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古人礼仪小故事优秀6篇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以下是可爱的小编帮大家整编的古人礼仪小故事优秀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人礼仪小故事 篇一

孟子的母亲早年为了教育孟子,却有三次搬家的故事。其实,在孟子成年娶妻后,孟母仍不断利用处理家庭生活的琐事等去启发、教育孟子,帮他真正懂得什么是礼仪。

有一次,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房间里休息,便无所顾忌地将两腿叉开坐着。这时,孟子推门进来,一看见妻子这样坐着,非常生气。原来,古人称这种双腿向前叉开坐为箕踞,箕踞向人是非常不礼貌的。孟子一声不吭就走出去,对孟母说:“我要把妻子休回娘家去。”孟母问:“这是为什么?”孟子说:“她不懂礼貌,没有仪态。”孟母又问:“因为什么而认为她没礼貌呢?”“她双腿叉开坐着,箕踞向人。”孟子回道。

“所以要休她?你又是如何知道的呢?”孟母再问。孟子便把刚才的一幕说给孟母听,孟母听完后说:“那么没礼貌的人应该是你,而不是你妻子。难道你忘了《礼记》上是怎么教人的?进屋前,要先问一下里面是谁;上厅堂时,要高声说话;为避免看见别人的隐私,进房后,眼睛应向下看。你想想,卧室是休息的地方,你不出声、不低头就闯了进去,已经先失了礼,怎么能责备妻子没礼貌呢?没礼貌的。人是你自己呀!”一席话说得孟子心服口服,从此,他不仅不提休妻子的事,反而勤奋学习礼仪,最终成为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个圣人。

古人礼仪小故事 篇二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古人礼仪小故事 篇三

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而郭林宗汗牛充栋,熟读各家典籍,乃是远近闻名的大儒。

后来,魏昭到京城洛阳任官,毅然决定拜远在南阳的郭林宗为师,并派奴婢侍奉老师。

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熬药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药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熬的药太烫,而魏昭就再熬一次,送上后郭林宗又说药太苦。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重新熬的。药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

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家学者。

古人礼仪小故事 篇四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常言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古往今来,尊师重道的故事比比皆是,汉明帝做了皇帝后仍对自己的老师以礼相待。

当你徜徉在阅读和书写的快乐中,可曾想过:是谁,指点着书本教会你读第一个拼音,把着你的小手在纸上写下第一道稚拙的笔画;当你愉快地唱起动听的`乐曲,当你尽情挥舞起五彩的画笔,又是谁,引领着你一步步走进艺术的殿堂……是老师,她把自己的爱无私地给了你们;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让尊师重道的氛围在我们的身边永远传递下去。

古人礼仪小故事 篇五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按语: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古人礼仪小故事 篇六

中国,自古被誉为“礼仪之邦”。而在“礼仪之邦”中有很多的传统礼仪美德,其中我觉得最不可缺少应该是从古代流传至今的一种传统礼仪,叫做“孝敬”。

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句古话,叫“百善孝为先”,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先要会孝敬自己的父母,才会去热爱自己的国家。

在古代,汉文帝刘恒就是以仁孝之名闻名以天下,他的母亲卧病三年,每次母亲吃药他都会亲口尝过,确认没事后才给自己的母亲喝,汉文帝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我相信有些人一定看过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年轻的女人忙碌了一天家务,晚上打了一盆热水准备给自己的`妈妈洗脚,这件事被他年仅五岁的儿子看见了,当女人帮自己妈妈洗好脚回到房间时,瞧见她年幼的儿子端着一盆热水摇摇晃晃地走来,憨憨地说道:“妈妈,您辛苦了,今天我来帮您洗脚。”这种精神是多么可贵啊!而且是发生在一个5岁的小孩身上,更别说是我们这些十几岁的少年身上呢。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对他并不慈爱,常在他的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导致王祥失去了父爱,继母总是让他去干一些脏活累活,比如打扫猪圈,牛棚等,一年严冬,继母朱氏生病了,请来江湖郎中看病,说是要吃新鲜鲤鱼和黄雀才能好,大冬天的,王祥自己跑出去,用体温化冰,捉鱼。这个举动感动继母,流传千古。后来,王祥改名为孝感。

传统礼仪中“孝敬”只是其中的一种,它还有很多其它种类,我希望大家从我做起,从小做起,带动更多的人们学习礼仪,继承从古到今的优良礼仪美德,因为这些才是“礼仪之邦”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