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青春的迷茫作文(优秀6篇)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风华正茂的我们抓住了梦想的气球,尽切来吹它。也许我们是吹一口,吸一口的关系,又或许我们还未成熟,吹打气球只是我们内心美好的愿望而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漂亮的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青春的迷茫作文(优秀6篇)。

青春的迷茫作文 篇一

就像现在,我站在这里,站在我的大学里,站在曾经无数次想要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却发现自己愈发怀念高中的时光。

那年,我还站在高考面前低头啃书,如今,为即将到来的考试与惰性战斗;

那年,我还在一睁眼就能看到雪白天花板的小床上强记马上就要听写的单词,如今,却总坐在在层层蚊帐里敲着键盘码字;

那年,我还幻想着上了大学会多自由,如今,却在自由中为我自己的未来拼搏;

那年,我的面前只有一条路——大学,我能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如今,眼前出现了好多条路,却茫然不知如何迈出下一步;

那年,我可以在清晨的上学路上自言自语的回忆前天晚上复习的文综内容,如今,我却在完成了晨跑后不愿那么早起床了;

那年,我可以肆意叫喊着自己还未成年去刺激一帮自称“老了”的20岁青年,如今,我却也成为了他们。

两年了,没有了老爸清晨“起床了”的唤醒,没有了妈妈深夜给我煮的牛奶和关切的眼神,没有了半夜躲在被子里看小说的刺激,没有了熬夜到凌晨的成就感,没有了趁老妈去买菜偷看电视的紧张,没有了疯狂写卷子的冲劲和,没有了每天晚饭后和爸妈一起聊天的闲情逸致,没有了每天早读课对答案抄作业的健笔如飞,没有了频繁的考试,更没有与时俱进从未消失的小纸条,没有了自习课觉得时间很充实的舒心,没有了各种辅导书,考前检测,更没有了每每成绩单发下后暗下决心考江南十校的怨念,没有了,这一切全都没有了。

其实,只是一两年的时间而已,为什么我好像已经走出原来的生活,来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每天都可以玩到以前梦寐以求的电脑,甚至有属于我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每天绕着学校走圈子权当散步,可以在12点之前吃上午饭,也不用像以前一样等7点才能到家吃上晚饭,需要自己洗衣服,自己操心明天穿什么才不会冷着热着,需要自己时不时去采购水果、生活用品,体会到钱真是个不经花的东西,需要自己提醒自己为gpa努力……我应该是长大了的吧,虽然还是经常任性的发发小脾气,还是会不自制的看书看到一半去看视频,但是,我也是时候应该长大了。

两年的时间,不足以改变什么,却又似乎什么都变了。年华不堪摘,我只能在流年的平行线上镌刻自己的人生。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会翻阅这些曾经的回忆,回味这些青春的故事。到那时,又会有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呢?

有时想到自己以后的人生,不免为现在的情况发愁。是考研,出国,找工作还是考公务员?是去四大,银行,外企还是法院。?面对如此多的选择我会突然感觉手足无措,迷茫彷徨!上海之大,哪里又是我的归宿?以自己现在的能力阅历又是否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这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时常会令曾经没心没肺的我许久无法入睡。

于是有人选择了堕落,自暴自弃,也同样有很多人毅然顺着选定的路坚持走下去,努力着成长,心怀希望!

没错,我们会感到迷茫,可是,又有谁的青春不曾迷茫?谁的青春不是充满着未知?

青春的迷茫作文 篇二

我已经不知不觉地踏入了青春期。“青春”这个词到底蕴含有多少神秘的面纱呢?也许吧,可能是挫折;也许吧,可能是排斥;也许吧,可能是责备。迷茫……

艺术家说青春是含苞欲放的花,舞蹈家说青春是最美的旋律,诗人说青春是希望的萌芽,庄稼人说青春是春天的第一场雨,饱含着希望,蕴藏着硕果,而伟大说青春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大,亮,圆……

青春这个词,会让人想起,单纯,可爱,幸福,可,我已长大。

长大了,才发现,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不该爱上,不该爱上那该死的悲伤。让我不知道,看不清,前方的路,让我感到无助,感到迷茫,失去方向……

有时候,会感叹,没有一个可以让自己奋斗的动力,让自己冲着那个目标,用力用力向前跑,父母的辛苦似乎对我这个冷血动物已经没有多大的用处了。

有个同学的经历让我有些许的羡慕,他在学习的时候有一种力量鼓舞着他,那就是,要想娶那个女孩子,就必须出人头地。所以,上课别人在玩的时候,他也会试着让自己少说话。刚开始,我很不解,他突然变了那么多,可他却说:“不好好学就娶不到YAN了。他所拥有的动力让我羡慕,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拥有这种动力!

青春的迷茫作文 篇三

1、父母要注意树立孩子的价值观,青春期的孩子会有一段迷茫期,在这段时期孩子会有一种茫然而恐惧的心理,因为他们意识到他们与以前不同了,马上就要成年了,既有对未来的迷茫又有对未来的恐惧,这时一种很复杂的心理,这里就需要父母来合理的引导孩子,为孩子解惑,让孩子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快速走出自己的青春迷茫期。

2、父母要对孩子付出更多的关爱,其实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内心之中更需要父母的关怀,当他们有什么事的时候更多的会想到父母,特别是在生病或他感觉迷茫无助孤独的时候,虽然孩子并不想和父母多沟通,多和父母说话,这都是因为他感到父母唠唠叨叨的很心烦,因此作为父母要适可而止,事情不要说了一遍又一遍,这样就会好很多。

3、父母要和孩子平等交往,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作为父母不能在想孩子小时候那样事事给孩子拿主意,要更多地听听孩子的建议,对于你认为不对的你可以给孩子提提意见,帮助他改正,态度要和蔼,千万不能够强制性的让孩子安照你的想法来做事,那只会让孩子和你越来越远。

(来源:文章屋网 )

青春的迷茫作文 篇四

关键词:《挪威的森林》;《麦田里的守望者》;迷茫特征;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3-0189-02

一、时代和时空交错下的迷茫特征之对比

《麦田的守望者》和《挪威的森林》这两部小说都带有强烈的孤独与迷茫色彩,但是这两部小说在孤独与迷茫特征方面的表达手法不一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著名英美文学家塞林格所著,其外在表现形式主要以社会视角分析了二战时期荒诞滑稽的社会以及二战过后社会的消极导致青少年的迷茫与困惑。相较于《麦田的守望者》而言,《挪威的森林》是日本著名文学家村上春树的作品,《挪威的森林》号称“永远的青春读本”。其外在表现形式主要以静谧的忧伤音乐、孤寂而忧伤的笔调、作者笔下角色之间的爱恨情仇、作品本身的距离感与空虚感等,将《挪威的森林》这部小说的孤独与忧伤表达得淋漓尽致。很多读者可以通过这部小说的字里行间的青春感、忧伤感和距离感感受时空和作者的迷茫。

《麦田的守望者》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霍尔顿,从小生活在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里,爱好穿雨衣、戴鸭舌帽,兴趣是在潘西校园广场中嬉戏游玩,对周围的事物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得漠不关心。在同学眼中和亲戚眼中,霍尔顿是一个带着伪善和功利之心面具生活的人。在当时的时代与空间交错下,霍尔顿与同学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求学,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当奥森贝格给潘西中学捐款时,校长的嘴脸就表露无遗,由“趾高气扬”向“卑微屈恭”转变。这时候他的孤独与迷茫是对成人世界的虚伪面具的焦虑、不安与恐惧。与此同时,他在焦躁不安的内心世界里夹杂着自卑的情绪。最后,霍尔顿因为四门功课不及格而被而被开除。在开除之后,富尔顿为了逃避虚假与恐惧的世界,从而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开始了一场精神流浪与身体放逐的旅行。在纽约的世界里,富尔顿在夜总会见识了“人生百态”,纽约之行让他从以前的虚假与自卑世界里陷入烦恼与苦闷之中。因此,他选择逃离这种恐惧、不安与苦闷的世界,选择到西部去过他幻想的生活,希望用不切实际的行动过上不着边际的生活,用自己幼稚的想法去对战这个“动荡与不安”的时代。

《挪威的森林》中的主人公是渡边与直子,全篇以渡边与直子之间凄婉曲折的爱情故事作为主线,穿插渡边与绿子之间的曲折爱情的故事以及木月与直子之间的友情。《挪威的森林》主要采用倒叙的手法,以渡边的老年生活展开回忆,先是描述渡边与直子之间爱情故事,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充满哀怨与孤寂。再是渡边与绿子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之间的关系带有浓厚的“活泼”色彩。相较于直子而言,绿子的性格较为开朗,对渡边而言,绿子的出现如同一剂“催化剂”,将渡边内心的压抑和孤寂如同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带给渡边的感觉是青春与活泼、炙热与美好的世界。因此,渡边在面对活泼的绿子与温婉的直子时,无法果断地做出决断。村上春树对渡边的定义一直是孤寂与落寞、压抑与纠结的形象,他内心想法太多,却不能真实表达出来,直到孤独老去的时候留给读者的印象就是一个失魂落魄的影子。《挪威的森林》这部小说的场景主要固定在“建筑森林”中,这座森林的外衣是一层厚厚的“空虚与冷漠并存”的成人世界,与此同时,这座森林夹杂着狭窄的生活圈与周围庞大的信息圈,压榨的主人公们喘不过气来。

二、情绪与张力的不同表达

从时代和时空交错下的迷茫特征之对比中可以得知,《麦田里的守望者》与《挪威的森林》这两部小说带有浓厚的孤寂与迷茫色彩,也表达出主人公们内心的空虚与徘徊以及周围环境的压迫。但是这两部小说在情感与表达手法上运用的方法却不同,因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厚实感也不一致。

就寂寞的舞者而言,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这部小说中无时无刻充斥着孤寂与忧伤的曲调,在主人公性格描述方面也带有浓厚的孤寂与忧伤曲调,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出悲剧的色彩。正如甲壳虫乐队的音乐一样,同样表达出音乐人的感伤与抒情,但是留给听者的感受是回味无穷的。甲壳虫乐队对小说主人公而言,具有不可磨灭的记忆,是他们青春时代的最好礼物。这份礼在爱情故事发生的前期以及中期是甜蜜,但是在爱情故事发生后期是落寞、孤独与忧伤。当“建筑森林”被周围环境和世俗像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剥开时,主人公们由于习惯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以及相处方式而无法与外界人之间进行质朴的交流与沟通,那种强烈的虚无感和寂寞感就会慢慢充斥在主人公们的内心世界。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营部作品,也是深受日本青少喜爱的一部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挪威的森林》这部小说里,村上春树不仅将主人公们内心空虚和孤寂以及性格特征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还将“建筑森林”周围世人的世俗眼光以及病态的社会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表现手法主要以“错落有致”的布局方式将主人公的孤寂、世人的世俗眼光、孤独寂寥的社会表露无遗。与此同时,揭示了“人性中幽径而密闭的房子”这一主题的原因,从而也将读者带入到一个病态社会,也使读者看到主人公们在这个病态的社会中陷入无限的孤独。如何打破这种孤独、如何避免这种孤独是主人公以及读者思考的关键问题。

就孤独的战士而言,《麦田里的守望者》相较于《挪威的森林》中作者对主人公孤寂的描述与表达手法看,这部小说不仅凸显出主人公霍尔顿孤独迷茫的一面,又凸显出主人公想要摆脱封建传统与约束的一面。虽然在与封建传统约束势力对抗时伴有困惑与挣扎,但是霍尔顿这位主人公表现出强烈的反抗之心,无论是在行动方面还是内心方面。《麦田里的守望者》是西方文学有的一种“孤独”表达形式,作者将主人公内心与精神世界里的“孤独”采用“由表及里”的手法展现出来。而《挪威的森林》中主人公之一直子内心的“孤独”是发自骨子里的孤独,甚至是内心封闭式的孤独。村上春树在这部小说中以浓厚的现代主义色彩将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孤独、现代年青人的空虚与迷茫、病态社会中世俗的眼光一一呈现在世人面前,导致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本身更显落寞与悲凉。《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采用的是后现代主义手法,主要围绕二战之后“垮掉的社会”中青少年的思想以及社会文化脉搏向世人呈现一幅荒诞滑稽的画面,从而突出作品的厚实感。

三、叙事手法之特征对比

《挪威的森林》与《麦田里的守望者》在叙事手法上主要探析主人公的孤独与迷茫,但是作者在孤独与迷茫的特征方面表现的形式不一致。就《麦田里的守望者》而言,作者在描述主人公性格和特征时采用的是“第一视角”。简而言之,主人公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扮演者积极的叙事者角色,主人公发生的所有事情都与作者本身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此同时,主人公的为人处世以及性格特点都带有作者自身的性格特色。就《挪威的森林》而言,在叙事手法方面带有浓厚的立体感和穿越感色彩,读者在作品中不仅可以品尝出主人公不成熟的爱情故事,还可以看出满怀希望的主人公们在现实的世界里一步步走向迷茫与毁灭。

相较于《挪威的森林》而言,《麦田里的守望者》叙事手法的表现形式以简洁、戏谑、平白方式为主,不仅将主人公霍而顿叛逆的灵魂、放荡不羁的性格显露无疑,作者还将主人公游离于俗世和田园两者之间的困扰和矛盾刻画得淋漓尽致。霍尔顿虽然最终没有融入到社会中,但是作者将他意图融入社会的心意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挪威的森林》中,主人公最后留给读者的印象是一个孤独与落寞的背影,渡边的流浪与彷徨在作者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直到直子死亡,作者也没有将渡边与绿子的最后结局进行交代,从而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挪威的森林》与《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两部小说不仅在叙述手法特征表达方面不一致,在分析主人公迷茫特征和情绪张力方面的表现手法亦不一致。从叙事手法可以看出当代年轻人的青春特征,从迷茫特征与情绪张力表现手法方面可以看出当代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深受当时时代印记的影响。

参考文献:

岳琳。《挪威的森林》与《麦田里的守望者》孤独迷惘特征探析.语文建设,2014(08):46-47.

青春的迷茫作文 篇五

用三天的时间,不眠不休、有哭有笑的看完一本随笔类的书,这在我的读书生涯中尚属首次,第一次看书时情绪无常,常常还沉浸在前一段的笑料时,转眼间就会在第二段落泪;第一次以这么快的速度看完随笔类的书,之前只认为悬疑类的小说才有这样的魔力。不过,很开心,这么多个第一次都给了你——刘同,《谁的青春不迷茫》。

请原谅我,没有独具慧眼,在你没有参与《职来职往》之前认识你的文字。也请原谅我,当第一次在《职来职往》的舞台上看到你时,甚至嫌弃你高分贝“聒噪”的声音,现在才知道,那是你一直努力想说好但依然带有湖南郴州口音的普通话。更要请你原谅我,在明明已经很欣赏你,有事没事就看你主持的《坦白讲》和某个雨夜翻看了你所有的微博后,依然没有主动购买《谁的青春不迷茫》,甚至认为,这也许只是一个三十岁大男孩的无病呻吟。

也不知道被你哪句话感动,几天前购买了电子版的《谁的青春不迷茫》。从此,电子书不离手。刚看这本书的时候曾在朋友圈给大家推荐,真诚,是你贯穿整个作品的态度,值得牺牲休息时间来欣赏。是的,我用了三天的时间,跟着你的文字忧伤、冲动、感怀、淡然…

你说,记录,是一件拯救生命的决定。是的,我正在学着用镜头、用文字,记录心境和旅程,和大家分享,把不那么青春的岁月过成一本青春纪念册。

你还说,能鼓励你的人也只有自己。任何事情,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无论感情还是工作,否则,唯一的结果便是措手不及,安全感只能自己给自己。

青春的迷茫作文 篇六

关键词:青春题材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青年文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7-0089-02

回顾国产青春题材电影的创作,不得不谈到1994年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此后,随着第六代导演的横空出世,书写青年人生活和工作状态及反思残酷青春的影片被大量创作出来,国产青春电影迎来了新的繁荣时期。不同于第四代、第五代导演对的“伤痕”青春反思,第六代导演的青春是边缘的、地下的,在他们的电影中,青年是社会“异化”的群体,如张元《东宫西宫》里的同性恋阿兰,贾樟柯《小武》中的小偷惯犯小武,他们是一群游走在“非主流”文化边缘的青年,第六代导演将青年置于更为个人化的语境中,呈现出反叛与残酷的青春物语,从而将转型期社会时代背景中畸形与异化的底层青年蝼蚁般的生活状态展示出来,引发大众思考。

新千年以后,国产青春题材电影在大众文化与消费语境中从“地下”走到“地面”,由“非主流”的边缘青年文化走向主流的商业文化,也呈现出井喷式的创作高潮。2016年4月22日上映的影片《谁的青春不迷茫》改编自刘同的同名“IP”小说,影片上映后,凭借其清新、浪漫的影片风格与积极、励志的主题表达,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累计票房1.78亿。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将叙事视角聚焦当下正值青春的青年群体,毫无夸张地讲述了他们学习、生活、情感的困惑与迷茫,很好地展示出当代青年学生的生存现状,是对青年文化的另类“正能量”书写。

一、正面青春意识的觉醒:从残酷到励志

不管是第五代导演对特殊历史时期的青春“伤痕”反思,还是第六代导演地下边缘青春的木然寻觅,青春都是充满着残酷的痛苦回忆。新千年以后的青春题材电影往往伴随着“悲情”的初恋体验和“痛苦”的成长内容,电影中的青年男女处于“爱与痛的边缘”,而多数作品片面肤浅地讲述青春爱情的絮语,忽视了对人物内心的情感体验和变化的展示,一味地将“颓废”标榜为青年群体的代名词,而在此语境下制作的《谁的青春不迷茫》却展示出正面积极的青春意识。

(一)不遮蔽青春的残酷与迷茫

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以高中女生林天娇为视角进行叙事,林天娇是一名成绩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而电影的开场却描绘林天娇考试作弊的场景,为了获得全校唯一的省级三好生名额,“好孩子”林天娇选择了作弊。而作弊行为之后,林天娇走上了一违背初心的“不归路”:帮同学写作业、包庇同学旷课,甚至早恋,林天娇的种种行为都与社会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大相径庭。随着叙事的推进,造成林天娇变化的原因显露出来:母亲的“过分”要求、老师的严厉教导、理想的无法实现,这些元素都构成了林天娇残酷又迷茫的青春。创作者在影片中并没有遮蔽青春的痛苦经历,也没有理想化的构建起一座想象中的青春爱情“乌托邦”,而是直面学生的教育与生活问题,对传统“成才”式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进行剖析反思,把青春与学生教育结合在一起,深度地展示青年学生的人生各方面问题,立意颇高。

(二)重表达成长的收获与励志

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一改同时期青春题材电影的“青春残酷物语”,呈现出正面积极的成长主题,充满着励志的“正能量”。这与新世纪台湾青春片讲述清纯的美好初恋和青春的无奈成长的主题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追溯同类型题材电影必须谈到2015年台湾电影《我的少女时代》,都讲述了“丑小鸭”女主角获得成长的故事,从其貌不扬的普通女孩到坚持自我不放弃的成功者,在90分钟的时间里观众与主角经历泪水汗水,最终以笑脸迎接新的开始,获得“认同”的情感体验。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讲述的是一群青年人成长的故事,如“好孩子”林天娇与“坏孩子”高翔互相“救赎”式的成长,林天娇的努力与成熟、高翔的不改初心追逐梦想,两者在交往中互相弥补。电影的最后,林天娇敢于反抗学校老师教育、敢于对母亲的安排说“no”,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心表达对高翔的情感,最终打破“体系”走出“楚门的世界”。而高翔收获了责任感,懂得珍惜与担当,他的离开是新的征程。

二、明丽的叙事风格:从“废墟”到正值美好

梳理近年来的青春题材电影,都呈现出“从社会现实批评层面的退场,转而走向怀旧与自嘲的青春记录书写。”且随着大众化文化的崛起,以消费为主导的商业理念悄然占据了中国电影市场观众的审美取向,让・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寓言已成为现实,我们无法避免的进入到消费社会。因此,青春题材电影中搭建的种种虚幻的“物欲横流”、漂浮的视觉奇观景象如同海市蜃楼般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最终带来的是繁华后的“废墟”。

(一)小清新:走出消费时代的商业“废墟”

在消费文化的侵蚀下,我国“网生代”观影群体的消费审美有以下重要特征:第一,符号化消费,追求影片中金钱物欲的华丽展示,如《小时代》中的服装、名牌包等物品;第二,“奇观化”消费,追求电影的刺激画面与“非常态”爱情描述;第三,“主义“消费,如《致青春》中对90年代大学生活的怀旧主义的记忆消费。在《谁的青春不迷茫》影片中,淡化了消费审美的症候现象,也走出消费时代的商业“废墟”,很好的借鉴了台湾青春电影的“小清新”风格,不仅表现在对男女主角情感展示的“遮掩”上,还表现在拍摄画面的脱俗,如在电影中出现了许多美丽浪漫的场景,如逆光拍摄的教室、阳光明媚的天台、玻璃反射的书房、月色朦胧的小公园和幽静整齐的街道都营造了温情的电影氛围,呼应了清新电影青春正好的主题。

(二)进行时:打破“怀旧”的泛滥情结

“怀旧情结”已经成为国产青春题材电影的“共识性”表达,通过怀旧视野,唤起观众对青春的记忆与怀念,但是正如金丹元学者所言:“怀旧电影中所表现的并非是真正的历史,而是通过怀旧策略对过去的某些拟像,来引发人们对过往美好青春片段的审美记忆。”当下在许多国产青春题材作品中,创作者有意地放大时间的存在,如《同桌的你》中南斯拉夫中国大使馆被炸和《夏洛特烦恼》中香港回归的背景,生硬地将观众带入,并没有达到感同身受的体验。而《谁的青春不迷茫》却另辟蹊径,将青春放置到当下的进行时态,打破“怀旧”的泛滥情结,用正在发生的林天娇与高翔的青春故事链接各个时代的青春,父母关爱、同学友情等细节之美真挚感人,无论是情节还是人物都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让观众自身去怀念,去体会自己的青春。

三、“抵抗的消散”:从边缘走向中心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青年群体在五四青年文化运动的浪潮中,第一次以高调的姿态走入中国社会文化的历史进程,从此,青年文化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新时期以来,大众媒体对青年群体的评价都介乎于“垮掉的一代”、“颓废的一代”,边缘文化、非主流文化成为青年文化的代名词。社会在排挤和消解青年文化,同样,青年群体以更多的反抗来凸显自己的话语权,在此背景下制作产生的青春题材电影作品就是青年“发声”最好的文化阵地。

(一)封闭到开放的隐喻空间构造

青春题材电影作品的空间展示多为校园,而教室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地点也成为电影构建青春的主要场景,在《谁的青春不迷茫》中,除了表现男女主角学习考试的教室的封闭场景,还有大量拍摄教学楼天台的画面,将叙事场景搬到天台有着重要的寓意:首先,教室的压抑封闭空间承载了太多的青春“苦楚”,而天台的开阔可以使学生自由的伸展;其次,打破了以往学生仓库、地下室秘密活动隐蔽的不被接受,将青年文化从地下移至地面甚至高楼;最后,影片中高翔从天台飞翔而下的场景,暗含着梦想的起飞与青春的美好。电影中除了天台,还增加了街道、小巷、公园等开放空间的展示,青春不局限于学校教室的封闭表达,而是走向社会、走向主流的青年文化表征。

(二)“失语”到个性的青年话语凸显

纵观当代国产青春题材电影,可以分为两大类别,第一类,对现实青年的描述,将青年放置到社会洪流的大背景中,展示青年群体的渺小与边缘,如李玉作品《观音山》中的浪迹青年;第二类,通过倒叙式的回忆揭露出现实青年的苦闷与无奈生活,如《匆匆那年》男主角人到中年的不得志。无论哪一类作品,都有相同的主题:青年群体的集体性“失语”,我们无法掌握自己的人生轨迹。但是,笔者欣喜地看到《谁的青春不迷茫》中的青春“发声”,如田甜与鸥小洋恋情曝光后的“光头”恋爱宣言,以及电影的高潮片段第86分钟处,林天娇得到梦寐以求的省三好学生奖励,在领奖台上她却坦白自己作弊、自私等行为,她的“发声”不是抗争,而是青年人有担当、有情怀的表现,是自主的认识自己,不用通过媒体、社会的“镜像”,是青年话语的“凸显”。

四、结 语

《谁的青春不迷茫》是一部“正能量”的青春励志题材作品,是在大众文化消费语境下制作的“逆反”之作,从主题、人物塑造、空间建构及影片的风格都展示出创作者对于青年文化“崛起”的无限期望,在“怀旧主义”泛滥的、拜金“废墟”堆砌的今天,对重塑青年正面形象、凸显青年文化的重要性有着积极的意义。笔者相信,会有更多同类题材的作品出现,终有一天对青年文化的抵抗会消散,青年会成长为国家的希望之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