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中考知识点总结【优秀12篇】(中考 知识点)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这12篇中考知识点总结是来自于快回答的中考知识点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中考知识点总结 篇一

一、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软体动物种类很多,约有10万种,是动物界第二大门类。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

2、常见的软体动物有:

河蚌,乌贼,石鳖、扇贝、文蛤。

3、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双壳类动物用足运动,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同时完成摄食。(河蚌的运动器官是斧足)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①柔软的身体外面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

②运动器官是足。

5、蝗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个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有3个单眼,1对复眼,一对触角,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两对翅;腹部和呼吸有关,体表有气门,蝗虫用气管呼吸。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6、外骨骼不随身体的长大而生长,因此会出现蜕皮现象。金蝉脱壳的“壳”指的是外骨骼。

7、昆虫的基本特征:有

1对触角,一般有2对翅,3对足。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动物,原因是具有翅。(如蝗虫、七星瓢虫、蜜蜂等)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8、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9、常见的节肢动物有:蝗虫、七星瓢虫、蜜蜂、蚊蝇、蝴蝶、蜘蛛、蜈蚣、蝉、虾、蟹、蜱虫等。

二、鱼

1、现存的动物约有150多万种,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两类。

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鱼类、两栖、爬行、鸟类、哺乳类等);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原生动物、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动物)。

2、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

四大家鱼指的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3、鲢鱼的鳍有

5种7片,分别是胸鳍、腹鳍、背鳍、尾鳍、臀鳍。(胸鳍、腹鳍和背鳍能维持身体平衡,但背鳍起到关键作用。)尾鳍既是前行动力,又决定身体的运动方向。

4、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5、鱼能停留在不同的水层,因为鳔能调节比重。

6、石斑鱼的幼体是雌性,发育到一定阶段可转变为雄鱼,有性逆转的现象。

7、鱼在水中生活至关重要的两点是:

1、能在水中呼吸;

2、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8、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9、鱼是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0、鱼是用鳃呼吸的,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故鳃为鲜红色。

鳃丝既多又细,扩大鳃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呼吸。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

11、鱼的特征:

1、生活在水中

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3、用鳃呼吸

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初中如何学好生物

一、预习

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在浏览时,应用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划出来,将自己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将浏览后产生的问题记下来,有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己做出预习笔记。

通过这样的预习,为下一步听讲奠定基础,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听讲时就可以对自己已经弄懂的或重点知识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较一下老师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则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

对于自己预习时还不懂的问题,则是听讲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当堂弄清楚。对于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如果老师讲到了,则要听懂,如果老师没有讲到,一定要向老师问清楚。预习也为将来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很多优秀学生的经验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点,即学生的主要功夫应下在课堂上。我们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解决一种矛盾,即已知与未知的矛盾,通过学习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然后又有新的未知的出现,我们再来完成这个转化过程。而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应该是很顺利的。

二、复习和作业

每节课上,一般老师都要留一定量的作业,这些作业的内容多是讲课的重点内容,是应该认真对待的。作业的过程就是复习巩固听学知识的过程,但是,很多同学把作业仅仅当成是一种任务,甚至当成是个负担。

因此,急急忙忙赶完作业,就认为当天的任务完成了,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学习的帮助是微小的。无论课上老师是否留有作业,课下都应该先进行复习,及时将当天老师所讲的知识复习一遍,这可以加强记忆,克服遗忘。

心理学家对遗忘和记忆都进行过实验和研究,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研究成果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三、总结

总结是指在学习完某一章知识,对此章知识进行整理、重组,总结出该章知识的联系、知识的系统或知识的结构,以便我们能从知识的整体上把握知识,从而加深理解知识和灵活掌握知识。总结的方法一般可用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和纲要法。

中考知识点总结 篇二

一、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震动产生。震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截止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块。

4. 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5.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6.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声纳、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 次声波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 常见的温度计: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每一小格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进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8. 熔点或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体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3.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15.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6. 液化现象:“白气”、“雾”等。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17.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三、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

3.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 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5. 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能就是以红外线传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6.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m/s

7.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9.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光路可逆

11. 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相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2. 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3. 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四、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 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货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多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路也可逆)。

3.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汇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4. 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而被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 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现,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暗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做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光路图时用现在入射点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小脚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镜面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6. 人的眼睛像一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7. 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凸透镜。

8. 望远镜能使远处的景物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眼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9. 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五、物体的运动

1.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 长度的主单位是m

3.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4. 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0米 1分米=0.1米=10米

1厘米=0.01米=10米 1毫米=0.001米=10米

1米=10微米 1微米=10米

5. 刻度尺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崔志,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势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7. 特殊测量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计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铜丝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2)平移法:.测硬币直径等。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8.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9.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10.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1.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12.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3. 速度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vt 单位:m/s或km/h

1m/s=3.6km/h

14.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5.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16. 光年: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六、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1. 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国际单位:kg。其他的还有t、g、㎎。

1t=10kg=10g=10㎎

2. 物体的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3. 天平的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法吗并调解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知道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4. 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1)不能超过最大量程;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5.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ρ=m/V 【ρ】单位:kg/m、g/cm 【m】单位:kg 【V】单位:m

6.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7. HO的密度:ρ=1.0×10kg/m=1g/cm

8. 密度的知识应用:1)鉴别物质 2)求质量 3)求体积

9. 分子运动理论的内容: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混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0. 扩散:不同物质相混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11.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12.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七、力的知识归纳

1.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该别物体的形态。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5. 实验室测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6.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 弹簧测力计用法:1)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处,若不在则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线处;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5)观察读数时,实现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具体画法: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划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越长。

10. 重力:【G】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1. 重力计算公式:G=mg【g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 重心:重心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 摩擦力:像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5. 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滚动摩擦力越大。

16.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是接触面粗糙。

17.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滴加润滑油;4)让物体直接脱离接触。

八、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 压强:物体单位体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 压强公式:P=F/S

【P】单位:帕斯卡,简称:帕,1帕=1N/m 【F】单位:N 【S】单位:m

4. 增大压强的方法:1)S不变 F↑ 2)F不变 S↓ 3)F↑ S↓

5. 减少压强的方法:与上相反。

6.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到重力。

7.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8.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ρ是密度 g=9.8N/kg h是深度 】

9. 由液体压强公式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0. 证明大气压强值的实验:马德保半球实验。

11.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2.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印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 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帕=10.34m水柱

14.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速度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6. 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17.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水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的大小】

1)F<G [下沉] 2=F>G [上浮] 3=F=G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密度的大小】

1)ρ>ρ [下沉] 2)ρ<ρ [上浮] 3=ρ=ρ [悬浮]

18.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19.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金木哦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20.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G=ρgV

21. 计算浮力的方法:

1)称量法:F=G-F

2)压力差法:F=F-F

3)阿基米德原理:F=G=ρgV

4)平衡法:F=G

22. 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原理。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3)气球和飞艇:冲进米芾小于空气的气体。

九、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该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况出来的,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该定律】。

2.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4.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十、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3.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

4.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

5.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6.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7.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L=F×L

8. 杠杆种类:

省力杠杆:L>L;平衡时F<F;省力、费距离

费力杠杆:L<L;平衡时F>F;费力、省距离

等臂杠杆:L=L;平衡时F=F;不省力不费距离

9. 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10.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费距离。

11.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的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2.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13. 功的计算:功【W】=力【F】×距离【S】

14. 【W】公式:W=Fs

单位:【W】焦 【F】牛顿 【S】米

15.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6. 斜面:FL=Gh 斜面长是高的几倍,推理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理想情况】。

17.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η=W/W

18. 功率【P】: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W=P/t 【P→瓦特、、W→焦、、t→秒】

十一、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3. 运动物体的速度大,质量大,动能就越大。

4.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高举而具有的能。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6.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而形变具有的能。物体的弹性变大,弹性势能也变大。

7.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焦耳】

8. 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9.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合。

10.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11. 改变物体的内能方法做功、热传递。

12.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

13.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物体放热,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14. 所有能量单位:焦耳。

15. 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16. 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17. 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8. 水的c:C=4.2×10焦耳/(千克·℃),物理意义: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焦耳。

19. 热量计算:

吸热:Q吸=cm(t-t0)

放热:Q放=cm(t0-t)

20. 热值【q】:1kg的某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单位:焦耳/千克

21.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qm

22. 内燃机:汽油机、采油机。工作循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23. 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十二、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3. 持续电流条件:电源、电路闭合。

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E.g.: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等水溶液。

5. 绝缘体:不易导电的物体。E.g.: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 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组成。

7. 通路:接通的电路。

8. 断路:断开的电路。

9. 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

10.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11.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12. 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3.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

14. 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互不影响。

15. 电流的大小可用电流强度表示【电流】

16. 电流【I】:单位:安培【A】;常用单位:毫安、微安。

1安培=10微安=10毫安

17. 电流表使用规则:1)该表要串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所测电流不能超过该表的量程;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该表连接在电源两级上。

18. 电压【U】:U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19. U单位: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单位:千伏、毫伏、微伏。

1千伏=10伏=10毫伏=10微伏

20. 电压表使用规则:1)该表要并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所测电压不能超过该表量程。

21. 电阻【R】: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兆欧、千欧

1兆欧=10千欧 1千欧=10欧

22.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23. 滑动变阻器:

原理:功过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名牌:“50Ω 2A”→表示意义:最大阻值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注:串联在电路中、接线要“一上一下”、通电前吧阻值调至最大

十三、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公式:I=U/R

理解:1)式中I、U、R必须早同一段电路;2)I、U、R中已知其中两个量可求另一个量;3)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3. 定律应用:

1)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2)当电压不变是,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3)当电流一定是,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增大。

4. 电阻串联特点:

I=I=I U=U+U R=R+R I:I=1:1

5. 电阻并联特点:

I=I+I U=U=U R=R U:U=1:1

十四、电功和电热知识归纳

1. 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W】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千瓦时

1千瓦时=3.6×10焦耳

3. 测量W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 计算公式:W=UIt

注:式中的U、I、t必须在同一段电路、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已知任意三个量可计算出第四个量。

5. 变形:W=UIt=IRt=U/R

6. 额定电压【U】: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7. 额定功率【P】: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8. 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9. 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10. 当U>U时,P>P;灯很亮易烧坏

11. 当U<U时,P<P;灯很暗

12. 当U=U时,P=P;灯正常发光

13. 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则有W=Q

14.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组成。

15. 进户线分火线和零线;可用电笔测量,若电笔氖管发光则为火线。

16.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并联。

17. 保险丝: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作用: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18. 电路中电流过大原因:1)电路发生短路;2)电器总功率过大。

19. 安全用电原则: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2)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20. 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接在火线上,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十五、电转换磁知识归纳

1. 磁性:物体吸引铁、镍等物质的性质。

2.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4. 任何磁体都有2个极:一个是N另一个是S极。

5. 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7. 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8. 磁场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9. 磁场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0. 磁感线: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

11. 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2. 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

13. 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4. 安培定则:右手握住螺线管,四肢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为螺线管N极。

15. 通电螺线管性质:1)电流越大磁性越强;2)匝数越多磁性越强;3)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4)通电螺线管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改变。

16. 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构成电磁铁。

17. 电磁铁特点:1)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2)磁性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调节;3)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8. 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高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9. 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0.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电路必须闭合;2)知识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3)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1. 感应电流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2. 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接卸能转化为电能。

23. 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组成。

2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腰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25.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手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6. 直流电动机原理: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手里转动的原理制成。

27. 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路方向的电流。

28. 直流电:电流方向不变的电流。

十六、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知识归纳

1. 博得传播速度v与欧畅、频率的关系是v=λf

2. 电磁波四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3. 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4. 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两大支柱:卫星通讯、管线通信。

5. 光纤通讯优点:容量大、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不怕潮湿、不怕腐蚀

6. 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其用途:1)发送电子邮件;2)召开视频会议;3)网上发布新闻;4)进行远程登录,实现资源共享等。

7. 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利用微波传递信号的。

十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归纳

1. 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等。

2. 核能获取途径: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

3. 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

4. 氢弹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质量保持不变。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考点解析 篇三

常用实词

知识点总结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积累卡片

常见文言实词例释

1.安

(1)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3)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

(3)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

3.从

(1)跟,随。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2)学习。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3)追寻。例:溯洄从之(《蒹葭》)

(4)依从。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自,由。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

(6)在。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

(7)堂房亲属。例:赠从弟(《赠从弟》)

(8)向。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4.得

(1)能够。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2)领会。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同“德”,恩惠,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4)实施。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得意。例:怡然自得(《童趣》)

(6)得到,获得。例:优劣得所(《出师表》)

5.道

(1)(正确的)方法。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主张,思想,学说。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3)路。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4)政治的理想境界。例: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

(5)仁政。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说。例: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四

导数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基础概念。当自变量的增量趋于零时,因变量的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之商的极限。在一个函数存在导数时,称这个函数可导或者可微分。可导的函数一定连续。不连续的函数一定不可导。导数实质上就是一个求极限的过程,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来源于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第一定义

设函数 y = f(x) 在点 x0 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 x 在 x0 处有增量 △x ( x0 + △x 也在该邻域内 ) 时,相应地函数取得增量 △y = f(x0 + △x) - f(x0) ;如果 △y 与 △x 之比当 △x0 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的导数记为 f(x0) ,即导数第一定义

(二)导数第二定义

设函数 y = f(x) 在点 x0 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 x 在 x0 处有变化 △x ( x - x0 也在该邻域内 ) 时,相应地函数变化 △y = f(x) - f(x0) ;如果 △y 与 △x 之比当 △x0 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的导数记为 f(x0) ,即 导数第二定义

(三)导函数与导数

如果函数 y = f(x) 在开区间 I 内每一点都可导,就称函数f(x)在区间 I 内可导。这时函数 y = f(x) 对于区间 I 内的每一个确定的 x 值,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导数,这就构成一个新的函数,称这个函数为原来函数 y = f(x) 的导函数,记作 y, f(x), dy/dx, df(x)/dx。导函数简称导数。

(四)单调性及其应用

1.利用导数研究多项式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步骤

(1)求f(x)

(2)确定f(x)在(a,b)内符号 (3)若f(x)0在(a,b)上恒成立,则f(x)在(a,b)上是增函数;若f(x)0在(a,b)上恒成立,则f(x)在(a,b)上是减函数

2.用导数求多项式函数单调区间的一般步骤

(1)求f(x)

(2)f(x)0的解集与定义域的交集的对应区间为增区间; f(x)0的解集与定义域的交集的对应区间为减区间

2022语文中考知识点整理总结 篇五

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文章却蕴含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生命生命》是香港女作家杏林子(本名刘侠)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三个事例引出了对生之。、生命力和生命的感悟,并从不同的侧面引发出了三点思考:即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要让有限的生命发挥了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驻足观赏,使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5、《童趣》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一章,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6、《理想》是诗人流沙河的一首现代哲理诗。这首诗从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三个方面告诉人们:人生要有理想,只要树立了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7、《短文两篇》中的《行道树》是由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所作。这篇文章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文中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另一篇文章《第一次真好》,由台湾女作家周素珊所作。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感悟: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当然,作者所说的第一次,都是有益身心的第一次。

8、《人生寓言》的作者是周国平。其中《白兔和月亮》告诉人们: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落难的王子》通过王子的经历又告诉人们: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9、《我的信念》的作者是波兰科学家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阐述了一个位科学工作者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品质。其一,科学工作的宗旨是探讨真理,而不是谋求物质上的利益。其二,科学工作需要自由,需要宁静,需要时间。其三,科学研究需要献身精神。其中献身精神是全文的核心。也是居里夫人思想品质的根本。

中考知识点总结 篇六

一、化学之最

(三)酸: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 ”

6、酸式盐(多元酸里的氢部分被金属取代,H夹在中间)

碳酸氢钠NaHCO3 , 碳酸氢钙Ca(HCO3 )2

磷酸二氢钠NaH2 PO4

磷酸二氢钾H2 PO4

硫酸氢钠NaHSO4

硫酸氢钾HSO4

7、碱式盐(化学式的中间有“OH”):碱式碳酸铜Cu2(OH)2 CO3

8、其他盐

高锰酸钾MnO4

锰酸钾2MnO4

氯酸钾ClO3

硫化钠Na2 S

碘酸钾 IO3

亚硝酸钠NaNO2

硫化钾2 S

二、化学方程式和计算

1、计算

在进行计算之前必须先检查以下几项,否则所有的计算都是徒劳!

①化学式写正确

②方程式要配平

③相对分子质量计算要准确

步骤:

⑴解、设

⑵化学方程式

⑶找已知物和未知物、算相对分子质量

⑷列比例

⑸答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以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为例:

质量比等于 2ClO3 2Cl + 3O2 ↑

系数×相对分子质量 : 245 149 96

①微观意义:每2个氯酸钾分子,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氯化钾分子和3个氧分子

②宏观(质的)意义: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③量的。意义:每245份质量的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149份质量的氯化钾和96份质量的氧气。

注意:“+”不能读成“加”,“=”不能读成“等于”要读为“生成”。

3.按要求写化学方程式

有水生成 有CO2生成(各写两个)

化合反应 2H2 +O2 2H2O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其他反应

中考语文复习成语 篇七

01、黯然失色:暗淡地失去光泽,形容相形之下显得逊色,也形容神情沮丧,无精打采。

02、暗送秋波:既指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也指含蓄地给另从传递消息。也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03、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04、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05、哀而不伤: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06、不绝如缕:像一根似断未断的细线那样,形容事情十分危急。也用以比喻声音徽弱,或某种技艺后继乏人。

07、不翼而飞:比喻言论或消息流传得极快;也用以指东西丢失。

08、鞭辟入里:形容言辞或文章说理透彻,也形容领会深刻。(鞭辟:鞭策;里:里层)。

09、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觉。也指不懂得人情世事。

10、不怕官,只怕管: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威严。也指在人管辖之下,一切只能听命于他。

2018中考语文复习必备的成语(2)

11、不入虎x,焉得虎子: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

12、比翼双飞:比喻夫妇恩爱,朝夕相伴。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13、兵强马壮:形容战斗力量的充足,也比喻势力的强大。

14、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

15、不登大雅之堂:大雅:旧时指对文学、艺术有一套“雅正”标准的人;堂:厅堂。意思是粗俗的文艺作品是不能拿到大雅之人的堂前去观赏的。有时也指没有见过大场面的或不配参与大场面的人。

16、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7、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18、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19、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20、百发百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射一百次,中一百次,形容弹无虚发。泛指射击技术高明,每发必中;也比喻对事惰的预料有充分把握,从不失算。

如何提升中考数学成绩 篇八

总结梳理,提炼方法

复习的最后阶段,对于知识点的总结梳理,应重视教材,立足基础,在准确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公式、法则、定理的实质及其基本运用的基础上,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于题型的总结梳理,应摆脱盲目的题海战术,对重点习题进行归类,找出解题规律,要关注解题的思路、方法、技巧。如方案设计题型中有一类试题,不改变图形面积把一个图形剪拼成另一个指定图形。2过基本技能关

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做到对每道题要知道它的考点。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3重视夯实数学双基

在复习过程中夯实数学基础,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重视强化题组训练——感悟数学思想方法除了做基础训练题、平面几何每日一题外,还可以做一些综合题,并且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而总结出它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思想方法相近的题目编成一组,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学会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4第一轮复习的四点技巧: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九

1、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就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的交点O(即公共的原点)叫做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x轴和y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轴和y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2、点的坐标的概念

点的坐标用(a,b)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时,(a,b)和(b,a)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十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sinA=a/c

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cosA=b/c

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tanA=a/b

余切(cot)等于邻边比对边;cotA=b/a

正割(sec)等于斜边比邻边;secA=c/b

余割(csc)等于斜边比对边。cscA=c/a

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 第十一篇

1基本作图知识点

一、基本作图的有关概念:

1.尺规作图: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来作图的方法,叫做尺规作图。

2.五种基本作图:五种基本作图是尺规作图的基础,数学中的五种基本作图是指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一个角的角平分线、过定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二、基本作图的原理和步骤:

1.原理:边边边公理

2.步骤:作图题的方法与证明题解法不相同,对于作图题首先将文字叙述转化为数学语言,即要写出题目的已知、求作、作法、证明。

三、尺规作图的优点:尺规作图只能使用圆规和无刻度的直尺这两种工具。工具虽少但能正确地画出的图形,比度量法画出的图形更精确。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三角形中的中位线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2)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

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

3判定方法

判定1: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2:一个三角形,如果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以这条边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判定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4:若一个三角形30°内角所对的边是某一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以这条长边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判定5: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一般式:

(2)顶点式:

(3)当抛物线与x轴有交点时,即对应二次好方程有实根和存在时,根据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因式,二次函数可转化为两根式。如果没有交点,则不能这样表示。

注意:抛物线位置由决定。

(1)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①开口向上。

②开口向下。

(2)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

①图象与y轴交点在x轴上方。

②图象过原点。

③图象与y轴交点在x轴下方。

(3)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对称轴:)

①同号对称轴在y轴左侧。

②对称轴是y轴。

③异号对称轴在y轴右侧。

(4)顶点坐标。

(5)决定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

①△>0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交点。

②△=0抛物线与x轴有唯一的公共点(相切).

③△<0抛物线与x轴无公共点。

(6)二次函数是否具有最大、最小值由a判断。

①当a>0时,抛物线有最低点,函数有最小值。

②当a<0时,抛物线有最高点,函数有最大值。

中考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篇

力学:

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刻度尺读数需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4.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5.量筒不但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还可以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6.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7.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8.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9.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10.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11.平均速度表示一段时间或路程内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而瞬时速度表示某一位置或某一时间点物体运动快慢程度12.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1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4.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15.乐音和噪声没有严格的界限,与地点、时间、环境及人的心情都有关系

16.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17.防治噪声三个环节:①声源处②传输路径中③人耳处18.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19.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0.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1.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

状态改变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2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23.力的示意图是简单的画法(不用分段)

24.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这一原理制成的。25.弹簧测力计不能倒着使用

26.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27.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28.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29.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30.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1.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拍打衣服上的灰、足球离开脚后向前运动、运

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甩掉手上的水)

32.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33.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34.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35.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①同一液体②液体静止

36.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37.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38.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39.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40.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41.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42.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重力43.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V物

4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45.潜水艇自身的重力是可以改变的,它就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下潜、上浮和悬浮的46.密度计放在任何液体中其浮力都不变,都等于它的重力47.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飞机起飞就是利用这一原理)48.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49.定滑轮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50.滑轮组绳子段数越多,越省力,越费距离

51.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①有力②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52.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53.“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54.使用机械能省力或省距离(不能同时省),但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机械效率小于1)55.有用功多,机械效率高(错),额外功少,机械效率高(错)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大,机械效率高(对)

56.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重物不变,减轻动滑轮的重也能提高机械效率)57.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58.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59.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60.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

61.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62.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63.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64.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65.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66.杠杆不水平也能处于平衡状态

67.1m水的质量是1t,1cm水的质量是1g

68.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33

电学:

69.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70.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71.用电流流向法来判断电路的状态是非常有效的72.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73.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74.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75.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76.安全电压应低于36V

77.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78.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79.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8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8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82.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8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

UI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8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反比85.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86.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

87.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88.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指北的一段是北极(N极)89.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90.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91.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92.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9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94.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有铁心比无铁心磁性要强的多)95.电磁继电器的特点: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自动控制)96.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法拉第)

97.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这一现象制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98.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电路是闭合的②切割磁感线99.电能表表盘上的示数最后一位是小数100.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101.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102.“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103.指南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作用104.电磁铁的主要应用是电磁继电器105.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10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光、热:

107.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108.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109.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110.体温计使用前要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111.熔化、汽化、升华过程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放热112.晶体和非晶体主要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113.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对)

114.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晶体熔化过程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

115.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①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②液体的温度③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速度116.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会根据图象判断)117.液面上方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118.生活中的“白气”或“白烟”都是液化现象

119.雾、露是液化;霜、窗花是凝华;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120.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21.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122.光和声音遇到障碍物都会发生反射现象

123.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手影)124.真空中光速:c=3×10m/s=3×10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125.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126.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127.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28.只有凸透镜物在一倍焦距以外能成实像,其它都是虚像(平面镜、凹透镜)129.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30.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13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32.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13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134.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35.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136.眼睛的结构和照相机的结构类似

137.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138.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且同时存在);分子间有空隙139.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140.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141.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142.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143.热值、密度、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144.两块相同的煤,甲燃烧的充分,乙燃烧的不充分,甲的热值大(错)145.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146.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147.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

148.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9.蒸发只能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150.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这12篇中考知识点总结就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中考知识点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