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教学评价设计优秀9篇(教学评价设计怎么写)

教学设计英文自我评价 篇一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过程性评价的实施。过程性评价即形成性评价,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以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小组间的互相评价为基本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日常英语学习情况的一种评价方式。它强调以人为本,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语言知识、学习策略、团队合作精神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激励性、同步性等特点。根据英语课程评价的要求,我们通过组员与小组捆绑式自我评价、组长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激励学生全员参与,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具体实施主要有以下三个层次:

一、组内评个人

利用“组员评价记录表”,对小组内学生进行评价,每节课由各小组的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内组员的得奖情况。评价项目可随课堂实际情况分阶段进行调节,如果小组评价做得比较好,还可以从4个大的方面和20个小的观察点进行详细评价,如表格:

二、组际评小组

利用“小组评价记录表”,记录各小组得奖情况。通过各小组组员的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在课前展示、课中合作交流汇报展示、反馈展示环节中分别记奖。注意学困生的得奖数量要相对增多,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评价项目可随课堂中学生存在的实际情况分阶段进行调节。

一堂课中对学生小组合作的评价,我们也可以从以下四个大方面对小组综合评价:一是学生的活动状态。学生兴趣浓厚,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学习氛围浓厚,民主平等互动;互助学习分工明确,学生热情高且具有实效性。二是学生的活动形式。学生活动分个体、小组、集体等,形式多样,观察、思考、合作有机结合。对于学习内容,善于创新且富有实效,如合理、恰当地运用听、说、读、写、演、唱、交流等多种活动形式,也可以利用不同形式学习和展示同一个内容,如对于句型可以用对话的形式学习和展示,也可以是编成歌曲、加上动作或扩展为排比句的形式等,这样学习形式丰富多彩,培养了学生创新的精神。三是学生的参与面。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广,能够全体参与不同内容的展示。四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勇于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相应发展。思维有深度,能够体现对所学知识的内化、重组和应用,而且外显效果好。

作文教学设计效果评价 篇二

一、聊“玩”入课,初知“玩”的内涵。

师:同学们,注意!请看汪老师写字。

(板书:玩)

师:我想问问大家,你们平时都喜欢怎么玩?

生:体育课上,几个同伴一起打篮球。

生:课间,几个同学在走廊上跳绳。

生:双休日,和爸爸在池塘里钓鱼。

生:每天傍晚,跟着爷爷在游泳池里学游泳。……

师:听出来了。打球、跳绳、钓鱼、游泳,你们玩的这些事都是你们自己非常喜欢做的事。对吧!

出示:

玩就是做自己非常喜欢做的事。

(个别读)

师:再问问大家,玩能让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放松。

生:开心。

生:兴奋。

生:愉快。

师:除了你的心情会开心,会愉快,在玩的过程中,你还会有什么收获?

生:从玩中能学到一些知识。

生:从玩中提高某种能力。

生:增进伙伴之间的感情。

出示:

玩是很快乐的,能使人的身心得到放松和愉悦,能让人在玩中增长见识,增进友谊。

(齐读)

(评析:师生之间的“聊”自然、轻松、无痕。向往“玩”是所有学生的共性,但往往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里,学生在与教师的“聊”中,明白了“玩”的本质属性及内涵所在。)

二、“情景”呈现,激起“玩”的向往。

师:发现了吗?要是一个人想玩就能玩,爱怎么玩就怎么玩,那是多么开心的事呀。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许多学生都成为了“死读书”“读死书”的“读书郎”。最可怕的是一些父母觉得自己功名难就,便把一腔希望全赌在了儿女身上,生了个女孩就盼她将来是个居里夫人,生了个男孩就以为是生了个小贝多芬。下面有这样的一个情景,相信会引起大家的思考。

情景:

星期天,石难得在“超级英语班”整整补了半天课。中饭过后,石难得朝着妈妈问:“妈妈,完成家庭作业,可以到楼下玩一会儿吗?”

“哟,今天可不能,老妈刚帮你买了一本《经典奥数100题》,你得认真地完成一到五题。傍晚,我请了费老师来家里替你讲课。”妈妈认真地说着。

“妈,就玩一下吧!”

“不行!”

“一下下而已。”

“免谈!”

(个别读。要求其他同学用心听、仔细想。)

师:从你们的眼神里,从你们的表情中,我敢肯定,你们都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像石难得的妈妈一样,更不希望自己成为像石难得一样的“读书郎”。你们渴望自己的父母尊重你们的兴趣和爱好,渴望自己有权利安排着自己学与玩的时间,渴望整天开开心心地做着自己喜欢做的每一件事,对吧!一句话,你们渴望自由,渴望玩,是吗?(生频频点头)好,这节课,汪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和大家尽情地疯玩上一回!

(评析:教师的言语及“情景”内容,重重地叩击着学生的心灵。他们似乎就是“受害者”,进而激起了学生对“玩”的向往――渴望赢得尊重,渴望自由,渴望自主,渴望玩。)

三、现场游戏,体验“玩”的快乐。

游戏名称:玩转“东南西北”

游戏规则:由一位学生随便选择一个“方位”(东南西北任选其一),然后选一个数字(十以内)。老师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玩转“东南西北”。“东南西北”的每个面上都写有特别的要求。转到哪个面上,就要按上面的要求来完成。

(个别读,要求大家仔细听、听明白游戏规则。)

师:都明白了游戏的规则吗?请大家稍等片刻,汪老师去幕后拿道具。

(老师头戴小毡帽,身挎迷你小背包出场。)

师:“有请快乐之星――汪智星闪亮登场。”

(掌声响起)

师:掌声不够热烈呀!

(全场再次掌声响起)

师:(老师边出场,边介绍)帽子是爱人借给我的,小背包是女儿借给我的。我是――我自己的。我想请两位同学到台上来跟我一起玩。下面的同学仔细听、认真看,努力把一个个有趣的场面留在自己的脑海里。请男、女生各推荐一男一女。注意,选是有标准的。男同学必须是胆量最大的,女同学必须是能力最强的。

(由男、女生各推荐一男一女)

师:(仔细打量眼前的一男一女)胆量到底有多大?能力到底有多强?想请你们的同学告诉我。(来到教室里一男生前)请你在我耳边悄悄地说,除了我,不要让任何人听到。说他胆量最大,能告诉我他到底有多大?

(男生附耳低语)

师:(一脸惊讶)哦,果然!到时候我说什么,你不要惊讶。一切看我的,注意配合我。

(来到一女生前)

师:请你也在我耳边悄悄地说,不要让任何人听到。她的能力最强,能告诉我他到底有多强?

(女生附耳低语)

师:(惊讶无比)哦,到时候我说什么,你不要惊讶。

(来到台上两位学生面前,上下打量)

师:我再来采访采访你们两位。你――胆量最大的学生。俗话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刚才听你的同学向我介绍过你,说你曾做过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你还记得是什么事吗?

(生自己猜,支吾半天,摇头)

师:大家想知道吗?他说你――

(板书:八只猛虎你斗过)

(师书写完毕,全班哗然)

师:能力最强的学生。刚才你的同学也告诉我,你曾经在全班同学面前夸下海口。还记得你说过什么大话吗?

(生自己猜)

师:想不到吧,想知道吗?她说你――

(板书:一头鲸鱼你吞过。)

(全班哄堂大笑)

师:同学们,请看我先后和这两位不同凡响的学生进行玩转“东南西北”的游戏。

(师从包里取出一个“东南西北”拿在手里。)

师:这外面是东南西北四个面,里面有八个小面,每个小面上都写着一个特别的要求。

(边说边把里面的八个小面展示给台下的学生看。)

生:老师,里面什么字都没有,是空的。

师:(惊讶状)呀,呀,我怎么竟忘了写要求呢?怎么办?(挠头,思索,拍脑门)还好,我这里还有一个。不过是个“袖珍板”的。

(师从包里取出个极小的“东南西北”。)

师:大家仔细看。

(三两下,老师粗大的手指把“袖珍板”撑破了,掉在了地上。)

师:哎呀。破了。没得玩了。(一副焦急、难过的神情)有了,我包里好像还有一个。

(师从包里取出个极大的“东南西北”。)

师:看,这可是个“巨无霸”。

(全场一片哗然)

师:(面对女生)女士优先。你选什么方位几下?

生:南,七下。

(师进行游戏)

师:嗯,要求果然与众不同。请听要求:听老师口令完成动作:立正、挺胸、抬头、收腹、撅屁股、傻笑。

(女生按要求进行表演)

师:(问女生)此时,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生:汪老师太逗了!

师(面对男生)你选什么方位几下?

生:东,四下。

(师进行游戏)

师:不错,你比她幸运多了。请听要求:深吸一口气,然后高喊“啊”,直到老师喊停为止。明白了吗?准备好了吗?开始。

(生高喊“啊”,直到无“气”为止,老师才喊停)

师:你此时最想说什么?

生:同学们呀,喊“啊”也不容易呀!我感觉自己的大脑都差点缺氧了。

师:你们看了老师和这两位同学的表演,有什么话想说呢?

生:老师,您太像赵本山了。

师:我是赵本山,她就是宋丹丹。

生:老师,您简直就是一个忽悠高手。

师:老师的忽悠可没有一点恶意,只是为了让同学们开心而已。说真的,刚才整个游戏的前前后后,哪个场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回忆一下,简单地说说。

生:老师出场的情景特有意思。

生:老师采访两位同学的情景挺新奇的。

生:生后拿出三个不一样的“东南西北”的场面太惹人笑。

生:能力最强的同学的表演非常有趣。

生:喊“啊”的情景太不可思议了。

(评析:一个“玩转东南西北”,实在不是什么稀罕、新颖的游戏。但在汪老师的引领下,游戏过程妙趣横生、高潮迭起,着实让参与玩的人大开眼界、大呼过瘾。“汪老师的闪亮场”“八只猛虎你斗过”“一头鲸鱼你吞过”“袖珍板亮相”“巨无霸出现”“超搞笑的游戏内容”等,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充满童趣、充满智慧的汪智星老师。听着汪老师的课,再回想起大师于永正写的《汪智星,智慧之星》的文章,你就觉得一点都没有夸大了。“智慧之星”名副其实呀!)

四、真实习作,书写“玩”的情趣。

师:过瘾吧!刺激吧!要是同学们能从刚才的那一个个精彩、有趣的场面中选择两三个最令自己难忘的写下来,那该多好呀!大家愿意写吗?想如何写好今天的习作,汪老师还得提出具体要求。

习作要求:

1、可以在写之前拟好题目,也可以等写完后再给自己的文章拟题目。

2、抓住游戏过程中自己觉得最难忘的两三个场面来写,写出真情实感,写出游戏的趣味。

3、尝试在文章里谈谈自己对“玩”的认识。

4、静静地写。写完后,要养成一边读,一边修改的习惯。

习作时间:20分钟

(生读习作要求)

师:同学们,同是这节习作课,我来你们这里之前也在自己班里上过了。这不,我还带来了班里一位学生的习作。大家想不想看?(想)这样吧,等你们写完了。我再把他的习作读给你们听,好吧!

(学生进行习作)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把学生拟定的部分题目按一定规律依次板书在黑板上)

(师板书)

第一组:《玩转“东南西北”》

第二组:《玩》《疯狂“玩”一回》

第三组:《趣满课堂》《课堂“疯”了》《一节有趣的课》《难忘的一节课》

第四组:《“疯”老师》《“大忽悠”汪本山》

……

师:同学们,请看黑板。黑板上的题目都是同学们拟定的。刚才我把这些题目依次写在黑板上。你们仔细看,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并找到拟题的规律。如,《玩转“东南西北”》,是以游戏的名称为题的;《趣满课堂》《课堂“疯”了》《一节有趣的课》《难忘的一节课》,是以这样的一节有意思的课为题的;《“疯”老师》《“大忽悠”汪本山》,是以游戏中的主要人物为题的;《玩》《疯狂“玩”一回》,是以“玩”这一主题为题的。同学们,拟题的角度不同,就能拟出不一样的题目。希望同学们尝试从不同角度给自己的文章拟题。今天的文章,题目可以用自己想到的,也可以借用刚才别人想到的好题目。

师:下面是我兑现诺言的时候,请大家先来看看我班学生陶泽林写的习作。

趣满课堂

陶泽林

玩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玩是快乐的,能让人的身心得到放松和愉悦,能使人在玩中增长见识。这不,今天,汪老师就带着我们疯狂地玩了一回。

汪老师头上戴着“小矮人帽”,身上挎着“星星包”出现在大家的眼前。他刚出场,就逗得全班哈哈大笑。

大家都把好奇的目光投向汪老师的挎包。汪老师从包里掏出一个“东南西北”,说:“这外面分别是‘东南西北’四个面,里面每个小面上都写着特殊的要求。下面,我请两位同学上台体验一下。”

人选已定,汪老师拿出一个“东南西北”给大家检查。我定睛一看,疑惑不解地说:“里面什么字也没有呀?”听我这么一说,汪老师的神情有些惊讶。汪老师瞅了瞅,嘴里自语着:“还好,我准备了一个。”他又从包里掏出一个小虾米似的“东南西北”。当他拿给大家看时,竟被自己一不留神扯成了两半。掉在地上的“小虾米”好像发出痛苦的呻吟。汪老师见势,连忙从包里请出特大号“东南西北”,一本正经地说:“这是巨无霸。”看到汪老师手里的大家伙,大家特别吃惊。

随即,史雪微开始“抽奖”。她可中了“大”奖。只见她用自己的左手用力扯自己的右耳,高高地抬起右腿,原地站立十秒。那姿势活像一个被惩罚的犯人似的。等到快“释放”时,汪老师故意拖着腔儿:“零点九、零点八……”,逗得我们的肚皮都差点被笑破。史雪微一脸无可奈何,差点晕倒在地。

(展示、师读)

师:觉得这篇习怎么样?谁能具体评价一下。

生:听了这篇习作,好像刚才的事就在眼前。

生:写出了真情实感。

生:文中描写的几个场面非常有趣味。

生:写了自己对玩的认识和看法。

师:这篇习作正如大家所评价的,的确精彩。其实,这篇习作刚写出来时,语句上有很多小问题。后来,在我的指导下,一句一句地读,一遍一遍地修改,才有了现在的精彩。同学们,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评析:玩得开心、过瘾,写得轻松、有意思。第一,汪老师提出的习作要求是符合学生学段目标及认识规律的。除了“写出真情实感,写出游戏的趣味”,还得“尝试在习作中谈谈自己对玩的认识”符合六年级学生的习作目标与要求。第二,教师在学生习作前并没有指导学生进行“习作题目”的拟定指导,而是当学生习作时,教师相机把学生自主拟定的习作题目有规律地板书在黑板上。当学生习作结束时,再引导学生弄清上述几类题目,学生是按什么样的角度思考并拟定的,这一招的实际效果甚妙。第三,在学生习作结束后,教师兑现自己的诺言,让学生欣赏自己班学生陶泽林的习作《趣味课堂》。这样的环节,教师没有放在学生习作前呈现,是很科学的。在此,学生在对“习作”的欣赏与评价后,有了与自己习作的比较,清楚地认清自己习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这是一种自主对比、自主思考、自主发现,以至学生自主修改、完善的过程,亦可称妙。)

五、示范修改,赞赏“玩”的精彩。

师:现在,老师手中有一篇习作,我身边的这位同学就是小作者。接下来,老师想请他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想,看汪老师是怎样帮他修改习作的。注意,认真听别人的习作,对自己的帮助也非常大,因为它就像一面镜子,能让你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请读。

生(读):一次有趣的“玩”

师:你这是以“玩”这一话题拟题目的。建议去掉“一次”,再读。

生(读):有趣的“玩”

师:对,题目要力求简练。

生(读):玩,能让我们敞开心扉,放松心情,在自己的天地里自由嬉戏;玩,能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玩,能让我们增长见识,增进伙伴间的友谊。今天,我就参与了一次有趣的“玩”。

师:请告诉我,你这第一段是写什么?

生:写出了我对“玩”的认识。

师:这是习作中提出的具体要求。你做到了,而且写得很有自己的见解。

生(读):汪老师戴着一顶红黑相间的帽子,背着一个布满卡通图案的挎包走了出来。他笑容可掬地从包里拿出一个超大的东南西北,说明了游戏规则。汪老师刚说完,我和郭素就自告奋勇地走上了台。

师:听出来了。汪老师出场时那有趣的样子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生(读):开始时,我有些拘束,心里忐忑不安,双手紧张地抓着衣角。郭素兴冲冲地对汪老师说:“我选南,七下。”汪老师神秘兮兮地打开“东南西北”,笑着说:“要求是我说什么,你就得做什么。……”刚刚还神气十足的郭素立刻像霜打的茄子――蔫了。汪老师大声说:“立正!”郭素就立刻站得笔直,丝毫不敢马虎。汪老师说:“挺胸!”郭素就像小松树一样,挺胸抬头。脸上却是一副不情愿的样子。汪老师说:“撅屁股!”郭素只得翘起了屁股。看到这个场面,大家顿时哄堂大笑起来。看着郭素言听计从的样子,我也情不自禁地笑了。

师:回顾刚才提出的习作要求,说说这篇习作精彩在什么地方?

生:他在开头段描写了自己对“玩”的认识。

生:汪老师出场的样子写得挺有趣的。

生:郭素同学进行游戏的场面写得特别有意思。

生:我觉得他是选了两个最令自己难忘的场面来写的。

生:他选了两个有趣味的场面来写,还体现了主次,第二个场面写得特别具体、真实。

(评析:现场的习作示范评点、修改是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学情起点上的。若每一次修改、评点都是定位于发现错字,疏通文句而已,那学生的修改能力很难得到实效的提升。汪老师的示范修改,不仅帮助和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一些关于“错字”“谴词”“造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引导学生结合“习作要求”,谈了“习作”中是否巧妙落实了“习作要求”。这一点是高明的,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师:早就有人说:“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一个人长大了若不能怀念自己的童年,当是莫大的缺憾。”你们是学生,是孩子,你们的童年应该充满玩耍,充满快乐。记住上课前大家说的这句话。

出示:

玩,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师:一起读!

(生读)

师:轻轻地读。

(生读)

师:很享受地读。

(生读)

(评析:汪老师本次习作的主题是“玩”,看得出,不仅是在描述一个“玩”的过程,还要让学生明白、领悟“玩”的真正内涵。“玩,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所有的付出都是享受。”“情景体验”习作不得不说是学生自主、快乐习作的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作文教学设计效果评价]

《参观花圃》教学评价设计 篇三

1、出示例2:

园艺师要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组成几个图案?

2、试着列式、计算。

3、学生板演,说明思路

4、我们怎么能知道这道题做的对不对?引出验算。教师引导得出验算方法:

除数×商=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5、练习:

89÷22 161÷37

6、看书质疑:

(四)、巩固练习:

1、列竖式计算:

70÷31 381÷54 272÷28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8×

3 61×()

1 67×()

4(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先来口算下面几道题:

30×8 60×6 7×90

34÷2 25÷6 120÷60

师:笔算

120÷20 154÷20

(说一说笔算思路)

师:我们在做除法题时应该注意什么?生:

1、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2、有余数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知识,同学们掌握的很好。如果把整十数的除数改成普通的两位数,还会算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知识。(板书:参观苗圃)

师:出示(例1):室内培育22种花,共154盆,每种花的盆数相同每种花各有多少盆?师:读题。生:(生读题)。

师:题中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生:(生答)。师:怎样列式?生:(154÷22)。

师:估算每种花大约有多少盆?生:(估算)。

师: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在下面试着列竖式计算。师:指名板演,说明思路。

生1:把22看作20,然后想一想154里面有几个20,因为150里面有7个20,所以商7试一试。

生2:54里面有2个22,还多10,再和100相加是110,110里面有5个22,5+2=7,所以商是7。师:他们说的对吗?生:对。但是第二种方法比较麻烦。

师:下面我们来做两道题,看看你是不是真掌握了。出示(408÷51 368÷92)生:(生板演)。

师:出示例题2:园艺师要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组成几个图案?生:(生独立完成)。

生:120÷18=6(个)……12(盆)把18看成20,120里面有6个20,所以用6试商。师:我们怎么能知道这道题做的对不对?

生:可以验算。师:该如何验算呢?教师引导得出验算方法:除数×商=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师:看书质疑。生:(生看书)。

师:下面请同学们做书上的第1题、生:(生独立完成)。

师:下面请同学们做书上的第2题。

生:(填在书上)。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1:学会了如何试商。生2:知道了如何对除法进行验算。

生3:计算的时候要认真师:看来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收获真不少。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 篇四

1、指导思想

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学生为本,按照学生的学来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教。摈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实行启发式、精讲多练、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穿插交融而互动的教学模式。

2、基本结构

结构清晰,重点突出

(1)课程基本描述(课程名称、英文名称、学时、授课对象、开课单位等);(2)教学目标; (3)授课对象分析;(4)教材的选择与分析;(5)课程讲授(知识点与学时分配、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设计);(6)作业设计(课程论文设计、大作业设计、实验设计);(7)考试方法设计(考题设计、记载办法及正态分布设计)。

3、教学目标

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适合学生的能力与个别差异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学到了什么,是知识与技能,还是态度与观念。教师可以用行为目标、学习目标或作业目标等术语,用精确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教师在阐述教学目标时主要应参考学习结果的外显行为。

4、学生分析

分析学生的初始能力,了解学习者的特征

对学生的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为了下阶段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一般包括对学生的认知成熟度、性别、动机水平、焦虑水平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分析。

5、教材分析

教材的选择具有针对性,适合授课对象

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分析教材及参考书的特点。

6、教学手段

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

分析有哪些教学媒体可以使用以及每种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是什么。良好的教学设计应是对现有多种媒体条件进行最优良整合,发挥其最大的应用价值,包括传统媒体、多媒体等。

7、作业设计

教学模式研究型,将学习与研究融入教学过程

所谓“研究型”教学模式,就是强调学习与研究的结合,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教师应以“学习和研究相结合”为指导思想,设计研究型、设计型作业,设计大作业、课程论文、课程设计,设计实验。

8、考试设计

实行累加式、重能力、求创新的考试方法

累加式,即一门课程的成绩由多个环节的成绩累加而成,例如平时作业,课堂讨论、课程论文(设计)、大作业、实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环节的成绩各占一定比例。重能力求创新是指要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9、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选择适当,运用灵活

教学策略意指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1)教学传递策略,是指教学信息以什么样的媒体形式、按照什么样的顺序传递给学生的。教学顺序的安排要符合从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律,同时要充分注意学习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2)教学组织策略。基本上有三种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授课、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学习,各有其使用条件和适用的对象,在实际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组合使用。(3)教学管理策略,主要包括教学进度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和教学活动的控制管理。

10、设计效果

教学设计多次应用于教学活动,不断完善,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设计只有应用于教学,才能够检验其合理性,并通过真实教学效果的反馈来进一步调整、完善下一循环的教学设计。原则上,参加教学设计评比的课程,不应少于三个教学循环。教学效果是检验教学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参考,可以学生评教、专家评教和院系评价三个方面综合评定。

望洞庭教学设计及评价 篇五

望洞庭教学设计及评价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课前收集有关洞庭湖的资料)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激情导人)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加强积累)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没有条件的可配乐教师示范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或黑板出示)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比喻句要注意)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 镜未磨。(注意诗的节奏)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生: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注意诗的节奏)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评析:

一、注重迁移、积累、感悟,习惯情趣

活用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孩子们从读中发现问题,产生美感,产生乐学感。

二、在操作过程中重情趣

古诗词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学生有针对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把握了诗文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个性解读,“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低调处理,更显示了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创造性思维。

《出师表》教学设计评价 篇六

一、教材分析:

《出师表》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可以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出师表》就文体来说,是一篇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表,情词恳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叙事,表达流畅而自然,言辞中肯而声情并茂。主要让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理清君臣职分,表达竭诚图报的心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本文文质兼美,情理交融,实在不可多得。教学应该学生读、背、悟、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体会到诸葛亮的“表”情达意。

二、学情分析:

本次执教的班级是九年级7班,九年级的学生对于古文的学习与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也积累了相当的古文词汇,但本文较长,文言词汇居多,理解起来也不太容易。九年7班的学生平时上课较为活跃,但缺乏思考,看过《三国演义》的学生寥寥无几,对诸葛亮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微,因此对于让学生体会诸葛亮这篇《出师表》所流露出来的真挚感情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是第三课时,前面两课时已经把课文的注释基本疏通了,这是为了让学生更地理解课文,分析诸葛亮是如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含义。

2、了解课文写作背景,了解诸葛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表现手法。

3、感受诸葛亮质朴无华、精炼恳切的语言风格,感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格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知文章内容,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含义。

2.难点:了解诸葛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表现手法,感受诸葛亮质朴无华、精炼恳切的语言风格。

五、教学课时:

第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完《出师表》的字义,基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现在来检测一下大家对文章重点字词是否已经掌握了。 (PPT出示重点字词) 光、义、刑、遗、诹 开张 痛恨 感激 卑鄙 驱驰

开张圣听 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 作奸犯科 裨补阙漏 斟酌损益 【学生活动】:翻译以上重点字词,并朗读。

(二)通读课文,感知内容:

1、一向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为何要在出师之前写下《出师表》? 明确:①后主刘禅:昏庸无能。

②政治局势: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成功的关键:保证国内政事稳定,需安排好各种事宜。

2、刘备千叮咛万嘱咐地向刘禅提出了哪几点意见?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一句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思考,而后回答。

明确:一是开张圣听;二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三是亲贤臣,远小人。 (1-5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提出建议。)

(三)品读课文,“表”情达意:

1、同学们,如果是你向别人提建议,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让对方接受你的建议呢?

2、诸葛亮是如何让刘禅接受他所提的建议的呢?

大家是否有注意到,文中有一些反复出现的字眼,你能够找出来吗?你能从中读出什么? 如:(1)①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②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③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先帝”在整篇表中出现了13次,这不仅是表达对先帝的怀念,更是让自己提的建议“名正言顺”,更有说服力,让后主刘禅在情感上更容易接受。 (2)诚宜开张圣听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3)不宜妄自菲薄 不宜偏私

(4)愚以为宫中之事 愚以为营中之事 (5)愿陛下亲之信之 愿陛下托臣讨贼兴复之效

明确:这些口吻体现诸葛亮对后主刘禅的不放心、谆谆教导、殷殷期盼、不是父子胜似父子。 【学生活动】:揣摩作者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以上相关的句子。

3、白帝城托孤,刘备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完全可以取而代之,但他并没有这样做。那是为什么呢?(阅读6-7自然段)

通过对往事的追述,表达了自己出师的缘由是“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想以感情打动后主,让出师“名正言顺”,让后主体会先帝创业的艰难,以听取自己的建议。 【学生活动】:揣摩作者的心情,感情地朗读以上相关句子。

4、教师总结:

本文语言质朴、精炼恳切,不用典,无比喻,处处是作者作为臣子与长辈对后主刘禅的真情流露。字字有情,句句有意,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后来文天祥,陆游每每读到表文,总是潸然落泪。(PPT展示资料)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出师表》

2、课外阅读《诸葛亮传》

《教学评价设计》教案 篇七

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收集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设计对教师、学生的作用。以印证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评价形式主要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教学设计的评价内容。一可以对教学的每一步设计进行评价,看是否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以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这是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二要对设计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便于查找教学设计的不足。以利于今后的教学设计。形成良性循环。这是教学设计终结性评价;三是教学设计实施中的评价。观察学生反应。随时调整,这是课堂教学生成性的表现。也是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

教学设计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观察、调查和分析。

一、分层次区域创新教育教学设计形成性评价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因此,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不是贯彻计划,要根据活动情景进行调整。导致调整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的反应。分层次区域创新教育教学设计实施不允许教师忽视学生的存在而一味地按预设的教学设计程序“走”下来。要及时评价。及时调V.这是教学设计实施中的形成性评价。

分层次区域创新教育教学设计调整的依据:

(一)学生参与状态第一观察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教学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第二,观察是否有些学生还参与教。把教与学的角色集于一身。第三。观察学生是否情绪参与。有无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第四,观察学生是否思维参与,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一表见解,看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

(二)学生交往状态第一观察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第二。观察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第三。观察学生交往的有效性。

(三)学生生成状态第一,观察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并学有所得,感到踏实和满足。第二,观察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即产生了兴趣,教师的成功莫过于使他的学生都喜欢学习,学习他所教的学科。而不讨仄、惧怕与逃避。第三。观察学生是否获得了本内容以外的知识。现代课堂中。课堂知识包括教科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第四。观察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没有相应的发展。

二、终结性评价在教学设计后期阶段要进行终结性评价,以收集教学设计所产生的学习效果的证据。终结性评价主要从设计本身和教学设计实施后取得的效果两个方面来评价。对照学生实际学习效果努力查找教学设计中的闪光之处、不足之处。分析不足的原因。下一步需要如何改进,本次设计对今后的教学设计有何启发。形成教学设计的良性循环。

终结性评价主要运用调查和分析的方法获得评价资料。调查指向学生及听课的老师等作调查,其中学生的反馈意见是最重要的。调查内容教师可按自己教学的情况自定。分析指教师根据调查及观察获得的信息资料对教学设计进行理性反思与剖析。学习效果分析侧重于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

《教学评价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评价 篇八

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收集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设计对教师、学生的作用。以印证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评价形式主要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教学设计的评价内容。一可以对教学的每一步设计进行评价,看是否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以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这是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二要对设计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便于查找教学设计的不足。以利于今后的教学设计。形成良性循环。这是教学设计终结性评价;三是教学设计实施中的评价。观察学生反应。随时调整,这是课堂教学生成性的表现。也是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

教学设计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观察、调查和分析。

一、分层次区域创新教育教学设计形成性评价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因此,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不是贯彻计划,要根据活动情景进行调整。导致调整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的反应。分层次区域创新教育教学设计实施不允许教师忽视学生的存在而一味地按预设的教学设计程序“走”下来。要及时评价。及时调V.这是教学设计实施中的形成性评价。

分层次区域创新教育教学设计调整的依据:

(一)学生参与状态第一观察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教学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第二,观察是否有些学生还参与教。把教与学的角色集于一身。第三。观察学生是否情绪参与。有无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第四,观察学生是否思维参与,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一表见解,看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

(二)学生交往状态第一观察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第二。观察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第三。观察学生交往的有效性。

(三)学生生成状态第一,观察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并学有所得,感到踏实和满足。第二,观察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即产生了兴趣,教师的成功莫过于使他的学生都喜欢学习,学习他所教的学科。而不讨仄、惧怕与逃避。第三。观察学生是否获得了本内容以外的知识。现代课堂中。课堂知识包括教科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第四。观察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没有相应的发展。

二、终结性评价在教学设计后期阶段要进行终结性评价,以收集教学设计所产生的学习效果的证据。终结性评价主要从设计本身和教学设计实施后取得的效果两个方面来评价。对照学生实际学习效果努力查找教学设计中的闪光之处、不足之处。分析不足的原因。下一步需要如何改进,本次设计对今后的教学设计有何启发。形成教学设计的良性循环。

终结性评价主要运用调查和分析的方法获得评价资料。调查指向学生及听课的老师等作调查,其中学生的反馈意见是最重要的。调查内容教师可按自己教学的情况自定。分析指教师根据调查及观察获得的信息资料对教学设计进行理性反思与剖析。学习效果分析侧重于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

《出师表》教学设计评价 篇九

一、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三、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教学设想

一、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二、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三、课文的重点是第一部分,在讲清第一部分的前提下,第二部分可以采用练习法进行教学,第三部分让学生自读背诵。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

二、教师范读全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

三、解题。

1 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 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 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四、分析结构,归纳段落。

关于本文的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出师”二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作者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作者说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全文的脉络也就清晰地显示出来。

明确: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

6、7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

8、9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

五、讲读第1段。

1 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第1段。教师补充注释。 疲弊:疲弱困乏。

诚:的确、确实。 危急存亡:形势危机,决定存亡。

宜:应该。

不懈:毫不懈怠,忠于职守。侍卫之臣:陪侍、保卫皇帝的近臣。

忠志之士:忠心的将士。志,士心。

忘身:奋不顾身。盖:副词,原来,表示解释原因。

追:追念。

报:报答。

圣:古时臣下对帝王的尊称。

恢宏:使志士之气发扬光大。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谏:臣下给皇帝提意见。 2 学生讲述大意。 3 讨论问题:

(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为什么说“益州疲弊”?

明确:说是“危急存亡之秋”,是因为:①先帝中道崩殂;②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是联吴抗曹。但吴国在猇(xiāo)亭(今湖北宜都)战役(即《三国演义》)中讲的“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八百里”故事)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这时,魏已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吴控制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位。所以说“益州疲弊”。 (2)诸葛亮为什么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 明确:一为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激励振奋忠心为国的臣下士气;二为避免阻塞“忠谏之路”。“以光先帝遗德”的“以”表示目的,可译成“来”;“咨臣以当世之事”的“以”表凭借,可译成“用”。 4 分析本段的层次。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面的9篇教学评价设计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教学评价设计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