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精选高中历史教案优秀5篇(高中历史优秀教案50篇)

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高中历史教案相关内容,快回答精心整理了5篇精选高中历史教案,欢迎查阅与参考。

优质高中历史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早期改良思潮的主要代表和主张。

2、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和维新变法活动的影响。

3、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思想特点,维新派活动的历史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归纳总结:分析维新思想形成的背景,总结维新思想的形成过程。

2、历史比较:比较思想家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的维新思想特点。

3、问题探究:探究维新活动的深远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早期改良思潮的出现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认识时代的局限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尤其是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

3、一批批爱国的仁人志士为中华的崛起而不懈努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

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采用谈话导入法:

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维新变法主张迅速传播。爱国知识分子为了挽救严重的民族危机,展开了维新变法活动,积极思考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寻求新的救亡图存的方法和道路。他们痛感封建-制度的-,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认为只有进行社会改革,变法维新,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使中国富强起来,才能避免迫在眉睫的被瓜分危机。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早期改良思潮:

1、维新派的出现:19世纪70年代,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同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进程逐渐深入有关。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先进的中国人,就提出学习西方的长处,改革内政的主张。洋务运动期间派出国的留学生和外交使节回国后,扩大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它促使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更加迫切地向西方寻找真理,挽救民族危机,使中国富强起来。同时这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反映。这些人成为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

2、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

3、思想主张:

(1)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

(2)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从政治上保障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

王韬介绍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君主、-和君民共主(即君主立宪)三种类型,他认为君民共主越。郑观应说:“君主者权偏于上,-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4、影响: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起承上启下作用。

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明显地属于资产阶级的性质,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它不仅比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而且与洋务派划清了界线,同时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1、生平简介:

【人物介绍4】康有为

康有为(1859~1927),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赞修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江西补用知县。康有为自幼学习儒家思想,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南归时途经上海,购买了大量西方书籍,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1891年后,他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

1895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又未上达。当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帝的赞许。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不久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请求变法。次年1月,光绪皇帝下令康有为条陈变法意见,他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又进呈所著《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二书。4月,他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后因慈禧太后的干预,维新运动失败,其具体细节目前尚有较大争议。

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软禁,康有为之弟康广仁被杀,康有为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反对革命。为获得国际支持,他曾游历列国,会见欧洲各国君主。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同时在袁世凯提出祭孔的时候,康有为致电黎元洪、段祺瑞,提出祭孔要行跪拜礼,叫嚣“中国人不拜天,又不拜孔,留此膝何为?”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1917年,康有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离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

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张园觐见探望。1927年,康有为病死于青岛

2、主要著作和思想:

(1)思想:从儒家思想中寻找变法理论依据,提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要经过“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

康有为的早期思想强调“变”,认为“变”是“天道”,是“物之理”,提倡“托古改制”,他将公羊“三世”之说和《礼运》“大同”思想结合,推演为“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太平世”(大同),并认为只有变法,才能使中国富强,最后达到“大同”的境界。这一思想理论在同洋务派、顽固派斗争中起到进步作用,但其“变”,只是“渐进”,而不是“骤变”,这是他后来思想蜕变的根源。

(2)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于1891年刊行,康有为怀着对“祖宗之法,莫敢言变”的强烈不满,详细论证了古文经《左氏春秋》、《周礼》等书都是“伪经”,完全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尽管康有为的论断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但却引起人们的思考:既然传统的经典是假的,那么从中引出的信条就不足为训了。这就打击了正统思想赖以立论的基础,为变法维新开拓了思路。

《孔子改制考》于1898年刊行,康有为把孔子打扮成一位社会改革家,同时推孔子为“万世教主”。康有为曾将《孔子改制考》进呈御览,并说明:“臣今所作编撰,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经过康有为的装扮,孔子成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先师,以此来抵制封建顽固派对变法维新的阻扰和压力。

(3)特点:康有为的“公羊三世说”、“大同”思想和“托古改制”的理论,是他借用传统的儒学,来阐发自己的维新思想,以瓦解封建主义思想体系。

【合作探究】材料参见教材“学思之窗”,回答: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各是什么?

提示:利在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弊在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该题的答案可呈开放性。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弊,还是利弊兼有?主张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均可成一家之言。以此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4)评价: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变法阻力,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另一方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敢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1、公车上书:-

(1)时间:1895年

(2)内容: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三项主张;

(3)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

1895年4月(光绪二十一年三月),清政府因甲午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奋。当时康有为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立即联合各省应试举人,讨论上书-。由康有为起草“万言书”(即《上清帝第二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和变法图强三项建议,并详论“富国”、“养民”、“教民”等变法图强的具体措施。经康有为、梁启超等奔走联络,“万言书”征集到一千三百余名举人的签名,并于5月2日呈递都察院。虽然都察院拒绝代呈,但“万言书”已广为流传。因汉代以公家车马送应举之人赴京,后世遂以“公车”为举人赴京应试的代称,故史称此举为“公车上书”。它是资产阶级改良思潮发展为-的起点,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第一次以社会政治力量表现出的群众性的爱国行动。

2、《中外纪闻》:-宣传

3、强学会:政治团体

(1)时间、地点:1895年8月,北京→上海分会

(2)宗旨: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

(3)参与阶层:康有为等维新派发起,翁同龢、张之洞等中央和地方官员的支持,外国传教士加入。

1895年8月,在康有为、梁启超奔走推动下,由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并得到翁同龢、张之洞等中央和地方官员的支持。康有为亲自撰写《强学会叙》,提出中国正处在“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瞬,日洞眈,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的危急之中,呼吁挽救民族危机。强学会每十日集会一次,每次均有人演讲“中国自强之学”,团结和影响了不少爱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一些外国传教士也加入了强学会。不久,康有为又赴上海创立强学分会,并出版了《强学报》,倡导维新变法,提出开议院的政治主张,形成了南北呼应。

维新派的活动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御史杨崇伊于1896年1月20日奏劾强学会结党营私,贩卖西学书籍,刊印《中外纪闻》,-外省大员。强学会和《中外纪闻》遭封禁。但无论是公车上书、《中外纪闻》,还是南北强学会,已使维新之风渐开且再难遏抑。

四、梁启超与《时务报》:

1、梁启超:

(1)生平简介:

【人物介绍5】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别署饮冰子、饮冰室主人、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梁启超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

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

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

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战争。11月,段内阁-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9年病逝。

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将近三十六年而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他每年平均写作达三十九万字之多,这体现了多么惊人的勤奋和才华啊!

(2)维新活动:

①创办《时务报》,担任主笔:时间——1896年;地点——上海。

②发表《变法通议》,宣传维新变法:

内容: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

a.政治制度:主张“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B.文教制度: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培养有用人才,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影响: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欢迎,大大推动了编发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2、谭嗣同:

(1)生平简介:

【人物介绍6】谭嗣同

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汉族,湖南浏阳人,清末巡抚谭继洵之子,善文章,好任侠,长于剑术。维新派人物。在北京半截胡同14号是他在朝为官时的故居,也是在这里被清政府逮捕。5岁读书,15岁学诗,20岁学文。钻研儒家典籍,广泛涉猎文史百科,对中国旧学有较深造诣。同时其又致力自然科学之探讨,鄙视科举,喜好今文经学。后往来于直隶、甘肃、新疆、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数省,察视风土,结交名士,有“风景不殊,山河顿异;城郭犹是,人民复非”的感慨。1896年2月入京,结交梁启超、翁同和等人。旋奉父命,入赀为江苏候补知府,供职南京。

曾游历天津、湖南、湖北等地。1896年底重抵南京,闭户养心读书,成《仁学》2卷。1897年,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等人设立时务学堂,筹办内河轮船、开矿、修筑铁路等新政。1898年,创建南学会、主办《湘报》,积极宣传变法,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同年4月,得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推荐,被征入京,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林旭、杨锐等人参与新政,时号“军机四卿”。

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代表著作《仁学》,后人将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其候刑时,据说曾题诗“望门投趾思张俭,直谏陈书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维新活动:

①发表《仁学》,提出“冲决君主之网罗”。(1897年)

②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创办时务学堂,为变法维新培养人才,推动湖南维新运动的蓬勃开展。(1897年)

3、严复:

(2)活动与主张:

①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1897年)

1897年10月26日,严复在天津创立《国闻报》,社址设在天津租界紫竹林海大道。严复虽然持有激进的思想,但处事谨小慎微,从不参加实际维新政治活动,也从不去报馆,而且找了个福建人-成充当馆主,所著文章也不署名,但严复是该报最主要的创办者和主编者。这份报纸,贯穿着严复个人的思想倾向与对中国社会变革的理想。

在《〈国闻报〉缘起》一文中,严复称该报“略仿英国《泰晤士报》之例”。在阐述该报的宗旨和目的时说:“《国闻报》何为而设也?曰:将以求通焉耳。夫通之道有二:一曰通上下之情,一曰通中外之故。为一国自立之国,则以通下情为要义;塞其下情,则有利而不知兴,有弊而不知去,若是者国必弱。”。

②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名著《天演论》,阐明维新变法主张:

内容:借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只要实行变法,就会“自强保种”,符合“天演”和进化,否则将会走向灭亡。

意义:《天演论》传播的进化论解构了中国传统的历史循环论,对“公羊三世”为核心的历史进化论也是有力的冲击。《天演论》的发表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也对行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起到影响。

4、维新活动的影响:

(1)方式:立学会、办报纸、兴学堂、上书等

(2)作用:

①启发民智:如严复的《天演论》进化思想的启蒙作用;

②组织力量:如成立强学会等;

③制造-:如“公车上书”、《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等创办。

④形成局面: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是维新变法兴起的背景。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实际上是维新变法活动兴起的历史根源之一,学习时要注意理清早期维新思想与康梁维新思想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公车上书是维新运动兴起的标志,它使维新思潮开始付诸实际的-。维新派通过办报纸、立学会、兴学堂等活动,传播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起到了启发民智的作用;在各项维新活动的过程中,一批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应运而生,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并由他们组织起了维新运动的主要力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基础;学会、学堂、报纸、著述是宣传维新思想的主要渠道,为维新运动作了-准备。在此基础上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维新运动勃然兴起。

高中历史教案模板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1、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标志;德军的西线攻势、敦刻尔克大撤退及法国败亡;不列颠之战的时间、过程;北非战场的激战。

2、理解:通过对波兰、法国速亡和英国成功粉碎德国侵略计划等史实的学习 , 深刻认识到影响战争胜败的一系列因素,如态度、战略战术方针、军事装备等。

3、运用:分析英国对德国法西斯态度、政策的变化,培养用联系和矛盾→www.kuaihuida.com←变化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归纳:学生通过阅读教 材,自主归纳二战全面爆发的概况,并总结这一阶段二战在战 局、战术方面的特点。

2、问题探究:通过阅读教材和课外材料,探究波兰、法国迅速灭亡的原因和英国成功粉碎德国侵略计划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波兰、法国迅速灭亡的史实的学习,深刻 认识到绥靖政策的危害性树立积极态度的必要性。

2、英国人民在丘吉尔领导下,英勇不屈,单独抗击法西斯,使希特勒的侵略计划首次受挫。

3、始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品质、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德国入侵波兰;不列颠之战。

难点:“闪电战”;法国败亡的原因。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概括有关史实;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2、分析处,冷静推理,启发学生思维;讲解时,慷慨激昂,调动学生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这节课先请大家看两句名言:“有较大意志力和智力的人经常能够获胜。”“胜利在于意志”。说这话的人肯定是一个意志特别坚强的人,他是谁呢?(展示图片)福煦——世界战争独一无二的三国元帅。正是他,凭着坚强的意志,非凡的智慧,指挥协约国军队取得了一战的胜利。其实,他还有一句名 言广为人知,“此非和平,乃二十年休战也”。不过,这句话说得太不吉利,一语成谶,1939年——恰好时隔一战20年,又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阶段——全面爆发。

讲授新课

请学生快速浏览教材,归纳二战在全面爆发阶段的大概进程。

结合形势图,学生作出回答。

一、德国入侵波兰(东线)

1、经过:

(1)1939年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

(2)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3)9月底,华沙沦陷。

2、波兰迅速沦陷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9年的军事问题可以综合为为两句话。在东面一支毫无希望的陆军被一支小型坦克部队所迅速的打垮了,这支坦克部队又和一支优秀空军合作,并且把一种新奇的技术付诸实践。同时,西面,一支行动缓慢的陆军始终未能发挥 任何有效的压力,直至实践已经太迟为止。

材料二 希特勒对他的将领们说:“我在慕尼黑会议上领教过英法的头面人物,他们根本不是能打世界战争的人,再说,英法凭什么同我们打仗?他们根本不肯为一个小 小的波兰找死!”

结合教材内容(包括“历史纵横”),分析波兰迅速沦陷的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

波兰:部署不当;装备和战术思想落后。

德国: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采用闪电战。

链接:何谓“闪电战”?

概念:

集中大量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发动闪电般的突然袭击的一种战争样式。目的在于一举摧垮敌方的抵抗能力在短期内赢得战争的胜利。法西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首先使用。

特点:奇袭性、进攻性、速决性。

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立无援。

二、法国的沦陷(西线)

1、经过:

(1)1940年4月,德军攻占丹麦、挪威;

(2)1940年5月,德军攻占荷兰、比利时;

敦刻尔克大撤退:在德军地空火力猛烈轰击下,英法联军仍撤出了33.8万余人,被誉为“敦刻尔克奇迹”! 英国的军事历史学家亨利•莫尔指出,欧洲的光复和德国的失败就是从敦刻尔克开始的!

(3)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

2、法国迅速沦陷的原因:

阅读教材P62“学习延伸”,分析法国速亡的原因。

解题关键:从材料中全面提取信息,概括作者的观点。

思路引领:结合作者观点,参照本课内容,说明个人看法。

答案提示:作者观点:苏德条约使德国单线作战;德国在装备和战术上的先进性;法国不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

个人观点:本题属开放型设问,答案没有惟一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言之有据即可。

三、不列颠之战(西线)

(播放视频“不列颠之战”)

材料:对于这场人 类战争最惊心动魄的大空战,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0年9月20日的演讲中以这样的名句来赞誉: “在人类战争历,从来没有这么多人从这么少的人那里得到这么多!”

请问: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毫无疑问,这么少的人当然是指英国空军的飞行员、地勤和指挥通信人员,当时英国空军的全部作战人员,从飞行员、地勤到指挥通信,仅区区3000人!这么多的人不但是英国人民,而且还包括所有不愿忍受纳粹暴政的人民。英国空军挽救了英国!

阅读教材【资料回放】,结合以下材料(展示图片),分析英国胜利粉碎德国侵略计划的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各抒己见。

抗战的决心!必胜的信心!奉献精神!

设问:英国不是实行绥靖政策 的吗?这个时候抗战的态度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坚决了?

引导学生用联系和矛盾变化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

四、北非战场的激战

阅读教材,了解北非战场的激战情况。

高中优秀历史教案 篇三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五四"运动》是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历史教材中国历史第二册也就是中国近代史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它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因此,本节课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这一节学好了,将为学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因为本节课抽象名词概念较多,与历史课所具有的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有所差别。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

2、教学目标

(1)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历史意义

这主要是依据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学生情况确定的。因为"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所以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于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2)掌握"五四"运动的过程及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运动。无论是从其历史地位,还是从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上来看,都需要学生掌握。这是由于"五四"运动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决定了的,而"五四"运动的重要性在历史意义中得到了最精要的诠释。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德育教育的题材,而"五四"运动正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品质的典型教材。如果在历史教学中不利用好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那么,历史教学将变得毫无意义。

3、教材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因为"五四"运动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过程上,而主要体现在它对中国革命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上。所以,"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在教材中显得十分重要,因而定其为重点。

难点是"五四"运动为什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为这一个问题具有抽象性,理论性较强,它既同旧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段历史知识结构相联系,又同新民主义革命的知识相关联;还由于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的其抽象思维能力不够成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而定其为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我所授课班级成绩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历史有兴趣,课堂上动手动脑积极,但由于本节课涉及一些较抽象、理论性较强的历史概念,估计他们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准备采用以下千种教学方法:

1、归纳法:因为本节课需要理解的抽象名词概念较多,而采用归纳法符合心理学上知识的接受是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

2、情景教学法:其理论依据和操作过程在讲述"五四"运动过程时有具体阐述。

3、对比法:对于一些抽象的名词概念,采用对比法,既适合学生思维所保留的知觉和具体的特性,又能满足他们脱离儿童期后其抽象思维能力有所发展的要求。通过对比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可以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但同时要注意启发对比。

4、讨论法: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让他们发现彼此思维中的闪光点,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根据教学直观性原则及我校实际情况,配合以上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使的教具有:

1、"五四"运动历史教学地图

2、小黑板

3、摸拟"五四"使运动中使用的宣传旗和宣传单

三、说教学过程

知识的学习过程是这样一个过程:1展示新知识(以旧知识作为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兴趣的切入点,易于新知识的接受)2理解新知识(以旧知识作为基础,将新知识纳入旧知识体系中,从而组合成更新的知识体系)3保持(新知识体系的形成,还需要进一步的简化、修正、排列、组合,以便更好地储存在大脑中)4运用(即利用新的知识去获得更新知识的过程,表现为解决问题,创造发明等。)

结合本节内容的学习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四步教学程序:

第一步,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这一步只需2分钟。

"同学们从1840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在屈辱面前,中国人民没有低头,反而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抵抗,请同学们列举出来"(在学生们列举出后,教师总结),指出"这一系列抗争都失败了,但到了本世纪初,中国人民最后选择了共产党,最终把中国人民的抗争引向了胜利,而这一切都开始于‘五四’运动。"这样,在学生学过的抗争史这一系列旧知识找到了切入本节新知识的切入点,而且形成了对比效果,有利于新知识的接受。

第二步:展示并让学生理解新知识,这一步需要25分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我引导学生去回顾袁世凯复辟和北洋军阀复古的史实,运用归纳法说明一切反动势力都是利用思想专制来达到其统治目的的。指出,要推翻反动势力,就要向封建传统思想展开猛烈进攻,由此展开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比较前后两个时期的差异。得出:新文化运动起了思想大解放的作用,为"五四"运动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关于"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书上没有集中分析,在学生找出"五四"导火线后,我巧妙设问:"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遭受那么多侵略,为什么这一次反响那么大?"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去总结"五四"爆发的大背景,有助于学生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培养他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能力。

讲述"五四"运动的过程时,我采取了情景教学法。选一名学生扮演学生领袖,四名扮演参加"五四"游打的学生,学生领袖期发传单、旗帜,并领导群众大呼"五四"爱国口号。游行完毕后,又扮演罢工领袖,率领工人罢工,体现"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通过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创设一定的历史环境,再现了"五四"运动的一个场景,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历史。由于在扮演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积极参与,必定会在头脑中留下很深印象,而且使他们愿意上历史课,乐于上历史课,克服厌学情绪。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有较强的理论性。在分析其"反帝反封建"性质时,主要是引导学生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联系"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五四"运动中的口号来分析,学生就比较好理解。然后让学生对比"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异同点,而不同点就是"五四"运动的"新","新"在广大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重登上了历史舞台。同时指出,"五四"运动为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从而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又为下一节课的进行埋下的伏笔。

第三步,巩固练习阶段,大概需要10分钟。

首先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起了思想大解放的作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五四"运动则是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后爆发的,前期在北京,以5月4日学生游行示威为主,到了6月3日以后中心转移到了上海,主要以工人运动为主。"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两年后,中国诞生了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此小结使学生把两个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弄清楚了,并再次强调了重难点。

然后是基础知识题的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加强新知识体系的构建,为随时提取所学知识作好运用上的准备。

第四步:运用阶段,需要8分钟。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历史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本节课正是一个好时机。在本节课最后时间里,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今天我们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精神?学生们的讨论必然要涉及到他们现实生活和理想,老师再加以正确引导。这就使"五四"爱国品质迁移到学生的。精神领域中去,引导他们的人生。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世界观。

四、说板书

"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分析大背景

2、过程 ① 5.4 —— 学生为主力——北京

② 6.3后——工人为主力——上海

3、历史意义(重点):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难点)

依据:① 采用了板书实用性的原则。

② 揭示了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优质高中历史教案 篇四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阅读教材,识记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文艺复兴的内涵、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与成就、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宗教改革最早兴起于德国的原因、马丁o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宗教改革的发展和结果、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2.在识记上述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全面分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兴起的背景,认识到一定时期思想文化是特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各代表人物思想及作品、《九十五条论纲》的全面分析,明确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内涵的发展;进一步全面理解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学法指导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26-29,在书上进行圈、点、勾、划,并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一目“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A(1):14、15世纪,文艺复兴为什么最早兴起于意大利(请注意阅读“前言”、图片资料及解读综合思考)?

【3组学生板演预测】经济:各城市鼓励发展工商业,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政治: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更关注社会现实;

思想: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为冲破教会的-提供了思想源头;意大利独特的人才结构。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2.阅读教材第二目“文艺复兴”

A:(1)请以表格的形式梳理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主要成就(请注意阅读“历史纵横”、“学思之窗”、图片资料及解读综合思考)。

【2组学生板演预测】

领域国别代表人物主要作品

文学意大利薄伽丘《十日谈》: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主张发展人的个性,人类平等;

意大利但丁《神曲》:抨击教会

意大利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人文主义之父”

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讴歌人的伟大和高贵;

艺术

(美术)意大利达o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意大利拉斐尔圣母像

意大利米开朗琪罗大卫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合作探究1】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各主要作品的分析,谈谈对文艺复兴核心思想的理解。

【1组学生板演预测】肯定人,注重人性,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的自由与幸福;提倡科学,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A:(2)结合材料思考,文艺复兴的兴起与发展对当时的欧洲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地心说”在中世纪的欧洲一直居于统治地位。这个学说的提出与-教《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刚好互相吻合,处于统治地位的教廷便竭力支持地心学说,把“地心说”和上帝创造世界融为一体,用来愚弄人们,维护自己的统治。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提出了他的学说即“日心说”的要点:地球绕其轴心运转;月亮绕地球运转;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转的事实。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后来,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一定程度证明了哥白尼的正确。

【6组学生板演预测】

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局限性: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合作探究2】什么是文艺复兴(时间、地点、主体事件等)?其实质是什么?

【5组学生板演预测】十四五世纪,由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发起,借助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来反对封建神学,并加以新的创造和发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16世纪以后,迅速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史称这场新兴的文化运动为“文艺复兴”。

其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开展的一场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3.阅读教材第三目“宗教改革”

A(1):16世纪,宗教改革最早兴起于德国的原因、标志、结果。

【4组学生板演预测】

原因:文艺复兴的影响;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导火线:出售赎罪券。

标志:马丁o路德发布《九十五条论纲》,拉开序幕。

结果: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形成一系列新的宗教:德国的路德教、英国国教、加尔文教等。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A(2):请简要概述马丁o路德的主要思想主张(请注意阅读“资料回放”、图片资料及解读综合思考)。

【2组学生板演预测】1.只要虔诚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否定罗马教皇-(“因信称义”)。

2.-徒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简化宗教仪式。

4.国家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A(3):欧洲宗教改革的兴起与发展有何历史影响?

【1组学生板演预测】否定罗马教会的-,打破了天主教会神学的垄断;解放了思想,进一步推动了人文主义的传播和发展;但马丁o路德等改革并未从根本上否定天主教等宗教,并确立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和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新教,最终于人文主义运动形成对抗,不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合作探究3】什么是宗教改革?其实质是什么?

【3组学生板演预测】16世纪,德意志马丁o路德发布《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并迅速席卷西欧各国的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其目的在于否定天主教的-,实现宗教信仰的自由与自主;

实质:一场由早期资产阶级领导的在宗教改革外衣下开展的反封建的-。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知识梳理】【师生互动小结】

一、文艺复兴(14—16世纪)

1.条件:经济上,14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为自身利益,要求冲破天主教的思想-;文化上,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人才上,众多博学多才的学者。

2.概况:

(1)发源地:意大利(发展到整个西欧)。

(2)表达形式: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

(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作用、价值,维护人的尊严,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

(4)性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自希腊智者运动以来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3.代表人物及作品:

时期领域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内容

最早文学但丁《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早期文学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人学”对抗“神学”,人文主义之父

文学薄伽丘《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4.意义:

(1)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2)政治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3)文学艺术: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4)自然科学: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二、宗教改革

1.背景:从历看,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从政治上看,德意志是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激化了社会矛盾;从经济上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的-;从诱因上看,教皇出售“赎罪券”,激起愤慨(导火线)。

2.开始标志:马丁o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3.马丁o路德的主要思想:信仰上帝就可得救,无需购买赎罪券;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每个-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

4.结果:宗教改革运动兴起,新教教派出现形成。(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英国国教)

5.新教特点: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6.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和罗马神权统治的-。

7.影响:政治上: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经济上:没收了教会的大量土地和财产。文化上: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思想上: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检测反馈】

1.14—16世纪,欧洲哪些历史事件促进了人文主义的新发展,结合具体史实予以说明。

【2组学生板演预测】文艺复兴: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要求红坡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改变封建传统观念,从而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证明地圆学说,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人文主义发展和实验科学的进步;

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实践和深化,他集中反对罗马天主教会,摧毁天主教会的精神-,使宗教自由逐渐盛行,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促进人文主义发展;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1.14世纪从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反映了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

A.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的要求

B.摆脱封建神学-的要求

C.建立新的宗教教派的要求

D.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要求

解析:中世纪西欧的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的蒙昧之中。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反对教会的蒙昧主义,要求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于是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

答案:B

2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下列对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把人从宗教的-下解放出来是它的基本主张

B.人文主义反对中世纪神学抬高神的观点

C.为适应资本原始积累需要它主张实行禁欲主义

D.对它的过分推崇容易导致出现社会混乱

解析:人文主义者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提倡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C

3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的一生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掌声和赞誉,每当他到达一座城市,全城的男女老少都蜂拥迎接他,就像欢迎一位征服世界后凯旋的英雄。这表明当时()

①意大利人非常崇尚人文主义②彼特拉克因倡导人文主义而受到了尊重③意大利已彻底摆脱了神学世界观的-④意大利是当时欧洲最-的国家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③的叙述错在“彻底”上,文艺复兴运动仅仅是摆脱封建神学-的开始;④的叙述错在“-”上,当时的欧洲还没有摆脱封建统治,更没有实现-。

答案:A

4(2013o安徽蚌埠检测)15世纪的名画《圣母与掌玺官罗兰》中掌玺官脸容强悍,目光尖利,画中倔强的线条反映出他顽强的个性。他不像是在景仰圣母,更像是在盯着圣母的脸看。圣母显得贤淑优雅,仍然是哥特式绘画里的人物,但掌玺官已完全走进肖像画的现实世界了。该画作旨在宣扬()

A.人文主义B.禁欲主义

C.蒙昧主义D.神秘主义

解析:性格倔强的掌玺官、贤淑优雅的圣母描述的都是普通民众爱恨情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答案:A

5(2013o山东烟台一模)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作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

A.把人性从宗教的-中解放出来

B.教会-遭到理性否定

C.构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

D.促进-、自由思想的发展

解析:中世纪在宗教神学的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受宗教-,处于悲观、迷信、冷漠等状态,而文艺复兴倡导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B、C、D三项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及影响。

答案:A

板书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优秀高中历史教案 篇五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掌握其修建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古代水利设施修建的重要意义,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设施的修建的学习,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国古代水利设施的代表和治黄的措施。

【难点】

认识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大禹治水的影视片段,提问学生:视频当中,大禹治理的是哪个地方?

学生回答:黄河。

教师引导:大禹治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以后的历朝历代也在为兴修水利工程而努力。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还有哪些?这些水利工程的修建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呢?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设施

教师引导: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水利设施的兴建。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为战胜自然灾害、发展生产而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

教师展示都江堰、芍陂、郑国渠等的图片,并引导: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有哪些主要的水利工程呢?

学生结合图片,回答问题:都江堰、芍坡、郑国渠等。

教师出示都江堰的结构示意图,并引导:春秋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那它位于哪里?是由谁修建的?由哪几部分构成?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公元前3世纪,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率领民众完成了这项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它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既利排洪,又利灌溉。飞沙堰起到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广袤农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面的5篇精选高中历史教案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高中历史教案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