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快回答整理了13篇《一去二三里》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㈠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内容是一首古代童谣,要求认识十二个生字,配有两幅插图。
【学生分析】
学习本课时,学生刚刚学完汉语拼音,在学拼音的过程中已经认识了部分生字,学习了几首儿歌,有初步的学习生字和儿歌的经验。但学生对汉语拼音还没有达到熟练巩固的进步。本课要掌握的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多的接触。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学习目标】
1、认识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有余力者会背诵。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课前准备】
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
1、小朋友,大家在幼儿园学过许多儿歌,谁还记得哪些儿歌中有数字?你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⑴ 学生回忆旧知。
⑵ 指名背诵儿歌。其余学生跟背“
备选若学生一下子说不出来,则教师举例示范。
(如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翻跟头,
七、八、九,拍皮球,
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2、这些数字儿歌可真有趣!
环节意图:通过让学生回忆旧知,调动学生的原有语言储备,为学习新内容做准备。
二、学习古诗
1、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一首古诗,里面也有数字,大家想读吗?
2、读通诗句:
⑴ 请打开语文书翻到44页,先把数字宝宝圈出来,再读一读。
⑵ 谁能把圈出来的数字宝宝大声地念给大家听?
指名读,师生正音。(课件出示诗句,并圈出十个数字)
大家一起读一遍。
⑶ 有一个数字宝宝在诗中的读音跟刚才大家读得不一样,找找是哪一个?(课件圈出yí)
① “一”在第四声的前面要变成第二声,在诗中它的后面是qù第四声,所以是“yí去二三里”。另外还有“yí个人”、“yí辆车”、“yí座山”,你还会说吗?指名说。
② 再来把第一行读一遍。
⑷ 现在,你能把整首诗读下来吗?试试看:
① 学生自由读。
② 指名读,评价正音,学生齐读。教师适当作指导及示范。
③ 齐读。
⑸ 每首诗都有一个题目,这首诗的题目叫──(课件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学生齐读课题:
① 题目和诗句的第一行内容一样,读得是否一样呢?听老师读读看。你听出有什么不同?学生听读并说一说不同之处。
②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评议
③ 同桌两个人互相读一遍,听听是否读得不一样了。同桌互读互评
④ 谁能加上题目读整首诗?指名读。
⑤ 男同学读一遍,女同学比一比。
3、了解诗意:
⑴ 老师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仿佛看见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你们看见吗?你能说说你看见了哪些景物吗?说不出来,你可以再仔细读读这首诗。学生自由表达交流。
⑵ 根据交流情况,随机理解“一去”“里”“烟村”“亭台”等词。
备选若学生不涉及到这几个词,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他们理解大致的意思。
⑶ 现在,电脑娃娃要考考大家了。它出现一个画面,叫大家猜是哪一句诗。指名猜或集体猜。
(课件出示诗句)生齐读。
环节意图通过猜诗句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将诗句的内容与画面建立联系,进一步理解诗意,为诵读全诗做铺垫。
4、诵读全诗:
⑴ 一路走出去不远,只见一个村子里炊烟袅袅,有四五户人家,山上有亭台六七座,路边有八九十枝花,多美呀!
⑵ 你喜欢这首诗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美美地读一读。生自由感情朗读。
⑶ 谁想美美地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⑷ 配乐朗读。
⑸ 适当背诵。请会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再美美地读一遍。
三、猜谜语,巩固生字
1、大家学得很好,老师要奖励大家,猜个谜语,好不好?看,这是一首谜语诗,你会念吗?
一 片 二 片 三 四 片,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片,
qiān wàn wú shù
千 片 万 片 无 数 片,
lú dōu jiàn
飞 入 芦 花 都 不 见。
学生自由念诗。
2、出示芦花图片,稍作介绍。学生猜谜。
3、出示谜底雪。
4、仔细观察,这首谜语诗与刚才学的诗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学生观察后回答。
5、出示十个数字顺读一遍,倒读一遍,打乱顺序读一遍。
四、作业
1、课堂作业随堂练习2、4题。学生独立作业后校对。
2、课外作业把《一去二三里》读或者背给爸爸妈妈听,能干的小朋友还可以让爸爸妈妈猜猜《雪》这首谜语诗。
五、课堂小结
今天的语文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交流。
去二三里教案 篇二
一、课前准备:
学生唱单韵母歌。
二、教学儿歌,认识生字。
1、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听,为了奖励大家,李老师放一首儿歌给你们听,好吗?但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小耳朵(竖起来)听清楚,这首儿歌里面有哪些数字?
(生:这首儿歌里有十个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表扬:你看得真仔细。
2、师:这节课,我们通过识字(一)第一课:一去二三里去认识这十个生字,它们还介绍两个汉字朋友给我们,请大家翻开书本44页,齐读课题。
3
、观察图画:
(1)师:李老师带来一幅画,请大家一块儿看看吧。
黄昏的时候,太阳快要下山了,远处有一座座亭台,山里住着几户人家,路旁,树上长着漂亮的花朵,小孩子赶着回家吃饭,看到这样的美的景色,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说啊,这儿真美。
(2)师:小朋友,你认为哪里的景色美呢?
(3)师:诗人看到这样美的景色,写下了一首童谣。(师范读)
(4)问:你会读吗?(指名读)表扬:我们班的同学真是聪明,读书又响亮。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好吗?读得真棒,表扬自己。
(5)师:你们读得这么好,请跟自己的同桌说悄悄话,读一读这首诗。(唱:123)
(6)师:现在,我们来比赛读书,看谁拿的红苹果大?
(拿出人像)这是男同学,这是女同学。谁先来?
4、认识生字。
(1)师:这节课,我们要认识12个生字,它们藏在诗歌里,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好吗?请一位同学来帮帮老师。(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师:我们借助拼音来读读这些字。
(3)师:现在,大家把你自己做的生字卡片拿出来,认一认这些字。(唱:123)
(4)师:我们来一个男女识字大赛好吗?谁认识上面的字,把卡片放在这下面。(表扬)
5、我会画。
师:我们比赛完了,你想不想画画?拿出你的图纸,给生字找出相应的音节涂上你喜欢的颜色。(表扬:我们班的同学都是画画的天才。)
6、我会唱。
(1)师:正当我们画画的时候,有一群打篮球的男孩子来跟我说,要跟同学们较量一下,怎么样,你们敢不敢跟他们唱一唱对数歌呢?(表扬:你们都是勇敢的孩子。)
(2)师:我说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小猫最爱把脸洗)
我说二,谁对二,哪个尾巴像把扇?(孔雀开屏像把扇)
我说三,谁对三,哪个驮着两座山?(骆驼驮着两座山)
我说四,谁对四,哪个满身都是刺?(刺猬满身都是刺)
我说五,谁对五,哪个头上长小树?(小鹿头上长小树)
我说六,谁对六,哪个爱在水里游?(鸭子爱在水里游)
我说七,谁对七,哪个叫人早早起?(公鸡叫人早早起)
我说八,谁对八,哪个唱歌呱呱呱?(青蛙唱歌呱呱呱)
我说九,谁对九,哪个会用头顶球?(海狮会用头顶球)
我说十,谁对十,哪个学话有本事?(鹦鹉学话有本事)
(3)师:同学们真有礼貌,这节课你们的表现非常出色,你们都是好学生。
《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三
一、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知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知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识别八、入;九、几。
三、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的课件,梨树贴图,
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五个整体认读音节和三个三拼音节。
2.激趣导人: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工国里认知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俺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协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知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俺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动身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二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知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同学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同学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同学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同学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知了哪些字?
3.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4.摆-摆。
人人动手,把12张字卡分成两类摆-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
全班交流。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男女生分别齐读。
六、课间活动:全班扮演唱《数鸭子》
七、认知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知田字格。
2.引导同学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4.指导书写。
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同学练写。
八、安排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俺们周围那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俺会认。
变序抽取字卡,同学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做找朋友游戏。
2.俺会记。
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全班交流。鼓励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法识记。
3.俺会用。
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选生字卡填空。
交流:俺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两遍。
2.限时背诵课文:给5分钟时间,同学各自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
3.借助插图背诵课文:能背诵的看大屏幕上的课文插图一,还不能背的可以看课文,全班把课文齐背(读)两遍。
4.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齐背,全班齐背。
三、指导书写二'三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同学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这两方面来说)
3.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同学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同学继续练写。
四、扩展活动
1.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跟好朋友一起读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
绕口令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
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
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
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汉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课前准备:
一、复习导入
1、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完了拼音,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老师现在想考考大家,还认不认识这些朋友的名称(师出示卡片)
激趣导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里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汉字朋友最喜欢与上课专心听讲、爱动脑筋的同学交朋友,看哪位同学在这节课中交的汉字朋友最多,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打开书第44页。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同学们,请看看课本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在说些什么呢?(小组进行讨论)
2、各小组派代表说。
师述说:有一个山村,住着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山上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山下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鲜花,你觉得这充满生机的村庄美不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美丽的画面)
3、作者把这个美丽的`村庄写成一首有趣的童谣,你们想不想学,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课。
4、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
5、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里:长度单位,一里=500米,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大概四百米,我们跑完一圈再跑多一点也就是一里了。)
三、图文结合,学习课文
1、这么美的村庄,这么有趣的童谣,老师情不自禁地想读读,去感受这乡村美丽的风光,你们想不想听,老师有两个小小的要求:
A.闭上眼睛
B.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画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这么有趣的童谣,你们想不想去读,边读边和童谣中的生字交朋友。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读音的时候你有什么新发现?
(提示“一”的变调)
2、你交了哪些生字朋友?你是怎么认识的?(出示要认的字)
小朋友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既懂得观察,有能通过各种途径自己识字,真棒!
3、你觉得这些字中哪个音或字形难读,难记的,给同学们提个醒。(四、十、三)
4、请一位同学上来当小老师,带同学们读准这些字的音,好吗?
5、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6、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A、找朋友的游戏:(持拼音卡片的上来找其对应的生字)
B、比赛读绕口令:(看哪个同学读得又快又准)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要分清四和十,必须认真读一读。
五、指导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与学习伙伴合作,一位读古诗,一位指图中的内容,轮换合作。
3、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背。
4、男女生、小组比赛。
六、课间游戏
全班表演唱《数鸭子》。边唱边做动作,让学生轻松轻松。
七、 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a)认识田字格。
i.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ii.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iii.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他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b)指导书写“一”。
i.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ii.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八、布置作业
a)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b)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了本课的生字。比一比谁找得多。
人教版第一册《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五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难点是分辨“八”和“入”。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六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认识笔画“—”,能在田字格中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初步感受童谣中表现的意境镁。
【教学准备】
课件、头饰。
【教学课时】
二课时。第一课时
一、拍手游戏导入新课学习
1、做数字拍手游戏。
2、导入新课:
师说这些数字宝宝真是太可爱了,他们不但可以编进游戏中,还可以编进诗里去呢!请听
(课件播放|配图诗朗读)
3、点明课题、出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童谣《一去二三里》,它就在我们的书上。
二、读准字音,学会正确地朗读童谣
1、提出朗读要求:
小朋友一定很想读了,但是等一等,先听听要求,把每个音节都拼读准确,特别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遇到不会拼读的可向附近的同学请教,也可以举手向老师求助。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辅差。
3、了解学生读童谣情况:
谁会读童谣了?
⑴ 指名读,其他小朋友仔细听听,要特别留意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读得怎样。
(有读得不准的,请生指出帮其正音,全班读读易错的字,特别是“烟、村、亭、四、十”等)
⑵ 把易读错的字集中起来再读读。
⑶ 拿起书本,一起把整首童谣读一读。
三、进一步认识生字
师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自己拼读音节,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已经会读这首童谣了。
1、找出数字宝宝:
拿起笔把躲进童谣里的十个数字宝宝圈出来再认一认。
2、按顺序认读带音节数字:
利用课件有顺序地出现带音节的数认字宝宝,开火车跟这些宝宝打招呼。
3、打乱顺序读去音节数字:
自由读,不会的看看书中的音节。
两人抢读。
4、找朋友游戏:
规则事先老师已经发给每人一张卡片,卡片上是以不同文字形式表示的十个数字宝宝,有中文、阿拉伯、英文的。大家离开位置自由组合,找到表示同一意思的数字拉起手,然后一组组汇报。
5、课件出示“先、里”学习这两个生字:
师还有两个字宝宝要和你们打招呼,它们是谁?
⑴ 组词比赛:
师“先、里”说他们的用处可大了,可以组成很多词,我们男、女同学比赛一下,看看他们谁组的词多。(帖出男、女生头像,在下面划“正”字,以决出胜负)
⑵ 用“先、里”说话。
6、进一步认识数字的意义:
师十个数字宝宝又来了,他们说“我们啊,跟人类的生活联系最紧密了,生活中随时随处都会有我们的存在,不信,你看看自己,看看周围,想一想,一定能找到我们的。(钟、日历、电影院、门牌号,引导学生发现人体组成部分的数量,自己学习用品的数量,教室里各类物品的数量以及听课老师的数量。不但能发现显性的数字,还能发现隐性的数字。)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字宝宝,加深了对数字意义的认识,又进行了数字的运用,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更使学生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作用和魅力,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外延,使语文学习生活化。
四、再读无音节童谣,巩固识字
课件出示被脱掉了帽子的童谣,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五、学写字(重用课件指导)
1、认识田字格。(横竖中线,左右上下格)
2、指导“一、二、三”书写:
⑴ 认识笔画“—”,书空一遍。
⑵ 讲解笔顺。
⑶ 跟着电脑博士在空中写一遍。
⑷ 描一描。
⑸ 师范写。
⑹ 生练习书写生字:
提前写好的读读老师送给你们的诗歌。
《数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课件出示看图填字题,请学生做一做。
二、再读童谣,深入体会童谣意境
1、读书指导:
师我们读书啊,不光是用嘴巴读,还要用心去读,怎么样是用心读呢?就是我们啊,读到什么想到什么,边读边想,仔细领会,这样子读,才会读得更有味,更吸引人。
2、自由读读,边读边想。
3、指名说说,你读时想到什么了?
相机释疑:“二三里”(点击图片解释饶操场跑道四五圈)
“亭台”亭子。
“烟村”冒着炊烟的村庄。
4、看课件情景朗读童谣,让学生置身于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中去朗读,披文入境,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内涵,感受语言文字表达的魅力,初步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
5、配乐朗读童谣(站起来读)。
三、知识链接
朗读诗歌《咏雪诗》谈谈体会。
四、做做随堂练习
【设计意图】
本首童谣是数字意义启蒙学习的好教材。学生对这首童谣比较熟悉,幼儿园里就接触过。但那时学生读童谣是无意识的,有口无心的,甚至有一些字音也无法读准。本册教材安排这首童谣作为第一节识字课,除了要求会读会用的字,还出现了四会字,要求“会读、会认、会用、会写。”
“人生起步识字始”,第一节识字课是学生以后识好字的关键,所以上好这一节课的意义非常重要。,如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懂得识字的一些方法呢?又如何根据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来开展本课的学习呢?这些问题是我在设计教学时所思考的,因此我本课的教学设计也是紧扣这几个问题进行的,现阐述如下
一、以游戏活动的形式组织教学
这是我首先想到的组织方式,因为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游戏活动是他们最喜欢的,玩是他们的天性啊。于是我这节课就以游戏贯穿教学始终。课一开始,就以数字拍手游戏引出本课教学。老师以“数字宝宝太可爱了,不但可以编进游戏中,还可以编进诗里边去呢”这一句话导出新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字就被激发起来了,这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很好的情感基础。再接下去的学习中,我以“跟数字宝宝打招呼、数字宝宝找朋友”等形式来加深小朋友对数字宝宝的认识,考虑到学生对数字已有感性的认识,但真正看到每个数字宝宝准确地认出来,很多孩子其实还不会。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按顺序读出数字宝宝之后让数字宝宝摘掉帽子变换顺序排队出现,再让学生认认,及时知道学生要看着字去读准字,不能瞎读 、有口无心地读。这样的设计既有趣味性,又渗透了良好读书认字习惯的培养。
在“数字宝宝找朋友”的游戏中,我让阿拉伯、中文、英文数字宝宝交朋友。这一环节既加强了对数字宝宝字形的记忆,又加深了对数字宝宝意义的认识,更让他们懂得了同样的数字宝宝可以用不同的文字表示出来。
然后在“先、里”两个字的学习时,我安排了男、女同学比赛着用“去、里”组词说话的活动,让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中学习,激活他们的思维,开拓他们的智慧,从小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把“先、里”两个字单独出现让学生学习,我是考虑到了本课的十个数字宝宝对小朋友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先、里”字形的认识就成了识字的难点。因而我就采用了“单独另类呈现”的形式来教学,以加深学生对这两个字形的记忆。有些“另类”的东西不是特别能引起人的无意注意吗?我在这里就套用了一下,以达到记忆字形的目的。
二、与生活紧密联系,让语文学习生活化
我们都知道,课程来源于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数字宝宝离我们真的的太近了,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处都有他们的存在。于是我就设计了“找找我们身上以及身边的数字宝宝”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中发现数字宝宝。当他们发现了“显性的数字宝宝”,像“日课表、作息时间表、钟表、日历、作业本”等上面的数字,我在表扬他们真会观察时,又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去发现“隐性的数字宝宝”,像“一台电视机、一条红领巾、三十条红领巾、多彩的生活五个字、我们大家在一起七个字”等,学生为自己能发现躲在暗处的数字宝宝而兴奋而激动,在这里他们尝到了成功的乐趣,思维特别的活跃,每发现一个数字宝宝都会带给无尽的喜悦,他们探究着、发现着、思索着、表达着,从而深刻体会到了数字宝宝的用处,感受到了数字宝宝与人类关系的密切。
三、课内向课外延伸,建立知识链接
在学了《一去二三里》之后,我还推荐给小朋友两首儿歌,里边也都有数字宝宝。同时,我告诉学生其实还有很多诗歌也是有数字宝宝的,把孩子从课内阅读引向课外阅读,引导孩子们与更多的生字宝宝、更多的儿歌亲密接触,从而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识字、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我本课教学的目的,本课的教学设计努力体现这种大语文教学观。
四、留下充余的时间练习写字
写字教学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本课是写字教学的起始课,因此我特别注意了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从“田字格、横中线、竖中线”的认识到基本笔画的认识,以及写字的笔顺指导,我都是从细微处着眼,通过课件演示、教师范写、学生防写、临写,扎实的地进行训练。好习惯的形成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可怀习惯一旦形成改就难了 。所以我想应该舍得花时间给学生写字,最好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写好字,保证写字的质量。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有两位小朋友想邀请我们去一个小山村游玩,你们想不想去呢?
生:想去!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图片导入
1、师:(投影课文中插图)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2、生:看到了后面有山;边上有树;看到两个小朋友;小房子(亭子)……
3、师小结: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组成了一个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有一位叔叔把这么美丽的景色编了一首童谣。让我们去看看童谣里是怎么样描写这美丽的景色的。
4、出示《一去二三里》,请你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5、学生自读课文,要求不是齐读,大声读。
三、教学识字
师:请谁来读一读课题。
生:一去二三里。
师出示“去”和“里”的生字卡片。
师:在那里你看到过这个字,请你组词。
生:一日千里 李白(纠正“李”是姓,不是这个“里”)
四、纠正字音
1、师:你觉得有那些音节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sān ting sì cun zuo
2、请你把读一读词。(指名读:烟村、亭台、六七座、十枝花)
3、解释什么是烟村、亭台(出示对应的图片,帮助理解)
师:烟村是什么?
生:村庄着火 人们在做饭
师:就是村里的人们都在做饭,烟囱里都冒着烟,我们远远看去就是一个“烟村”。(同时出示烟村的图片)
师:出示亭台的图片。你们看到过吗?去过吗?请你说一说当时的感受。
生:看的很远;空气好;很舒服
师:请你再读一读这个词。(指名读,巩固)
五、读课文
1、那么美丽的课文,你们能不能也来美美地读一读啊?
2、谁来读。请你当小老师,读第一句(学生逐句带读,逐一出示对应的图片;正音)
3、教师范读(如果我读的好,请你也为我鼓鼓掌吧!)
师:你觉得好在那里?
生:音准;声音响亮;有感情;声音有起伏。
师:那就请你们也学着陈老师的样子一起来读一读这首童谣。
4、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型,读出感情。
5、开火车读。一人一句:
师:哪列火车快快开?
生:这列火车块块开。
6、配乐读:
师:你们读的真不错,现在奖励你们,给你们的朗读配上音乐,希望你们能读的更加有感情。
生读。
7、四个大组竞赛,连读。(一组一行)
8、四人小组合作读:
师:请你们四人小组合作读一读,可以是一人一行,也可以是其他的方式。
9、教师巡视。
10、学生汇报:
师:哪个组先来。
生汇报。(不是很会合作,此环节有一点乱,还要多练习合作)
11、师:那么美丽的景色,陈老师也忍不住想和大家一起去郊游了。我想邀请一位同学跟我一道去。
老师带着学生看着图片,边走边读。
12、请你们自己找你们的同桌一起去游玩。
六、小结
请你回去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带你的爸爸妈妈也去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游玩一番。
【自评】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中的《一去二三里》一课是首流传非常广的童谣。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根据修订后的大纲精神及新教材编者的意图,要着重抓识字教学和朗读、背诵指导,所以教学中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则不作要求。
这首童谣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美。指导朗读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教学时则多读,不要求甚解,让他们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逐渐理解。因此要力避对词句做主动的讲解。否则,不但会破坏童谣形象的完整性,损害它的艺术感染力,而且会压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童谣反复吟诵,才能读出韵味来。要让学生通过小组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形式,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消化和吸收。教师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朗读古诗的方法。让学生体味到一种清新、自然的乡村气息,利用朗读的律动感染学生,把学生引入其中的意境。同时根据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辅以手势、动作。学生跟着老师一边吟诵一边做动作,陶醉在诗情画意之中。
同时,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有助于增强语感、增强记忆,可使儿童在舒缓的读诵、细细的品味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词句描写的情景,通过图画再现出来,就会变得具体可见,能帮助学生感受形象,进入情境。教学童谣时,出示投影的课文插图及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情境,使整首童谣的内容变得形象化,学生的情感因素自然也调动起来了。课后可以让学生想象童谣中的场景并且作画,把诗中描绘的景象形象化,进入了自由想象的空间,乐在其中。音乐往往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使人心驰神往,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想借助音乐来渲染情境。教师、学生诵读诗歌的同时播放节奏轻快、行云流水的古筝乐曲《高山流水》来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升华。
然而,在教学后发现虽然朗读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但学生在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朗读还是停留在原有的水平,没有什么提高,分析是我的教学引导和教学即时评价不够,没有很好地利用图片等手段,给学生创造意境,升华情感。
其次,教学环节设置的不够严谨,使得教学过程前后承接和梯度的延伸没有到位,今后要在教学设计上面多化心思,教学思路要清晰,目标明确,教学内容要层次分明。
在四人小组合作朗读的环节中,流于形式,也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在今后的合作中选好组长,并且四人轮换角色,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朗读诗中的每一句话,同时,避免争句念的冲突。
【互评】
〖陆哲群〗
一、注意从生活现象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就越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陈老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一开始陈老师就以两个小朋友带大家到小村庄去游玩为引子,把同学带入诗中所描写的情景,使其身临其境谈感受,体会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知做了一个感知上的准备。对诗中所提到的烟村和亭台,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难理解,陈老师就出示相应的图片,这样学生就很快理解了,有些学生甚至谈了看到图片的感受。
三、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一年级学生合作能力相对比较弱,在一起分工合作就有些困难,因此在本堂课中陈老师利用了同桌合作或是四人小组合作。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同桌合作:你能把这首古诗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吗?如果发现你的同桌读错了,请你教教他。学生不仅兴趣浓,而且及时纠正了不足,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差异。
不足之处:
1、不能及时对学生中的闪光点与不足进行评价,教学机智欠缺。这也难怪,毕竟陈老师才执教了两个月,经验还不足。
2、朗读的形式太单一,显得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还停留在原有的朗读水平上,没体现出老师的引导作用与教的作用。
〖葛雅清〗
1、陈老师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和。特别是在新课的导入上,用课件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知做了一个感知上的准备。
2、在对诗意的理解上,陈老师主要采用了研读,鼓励质疑,读中感悟的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又使老师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灵活性。同时还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一年级学生合作能力相对比较弱,多人数的在一起分工合作就有些困难,因此在本堂课中陈老师较多的是利用了同桌合作或是朋友合作。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同桌合作:你能把这首古诗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吗?如果发现你的同桌读错了,请你教教他。学生不仅兴趣浓,而且及时纠正了不足,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差异。在理解古诗的意思时,请学生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一人读古诗,一人指相应的画。通过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最后的深入体会时,又采用师生合作读。同时,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4、陈老师的儿童语言运用自如,使学生倍感亲切,唤起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的高涨热情。
不足之处:
1、儿歌的理解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个小故事,通过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理解儿歌的内容。
2、课堂上要注意学生的倾听,在培养学生读、说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3、儿歌教学在纠正字音的教学过程中,要在句中进行,不要脱离了句子,从而影响了句子的朗读情感。
〖俞建群〗
陈赟老师备课认真,课前做了很充分的准备,自己制作的课件能紧密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设计,也注意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学生能与其一起上课感觉是亲切的,和谐的。
对于本堂课的设计,可能还有这几个地方值得商榷:第一,学生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找需要注意之处这一环节,感觉上缺乏整体性,单归单的把字拎出来给孩子们正音,既费时并且在时间上容易重复浪费。而学生从读单个字到读词乃至念整句话,字音上的错误很自然的会重复发生,不如直接从读文当中,检查正音效果会更好些。第二,在利用课件图片激趣导读上,本人认为还不太够,发挥学生爱说的天性,把图画的美细数出来,也许学生对本诗的意境更会心领神会。
〖姚晓芸〗
1、以读为主,以各种读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这样,既没有破坏童谣形象的完整性,损害它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整节课中,老师请学生自己读,互相读,合作读,个别,既不显枯燥,有使学生有所得。
2、用课件上,许多直观、生动的图片,使学生对诗意有所理解,这样,既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在诗意理解上,又使学生对诗意达到一定的理解。
3、不足之处就是,老师对整节课把握不够,使课堂效率未达到预期效果。
〖刘丹〗
1、陈赟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教态,亲切,和学生的交流平等,自然。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新课导入环节上,陈老师用了出示图,看图说说你看见了什么的方法。这个方法是很不错的,图的效果还可以更好些,有些模糊。
3、习诗的时候,陈老师的安排是这样的:先找找诗中哪些字音要特别注意的,然后随机理解了“烟村”,“亭台”。然后再读了全诗。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感受:
⑴ 看图后,学生已经萌发了接触诗的兴趣,可以师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诗的已境中去,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读读,想想诗的意思。把诗句读通,在读中纠正字音。
⑵ 理解“烟村”“亭台”可以配合图片,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理解。
⑶ 朗读要有具体的指导。评评说说读读,更好。
4、整节课的学习气氛还是不错的,朗读也有一定层次的提高。
去二三里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理解图意,读懂儿歌,体会意境。
3、认识9种基本笔画和15个汉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学习正确规范地书写10个汉字。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2、识记汉字,并在田字格中将汉字写正确,写规范,写漂亮。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通用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理解图意,读懂儿歌,体会意境。
3、认识三种基本笔画和15个汉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学习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汉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汉语拼音
1、出示:yī sì wǔ shí zhī
(1)指名认读。
(2)说说它们是什么音节?(师提示:整体认读音节不可拼读)
(3)齐读。
2、出示:èr-rè shān-sān tíng-tǐng
(1)指名认读,会读哪一组就读哪一组。
(2)指名读,试着将三组都读准。
(3)齐读。
二、新授
(一)导入
学会了汉语拼音,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了。
(二)初读课文
1、出示插图及课文。
2、看图,听老师读课文。思考: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2)从远到近画了哪些景物?
3、多么美的地方呀,刚才老师给大家读的这首童谣,就是描写这里的。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汉语拼音也来把这首童谣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三)精读课文
1、出示第一行,谁来模仿老师的样子把第一行读好!
师:一眼望去,小山村并不远!只有两三里路。简要讲解一下“里”。
2、指导“一去”后面可以稍稍停顿。在句子中加“/”表示停顿,读好第一句!
3、到了小山村,你看到了些什么呢?
(学生说相关景物,出示相关词句和图面!指导观察理解与朗读。)
(1)烟村:冒着炊烟的村
(2)四五家,六七座:泛指,指有一些的意思。
(3)八九十枝花:也是泛指,从图上看,可以理解为很多的意思。
4、我们走进山村,欣赏了这里的美景,你能试着将这首童谣连起来读好吗?
(1)自由读。
(2)指名读。
5、你觉得这样的景色怎么样?(美)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自己亲眼看到了这幅美景。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感觉?你心里会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样?(轻松、喜悦)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
(1)分小组读。
(2)比赛读。
(3)齐读。
三、学习生字
(一)单独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认读。在读“一”时,指导学生认识第一声的变调。
1、讲解“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调,在第四声之前读二声,如“一去二三里”“一块地”、“一片海”;在第一,三声之前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
2、出示:“一去二三里”“一块地”、“一片海”
“一棵树”、“一朵花”“一条小鱼”
让学生读一读。
3、做“找朋友”的游戏。(出示拼音找汉字)
(二)指导识记并书写汉字
1、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汉字的家——田字格。
学说拍手儿歌认识田字格:“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中心点,各个方位记心间。”
2、出示基本笔画:横,竖,横折
(1)指导书空。
(2)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着重指导基本笔画的运笔及行笔方法。
(3)练习在田字格中书写。
3、出示本节课要写的五个汉字:一,二,三,十,五
(1)指导书空汉字,并学习看书上的笔顺图。
(2)师范写,着重指导汉字的间架结构,学生跟着书空。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师行间巡视。
(4)反馈书写情况。
四、作业设计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书写“一二三十五”这几个生字。
3、自己找一些带有数字的儿歌,练习读一读。
五、板书设计
识字1(汉字上加拼音)
插图
一 去 二 三 里,
烟 村 四 五 家。
亭 台 六 七 座,
八 九 十 枝 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儿歌。
2、适当拓展,巩固已学知识,激发阅读兴趣。
3、认识6种基本笔画,复习15个汉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学习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汉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进行认读。
2、出示去拼音的生字进行认读。
3、出示课文,让学生将“一”到“十”十个汉字贴入课文空缺的地方。
( )去( )( )里,
烟 村( )( )家,
亭 台( )( )座,
( )( )( )枝 花。
4、指名朗读,检查朗读情况。
二、指导背诵。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儿歌了吗?说给大家听听。
2、你能有什么样的词语来夸夸小山村。
3、假如你是一位小导游,请你看着图,用这首儿歌来介绍一下这个风景秀丽的地方。(看图,背诵)
(1)指名背。
(2)分男女生背。
(3)齐背。
三、拓展练习
1、将自己找到的带有数字的儿歌读给同座听。
2、出示一段数字儿歌让学生读一读。
数 星 星
(1)自由读。
(2)指名读。
(3)比赛读。
四、指导识字,书写
1、出示基本笔画:竖弯,点,竖弯钩,撇,捺,横折 弯钩
(1)指导书空。
(2)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着重指导基本笔画的运笔及行笔方法。
(3)练习在田字格中书写。
2、出示本节课要写的五个汉字:七,八,九,六,四
(1)指导书空汉字,并学习看书上的笔顺图。
(2)师范写,着重指导汉字的间架结构,学生跟着书空。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师行间巡视。
(4)反馈书写情况。
五、作业设计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练习书写“七,八,九,六,四”这几个生字。
3、写一写你知道的节日的日期,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
六、板书设计
识字1
( 一 ) 去 ( 二 )( 三 ) 里,
烟 村 ( 四 )( 五 ) 家。
亭 台 ( 六 )( 七 ) 座,
( 八 )( 九 )( 十 ) 枝 花。
汉语拼音是汉字的辅助性工具,在汉字教学过程中要用好这一工具,因此,从拼音教学向识字教学过渡时,我们要及时地巩固汉语拼音,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
看图,朗读,理解相结合,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也有利于朗读能力的提高。
汉字是有生命的,只有让学生在读字读词的过程中,产生联想,升华情感,才能将文字读活了,而不是将书读死了。
学生首次在田字格里学写汉字,写字前要让学生知道田字格的作用是帮助把字写端正,写匀称。教他们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和小格的说法,为写好汉字打下基础。
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时间较短,因此课堂教学时采用多变的方式复习已学生字,既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又激发了兴趣,延长了有意注意的时间。
旨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指导学生背诵,并形成背诵的习惯。
适当拓展,巩固已学知识,激发阅读兴趣。
按照“一二三十五七八九六四”这样的顺序书写汉字,有利于学生由易到难地掌握汉字的书写,并将字写规范,写漂亮。
字上加拼音,括号内的字由学生贴上去
《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九
古代有位诗人把一到十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㈠、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你们想不想也把课文读一遍呢?生练读,师正音。(重点强调“一”和“亭”的读音。)(“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
㈡、看图说话
1、谈话: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 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2、(出示挂图)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处往近处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先看最远处。)
3、最远处有几座亭子。什么是“亭子”呢?
4、出示挂图:亭台
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
5、书上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生齐读:“亭台六七座。”
6、再往近一点画着什么呢?(一树盛开的花。)
7、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生齐读)“八九十枝花。”
8、你从近处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一个小村庄)
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吃饭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家家房顶上都飘着做饭时冒出的烟。)
9、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
10、这个村子离两个小朋友远不远呢?(不远)所以诗人说---(生齐读)“一去二三里。”
11、一路走去,在不远处有个小村庄,四五户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这就是书上说的----(生齐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12、多美的山村呀!村民居住的房子被炊烟缭绕着,简直就象在神话中,那六七座亭台又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秀丽。远处还有粉红的桃花。粉红的桃花点缀在村庄中,使小村庄变得更美了!
㈢、生练读
1你觉得这样的景色怎么样?(美)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自己亲眼看到了这幅美景。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感觉?你心里会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样?(轻松、喜悦)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
2、师范读,学生感悟读法。
3、学生自己练读。
4、指名读,集体评价。
5、教师与学生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教学反思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注意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意时我注意根据年龄特点,不要求学生一一对译,保持了古诗的意境。另外,我注意运用幽默的语言,把课上的自然、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去二三里教案 篇十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是识字教学的第一课,课文内容大多学生在学龄前已经接触甚至已经会背诵,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理解古诗意境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古诗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激发孩子识字的乐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
本教学设计抓住古诗教学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识字为出发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感官的参与性,注意在识字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性。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使学习气氛活跃起来;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采用新字复习旧字,旧字巩固新字的方法扩大识字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记得牢固、扎实。
二、教案
〈一〉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数数拍手游戏。
2、 师:1—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古代有位诗人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咱们一起去读一读吧!
(二) 学习古诗
1、 请小朋友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读音的时候你有什么新发现?
2、 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随机提示“一”的变调。
3、 图文对照:再读课文,然后在图上找一找烟村、亭台、花朵,指给你的学习伙伴看一看,还可以和他一块儿交流一下。
4、 假如你就是画中的孩子,你想怎样告诉大家自己所看到的景象?(读古诗或着简述诗的大意)
5、 教师范读(配乐朗诵):小朋友闭着眼睛体会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 交流感受
7、 课间操
8、 与学习伙伴合作,一位读古诗,一位指图中的内容,轮换合作,边读边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山村?
9、 小节过渡,配乐齐读古诗体会意境。
(三) 学习拓展,游戏巩固
游戏:
(1) 分发篮球:把篮球送给小朋友,使他们球衣号码与篮球上的数字相符。(学生移动鼠标在计算机中完成)
(2) 找朋友:带着数字头饰的小朋友站在台上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相应生字卡片的小朋友应答着跑上台:“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大家齐读。
(3) 用攀高峰:认读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你还会说一(二、三、四。。。。。。)什么?
(四) 指导写字
1、 出示田字格,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和小格的说法,再拍手配儿歌记一记。
2、 请小朋友把三个生字在书中描一描,边描变想:这三个字都有怎样的笔画,长短一样吗?
3、 认识笔画“一”,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
4、 练写“一”字,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典型作业。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第十一篇
【导读】
1、内容分析: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将识字与读书的任务蕴含在作品之中。
本课是继汉语拼音之后学生接触到的第一课识字课,教材配有两幅插图。意境优美,画面形象。本设计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2、教学思路:
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编写图文并茂,体裁利于朗读的特点,从观察入手,从朗读中寻求突破。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中生趣,在乐趣中学习,在读书中提高。同时组织有效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再现生字,巩固识字效果,提高识字效率;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朗读课文,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促进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3、前期准备:
学生收集日历、门牌、报纸、课程表中带有表示数字的汉字的相关资料。
班级标牌、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字,会写三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过程】
本课是继汉语拼音学习之后学生接触的第一课识字课,课文寓学习表示数字的汉字于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谣之中。《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提倡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寓教于乐,使三维目标有机融合。
1、从生活中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入手,给学生展示自己在生活中识字成果的机会,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有助于培养其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出示汉字表示的班级标牌,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用汉字表示的数字等,不仅培养他们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主动识字的积极性,同时也向学生渗透语文即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可以学习语文的思想。
2、教学安排了4次读课文,突出了目的性和层次性。第一次:标出要求会认的字;第二次: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第三次:去掉拼音再读课文,检查字音掌握情况;第四次是感情朗读。这样避免了学生朗读时的盲目性,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读书的好习惯。
3、在教学中,多次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如识字教学中的同桌互读,初读课文中小组互读,互相评议、比赛读等。这样做,引导学生互帮互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合作,让学生当小老师,形成生生互动,有助于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提高识字的效率。
教学中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上的“读者”。本课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童谣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在读中感悟、体会童谣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还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整体感知课文的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朗读课文,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体验读书和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用汉字表示的班级标牌)引导学生认读,并观察其特点。
生:都是数字。
师:引出课题,板题。
出示挂图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都有哪些 景物,你感觉怎么样?
师:引入童谣的阅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强调读准生字。1、学生自已试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互相纠正读音,看谁读得快,读得准。
3、开火车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师:去掉生字的拼音,利用字卡指读,齐读。
师:指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4、小组内轮读,互评,指出优点和建议。
5、指读课文,师生评议。
6、出示去掉拼音的课文,自由练读,指读。
三、再读感知
1、师范读,生边听边想像画面:
师:如果你是画中的孩子,你想怎样告诉别人你看到的美景呢?(教师启发读书,相机指导。)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努力读出小山村的小和景色的美。
3、小组内比赛读,推选出最优全班展示。
四、拓展延伸
你平时还读过哪些带有数字的汉字的歌谣?相机向学生介绍郑板桥的《咏雪诗》和儿歌《香山红叶》,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灿烂和汉语的美感。
五、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卡片“一”。让学生说笔画名称,并观察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观察这笔方法后描红,教师巡回指导。
(“二”、“三”,书写指导略。)
【教学反思】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在课堂中创设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多种语文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识字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反复再现生字,使识字效果得以巩固,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在朗读教学中,采用自由读、指名读、互读互评、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互帮互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认为我对学生的组织还不够,不能收放自由,在关注学生方面还需大大加强,真正走近学生,融入其中,才能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提倡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寓教于乐,让学生喜欢语文这门学科。《一去二三里》这个教学设计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理念。
1、精彩的导入点燃了学生求知的火花。教者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尽可能地调动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将语文学习综合化,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2、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采取活泼有趣的形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3、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真正地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4、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看范字、描红,感知感悟,学生会主动观察,细心书写,在交流评议对自己的想法得到肯定后会有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会变成一种动力,从而激发他们主动、自觉地观察字形、练习写字。教师的示范指导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样的识字教学,学生写字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对写字的信心会越来越坚实。
《一去二三里》教案 第十二篇
下面是一年级优秀说课稿《一去二三里》欢迎阅读!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义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的第一篇课文《一去二三里》。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这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所表现的优美景色。同时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本课可以分二课时教学。
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分教材理解、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程序五部分向老师们汇报。
(一)教材理解
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二)学生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一至十及去和里)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笔画“一”。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制作与教学环节配合的CAI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一步,导语激趣。
上课前,CAI课件出示了动物大家庭,并配合音乐《蓝精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营造出一个活跃有趣的氛围。上课铃响,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看图说话,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观察能力。(CAI课件出示文中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然后揭示课题:古时候有一首童谣,说的就是这幅图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指名学生读课题,并说说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学生交流学法)结合图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第三步,图文结合,学习古诗。
第一环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教师再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在自我拼读过程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同时提醒学生倾听老师在范读时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以把握古诗的整体节奏,体会童谣的韵律美。
第二环节:生字认识
出示一至十、去和里的生字卡片(也可以课件演示生字,先顺序出现,在乱序出现)。采取抽生读、齐读、抢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重点指导“三”、“四”、“十”和“里”四个生字的发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里”的声母是边音,(这里可以CAI课件出示,重点字的读音选择)并组词,以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第三环节:了解诗意
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环节之一,首先,我提醒学生:.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以培养学生边朗读边想像的良好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其次,出示课件主题图,着重分析“一去二三里”和“烟村四五家”并用手势表明一去二三里的含义即一路走去的意思。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在这一部分,应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最后,背诵全诗,提问:你在背的时候想到了什么?这个小山村热闹吗?美吗?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还可以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课件演示,一学生读有关诗句,一学生指图,教师辅助点击鼠标,出现放大的图画区域。)
课间休息:做识字游戏《摘苹果》,使课堂的气氛达到一个新高,同时学生适当放松。
第四环节,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
首先引入田字格,(多媒体出示田字格,并演示各个部分)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各方位小格。并用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又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来巩固田字格的认识。写字时,学生先独立观察字形引入笔画:“一”。出示课件“一”在田字格的方位,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并指导书写 。再引入“二”的书写,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而“三”的写法让学生自己观察体会,上台演示,教师相机指导,让学生体会汉字的间架结构,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并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并可以用实物投影仪反馈学生作业,学生展开互评。在这里,我引入一个故事: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学生练写了三个字,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教育意义。]
总之,教学过程中通过看、说、读、写四方面结合,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放手学生,努力使朗读教学和写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最后,配乐诗朗诵。学生伴随音乐自由朗诵,强化印象,学生再次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第十三篇
教材简说: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他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难点是分辨“八”和“入”。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激趣。
师:今天,我们用学会的汉语拼音本领去学习汉字和文章,你们有兴趣吗?
二、 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拼拼拼音,读读这首诗。
2.这首诗中有哪些数字?用铅笔圈出来,拼拼拼音读准它。
3.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自由读诗歌。
5.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同桌一起读一读。
6.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
三、 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刚才脑子里看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
2.看图。师: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
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
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
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
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
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
3.情趣练读,读出节奏感。
老师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一学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另一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4.当小诗人有感情的读一读。试背。
四、 巩固生字。
1.巩固字音:“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
2.巩固字形:和生字说再见的游戏。(读卡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生字。
1.唱对数歌。师:我说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
生:你说一,我对一,小猫最爱把脸洗。
师:我说二,谁对二,哪个尾巴像把扇?
生:你说二,我对二,孔雀开屏像把扇。
师:我说三,谁对三,哪个驮着两座山?
生:你说三,我对三,骆驼驮着两座山。
师:我说四,谁对四,哪个满身都是刺?
生:你说四,我对四,刺猬满身都是刺。
师:我说五,谁对五,哪个头上长小树?
生:你说五,我对五,小鹿头上长小树。
师:我说六,谁对六,哪个爱在水里游?
生:你说六,我对六,鸭子爱在水里游。
师:我说七,谁对七,哪个叫人早早起?
生:你说七,我对七,公鸡叫人早早起。
师:我说八,谁对八,哪个唱歌呱呱呱?
生:你说八,我对八,青蛙唱歌呱呱呱。
师:我说九,谁对九,哪个会用头顶球?
生:你说九,我对九,海狮会用头顶球。
师:我说十,谁对十,哪个学话有本事?
生:你说十,我对十,鹦鹉学话有本事。
2.领奖游戏。老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上台领奖。
一生说:我得了第—名。
众生说:对对对,你得了第—名。
3.读《咏雪诗》。
二、 写字。
1.认识田字格。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他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认识笔画“一”。
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师范写。
3.写字姿势歌。
写字时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正,脚放平……
4.指导写字。
“一”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二”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
“三”第三横长,第二横写在横中线,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
师范写,学生描红,再在田字格上练写。
5.把优秀作业放在实物投影上让学生看,并加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快回答为大家分享的13篇《一去二三里》教案就到这里了,希望在一去二三里教案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