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教师成长故事4篇

大家知道青年教师相关发言稿怎么写吗?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下面是高考家长网勤劳的小编为家人们整理的教师成长故事4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教师个人成长故事 篇一

一、喜欢教师这个职业

也许跟你一样,在大学时代我对自己的职业有过很多设想。当时学理科的我也曾幻想像邵飘萍一样做一个“铁肩担道义,辣手写文章”的正直的新闻工作者,成长环境和性格的缘故,使我不能对一些事情熟视无睹。但是基于现实情况和个人水平,很快这个设想就搁浅了。但是现在仍然会怀念那时那个意气风发而又傻傻的自己。

后来做过一些学生工作,参加过一些社会实践,甚至还贩卖过商品。庆幸的是,每做一件事时,我会适时地审视和不断地追问自己的心是否踏实。实际上我一直在寻找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断地付诸实践,最终在图书馆的那几排专业书中找到了归属感,但是仍然不知道自己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直到遇到一个可爱的人和一群可爱的人,他和他们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执着追求深深打动了我,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的力量,在与他们合作的过程中,在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我逐渐爱上了这个职业,越来越确定这个职业就是我想要的。

如果你还不确定自己的喜好时,就多去尝试和了解吧,毕竟纯粹为了生计而去干一件自己并无兴趣的事不是给自己痛苦就是让别人痛苦。

二、求职经历简介(只罗列一些还有印象的学校)

1、感谢给我机会也给了我杯具的学校

师大二附

在北京求职的第一站是师大二附,二附数学组主要以实习的形式来考察新人,并决定是否录用,然而当初接待我们的管事老师明确摆出姿态说:实习只是出于他和师大老师的关系,跟录用新人无关,而且明确说我们几个需要和招聘会上递简历的人一样参加面试流程(实际上后来根本没出来招人)。心眼特别实在的我信以为真,一个月的实习过程从没有刻意表现过自己,也没有刻意要讨人喜欢的想法,只是以观察、学习者的身份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这样的我反而很自在,与孩子们相处也很好,一个月中指导老师的每一堂课我都会去听,对于一些问题也直言不讳,这一个月的收获是沉甸甸的,心情也是沉甸甸的(中学生很辛苦,初一的孩子已经没有了个性的理想,每个人的理想都是提高分数的现实需求),临走时,给指导老师写了一封信,有感谢、有期待、有忧心……也许跟二附的风格不符,试讲之后,二附也留在了身后,并开始找寻属于我的那片天。

Ps:对二附有兴趣的学弟学妹们可以找机会去实习

回民学校

一面形式是群面,坐在第一个的我被要求最先作自我介绍2分钟,毫无准备的我只是即兴说了说实习感受,至于自己的个人经历,我天真地以为那些大小领导们已经仔细阅读过简历,不需再费口舌。事实证明他们大概之前忙得根本没有空闲阅读简历:当一些人自我介绍中罗列自己所获得奖项时,领导们在很认真地记笔记。结果可想而知,回民的杯具很大方的递给了我。

了解一个人需要漫长的过程,即使有人认真阅读了你的简历,他们也可能看不出你的特质,更何况很多人没有功夫仔细阅读简历。所以好好想想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又希望别人感受到你的哪些特质,这些特质是否可能会说明你会成为一个不错的老师,最后整合一下自己的思路,尽量在2分钟内展示出最佳的自己。

八中和八大处中学

有了回民的经历,八中群面时的自我介绍内容充实了不少,但似乎又说得太多了,不管怎样,总算是把自己想表达的一点东西都说了,得到了说课的机会。从得到通知到正式说课的一天一夜里。几乎一点也没休息,精心准备了说课稿,作了课件,还在宿舍演练了几遍,自以为胸有成竹,说课之后自我感觉也很好,因为有个年长的老师在我说可过程中似乎还几次点头表示认同。回来之后忐忑了两三天,没有任何消息,再后来知道同学签了八中,八中的杯具稳稳地拿到手……

八大处中学虽不是什么名校但给我的感觉最好,提前一个星期通知试讲、接待老师的热情、课间铃声美妙的乐曲、校园网站上的民测……无不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由于准备时间较为充分,我也是做了细致的准备,设计了教案,找同学试讲,正式试讲时给每个老师发了一份教案,试讲过程也比较顺利,有些评委老师当时表现得对我特别感冒,问我是否还投了别的学校,进展如何,好像怕我被别人抢了似的,有一个当场就对我说:“我们会尽快给你通知的。”可是不到一星期,听说当天同去的一个男同学要和那里签了……

个别人的认同不代表群体的认同,如果你认为自己把该表现的都表现出来了,最后却没有得到认同,其实已经无需遗憾了。只是也许你的风格和那所学校不同,也许他们还有一些困难要考虑。我知道得不到认同的感觉很不好,但是又必须要保持清醒,如果心情真的非常糟糕,我的做法是找个好朋友聊聊,或者看个电影(励志型的),或者一个人哭吧,哭过感觉会好很多,眼睛还会亮些呢^_^

北大附和师大一附的笔试

对自己的解题水平盲目自信的我在北大附的笔试题面前败下阵来,于是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但是经过愚者先生热情洋溢的阐述,我很快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师大一附是非常在意第一学历的,我这个非师大土著很不受待见,笔试霸考之后,自我感觉做得还行,也许是别的童鞋都特别优秀,以至于阅卷老师说对我的试卷毫无印象。好吧,我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专业功底是做好一个老师的前提,一桶水和一碗水的比喻大家都知道,但如何保证这一桶水不被倒光,也许只有老老实实地不断学习和积累。一些学校出于办事效率的考虑,会有意忽略一批人,也许他们的考虑是有一定道理的,祝他们好运吧,我们无需遗憾。

2、学校的好坏与名气无关----记苏州街以“八”字开头的某校之行

“学校的好坏与名气无关”这是愚者先生说过的话,这里借用一下。

这是一所传说很牛的学校。得到难能可贵的面试通知,我们一行人兴冲冲赶到“牛校”,在等待被面的过程中,有的童鞋拿出了写好的自我介绍稿念念有词,我也在心里默念了几遍,毕竟这是一所“牛校”。不久,一位师太进屋开面,牛校的作风果然很牛,师太打量了几个男同学:“你们几个好像个头都不高,站起来我看看”。可怜的男同胞们就自己的身高挨个接受检验和审讯,而女同胞的命运也是一样的。十几个人的群面,这师太只几分钟就搞定了,主题就是身高也许还有长相吧,副主题是第一学历,而整个过程中我们这些人是没有发言权的。当我斗胆问师太是否对第一学历有看法时,她嘟哝了几句人类无法识别的“牛语”。从牛校出来后我才感觉回到人间。同行的一位男同胞打趣的说:“感觉像是在选女婿!”诙谐中几多无奈和心酸……

在岁月无情的砥砺之后,那师太已经不知道什么是“人”了,更不知道什么是“尊重”了,我只庆幸自己没被师太看重。时刻提醒自己不论到何时都不能变成她那样。也希望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后谨记:学生首先是与你我一样有各种需求的“人”

3、感谢那个曾经邀请我签约的广东学校

有那么一段时间,各种事情堆积在一起,心情特别烦躁,只想随便找个学校把自己定了。恰好此时广东的一个学校来师大招聘。经过笔试、说课,最后收到签约邀请……也曾为那里的优厚待遇动过心,但电话那头母亲赞同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无奈,显然她不愿女儿跑那么远;老师和朋友们的关心与信任让我无法想象将来与他们相隔千万里的日子。在得到签约通知两个小时之内心情起伏不定,想了很多,最终决定放弃。

世界上有很多的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那里的待遇再好,没有亲情和友情又有什么趣味呢?孤军奋战固然悲壮,但形单影只的孤独感谁来化解?

深深感谢那所学校,及时地给我以认同,让我找回些许自信,感谢你们的签约邀请让我看到亲情与友情在我心中是多么的重要。

教师个人成长故事 篇二

教师关乎国家未来,一个好老师,胜过万卷书,正所谓“经师易遇,人师难求”。老师的职业崇高而伟大,因此,做老师,就要做好老师,做名教师,做真正对社会有意义的老师。

名师,我认为应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科研的能手”。通俗地说,名师就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教师。名师要有完善的人格,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教艺和超群的业绩。若要成长为名师,那绝不是偶然的,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而我,自师范毕业之后,跌跌撞撞了三四年才正式站上语文讲台。起步较晚却生性好强的我,于是便格外留神那些优秀的同事迅速成长的原因。细细一琢磨——原来多是要求自己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一、参加一系列的能展示自己的活动。

想想也是,有专家高手的悉心传授,虽属“二手感悟”,但只要自己肯用心钻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教师就逐渐从“偶像派演员”变成了“实力派演员”——毫无疑问,其进步速度,比起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点滴积累肯定要快得多。于是,我主动申请、强烈要求上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美文诵读活动,基本功比赛,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竞赛课,上片区教研,镇级的,区级的只要是有活动,总是找王老师,孙老师主动请缨,他们也总是热心的助我!

可是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由于年轻好胜,有人听课的时候,我就特别希望得到表扬;但如果领导的评论击中了要害,或者感觉到有听课老师在“指指戳戳”,我就会好几天深陷于不快,像得了一场病。

几年前一次在振兴小学和时任北小副校长的孙校长同上一节《青海高原一株柳》这节课,我是独立备课,由于自身水平有限,必然缺陷多多,而在学校的一次次试课中,王老师,孙的指点,刘老师的帮助,本校所有语文老师的一次次评课,就是给我对症下药——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出病来。整整一个下午,我被痛苦地“折磨”着。本子上记得满满的——天呐,原来我是这么差劲!

当时的感觉,就像是自己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晚上,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家,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挪到家门口,我终于走不动了,就坐在自家楼下的台阶上仰望满天星斗,静静地发呆。望着落日的余辉,好像落日也不愿意看我一眼就急急地睡去。不争气的泪水,直在眼眶中打转,我多么痛恨自己的没出息啊。

但是,这些都没有打败我,第二天醒来,对我来说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就是在这些一次次的紧张和兴奋中,我逐渐克服了曾经的率性而为,开始精密计算40分钟的使用效率。“整顿衣裳起敛容”,这确实很辛苦,但我的课堂,却在不断地“整顿”和“敛容”中变得干净漂亮。当教学在充分准备、巧妙设计的流程中行走,不待人夸,你自会感到成功的愉悦。

这次我终于成功了。耳畔是教研室丁老师的夸奖,是所有参与此次城乡片区教研的老师们的啧啧赞叹,手捧鲜红的证书,浮上心头的却是那一次次被挑剔、被指指点点的画面——这是多么让我刻骨铭心但又值得珍藏的经历啊!

十几年过去了。现在,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参加公开课,不仅使我变得坚强、成熟、视野开阔,也丰富和美化了我的精神世界。参加公开课,就像家中来客必定要洒扫庭除、准备盛宴一样,其中有准备的紧张,更有展示的兴奋。这就像过日子,如果没有“客人”,可能会终年“粗茶淡饭”,散淡随意,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使得我的“家政技艺”一日千里。

参加活动有痛更有累,但更多的是快乐着。

就是这种快乐,让我这个中师生,通过广泛阅读,积淀了一定的文学底蕴,也琢磨出了很多体现教学机智的“招法儿”。在比我年轻的教师面前,我,不是坐而论道、指手画脚,而是亲自示范,并且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在我们学校,公开课真正起到了引领、研讨的作用。而我呢,也在实践中,琢磨教学、体会教学、享受教学——让步入中年的生命依然焕发亮丽的色彩。

可以说,正是这样的历练或“打击”,使我学会了把批判和奋斗视为生活中的平常事,变得拿得起也放得下,变得可以承受命运的“十字架”。不怨天,不忧人,一心向前,是非功过任由他人评说。曾有的老师称我为“全天候”教师,她说无论何时见我,总是劲头鼓鼓的,仿佛我没有累的时候。是的,毫无夸张地说,在教学时,我的确是把每堂课当作公开课来研究的——因为我尝到了上公开课的甜头。现在,高、中、低年级的课我都能上,而且由于学生年龄不同,所表现的“姿态”当然也不一样。

“一定要争取多上公开课!”,我想对年轻的教师说,“这是你最好的‘炼炉’——你会在宽泛的阅读中丰富自己;你会在许多“师傅”的搀扶中学着站立;你会在精心的“设计”中避开许多弯路。久而久之,当你蓦然回首,就会发现在公开课的舞台上,你所成就的,不仅仅是几节“代表作”,而是脚踏实地走出了精彩的人生。公开课上的'精心设计是必须的,就如人生,没有精心策划,是不可能达到完美的。

然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又何其艰难!我想说的是,对于大多数青年教师而言,如果没有公开课的平台,就会失去和大家一起解剖、研究的机会;失去共享心得,共同提高的机会。

二、低头“脚踏实地”的干,上好每节随堂课。

随堂课就是家常课、常态课、原生态的课,它虽然没有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竞赛课那么光彩夺目,但每一个名师的发展,任何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随堂课,他们都曾把若干心血花在无数的随堂课上;任何一节成功的公开课、获奖的竞赛课,都是无数随堂课智慧和经验的积淀。上好每一节随堂课,不仅能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还能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奠基。我依稀记得自己刚步入三尺讲台时,课堂上拿着教案照本宣科,不知所云;面对课堂上的突发情况和那些天真淘气的孩子,不知所措。于是,我开始读教育专著和业务刊物,看名师的课堂录像和教学设计,不断尝试带着专家的理论和名师的教案走进课堂去实践,模仿名师的教学去演绎自己的课堂。有时,尝试非常成功,让我体会到了教育理论和教学设计的精妙所在,感悟到了名师的教学智慧;有时,尝试惨遭失败,让我明白了“四不像”的课堂源于“拿来主义”地照搬,生搬硬套而不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是行不通的。一次次变革与实验,我都在随堂课上进行大胆的尝试与实践,有收获,也有缺憾。在失败与成功交替转换间,我逐渐感悟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凝炼成了个人“典雅扎实灵动”的语文教学风格,并多次承担区,镇语文公开课。

我不仅利用随堂课进行大胆尝试,凝炼个人教学风格,还利用随堂课打磨教学功底,积淀教学智慧。想成为一个名师或者优秀教师,一定具有厚实的教学功底和非凡的教学智慧,这种教学功底和教学智慧主要表现在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高超的教学技艺和课堂驾驭能力。想成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要能妙语连珠,博古通今;要能琴棋书画,说笑嬉骂。于永正、孙双金、窦桂梅等名师课堂上丰富多彩的点评,抑扬顿挫的诵读,深情并茂的讲解,诙谐幽默的发问,无不折射出他们厚实的教学功底和非凡的教学智慧。如此厚实的教学功底和非凡的教学智慧并非与生俱来,而是数以万计随堂课打磨的结晶。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于是,每一节随堂课我都认真对待,严格要求,绝不放过随堂课中的任何细节,哪怕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眼神,一道习题,都精雕细琢,紧紧抓住每一节随堂课锤炼自己的板书、语言、应变能力;紧紧抓住每一节随堂课锤炼教学技艺,丰厚文化底蕴;紧紧抓住每一节随堂课反思教学得与失,积淀教学经验与智慧……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如果说公开课是成长路上的高峰体验,那一节节的随堂课就是最平凡却也最珍贵的基石了。没有一节节平凡的随堂课奠基,我还是一名刚毕业的普通教师。上好每一节随堂课,珍惜每一次机会进行锻炼,让我们用厚度成就人生的高度!

三、镇名师培养——我幸福成长的加油站

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仔细思量,这话不无道理。镇级的名师培养,让我们开展读书交流,让我们进行思辨和思维的碰撞。我觉得我们很幸运,也很幸福,因为我们能有机会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与学习,带给了我许多思考,许多思想,为我的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说实话,以前我很少读书,教育专著读得更少,只是时常翻翻业务刊物罢了。因此,我的理论功底十分单薄。自从参加了镇级名师培养,在镇教育办领导的指导下,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我渐渐感到了一种隐形的压力。因为有很多老师特别爱看书,而且已经读了许多专著发表了很多文章,每次研讨他们都侃侃而谈,我自惭形秽。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虽说参加名师培养班很辛苦,既要完成学校工作,又要参加许多活动,承担不少任务,还要应付各种检查考核,但培养班给我注入了源泉和动力,让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专业成长的幸福。

回望自己的教师生涯,尽管自己总感觉还有好多遗憾,但所幸自己四舍五入马上到了年届不惑,仍有研究的热情与成长的动力。用窦桂梅老师的话“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以语文教人的。”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愿与所有同行者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文是一门美丽的学科,品味和研究语文教学则更为美丽!我会永远在这条美丽的道路上幸福地成长!

教师个人成长故事 篇三

刚来学校时就听胡校长说我们学校的老师虽然是一支年轻的教师团队,却热情有朝气,年轻务实,积极向上。果不其然,通过和老师们短短一个学期的朝夕相处,你们深深地影响着我。幽默且直爽的杨光老师,她代表音乐组用音乐诠释人生,诠释爱的真谛。现在我的耳畔还能回想起《我和我的祖国》的乐曲声以及杨老师优雅而专业的指挥;张景华老师在高铁上奋笔疾书的改卷子,学习归来主动要求再次上公开课并邀请大家听评课,结果与第一次公开课相比进步太多太多,这是一次怎样的凤凰涅槃的过程?也许只有她和她的教研组知道。可敬可爱、责任心强的崔鹏伟、贾立波老师;睿智敬业、教学有方的李元媛、张悦、时超蕾、张瑞枝老师;淳朴善良、踏实认真的毛均莹、赵转转、马爽老师;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吴萌萌、张曼、张淑晓老师;热情豁达、乐于助人的孙郁、魏金陆老师;活力四射、勤奋好学的所有新入职教师……这就是同事们带给我的激励。“马不扬鞭自奋蹄,”我看到了这个团队是多么优秀。前几天,和黄喆、张滢老师微信聊天,她们的一句:“有啥能帮上忙的您说话。”我的心真是瞬间融化了。我真的很幸运,来到了这片校园,结识了这么多好同事,好兄弟姐妹,除了感恩,除了努力工作,除了说声谢谢,我还能做些什么呢?所以,谢谢你们,我的好战友们,你们的上善若水之举感动着我,改变着我,让我在教育的旅程中不仅经历了跋涉的艰难,更欣赏到了风景的美丽。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一次单曲循环播放《光阴的故事》。我珍惜这时光里的朴素的日常,这便是光阴的故事,也是我成长的故事。岁月不与千秋老,光阴不负有心人。

锦瑟流年,故事不休……

教师成长故事 篇四

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年龄偏小自我意识强,对老师在班上提出的一些规则不能很好的接受。本学期我尝试了幼儿喜欢的一些卡通动物形象、简单的角色游戏和生活化的游戏来协助幼儿规则意识的萌发,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以“妈妈”的形象,引起孩子的亲近感。

小班的孩子对自己的妈妈有种特别的依恋感和亲近感,所以老师也可以抓住这个特征,用妈妈的口吻与孩子进行交流互动。如谈话时:“我们每个小朋家里都有自己的妈妈,范老师是小朋友幼儿园里的妈妈,我也会向你们的妈妈一样爱护你们,关心你们,范妈妈肚子里有很多好听的故事,有好多好玩的游戏呢,还有好多好多的新本领呢,你们想跟妈妈学本领吗……”在散步时如:“今天妈妈带你们去散步,你们都是妈妈的好宝宝,你们可要一个跟好一个,千万不能走丢。宝宝们在散步的路途中可要睁大眼睛,等会把你看到的来告诉妈妈。”这样孩子就能很好的记住老师的要求,也便于孩子能很好的做到,孩子们也把依恋情感转移到老师身上,产生亲近的。感觉,能为建立规则意识打下基础。

二、以“动物”的形象,引起孩子的追随感

动物卡通是每个孩子很喜欢的形象之一,让孩子跟着动物的形象来学学、做做,从而形成一定的规则。如:“每天幼儿早晨来园时要向大白鹅一样,要向老师和小朋友点头问好;我们教幼儿在活动室走路时,要学小花猫,轻轻的;要向小乌龟一样,慢慢的;上课时要学长颈鹿脖子伸的长长的;吃饭时要学大老虎一样,大口大口吃”,让动物的形象吸引孩子的兴趣,产生追随的感觉,规则就在无意间逐渐形成。

三、以“生活化”的游戏,引起孩子的愉悦感。

生活化的游戏在我们成人和孩子的身边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把生活化的游戏融入小班的孩子,相信肯定有不小的收获。如每次让小班的孩子在户外集合时,孩子们总是我行我素,而且慢吞吞的,还不听老师的口令。如果我们利用警察的红绿灯的游戏,让孩子看着老师手里的红绿灯来驾驶自己的小气车来排队集合。(小汽车笛笛笛,红灯亮了,停下来了;绿灯亮了,向前开)同时还可以变化角色,如:小飞机(我的飞机就要开,呜呜呜呜,飞到队伍快集合,快快快;小鲤鱼游啊游,快快游到妈妈旁,快快快)。让孩子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形成规则意识,这样就能很好与老师和小朋友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良好的规则。

教育是无痕的,规则的建立也应该是无痕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轻松接受,乐于执行,也才能让规则散发永远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