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达尔文的故事(最新7篇)

达尔文是一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他从小就喜欢观察花草树木怎样生长、鸟兽虫鱼怎样生活。这里是高考家长网编辑为家人们整编的达尔文的故事(最新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于达尔文的故事 篇一

达尔文小的时候, 一次跟妈妈到花园里为小树培土。妈妈说: ”泥土是个宝, 小树有了泥土才能生长。别小看这泥土, 是它长出了青草, 喂肥了牛羊, 我们才有奶喝, 才有肉吃; 是它长出了小麦和棉花, 我们才有饭吃, 才有衣穿。泥土太宝贵了。”

达尔文问: ”妈妈, 那泥土能不能长出小狗来?”

”不能呀! ”妈妈笑着说, ”小狗是狗妈妈生的, 不是泥土里长出来的。”

达尔文又问: ”我是妈妈生的, 妈妈是姥姥生的, 对吗?”

”对呀! 所有的人都是他妈妈生的。”

”那最早的妈妈又是谁生的?”

”是上帝! ”

”那上帝是谁生的呢?”

妈妈答不上来了。她对达尔文说: ”孩子, 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个谜, 你像小树一样快快长大吧, 这些谜等待你们去解开呢! ”

达尔文自幼喜欢花草树木、鸟雀虫鱼。上学以后, 他仍然保持着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他骑马、打猎、钓鱼、采集矿石、捕捉昆虫、钻进树林观察鸟类的习性。对达尔文来说,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问号, 要探索、思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他常常边观察边沉思, 甚至忘记了危险。有一次, 达尔文在一个古代城堡上散步, 像往常一样陷入了沉思。他心不在焉地迈动着缓慢的脚步, 突然一脚踩空, 从城垛上跌了下来。这时候, 达尔文的神智非常清醒, 头脑还在思考。他回忆说: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跌下来的一刹那间, 在我头脑中闪过念头的数目却是惊人的多。这一切, 好像和生理学家们所提出的每个念头需要可观时间的说法, 是不相符的。”这场虚惊竟成了他一次难得的实验了。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里的哪只给忘记了。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这个大学生就是查理·达尔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它命为“达尔文”。

达尔文动物的故事 篇二

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在学校时的成绩平平无奇。他小孩子时即对各种小动物发生兴趣,经常和一些同学到山野间采集昆虫和各种小动物作标本。

达尔文八岁时,在上学的途中,只要见到人家丢弃的介壳,或者见到他未见过的昆虫,都要拿来放进衣袋内,所以他的衣服特别脏,常被母亲斥责。八岁时他已开始试行为植物定名,十岁时已经常留意观察鸟类的生活习惯并加以记录。

十一、十二岁时的达尔文,很顽皮胡闹,又爱说谎,曾因此而被学校开除,乃转到另一个学校作寄宿生。许多教师都认为他没有出息。

达尔文的哥哥喜欢化学,曾在家中设实验室。有一天,达尔文回家时,见哥哥在作化学实验,觉得很有趣,要求加入,他哥哥答应了,并介绍他看一些普通的化学书籍。由此,达尔文在化学方面的知识增加不少。

到了十六岁时,达尔文考入了爱丁堡大学读医学,但读了一年之后,他全不感兴趣,仍然只是经常收集动植物,成绩很差。他父亲认为他不务正业,一怒之下送他到剑桥大学读神学。他对神学非但不感兴趣,而且憎厌。在1813年,勉强完成神学课程。

同年,达尔文得到植物学家汉斯罗教授的推荐,受贝格尔号考察船的聘用,为环球航行的随船博物学家。这条考察船是英国政府派出的科学考察船,主要是探测世界各地的动植物和矿物,特别是南美洲热带地区的。

这只科学考察船调查考察了五年。在这考察期间,达尔文发现南美洲的生物化石,与现在生物相似而又不尽相同。不同地区的同类生物,也不完全相同。这种情形,只能用物种逐渐变化来解释。在此次考察航行中,他采集了许多动植物标本,包括化石标本。

考察航行结束后,他开设了试验园地,研究人类饲养的动物和栽培的植物起源和发展,同时整理和分析考察时搜集到的材料和所作的笔记。1859年11月24日,他出版了一本名为《物种起源》的书,书中主要理论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并且物种由此而逐渐进化演变。这本书一出版,第一天即售出一千二百五十本。此书一出,引起教会方面的恐慌,召集一些顽固的学者,要粉碎达尔文的进化论,但在事实面前,终于失败。

其后,达尔文还发表了多种论著,计有:《动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攀援植物的运动和习性》、《植虫植物》、《植物异体受精和自然受精的后果》、《植物运动能力》等。

《达尔文的故事》阅读练习附答案 篇三

《达尔文的故事》阅读练习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

达尔文是一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他从小就喜欢观察花草树木怎样生长、鸟兽虫鱼怎样生活。他有时爬到树上,看母鸟怎么孵小鸟;有时到河边去钓鱼,把钓到的鱼养起来观察。蝴蝶啊、蜻蜓啊,他都捕捉来做标本。

达尔文每天工作以后,喜欢在树林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就是在这休息的时候,他还要认真观察树林里的东西。一棵小草的'变化,一条小虫的蠕动,也能使他产生极大的兴趣。

有一次,达尔文看见树上有几只小鸟,就站住了,仰着头仔细观察。为了不惊动它们,他一动不动地在树下站了好久。一只小松鼠以为他是一根木桩,竟然顺着他的腿,爬上了他的肩膀。

达尔文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观察过许多动物和植物,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他创立进化论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1. 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 第2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这段写达尔文认真观察小鸟,被松鼠当成了木桩。

3. 文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达尔文认真观察树林里的生物?用_____ 画出。

4. 达尔文这样认真观察,有什么作用?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5. 你从达尔文身上学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1.勤于观察的达尔文

2.讲述了达尔文即使在休息的时候也不忘观察树林里的变化

3.为了不惊动它们,他一动不动地站在树下站了好久。一只小松鼠以为他是一根木桩,竟然顺着他的腿,爬上了他的肩膀。

4.达尔文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观察过许多动物和植物,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他创立进化论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5.我学到了生活中应该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达尔文的故事 篇四

1862年,达尔文发现了一种原产于马达加斯加的奇异植物:彗星兰,这种兰花的拉丁文学名意思是“一尺半”,其名称源自它那“令人惊骇”的花形:这种兰花有着又长又细的花距,花蜜就深深地藏在长达25厘米深处细长的花冠底部。如此长的花距,昆虫需要多长的喙才够得着花冠底部的花蜜呢?深知自然选择威力的达尔文于是作出了一个大胆的预测:在马达加斯加肯定有一种喙至少有25厘米长的昆虫。因为只有兰花的花距略长于授粉者的喙,这样授粉者在尽量伸长喙去吸食花距底部的花蜜时,身体挤压到花冠,花粉才会沾到授粉者的身上,传授了花粉的彗星兰才生存繁衍下来。

达尔文作出这一大胆预测后立即招来了同行们的一片嘲笑:这也太荒唐了吧!谁见过嘴巴如此细长的昆虫呢?

令人惋惜的是,达尔文生前一直有没机会见到这种巨嘴昆虫。1903年,距达尔文预测过去了四十一年之后,一种长着25厘米长的喙、像小鸟一般大小的大型天蛾终于在马达加斯加被找到了,由此证明达尔文的预测是正确的,并不像有些人说得那么荒唐。

对事物结果的预测与猜想是进行科学创新的思想前提,大胆预测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达尔文的故事》阅读答案 篇五

达尔文从小喜欢研究生物。

有一次,达尔文在野外看到一只从没见过的昆虫,就用左手抓住它。这时,他看到了另一只从来没见过的昆虫,赶紧用右手抓住它。谁知道又飞来一只更加稀奇的`昆虫。达尔文想马上抓住它,可是,又舍不得放掉手里的昆虫。怎么办呢?他连忙把手里的昆虫放到嘴里,腾出右手抓住那只稀奇的昆虫。尽管那只昆虫在达尔文的嘴里放出又辣又苦的液体,可是,他忍着,紧抿着嘴巴跑回家,小心地把三只昆虫装进玻璃盒,仔仔细细地研究起来。

达尔文长大后成了英国有名的生物学家。

阅读答案: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喜欢——( )稀奇——( )

连忙——( )有名——(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达尔文是( )国人,他小时候喜欢( ),长大以后成了有名的( )。

(2)达尔文一共抓住了( )只昆虫,他把昆虫装进( )里仔细研究。

3.从哪句最能看出达尔文喜欢研究昆虫?用“_______”画出来。

4.造句。

小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仔仔细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2.(1)英,研究生物,生物学家(2)三,玻璃盒

3.尽管那只昆虫……仔仔细细地研究起来。

达尔文的故事 篇六

在达尔文(1809——1882,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著有《物种起源》一书,曾用5年的时间环球航行)原版的英文日记中,记叙了这么一件事情。

失策的达尔文19世纪30年代,达尔文曾周游世界,一次,他来到非洲的一个原始部落,那里的人们没有衣服穿,住的是山洞,或在树上搭一个巢,吃的是野果禽兽,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达尔文在那里住了几天,惊奇地发现一些“新情况”,他们将老年妇女赶进深山老林,让她们自然饿死,在没有食物的时节,则将妇女生的婴儿或小孩分而食之。达尔文“看”不懂,就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部落首领通过当地的“翻译”告诉达尔文:“妇女的任务就是生孩子,生下的孩子有两种用途,一是留下来延续种族的生命,二是供我们缺食的时候当粮食。妇女老了,不能生育了,留下她们有什么用?我们不吃掉她们就已经很宽容了,在饥荒没食物的时候,我们只有吃小孩,不吃小孩我们吃什么呢?”

达尔文痛苦地摇摇头,这里的“人”太残忍了!他下决心改变这个原始部落不尊老、不爱幼的历史局面。于是,他通过翻译,用高价买下了一个当地男婴,将这个婴儿带回了英国,他要用现代都市的教育方式,使这个非洲的小孩变成一个“现代文明人”,然后,用这位“文明人”去改变他老家那种“弃老食幼”的原始现状。

16年后,这个非洲孩子长成了“文明青年”。达尔文通过熟人,把他带回了他的家乡。

一年后,达尔文旧地重游,想看看那个非洲原始部落,在自己委派的“现代文明青年”的领导下,是不是有了质的变化。可是,达尔文到处都找不到那个自己精心培养的非洲青年。最后,他问部落首领,那人是否来了这里?首领回答:“来了。”达尔文又问:“他人呢?”“我们把他吃了!”达尔文大惊:“那么好的人,为什么吃了?”“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我们留下他有什么用?”达尔文无话可说。

到家后,达尔文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一个人的愿望和他所希望得到的结果并不成正比。一个种族遗留下来的疑难问题,决不是依靠一个或几个‘文明人’就可以解决的,从野蛮进化到文明,这其中有一个痛苦而又漫长的过程,欲速则不达。社会上每个人都应当适应自己周边的生活环境,否则,他哪怕再高明,终将被淘汰。适者才能生存啊!”

达尔文的故事阅读附详细答案 篇七

《达尔文的故事》阅读材料

达尔文的故事

达尔文是一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他从小就喜欢观察花草树木怎样生长、鸟兽虫鱼怎样生活。他有时爬到树上,看母鸟怎么孵小鸟;有时到河边去钓鱼,把钓到的鱼养起来观察。蝴蝶啊、蜻蜓啊,他都捕捉来做标本。

达尔文每天工作以后,喜欢在树林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就是在这休息的时候,他还要认真观察树林里的东西。一棵小草的变化,一条小虫的蠕动,也能使他产生极大的兴趣。

有一次,达尔文看见树上有几只小鸟,就站住了,仰着头仔细观察。为了不惊动它们,他一动不动地在树下站了好久。一只小松鼠以为他是一根木桩,竟然顺着他的腿,爬上了他的肩膀。

达尔文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观察过许多动物和植物,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他创立进化论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达尔文的故事》阅读习题

1. 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 第3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这段写达尔文认真观察小鸟,被松鼠当成了木桩。

3. 文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达尔文认真观察树林里的生物?用“ ”画出。

4. 达尔文这样认真观察,有什么作用?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观察过许多动物和植物,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他创立进化论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5. 你从达尔文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案:略

《煮书》阅读附答案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藤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说:“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嘛。”

爷爷看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到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 从短文中找出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A. 指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疑惑不解 )

B. 形容运用自如,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 得心应手 )

C. 形容开阔或通达,一下子就明白了。( 豁然开朗 )

2. 阅读短文后填空。

(1)使“我”感到奇怪的问题是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啊!。

(2)“我”认为“煮书”是把书放在锅里煮。而爷爷说的“煮书”是指读书时反复诵读品味,积累妙词佳句。

(3)“煮书”的好处是能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还可牢记好词好句,说话和写文章不会犯愁。

3. 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 写出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只有多读书,而且要读透,领会文章的内容,就可以不断地积累好词佳句,不断地增长知识,只有这样写文章说话才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