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读后感(精选7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是高考家长网漂亮的小编为家人们整理的读后感(精选7篇),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一本书读后感 篇一

今天,我学了一篇课文,叫《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这篇课文让我印象最深,受益匪浅。

这篇课文先介绍了这本书的来历:“我”爷爷传给爸爸,爸爸传给“我”。又写了这本书的内容:鲁滨逊遇海难,漂到孤岛上,开始了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后面写了“我”的感受,“我”很喜欢笛福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可怕一万倍。最后,“我”说,要把这本书传给“我”的儿子,我觉得这传承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不断探索、发明,善于劳动的精神,是一种大无畏进取的精神!

正如笛福所说“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可怕一万倍。”妈妈跟我说,确实是这样。我换牙的时候,乳牙没掉,恒牙就长出来了,妈妈要带我去拔牙,我害怕疼不肯去,结果我下面一块牙都长歪了,以后我只能去整牙,整牙更疼。

我们不应该害怕眼前的困难,要在荆棘丛中开辟自己的道路。我们要有不断探索、发明,善于劳动的精神,这样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读一本好书有感 篇二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人与海》文中曾这样说到。人可能失败,但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失败。失败后,要重新站起来,继续拼搏,为胜利而战。即使最终无法成功,但仍应该做一个毫不畏惧失败的英雄,至少我们可以说:“我们来到过,我们看到过,我们尝试过。”

《老人与海》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捕鱼老人在八十四天之中没有捕到任何鱼,决定独自到远海去捕鱼。一条大马林鱼上钩了,可老人在短时间内无法征服它。但老人下了决心,奋力与大鱼斗争,直到它被绑在船边。在血腥味的吸引下,鲨鱼们一次又一次地向大马林鱼的尸体发起攻击,以至于老人的“战利品”最终只剩下一架骨骼。老人又重返家园,再一次梦见了狮子。

拼搏,老人朝着希望努力拼搏。

在宽广的海面上,痛苦一次又一次的来临,困难一次又一次的成为绊脚石。可老人退缩了吗?没有。他想过放弃吗?也许有,但在勇气与坚强信念的支持下,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在困难面前,老人并没有屈服。老人是一个英雄,是一个战无不胜的巨人!

毅力,老人有着坚强的毅力。

他忍着剧痛,却依然在与大马林鱼作斗争,依然在完成自己的使命。毅力就是成功的保障,成功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也许困难重重,也许艰难险阻。但也不能阻挡一个有毅力的人的脚步。“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有了毅力,就有了勇气;有了勇气,就有了克服困难的决心;有了决心,再大的困难也不成问题!

老人在神志不清时,毅力使他坚持了下来。与大马林鱼进行生死搏斗,与鲨鱼拼命抢夺,若没有坚强的毅力和坚定的决心怎能做得到呢?在拨开重重困难迷雾之时就会见到新的光辉,“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在经历磨难之后,才会变得更加坚毅,更加勇敢,才会看到新的希望。回首望去,才发现自己走过的路是多么坎坷,自己所做的事是多么不容易。并且会为自己感到骄傲,毫不后悔。看到自己留下的脚印,内心又是多么惊喜。老人看到大马林鱼的骨骼时也会有同感吧!

坚持,老人始终坚持,从未放弃。

“我奉陪你到死”这是老人对大马林鱼说的话。他下了决心,也会为这个决心负责。痛苦一次又一次来袭,老人感到自己快要不行了,可他仍然坚持,履行自己的诺言,甚至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老人可能在心中提醒自己: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当老人用尽最后一丝力量把大鱼束缚时,他长长出了一口气,是立刻感到身心疲惫呢?还是精神焕发,丢掉了所有痛苦,高兴得几乎跳跃呢?老人的感觉可能介于两者之间,因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又有涵养的老人。

坦然,老人坦然面对困难。

鲨鱼到来时,他毫无畏惧,而是使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决心、坚毅使他的头脑十分清醒。十分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要面对什么,要克服什么。他选择了勇敢面对。真的,勇敢面对,没有什么可怕的。

拒绝,老人拒绝孤独与黑暗。

在茫茫大海中,老人不止一次的提到那个男孩,不止一次的说过:“要是那个男孩在该多好。“但事实上,克服困难的只有他一个人,面对黑暗与孤独的也只有他一个人。而男孩只能默默的祝福他。所以,他甚至把自己的敌人——那条大马林鱼当作朋友;一只鸟儿落在船上都会引起他的注意。老人总会给自己找点乐子,使自己不再孤独。

那么,老人究竟有没有成功呢?他成功了!因为他已经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了下来。他战胜了自己。虽然大马林鱼只剩下一架骨骼,但骨骼就是一种精神,是不屈不挠、有着顽强毅力的精神!

一个朴实的老渔夫,所说的,所想的却都是真正的人生哲理,为什么呢?因为他曾经经历过。作者海明威又何尝不是这样?海明威遭受了病痛和精神抑郁的折磨,但他仍然坚强,从不屈服。于是他塑造了一个坚毅老人的形象,实际上是暗喻他自己。

不管有多少困难,什么困难,只要有决心、毅力,并且付出努力,问题总会迎刃而解。勇敢面对,胜利就在前方!努力拼搏,就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关于读后感 篇三

今天,语文课上的课文是:《矛和盾的集合》。

课文讲的是:发明家和朋友比赛矛和盾,矛频频向他进攻,盾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发明家突然想:如何既能保护自己全身,又能有效向敌人进攻。先将一个全身封闭的铁车,上面装有可以向敌人进攻的矛,然后,把矛改成炮,将铁车的轮子安上履带。于是“路战之王”——坦克就发明成功了。坦克把矛的进攻、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读了这篇课文,我想发明家真聪明,善于思考,能从矛和盾的攻防中一步步的联想,发明了坦克。这个发明,使陆战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要向发明家学习,从小认真学习,仔细观察,一丝不苟,善于思考,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发挥想象力,让知识插上翅膀,将来有更多、更好、更先进的发明和创造,造福人类,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后感 篇四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乐的,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高尔基的童年却和我们的童年格格不入,他的童年是黑暗而又残酷的。高尔基长大成人后,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童年》。我读完之后,受益匪浅。

童年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在丧父后便和母亲在外祖父家生活。在年幼的阿廖沙的眼里,成年人的世界是多么惨酷。在祖父家里,舅舅们整日为了家产争吵斗殴,家里的外祖父毒打女人和儿童。只有外祖母给阿廖沙带来了一丝暖意,才使阿廖沙在这样黑暗的环境里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正直、善良的人的故事。

阿廖沙,他的生话是多么悲惨,和他一比,我们倒像个小皇帝,整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我们有时还要“鸡蛋里挑骨头”,说这说那,不知道珍惜。

在这本书中,外祖母的形象令我最为深刻。她慈祥,善良,和蔼可亲,乐观。她愿意把生活中的一切压力全承担下来并毫无怨言。她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与诗意的劳动妇女。她对生活的那种乐观令我佩服。

读了《童年》这本书,我明白了:我们生活是那么好,可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得不到满足就生气,有的甚至离家出走。生活在这美好的生活的我们,虽然没有人的童年是像阿廖沙那样的,但我们却更要成为像阿廖沙那样勇敢、正直、坚强的人!

虽然读完《童年》已有了一段时间,但书中的内容令我难忘。

优秀读后感 篇五

刘勰在《原道第一》里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指出“原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的文学观,第二篇即继续探讨“征圣”这一文之枢纽,并且在文末“是以论文必征于圣,窥圣必宗于经”开启《宗经第三》篇。

“征圣”,“征”,验证,征验;“征圣”意为验证于圣人,也就是说作文时要以圣人的文章作为参考。整篇文章的思路清晰,一开始是解释“圣”与“明”这两个概念,“作者曰圣,述者曰明”,出自《礼记·乐记》:“作者之谓圣,述者谓之明”。“作”,指制作礼乐;“述”可理解为继承阐述。所谓“圣”,就是能够认识自然大道而独立创作的人;所谓“明”,就是能够理解圣人的著作而阐述其学说的人。继而提出“陶铸性情,功在上哲”这一立论。正是因为古代哲人的功绩,我们才得以陶冶性情,而他们的教化可以通过记载下来的文辞来体会。于是具体就揭示出在“政化”、“事绩”和“修身”三方面重视文辞的例子,刘勰认为“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是写作的金科玉律。接下来,刘勰具体分析圣人文辞具有“简言以达体,博文以该情,明理以立体,隐义以藏用”这四种形式和特点,而作文时,作者应当“抑引随时,变通适会”,根据写作的具体情况而定。最后一部分,就指出要“征圣”与“宗经”,尤其是进一步强调文辞的“正言”与“体要”,即文章要雅正和切实扼要,“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也”。

个人读后感 篇六

《幸运的年轻人》是德国作家雅格布·格林所写的《格林童话》中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故事讲述的是从前有一对贫穷夫妻生下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男孩。那小男孩皮肤细腻、白嫩,有位占卜师说这个小男孩长大后将成为公主的夫君,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结果这话让国王知道了,国王非常生气,他不想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穷小子。于是,国王想了好多阴谋诡计,想杀死这个小男孩。没想到,这个幸运的男孩,不但没有死,还得到许多人的帮助,长大成人后还真的娶到了美丽的公主。但是国王没有就此罢休,他还要年轻人从恶魔头上拔下三根金发来送给他。结果这位幸运的年轻人,通过自己的机智勇敢,以及恶魔妈妈的帮助,顺利取到了三根金发,还带回来许多金子。而狡猾的国王,由于自己的贪婪,被永远困在了小河中。

那位幸运的年轻人是个非常纯朴、善良和勇敢的'小伙子。他在经历重重困难之后,终于娶到了漂亮的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那位凶狠险恶、贪财如命的国王也得到了他应有的报应。

故事很精彩,他告诉我们好人会有好报,恶人终有恶报,善良必将战胜邪恶。

我写读后感 篇七

这些天,我一直在读一本很精彩的儿童文学——《我是白痴》,这本书是著名作家王淑芬所写,王淑芬出生于台湾台南,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已出版儿童文学书籍等五十余册。

这本书主要讲了“白痴”在学校里发生的一些故事,但我很敬佩书中另一个人物——跛脚,因为他有情有义。跛脚听到有人辱骂白痴,“白痴终归是白痴啊!”跛脚就站出来反驳他们,虽然他不够聪明,但请大家记住,他也是我们班中的一员,我们不可以这样歧视、嘲讽他。

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英语补习班》这一章了:放学后妈妈对白痴和他的妹妹说:“明天你们就要一起去补习英语了”。妹妹说,我不想和哥哥一起去。妈妈大声对妹妹说:“你不可以这样,他再怎么笨都是你哥哥”。白痴听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妈妈和妹妹气呼呼地站着。

第二天去补习了,走到教室,哇!教室里有冷气真好,老师对他们说:你们要各自取个英文名字,老师笑着问白痴你要取什么名字——“酱”还是“咖哩”?

白痴回答:“酱”好了,我吃过咖哩,有点辣,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英文名叫好吃的,好奇怪。我还听到妹妹取的英文名字叫“鲈鱼丝”,可能是“鱿鱼丝”那一类的吧!

我来告诉你们这个“白痴”是谁吧!他叫彭铁男。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白痴不一定都是一些家境不好的人,再说了,白痴也是人,不能这么侮辱他们。”

我喜欢这本书《我是白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