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非诚勿扰》观后感优秀9篇

下面是高考家长网的小编为您带来的9篇《非诚勿扰》观后感,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非诚勿扰》电影观后感 篇一

一直以来都认为,冯小刚是国内导演中最会讲故事的一个,《甲方乙方》、《手机》、《天下无贼》、《集结号》这些片子无论影片的质量究竟如何,他都能给人一种叙事上的快感。但是,在这方面《非诚勿扰》却是一部烂到家的电影,整个故事支离破碎,没有任何主题可言,几乎所有的情节都是东拼西凑,为了幽默而幽默,为了爱情而爱情,为了友情而友情。

葛优在他的征婚启事写的很明白,他是一个无公司无股票无学历的三无伪海龟,之所以如此直白坦诚,首先还是建立在他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基础上的。他的第一通金是从范伟那个脑残风险投资人手里挖来的,影片一上来用了五分多钟放了一个葛优为其产品做的广告片,用了大量的纪实影像,甚至冯小刚还亲自上阵做幕后旁白,都让我一度以为这是一个多么严肃的片子,到头来却发现只是被冯导幽了一默。

片子的前半部分是讲葛优的征婚历程,可谓是命运坎坷啊,就没碰到一个正经人,要么是个gay,在那煞有介事的劝说葛优重新审视自己的性取向;要么是个借征婚为名推销墓地的推销员,逼得葛优不得不买块风水宝地以保住孝子的名节;要么是个性冷淡,要求一年只干一次,还发人深省地问那事就这么有意思嘛;要么是个少数民族的部落美女,要把葛优带到深山老林里倒插门;要么是个健忘症,睡一觉醒来要看看记录本才知道昨晚同床共枕的到底是谁;要么是个炒股高手,把男人当成股票一样买进卖出,还拿出一套专业术语说要对葛优进行抄底进货。总之,没一个靠谱的,这么绕了一大圈子,总归碰到一个稍微正常点的,就是舒淇,不管她出于什么目的跟葛优见面,至少她还有情,而且还有爱的死去活来的能力。所以片子的后半部分,就是葛优领着舒淇在北海道除旧迎新,终于在死了一遭之后,断了旧爱的情丝投入葛优的怀抱。当然可能是冯导觉得爱情的主题还不够宏大,又拉进来一个邬桑把友情歌颂了一番,还发出了现在不缺钱就缺朋友的感慨。

前面的那些情节实在是太幽默了,冯氏幽默像生产线一样,呼呼啦啦的奔腾而出,估计葛优说这样的台词的时候都不带打梗的。就这样葛优以不变应万变,保持一如既往的贫嘴世故,打发掉半部影片的时间,掏出观众口袋里的钱。其实也应该理解,这是一部贺岁片嘛,总归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在电影院里乐呵乐呵。估计整部影片都这么演下去的话,冯导拍的更顺手,可冯导可能自己也觉得再这么贫下去没意思了,于是就把故事引到爱情上,引到友情上。可他最终也没讲明白他俩到底是怎么好上的,如果说葛优是因为觉得舒淇有情而爱上舒淇的,那么舒淇呢,看到最后我还是只能看到舒淇对上一份感情的绝望,而看不到她对新的感情的希望,而葛优只是一个能在她需要的时候照顾她的人。

葛优和舒淇在餐厅吃饭那场戏实在是不堪入目,不知道是咱没见过葛优哭觉得别扭,还是葛优自己也觉得故事没编圆哭不出来,总之那段极其拧巴,就是葛优看上一女的,跟人家睡了一觉,人家要求他帮她留下来他没帮,那女的回国后受不了男人的虐待自杀,而葛优听说后撕心裂肺,大醉一场,从此不再喝酒。这事怎么听怎么觉得矫情,那女的干嘛要跟你好啊,还要跟你睡,还不是为了要留在美国,这能说是什么高尚到爱情的事吗?看到最后葛优让舒淇走的时候,我差点没笑喷出来。

《非诚勿扰》观后感 篇二

很久没有写过关于非诚勿扰的观后感了,上周六播出的节目上演了女嘉宾对男嘉宾犀利的言语攻击以及5号女嘉宾许亚丽与乐嘉的言语对抗的一番精彩情景,唤起了我对以前非诚勿扰所独有的在舞台上嬉笑怒骂、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的回忆。非诚勿扰开播初期,马诺的那句“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震撼了整个舞台,让这个节目陡增了许多噱头,在这次事件之后,引来不少愤概的男嘉宾专程来用同样犀利的言语羞辱马诺,于是“毒舌”变成了非诚勿扰最大的看点,此节目也因此一夜爆红,迅速引领相亲节目的新潮流,风靡全国,让不少电视台难以望其项背(这其中包括娱乐节目领军人物——湖南卫视策划的我们约会吧)。后来由于节目内容实在有点偏离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再加上节目本身也被爆出不少丑闻,广电总局见势下令其停播整改,整改之后的节目形式没怎么变,但是内容确实“正面积极”了不少,除了上面24位女嘉宾说话变乖了不少了之外,还搬出绝对正派的人物——中央党校老师黄菡,不得不说,温婉优雅的黄菡老师的加入使得这个节目温暖了不少,孟非说话也越来越文明化,而且一旦台上有女嘉宾爆出消极负面的话语,孟爷爷都马上出来表示反对一下。江苏卫视的这些变革不仅刹住了非诚勿扰的歪门邪气,也保住了这个节目最贴近生活现实的一面,让观众看了不至于觉得上面的人离现实生活太远,这个节目真实,没有像其他相亲节目里面的嘉宾那么多形式的礼貌,我想,这应该就是这个节目至今为观众所喜欢的最重要的原因吧!自从非诚勿扰改版后,节目越做越大,范围都已经覆盖到全球了,美国专场,澳大利亚专场,英国专场!还曾经受到志愿军老战士、前教育部发言人、华人参议员等重量级人物的肯定,这个节目已经慢慢站稳脚跟,负面新闻越来越少,问题人物越来越少,所以舞台上激烈的言语对抗的场面也变得越来越少。

但是这次的节目让我找到了久违的感觉了,由于那位男嘉宾提到自己的择偶标准,要求另一半高端、洋气、有高级趣味,而且还过于理性地要在心里揣测女方的外形、气质以及其他因素,然后综合打分的做法显然激怒了台上的女嘉宾,9号女嘉宾吴瑜把她的泼辣作风显露无余,一连珠炮弹的话语说出来,间接地讽刺男嘉宾低级趣味,直让这个舞台上充满了浓浓的火药味。到最后一段短片放完,来自东北的姑娘4号女嘉宾于甜甜表达了对男嘉宾的不满后(言语也是相当的犀利),最后干脆是愤怒地拍灭了自己的灯!舞台上顿时陷入一片沉寂,然后响起来那悲壮的音乐。

乐嘉老师一直以来也以言语很直接而闻名,因为这个原因没少和台上的女嘉宾发生言语对抗的情况,不过这种事也有很久没发生过了,我记得上一次发生这样的事还是和“神物女”罗蔼轩发生言语冲突的那一次。今天乐嘉老师无意中触动了5号女嘉宾许亚丽心中那根脆弱的`弦,让许亚丽变得极其激动,不管孟、黄二人怎么劝都没用,一直在说乐嘉“太不善良了,我看错你了”,台上的气氛一度陷入很尴尬的境地。不过我不得不佩服乐嘉老师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大气,面对如此危机仍能镇定自若,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彼时的男嘉宾交流。

说实话,我很喜欢本期的节目,因为我觉得这才是人性最真实的流露,不因为它是在全国观众都能看到的媒体上而变得保守、客气、俗套,很欣赏江苏卫视敢于把这些桥段播出来(特别是女嘉宾和乐嘉之间的言语冲突的这一大篇幅)的做法,好的电视媒体就应该是这样子的!只有最贴近真实的东西才是好东西,才能真正起到指导现实生活的作用。希望江苏卫视的节目越办越好!

《非诚勿扰》观后感 篇三

刚刚跟老公一起看了非诚勿扰2,剧情很平淡,但是给人的感觉却很真实,像是小钢炮自己给自己做的人生总结,或许这是他多年的感悟,或许只是一时兴起的哗众取宠,由于自己人生阅历尚浅,所以感触的也没那么深,非诚勿扰二观后感。这里只是结合自身对婚姻的感受,发表一点浅薄的感概。

最近好几个人问我结了婚和没结婚的时候有什么不同,我仔细想想,对与我来说好像至今真的没什么特别的不同,只是两个人更加成为彼此之间理所当然的依靠,更加毫无保留的信任。慢慢的成为彼此之间的亲人,不在像情人,就像昨天早上我趴在被窝里面问我老公:“情人节送什么礼物给我?”老公懒懒的回答到:“我们不是情人,过什么情人节。”

这样的婚姻是平淡的,不算是好的,不算是对的,但是好与坏,对与错都是相对的,今天觉得很好的,明天未必觉得好,甲觉得好的,乙未必觉得好,婚姻更是如此,如若觉得现在的还不够好当然也无可厚非,因为常言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然而我相信冥冥中我会爱上某个人,并同他走进婚姻只是生命中的一个过程,应该带着幸福感恩的心去相信,去经历。平淡即是人生。如若有一天真的走到尽头,那也是散买卖不散交情。

对于有些人怕一朝选错郎,便将毁了人生,有些人巴望着一朝抓住个优质股,便从此万事无忧,我觉得一个人一生会过什么样子的生活,不应该是婚姻来决定的,应该是自己选择的,坚持理想,坚持战斗,坚持做自己,没有人能左右你的生活,只有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女人尤为应当如此。

《非诚勿扰》观后感 篇四

又看完一期《非诚勿扰》,很欢喜,今天成对的蛮多的,又可以换新的一批了,从今天起,每周都为《非诚勿扰》写一篇观后感。据说家里的女人们也渐渐迷上这档栏目了,大有当年《还珠格格》风靡全国的趋势。

在此有点小压力,话说那帮女人看着看着会不会怂恿我上去吧,还记得上次芳姐大婚的时候,有个MM说,你要是上去的话,估计第一轮就被灭了一半吧。澹我有这么极品吗?我觉得《非诚勿扰》最吸引我的不是相亲的本身,而是通过相亲这个形式让我们看到更多的社会价值观,哪怕有些是扭曲的。形形色色的男女嘉宾,形形色色的针锋相对,无一不在透露着当今大部分女孩真正的择偶观。所以,男人们,要内心强大,我不可以改变我的容貌,但我能增加我的`内涵和我的魅力。女孩也是如此。很多大一大二乃至大三大四的人和我探讨过如何把自己变得更为出众。刚上大学那会儿,我和很多人一样没有才艺,没有财富,没有名气,没有特长;我也羡慕那些长得帅,家里有钱有背景,上台便能哼上几句的人。

我没有他们先天的优势,但不代表我就要甘于当一个观众,为他们喝彩,其实我也可以。摄影,新闻,这些都是我在大学里慢慢找到的特长,同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质,只是要看自己有没有一颗强大的心去挖掘出来。明天不是正清明,要跟学生处去祭拜那些先烈们,晚安,浙商大以及回家的你们!

《非诚勿扰》观后感 篇五

《非诚勿扰》观后感

近日,看了几次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感受颇丰。

一是节目的独特性。整场节目简直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写,不同人物的不同道德表现、情感冲突、价值观的差异,在场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与其说是一档交友节目,还不如说是对人性的探索与发现。我本是人到中年,却被场上不同人物的林林总总之表现吸引,撞击心灵深处早已沉积的情感,唤起我对生活、社会的再认识。甚至感到落伍于时代太久远。

二是节目的互动性。在主持人与场上佳宾之间,时而有冷幽默;时而出现男佳宾与女佳宾之间的'互相充满智慧的精彩辩解;时而因佳宾家庭成员与对方之间价值观的不同,引发全场两个对立面的口水战;……

三是现代年轻人的果感性、现实性,在节目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我本是上世纪60后,因循守旧,不了解当代年轻人。待别是他们的那种阳光和果感的个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对人生的态度,有理性的思考,也有现实的追求。有对性这样的敏感话题,大庭广众之下直言不讳,毫无害羞之感。

如此种种,让我对当代年轻人有了心灵上比较近距离的观察和思考。反思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历程,对他们的表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关专题:

《非诚勿扰》观后感作文 篇六

这个片子是央视播映的时候看的,除了北海道迷人的景色之外,对于那两个人的感情纠结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就是一如既往冯导的方式,感情战场上的孙子兵法大操练,有点习以为常了,或者不拍这类型的以及不这么拍就感觉不对路。

网上评论的已经很多了,自己就不画蛇添足了,但有两个细节真的觉的很棒。

四姐妹酒馆

四个隐退的婆婆开的酒馆,门口的用的海报却是四十年前的,待把人框进了以后,却神色自若的自我介绍,依旧从容的陪酒唱歌,一笑而过。

如此让人失望的一门之隔,门外一个样子,门里又别有洞天,是不是有些不真,有些不诚,有些不真实呢。这一个小酒馆所透露的恰恰不就是爱情世界里的真和诚的关系吗,不是老有人抱怨,婚姻前和婚姻后他(她)的不同。片子的英文名If You Are the One,但这里不是,所以这个名字只有一半,加上另一半,If You Are the One,I‘m Really happy。

为什么在知道了真相后,在一笑而过后,还能继续喝酒唱歌游戏呢,这就是爱情的魅力所在,明知面前的是一片虚空,可还要信以为真,明知面前时一杯苦酒,可还要一饮而尽,借此等待一份可能来也可能不来的未来,在这里,冯导慈悲的让秦奋等到了笑笑,让秦奋终于守得云开见日明,要是等不到呢?

北海道

山林中,舒淇捧起一捧水,凝视片刻,然后泼洒出去。恐怕在这一捧水中,笑笑看到了两个人,一个是她自己,一个是那个已婚的男人。

在一捧水里,笑笑看到了爱她的那个男人,同时又看到了放弃她的方那个男人,两种印象交相辉映,笑笑终于觉得自己耗尽在这种迷离不真实,于是她和那个男人之间的关系也和掌中的水一样,一滴滴的在指缝中消耗殆尽,终于放弃。可能笑笑在想,If You Are the One ,I’m

really happy。

在一捧水中,笑笑看到自己在爱中的甜蜜与幸福,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在爱中的煎熬与挣扎,这两者好之间的反差让她无法承受,决定和泼洒出去的水和爱一样结束自己的生命,自杀在这一刻已然进行了。可能笑笑在对自己说,If You Are the One ,I’m really happy。

这是关于真实的一部电影,就像是英文名一样,“If You Are the One,如果你是真实的”。

不管网上怎么说,对于一部有主题的电影,且内容始终贴题的电影来说,它就已经不错了。

冯导对于影片的控制力确实了得,通过一种方式去探讨人生的可能性,对于悠悠的生命旅途何去何从的一种思辨。

《非诚勿扰》的观后感 篇七

节目非诚勿扰观后感

标新立异不会加分

总会看到某些女嘉宾把另类的装扮当成是时尚的潮流,或是个性的表达,而某些男嘉宾看似于总不同的出场和表现,往往得到的结果也都是被灭灯,标新立异不是错,但在相亲这件事情上不会加分只会减分。在男女双方都不了解的时候,符合大众审美观的穿着和举止更能够博得对方的好感,非主流或许也是一种美,但在能欣赏你的人还没有来之前,过于标新立异只会让你和别人的交流变得困难。

谁也没资格考验谁。

或是用一句唐诗和宋词让别人说出至何处,或是弄个脑筋急转弯什么的来测试对方的智商,好像说不出或是答不对就是没文化和没前途了,谈情说爱的地方弄成了公司面试,这样的场景一出现实在是让人很无语。情感世界只有爱与不爱,没有考官与学生,那种动不动就弄出点事去考验别人是否真心,又是否有资格爱自己的人,往往最不懂得爱的深意,这年头的“卫道士”都是装逼范,我们谁也没资格考验谁。

情感专家是讨人嫌。

明明是来找另一半的,上来一个看了一眼就把别人一棒子打死,还能说出一大堆道理又分析的头头是道,好像自己比台上的真专家还要懂男人懂情感,生活中此类伪“情感专家”也为数不少,但无一例外都是讨人嫌。我们执著真诚的爱情,我们学着带眼识人,我们屡败屡战,这些当然都是勇敢,但如果没有爱情却有心机,遇到混蛋就不相信美好,身经百战只是练出自私逃避,即便成了个真情感专家你也不会过得开心。

自卑是男女的死穴。

场上那些被“踩了尾巴”般的短暂冲突事件,几乎都来至于男女嘉宾内心深处的自卑,在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中被刺痛被点醒,然后又一怒之下将自己更糟糕的一面暴露无疑。而自信的男女则不那么容易悲愤,就算遇到同样沮丧的事情情绪也会很快转移,自卑其实是人际交往和情爱选择中最大的障碍,这又完全来至于自己,可自卑的男女偏偏都喜欢怪别人,甚至全世界都已经将自己抛弃,把自卑演绎成了高层次孤独。

总有人会为你而来。

只要你好留住了你的一点好,就总会有人为你逆流而上来到你的身边,情感世界更信守“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规则,帅哥娶得都不是美女,美女嫁个“野兽”也不稀奇,所以在对方还没出现的时候,你不要自卑,不要失望,不要放弃,更不要轻易老去。任何男女都有追求情感的权利和自由,即便有些价值观我们不能苟同,但也不能否认或许遇到了对的人以后,幸福还是可以长长久久,前提是不要一再错过。

下一个不一定更好。

很多男女在择偶方面都希望下一个会更好,于是挑挑拣拣疾步快行,就是不能定下心先看看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于是宁肯在悬崖上把自己展览千年,也不愿意在爱自己的那个人肩头痛哭一晚。这样的情景在《非诚勿扰》上已经不止一次,走是走了结果却可想而知,台上的牵手是台下的朋友,别人眼里的浪漫不过是当事人的作秀。在这一个可以爱到深处,就别指望那一个会更好,你根本还不需要这样的劝慰和鼓励。

为何你舍不得扔掉那些旧物

1970年代的破木箱,1980年代的旧家具,1990年代的老式自行车,还有分不清年月的报刊杂志,挤满了阿美原本挺宽裕的南北两个大阳台。“这些东西其实是破烂儿,没什么用,家里人一看见我这些东西就很烦,可是我就是不想扔,只要看到它们在那里,我就能安心。

将一些再也不可能利用、也不是收藏的旧物扔掉,对于某些人来说,太痛苦了。他们对于自己使用过的一切都非常怀念,以至于家中到处都是没什么实际用途的旧物。他们不是收藏家,没有辨识的能力,更不会兴高采烈地展示自己的宝贝;也不是那种乱丢东西、缺乏条理的人,通常后者都是愿意且有能力做清理,也欢迎别人来帮忙。而那些“储物症”患者区分他人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肯扔”,通常十分抗拒别人的帮助,对于乱糟糟的环境也视而不见。

传统的精神分析认为,这是一种被称为“肛欲期人格”的典型特征。这些人通过“留住废物”的行为,获得像二三岁的孩子故意憋住大便时的控制感,而成因则源于他们的父母在那个时期采用的教育方法太严苛。当然,可能的解释自然还有很多。

对未来信心不足

当36岁的苏珊被问到为什么留着所有的衣服,包括那些早已过时的,她赶紧辩解说:“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们会重新流行,也许我还能再穿上它们。”

“这种反应是典型的缺乏自信的表现。”法国心理学家弗朗西斯科·维耶罗解释。对未来可能的匮乏感到忧心忡忡,大多是基于当事人曾经的真实经验,但也可能仅仅是从身边人那里无意习得的思维惯性。比如今天的我们多数都没有真的经历过饥饿,但还是有些人从父辈们身上保留了大量“生怕哪天再出事”的焦虑和危机感。法国的大学教授凯瑟琳娜·伍维琳提示说:“相反,那些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人相信,在未来发生危机时自己能找到解决办法,认为提前为将来的需求做好预防措施没有太大的必要,放弃多余之物自然也就不是什么难事。”

抛弃带来的恐惧

2~5岁的小孩子很少会扔掉他/她们的玩具和日用品,哪怕是掉了眼珠的布娃娃,或者是旧得发黄的小床单。这是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逐渐开始意识到“原来我和妈妈不是同一个人”,对于任何形式的“抛弃”行为都感到恐惧。因为在从事类似的行为时,他们会意识到自己也有被抛弃的可能。

“不愿扔东西的痛苦主要源于‘抛弃’这一行为本身,而不是出于对那些东西的喜爱。有些人在抛弃了某些东西之后,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恐惧,感觉是自己生生破坏了一段关系。”弗朗西斯科·维耶罗补充说。好像不仅仅是某个东西被我们抛弃了,更是我们的一段人生,以及送给我们这个东西的人也被无情抛弃了。

我的故事组成了今天的我

有些人强调那些“拥有物”的心理意义,拒绝丢弃曾经拥有的一切。他们喜欢说:“这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或者“我所拥有的这些东西,构成了现在的我。”就像31岁的玛莎。“看看我乱糟糟的抽屉里有什么?用过的火车票,中学的美术课本,旧舞鞋,一个已经残破不堪的玩偶。没人能知道它们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希望以后一直都能看到它们。”

留着过去的物品来证明自己曾经的存在,或者某些能力和价值,似乎是一种对自我肯定的方式。但凯瑟琳娜·伍维琳却指出:“事实上,是我们的行为刻画了我们的个性,而不是我们拥有的。事物。”总是让自己陷入过去,意味着期待将来不要到来,也是很多人逃避死亡焦虑的一种方式。相反,内心世界丰盈多彩的人们,自我的确认感不必依赖实际的载体,也就更喜欢在现实环境中保留一些遐想的空白。

见证?“我平静地摆脱了这些困扰。”美琳,35岁,设计师。

“差不多每隔半年,我就强迫自己做一次大清理。比如哪件衣服在过去的两年中一次都没有穿过,那么估计接下来的两年也就不会再穿。对于这样的东西,我就要求自己毫不犹豫地扔掉。至于那些寄托着某些情感的东西,我已经逐渐习惯了不再看到它们。该记住的事情不会因为具体东西的消失而消失,什么时候忘记就是它们到了应该被遗忘的时候。人不能总活在回忆中。现在的我,能够平静地摆脱这些旧事物的困扰。”

“还是送给需要的人吧!”

罗丹,29岁,老师。

“当我发现有些还不错的东西对我不再有用时,就会马上联系公益组织把它们捐出去。这样我就不会再有到垃圾桶里把它们捡回来的机会。这也常常带给我一种解脱的喜悦。”

来自专家的建议

凯瑟琳娜·伍维琳

“问问自己:‘如果必须扔掉一些东西,我会从哪样开始?’你首先想到的东西就是你可以舍弃,不用担心将来会后悔。想想你将节省出来的空间,你可以再放置进去的物件。憧憬一下这样给你带来的幸福感,会给你带来继续努力的勇气。”

弗朗西斯科·维耶罗:

“找到问题的源头是战胜它的最好方法。把你的恐惧向周围人倾诉;自我检查对要扔掉的东西的感受;把自己的情况和周围的人进行对比;这些都有助你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注意,要等到自己完全准备好了。请别人背着你扔掉东西,不仅没有帮助,反而会增加你的挫败感,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非诚勿扰》观后感 篇八

记得以前小学的时候,老师总会在参观活动后要求写一篇观后感,或者写读后感,总之,这感那感的特别多,当时真的没什么感觉,不知道啥叫感想!不过老师布置的作业还 是要完成的,于是乎就有了很多莫名的感想!当长大之后,对很多事情有了真正的感想,可这时已经没有人要求你写感想了。谨以此篇纪念一下我以前的感想吧!

葛优同学的演技真的非常棒,出演的人物让你感觉到亲切、平和、真实!这不是一般演员能做到的!

看了非诚勿扰,感觉到了一种相亲的快乐,属于那种酸中带甜,涩中带甘,喷一涌着淡淡的真情,流露着浓浓的人情!

小人物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真实可人。狡诈中藏着智慧,耍一一一奸一一一中露着善良,不痴情不盲目,不揩油不乱一一交一一,说话实在而又幽默,平平淡淡的语言中蕴藏着生活的哲理。真的很可一一一爱一一一!

虽然相亲多次,但从来没被骗过,对生活依然充满热情和希望。一直非常清醒的看待自己,不盲目求高,也不饥不择食,看到可一一一爱一一一的也会垂涎三尺,看到变一态的也会扼腕叹息,一直非常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满世界给自己寻找主人的主!

非诚勿扰真的给那些陷在相亲漩涡里的未婚男一女们一个好的启迪,也给了他们寻找真一一一爱一一一的希望,也许你的七仙女(董郎)就在不远的地方的等着你!

《非诚勿扰》电影观后感 篇九

范先生:你看看咱们说中文呢,还是说英文呢?

秦奋:您定,哪个顺口您就说哪个?

范先生:那还是说母语吧。Nice to Meet You……——

秦奋最后爱上了梁笑笑,并为自己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就找一仙女儿怎么了?我想给我们老秦家后代改变一下基因不行吗?非得找一难看的,天天想着越狱,你就舒服啦?”

征婚时遇上同性恋(冯远征饰),对方看着秦奋,深情款款地来了这么一句。

哥,皮肤真好!白

以及

建国: 我以前认为我也不是,可后来我明白了,是不敢面对,没有勇气。

秦奋:你呢,先走了一步,我呢,还没到那种境界呢!

咱俩要是走到一块,我连你的碑都可好了,保证不让你在架子上存着

秦奋:你给他找的地儿吧,

女:严春岭公墓,什么时候找什么时候在

秦奋:那是 ,他要是跑了就成聊斋了。

别的事可以不劳而获,娶媳妇生孩子这事,我还是想自力更生,不接受外援

秦奋:那,我应该是算一只业绩怎么样的股票呢

女:从年龄长相上看,应该属于跌破发行价的那种吧

秦奋:要是没人看的上就有摘牌的危险了是吧

女:都已经跌成这样了,还能怎么跌啊

秦奋:像我这种低价抄进来的,你是准备长期持有呢,还是短线玩玩儿

女:噗。。。(喝茶呛到)短线玩玩儿?你有那爆发力吗?只能长线拿着,有当没有了呗,

秦奋:那你要是拿了一阵,一直没有坚挺的表现呢

女:你放心,我不会傻到只持有你一只的,那总不能都不坚挺吧,我也太背了

秦奋: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我可不安全,你还是别碰了,到时候想抛,割肉你都抛不出去,从投资的角度看,我就算不良资产,我这包袱说什么都不忍心抛给你,咱们这就先停盘吧

在北海道的森林里,秦奋穿上熊的外皮,讨好笑笑。

长得这么好看,吃了可惜,不如留着生小熊。

心理健康,历史清白的姑娘都哪去了,我怎么一个都碰不上啊

等会儿,等会儿!我们叫解放,你们叫“沦陷” ,我们叫解放

评:

不得不佩服冯导,让幽默也变得感人,让伤心也变得开朗,虽然植入广告显多,但仍不影响其艺术和娱乐性,杭州也不愧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啊,而北海道的异国风情令人向往, 只是觉得解决争端机这个设置和全片爱情主旨未显贴切,有点牵强之意。

本片高潮,秦奋在北海道的小教堂里忏悔了一个下午,逼得里边儿的牧师连滚带爬地跑出教堂,直喘粗气,说:你的朋友非常虔诚,但他的罪恶实在太多了,我们的教堂太小了,已经装不下他的罪恶了,这附近还有一个更大的教堂,你可以把你的朋友带到那里做忏悔吗。

而秦奋还在里边忏悔着,已经差不多快脱水带失去意识,朋友将其架出。

全场观众爆笑长达3分钟,何其壮观!

所以,劝朋友们去电影院看此片,体会笑到另一种境界(撕心裂肺)的感觉,也是减压良方啊~~

其实,秦奋的伤心事吐露和哭泣也挺感人的,但由于其印象过于幽默,多数观众还是把其当成笑料了 ,

从那个争端解决机来看,人们不能解决争端在于互相猜测和欺诈,要是能屏蔽这种关系,那大家就不会有冲突了,

而每个人的都有自己的问题需要解决,而自己如何跟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内心的矛盾如何化解呢,要知道自己怎么也骗不了自己的啊。

说实话,矛盾无法化解,而只能选择其一,而我们的痛苦就来源与选择不了,或者不愿意去面对,不愿意选择,没勇气去解决,秦奋发明了它,为别人解决问题,也能化了自己的心病,小白的事让他一直深感愧疚,40多了也没结婚,然后才开始寻找他的属于,像那首《属于》中的,”你敢追求的,你就敢拥有吗”,开始,秦奋也不敢喜欢笑笑,而慢慢地 ,笑笑的伤心事和些许真诚吸引了他,秦奋变得淡定,很自信,对于各自的以往都报以“属于我们点点滴滴的伤心,我们要各自忘记,属于我们闪闪发亮的爱情,我们要各自珍惜”的态度去不断的打动笑笑,最后成功。

而笑笑看似没有做出正确的事,但她也的确做出了选择,虽显极端,但疗效快,有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觉,可风险颇高,老少皆不宜。

而另一个问题是,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罪恶(sin),既然无法避免自己犯下过的罪,那就赎罪,用更多的善举,甚至磨难去平衡去补救,唯有这样自己内心才不会受苦吧。

总之, 能和朋友在圣诞看上这么一部大片,好片,确实大快朵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