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禹治水》精选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为了让您对于大禹治水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快回答给大家分享了8篇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禹治水》,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大禹治水》教案 篇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1)把生字圈出来。

(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3)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学生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二、三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板书:走遍吃尽)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

③“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

(板书:挖通劈开)

④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

⑤指导朗读。

学生练读,齐读。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数量的词。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联系二、三自然段讨论。)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板书:制服洪水代代相传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

治()()()久()()()

理()()()伟()()()

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1)引导自学部分生字。

(2)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

姓: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板书:

16

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13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大禹治水》教案之二,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禹治水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

1、巩固“洪、毒”等15个生字,了解“疏导、安居乐业”等词语的意思。

2、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3、能根据提示,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2、能根据提示,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回顾

1、检查词语认读。

(1)洪水 伤害 灾难 痛苦极了

(2)教训 驱赶 恢复 安居乐业

2、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很久很久以前,( )经常泛滥,人们的生活十分( ),鲧没有治好水。他的儿子禹吸取了( ),治好了水,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过渡:那么,当年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一场洪水?他又是怎样制服这洪水的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隧道,一起去四千多年前看看吧。

二、精读感悟,体会大禹精神。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 看到这滔滔的洪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老百姓遭到伤害,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二)学习第2—4自然段。

(阅读提示)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洪水过后谁在处理水患?结果如何?用“——”画出你获得的消息。(重点让学生说清人物、治水方法、时间、结果,为后面的“讲故事”做好准备。)

学生自读勾画,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

1、大禹的父亲鲧用什么办法治水的?

“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鲧使用的是什么方法?什么是“筑坝挡水”?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堵)

2、大禹又是用什么方法制服洪水的?

(1)“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

什么是“疏导”的办法呢?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疏)你能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吗?

(课件出示)“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开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过渡:做事情找准方法很重要,这样,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还要靠辛苦地努力、坚定的决心及无私的奉献精神。

(2)哪些地方看出大禹治水决心很大?

(课件出示)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都没进去看一看。十三年啊,四千多个日日夜夜,难道他就不想回家么?想象一下禹三次经过家门时的情景:(课件出示)

A. 他的妻子刚生了他们的儿子,禹在门口听见婴儿哇哇的哭声,他多想 可是,禹想了又想,认为 ,还是狠狠心,走了……

B.他的`孩子已经会叫爹了。这一天,他的妻子抱着他们的孩子,站在家门口。孩子挥着小手叫:“爹,爹。”禹的眼眶红了,他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对她的妻子说 ,说完,又走了……

C.此时,禹的儿子已经十多岁了,儿子拉着他的手说: ,禹多想留下来陪陪儿子啊,可他一想到洪水带给人们的灾难,认为治水要紧,又走了……

学生补充说完整。

多么令人感动啊!人们把禹的这种行为概括成了一个成语——三过家门而不入。带着你的感悟读读这句话。

像禹这样心理装着别人,没有自己的人是什么样的人?(舍小家为大家大公无私舍己为人)(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

3、因为大禹的坚定决心和无私奉献精神,洪水退了,你看到的大地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学习课文最后一句话,相机板书:治水成功民开怀)人们为了表示对禹的尊敬和爱戴,在他的名字前加了一个大字,尊称他为“大禹”。

三、巩固拓展,复述故事。

课文学完了,你会讲这个故事给别人听吗?根据下列提示,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讲故事,再选代表讲故事“大禹治水”。)

(课件出示)提示:

A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B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

C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D大禹用开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四、课外作业新设计

1、把《大禹治水》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类似的神话故事。

《大禹治水》教学案 篇三

课题 大禹治水 课型 新授 案序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能熟读课文,学会写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 能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熟读课文,生字的书写,注重对育人道理的渗透。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大禹治水图、大禹的画像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的 教 学 生 的 学 设计意图 激趣引入 1、讲故事激发趣味导入 2、板书课题:大禹治水 指导学生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4、教师介绍大禹及课文背景。 1、学生理解题目意思。 2、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说出心中的疑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个小环节旨在加深学生对大禹的尊敬。 初读课 文 学生自读课文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提问:听课文朗读录音,通过听,你认识了哪些字,记住了哪些字? 2、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划上问号。 2、听课文朗读录音,通过听,你认识了哪些字,记住了哪些字? 本环节主要查看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以及对生字读音的掌握程度。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 4.出示口头填空题: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3、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4、思考后认真完成填空练习题。 细读课文   1、指名请学生读课文。 2、学生讨论 (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 4.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导学生朗读,读好后鼻音。 5、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 1.朗读课文,听教师评议。 2.结合想象,学生回答。 3.以多种形式朗读,加深记忆。3 4.认识了哪些生字, 学生谈识记汉字的好办法。 旨在学生能够迅速理解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巩固练习。 1、游戏: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老师念出本课生字,学生指相对应的生字卡片,看谁指得又快又准确。指得快又对的为优胜。 2、再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你能把课文准确地读出来吗指名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发音。 1.学生认读生字,辨别生字。 2.听教师讲字型记忆法,试着运用。 3.学生读课文。 旨在加深对生字的认读和记忆 指导写字 指名汇报自学情况,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 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说说在书写时该注意什么。 4、学生练写两个,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写字和执笔的姿势。 跟同桌讨论学习,读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音形 学生说出识记的方法以及注意点。 学生练习写字。 作业设计 1.将本课的生字和课文读给家人听。 2. 在习字册练习描红。 学生回家把故事读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治理洪水

《大禹治水》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认知:

1、了解黄帝、炎帝的主要事迹。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2、说出大禹的主要事迹和治水成功的原因。

技能:说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情感:学习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培养人定胜天的信念。

二、教材分析:

重点:大禹治水的事迹和精神。

难点:对部落和部落联盟的理解。

三、课前准备:

1、大禹像挂图,大禹陵照片。

2、大禹治水的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你们去过吗?是纪念什么人的?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世世代代被后人称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

1、黄帝和炎帝的事迹:

(1)教师讲述黄帝和炎帝的故事。然后提问:祖国境内原始社会的遗址主要有哪几个?为什么我们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2)师生归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2、大禹治水:

(1)教师让学生观看课中大禹像,将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后提问:鲧治水为什么未成功?禹根据实际采用了什么治水方法?

(2)师生归纳:禹根据山脉地形,采用疏导的方法,开沟掘渠,使洪水从江河流入大海。

(3)请学生观察大禹治水插图,教师简介禹与群众同甘共苦,顶风冒雨,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艰苦劳动十三年,终于把洪水控制住。反映了中华民族战胜自然灾害的聪明才智和人定胜天的气概。

(4)组织学生讨论: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5)归纳: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百姓的赞颂,人们为了感谢禹的功劳,称他为“大禹”。他的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发扬。

(6)讲一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同桌同学讲)

3、大禹陵和夏朝的建立。

(1)教师出示大禹陵、禹庙的照片,介绍大禹陵(也可以让去过大禹陵的学生讲)。

(2)教师讲解夏朝是怎样建立的。

(三)知识反馈

1、课后填空题。

2、请几个学生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四)全课总结。学了这篇课文,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板书设计:

疏导法

大禹治水

公而忘私

人定胜天

同甘共苦

《大禹治水》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培养孩子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技能目标:

1、提高小组分工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利用网络(Internet)自主查寻、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中重点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2、对策

①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最感人的句子相互交流,抓重点词句进行品读、理解。

②给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和相关资源,学生自己上网获取信息,分析交流,谈出感受。

三、学习对象分析

1、学生特点

本课面向的是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来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同时,学生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已经有了一些体验,初步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该阶段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对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热情很高。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信息的查询及理解能力还很欠缺。

2、相应对策及学法指导

①利用网络教室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发挥其能动性,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找到答案。

②在教师引导下各小组学生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③教师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见解,使学生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中得到提升。

四、教法设计及教学策略

1、教法设计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主体主导”理论为指导,结合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发现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

本节课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去实现,讲故事导入新课,初读故事整体感知,细读故事体验感悟,搜索故事拓展延伸。整节课由故事开始,至故事结束,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调动听、说、读、悟多种感官参与,放手让学生自己上网查资料进行个别化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拓宽了学习的广度。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使认识得到升华。

2、教学策略

①提供资源,方便学生查阅。

②师生互动,个别辅导,并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价,总结归纳提升。

五、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

1、教学媒体

①全部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②利用Realplayer播放洪水泛滥及大地恢复平静的景象。

③利用网络(Internet)查找资料(学生操作)

④教师制作:

A大禹治水的动画及配音课文朗读

B生字游戏

C“三过家门而不入”图片、配乐

D歌曲《为了谁》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神话故事。

《大禹治水》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2—4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找出翘舌音的字,边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第2段。

(1)指名读课文。指说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哪一句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第二,三两句。

A:指名读第二,三两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大禹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B:哪些词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板书:走遍;吃忙尽。“走遍,吃尽”:说明什么?“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而是形容很多)

C:“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表示很多)。“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海,说明了什么?(说明治水工程浩大)。板书:挖通,劈开。

D: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E:指导朗读:“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读重音。

(3)学生练读,细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课表示数量的词。(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13年”强调大禹治水的'时间长,“三次”与“一次”强调大禹治水舍小家为大家,一心扑在事业上。“十多岁”强调大禹离家时间太长,这几个数量词突出表现了大禹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5)假如你是和大禹一起治水的人,当经过他的家门的时候你会对大禹说些什么呢?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为什么说大禹治是一位伟大英雄?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第2自然段)

大禹下决心干什么?他走遍了千山万水干什么?

2、自由练背。

3、指导背诵。

4、齐背课文。

《大禹治水》教案 篇七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俺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同学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把生字圈出来。

(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考虑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俺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3)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凄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俺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局部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同学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同学描红。

《大禹治水》教学案 篇八

设计思想

这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本课时的目标是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并且联系重点词句理解大禹治水的艰难和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我紧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走遍”、“察看”等重点词语引领学生细细品读,从而理解和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他的吃苦精神。

每一篇课文都会留给读者一定的阅读空间,课文中滔滔的洪水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在这里我链接了一段视频,形象的画面,涛涛的水声给了孩子最直观形象的印象;在理解“三过家门而不入时”我带领孩子进行了想象:也许他路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刚刚出生,他多想回去抱抱孩子呀,可是他要去——等,。这些环节的设计对于更好地指导朗读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课堂中学生既有自己收集资料的汇报总结,又有故事的穿插,因此,这样很好地渲染了学生学习的氛围,,以及朗读的气氛。更重要的是更好地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这样本节课中的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学生学得也很轻松。

教学目标

认知:1、了解黄帝、炎帝的主要事迹。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2、说出大禹的主要事迹和治水成功的原因。

技能:说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情感:学习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培养人定胜天的信念

教学重点

1、体会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大禹那顽强的意志和献身精神。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从而体会大禹顽强的意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段

师:这一节课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到四千多年前去看一看,走一走。当时,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呢?请小朋友轻轻打开课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能说出大概即可)

师:这水究竟怎样呢?请同学们看一看这幅图。(101页的插图)指名说。

生:这水好大好大。

生:这水汹涌澎湃。

自由说。

……

有感情朗读“滔滔的洪水”这个词组

师:引读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冲倒了——这样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呢?指名说,学生可围绕问题自由说。

师:是呀,老百姓们又怎样呢?点出无家可归

师:洪水如猛兽一般,摧毁了老百姓的家园,使老百姓无家可归,此时,老师仿佛看到了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让我们满怀对洪水的憎恨和对百姓的同情,齐读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段

师: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着无家可归的生活,能让老百姓的苦日子继续下去吗?于是禹怎样——出示第二段的第一句。(句卡)

师:小朋友们想想,禹生活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夏王朝,那时没有现代化的车子,也没有高级的机器,有的只是双手和一些简单的工具,你们觉得大禹治水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请自由的读读第二小节,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请你们拿起笔,边读边找找哪些词或是哪些句子最能让你感受禹治水的不容易

生1:从“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可以看出治水很艰难。

生2:大禹带领老百性要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挖通一条就不容易,不要说九条了。劈开一座也很不容易,不要说九座大山了。

师点出千、万小朋友们,千万不是准确的数字,而是表示禹吃的苦很多很多,下面,小朋友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大禹会遇到哪些困难?哪些危险?他又是怎样克服的?

1、干粮吃完了……

2、来到悬崖边……

3、遇到猛兽……

老师可打开学生的思维,学生如果想得好,就不须提示了

师:大禹为何要走遍千山万水呢?为了什么?

生:为了查看水流和地形

生:大禹的父亲曾经治水不成功,他想堵住水,结果越堵越糟。而禹确是顺水而下

师:为了寻找治理洪水的最好办法,大禹付出了太多艰苦的劳动。谁来读这句话指导朗读。(突出千万)

学生如果说到第三句,出示第三句(句卡)这两句的句卡可贴于黑板,让学生朗读。

师:点出“九”九也不是准确的数字,而是表明大禹挖通了很多河,劈开了很多山,才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小朋友们,因为禹是与洪水作战,所以大家想一想,她在挖山通河的长期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他的身体会怎样?指名说

师:据说,大禹由于长期泡在洪水中,他的脚跟烂了,脚趾甲脱落了,腿上的皮磨破了,腿上的汗毛都磨光了,长期的劳动使他手上长满了水泡,起了老茧,他这么辛苦为了谁?(齐说)

师:是呀,为了老百姓的幸福,大禹吃得苦太多太多,师:小朋友们,从这里你感受到大禹是个——的人。

……

汉屈群策,策屈群力。快回答为大家整理的8篇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禹治水》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大禹治水教案。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