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写景作文:雪 鲁迅【优秀9篇】

下面是编辑给大伙儿整编的写景作文:雪 鲁迅【优秀9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鲁迅《雪》说课稿 篇一

鲁迅《雪》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是《雪》这篇散文的教学设计。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重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五个部分说课。

一、说教材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明朗的抒情散文之一。教材把本文编入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描绘了“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两幅雪景。文字优美,情感含蓄,寓意深刻,对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语言感受能力是难得的佳篇。在雪花纷飞与凝思的幻想中,为人们谱写出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寄托对生命的思考和把握。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文要求学生加强朗读,注意联想和想象,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基于此,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比较南北方雪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理解寓意,并能说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

3、领会作者在文中寄托的精神支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重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特别强调朗读的作用,要求学生在朗读中增加积累,发展情感,加深体验与感悟。据此本文的教学重点确立为: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内涵。

人们常因鲁迅先生深沉冷峻的散文语言而感到深奥难懂。所以,消除学生的畏怯心理,激发学生的联系与想象是本文学习的一大关键。本文教学难点确立为:理解寓意深刻的语句,理会作者在文中寄寓的精神追求。

四、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教材编者的意图,本课案力图创设开放、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

1、学生以读促悟,感知文意。品析精彩,并摘抄积累。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2、教师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阅读的基础上,逐渐完成对重、难点的突破。

3、借助多媒体的形象直观与容量大的特点,提高课堂实效。

五、教学过程

(一)快速抢答,激趣导入:

我介绍与鲁迅先生相关的文学常识,学生可以在描述过程中快速抢答,由此引入本课学习。 (板书课题)

析:我在导入环节中以作者简介为切入点,大部分学生都有所储备,能积极参与,而竞赛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巩固重要的文学常识。同时也为本文的学习作了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A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停顿,注意体会本文语言特色。

B教师简单介绍散文诗特点,并明确诵读的重要性,为进一步赏析作准备。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兼有诗歌和散文特点是的一种现代抒情体裁,从本质上来看,它有诗的意境、诗的情绪和诗的想象,从形式上来看,它又和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语言比较自由。

析:学习散文诗最好的方法是诵读,通过反复诵读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文章的优美的意境和浓郁的诗情,从而理解文章的。丰富内涵。

2、录音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感知。提问:文中描绘了几幅画面?

析: 本文画面感较强,听读课文,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感受两幅画面。

3、学生谈谈从听读中感受到的画面。 (板书)

两幅画面: 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

(三)精读课文,品味赏析:

1、同桌合作探究,以“我更喜欢的是_____的雪,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是一种_____美。”的句式互相交流自己对两个地方的雪的看法。

析:因为一些学生说话往往欠缺条理,而用规定句式来作答,可以引导学生说完整话,更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2、学生细读自己喜欢的雪景图,圈画精彩的词句 ,揣摩写法,并加以赏析。

3、集中交流,师生稍作点评。(板书)

江南的雪 滋润美艳,充满温情,生机勃勃 优美

朔方的雪 坚硬灿烂,昂扬向上,飞旋升腾 壮美

析:此环节既为品味本文的精美语言,又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这两种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也表现着作者的一种感情倾向。

4、①在描写雪景的过程中,作者感情更倾向于哪一方的雪?从何看出?(投影写作背景介绍)

学生讨论后各抒己见,老师点评明确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作者虽然极写江南雪的美艳,孩童的欢乐,雪罗汉的有趣,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且因雪罗汉的消融流露出对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但作者并不是沉迷于优美然而虚空的幻境中,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他真正向往的是壮美的现实战斗生活,渴望从自然的伟力中汲取斗争的勇气和力量,永葆战斗青春。所以,面对眼前的实景,他写道: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此处一反先前温婉、缠绵的情调,语气异常刚劲、果决,这不仅是对朔雪质地、形态的摹写,同时还透露出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毅然决然地砍断了与社会现实极不协调的思想情绪。随后对飞腾的朔雪磅礴的气势、浩大的声威的酣畅淋漓的抒写,不也正是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的人生观的形象写照吗?

②作者的这种感情集中体现在哪一句?

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北方的雪的特征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江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析:设计此问题是为了促成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

③作者写雪景仅仅是为写雪而写雪吗?

王国维先生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借描写南方的雪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烈赞美,借描写北方的雪赞美、歌颂斗争精神和不屈意志,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借景抒情。

析:在充分赏析课文后,结合写作背景来理解,对语言有了深入感知。通过设计以上几个问题,使学生真正明了文中寄寓的作者的精神追求,从而完成了难点的教学。

(四)美读课文,领略意韵:

为了更进一步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在前面的基础上,美读课文,领略文章的意韵。

请女生诵读描写江南雪的前三段,尽现其温婉柔美的美感。男生诵读写北国雪景的后三段,读出其雄浑俊伟的气势。

(播放背景音乐,使学生沉浸在审美的意境中。)

.析:此环节既能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又能深入体会文中寄寓的情感。

(五)同题写作,拓展延伸:

1.“一千名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鲁迅笔下的雪,融入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那么同学们对雪又有什么样的感受与体验呢,请拿起你的笔,抒发出你内心的那份情感吧!

(六)总结

同学们,阅读鲁迅先生的《雪》,我们既欣赏到了南国那滋润美艳如温婉恬静的江南女子的优美雪景,还看到了如粉如沙粗犷豪放如北国男儿般的壮美图画,更体察到了鲁迅先生那永不屈服坚强独立的斗争精神,让我们也象先生那样,用坚强与独立去战胜我们学习与人生中的一切困难吧!(轻音播放《我爱你,塞北的雪》)

自我评价:

本课案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抓住了散文诗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感悟、品味和赏析文章,重在感悟和体味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突出了朗读训练和思维训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都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拓展延伸部分进行同题写作,将本课学习引向纵深。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的学习方式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鲁迅雪读书笔记 篇二

在《雪》中,鲁迅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孩子堆雪人的图画,亲切、逼真,富有情趣,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浪漫情调。感觉冬天又已来临,但又不是冬天,分明是春天,不然怎么会有蜜蜂,甚至蝴蝶? 雪-----既然是开在冬天里的花,------应该有蜜蜂和蝴蝶前来光顾的。

作者赞美江南的雪,用了六个字,“滋润美艳之至”,我没去过江南,没见过江南的雪,总觉得这是在赞美江南的女子吧?暖国的雨向来就变不成雪,而江南的雪,美则美矣,转瞬即逝,令人怅然若失。独有北国的雪,受到诗人的推崇和青睐。她冰冷,坚硬,孤傲,美丽,写尽了雪的神韵。鲁迅先生笔下的北国之雪,本是象征着北方无数革命先烈和英雄,他们“永远如粉、如沙,包藏着火焰,在太空里旋转,升腾,闪烁”,给人以力量,催人奋进。意在唤醒人们心底深处的那种不屈的精神和斗志,自强不息,努力进取!

不错,北国的雪,冰冷,坚硬,孤傲,美丽,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飘飘撒撒的雪花从天而降,或寂寥或肃穆,偶尔伴着旋风,游移去另一片天地。漫天的雪花,如点点星光一般,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带领我们重温那份久违了的或温存或激昂。雪静静地下着,认真、孤独地诠释着雨水凝结之后的某种悲怆。旋风像个淘气的孩子,忽地掀翻这如水晶般至纯至美的帷幔,我们便得以领略“冰雪老人”的魅力,他就是鲁迅。

当“五四”之火悄然淡去,曾经一起走来的战友,有的高升,有的退隐,纷纷退出了新文化战线,只有鲁迅,这位立场坚定、愤世嫉俗的战士,几经分化组合,仍寂寞地坚守着他的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来袭。”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这是“雨”与“雪”的对立:“温暖”与“冰冷”,“柔润”与“坚硬”,质地、气质上的巨大差别使“雨”与“雪”成为两条渐行渐远的射线,向着不同的目的地,划出风格迥异的轨迹,正如那些曾并肩战斗过的战友,梦醒后,各奔东西。

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创造,是形神兼具的精灵,几千年来,雪总在低吟,和着唐诗宋词的浪漫,和着傲寒怒放的腊梅的风骨,和着黛玉葬花般的凄楚。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是她在唤起“水淋淋”的感觉吗?这“淋淋”质感的水以其柔性呵护着坚硬的雪,仿佛轻轻挥一下神奇的手,即在雪野里描绘出五彩斑斓的美图。恍惚间似乎飞来活泼的生命,于似见非见、似听非听的意境中平添了几分朦胧。

目光灼灼、嘴唇通红的“雪罗汉”闪闪生光,可这个美艳、可爱极了的尤物最终逃不掉被“消释”、“被冻结”、被“冰化”的宿命。风采褪劲香消玉殒之后,只留下一抹惆怅的印记。我不禁扣问造物主,既然他来了,又何必要去呢?

鲁迅《雪》读后感 篇三

我是一个来自北方的孩子,看到这篇文章,我第一时间想到了我的家乡! “雪”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诗,通过对江南雪景柔美和北方雪景壮美的细致描绘,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北方的雪的喜爱之情,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体现了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这篇文章写了南方和北方的雪进行了对比。南方的雪――滋润美艳;而北方的雪――如粉如沙,是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

虽然我来自北方,但真正的雪也没见过几次,印象最深的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门口的那个大雪人。那时,我家开了一个服装店。那天清早,刚打开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白色的世界,白色的树,白色的大路。厚厚的雪仿佛云朵一般,一踩就会陷下去。

后来,爸爸用那天的雪给我堆了一个似乎巨人一样的大雪人(虽然只有两三米)。那位“巨人”一直待了好久好久才肯离去。

所以,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我更喜欢朔方的雪。从这篇文章中,我体会到了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也学会了借景抒情,更加的喜欢北方的雪了!

鲁迅《雪》赏析 篇四

盼望了一个冬天,依然没有一片雪花飘下,只能录用鲁迅先生的《雪》来聊以自慰了。“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今晚在这样一个不算寒冷的夜里,读鲁迅的《雪》,我好像也读懂了他老人家的寂寞。

拓展阅读:雪原文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磐口的腊梅花;雪下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的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鲁迅《雪》赏析 篇五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 但与《野草》中的大部分篇目不同,不是用奇倔的意象和象征的语言表现作者的孤独前行与反抗绝望,而是用较有华彩的语言对照“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花”,在“江南的雪”中又有自然的雪景与人工的雪景的对照,直到篇末才写到“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灵”,才隐约透露出《野草》那种“荷戟独彷徨”的韵调。 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雪》是一首动人的咏雪诗,是一幅美妙多姿的雪景图,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它是鲁迅《野草》集里的佳作,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每当诵读它的时候,总觉得是一种强烈的美的`享受。 这篇优美的散文,是鲁迅1925年元月创作的。作者以生花的彩笔,描绘了“江南”和“朔方”迥然不同的雪景,表现了对明媚春天的无限向往,对美好事物的缅怀,以及对冷酷现实奋勇抗争的精神。 当时,鲁迅战斗在帝国主义卵翼下的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在南方热气腾腾的大好革命形势推动下,北方反帝反封建的烈火愈烧愈旺。尽管这时作者亲身经历了五四新文化统一战线的分化,有时不免产生“两间余一卒,荷戟独旁徨”的孤独之感,但是他的主导精神却是积极向上、奋勇前进的。正是在这种心境下,鲁迅写了这篇战斗的、优美的借景抒情的散文。 借助丰富的想象,作者首先描绘了一幅分外妖娆的“江南雪景图”。生动,美丽,洋溢着诗情画意,耐人寻味。

鲁迅《雪》读后感 篇六

今年寒假我读了一篇名为《滑雪场的雪橇犬》的文章。

故事中的雪橇犬哈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哈克是一只被心狠的主人毫无理由地抛弃的雪橇犬,一年四季都在滑雪场等主人来领他回去。“我”因为和他的主人长得像,赢得了哈克的信任,但是哈克并没有跟随着“我”离开。

后来滑雪场要进行商业化运作,而在滑雪场养一条大狗毕竟不是什么安全的事,滑雪场的经理想将它送走。“我”希望弟弟能收养哈克,为此再次来到了滑雪场。但是不幸的事发生了,在一次滑雪事件中,哈克被一个滑雪初学者撞到导致去世了。可怜的哈克等到了最后,但是仍然没有等到它的主人。它被“我们”埋在雪场高级雪道右边的树林里一棵巨大的白桦树下……

那棵树很容易辨认,树干上有一个巨大的伤口,像一只眼睛。如果他的主人想念他,“我”希望他能去看看它。哈克永远在等待着主人带他回去……

鲁迅雪课堂实录 篇七

鲁迅雪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的一篇散文诗《雪》。

(板书:课题、作者)

师:有谁能和老师一起朗读这篇文章呢?

生:纷纷举手。

(师生共读全文:五名学生分别朗读前五段,师朗读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都读的比较流畅。请问文章写了哪几种雪景?

生:江南的雪景和北方的雪景。

(板书:江南的雪景、朔方的雪景)

师:请大家再次阅读课文,考虑作者是怎样来描写两处雪景的。先请大家默读一至三段,考虑江南的雪景有怎样的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生:默读(略)。

生:江南的雪蕴含着生机。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从句子“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的飞着,也听的它们嗡嗡的闹着”看出来的。

师:你为什么可以从这些语句中看出“江南的雪蕴含着生机”?

生:从“闹”字可以看出生机盎然的情景。

师:是啊,其实,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也有类似的描写,大家还记得吗?

生:“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师:说得好,一个“闹”字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作者的眼前真的出现了这种景吗?

生:没有,是想象得到的。

师:作者有烂漫的冬花,自然联想到春天特有的动物蜂蝶忙碌的情景,从侧面很好的烘托了花的明艳,从而很好的使读者感受到了江南雪景的勃勃生机。

师:还可以看出江南雪景的什么特点?

生:“滋润美艳之至”、“雪是互相粘结的”

师:滋润美艳”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美艳”即美丽、鲜艳。句子“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

师:这里作者紧紧抓住“色彩”这一角度,如“宝珠山茶的血红,单瓣梅花的白中隐青,磬口的蜡梅花的深黄;杂草的冷绿”,这些色彩与雪的白相互映衬,显得五彩缤纷,足见“美艳”。

生: 还可以从句子“然而很洁白,明艳”看出江南雪景的明艳。

师:直接找到了词语“明艳”,较好!还有什么特点呢?

生:我认为江南的雪景中孕育着生命,从句子“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看出。

师:请问对“隐约”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师:是啊,青春的消息虽不明显,但我们已能感受得到,那是涌动着的鲜活的生命。读罢此句,不由使人想起雪莱的诗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师:“处子的皮肤”有什么特点?

生:白净的,光滑的。

师:对,应该是光滑的,白嫩的。而且还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应该还有健康的特点。

师:其实,富有生机的雪还在人的活动中体现出来。大家可以看第二、三两段。考虑这里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生:动作描写。

师:大家能找出小朋友们相关的动词来说说吗?

生:“做、偷、涂、拍手、点头、呵、塑”。

师:从这些动作中也可看出江南的雪蕴涵着生机。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江南雪的特点。

(板书:江南的雪景:滋润美艳 、蕴含生机)

师:那么北方的雪又有怎样的特点呢?我们齐读四到六段,边读边划出描写北方雪的句子。

(生齐读四到六段)

师:北方雪的特点是怎样的?

生:“如粉如沙,决不粘连”。

师:从哪个角度写出了雪花的特点?

生:外形。

师:为什么是永远的如粉如沙,决不粘连呢?

生:北方的天气比较干燥,寒冷。

师:因为干燥,所以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还有其他特点吗?

生:蓬勃地奋飞。

师:这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

生:内在的气质。

师:怎样的内在气质呢?

生:孤独。

师:你怎么去理解孤独。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孤独?

生:从词语“决不粘连”看出,因为雪总是冰冷的、坚硬的、总以一个个单独的个体出现,使人觉得孤独。

生:孤独是相对于南方的雪而言的:南方雪有奇花异草相映衬,陪伴北方雪的是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所以更显孤独。

师:说得好,在空旷的背景下,北方雪尤显孤独。

师小结北方雪的特点并板书。

(板书:北方的雪景:如粉如沙、蓬勃奋飞、旋转升腾、孤独)

师:作者描写了两种雪景。仅仅只是写雪景吗?

生:他是借景抒情。

师:作者要借两幅雪景抒发什么情感呢?可以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生:向往春天般温暖的生活。因为此文写于19,当时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作者描写南方的雪景,来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联系时代背景谈自身的感受,很好。

生:赞扬孤独,不屈服,勇于斗争的精神。因为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北方的雪正是鲁迅先生的象征。

师:结合鲁迅先生的一生看到了这种斗争精神,真的难能可贵。那么这种永不屈服、敢于斗争的精神在雪身上体现出来了吗?文中哪些词句体现了雪的斗争精神?

生:词语“旋转,升腾”写出了雪战天斗地的澎湃气势。

师:课文中用了三个“旋转,升腾”,看看这三处的“旋转,升腾”有没有内在的区别?

生:缄默。

师:一时想不出,我们可以通过朗读来体会。请大家大声朗读这些语句,并加以仔细体会。生:自由朗读。

生:朗读毕,又缄默。

师:第一个旋转而且升腾的主语是什么?

生:是雪。

师:雪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大雾是冷的,却包藏着熊熊的火焰,这火焰似要冲出大雾的包围。以此比喻,可见北方的雪不满足于现状,积蓄着,升腾着一股强有力的向外冲出的力量,终有一天要冲出大雾,去战取理想的明天。

师:第二个“旋转而且升腾”的主语是什么?

生:是太空。

师:雪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足显一种澎湃的气势、震天撼地之力。第三个“旋转而且升腾”的主语呢?

生:雨的精魂──雪。

师:它要传达一种什么信息呢?

生:体现了雪与恶劣环境作战的气势,这气势似横扫千军。

师:从这几句中可以看出雪的斗天、斗地的战斗精神。我们可以联系实际、联系鲁迅先生的生平,不难发现,此时的雪已成了作者的化身,雪的身上体现的正是作者一贯以来坚持的韧的战斗精神。

鲁迅《雪》读后感 篇八

总以为雪仅仅洁白无暇,今天读了鲁迅的《雪》,我体会到江南雪的滋润美艳,塑方雪的细干冷峻。

作者从触觉、听觉、视觉三个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冬天雪野图。冬天原本是寒冷的,而作者却说:“雪野中馨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这丰富多彩的颜色,让我感受到春的讯息,心中传来阵阵温暖。

天真的孩子们用激情装点雪罗汉,用智慧让雪罗汉充满生机,看他们七八个冻得通红的上手一齐伸去,这场面和谐而热闹,美丽而温馨。读到这里我认为已经可以结束了,可作者笔锋一转又写了晴天冰雪消融的场景,银妆素裹的场面固然美丽,但这美丽的背后又何尝不隐藏着淡淡的哀愁。童年和青春固然美好,可是却无比短暂。

一个“粉”一个“沙”道出了朔方雪的特质:细而干。“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冷峻的氛围中晴天之下的盛景是一种内心的期待。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处黑暗之中,但向往光明的心始终不变,在黑暗中顽强战斗,永不停息。

鲁迅散文诗《雪》 篇九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它的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文章描写了江南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体现出作者的倾向。江南的雪是美的,但它是温润的美,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通过两个地区的雪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冷酷黑暗的社会强烈的不满和无比愤慨的感情,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赞颂和同黑暗势力作坚决斗争的革命情怀。这一情感取向,阅读时需要仔细辨析。鲁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例如,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用了一个峻急的“但是”,转入对“朔方的雪”的描述。看似并不需要转折,可加上这个“但是”之后,情感的倾向性更加明显了。这一点需细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