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高考家长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5篇名人传读后感,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名人传读后感 篇一
《名人传》写了三位伟人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罗曼罗兰用他那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详细地描写出他们那幸或者不幸的一生。而我最敬佩的,就是贝多芬这位音乐巨匠。
贝多芬自小家庭贫困,相貌丑陋,丧母,失聪,被爱人背叛。命运一次次的。想要击垮这个巨人。可是他从未向命运屈服,而是一次次咬牙的武力命运。最终他成功了。他的作品全部流芳百世,他的音乐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他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也被人们津津乐道。他,终于成为了音乐长河中一颗璀璨不灭的明星。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因为它不能使我屈服贝多芬。
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并不只有鲜花和掌声,更多的,却是困难与挫折。如果在半途中,你向命运低了头,认了输,那么你永远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只有具备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你才会成为人生中真正的强者!
名人传读后感 篇二
《名人传》读书笔记(一):《贝多芬传》
在我未读这部作品之前,我一直以为贝多芬是一个很幸运的人,没想到他是这么的不幸,是啊,他的一生是坎坷的。 原来,名人也并不像我想象之中的那样美好,也许正因为重重困难,种种阻碍、挫折和不幸的命运才让他们勇敢地站起来而成为世人传颂的名人吧!他们要战胜这么艰险的困难究竟要多大的勇气,多大的毅力啊!他们的勇气和毅力使我很佩服。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用感人肺腑的文字,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精神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他这样总结贝多芬的一生:“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快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名言:“用痛苦换来的快乐。”
《名人传》读书笔记(二):《托尔斯泰传》
列夫。托尔斯泰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他是贵族出身,地位优越,衣食无忧;他身体健康,婚姻美满,有深爱的妻子儿女;他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好评如潮,他是巍然耸立的文学高峰,他不仅为读者展示了俄罗斯近代历史的广阔画面,还精彩地谱写了俄罗斯民族之魂,他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一个都让人们点点头说:“是的,俄罗斯人就是这样的。”
总之,他是一个一般人看来什么也不缺的人,然而他的痛苦恰恰由此而生。他天性善良,悲天悯人,他为城市贫民的凄惨处境感到镇静,为农民的生活贫困,精神麻木而痛苦,因自己物质富有,生活优裕而内疚,为自己不忍心摆脱家庭羁绊去过苦行生活而苦恼……总之,他的博爱精神使他不能忍受他人受苦受难,他渴望天下大同,人民昌盛,他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幸福安详的生活。为了实现他的理想,他首先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让自己和农民生活劳动在一起,他在自己的庄园里实行改革,解放农奴,把土地分给佃户,他推行“爱的宗教”,提倡“不以暴力抗恶”,甚至提出“敌人要打你的左脸,要把右脸也伸出去”,到了晚年,他的想法更加变本加厉,他甚至打算捐出自己的所有财产,想法遭到家人的拒绝之后,他以八十二岁高龄离家出走,最后孤独地死于出走途中人的苦恼和感情!
名人传读后感 篇三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于对名人们的生平做任何夸耀的叙述,也没有像大多数传记家们一样追溯名人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伟大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承受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伟大的命运之歌。“我的体能和智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增无已……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才刚刚开始。我已经隐隐约约看到目标在前,虽然尚不清楚,但正在一天天地接近……啊!如果我能摆脱这种疾病,我一定能拥抱整个世界!……除了睡眠,我不知道有其他的休息。可惜我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睡觉。但愿我能摆脱疾病,哪怕一半也好,那时侯!……不,我不能忍受下去。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啊,如果能活上千百次那就太好了!”——《贝多芬传》惟其痛苦,才有欢乐!——贝多芬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国古典主义最伟大的音乐家,是这样一个不幸而坚强的人:在青年时期就开始耳聋了。对于一个以音乐为生命的人,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呢?谁又能想象他在漫长的酷刑中的心情和痛苦?上帝真是残忍,把最美的音乐赋予了贝多芬却剥夺了他欣赏音乐的权利,他听不到自己的音乐,人们都在尽情享受他的音乐带来的欢愉的同时,他却必须独自忍受无声的折磨!而就是这个人,写出了那样大量的乐曲,而且往往是欢乐的乐曲——从天国发出的,传播到人们内心的欢乐!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苦斗的成果,是胜利的标志。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惟其痛苦,才能欢乐!”“他是孤独的。——他恨人,也遭人恨。他爱人,但无人爱他。人们对他既钦佩,又惧怕。最终他在人们心中引起了一种宗教般的崇敬。他凌驾于他的时代。于是,他稍稍平静了一些。他从高处看人,而人们则从低处看他。他始终是单身。他从不休息,连最卑贱的人都能享受到的温柔他也尝不到,他一生中连一分钟都不曾在另一个人的温柔怀抱里入眠。他从未得到过女人的爱。在这荒漠般的天地里,只有维多利亚科洛纳的友情,曾闪过一道纯洁而冷峻的星光。周围是一片黑夜,只有他炽热的思想流星——他的欲望和疯狂的梦境——飞驰而过。贝多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黑夜。因为这黑夜就在米开朗基罗的内心。贝多芬的悲愤是社会的过错,他本人却天性快活,且渴望快乐。
名人传读后感 篇四
在波澜壮阔的世界音乐史上,他是一个普通又伟大的人;他是一个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献给音乐的天才;他是一个在逆境中掐住命运的咽喉而用"心"写出音乐的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世人尊称为"乐圣",他就是贝多芬。他之所以伟大,不仅仅在于其超凡入圣的音乐才能,更在于他崇高的精神和人格力量,他已经成为人类激情与力量的化身,成为人类以顽强的意志同命运进行不屈不挠抗争的象征。
贝多芬的童年是不幸的,罗曼?罗兰笔下的不朽形象——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少年时代就是完全以贝多芬为原型而创作的。不幸的童年生活对贝多芬的性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在他的心理上和精神上留下了永远无法弥合的创伤,使他养成了孤僻的性格和紧张思索的习惯。但是早年的苦难生活没有把他压垮,反而在他心里激起了一种神圣而崇高的情感,一种对生命、对宇宙宗教般的深刻体验。伟大的音乐在他的心灵里深深扎下了根,灵魂深处的某种东西开始骚动起来了。苦难塑造了贝多芬反抗的性格、倔强的意志以及那雄伟的力量,而这些是他一生都在表达的音乐主题。
贝多芬说:“我不是靠一篇论文一举成名的,从儿时起,我就努力理解历代贤哲们的思想,为的是使自己博学起来。艺术家应为推进人类文化做出贡献,否则就是一种耻辱。”他几乎没有业余爱好,似乎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充实完善自己,使他的一生都处在一个不断的学习,不断成熟的过程中。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了,其影响迅速传遍整个欧洲。反对封建专制,鼓吹自由和个性解放,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自由、平等、博爱”和“共和理想”的观念深入人心。从那时起,这个观念成为了贝多芬矢志不渝的信条,直至他的一生。最初,贝多芬打算将后来闻名于世的《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献给他所崇拜的拿破仑。
英雄这样一个形象出现在贝多芬的脑海中,使他在战胜苦难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精神凝聚现象,这样一位力量超凡的英雄成为他心目中的理想化身。可是不久就传来了拿破仑称帝的消息,贝多芬听到后勃然大怒,嚷道:“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罢了!”在贝多芬中期和晚期所创作的大量不朽作品中,人们都能深深感受到他的人文主义世界观——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贝多芬的道德力量的源泉,对于人生和世界的乐观、开朗的根源,就是来自他对伟大的社会理想的深刻信念。时代赋予他一种“平民的骄傲”,一种不卑不亢的天性,永远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使他这个出身微贱的音乐家敢于藐视一切名门贵族。
贝多芬是自信的,他不像莫扎德自幼成名。他的心里充满了对于成功的渴望;他知道自己的意志所在,相信自己的力量。真正的天才是不会甘于平庸的,他必将在自己的创造中获得不朽的生命。正当贝多芬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厄运突然降临到他的身上。耳疾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犹如画家双眼失明一样。贝多芬在精神上遭受到巨大的摧残,他一度想要自杀。然而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使他度过了精神危机,苦难使他的音乐创作得到升华。
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完全屈服。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反抗命运。只要我做一天上帝最不幸的造物,我就要反抗一天。”此时,他创作的《命运交响曲》把英雄人物的这种内心斗争,战胜自我、克服困难直至最后取得胜利的思想的复杂过程全面地展现出来。如果说《英雄》是贝多芬交响乐创作的一座丰碑,那么,《命运》无疑是交响群山中的又一座巅峰。贝多芬是一位精神的英雄,是“心”的领袖,是生活的绝对强者。他的音乐如此惊世骇俗,如此博大精深,让生命的伟大意义超越个体,穿越时空,而臻于无限。实际上,《命运交响曲》的音乐发展的全过程是和在贝多芬的许多其他作品中可以看到的方向是和谐一致的。简单的说,这个方向大致是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苦难和斗争上升到欢乐和胜利。贝多芬的交响曲构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争取自由、欢乐和胜利不是为了个人的这一感情的抒发,而是把它看作是为全人类争取的权利。
《名人传》读后感 篇五
"这也是人过的日子!"-----看完米开朗琪罗传我实在无法忍受-----一种纠结的沉郁的压抑的感情当我牢牢捆住-----这种恐惧而沉闷的思想束缚住我的嘴角----我不知什么是笑,什么是美好,不可名状的痛苦传染了我的身心,我提起笔,不知道要说什么-----赞美吗?
-----赞美上帝给予他的旷古奇才?赞美他痛苦如同炼狱一般的一生?赞美他多疑、怯懦、怜悯又复杂的性格?还是苦涩而醉人的悲观主义?
我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因为,我对他感到心疼,也许,只能说心疼吧。
"他孤单一人---恨别人,也被别人恨,爱别人,却不为人所爱。人们钦佩他,但又都害怕他。在最后,他使人产生了一种宗教般的敬畏。他统治着自己的时代。"
他是怪人又是天才,他噬人的精力使他每时每刻都在使他生活在一种忧伤或癫狂的状态之中。"我的快乐,就是忧伤"。
他的偏执性格来自不被人认可的童年---我似乎找到了打开心门的钥匙-----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果当初他的家人鼓励他的雕刻爱好而不是漫骂瞧不起,他也许不会埋下痛苦的种子,之后也许不会如此纠结而坠入痛苦的深渊。
他的很多作品被损坏,他个人受教皇的逼迫不得不完成他不想完成的任务。他必须工作工作工作,完成他不喜欢不擅长甚至毫无意义的工作。
又是一个被上帝捉弄的可怜的天才,他甚至把自己完全献给艺术。但家庭的拖累,政治上的迫害,挚友的亡故等等将他折磨地不像人样。我只能感叹造化弄人,我无法评论他的作品-----我实在对雕刻没有鉴赏能力,也无法评判他的人生,甚至依我之见连罗兰都在试图更为准确的感慨----他也说不出什么。暂且认为他就是单纯为了受苦而生的人吧,但苦难也使他磨砺了个性,激发他的创作欲,使他创作出了很多传世不朽的作品如《大卫》等。但我坚信如果没有苦难他会创造出更美的雕像。
"他终于安息了。他到达了自己所向往的目的:他从时间里超脱出来了。"
这是一种解脱,对我来说,没有如此骄傲的才华,没有如此噬人的苦痛,没有如此疑虑沉郁的生活,-----学会满足吧,天才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