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故事,作为一种使用类文章,无不给我知识和感悟。下面是编辑帮大家收集整理的科普小故事精选10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科普小故事 篇一
池塘里来新成员 啦!有几条小鱼搬进了池塘里。和小青蛙、小乌龟一起生活了。它们非常友好。不一会儿就成了好朋友。
到了晚上,它们都各自回到妈**身边睡觉了,可是一只淘气的小乌龟又夹找小鱼玩。鱼妈妈看见了,悄悄地对小乌龟说:“嘘,我的鱼宝宝睡着了,明天你再来和它一起玩好吗?”
小乌龟不解地问夕:“可是……可是它并没有闭眼睛啊!”
鱼妈妈告诉它:“我们鱼类睡觉是不闭眼睛的!”
小乌龟惊讶极了,原来还有睡觉不闭眼睛的动物呀,真是太奇怪了!
鱼不会像人或其它动物一样闭眼睛睡觉,是因为鱼的眼睛外面没有一层像眼皮似的眼睑,它们根本不会闭眼睛。 所以当你看见一条鱼睁着**的眼睛静静地一动不动时, 它很有可能正在睡大觉呢!
许多鱼类的肚子里都有个像气球一样的鳔,调节鱼鳔 中的空气量可以增减浮力。鳔膨胀便上浮,变小则下沉。大 部分鱼类,在身体的两侧都有一列小孔穴,那就是侧线,它能使鱼感觉出水的流动或震动等。
科普小故事 篇二
聪聪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它白天总是呼呼地睡大觉,可是到了晚上却特别精神,因为它要捉老鼠。
一天,小花猫又在睡懒觉,淘气的聪聪看见它的胡须很好玩,于是就用剪刀把它剪掉了。
到了晚上,小猫不再捉老鼠而是喵喵地叫个不停,吵得爸爸无法入睡。他打开灯,发现小猫的胡须不见了,就问:“是哪个淘气鬼把小猫的胡须剪掉了?没有胡须,小猫无法捉老鼠当然要吵闹了!”
聪聪这才知道,原夹是自己闯的祸。
猫的胡须有很大的用处。猫的胡须就是测量老鼠洞的尺子,它可以随时测量自己的身体能否通过前面的路。当老鼠钻进洞里时候,假如胡须触碰到洞口边缘,就说明洞太少,不能盲目的钻进去,也保证了小猫的安全。
拓展阅读:小朋友,你是不是经常看到猫拱起背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这是猫用来吓退敌人的一种方式。当猫遇到比它强大的敌人时,它会拱起背部,翘起尾巴,使自己的个子看起来大许多,借以吓退敌人。
科普小故事 篇三
暑假,明明和爸爸一起到祖国的南方去旅行,一路上明明高兴地看着窗外迷人的景色。
广阔的田野上,到处是水田,农民伯伯正在忙着为水稻除去杂草,还经常看到许多水牛浸在水里,**自在地游泳。明明问爸爸:“为什么水牛喜欢浸在水里呢?”爸爸指着几头正在游泳的水牛说:“它的祖先生活在很热很热的热带和亚热带,那些地区气温特别高,而水牛的皮又特别厚,汗腺不发达,不能利用出汗来维持正常的体温,所以就把身体浸在水里,来散发一部分热量,维持正常的体温。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水牛喜欢水的习惯。所以水牛在温度特别高时,耕作过一会后,就会感到十分闷热,就喜欢把身体浸在水里。同时,夏天昆虫特别多,浸在水里还可以减少各种昆虫对它的叮咬。”
科普小故事 篇四
水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人们的生活真是一刻都离不开水。但是作为饮用水的只能是淡水,海水由于很咸是无法饮用的。那么,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呢?
海水之所以是咸的,主要原因是海水中含有各种盐分,其中大部分是氯ǜ化钠,还有少量的氯化镁、硫酸钙等。其实,在海洋刚形成的时候,海水和江河湖水一样,都是淡的,后来,雨水不断冲刷岩石和土壤,并把岩石和土壤中的盐类物质冲入江河,而江河的水流到大海,使海洋中的盐分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海中水分不断蒸发,而盐分几乎不会蒸发,这就使盐的浓度越来越大,于是,海水就慢慢变咸了。
科普小故事 篇五
章鱼为什么不是鱼?
一天,小托托尼和爸爸一齐去航海,在海里面钓到了章鱼,看到章鱼有那么多的爪子,小托尼很好奇:为什么章鱼长得不像鱼呢?
爸爸说:章鱼其实不是鱼,而是一种软体动物,章鱼的身体由很多柔软的肌肉组成,你摸摸就会发现,他没有骨骼和鱼鳃,章鱼靠着的是一个漏斗状器官来喷水前进。章鱼喷水是向后喷的,借助反过来的力量,这样就能顺利前进了。
科普小故事 篇六
京京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跟随老师到动物园去参观。小朋友们最喜欢到猴山看小猴子玩耍了,还特别喜欢在熊山逗黑熊、棕熊玩,喂它们东西吃;在鸟禽馆还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各种小鸟,听到那像唱歌一样的鸟叫声……可是他们最不愿意、也最不敢看的就要数猛禽了。他们看到大老鹰那弯锐的嘴和尖利的钩爪,都有点害怕了。
为了使孩子们能正确认识这种鸟,老师请动物园的负责同志给孩子们做简单的介绍。那位负责同志说:鹰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共有287种,单我们国家就有56种。它们差不多都靠吃活的或死的动物的肉来生活。
美洲的兀鹫,可以说是鹰中最大的一种,它的身体有11公斤重,两个翅膀张开足有3米宽;还有一种飞得最高的喜马拉雅兀鹫,能在7000多米的山崖上**飞翔;另一种飞得最快的游隼,当它发现快速飞翔的野鸭时,能以一秒钟100米的速度飞扑过去,把野鸭抓住。
鹰的确是鸟类中最凶猛的,大雕能在转眼间捕获地面的野兽,甚至连狐狸和狼也难逃它的利爪。这些特点,是任何鸟都无法和它相比的。所以,人们又把鹰叫做“鸟中之王”。
科普小故事 篇七
狗睡觉时为什么把鼻子藏起来?
狗的鼻子比其它动物的鼻子复杂的多,除了正常的鼻腔有嗅觉作用外,鼻子尖端的外表面,还有一块无毛的部位,那儿长着无数小小的突起,外面还覆盖着一层粘膜**,在这层粘膜上“驻扎”着许多特殊的细胞,专门掌管嗅觉。对狗来说,灵敏的嗅觉实在太重要了,如果鼻子受到了伤害,将会给狗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所以,狗异常爱护它的鼻子,所以睡觉时,总是把鼻子藏起来,防止睡着后受到意外的伤害。
科普小故事范文 篇八
2016年,央视网络春晚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以每五年为一个规划单位来算,这是新一轮规划的开始。新的网络春晚与以往确实很不一样,从表现形式到内核表达,都完成了一次系统化的升级:真正的线上会、应用视频云技术打造的“实时欢唱”互动模式、展现普通中国人美好互联新生活的节目……网络春晚用多样的形式给观众们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互联网生活。而多渠道覆盖、多样化形态、全新的互动技术这些创新设计的背后,是用“互联网+文艺”的手段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传统文化、传递正向价值。
互联网助推中国速度:时速300公里高铁上的“实时欢唱”
2015年12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乌镇召开,在讲话中提出“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对于中国的发展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更是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网络春晚用高铁上的“实时欢唱”互动环节,将这一宏观战略用微观故事呈现在舞台之上。
高铁是我国领先科技的象征,网络春晚利用视频云技术,在时速高达300公里的列车上顺利实现了信号连续不中断的通信,让互联网技术与实体科技相结合,并通过舞台主持人和列车乘客的接唱,让三位乘客在高铁上传递出自己的新春愿望。前行的高铁代表着飞速发展的中国,而列车上欢乐的乘客则是中国人的缩影。
互联网惠及普通百姓:互联网医院和被APP改变的生活
互联网的发展让生活更加便捷,让民生问题得以解决。在诸多的民生问题中,医疗问题是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网络春晚邀请了乌镇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的第一位医生、第一位患者和院长,“在这家互联网医院,全国范围内的医生和患者无须面对面,通过网络视频即可完成诊疗过程”,网络春晚用他们的经历为大家解读这一新兴事物。
移动互联网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吃穿娱购,只要拥有一部手机,都能够通过APP轻松实现。网络春晚对具体生活场景进行艺术化呈现,运动舞蹈《快乐奔跑》体现的是互联网对时尚生活的改变,荧屏舞《E视界》是对未来生活的畅想,点点滴滴汇聚成“中国人美好互联新生活”。
互联网讲述人物故事:微小的行动成就中国梦
央视网络春晚讲述的中国故事有群像,更有个体。每个人的行动都在影响和改变着中国,每个人的力量都最终成就中国的力量,每个人的梦想才能组成绚烂的中国梦。网络春晚找出了这样一批互联网的“行动派”,用每个人微小梦想的实现,让中国梦的故事变得触手可及。
晚会用多种形式讲述了诸多普通人的故事:新疆“微博村支书”张泉年用微博联络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延安网点店主帮助农村人实现网购,还有列车上的北漂青年、外出旅行的小朋友、京沪两地为工作奔波的IT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普通人的故事都有我们自己的影子。千千万万的普通中国人在默默地行动、默默地付出,在借助互联网改变自己生活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国家。
互联网让世界认识中国:“催眠小动物”女孩奇遇美国保安
网络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通过网络被人们熟知的普通人,有一个专门的称谓叫做“网红”。互联网消除了物理空间的距离,让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也让中国的“网红”故事通过网络走向了世界。
网络春晚用互联网的逻辑,让世界知道中国故事、了解中国故事、接受中国故事。和歌手萧敬腾一起互动的催眠小动物的女孩叫韩嘉盈,她是2015年《挑战不可能》的“年度人气王”,她的视频通过网络平台传播到了全世界,她本人也收到了美国知名脱口秀节目《艾伦秀》的邀请,在美国期间,她还被一名保安认了出来。就这样,地球两端的普通人,通过互联网联系在了一起。
互联网弘扬传统文化:《苍苍》背后的孝道
央视网络春晚讲述现在发生的故事,也探究传统的根源。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口流动已经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没有办法守候在父母身边,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网络春晚在小年夜播出,也要为春节营造阖家团圆的气氛。《苍苍》是歌手张信哲为父亲所做的歌曲,也是他和父亲第一次合唱的歌曲,表达了他对父亲的感恩与爱。他还号召正在回家路上的人们,“回家陪伴父母过年,才是给父母最好的新年礼物”。
移动互联网在扩大我们“朋友圈”的时候,却少有人在关注父母的“朋友圈”。“父母用智能手机不是为了追上时代,是为了追上儿女”,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就是网络春晚传递出的价值观。
互联网改变人们生活习惯:小年夜的新意义
此次央视网络春晚首次提出“APP大联欢”的概念,采用全新的网台联动模式:先通过网络平台CNTV播出半小时,接着中国网络电视台与电视同步播出两个小时,当电视上的节目结束以后,CNTV再继续播出半小时。
在整个播出过程中,网络春晚与网友观众进行实时互动的抽奖活动,联合央视影音、滴滴出行等六大国内各领域的主流APP,在晚会当天发起了一场“万福送万家”的送年货行动,成为晚会的一大亮点。在此主题下,晚会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依托,并完成了“电视+”的新愿望,兼顾电视受众及网络受众群体,开创“全民手机大联欢”和“APP送年货”的先河,重新定义了小年夜的概念。
互联网展现科技新力量:视频云技术实现节目创新
央视网络春晚不是“网络+春晚”的简单组合,也不是仅仅具有互联网属性的电视节目,而是“互联网+”与“电视+”有机结合的新产品,是真正意义上媒体融合的产物。
网络春晚采用视频云技术,打造“实时欢唱”的互动环节。这种技术把舞台上的明星和舞台外的家庭、普通人连接在一起,消除了以往明星表演观众收看的身份差别,体现了“平等、互联、共享”的互联网精神。
创新不是炫技,创意体现智慧。比如创意歌曲《超级歌手——依然是你》,利用技术手段实现了5个歌手胡彦斌的“同台”,分别演奏不同的乐器,组成了一个人的“乐队”,科技感十足。
在2016年央视网络春晚的表演中,我们看到了人,看到了生活,更看到了大背景大格局下的时代印记。一档小年夜的网络春晚,让我们感受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的人物,感受到了生活在悄然发生着的改变,感受到了我们在创造着的各种各样的中国故事,感受到了我们与世界的互联互通。而“互联网+文艺”,就是讲述这些中国故事的新方式。(张庆龙)
网友声音:
@喻国明:网络春晚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实时欢唱”的互动环节构成了晚会的核心模式。它把舞台上的明星和舞台外的家庭、普通人连接在一起,消弥了以往明星表演观众收看的身份差别,共同成为了节目的一部分,体现了“平等、互联、共享”的互联网精神,创建了新型的晚会模式,有味道、有看点。
@棒棒哒:有知名歌手张信哲、萧敬腾、胡彦斌等助阵,还有机器人表演团带来的震撼“科技秀”,感觉整场晚会高科技互联网元素真丰富。
科普小故事范文 篇九
走下讲台,拿起了笔
李毓佩教授1998年退休,他把科普创作看作是他教学工作的延拓,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经过多年的摸索,李毓佩教授发现小读者最喜欢四类故事:童话故事、侦探故事、探险故事和斗智故事。李教授虽然写的是故事,要力求生动,能吸引读者,但他心里清楚,写故事是为讲解数学服务的。例如,《数学神探006》为什么用006而不是007?原来6在数学上是个非常重要的数字,它是完全数,而且是最小的完全数。完全数是数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他的理念是强调“熏陶”,而不要求一定“掌握”,熏陶的目的是让读者喜欢数学。
硕果累累,好评如潮
20余年来,李毓佩教授出版各类科普作品120余部,约1,000万字。其写作的多种图书在香港、台湾、韩国出版。他的作品曾获得“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一等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评奖一等奖、全国优秀数学教育图书奖一等奖等。他被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评为“金作家”。 除了数学科普图书的写作以外,他还进行科普创作的理论研究,出版了《数学科普学》一书,开设了“数学科普研究”的课程,该课程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为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评选了“十位传播科技优秀人物”,李毓佩教授入选30人的候选人名单。
2010年,李毓佩教授的作品获得了科普作品最高奖——“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当年全国只有四部科普作品获奖。
壮志暮年,雄心不已
科普小故事范文 篇十
少儿科普图书科学素养图书质量
0引言
2010年,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虽然有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只相当于日本、加拿大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我国大多数公民对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公民科学素养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的少年儿童的科学素养结构存在明显缺陷。
作为从事少儿科普图书策划、出版的科普工作者,应该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策划、组织、编辑、出版利于少年儿童科学素养提高的各类少儿科普读物。
1少儿科普图书对提升少年儿童科学素养的作用
目前在我国,少儿科普图书仍然是少年儿童最主要的受众传播方式。少儿科普图书真正要带给孩子的是科学精神和对事物的好奇心,少儿科普图书不仅要向孩子们传播科学的知识,更要向他们传递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一本好的少儿科普读物不仅可以使少儿获得科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做好少儿科普读物的出版,对于儿童科普素养提升,进而对于全民科普素质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学素养,需要多管齐下,例如,科学课程的设置、科技馆的修建、科学教师的培训、科普基地的建立。在所有这些措施中,少儿科普图书的出版是最简便、最低成本的措施,比起动辄经费高昂的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来说,科普图书具有很高的覆盖性和便利性。
一部优秀的少儿科普图书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科学知识正确,难易程度把握到位。能诱发孩子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增进孩子对科学概念和本质的认识。
(2)文字生动有趣。浅显易懂、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和启发性。把科学知识融会在故事中,用巧妙的形式来传达深奥的科学道理,简单的文字、少儿化的语言、幽默的风格,这些可以减轻少年儿童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疲劳感”,增加他们的阅读兴奋点,提高阅读效率。
(3)图画清晰、美观。具有清晰精美的图片和插图,让阅读成了孩子赏心悦目的事。
总之,优秀的少儿科普图书能够避免孩子厌烦的说教形式,让孩子在自娱自乐、潜移默化中悄然接受科学知识。
2当前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存在的问题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出版的少儿科普读物都在五六千种以上。当下,由《神奇的校车》、《可怕的科学》、《迪斯尼儿童百科全书》、《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昆虫记》等众多耳熟能详的图书组成的少儿科普阵营,把图书市场装扮得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在繁荣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当前占据各大图书市场的销售主力军,仍然是国外引进的一些优秀少儿科普图书。这些畅销书多是成套引进出版的,且以故事或漫画的形式讲述科学,语言文字优美风趣,知识严谨,图片精美。
与引进版少儿科普图书相比,我国原创少儿科普图书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如品种单调、观念陈旧、形式古板、互动性差,缺少服务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定位不清晰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作者写作观念不正确
多数科普作家专业知识功底深厚,但对自己的服务对象不明确,对目前我国少年儿童的思维方式、心理特点、知识状况不甚了解,在语言表述方面不知如何对孩子说话,专业术语运用太多,其后果就是造成小读者理解困难,不太能读进去。
2.2 知识模式生硬
我国很多科普读物采用一问一答的“填鸭式”方法向孩子输出知识,重在告诉读者答案,很难引导小读者去思考问题,更无法带领他们发现探索科学的乐趣。科普图书真正要带给孩子的是科学精神和对事物的好奇心,就像引进版的《科学家工作大揭秘》丛书,并不是在笼统地介绍古生物、考古等艰涩难懂的知识,而是从研究这些学科的科学家入手,配合大量真实的图片、数据和故事,将科学家们真实的工作状态展现在小读者面前,帮助他们揭开科学家的神秘面纱。
2.3 出版形式不吸引人
原创科普读物一般文字多于图片,文图样式较为固定,编排形式过于死板,外观设计不够活泼,不符合孩子的阅读心理。
从英国引进的《可怕的科学》系列科普图书以其定位准确,形式、观念新颖,以幽默的方式,创造了当前儿童科普图书的销售奇迹,在欧洲的销售量曾超过《哈利·波特》,并成为一套国际性的超级畅销书。这套丛书总共60种,分成经典科学、另类新知、自然探秘、经典数学、体验课堂五大系列,每个系列由5~20种图书组成。每部书都有一个耸人听闻的书名:《绝密身体报告》、《触电惊魂》、《显微镜下的怪物》、《杀人疾病全记录》、《肚子里的恶心事》……。作者阿诺德通过精彩生动的故事,把医学、卫生方面的知识讲得十分透彻。同时书中还有大量的漫画,把严肃的科学知识切割成不同部分:有问答,有恐怖档案,还有历史小故事。读者除了被惊悚,还可操作。
3提高少儿科普图书质量的有效途径
前面谈过优秀少儿科普图书的几条标准,要提高少儿科普图书的质量,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3.1培养优秀的少儿科普作者,提高创作团队的整体水平
提倡大科学家创作少儿科普图书,既可避免少儿科普作品在低层次徘徊的弊病,又可保障图书与科学技术同步发展。例如张景中院士的《帮你学数学》、刘厚一的《算得快》等作品已被公认为科普精品,深受广大少年儿童读者的喜欢。当然,进行少儿科普创作,不能光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就行了,知识要广博精深,还要深入浅出。因此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少儿科普作家,门槛是很高的。
同时要加强少儿科普编辑队伍建设,加强出版单位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互动。因为优秀的科普作者和编辑队伍是追求原创、打造少儿科普出版核心竞争力的两大支柱。国外有一批以科普出版为核心业务的出版公司,专业性较强,在科普图书方面分类细致,因此形成了稳定的少儿科普作家队伍,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并能通过不断的资源整合,挖掘潜力,从而吸引更多科普作家加入,形成了良性循环。
3.2要增强服务意识,要站在读者的立场上,深入研究当前条件下我国少年儿童的思维、心理、知识状况,全方位开拓选题
科普要为孩子着想,从孩子出发,用孩子们喜爱的形式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因为孩子们的理解力、人生阅历有限,身边许多在大人看来很恶心的事物却是他们制造诙谐幽默的主要材料,同时也是他们去宣泄日常许多负面情绪和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像大便和放屁等内容,也许在成人看来都极为不雅,甚至被认为是恶习而毫无意义,但孩子们有时候却认为这挺有趣也很可笑。因此,编写少儿科普读物时,应根据少年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点,突出少年儿童本位,既要紧密联系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思维和认知的实际,又要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体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具体到知识点叙述上也尽量浅显生动,丰富而充满趣味。
3.3加强对大自然、生态环境、身边科学的介绍,改变重数理轻博物的习惯
眼见为实,孩子的认知有限,缺乏抽象思维,对于孩子,讲讲身边的石头(沉积岩、变质岩、火山岩),讲讲我国名山大川的地质演化过程,讲讲路边常见的花草树木,讲讲公园和植物园中的珍稀物种,肯定比关于DNA、大爆炸等问题更容易吸引小读者。
像引进版儿童彩绘本《法布尔昆虫记》就是比较吸引孩子们的优秀科普图书。这套科普大餐以诚挚的童心、灿烂的画笔、诗一般的语言为小读者们讲述了法布尔先生的科学巨著中的故事。为了勾起小朋友对昆虫的亲切感,作者给每一只小虫子都起了名字。书中的绘画也非常棒,小读者们完全可以透过彩图看到小虫子们的喜怒哀乐。因此,小读者很容易对故事发生兴趣,就能很轻松地了解到昆虫的习性。作者和绘图者抓住了法布尔《昆虫记》原文的主旨,通过精心节选一些小故事,基本上做到了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很适合儿童阅读。
“激发兴趣、享受快乐”是从事各种科普工作的指导思想,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则要注意使用多种方式引导和满足孩子们的内心需求,这样他们才能有兴趣,也才能感受到快乐。比如在开展各种科普活动时最好能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这样他们的参与感就会更强、体会就会更深,激发出来的兴趣和享受到的快乐就会更大。
3.4建立图片库,收集、积累大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图片
由于少年儿童年龄跨度大,在识字量、理解能力上都存在差异。一般来说,低龄儿童(学龄前)对于图的感受力比文字强,比较适合读以图为主的科普读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开始阅读图文搭配的科普读物,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由于识字水平、理解力的提高,则可以读以文为主的科普读物。因此在出版科普读物时,应根据读者对象的不同层次,在文字深浅、图片多少、版面编排上做出不同的安排。
参考文献: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
张平,罗子欣。当前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现状及思考.编辑之友。2010(6).
张秋林。论科普出版与儿童成长.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07-07.
刘华杰。近期部分少儿科普图书综评.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