来将挡一一拆招。可细听学生语言,或破绽百出,或简单直白,或语不对题,更多的是未经组织,信口而来,毫不讲究语文课的语言质量。试问一堂课中学生得到了什么呢?他们的语言有何发展呢?关键时候更来个“你们喜欢读吗?”天哪,谁说我们的课堂不民主?可惜,你喜欢,得读;不喜欢,你照样还得读!如果我是学生,定说,老师,听您的课,比听马季伯伯的群口相声热闹多了,可光顾着跟您热闹,我还没来得及思考呢!
我常想,现在就好象是教育界的“战国年代”,群雄纷争,百家争鸣,我们一线教师如何把握教学的真谛呢?这需要我们有“慎独”的精神,“思辨”的能力。
我思考,我存在。思考着,也便快乐着。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 第十一篇
淼森是个看上去活跃的男孩子,可是缺乏自信,他时常自我在一个地方撒欢,当你走近他时,他却又表现的不知所措。
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异常喜欢帮忙小朋友做一些整理性的事情,如帮别人收地垫、整理图书等。于是我把一些活动后的整理工作有意识地交给淼森去完成,他高兴极了,每次工作得都异常认真,他的举动也赢得了小朋友的赞扬。同时他在对自我的约束本事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我只是为淼森供给了一个机会,使他感到:我对自我感兴趣的事有本事做好,我能够帮忙小朋友,我在班里有很重要的位置。鼓励是给孩子一个机会表现自我的本事,向自我证明他是环境中的一个有效分子,他的行为能够给自我和别人带来进取的影响。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在鼓励的作用下,孩子们会认识自我的潜能,不断地发展!
虽然是大班的孩子,但他们的语言表达本事很差。所以我会经常和他们聊天,在聊天的时候我发现了孩子们不少的兴趣及他们心里的想法。原本以为他们是欢乐没有烦恼的,聊天后却发现他们幼小的心里也有许多烦心事。
和孩子们聊天让他们的普通话也有了提高,孩子们逐渐也喜欢和我聊天。经过聊天我明白了他们喜欢动画片,明白他们喜欢听故事,也明白了他们喜欢和班里的谁是好朋友,及对父母的评论等。孩子们很能说,也很想说。但有时候是活动限制了他们,使他们没有机会表达自我的想法,所以在活动课中,孩子们自然也就说的少了。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孩子的自信从教师和小朋友的认可开始,你做到了吗
教师教学随笔 第十二篇
一、把激励带进课堂,上好每一课。
俗话说:相信老师,亲自做。如何展示你的魅力,让学生说服你,喜欢你的课。第一课,总是向学生解释生物学习的意义,列出学生高考生物学的优异成绩,鼓励学生认真听我的教学,严格遵守生物课的四个要求,可以取得好成绩,让学生觉得在我手下学习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应该珍惜。
二、把微笑带进课堂,生动幽默地进入课堂。
使用适当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及时的笑话可以更令人耳目一新。营造一种氛围。对于可能不利于课堂教学的现象,学校第一课有严格的`要求。但偶尔有午睡、说话、私人聊天、注意力不集中现象,此时走到学生面前,无意中醒来,或突然停止,或只是停止一分钟讲座,条件是一分钟后不再分心,顺便说一句,也让学生看黑板,再次澄清想法,课堂效果会好得多。同时,设置一个小组回答比赛,看看最后一组的胜利,以刺激学生,鼓励学生。同时,我将完善课堂语言,穿插一些与生物知识相关的成语、谚语和歇后语,如树下凉爽、竹子有多大,竹子有多厚、树不怕空心,害怕剥皮、山上种植更多的树,比修理水库好,雨可以吞下,没有雨,它可以呕吐。这些不仅让学生打开胃口,课后的气氛也非常活跃。
三、把竞争带进课堂,特别爱差生。
生物学可以成为每个学生的优势学科。有一门优势学科可以让穷学生看到希望。每次作业批改后,考试成绩下降,这些差学生成了我办公室的常客。他们努力鼓励更好的领导者。不要相信这是他们自己的水平。下次我会成为最好的!让他们屏住呼吸,每次都取得进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老师需要正确的指导、培训和照顾。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更多的乐趣,用一半的努力得到两倍的结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12篇教师教学随笔,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教学随笔的相关认知。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