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语录吧,语录为文体之一种,是指一个人的说话记录。语录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语录是什么样的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勤劳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的沧浪之水读后感优秀8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沧浪之水》读后感 篇一
说实话我很想吐槽作者的文字功底,有些描写居然会觉得很不舒服,那种单纯看不惯语言和表达的不舒服。很多神态动作描写看完都忍不住想这是正常人能做出来的吗?凭这个都有打两星的冲动。
读到一半的时候就有点不想读了,不得不说文学这个事还真是有门槛的。不过后来还是回头读完了,再三犹豫打了四星,这样的书可以暂时闭上文学审美的眼睛。
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主角心理斗争的过程,也就是书的前半段,这是很多人面对现实时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的挣扎。书中的道理很多也很受用,虽然不知真假,但作为初入社会没有人指点的学生感觉明白了挺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么复杂,有些游戏规则你不知道可能就会不经意间触犯了,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这大概也是这本书一直再版的原因吧。
主角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是我认为的精髓。看着别人的大半生一步一步走过来,不禁会想如果是我,我又是怎样一种选择怎样一种人生呢?
《沧浪之水》读后感 篇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用水清濯缨来表明明世则仕,用水浊濯足来表明乱世则隐;可是在当今喧嚣又浮华的社会中,即便是用尽沧浪之水,也难以洗涤我们心灵的尘埃,我想这就是题目的寓意,也是本部小说的主旨所在。
《沧浪之水》以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和令人信服的细节描写,将主人公的人生事迹娓娓道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医学毕业的研究生从怀才不遇、仕途不顺继而时来运转、名利双收。从原来自己鄙视、唾弃"猪人狗人"到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猪人狗人",充满了心酸和无奈。
本部小说进行了大量的心灵描写,从而拉近了读者与主人公的距离,使读者对池大为的一切感同身受,不能自已,在小说最后,池大为在父亲坟前真诚地忏悔:"而我,你的儿子,却在大势所趋别无选择的现实之中,虽波主流地走上了另一条道路,那里有鲜花,有掌声,有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才使我成为一个被迫的虚无主义者"。这段话点明了池大为做着一切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生存,但却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丧失了自我,只剩下一点点虚无缥缈的虚荣,充满了无尽的痛苦和悲哀。
池大为的蜕变并不引人反感,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使人们更加务实;池大为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个医学研究生,知识渊博、才华横溢,但却因自己太过于理想、正直、不识时务而面临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境地,"社会是现实的,而官场更是现实的,他以这种性格在官场求生存,必然会被淘汰"。另一方面,生活的窘迫不容许他不蜕变,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困扰着他,例如:自己没钱没权,使自己的妻子怀孕还要挤公交,妻子生产没有足够的费用,与照顾孩子的岳母共处一室的窘迫,儿子被烫伤的心痛,儿子上学的烦恼等多种现实问题。这些使他最终意识到"生存才是唯一的真实,人不能成为精神的流浪者"。池大为的蜕变是后天造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关于生存的意义是历代知识分子最为关注的问题,知识分子为理想事业而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献身精神在"晏老师"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晏老师也是书中着重刻画的人物形象,池大为的成功与晏老师的指导是密不可分的。晏老师熟谙官场游戏规则,但是他并没有积极地置身于官场之中,他虽保留了自己心灵中的一方净土,但是他的一生却极其平庸;一定程度上,他就是池大为,他是没有蜕变的池大为。
本部小说通过一系列完整细腻的细节刻画和真实生动的心理描写,描绘了一些官场风云,勾勒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再现了池大为蜕变为猪人狗人痛苦的征程和心理挣扎。池大为是一个多重人物的复合体,他是知识分子,他需要保持心灵的纯洁;他是市井小民,他必须关注一些最基本的生活问题;他是卫生局长,外表浮华而内心空虚,他是成功的,也是失败的。
《沧浪之水》是一部非常成功的长篇小说,它紧扣生活和官场中的一些小事而暗含了一些生存的大道理;文本中多用动词和副词,具有动作性和感染力;塑造了一些接地气的小人物,如:晏老师聪明机智却不与世俗,无能无耻的丁小槐,曾今显赫一时最后却落魄的王局长和马局长等。大多数人都喜欢读《沧浪之水》,因为他们可以得到启发,有的人喜欢作品中所描写的房屋、孩子等家庭生活问题;
有的人则看重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历程;有的人则关注该如何学会讨好领导以适应官场风云。
《沧浪之水》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仔细品味其中的现实性,更要通过本部小说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学会该如何更好地生活。
《沧浪之水》读后感 篇三
阎真的官场小说《沧浪之水》,早在大二时就被老师推荐,后来读了好几遍电子书,还做了红字标注,结合自己境遇,感触良多。小说讲述了医学院研究生池大为的官场历程,同时也是他的心路蜕变历程。由一个怀抱美好理想的正直青年,逐渐变得阿谀奉承,学会了勾心斗角,最终成为了干练狡黠的官场一把手。
阎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中南大学文学院。其作品常常聚焦于当代知识分子,描写他们在人生旅途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矛盾与冲突,表现他们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中心灵上的徘徊与绝望、痛苦和挣扎。
《沧浪之水》的主人公池大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名农村大学生,没有任何背景和资源,毕业后作为第一个硕士研究生被省卫生厅点名要走,由此进入了政治漩涡的中心。
刚刚跨出校门的池大为胸怀理想,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渴望靠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有一番作为。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因为替老百姓说了句公道话,他被贬到了某个闲职,浑浑噩噩一混就是六七年,而自己看不起的丁小槐却步步高升。池大为一家4口挤在一间又黑又暗的`筒子楼里,而丁小槐却早已住进了两室一厅,妻子怀孕后每天挺着大肚子挤公交车到郊区上下班,儿子想上一所好一点的幼儿园却无能为力,孩子被开水烫伤没钱交费医生死活不救,后来还是靠自己最看不起的丁小槐一个电话才让医院救人……残酷的生活一次次让他头破血流,粗粝的生活一遍遍磨去他的棱角,遍体鳞伤的他无奈地偃旗息鼓,举起了双手。
举手投降后的池大为选择重新做人,学起了原来鄙视的丁小槐“猪狗模样”,他放弃了自尊,巴结厅长,讨好上司,出卖同事,通过一次斗争中的告密行为成功赢得了厅长的信任,之后见风使舵,迎奉拍马,在马厅长的提携下,他一步步升职加薪,平步青云,最后接替马垂章坐到了省卫生厅厅长的位子。
接任厅长后,本以为可以放开手脚,大展雄图,在单位开拓出一片新气象,为老百姓做些实事,但一个小小的创新举措刚刚出台,便遭到四面八方的猛烈阻击,坚硬的现实让他举步维艰,在强大的传统势力面前,他感到无能为力,最终只能选择屈从,由此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当今社会的改革是多么悲怆和艰辛。
主人公池大为无疑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代表,他正直善良,把信念和原则置于生命之上,对世界的理解有着浪漫的崇高,胸藏义不容辞的使命意识和天下千秋的担当情怀,但同时也有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狭隘和软弱。
作者以犀利冷峻的笔触和生动的故事精确诠释了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如何一步步从坚守到妥协,从正直到卑鄙,最后蜕变成一个坚硬干练的官场红人的全过程,既是一名公务员的官场升迁图,也是一部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堕落史。
文中运用大量的心理独白,展现主人公面对现实的焦虑、彷徨和煎熬,描述他对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思索,让读者感觉出主人公转变的合情合理,从而不显得突兀,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思想厚度。
学者孟繁华评论本书: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历来就是一个矛盾的群体,在传统文化不断重构整合的今天,知识分子的道路选择任然是一个问题。我们不是池大为,但池大为的心路历程和行为方式有极大的典型性。
一本38万字的小说,我读得极慢,遇到某些章节,某些片段,我不得不停下来一句句咀嚼,思考,其中某些情节,甚至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说实话,我对转变后的主人公有些厌恶,装腔作势,敏感自私,在现实洪流的裹挟下,他注定不会成为时代的精英,最终不过像千千万万个庸庸碌碌的官僚那样被遗忘在岁月的沙滩上。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是坚守理想还是屈从环境?从小到大我们所受的教育就是要做个好人,做个正直善良的君子,但读了《沧浪之水》,你可能会怀疑人生,感到无边的绝望,如果没有坚强的定力,你所坚守的“三观”会轰然崩塌。这部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展现的某些情节,如官场上的波诡云谲,人性的龌龊促狭,政治上的权谋机变,即使是在暖风习习的空调屋内,读来也令人心惊胆战,冷汗涔涔……
《沧浪之水》读后感 篇四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句话以水喻世,明世则仕,昏世则隐。作者从屈原的《渔父》中引用此句,正是因为这句话甚合主人公之意,同时也是对他心境变化的最好描述。在当下物欲横流,浮躁喧嚣的社会中,我们应如何自处;身为公职人员,应该怎样找准自身需求和社会角色之间的平衡,正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沉思。
全书从主人公父亲的去世开始,到他跪在父亲墓前结束,描摹了人性百态与人情颠覆。叙述了医药学研究生池大为从坚定理想刚强正直,到随波逐流甘愿堕落的变化,从鄙视“猪人”到变为“猪人”,他的人生中充满了思想的斗争和挣扎,他的世故圆滑并非先天具有,而是后天环境“造就”。最后池大为跪在父亲坟前忏悔:“你的儿子,却在大势所趋别无选择的现实之中,随波逐流地走上了另一条道路,那里有鲜花,有掌声,有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于是我成为一个被迫的虚无主义者”。这表明,其实他内心依然向往着孟子的“舍生取义,信善性善”认同屈原的“忠而见逐,情何以堪”,也希望自己能做到嵇康的“内不愧心,外不负俗”。这些都是他父亲的教导,已经深深融进他的身心。但他已经选择了错路,所以即便忏悔,也无法减轻内心的煎熬。
现实与思想的矛盾挣扎,人生的困惑和艰难,使池大为发出了“生存才是唯一的真实,人不能成为精神流浪者”的感慨。诚然如此,现实的世界,人不能只有精神,所以很多人开始为池大为的所作所为开脱,甚至认同他的变化。这是因为,他们的人生格局只拘泥于鼻子下面那一点东西,得到即是真理。忘却了如何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迷失了本心。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警醒,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成为池大为那样的人。作为一名普通人,在我自己的人生历程中,我应不弃原则,坚守内心。作为一名公职人员,我也应时刻牢记责任使命,不忘初心。理想和坚持,不要让它随着岁月流逝,更不能放任自己的欲望,违背做人的原则和纪律底线。尤其在司法工作领域,公正司法就是我们的原则,维护正义就是我们的使命。司法人员的“迷失”,就是社会审判之剑的失准,不仅会误伤无辜,还会让民众失去对法律的信任。从近处看有损社会公平,从远处看则不利于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治信仰的树立。由此可见,我们的使命感、原则性至关重要。“倘失一足,将无所不至矣!”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应该谨小慎微,用“沧浪之水”,洗涤心灵蒙尘,不忘初心,坚守自我。
《沧浪之水》读后感 篇五
以前总埋怨家里尽是官场小说,不适合我读。在我摒弃了《官场笔记》、《二号首长》后,王跃文的《国画》读到一半也就束之高阁了,好像我没找对这种感觉。
自从捧起这本《沧浪之水》,我才真正领悟到官场小说的精妙。可能还是感性缘由使然吧,开篇描写本书主人公(池大为)父亲丧葬的凄怆一下就吸引了我。痛哭流涕,无比悲伤。我感到这个热血青年必然会走完人生不平凡的一遭,作为知识分子面临的时代难题正在缓缓拉开帷幕,不知父亲那幅《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能走多远。但我肯定,在面对无数次灵魂拷问时,他肯定会想起。
官场上总会赫然“挺立”着那些他称之为“猪人狗人”的维诺之徒。不屑又怎样,不要以为自己就是救世主。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顺者昌,逆者亡。经过几番斗争,终于被“流放”,这是他的命,脑筋转不过来,非要“吼”那么几声。他在夜深人静时反思,在水深火热中挣扎,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作为医药学院毕业的知识分子为什么就安于现实,无所作为,黑白不分,只会拍马屁,从大流。池大为的前半生都在此间苦闷,连亲人都不支持他。终于误打误撞,不情不愿在权势斗争中站对了位置,帮领导解决了隐患,得以提拔,进职称,最后接了领导班。
当他再翻那幅《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时,不是热血沸腾,不是慷慨激昂,连父亲的影子都消失得无迹可寻。在他父亲坟前,他苦苦思索为何原本的意念、理想,都在不知不觉间随波逐流走上了另一路。答案是那里有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他就是因此放弃了准则信念,成为了一个被迫的虚无主义者。
终于,池大为还是把父亲遗留下的《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付之一炬。
《沧浪之水》读后感 篇六
长篇小说《沧浪之水》,作者阎真,出版于20xx年。从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迄今已经十五年,但为什么一说读后感就会想起它?因为写得太好了,对于社会、对于人性,对于人物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同时主人公想要在纷繁的世事中“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如此艰难,令人扼腕!还好,最后他拥有了一定的权力,终于做成了几件自己想做的事,也给读者以慰藉。也正因为如此,这本书成了我重读频率最高的书之一,它似一本官场教科书,让人有相见恨晚之感;又似一本新时期的“《官场现形记》”,世间百态,官场百态,尽收眼底!夹缝中求生存,黑暗中踽踽独行,终于见到阳光,令人豁然开朗!读者诸君,跟我来吧!
主人公池大为,出身于乡村医生家庭,父亲因仗义执言被打成“右派”,由于出身不好,他多次申请上大学都被拒绝。恢复高考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毕业于北京中医大学,是分配到家乡所在省卫生厅的第一位研究生。当时的厅长马垂章很是器重他,把他安排在办公室。但由于家庭教育使然,池大为刚正不阿,仗义执言,很快令领导失望、被同事排挤,身边的本科生已经提了科长,他还是大头兵一个;工资、住房等待遇逐渐与别人拉开差距,更残酷的是被挤出了权力中心,发配到二级单位“中医学会”,转眼毕业十年了,无权无势,本想就一杯清茶、一张报纸,写写论文、下下棋打发余生,但娶妻生子后,妻子的工作、儿子的幼儿园、住房等问题纷至沓来,使他意识到想独坐一隅了此残生也不可能!特别是儿子因为住房拥挤不慎被开水烫伤、去医院因没钱交押金得不到及时治疗、他亮出卫生厅的工作证却无人买账、最后还是求了原来特别瞧不上的同事、现在的医政处副处长丁小槐,孩子才得到及时治疗。经过这件事,池大为深深意识到,在当今社会,无钱无权寸步难行!于是痛下决心,要改变,要重新挤进权力中心,这个过程是痛苦的,甚至是脱胎换骨的!最难的不是让别人接受,而是自己低不下这个头!读到这里,似乎心有戚戚焉!中国的知识分子,多少年来都经历着这样的脱胎换骨和自我改造,心为形役,比吃糠咽菜更加痛苦!
在池大为准备转向的关键时期,机会来了。厅里一拨人列出马厅长的八大罪状,到处找人签名。池大为也拿到了签名信,他的。高参晏一鹤老师给他支招:连夜给马厅长打电话。池大为迟疑:“现在是晚上十点,会不会太晚?”晏老师的回答发人深省:“现在去也许还不太晚,明天一早就真的晚了!”果然,马厅长接了电话就让他立即去家里,他表了衷心以后,马上就有已经签了名的人来忏悔,池大为听马厅长安排躲在书房,心想,太悬了!明天早上确实就晚了!八大罪状并没有扳倒马厅长,反而使他坐稳了位置。池大为的妻子总结的好:“经济上和生活作风上都没问题,他马垂章还真不简单呢!”读者诸君,读到这里有感触吧?
还有一个细节令人难忘。马厅长退休之前,权衡左右,把当时还是厅长助理的池大为推到了主持工作副厅长的位子上,意在为自己退休后的一切便利打下伏笔。他本想在离任之后去人大或政协某个职位,再多享受几年好待遇,但池大为在组织谈话时明确表示“希望能够放开手干工作,不愿受到任何干扰”,等于婉言谢绝了为老厅长要待遇。池大为感激老厅长的知遇之恩,但他潜意识里又何尝不认为“凭我的能力、才学、人品,要不是你压了我十年,说不定我也早起来了”?!正因为此,老厅长从美国回来后看到人大政协都没有消息,心里也基本明白了,“看来谁都不能相信”。池大为派了计财处副处长去老厅长家里为他报账,也算是仁至义尽了。人在做,天在看,相信上天自有公道呗!
总体来说,书籍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如果能在此过程中增加经验、增长见识,指导实战,岂不是皆大欢喜!
《沧浪之水》读后感 篇七
《沧浪之水》是我哥哥特意向我推介的一本络小说,匆匆地看过之后,留给我最多的是一种沧桑感!多么好的的一个主人公——正直、善良、帅气、有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的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硕士研究生,步入社会之后,噢,在工作岗位上,自己与自己斗争了近8年之余,最后还是没坚守住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被这可怕的时代洪流吞噬,作出了他原先自己不愿看、更不屑做的行径,抖抖索索地爬到了厅级干部。当了一把手,他很想做力所能及的一些实事,不料,遭到了圈子的排斥,那股势力坚不可挡!唉!到了这个位置,还是那么的力不从心!为老百姓做点好事,尽然是那么的难!受到的阻力,尽然是那么的强大!
心想,到了大人物了,改变一下小人物的生存环境总可以吧,没料,也不能想改就能改,好事难做啊!噢,好人就更难做!象他爸爸这样以屈原、文天祥、李白等等文人为偶像的好人,就那样埋没在荒山野岭之中,他走了一条他爸爸不愿意走的路,做不了一个好人,也不知他老爸在九泉之下是赞同还是反对!
我能想象他所面对的环境,也很能理解他、同情他,还对他不忘本的品质以及情感上的克制力,我真的很是心悦诚服!在现今的社会,象这样有家庭责任感、有社会责任感的好男人也已经很少很少!我能不沧桑?!我为自己的`信念也坚守了那么多年,随着深入,逐渐的体会到其中的艰难,我心里还想坚守,尽管付出的代价说实在的也是很大,但看了《沧浪之水》之后,我开始彷徨!我开始思考!那我又该如何开始?!难道我也要象主人公那样吗?!我真的是做不到!那种都是小人才做得出的行为阿!怎么办?怎么办?
《沧浪之水》读后感 篇八
随着翻过的一页页,那些细致的心理描写真是棒极了。我越加感到故事中前朝的主人公简直就是自己,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良知和责任心是历代知识分子激励自己的座右铭,也是影响着我们还没有或刚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我们总以为自己长大了,但亲自尝到了跌倒的滋味才明白自己仍是个小孩。很多事情只有自己经历过才会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梁致远就是这样的,最开始报到时与吴过的冲突,似乎预示着没有经过锻炼的他将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因不懂得规矩被耽误了七八年,最美好的七八年。这段时间,使他继受到道德教育之后又接受到来自社会的教育,使他由一个空有知识的清高书生转变为能够看透社会的掌权者,使他由坚守理想,脱胎换骨成为完全放弃本来的座右铭。人还在,但人格却不在了,被逼的。
故事中的他又是很幸运的,但现实中会不会是这样,再次不必考虑了,为了完整的典型的故事。
他的成功,现实的成功离不开身边的每一个人,比如闻局长的外孙生病给了秦梅表现的机会,也给梁致远接近闻局长提供了最初的可能,匿名信事件使他得到了闻局长极大的信任,许小曼一次次的关键慷慨相助,使他在冰冷的时刻体会到了珍贵的温暖,而心如止水的罗清水带来的教诲则给了他受用一生的财富。
读整个故事伴随着一种莫名的熟悉的感觉,但给我震撼的是在结尾。得到了一切之后,生活还意味着什么了,面对父亲,“风呜呜地从我的肩吹过,掠过我,从过去吹向未来,在风的上面,群星闪烁,深不可测。”父亲始终没变,他已不是原来的自己了。我不知道终日为生活奔波的。人们还有谁会清闲地去探索。
我们应从中学到些什么吧,想到一种很受打击的情景,故事中提到的:那些人为了得到提拔去读博士,从报名到毕业只去考试然而却能通过,是不是很受打击?学习还有什么出路?起初的我们也会或多或少的像梁致远一样,但如此坚强的他都无法抵抗的了……闻局长的话似乎解释了我们的困惑:要么清高到底成为一种境界;要么干脆放弃思想的包袱。最怕的就是摇摆不定……“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闻局长还是告诉梁致远,无论任何时候家总是最重要的,不贪财你就不会出大的问题,不好色你就会省掉许多麻烦。我也懵懂的点点头。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我还没有决定用它洗头还是洗脚的资格,我仍然要努力。我还会想看星星,虽然看星星不能当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