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生物入侵者》教案【13篇】(警惕生物入侵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这13篇《生物入侵者》教案是来自于快回答的生物入侵者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生物入侵者》教案 篇一

《生物入侵者》教学实录

河北邢台六中 张国生

时间:2006年元月8日

地点:安徽砀山人民影剧院

学生:安徽砀山铁路中学,初二(26)班

(一)导入新课

课前师生交流,讨论“卖苹果理论”,略。

师:下面我们学习《生物入侵者》。你们见过水葫芦没有?

生:见过。

师:什么颜色?可爱吗?

生:绿色……可爱。

师:水葫芦,看起来鲜嫩可爱,是我国几十年前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植物,曾一度用它来净化污水。就是这个样子(图)。但引入我国昆明的“高原明珠”──滇池后,水质污染导致水葫芦疯长,几乎遮盖了整个滇池,使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每年,国家需花费巨资打捞水葫芦,清除它的危害。这就是水葫芦疯长时的情景(图),这时候还是绿的,再看这个(图),烂泥塘啊!

再来看几个网页。第一个是深圳新闻网:绿色杀手薇甘菊蚕食八万平米红树林──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深圳滨海大道北侧的红树林区,过去的80000多平方米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如今仅剩下不到2000平方米。专家称,“绿色杀手”薇甘菊是红树林消失的致命原因。(图)现在你所看到的,就是覆盖在红树林上面的微甘菊。  这种薇甘菊啊,生命力特别强,它争夺阳光,经它覆盖的植物,都会被它覆盖死,英文名“一分钟一英里”。

这里还有一个网页──搜狐新闻中心:薇甘菊“暗杀”万亩郊野公园,内容和上面大致一样。

再看这个──人民网:紫茎泽兰现身四川凉山所到之处“惟我独尊”──一种美丽的植物,开白色的小花,一年四季常绿,繁殖能力极强……有它在的地方,任何植物都不能生长,它就像一个“绿色杀手”,将所有的植物“杀死”,所到之处成为一片“绿色沙漠”。目前由中美洲入侵的这种可怕植物已经将四川凉山州800万亩优良草场变成自己的王国,而且它们正以每年30公里的速度悄悄向成都逼近……这就是紫茎泽兰(图)。和水葫芦不同,这种草是臭的,它的叶子还有毒,牲畜吃了会中毒……

归纳:我们看的这些是什么?……这就是生物入侵啊!这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面我们就学习《生物入侵者》。这篇文章把我们领到这一特殊的“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

师:这篇文章作者是谁?

生:梅涛。

师:想看看梅涛吗?

生:想。

师:让我们上他的网页看看──梅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2年11月出生于江西省南城县。1982年7月获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精密机械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12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与机械工程系博士学位。1982年8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工作,其间担任过:传感技术研究室副主任,传感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1999年5月至现在任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曾任中国科学院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下面是他的在研课题、研究成果、发表论文、授权专利、获得奖励等。

(二)整体感知

师:接着咱们预习课文,整体感知。提几个问题。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

生:说明文。

师:对。文章介绍的是什么知识?

生:生物入侵者。

师:你们答得基本上是对的,但语言不严谨。应当说是……关于“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下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归纳大意。可以这样分:

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2.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3.人们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师:第一段是哪几个自然段?

生:一二自然段。

师:是一二自然段还是一到四自然段?

生:一二自然段。

师:那三、四自然段是什么?

生:是例子。

师:所以,第三四自然段也属于第一段。

……

师:哎?这是什么顺序啊?

生:逻辑顺序。

对,逻辑顺序。批在书上。

(三)阅读研讨

师:这篇文章是自读课文,自渎课文一定要自读,老师只起点拨作用。怎么自读?有一种最基本的方法现在不太常用了──就是朗读啊。你们重视朗读吗?……重视,好。可是许多地方不重视,教室里不闻琅琅读书声,唯闻什么?……唯闻写字刷刷刷,唯闻分发试卷哗啦啦。咱们班谁读得最好啊?

生:我。

师:好!我非常欣赏你的自信!请你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能不能一字不错,一字不磕绊。

生:读。

师:哎呀,你读得果然非常好!(鼓掌)我有一个小建议:将来你考大学的时候,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报考北京广播学院,去当专业的播音员、主持人。还有谁认为自己读得好?

生:我读得比她还好呢!

师:也非常欣赏你的自信。那你读读第二段

生:读。

师:哇,也很好啊!甚至我感觉到,咱们26班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班级,将来真有可能出一批著名的播音员、主持人,把什么水均益、王小丫都给他超过去!

我提一个问题:与“自然条件下”相对的概念是哪个?

生:是非自然条件下……是人为干预的条件下……是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

师:究竟哪个对?

生: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

师: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不就是自然条件下了吗?。我说的是“相对”的概念。

生:是人为干预的条件下。

师:对了,是人为干预的条件下。这才是“相对”。

下面进行点思维训练。根据课文第二段归纳:“自然条件下”和“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物种的迁移各有什么特点?请在书中画住,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生:在自然条件下,物种的迁移进行缓慢,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在人为干预条件下,物种的迁移速度会极大地加快,也很容易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师:说得好。你的名字叫──张曼──好学生!你会大有作为的!

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说:从时间方面说──

生:一个快,一个慢。

师:从空间方面说──

生:一个范围大,一个范围小。

师:从危害方面说──

生:一个危害大,一个危害小。

师:这样就有条理了。结论,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那种因素?

生:人为干预。

师:下面继续读。还有谁认为自己读得好?

生:我。

师:哇,一个男同学。我最欣赏男同学读。

生:读。

师:读得也不错,鼓鼓掌!……不过你读的有个小毛病:“制约”、“纽约”你读的有点地方音,读成了“哟”。如果把地方音改一改就更好了。对了,这个字──“蚌”该怎么读?bàmg,还是bèng?

生:bàmg。

师:对,安徽人,可不该把这个字读错,因为安徽有个城市叫──蚌埠。

这一段举了哪几个例子?

生: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

师:这三个例子是想说明什么问题?──我们先在书上画出来,然后一块儿读,看能不能读准。

生:(齐)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

师:哎呀,真齐呀!英雄所见略同啊!(故作迷惑)但有一个字我拿不准:是诸多,还是“zhù多”?

生:zhū多……zhù多。

师:究竟是哪个?根据是什么?

生:诸葛亮,读zhū。

师:有道理,但万一它是多音字呢?我们根据什么判断对错?……今天我看好像没有带字典的,是不是?──我给大家一个忠告:上语文课,一定要带字典。因为,字典,是装在口袋里的老师,它比你这个老师(指自己)高明啊!你这个老师才疏学浅啊,究竟读“zhū多”还是“zhù多”,我也拿不准,但我们从字典一查,就解决了。这样,究竟读“zhū多”还是“zhù多”,我们现在不作定论,回去查一查,怎么样?

生:好。

师:这里有一个词──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繁衍。我的问题是:“繁衍”换成“繁殖”可以吗?为什么?

生:老师,我认为“繁衍”换成“繁殖”是不行的。因为繁衍是大规模的,还有植物可以是繁殖,而动物和微生物得用繁衍。

生:我觉得动物和植物都可以用繁衍,也都可以用繁殖,但繁衍是没有节制的,大规模的,繁殖是有节制的,有规律的。

师:究竟谁说得对?我看又该查字典了──查一查“衍”是什么意思,或直接查“繁衍”和“繁殖”各是什么意思。可惜你们没带字典。现在我先把我查的结果告诉大家:衍,是“多出来”的意思;也指发展,发挥。繁衍的意思是:繁殖并发展、增多。那么它能换成“繁殖”吗?当然不能。今后记着,大规模地,无节制地繁殖时,用繁衍还是繁殖?

生:繁衍。

师:由此可见,这篇文章的作者──作者是谁来着?

生:梅涛。

师:梅涛虽然是研究机器人的,但在语言上也很有功力,用词很准确啊!

下面继续读。我看咱们班朗读的积极性特别高,这回咱们齐读,怎么样?

生:(齐读)“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师:我猜着咱们26班是个非常优秀的班,从读课文就能听出来。

大家注意到没有,这里有一句话我给它加上了红色──“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生:承上启下。“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是总结上文;“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是引领下文。

师:哎呀,你才能非凡啊!和老师准备的竟然完全一样。读这样的句子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结构啊,聪明的同学会根据这个特点归纳出文章的段落和层次。好了,批上四个字,什么字?

生:承上启下。

师:再接着读。谁是语文科代表啊?……我认为科代表是语文学得最好的,也是读得最好的。好,请你读。

生:(朗读)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

师:也读得很好,你这个科代表,名副其实!下面我们解释几个词语:归咎是──

生:归罪。

师:藩篱是──

生: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

师:啸聚山林──

生:指盗贼盘踞山林。啸聚,形容其互相呼叫,拉帮结伙。

师:对──就像一伙强盗互相呼叫着:走哇,咱们打家劫舍去了!

哎?“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拟人。

师:有什么表达作用?

生动形象……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幽默风趣。

师:对。可见,作者很重视修辞。批上: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文中还有这样生动风趣的句子吗?能找出三个以上再说。

生: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

生: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生:还有题目:生物入侵者

生: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由于进出口货物数量极大,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

……

师:“漏网之虫”是什么修辞手法?

生:我认为是比喻……是引用……我认为是引用后再加以修改。

师:数你说的最接近正确答案。但我估计你们不可能答得完全正确,因为这是一种没有学过的修辞方法──这叫“仿拟”,也叫“仿词”──仿“漏网之鱼”为“漏网之虫”。批上“仿拟”这两个字。

你在别处还见过这样的例子吗?下面我们就把语文学习扩大到生活中了,就不仅限于课本了。

生:“鸟为食亡”改为“鱼为食亡”。

师:对。

在生:一次作文时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把“与狼共舞”改成“与狗共舞”。

师:对,那时谁呀?

生:张涛。

师:谁是张涛,站起来叫我看看。(张涛站起来)你有语言天赋!

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改成“国家兴亡,我的责任”。

师:你从哪儿看到的。

生:一个中国台湾校长的报告。

师:是,我也看到过。你很注意从课外学语文啊!我估计你知识面很宽。学语文的最大诀窍,就是注意在生活中学习并积累。

生:还有把古诗《春晓》改成“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师:这是谁改的?

生:我们班的一个调皮男生……王帅。

师:谁是王帅,叫我看看。

生:他没有来。

师:其实啊,调皮男生,都是聪明的。有一句俗语:男孩淘,是好的;女孩淘,是巧的。一旦他们不淘了,干正事了,往往比咱们不调皮的干得还好。调皮学生往往也是很有前途的,当然关键是不再调皮,走正路。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北京烤鸭店。口水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啊,幽默,幽默!你这是哪里来的?

生:听同学说的。

师:听同学说话,也能学语文啊!

生:还有电视广告吧“默默无闻”改成“默默无蚊子”──蚊子的蚊……

师:是。有个成语叫“望洋兴叹”,见过没有?……我很穷,面对几十万的房价,我买不起啊,只能──

生:望房兴叹……望楼兴叹。

师:许多贫困家庭的子女交不起学费,念不起书,那叫──

生:望学兴叹……望书兴叹。

师:还有许多穷人看不起病──前一段媒体报道,一个当老师的在哈医大二院住了60多天院,医院收了人家550多万,记者找到医院的纪检委,纪检委还说我们不但没有多收他的,还少收了他180万──医院很黑哟!在这种情况下,下岗职工只好──

生:望医兴叹。

师:看过《天下无贼》没有?……《天下无贼》里有个人仿拟了一把──

生:打劫了……

师:那一段很逗笑,很好看,但它不是仿拟。有个人说,竟敢这样目中无──

生:人……贼。

师:谁说的?

生:刘德华……

师:鲁迅也仿拟过,仿《黄鹤楼》: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陋室铭》也有人仿拟: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就灵……后面的自己查去。这都是仿拟。以后说话的时候,作文的时候,要尽量运用仿拟,尽量把话说得幽默、风趣。……哎?你们做笔记了吗?没做的快补,把刚才有趣的词语记上,像“望书兴叹”“望学兴叹”“望楼兴叹”“望医兴叹”,还有“与狗共舞”之类。还要批上两个字,什么字?

生:仿拟。

(四)归纳复习

师:行了,课文我们就学到这里,下面是归纳、复习。课文后面有个“读一读,写一写”,我们一起读读:

生:劫掠 藩篱 监控 归咎在劫难逃 五彩斑斓 啸聚山林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师:读得很齐。问题是,除了这些,还有应该积累的吗?我们不能只完成课本和老师安排的任务啊,学习的更高境界是自己给自己安排学习。

生:还有“繁衍”。

师:是啊,这么重要的词语怎么能没有啊?

生:还有扼制……栖息……失衡……在劫难逃……酝酿……为所欲为……

师:好了,可能还有,只要你觉得那个词儿好,你就把它积累下来──不仅是课本里的,读书读报,看电视,不管从哪儿见到好词语都积累下来。这样,你的词汇、语言就越来越丰富了,语文能力也就越来越强了。

(五)扩展迁移

师:接下来是扩展、迁移。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特别是,我们梨都砀山有没有“生物入侵者”的威胁?

生:有,我们农村,有一重土蚕,专门叮咬棉花,让它们的子叶和根系都烂掉。

师:嗯,是。

生:黑猩病,让梨上长黑点点,卖不出好价钱。

师:哦,我第一次听说这种病。可见你的知识能面很宽。

生:前几年从外国传来的非典。

师:非典是一种生物入侵,但不是从外国传来的,是国产的。

生:禽流感。

师:对,这也是。

生:从菲律宾进口的凤梨,里面有穿孔线虫。

师:哦,这种虫我也没听说过,你的知识面比我还宽……其实咱们的砀山梨也有危险啊,美国有一种虫就叫美国白蛾,如果传入中国,将是所有果木的大劫难。所以如果你从美国坐飞机回国,包里装了几个苹果,海关发现了一定会没收。

生:还有美国的斑潜蝇……

师:哎哟,这种蝇我也没有听说过,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报纸上。

师:看报纸也是学语文哟,这就叫大语文。……我建议同学们再登陆两个网页看一看:一个是《“生物入侵”触目惊心》,一个是《一场抵御外来生物“恐怖分子”的保卫战》。你看,生物入侵──引狼入室!……什么是“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公布: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虽然是故乡鱼巴西人提起食人鱼也怕(附图):食人鱼瞬间可吃掉大它十几倍的动物(图):仅在巴西的一个州,每年会有超过1200头牛被食人鲳吃掉……揭开“食人鱼”面纱……专家:当心“养鱼为患”──这叫什么?

生:仿拟。

师:总之,在电脑任意一个搜索引擎打上“生物入侵者”这个关键词,你就能查到无数的资料,有上网条件的同学,课下去查一查。

师:最后一个问题,是“主人论坛”──对“生物入侵者”,你有什么见解?

生:我觉得我们应当提高社会责任感,打一场消灭生物入侵者的人民战争。

师:据说深圳就动员全市人民群众消灭微甘菊。

生:我们要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师:问题是怎么打。

生:要加强对从外国进口的动物植物、水果的检查。……当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不要掉以轻心,要想想它从哪里来的,要到……有关部门去报告。

师:我现在所关心的是生物入侵者该怎样消灭它?用药?动员全民去拔?──这方法太费力了吧?你有什么高招?

生:我觉得应该把它的天敌也一块引进,用他的天敌消灭它。

师:哎呀,你就是才能非凡啊,你的办法高明!这就叫生物防治法。

生:监控各种交通工具……建立一个跨部门的监控系统。

生:我觉得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因为失衡是暂时的,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并不是都能够生存下来,即使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因此,自然界的平衡最终会得以实现。

师:哦,你的观点其实就是课文中某些专家的观点,你很注意读课文。

师:(还有许多同学举手要求发言)……你最后一个发言。

生:我觉得应当用我们的梨树去进攻那些生物入侵者。

师:你这是反向思维啊……同学们还有许多意见要发表,但我们没有时间了,我给大家提供另外一个发表园地──人民教育出版社有一个“中学语文学生论坛”,听说过吗?网址是:。你们可以在那里发表。

我这里有一个高招:发明一种药物,让美国白蛾之类的生物入侵者都得不孕症,那就会怎么样呢?

生:断子绝孙了。

师:对,再发明一种药物,让紫茎泽兰之类都得传染病,而且只传染它,不传染别的,这法子怎么样?请大家在“中学语文学生论坛”讨论讨论。还有,如果你能解决这些个问题,你就为祖国的科学和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估计,说不定我们班真会出几个科学家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这个可能?

生:有!

师:好,下课。

《生物入侵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二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11——15题。

生物入侵者(有删改)

梅 涛

①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它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②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www.kuaihuida.com)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山间溪水中的鱼虾可能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③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 。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④“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

⑤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以目前全球新鲜水果和蔬菜贸易为例,许多昆虫和昆虫的卵附着在这些货物上,其中包括危害性极大的害虫,如地中海果蝇等。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由于进出口货物的数量较大,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

⑥一些生物学家们指出,一旦某种“生物入侵者”在新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大规模繁衍,其数量将很难控制。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 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⑦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一些学者主张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因为失衡是暂时的,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生物入侵者”并不是都能够生存下来,能够生存下来的就是强者,即使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因此,自然界的平衡最终会得以实现。然而更多的学者则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自然调节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如果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许多本土物种将难逃绝种厄运,自然界的物种多样性将受到严重破坏。另外,“生物入侵者”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11、第①段中作者使用“移民”一词,而不是直接使用“生物”一词,好处是什么?(3分)

12、第③段中举了“斑贝”的例子,作者的主要用意是什么?(3分)

13、将第④段中“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改为“关岛本地的多种鸟类中已被棕树蛇赶尽杀绝”好不好?为什么?(3分)

14、根据选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在自然条件下,生物迁移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因为这种迁移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

B、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入侵”美国后,造成了很大危害。

C、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和繁殖能力极强的“ 生物入侵者”,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D、只有少数学者认为应该通过人为方式来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从而解决“生物入侵者”的问题。

15、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生物入侵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至少提出两条措施)(4分)

答案:

(二)(16分)

11、 “移民”一词在此处具有比喻意味,使说明语言更加生动。(3分)

12、主要是用来说明“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这句话。(3分)

13、不好,原句中使用了具体的数据,能更精确地说明棕树蛇对当地鸟类的危害程度。(3分,不回答理由的不给分)

14、D(3分)

15、示例:制订专门的法律进行约束;在国际贸易中加强监管力度。(合理即可,每条2分,共4分)

《生物入侵者》教案14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本文是学生自读课文,讲授时应先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习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作事理说明文;联类引申,转化课堂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2、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2、教师准备: 教学图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据光明日报(20xx年6月12日)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多媒体显示)

(三)出示教学目标

(四)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劫掠 栖息 藩篱 归咎 五彩斑斓 啸聚山林

2、解释词语

在劫难逃 五彩斑斓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全文,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叫生物入侵者?要求同学们从文中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

2、文章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本文介绍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

边归纳边板书: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第1段

摆出现象: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巨大危害。 第2--4段

探究原因:新鲜水果、蔬菜贸易,跨国宠物贸易。 第5段

揭示态度:两种不同态度。 第6--7段

采取措施:通过议案、成立部门。 第8段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1、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明确:说明顺序大体有三种:

(1) 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

(2) 时间顺序。

(3) 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下面几种情况:

a.从整体到部分; b.从原因到结果;c.从特点到用途;

d.从主要到次要;e.从概括到具体;f.从现象到本质。

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

(1) 下定义 (2) 举例子 (3) 作比较

(4) 打比方 (5) 分类别 (6) 列数字

其余的还有摹状貌、画图表、作诠释、引用等。

2、再次默读本文,思考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采用逻辑顺序。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3、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学生讨论后回答: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1)列数字。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地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再如:“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表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

(2)举例子。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有说服力。例如:举出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这种说法;举出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洲的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有力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举出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举出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生物入侵者”的人为的原因;举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说明目前世界各国对待“生物入侵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3)打比方。例如:“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人们这一类“入侵者”的行为,会给人类与自然带来危害;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它们在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这些比喻使说明更形象、更生动、更能吸引读者。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先由学生分组共同讨论解答,不能得到圆满答复的,向老师提问。

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可能有:

1.为什么对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这种普通人不会感到惊讶的事情,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会认为这“不是件寻常小事”?

普通人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只会感到新奇,不会考虑更多的问题;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此就会考虑许多问题:甲虫是从哪里来的?甲虫是如何到这里来的?甲虫的生态是怎样的?甲虫是否会对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影响?等等。他们是不会视而不见的。

2.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文章第2段已经写到,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由于进行缓慢,并受到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么它们的迁移速度就会极大地加快,也会很容易地突破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3.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这种规律就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总结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五、拓展延伸

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六、课堂总结

1、 学生谈收获

2、 教师结束语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条理清晰,说明方法得当,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文中介绍的有关生物污染的知识,应学会运用,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生态意识,了解当地自然风景的价值,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

七、布置作业:

利用网络搜寻有关生物污染的信息,并加以整理,讲给同学们听。

八、板书设计

生物入侵者

引出话题 逻 列数字

摆出现象 辑

探究原因 顺 举例子

揭示态度 序

采取措施 打比方

【课后反思】

《生物入侵者》教案 篇三

生物入侵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能力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学生自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习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作事理说明文;联类引申,转化课堂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据光明日报(2000年6月12日)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

设计(二)

“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设计问题指导学生自读

多媒体显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劫掠 栖息 藩篱 归咎

2.判断下列词语运用的正与误。

A.听说小林被录取了,她的心理失衡了,往事再一次浮上心头。

B.这件事来得太突然,她显得束手无策。

C.如果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一切生命将在劫难逃。

D.尽管老师反复劝解,她心里仍无动于衷。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不少于5个要点)

4.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5.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教师选五个小组的组长进行全班交流,每组负责一小题。

明确:lüè qī fān jiù

2.A.√ B.√ C.√ D.×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与前面的“心里”表意重复。

3.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被入侵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种性构成极大的威胁。那么这些生物入侵者是通过什么途径入侵的呢?为什么会增多呢?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目前,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有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4.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接着摆出现象,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5.列数字。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地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再如:“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表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

举例子。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有说服力。例如:举出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这种说法;举出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洲的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有力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举出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举出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生物入侵者”的人为的原因;举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说明目前世界各国对待“生物入侵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打比方。例如:“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人们这一类“入侵者”的行为,会给人类与自然带来危害;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它们在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这些比喻使说明更形象、更生动、更能吸引读者。

三、学生自由质疑,由学生共同讨论解答,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1.各小组轮流提问题,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不能得到圆满答复的,向老师提问。

2.教师分类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板示,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可能有:

(1)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2)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3)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教师点拨:(1)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是非常缓慢的,并受空间跨度的限制。但是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2)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那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3)教师可利用手头资料介绍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

①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②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

③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

④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⑤澳大利亚的一种可能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来,导致数千公顷的森林被毁。这种真菌对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树种和矮小的灌木。

⑥在新西兰,一种来源于澳大利亚的夜间活动的袋鼠,估计每晚可吃掉21吨当地的森林。

⑦来源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棕色树蛇,使太平洋关岛上11种鸟和一些蜥蜴、蝙蝠在野外绝迹。

⑧2002年2月21日《每日新报》报道: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日前联合发布公告,宣布暂停从菲律宾进口凤梨、香蕉种苗等香蕉穿孔线虫寄生植物,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看来,时至今日“生物入侵者”有随时入侵的可能,我国对“生物入侵者”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

四、课堂小结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条理清晰,说明方法得当,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文中介绍的有关生物污染的知识,应学会运用,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生态意识,了解当地自然风景的价值,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

五、布置作业

1.利用网络搜寻有关生物污染的信息,并加以整理,讲给同学们听。

2.阅读《灯光污染》,回答问题。

灯光污染

西方一位环境学家曾经提出了这么一个论点:人类在创造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在毁灭这个世界。他的话不免有些悲观,但也合乎事实。煤的发掘,石油的开发显著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但不久以后,人们发现城市被尘雾所笼罩了,河流被油污所侵染了。

同样,当爱迪生的电灯第一次闪现出那划时代的光芒后,几代人都沉浸在欢呼雀跃之中,千万个不夜城诞生了。对着那灯火辉煌的景象,人们不禁赞颂:天上银河落人间。然而当学生开灯夜读的时候,当工人挑灯夜战的时候,当市民沉浸在节日之夜的灯海之中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过,这给人类以光明的灯光也会成为一种污染?

1950年,英国一架运输机在夜间着陆时,误把一段高速公路的路灯认作机场跑道的指示灯,从而导致一场机毁人亡的惨剧。

在智利,一位老人由于窗外工地上的“小太阳”整夜整夜地直射卧室,弄得晚上不得安眠而导致精神失常,跳楼身亡。

至于夜间行车,由于对面驶来的汽车的灯光使驾驶员眩目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则不计其数了。

由于没有科学地、合理地使用灯光,而使灯光成了一种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这种污染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两种:

一、亮度过大,超过正常工作、生活所需量。平时人们所用的灯光亮度大约是80~120勒克司,当光亮度过高,超过180~200勒克司,就会对人的眼睛有害,引起近视、失明等病症,甚至会带来精神上的刺激;

二、光源分布不合理。前面提到的夜航飞机失事就是由此而导致的。

为了消除灯光污染,人们针对灯光污染产生的原因,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规定了日常生活用灯亮度最高指数,就是保护人体健康措施之一;在必需大亮度的生产环境中,给作业者配以防眩镜也是很好的方法。在汽车上安置双焦防眩照明灯,大大降低了与此有关的交通事故发生的次数。

当今,人们对以前较为忽视的光源分布的合理性有了很多的认识。在西欧一些国家,政府把防止光的分布性污染的条例载入了环境保护法中。对医院、居民住所、旅馆等设施附近的光源分布作出了合理的安排,根据不同情况,规定了它们集合亮度的最大值。

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光污染问题也在逐步得以解决。此外,军事专家还变废为宝,把光污染作为战略防御的一种策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正如泰晤士河由浊转清一样,光的污染问题一定会得到彻底的解决。因为人类不但善于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更善于保护这个美好的世界,使它更加辉煌灿烂。

1.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参考答案:

1.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它通过运输机坠毁、老人精神失常、因灯光眩目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等特殊实例,阐明灯光污染产生的原因,而且提出了解决办法。基本上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说明材料。

2.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举例子是主要的说明方法。

●板书设计

《生物入侵者》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过程与方法: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通过小组合作,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

2.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教具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及过程:

一、导语设计

(出示非典图片)

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以“从文中我了解到了”为句式搜集信息,每组不少于3条。

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被入侵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种性构成极大的威胁。那么这些生物入侵者是通过什么途径入侵的呢?为什么会增多呢?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目前,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有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2、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下面请两组同学列本文的结构提纲:

(小组分工、组间不准抄袭)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摆出现象及危害:毁灭物种、经济损失(2-4段)

生物人侵者增多的原因及途径:跨国贸易(5段)

揭示态度:不同(6-7段)

采取措施:(8段)

教师对比点拔,明确说明顺序: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接着摆出现象,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3、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①打比方:课题“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读者这一类“入侵者”的移民行为,是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的;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作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形象生动,增添文章情趣。

②列数字:“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通过精确的数据对比,清楚地阐明了生物入侵者的危害之严重。

③举例子:通过具体的事例支撑说明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文章第3、4两段以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为例具体说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会造成生物入侵现象。

三、亮点探究:

播放课件,让学生对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物种多样性的破坏形成感性认识。

围绕“对‘生物入侵者’要不要人为干预”这个话题,结合第7段课文内容,展开讨论

(基本观点:(1)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失衡是暂时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界的平衡最终会得以实现。(2)人类必须干预“生物入侵者”,如果听任其发展,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会受到严重破坏,人类社会将会有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课堂高潮:

拓展性学习:对生物入侵者现象设计理想的治理和预防方案。

组织形式:抽题(激趣)------设计方案(小组合作)------评委打分(同学聘定)-------专家点评(生物教师)

A、我国暂停从菲进口凤梨香蕉种苗

据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记者齐中熙)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日前联合发布公告,宣布暂停从菲律宾进口凤梨、香蕉种苗等香蕉穿孔线虫寄生植物、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B、飞机草蔓延牲畜死亡

飞机草,一种绿意盎然的菊科半灌木植物,却使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畜牧业遭受

空前打击,天然草场被大面积侵占,牲畜死亡,畜牧业减产,原本并不富裕的彝族老

乡因此雪上加霜。州政府在5年前就出台了红头文件,要求全面动员,防除毒草。

C、野兔成灾

1939年野兔入侵澳大利亚,糟蹋了饲养绵羊的牧场,使誉满全球的澳洲绵羊绵羊的锐减,最后政府动用空军、用毒剂、花巨资修防兔栏、请细菌学专家研制涎瘤炎这种恶性传染病,这才控制住了兔子造成的灾害。

方案构想:

(一)严防死守;生物治理;保护自然。

(二)谨慎引种;查清我国现有的外来有害物种的种类及危害状况;加强对已知的主要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治及综合治理工作。

(三)政府出资;万众一心;寻找天敌。

(四)加大宣传;严格检疫;法律保障。

(五)变废为宝;零报告监控;农林质检防疫部门配合。

《生物入侵者》教案 篇五

达标训练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1)归咎 (2)五色斑斓 (3)失衡(4)监控 (5)劫掠 (6)藩篱2.解释词语。(1)栖息: (2)劫掠:(3)无动于衷: (4)在劫难逃:(5)束手无策: (6)五色斑斓:(7)啸聚山林: (8)归咎:3.用文中的话说说什么是“生物入侵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高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沙尘暴十袭京城(1)暮春时节,理应莺飞草长,风和日丽,却得知京城再遭风沙袭击。一则来自北京的消息是这样描述的:(25日)凌晨,一阵小雨夹着泥沙从天而降。泥浆附着在露天停放的车辆、嫩绿的树叶和草坪上,污迹斑斑。泥浆雨过后,大风呼呼,尘沙滚滚,整个北京城漫天昏黄……这是今春北京第十次出现浮尘扬沙天气。(2)短短几个月。类似的报道一再见诸报端,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数十年前的一则新闻所发出的“风沙紧逼北京城”的警报,那篇报道好像当时也很让大家警觉了一下,议论了一番。但是,渐渐地,这事便不再为公众关注了。(3)可以想见,北方各地居民在奋力与沙灾搏斗的同时,也一定会痛定思痛。与此同时,我更希望大家把视线南移。北京的“痛”决不只是北方才有的,它理应是大家共同的教训。北方沙灾固然与当地的地质水文特征不无关系,可是,长江水网地区同样难保无虞,因为沙灾在本质上与人对自然“大不敬”相依相随,而同样的“大不敬”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似乎暂无荒漠化之忧的长江南北。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对水资源的恣意糟蹋和野蛮汲采。(4)有一个道理,理解它完全不需要高深的知识:缺水会加剧旱情,干旱会使植被受损,而土壤裸露的必然结果就是荒漠化。可以说,对缺水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对水的消耗计划不周,客观上使北方土地荒漠化加剧。如今,类似问题正在长江南北重演。就在历来被称为“水网”的长江三角洲,人们不爱护奔流不息的江河,污染了地表水,就从地下找水喝。十几年光景,不少地方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数十米之多,以致地面大面积沉降,建筑物倾斜、开裂,凡此种种,正与北方荒漠化的前奏如出一辙。(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很多人至今仍对水资源“大不敬”,无非是觉得守着长江,何忧之有?殊不知,黄河两岸也曾有浓阴蔽日的年代,沧海桑田、人沙进退只在庭步之间。(6)据悉,水利部初步决定,今后几年内将在西部修建微型集雨工程1 700万处,用以解决或减少人畜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这个决定让人看到一种希望——集雨之类的节约水、利用水的办法,不但适用于西部,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适用于东部。在雨水充沛之地集雨,产生的效益必定更为可观。去过悉尼奥运村的人一定会注意到,主运动场的顶部,特意安装了集雨设施,所集雨水足以浇灌场内草坪,既节水又省钱,可谓“双赢”。作为一个资源富国,其做法不无借鉴意义。在这方面,我们一向关注不够,研究不够,是该奋起直追了。(7)通过对沙尘暴与水、与植被之间关系的追踪,我们受到的触动应当是多方面的。比如,渐进的环境污染会带来人无立锥之地的恶果,计划不周的山水开发会给大地留下永难消失的伤疤,等等。在这些方面,警钟已经一敲再敲,但愿我们不要愚蠢行动在前,苦果难咽随后。事到如今,我们已经交不起如此昂贵的“学费”了。1.文章第(1)段为什么要详细转述一则描绘沙尘暴十袭京城的消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图。3.为什么北方发生了沙尘暴,作者却“更希望大家把视线南移”?选出下列四个原因中最根本的一项( )a.因为北方的“痛”绝不只是北方才有的,南方水网地区也有这样类似的“痛”。b.很多人觉得南方守着长江,无沙尘暴的忧虑,因而至今仍对水资源“大不敬”。c.南方的水污染,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地面大面积沉降,建筑物倾斜、开裂等现象与北方荒漠化的前奏如出一辙。d.南方地区雨水充沛,在南方地区修建集雨工程,必定会产生更为可观的效益。4.文章结尾处加粗的“警钟”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7)段中说“通过对沙尘暴与水,与植被之间关系的追踪,我们受到的触动应当是多方面的。”读了本文之后,你一定也感触颇深。试举出你周围发生的人对自然“大不敬”的一则事例,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放探究1.查阅资料或实地调查一下,你身边有这样的“生物入侵者”吗?如果有,请举一例;如没有,请谈谈你所了解的除课文涉及到的以外的其他“生物入侵者”的情况。2.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生物入侵者”?参考答案【达标训练】1.①jiù②bān lán③héng④jiān⑤lǜe⑥fán2.①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②用武力掠夺。 ③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为之动心。 ④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迷信);现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 ⑤颜色灿烂多彩 ⑥互相招呼着聚合起来,旧指盗贼盘踞山村。 ⑦归罪,把罪过归于某个人或集体。3.原来生活在别的地方,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能力提高】1.让读者具体了解沙尘暴的危害,以引起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引起下文(对下文起铺垫作用)。2.不珍惜水资源 产生沙尘暴 3.b4.不重视保护自然环境,不重视珍惜水资源,人类就会受到大自然的严峻的惩罚。5.略(事例准确,提出相应措施,科学即可)【开放探究】1.略(举例符合要求即可)2.略(可以立法和宣传,树立此类意识等方面展开)

生物入侵者教案 篇六

这篇文章篇幅不长,是自读课文,需要讨论和探讨的问题很多。主题、语言和写法均有可探讨之处,向课外拓展可供设计的点也较多,在一堂课中想面面俱到,很难做到。因此,抓主抓重,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大胆取舍教材,显得尤为必要。

一、关于学习目标

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确立了三个学习目标为: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本文的美句;

【教学设计】

1、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对象及课时】

初中二年级、一课时。

【教学手段】

实物投影、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讲解总结。

【教学方法】

激趣法。

【教学步骤】

一、课文导入

向学生介绍古希腊“特洛伊木马”的故事,了解什么是入侵者进而提出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的概念。

二、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字音

三、转入正文学习,主要通过以下问题的解决来完成教学重点(问题由实物投影展出)

形式:学生自由讨论找出问题答案,教师加以总结归纳。

问题一: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答案:课文第一段。

问题二:本文向我们还介绍了哪些内容?

答案: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四、了解课文内容后,进而探究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明确:

1、使用了逻辑顺序 作用: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五、教师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生态现象的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六、板书设计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第一段

摆出现象:生物入侵者与非生物入侵者的介绍。 第2~4段

《生物入侵者》 探究原因:新鲜水果、蔬菜贸易,跨国宠物贸易。 第5段

揭示态度:两种不同态度(截然相反)。 第6~7段

采取措施:通过议案、成立部门。 第8段

七、作业

一、抄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1、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让学生学会听、知道如何听、怎样用心听;

2、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用听觉感受世界、欣赏美的声音的能力。

二、关于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掌握会听的人怎样听,不会听的人会怎样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听。难点则为学习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活泼幽默,使用排比加强语势,大量使用问句,反问,设问使文章亲切自然以及使用第二人称写作的特点。

三、关于教学设计和施教方法

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时间紧、任务重。基于此,围绕教学过程要紧凑、问题设计要有精心的思路,抓主抓重,切中主题,设计了四个问题,教师精讲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四、关于问题设计

本着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了本课的四个问题。前三个问题围绕“听”展开,注重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第四个问题连接学生情感生活,在课内拓展,旨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了解自己的听觉,尊重和爱护自己的听觉,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态度。至于拓展探究性问题的设计,也紧紧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而且问题的设置重在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这篇课文探究性问题较多,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较大的帮助,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开放的活动中通过尝试,解决问题,探究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用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经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获取过程。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通过相互讨论,分工协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关于媒体设计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教学环节之间的自然过渡,也为了更好的营造学习氛围,本节课应用的媒体主要有幻灯片、录音和动画设置。分别应用在各环节之间。

生物入侵者教案 篇七

一、导入:

(一)

播放火蚁电影。像这样的生物入侵给本土人员、生态带来的“灾难”数不胜数。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场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

(二)

据光明日报(20xx年6月12日)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

二、整体感知(字词和各段落内容和说明顺序)

(一)读书。(学生读?范读?放录音?)打开生字词的幻灯片。让学生将自己不认识的生字音注在书上。

(二)这是一篇科学小品说明文,你从中了解到那些知识?请学生按照段落顺序,以“从文中我了解到了”为句式,说说本文介绍的知识。(依照段落打出幻灯——知识点是各段的中心句,在段首。)

(三)请同学讲相关的段落合并,概括段落大意。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摆出现象及危害:毁灭物种、经济损失(2-4段)生物人侵者增多的原因及途径:跨国贸易(5段)揭示态度:不同(6-7段)采取措施:(8段)这篇说明文采取的顺序是?(逻辑顺序)

小结: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接着摆出现象,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三、精读品味:

说明文要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才能把要说明的对象说明得清晰准确。请同学自读课文,以“文中某处…………说明方法用得好,好在……”说一段话,说说使用该说明方法的说明效果。

例:①打比方:课题“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读者这一类“入侵者”的移民行为,是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的;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作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形象生动,增添文章情趣。②列数字:“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通过精确的数据对比,清楚地阐明了生物入侵者的危害之严重。③举例子:通过具体的事例支撑说明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文章第3、4两段以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为例具体说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会造成生物入侵现象。六、拓展:

合作探究三种方式,我尚未能决定采用哪一种。

合作探究(一)

1、以组为单位,根据已有资料,简介一种生物入侵者(姓名、来源、特点、危害等)并针对其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教师启发思考:预防、治理、利用。

合作探究(二)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写说明文,要求学生围绕“生物入侵”自选课题:

(1)什么是生物入侵?生物入侵的方式是怎样的?

(2)外来生物在本土为何没有泛滥成灾,一旦入侵却难以剿灭?(外来生物在本土泛滥的看家本领有多少?)

(3)我身边潜在的入侵生物知多少?

(4)怎样阻击外来生物的入侵?

学生选好课题后,按课题分组,写成书面的报告。报告要求

(1)要使用两种以上的说明方法。

(2)语言要简洁准确。

课上就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的课题研究成果。

(三)合作探究:播放课件,让学生对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物种多样性的破坏形成感性认识。围绕“对‘生物入侵者’要不要人为干预”这个话题,结合第7段课文内容,展开讨论(课本上本身就有基本观点:

(1)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失衡是暂时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界的平衡最终会得以实现。

(2)人类必须干预“生物入侵者”,如果听任其发展,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会受到严重破坏,人类社会将会有巨大的经济损失

那么在讨论的时候,如果要干预,那么怎么干预,举例来说。其实这样就回到了合作探究第一种方案了。)

生物入侵者教案 篇八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3、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⑷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并做必要的点拨;讨论法,通过讨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生物入侵者”,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作一番考察。

二、检查预习

1、注音

劫掠(lüě)栖息(qī)藩篱(fān)归咎(jiù)

2、释词

失衡:失去平衡。

藩篱: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

监控:监测的控制。

归咎:归罪。

啸聚山林:旧指盗贼盘踞山林。

在劫难逃:命中注定要遭受,逃也逃不脱。现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

五彩斑斓):五彩:指青、黄、白、赤、黑五种颜色。泛指各种颜色灿烂而多彩。

束手无策:比喻无能为力或没有办法。束手,捆住了手。

物竞天择:自然界中万物都在为生存而竞争。优秀者生存,劣者淘汰,这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观点。

无动于衷: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始料不及:当初没有估计到这种结局。料,预料,估计。及,到。厄运:困苦的遭遇。

为所欲为:原意是做自己要做的事。现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多指干坏事。为,做。欲,想。

酝酿:本指造酒时的发酵过程,用来比喻事前考虑或磋商,使认识统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课文第一段。

2、本文向我们还介绍了哪些内容?

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

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三、划分课文结构,归纳文章说明顺序

1、结构

第一部分(1)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第二部分(2—4)生物入侵者与非生物入侵者的介绍。

第三部分(5)新鲜水果、蔬菜贸易,跨国宠物贸易。

第四部分(6-7)两种不同态度(截然相反)。

第五部分(8)通过议案、成立部门。

2、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首先引出话题(议题),接着摆出现象,再探讨因果,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四、课文赏析

1、根据第①段内容的表述,给“生物入侵者”下一个定义

生物入侵者: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系统产生破坏的生物

2、“生物入侵”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是什么?

一种是某些本土物种灭绝,一种是耗费大量钱财。

3、针对生物入侵者,各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最后一段

五、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生态现象的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六、作业布置

研讨与练习二

生物入侵者教案 篇九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过程与方法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通过小组合作,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

2.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教具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新课导入

我国暂停从菲律宾进口凤梨、香蕉种苗

据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记者齐中熙)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日前联合发出布告,宣布暂停从菲律宾进口凤梨、香蕉种苗等香蕉穿孔线虫寄生植物,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据悉,今年一月,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在对菲律宾进口的凤梨种苗实施检疫时,截获一类危险性有害生物——香蕉穿孔线虫。为防止疫情传入,保护我国农林业生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决定对菲律宾凤梨、香蕉种苗等香蕉穿孔线虫寄生植物采取临时紧急检疫措施。

我国为什么要暂停从菲律宾进口凤梨、香蕉种苗?因为它们是生物入侵者。

字词积累

熟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劫(jié)掠栖(qī)息

藩(fān)篱归咎(jiù)

斑斓(lán)

在劫难逃: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迷信)。现在借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

束手无策:比喻没有办法。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五彩斑斓:灿烂多彩。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圈、点、勾、画,从文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思考:

1.文章介绍了关于生物入侵者的哪些知识?

【交流点拨】“生物入侵者”的定义、特点及其危害、原因及途径、不同人对“生物入侵者”的观点、防范措施。

2.介绍这些知识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交流点拨】

提出问题:引出话题:(1段)

摆出现象:(2-4段)

分析问题:探究原因:(5段)

解决问题:揭示态度:(6-7段)

采取措施:(8段)

——逻辑顺序

文本探究

1.课文中主要提到了哪些生物入侵者?

【交流点拨】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等。

2.作者是如何形象地称呼这些入侵者的?

【交流点拨】移民偷渡者

3.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归咎于什么?

【交流点拨】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

4.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无节制繁衍的条件有哪些?

【交流点拨】不受同类的物种竞争,不受天敌伤害等。

语言品析

1.你知道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一说它们的好处。

【交流点拨】

(1)列数字

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地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

再如:“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表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

列数字使文章真实,准确。

(2)举例子

①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

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

②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洲的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

有力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

③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

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④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

为了说明“生物入侵者”的人为的原因。

⑤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

说明目前世界各国对待“生物入侵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有说服力。

(3)打比方

①“生物入侵者”

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人们这一类“入侵者”的行为,会给人类与自然带来危害。

②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

它们在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

③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

说明“入侵者”传播之便利和预防之难。

这些比喻使说明更形象、更生动、更能吸引读者。

2.小结各种说明方法表达效果

举例子:具体地说明。

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也能引发读者的想像。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也能激起读者的兴趣(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拓展延伸

1.我们周围还有其它“生物入侵者”吗?答案是肯定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非洲蜗牛,学名褐云玛瑙螺,也就是人们常说和常食用的东风螺、菜螺、花螺、法国螺。非洲大蜗牛是一种繁殖很快的大型陆生贝类,它们危害农作物、蔬菜,危害生态系统,而且还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

(2)食人鱼又名食人鲳,原产于亚马逊河,外表妖艳,性情残暴,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大于自己体积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动物吃掉。专家认为,食人鱼若流入我国江河,会造成一场生态灾难。

(3)小龙虾原名克氏原螯虾,它们的原产地是中、南美洲,目前世界各地都有养殖,并在野外形成数量巨大的种群,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及华南分布很广。

(4)薇甘菊又名小花假泽兰。如果听任它生长,几年间就能让整座山的植被全部萎缩甚至死去,所以它有“植物杀手”的“美誉”。20多年前,它作为护滩植物引入我国。近几年来,在珠江三角大肆蔓延。

2.生物入侵究竟每年会给人类造成多大的损害?

据统计,美国每年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美元,印度每年的损失为1300亿美元,南非为800亿美元。我国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损失也相当惊人,每年仅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574亿元人民币,其中,每年对美洲斑潜蝇一项的防治费用,我国就需4.5亿元。生物入侵给我国造成损害的总数有多大?负责中国入侵生物现状调查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解炎博士说:“估计比美国还要大。”

3.文中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两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面对日益严重的“生物入侵者”,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生物入侵者》教案 篇十

教材分析

是一篇介绍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移迁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的事理性说明文。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原因、科学界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见解和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所采取的措施。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同时也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能力目标:

理清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提高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3.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二)德育目标:

增强防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2.通过学习,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能收集筛选信息,增强对生物入侵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三)教学方法:

课文学习以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归纳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收集资料,讨论归纳主题,共同解决。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预习

认真阅读课文(至少三遍)。

2.学生预习了解作者。

3.通过查资料理解生字词。

4.能通过自学把握课文段落层次。

5.课前准备搜集生物人侵的相关资料,要求写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称、原产地、人侵地及危害。

二:导入

多媒体播放一则生物入侵者的新闻 ,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

生答:外来生物入侵者给我国生态带来严重危害。

师导入:是呀!生物入侵者不仅危害我国还危及其他国家甚至全球,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梅涛的《生物入侵者》板书课题

三:通过解题来学习课文

师:什么是入侵?

生答:“入侵”是指外来或有害的物质进入。

师: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生答: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成称为生物入侵。

师:你们是从那里找到的?

生:第一段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在文中勾出来,看看第一段还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生:还告诉我们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师:生物入侵者有哪些危害呢?(板书)

生:不仅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师: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造成这两种危害的生物入侵者。

生:斑贝 天牛 红蚂蚁 棕树蛇 蜥蜴 山猫(教师用多媒体展示)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全面,可见概括能力很强,这些入侵者哪些是详写?

生:斑贝 棕树蛇

师:很棒,现在老师要为难你们了,看谁最棒。请你们采用故事的形式把斑贝的事例讲给我们大家听听。

此环节选数名学生比赛,选出最佳讲故事明星两名给与奖励。

师:讲完故事老师又要让你们当一回播音员,请同学们把棕树蛇的事例用新闻播报的方式报道出来。

此环节要求学生回忆巩固新闻的相关知识,可以抽三名学生参加比赛,选出最佳播音员一名给与奖励。

师:在同学们的表演中我们了解了生物入侵者给我们带来的严重危害。那同学们又搜集到那些生物入侵者及危害呢?

生:蟾蜍 水葫芦 白蚁等等

师:同学们的知识面很广呀,老师也要展示我搜集的资料,请看电子白板。(多媒体展示生物入侵者)

生:好多呀!太可拍了。

师:是呀!他们能造成如此大的危害我们就得加以防范,但首先要知道他们是如何传播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生:非自然途径(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跨过宠物贸易等)板书(途径原因)

师:回答很有建树,因此老师告诫同学们在养宠物时千万别造成养宠物为患啊!既然有危害那我们怎样来控制它们呢?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生:文中说有两种态度干预于与不干预。

师;你们认同那种说法呢?

此环节让学生两分钟辩论

师;同学们的辩论真激烈,在你们的唇枪舌战中我们了解到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危害很严重,因而有许多专家们认识到了这一危害也采取了措施,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专家们采取了什么措施并读出来。

生:在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你们又有哪些措施呢?

生:严把国际贸易关 买来的宠物不能随意放生 .......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做个环保小卫士,老师也有几条措施希望我们共勉。(多媒体出示)

1.要谨慎引种。

2.提高生物入侵和生态安全意识。

3.家庭饲养的宠物绝对不能随意“放生”。

4.严把出入境检验检疫关。

师:采用哪些说明方法?

生:举例子 打比方 列数字 下定义(板书)

师:通过学习我们认清了生物入侵者,采用什么顺序来说明生物入侵者的?

生:逻辑顺序(板书)

课堂小结

学习了我们很清楚的认识了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甚至有许多生物入侵者大多已经严重地威胁到生态平衡,这一问题给我们的环保敲响了警钟,因而保护自然,关注生态平衡,刻不容缓。希望大家提高警惕,严加防范(板书)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拟一条关于生物入侵的环保标语

此环节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自作适当补充。

六。结束语

一件件鲜活的新闻事实并非无中生有,一串串惊人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生物入侵带来的毁灭性灾害正侵蚀我们的家园,让我们担负起历史的责任,关注环保。科学抵制生物入侵,积极保护生态环境!

《生物入侵者》教学杂谈

三、链接现实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链接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如学习《生物入侵者》后,提问学生;“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如果发现生物入侵者我们该怎麽做?”学生积极思维,提出各种各样的生物入侵现象及防范、解决措施。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应与生活相联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将课文中的生活画面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衔接,以激起学生产生共鸣,与作者共同感悟生活与人生。如此,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学生的认识能力、联想能力、创新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培养。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新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重视有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经过链接现实生活的训练,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训练发散思维

现代文阅读也能培养发散思维。例如在上《生物入侵者》一课时:

师引:(先让学生猜猜)是什么生物入侵?

学生答:螃蟹入侵,河道被毁坏。

学生答:外星人入侵。

……

师引:本省本地区有没有“生物入侵者”?

学生答:杭州天目山铁路旁就有一枝黄花入侵,其它植物受到排挤,被一枝黄花占据了大片土地。

学生答:家乡松树林被松毛虫侵占。

……

他们个个张开思维的翅膀,飞到天南海北,飞上宇宙空间。转入课文内容“什么是生物入侵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危害性”就很容易理解了。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的视野非常开阔。

《生物入侵者》课文解读

【解读难点】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文章开头作者假设一种情景,通过普通人与科学家的不同反应,自然引出话题──生物入侵者,并对什么是“生物入侵者”进行解释。然后作者在第2、3、4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由此摆出现象。作者先写生物在自然条件下迁移、繁衍,“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这样写,是对生物入侵者作明确的界定,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那么,为什么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会造成生物入侵现象呢?文章3、4两段以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为例做了具体说明。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进行探究。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第6、7段揭示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第8段写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首先引出话题(议题),接着摆出现象,再探讨因果,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写法探究】

本文采用的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这在上面已经分析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探究这样安排说明方法的好处。本文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达比方的说明方法。列数字实际上也是一种用事实进行说明的方法。数字化的事实也能引发读者的想象。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仅仅在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60年间,关岛鸟类就由11种减少到两种,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这两句话中的数字,自然使人想到“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说服力。例如:举出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这种说法;举出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有力地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举出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举出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形成“生物入侵者”的人为的原因;举出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说明目前世界各国对待“生物入侵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打比方是为了使说明更形象。例如:“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读者这一类“入侵者”的“移民”行为,是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的;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它们在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地给人类造成危害;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十分形象。

【学法指导】

阅读科技类文章,应学会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阅读科技类文章的目的之一,是筛选信息。一篇科技文所提供的信息是多方面的:有科学知识信息,有社会历史信息,有关于作者生活与创作方面的信息,如本文中提到的各种例子。这些都是显性信息;阅读文章还可以学到一些相关的写作技巧,这是隐蔽信息,需要读者去感悟,如:写作的顺序、运用的说明方法等。如果能较为准确地筛选信息,那么就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的理解。

【问题研究】

1、为什么对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这种普通人不会感到惊讶的事情,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会认为这“不是件寻常小事”?

2、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3、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4、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如果有,说给同学们听听。

5、普通人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只会感到新奇,不会考虑更多的问题;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此就会考虑许多问题:甲虫是从哪里来的?甲虫是如何到这里来的?甲虫的生态是怎样的?甲虫是否会对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影响?等等。他们是不会视而不见的。

6、文章第2段已经写到,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由于进行缓慢,并受到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么它们的迁移速度就会极大地加快,也会很容易地突破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7、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这种规律就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总结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8、本题启发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防范“生物入侵者”的意识。下面就是一则关于“生物入侵者”的最新报道。这则报道告诉我们:

⑴ 时至今日,“生物入侵者”仍随时都有入侵的可能;

⑵ 我国对“生物入侵者”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

《生物入侵者》教案 第十一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

——梅涛

秋垭陈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2、培养观察能力并学会筛选信息的能力。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焦点访谈法、讨论法、追问法、引导法和图片欣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生物入侵者”,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和学习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1、收集有关“生物入侵者”的一些资料及图片。

2、了解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物种。

3、各学习小组就本文展开自主合作学习,将要提出的问题整理归纳。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组图片(出示一些生物入侵者破坏现象的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它们是什么?(生物入侵者)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我们的同学一定有不少的问题吧?谁能说说你想了解有关“生物入侵者”哪些方面的知识呢?学生提问。老师把问题进行归纳。可能有这些问题: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生物入侵者有那些危害?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是什么?人们将取那些对策?(展示焦点问题)

二、初步感知

导语:我们就带着这些焦点问题,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焦点访谈。分组(每4人一组,每组一个小记者)每小组选一个小记者进行采访,然后做汇报。(过程略)

三、深入探究

导语:通过我们的焦点访谈,我们对“生物入侵者”已有初步的了解。现在我就和同学们一并走进课文,深入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知识。

分析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作者在介绍“生物入侵者”的时候,首先提出了一个话题。(幻灯显示: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会怎么想或怎么做?)(不会感到惊讶。我会安静地走开。……我会考虑它是从哪儿来。我会想它会不会给我们带来危害。我会想它会不会是生物入侵者。)幻灯显示:那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呢?(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生物入侵者”)齐读。在这里就给我们交代了要说明的对象是:“生物入侵者”我们来看一看常见的生物入侵者。(幻灯显示:棕树蛇、亚洲天牛、红蚂蚁、紫泾泽兰、空心莲子草、福寿螺等)

分析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有哪些?

导语:作者在提出“生物入侵者”这个话题后,又摆了那些现象呢?文章首先举了一个在人类文明早期的例子是什么呢?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然后在那里生根、发芽;山间溪水中的鱼虾可能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这些是不是生物入侵者?(不是,这是通过自然途径迁移的,时间和空间跨度有限,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也就是说没有造成生太态系统的严重失衡,不是“生物入侵者”。

哪些生物造成了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也就是说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有哪些?(影响人的健康、破坏物种的多样性、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作者举了那些例子来介绍生物入侵者的危害的呢?(如:五大湖内的输水管道被斑贝“占领”,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改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如:亚洲的天牛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影响人的健康。如:南美的红蚂蚁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破坏物种的多样性。)像这样摆出一些想象的说明方法叫什么说明方法呢?(举例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说服力。)“数十亿美元”“关岛的11种鸟有9种鸟被棕树蛇赶尽杀绝”这些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列数字)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列数字实际上也是一种用事实进行说明的方法。数字化的事实也能引发读者的想像,准确可信)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图片。幻灯显示(水葫芦破坏江河、薇苷菊危害林地、紫茎泽兰威胁凉山、食人鱼攻击人类)图片

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的危害的原因。

通过前面所摆的想象可以看出“生物入侵者”的危害严重。探究其原因是什么造成呢?(幻灯显示: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为什么说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呢?谁能举例说明一下。(欧洲斑贝搭跨国公司的“便车”“偷渡”到北美。地中海果蝇把卵附在水果和蔬菜上,乘跨国贸易偷渡到世界个地)

在这里游泳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呢?(打比方)打比方是为了使说明更形象。例如:“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读者这一类“入侵者”的“移民”行为,是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的;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它们在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地给人类造成危害;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十分形象。

分析人们对生物入侵者采取的态度。

导语:我们已经知道了原因,就应该采取对策。生物入侵者增多的责任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那么国际贸易能停下吗?(不能)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是怎样看待的呢?(一部分人认为人类不应该过多的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因为失衡是暂时的,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生物入侵者”并不是都能够生存下来,能够生存下来的就是强者,即使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的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因此自然界的平衡最终会得以实现。另一部分人则反对:如果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自然界的物种多样性将受到严重破坏;另外,生物入侵者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人们应该进行人为干预。你是怎样看待的呢?幻灯显示:(你觉得人们应不应该干预这这种物种的迁移呢?a、赞成b、反对)展开辩论。

分析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采取的措施。

那么我们再来看美国是怎样做的?

世界各国都采取了相应措施。如:美国众议院1966年通过了一项议案,要求各有关机构加强对有可能夹嗲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监控。美国政府正在酝酿一个跨部门的监控计划。

四、小结

回顾全文,作者先引出话题:什么是生物入侵者?(说明对象)再摆现象: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接着探究原因,最后写人们对待生物入侵者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基本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我们称它为逻辑顺序。在这过程中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五、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课以后,我们身边有那些生物入侵者?对“生物入侵者”,你有什么见解?

六、板书设计

生物入侵者

——梅涛

引出话题

逻摆出现象举例子

辑探究原因列数字

顺揭示态度打比方

序采取对策

生物入侵者教案 第十二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识记重点字词;

⑵ 把握本文的结构大意,掌握文中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全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入侵者的概念以及生物入侵者的危害等问题。

3、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应该密切的关注自己生活中的事物之间的微妙联系,注意观察生活,科学的认识与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难点】

“能力目标”。

【策略与方法】

讨论式、启发式、分析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

二分钟演讲;教师念优秀文章。

一、新课导入

念一则新闻,有关生物入侵。

二、识记重点字词

三、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说说本文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进行描写的?试概括每一个段落的大体意思。

精读文章,然后回答问题组:

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2、为什么在自然条件下的生物迁移不会造成生物入侵的现象发生?

3、在文中的3、4自然段作者介绍了哪些生物入侵的现象?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哪些生物入侵的现象?如果有,请与同学们一同交流一下。

五、布置作业

【课后记】

本文教师通过问题组的形式帮助学生解读全文就好,通过课文联系实际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培养学生的环保科学意识。

生物入侵者教案 第十三篇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学法指导】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扫清文字障碍。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概述课文内容。

3、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语言。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音字词、语文常识、整体把握课文

1、掌握下列加线字的音、形:

归咎 藩 篱 栖 息 劫 掠 繁衍 在劫难逃 五彩斑斓

啸 聚山林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酝酿 厄运

2、解释并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 归咎:

⑵ 劫掠:

⑶ 藩篱:

⑷ 在劫难逃:

⑸ 五彩斑斓:

⑹ 束手无策:

⑺ 物竞天择:

⑻ 无动于衷:

二、学习研讨

1、导入:

2、检查预习或自学反馈、展示成果

3、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自学指导一:朗读读文章,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音及工具书把音读准。

2、 跳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⑴ 什么是“生物入侵者”?⑵ 本文向我们还介绍了哪些内容?

自学指导二:了解课文内容后,进而探究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1、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学生讨论归纳)

自学指导三:思考拓展。

学习了本文,你受到了那些启发?(自由发挥)

三、教师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生态现象的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四、当堂检测

1、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⑴ 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

⑵ 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 的。( )

⑶ 美国众议院已于1996年通过了一项议案,要求各有关机构加强对有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监控,为此,美国政府正在酝酿一个跨部门的监控计划。(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⑴ 请用一句话准确地概括这两段内容 。

⑵ 这两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从选文中举一例,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⑶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⑷ “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五、推荐作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发现身边有许多“不速之客”,它们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你知道的某个“不速之客”写一篇文章。

六、讲学后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面的13篇《生物入侵者》教案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生物入侵者教案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