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成长中的励志故事优秀9篇

导读:小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但这些经典的故事深入浅出地诠释了许多人生大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下面是勤劳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编的成长中的励志故事优秀9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励志的成长故事 篇一

战国时期魏惠王因为齐威王违背了盟约,所以想要发兵攻打齐国。身为国相的惠施为了劝导魏王息兵,请来了国都的一位贤士戴晋人。戴晋人见了魏王问道:“关于蜗牛,君王知道吗?”魏王说:“知道。”戴普人说:“蜗牛长着两只触角。左面的角上有一个国家,称为触氏;右面的角上有一个国家,称为蛮氏。为了争夺领地,两国交兵开战,伏尸数万,胜者追了十又五天,才收兵回营。”魏王不以为然地笑说:“这不都是虚假之言吗?”戴晋人说:“不是虚假之言,不信的话,我来为你论证一下:以君王看来,四方上下有穷尽吗?”魏王说:“没有穷尽。”戴晋人又问:“人的心巡游过无穷无尽的宇宙之后,返回到人世,可不可以说人世渺小到了似有似无?”

魏王说:“对。”戴晋人紧跟着又问:“人世既然渺小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而魏国只是人世间的一个很小的地方,国都又是魏国之中很小的一块地方,君王又是国都中很小的一个形体,那么,相对于无穷无尽的宇宙而言,跟蜗牛右角上蛮氏国的国王又有什么分别呢?”魏王说:“没有什么分别。”

戴晋人离去了。魏王好似被引入了空旷无际的太空,看不到人世,更看不到魏国,体悟到人世和国土的渺小,感受到了征战和扩疆的无聊,认识到交兵争胜,所得不过蜗牛一角之地,实在没有多大意义。于是称赞戴晋人为“大人”,认为他有如此眼光,远远超过了圣人。

成长中的励志故事 篇二

小时候经常听妈妈说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人生无书如鸟无翼,智慧无书如天无日。如果我们一生都能有书相伴,我们的灵魂就不会空虚,我们的思想就不会沉闷。每次去书店,妈妈都会给我买很多我喜欢看的书。

我回家后和我一起读书。首先,我和我一起读童话。童话就像一滴清凉的露珠,将阅读的最初喜悦投在心里,许多真相在妈妈口中变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长大后,妈妈给我买的书就混了。记得有一本书《无人岛上的鲁滨逊求生》,内容幽默风趣,画面搞笑,非常好。这时,老师说:读一万卷,写得好,多读就能写出好作文。我们要学习鲁滨逊遇到麻烦不慌张,用自己的大脑去克服困难的精神。我忍不住大喊我也要冒险。

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三国志》。他还向我讲述了这个动人故事中的一些曲折。介绍了里面的几位大侠,让我每天都认真读一读。然后告诉他这件事。起初,我所说的结巴并不顺利。妈妈还告诉我,我读书和还书的。时间有三:从心到口,从口到手。我被鼓励再看一遍。渐渐地,我的故事变得越来越好。后来,老师经常夸我讲的好。

现在妈妈不再陪我读书了。但每天睡前一小时的习惯,我始终没有改变。

成长励志小故事 篇三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一次演讲时拿出许多五颜六色的纸带,分发给每一位听讲者,要求他们每人裁下一段30厘米的纸带。只能用目测,不能用量具测量。然后,又要求每一位听讲者裁150厘米和500厘米的纸带各一段。大家裁完后,企业家掏出卷尺仔细地测量一条条纸带并公布结果。

30厘米一组,平均误差不足5%;150厘米一组,平均误差上升到11%:500厘米一组,平均误差高达19%。由此看来,目标越小,越集中,越容易接近目标;目标越大,越宽泛,越容易偏离目标。

世界著名撑竿跳高名将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记录,将成绩提高一厘米。当他成功地跃过6.25米时,无不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25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倒。”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原因有时竟在于目标太大,让自己感觉遥不可及。如果我们能把目标缩小一些,定近一些,如果我们具有布勃卡那样的智慧,把目标缩小到“一厘米”,那么,人生中也许会少许多懊悔和惋惜,会多许多成功与喜悦。

关于成长励志故事 篇四

励志故事1:范镇的低调人生

北宋嘉祐年间,一场庄严肃穆的殿试正在进行。宋仁宗端坐在金銮殿上,两边站满了文武大臣和中榜的进士。主考官庞籍向宋仁宗汇报完科举考试的总体情况后,大声读出了前三甲的名字。可是,当宋仁宗和文武百官都把目光投向殿外等待新科状元范镇出列时,却迟迟不见人影。

原来,在北宋科举考试中,殿试的次序不是按照成绩高低来安排,而是按照生源所在地来排序的。不过,当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考中进士第一名的考生在主考官报出前三甲名字后可以越过次序直接向皇帝毛遂自荐。然后,皇帝会亲点这个人为新科状元,会给这个人很高的职位。这种机会十分珍贵,就连平时很清高的人也会在这时候厚着脸皮自我吹捧一番。

主考官庞籍有意做了一下停顿,他期待范镇出列,第一个接受面试。可是,范镇却依然站在殿外一动也不动。其实,范镇早已经听到庞籍读自己的名字。不过,范镇对这种科举考试中的特权非常反感,他认为所有进士都应该一视同仁地接受皇帝面试。因此,范镇决定放弃这次毛遂自荐的机会。庞籍等了好一会儿,见范镇没有动静,只好按照次序开始进行面试。范镇的名字排在第79个。他站在那里一声不吭,直到庞籍念到第79个名字时候,他才出列应答,并且应答后迅速入列,没有多说一句话。范镇这种低调做人之风让宋仁宗和所有大臣肃然起敬。自此,这种殿试歪风就被彻底取消了。

其实,这只是范镇为人处世中的一件小事。淡泊名利,低调做人,这一直是范镇的为人之道。在一次朝廷官职调整中,范镇本应该得到馆阁校理之职,但负责此事的官员却给他安排了一个较低的职务。许多人都为范镇鸣不平,而范镇却一笑了之,欣然接受。四年后,朝廷再次调整官员。宰相庞籍了解到范镇的情况后,向宋仁宗上奏道:“范镇这个人有杰出才能,却又为人低调,真是难得的人才呀!”于是,宋仁宗便听从庞籍意见,直接越级提拔范镇为直秘阁、判吏部南曹、开封府推官。

范镇对自己个人名利看得很轻,但对国家大事看得很重。在工作中,他常常在别人争相说话的时候沉默不语,而在别人都不敢说话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说话。宋仁宗没有儿子,在立太子事儿上犹豫不决。因为涉及皇帝的敏感问题,一般大臣们都不敢进言。可是,范镇却接连上书,请求宋仁宗设立太子,避免大宋之乱,宋仁宗一直没有答应。为此,有人向宋仁宗弹劾范镇,说范镇这样做是为了得到忠臣的名声,进而能够得到晋升。范镇道:“我这样几乎是求死,怎么会有求名声、图晋升的嫌疑呢?”不过,在范镇上了第十九次奏折后,宋仁宗终于答应从宗室中册立太子,完成了稳定大宋江山社稷的大事儿。

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当时,范镇任宰相。范镇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特别是反对《青苗法》,认为《青苗法》不仅不能减轻农民负担,而且会滋生地方官腐败的土壤,让农民更加贫穷。为了阻止王安石变法,范镇竟然把皇帝批示的同意司马光辞职的诏书压下来,还给宋神宗。在王安石的猛烈反攻下,范镇被迫辞去官职,告老还乡。不过,事情果然像范镇预料到的一样,王安石变法不久,农民的负担更重了。于是,天下的百姓都开始怀念和赞颂范镇的美德。苏轼对范镇说:“你虽然不做官了,但是,你的名声却更高了,恭喜你呀!”范镇一听,严肃地说:“真正的君子是在祸患尚未形成时加以消除,让天下人受到好处,而我却做不到。现在,天下老百姓还在因此而受罪,我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公元1087年,范镇无病而终,终年82岁。他一生经历了五任皇帝,虽然最后被迫辞去宰相之职,但是,他那种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品格却名垂青史,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励志故事2:新铁榔头朱婷

她是新一代的“铁榔头”,她说:“如果热爱一项运动,就一定要勇敢地坚持下去,因为做任何一件事情,只有坚持才是最难得的。”她在里约奥运会女排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和决赛分别获得28分、33分和25分,成为中国女排的得分王,被评为本届奥运会女排最有价值球员(MVP)。她就是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朱婷。

90后的朱婷是河南的一个普通农家姑娘,她前面两个姐姐,后来又添了两个妹妹。上了初中后,13岁的朱婷身高已经达到了一米七十多,体育老师发现了这个特别的苗子,于是,把她推荐到周口市体校。,朱婷又幸运地被选拔到省体校排球队。她从零开始,准备姿势和移动、传球、垫球、发球、扣球、拦球、拦网……渐渐地她喜欢上了排球。

在省体校训练的几年,朱婷非常刻苦,冬天训练时,手臂接球肿胀通红,火辣辣的疼,但她从不叫苦,很快掌握了传、垫、发球技术。在苦练之下,朱婷进步神速,扣球、拦网技术特别突出。后来,她加入了河南省队和国家少年队、青年队,并为河南鑫苑女排效力。刚开始参加比赛时,她的手心一直冒汗,害怕接飘球。不过,她身体素质好,弹跳很好,经过几场比赛后很快就拔尖了。

平时刻苦训练的朱婷慢慢地有了自信心,接发球时,队友常常能听到她自信地说:“我来!”,朱婷进入国青队,开始在世界赛场崭露头角。8月,她与队友合作获得世界少年女排锦标赛亚军。亚洲青年女排锦标赛,朱婷全面爆发,帮助国青队夺得第十冠,朱婷本人荣膺最有价值球员。她在不断进步,赛场上,重扣得分之后,总是自信的一声吼,然后霸气的与队友互相击掌,国家女排主教练郎平似乎看见了当年自己的影子。

,朱婷进入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从那一刻起,她就锁定了头号进攻手的位置,也展现了强大的进攻天赋。但下三路的技术并不算好,每当她接球、垫球出现问题时,郎平总会手把手告诉朱婷应该怎么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世界级的主攻手。练习防守的时候,她不知道一天扑过多少次球,地板比自己的衣服都干净。付出终有回报,当年8月,经过三轮激战,中国队以全胜战绩荣膺澳门站冠军,比赛中,新人中最突出的无疑是主攻手朱婷,第一次亮相成年组世界比赛,三场得69分,成为中国队第一得分手。

比赛中的朱婷,展现了出众的网上攻击力,在打不开局面时,总是她站出来攻城略寨,在对保加利亚和荷兰队的比赛中,她都在关键时分进攻得分,显示了极佳的心理素质。可以说,朱婷上演了“一站成名”。人们欣喜地发现,中国女排在主攻位置上又多了一位值得信赖的年轻主攻手。8月21日,中国女排获得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女排冠军,朱婷率被选入本届奥运会女排最佳阵容,并获得里约奥运会女排最有价值球员,更加成熟的朱婷将在奥运会后到欧洲闯荡。

年轻的朱婷以优异的表现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位置,很多人都觉得她幸运,其实所谓的幸运,就是当你准备好了的时候,机会来了。努力拼搏才能成就辉煌人生。

励志故事3:我的人生没有妥协

1995年,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于部专修班在全国招生。他考上了,他揣着仅有的8000元从安徽老家来到了北京。

底,他拿到了大专文凭,打开一看——斜纹底文,全部印着“成人”的字样,他笑说:

“这不是毕业文凭。是我的成人礼呢!”

尽管25岁的大专生有点老,他还是凭着主持经验与实力,进入北京电视台实习。

他兴冲冲地搬进了台里位于西三环的地下室。但他住进去后心不由得凉了——10平米,上下铺,8个男人抽娴喝酒,打呼噜。但真正不可忍受的是没有上镜的机会,他每天只能对着本子和话筒抑扬顿挫地配音。

当时的主任罗影说:“宋朝刑罚有一项叫‘杀威棒’知道吗?心气儿再高,也得在这儿憋着!',足足半年不给镜头,他熬着,没事就去台里看别的主持人怎么播音,很苦闷的时候,他能一夜抽完一包阿诗玛。别人都睡了,只有他的娴头一明一暗,直到抽醉倒地。

那年春节他没有回家。

,他和一位名叫朱朝辉的农民青年同时崭露头角。这一年的6月20日。山西临汾吉县人朱朝晖骑着一辆粉红色本田250摩托车,沿着父亲设计的跑道,成功飞越黄河壶口瀑布,创造了历史。

为了报道这次飞越,北京台把转播台开到了壶口瀑布现场,准备跨省直播。带队的是王惠副总编辑。当时共有5位主持人,分担不同角色。年纪最轻的他被安插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现场只要说一句话就OK:“朱朝晖嗖的一下就飞过去了!”

虽然只有一句话,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敷衍了事。当时电脑尚未普及。他在来之前便详细查阅了壶口的资料,到达当地立即与实际情况核对,然后到瀑布现场进一步考察,拟定出方案:穿上救生衣爬到瀑布下面,找消防部门借一根粗缆绳把自己拥紧。这个角度能拍出来瀑布的险峻——史无前例。

“飞跃”的前晚小组开会。王副总编辑说:“镜头过来,可能说30秒!也可能说5分钟,你们都说说看。”

别人都说一两分钟,他一口气说了10分钟——中间没停,有历史故事,有当地民情,也有拍摄角度。

后来的正式直播中,安排给他的镜头最多。回台之后,变化随之而来。他被调到了“公益歌曲大擂台”,只做大型节目,年年主持北京台春晚,成为台里一哥。

生活稳定,薪水丰厚,他却在出人意料地参加了央视二套的《魅力新搭档》比赛,并最终拿下第三名。

随后,央视新闻节目《朝闻天下》制片人约请他主持。他不分昼夜地做了7个样片,正式播出后,反响很好。

在播报汶川大地震、西南大旱和玉树大地震时,他三次难以抑制内心的伤痛而哽咽,使得亿万观众备受感染,他的率真性情获得广泛赞誉。他的名字也随之家喻户晓。

他就是于20获得“央视十佳主持人”的赵普。在成名前,他当过兵、做过保安、m过服装摊、打过零T,甚至一度无业。但无论生活怎样艰难,他都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求。

如今,面对自己收获的荣誉与生活的现状时,他显得一如既往地坦然。他对记者说:“你看过钢淬火吗?温度最高的时候,钢的质地最软。完全冷却下来,钢才变得坚韧。我这个年纪,一直在路上。妥协吗?不!我会坚持下去。”

励志故事4:对手成就伟大

,37场对决,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半决赛可能是林丹和李宗伟在奥运赛场上的最后一次交手了。

虽然他们已经略显老态,但网友们仍把他们在里约赛场上的对决称为“两个神的对战”。大家似乎已经不再在乎谁输谁赢,只想静静地享受两个羽毛球天王为我们带来的比赛盛宴。当李宗伟最终战胜林丹,两个相爱相杀多年的老对手、老朋友赤膊相拥时,不知有多少观众在电视机前热泪盈眶。

的汤姆斯杯羽毛球赛上,林丹和李宗伟初次见面,那时已被册封为“超级丹”的林丹,轻松击败了初出茅庐的李宗伟。一年之后,李宗伟复仇成功,从此,林丹和李宗伟几乎轮流包揽了各项羽毛球赛事的冠亚军。

也是从那一刻起,江湖开始流传着关于他俩“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可这12年来,若林丹没有遇到李宗伟,李宗伟也没有碰上林丹,他们的职业生涯也必定没有如今的灿烂夺目吧。

对李宗伟而言,林丹就像是他竞技场上的一道关卡。他必须竭尽全力去攻克这道难关。他说:“要是没有林丹这个对手,我不会那么刻苦地训练。”

林丹也说:“因为有李宗伟,我的冠军奖杯才具有更高的含金量。”没有李宗伟,决赛场对林丹而言永远不会完美。相信当林丹想偷懒不去训练时,脑海里一定会浮现李宗伟那张颧骨高凸、汗流满面的脸。

在别人眼中,林丹与李宗伟只是对手,可是除了他们自己,没有人能明白,这样的对手竟比朋友还要难得,这样的对手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无敌是多么的寂寞,于是乎上天让羽毛球场上有了林丹与李宗伟,让篮球场上有了乔丹与马龙,而古龙亦为笔下的西门吹雪安排了叶孤城。最强劲的对手,往往也成就了更强、更好的自己。

赛场下,林丹与李宗伟彼此无言,他们只在场上见,他们只用球拍对话。就像西门吹雪和叶孤城在紫禁之巅相遇的那一刻,世界静止了,仿佛世间只有他们……

正因为有了更好、更强的你,才有了后来更好、更强的我。

励志故事5:从第一份工作里掘金

每一次历练,都可能是未来的雏形

歌星克林顿·布莱克14岁那年,得到了一份为《休斯敦邮报》拉订户的工作。虽然为了完成工作。他得每天辛苦奔波,但他还是很珍惜这份得来不易的工作。但工作中遇到的阻力,还是让他很是烦恼。

有一次,布莱克遇到了位态度极其不好的户主。当布莱克敲开门向他推销的时候。他粗暴地打断了布莱克的话,冲他呵斥:“走开,我根本不需要什么该死的报纸!”然后他粗暴地关上了门,剩下布莱克在门外发呆。

虽然布莱克对他的态度很生气,但为了完成销售任务,他还是调整了一下情绪。再次硬着头皮敲响了这户人家的门。并不顾户主恶劣的态度,耐心地向户主介绍了报纸的详细情况。最终,他成功说服了户主,让户主订了他们的报。靠着这样的坚持,布莱克很快从众多业务员中脱颖而出,其销售业绩成了同事中的佼佼者。

这次勤工俭学经历,让布莱克受益匪浅。从中他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确定目标后,无论在实现这个目标的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只要坚持就会有成功的希望。岁月的脚步匆匆,18岁成人后,爱好音乐的布莱克确定了自己的事业发展目标:做一个职业音乐人。之后在他的音乐生涯中,他无数次遇到过网难和阻力,但每次,他都坚持了下来。最后,他赢了,成了一个被人追捧的著名的歌星。

无独有偶,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也是这样一位善于从第一份工作中掘金的企业家。1988年,24岁的杨元庆正在中科院自动化所做论文。他当时的人生目标是去美国拿一个博士学位。为了在出国前找一个跳板。杨元庆决定先在中关村找一个工作。恰逢联想面向社会招收高层次的人才,他便什么都没准备就跑来了。找到二楼的一个办公室。主考官面试了半个多小时,初试过关;复试以后,被正式录取。但没想到的是,自己竟被分到公司做销售。这不符合他的理想,因为他学的是理论,是想去搞科研的。但他还是接受了这份阴差阳错的工作,开始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到处推销产品。当时,联想还没有自己的产品,主要是替别人代理产品。因为联想的知名度不够,他的推销过程并不顺利。在他的推销过程中。他遭遇了无数的尴尬,被客户骂过,电话被客户摔过,还经常站在客户的门口一等就是一个半天。虽然这份工作离自己的梦想相差甚远。但这份临时工作却让他得到了全面的锻炼。接待客户、开票收款、焊接网线、出差去用户那里一点一点调试机器,跑来跑去做售后服务。虽然学了七年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用得很少,但他因此学会在那个时代中国企业家最缺少的一种东西:做市场。成功后的杨元庆回过头来看那段在联想做推销的经历时。他得出一个结论:“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本来就是打基础的时候,专业对不对口不是非常重要,重要的是能在工作中得到历练,并通过工作积累成功的经验。”

.获得胜利的方法 篇五

故事:有人用一块玻璃把一条蛇和一只青蛙在水池里隔开。在开始时,蛇要吃青蛙,它一次次冲向青蛙,却一次次撞到了玻璃隔板上,它吃不着。过了一会,蛇放弃了努力,不再朝青蛙冲去。当玻璃隔板被抽掉之后,蛇也不再尝试去吃青蛙了。

点拨:其实获得成功的方法很简单,别因一时的失败失去信心就可以了。

感悟:人生路上,各种各样的障碍无处不在。克服障碍难免要经历失败和困苦,屡败屡战坚持下去的是胜利者,屡战屡败最终放弃的成了失败者。

励志的成长故事 篇六

最近,我与朋友聊天,他说他有一个远大的目标,需要好几年才能达成。朋友看上去已被这个宏伟的目标吓倒了,他甚至有点沮丧。他所想的都是要实现这一目标所要做的诸多事情,他总是说:“我做不了这些。”

这让我想起一个关于时钟的故事。这只时钟已在一个老者家里的壁台上放了好几年了,它在不停地转动。新年伊始,它计算了一下,发现自己那个最长的针一年要转动31,536,000次。计算出这个巨大的数字,时钟一下就被镇住了。它自言自语道:“我做不到,我转不了这么多次,太多了。”所以,它停止了转动。老者发现时钟停了,问时钟为什么,时钟道出了原委。老者听后对时钟说:“你不需一次性转31,536,000次,而是让你一次转一下。”听了老者的话,时钟又开始工作了。

制定目标时,想像最终的结果是有好处的,但要达到目标是就要一天做一点点,而不要奢望一次性完成。

——不要被宏伟的目标吓倒,只要一天一点点,目标就会实现。

成长经典励志故事 篇七

在我的成长路上,有快乐也有烦恼。当我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就获得一次又一次的成长机会。这其中,有一件事令我难忘,它让胆小又害羞的我渐渐变得勇敢又开朗。

有一次,学校组织演讲比赛,主题是数学家学习故事传说。我很想参加比赛,但又担心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出丑。回家后,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加油,重在参与嘛,不用怕出丑,大家不会笑话你的。”妈妈鼓励我。第二天,我鼓起勇气报名参加了比赛。

接下来的准备过程中,在妈妈的帮助下,我找到一篇简短又精彩的故事传说。每天放学回到家,我都在练习背诵这个故事传说。我还找来妈妈充当观众,反复地模拟演讲比赛。

期盼已久的正式比赛终于来了。比赛前,老师开始排序号,我是4号选手,上场次序还挺靠前的。临上场前,我心跳剧烈,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这时候,我回想起妈妈陪我练习的情景。我在心中反复默念:一定不能让妈妈失望!

终于到我了。我平静地走上讲台,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起故事传说。故事传说讲到一半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大脑一片空白,忘记了接下来的台词。怎么办?怎么办?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很快平静下来。这时候,故事传说的场景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很快就用自己的'语言把内容组织了一下,把这个故事传说讲完了。最后,靠着勇敢和机智,我不但顺利完成了演讲,还获得了三等奖。

这次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我知道,只要有耐心,有勇气,微笑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我,就能不断地超越自己!

成长励志故事 篇八

成长励志故事

在我13岁那年,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爸爸告诉了我一句话,这句话至今依然响在耳边。

那时的我又高又瘦,像个清扫棍,站在离家不远的康涅狄格州海边的一座跳台上。我们正举行一场假期跳水比赛,在朋友的鼓励中,我进入了决赛。

另一名进入决赛的选手,她不但跳水技术相当棒,而且已经17岁了,有着维纳斯般的标致身材。我羡慕地注意到,场上所有的掌声都是送给她的,这不禁让我恼火起来。当她从水里游上来时,迎接她的是观众的口哨声和欢呼声,这不只是因为她跳得好。在她面前,我有些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不配和她比赛。

这时,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我的泳衣上身的关键扣子突然崩开了!我没有请裁判给出一点时间去换泳衣,而是以这个意外为借口放弃了比赛。我用手捂着胸前的泳衣,双脚朝下从跳台上跳进了水里,当然也就立刻输掉了比赛。

我爸爸正在一条小船上等着我,把我拉上船后,他没有安慰我什么,而是说:“罗莎琳,你一定要记住一句话:放弃者绝不会赢,赢者绝不会放弃!”

“放弃者绝不会赢”,此后,在我想证明自己不比身边的男孩子差时,在我从干草棚上跳下来摔断了腿时,我都低声对自己说着这句话,这句话伴随着我成长起来。

多年后的一天,我走进了纽约一间小排练室,来这里学习舞蹈课,为在一个音乐喜剧里扮演角色做准备。舞蹈训练很难,我感觉自己永远也学不会似的。“这个音乐节奏快,恐怕你的腿太长,跟不上。”教练不耐烦地说。

我气得满脸通红,拿起夹克就往外走。这时,我突然想起了跳水那一天父亲说的话。我把夹克放了回去,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继续练习,练到我的双脚都麻木了,但我最终掌握了这个舞蹈动作。

和很多简单的道理一样,在我遇到的麻烦越大的时候,就越是感到爸爸这句话的深刻。后来我去了好莱坞,事业刚见起色,就陷入了最可怕的低谷。那时我很长时间都是在扮演一个职业女性,但我觉得自己的未来是在喜剧角色中,可是没一个人给我机会使我走出困境。一天下午,我感觉再也受不了了,就去找导演。“我已经是第19次扮演这个角色了,演恶心了。”我抗议说,“我无法再从这个角色里学到任何东西,就连我每次上台用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但是导演根本没心思听我的话。

后来我看到出现了一个扮演喜剧角色的机会,就一次又一次地央求着要演这个自己喜欢的角色。为了让我闭住嘴,导演终于给我安排了一次试镜。我按导演的要求,以四种不同的角度来试演这个角色。试镜结束后,我问导演:“我可以演吗,只一次,以我的方式?”

我曾经一连几个星期在更衣室的镜子前以“我的方式”练习过,虽然我不敢肯定自己有机会扮演这个角色。后来导演说:“罗莎琳,你演得还真有些感觉。”于是,他让我在电影《女人们》中扮演西尔维娅,这个角色为我的事业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爸爸的这句箴言在我的个人生活中也在一直支撑着我。我以前从不知道“病”是什么滋味,可在我的儿子兰斯出生后,疾病就成了我的常客。在我的健康每况愈下的时候,我老想用酒精和催眠药来麻醉自己。“放弃有什么不好?”我问着自己,“我应该认命。”

但是我再一次想起了爸爸的那句话,没有沉沦下去。经过了4年的休养,我又回到了正常的、积极的生活中。

后来,我出演过许多部电影。作为肯尼修女基金会的联合主席,我每周还要抽出一些时间去那里工作。在忙碌中,我忘记了自身的烦恼。和那些我在医院里帮助过的患有小儿麻痹的孩子相比,我自己的任何麻烦都显得微不足道。

我始终在心里感谢着爸爸,13岁那年跳进水里时,是他把我拉了上来。没有爸爸那句箴言的指引,我不知有多少次会在生活这片海洋中茫然漂荡。

成长励志故事精选 篇九

励志故事1:“鬼才”黄永玉的人生故事

他设计的中国邮政第一套猴票,现在的价格已经翻了2万倍;

他画的《阿诗玛》和毛主席纪念堂山水画名扬天下;

他的文学作品《这些忧郁的碎屑》等名列畅销书排行榜;

他是一位全能艺术家。

当他追求心爱的姑娘时,连一辆自行车都买不起,但这并不影响他与爱妻幸福地度过一生……

木刻才华初露头角

黄永玉,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城沱江镇。童年的黄永玉很调皮。那时,外婆家门外有一个荷塘。黄永玉调皮捣蛋时,外婆就抄起鸡毛掸子要找他算账。他就把一个高大的脚盆滚到荷塘里,自己躲在里面。因为小时候个儿不高,黄永玉坐在脚盆里看到的荷花像房顶那么高。后来,他开始画荷花。他画的荷花大部分都是从根底向上望去的角度,就是当年外婆家池塘里的荷花带给他的那种感觉。

1936年,黄永玉正沉湎于绘画的时候,曾在凤凰城显赫一时的黄家家道中落,几代相传的“古椿书屋”不再有往日的欢歌笑语。黄永玉跟着他的一位亲戚去了当时福建厦门的集美中学,从此远离故乡,独自一人开始新的生活。

由于不安心学习,黄永玉留了5次级,成了集美中学里同学最多的学生。但是,黄永玉的文艺细胞特别发达,他很快就在木刻、绘画等方面崭露头角。

1939年,黄永玉的木刻《下场》发表在福建永安《大众木刻》月刊上,他因此得到有生以来的第一笔稿费。拿着汇票,他心想:“真给钱吗?”为了壮胆,他拉了两位同学跟他一起到邮局去取款。他对同学说:“别跑!你们在门口等着,有什么事要跑,我们一起跑。”进去后,他真的取到了钱。拿着钱,他的手都在发抖。5块钱对于那时的他来说,实在是太多了,请同学吃完饭,还有结余。黄永玉以出色的木刻作品在地方叫响,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称他为“神童”。

冲破阻碍赢得爱情

为了谋生,黄永玉来到德化县一家瓷场做小工,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在那些还没有烧制的陶胚上画上一些花草。这对于黄永玉来说,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后来,为躲避战乱,他去了江西省信丰县民众教育馆做与美术相关的工作。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位美丽大方的广东姑娘张梅溪。姑娘的天真纯朴以及聪明伶俐,深深地吸引了他。

张梅溪的父亲是一位很有钱的将军。在家庭的熏陶下,张梅溪从小酷爱艺术和文学。当时,有好多人都在追求张梅溪。其中,有一位在航空站工作的青年,人长得很潇洒,他知道张梅溪喜欢骑马,每次找她时,他都要牵一匹马邀请她到树林里游玩。那时,黄永玉连一辆自行车都没有。但他没有放弃对女孩的追求。通过侧面打听,黄永玉了解到这位年轻人爱表现、夸耀自己,为了打败竞争对手,进而赢得张梅溪的芳心,黄永玉选择吹奏小号,向姑娘展开了猛烈攻势。当他远远地看见张梅溪走近,就在楼上的窗口吹号欢迎她。

那时,黄永玉的兴趣在刻画方面。有一天,他看中了一块梨木板,很想买,可他兜里只有8毛钱。当时,他的头发很长,在心爱的姑娘面前不免显得有些羞涩,他想理发,但选择理发就买不成梨木板了。张梅溪明白他的心思后,爽快地说:“你去理发吧!”他直率地说:“理发,木板可就没有了。”

正当他愁眉苦脸之时,张梅溪给他送来一块他想得到的木板。从那以后,他们成了一对令人羡慕的情侣。

不久,他们俩相爱的事传到了张梅溪的父亲那里。父亲将女儿狠狠地教训了一番,她的家人非但没有支持这门婚事,反而都苦口婆心地劝她不能跟一个流浪汉结婚。父亲把张梅溪关在家里,也不让她给黄永玉回信。

黄永玉感到很沮丧,伤心地离开了张梅溪,只身一人来到了江西赣州。在那里,他很快找到了一份报馆的工作。有一天,正当他难过之时,忽然接到张梅溪的电话,她说她从家里跑出来了。黄永玉听了惊喜万分,可转念一想,她没有钱怎么跑出来的呢?原来,有一支演出队正在韶关演出,张梅溪以出去看戏为由从家里跑了出来。她把带出来的金链子卖了,然后坐了一辆运货的车来到了赣州。

黄永玉半开玩笑地问:“如果有一个人爱你,你怎么办?”张梅溪故意说:“要看是谁了。”黄永玉说:“那就是我了。”张梅溪回答说:“好吧。”两人相约从此永不分离。

岁月沉浮牵手应对

1948年,黄永玉和张梅溪来到香港,在九华经一幢小楼上筑起了爱巢。1953年2月,黄永玉听从表叔沈从文的劝告,与张梅溪一起,抱着7个月大的儿子从香港来到北京,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科任教。黄永玉有一股我行我素的风格,他总是想着法子从生活中找乐趣:偶尔会跳窗子进教室给学生上课,美术课上给学生放西洋音乐,养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在家里,张梅溪帮他一起悉心饲养了一大群动物,不仅有狗,还有猫头鹰、火鸡,甚至还有猴子、狗熊、小梅花鹿……

这段日子里,由于生活安定,且有夫人的悉心照料,黄永玉创作的木刻《春潮》、《阿诗玛》轰动了中国画坛。而后,他又开始学习国画,他喜欢上了梅与荷花。他笔下的荷花,在形态、色彩、风韵上独具一格,令人大开眼界。

1968年,听到有人说“北京现在批黑画了,有个人画了个猫头鹰,结果出大事了”。他不以为然地说:“画个猫头鹰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也画过。”后来,他自己跑去看展览,想看看到底是怎样一幅画让大家反应这么强烈。没想到他画的猫头鹰挂在正中间,被批得最厉害的就是他。很快,他就被关进了“牛棚”。在中央美术学院被关进“牛棚”的众多教授中,最让造反派们伤透脑筋的就是黄永玉。造反派们拿皮带一下一下地抽他,他就一下一下地数数,站着一动不动地让他们打。打到最后,他还说:“一共被打了224下。”

当时,黄永玉没办法抗拒。但是,他有权利不哭不喊。在他看来,不能还手的时候,就让别人看看他挨打的派头和风度。他从不向打他的人求饶,从不写别人的揭发材料来减轻对自己的处罚。于是,他受到更加猛烈的批斗。

在那些风雨飘摇的岁月里,黄永玉一家人被赶进一间狭小的房子里,屋里光线很差。张梅溪的身体本来就虚弱,加上这一打击,就病倒了。黄永玉心急如焚,请医生为张梅溪治了也不见好。他灵机一动,在墙上画了一个2米多宽的大窗子,窗外是绚丽的花草,还有明亮的太阳,顿时满屋生辉。后来。黄永玉被下放到农场劳动了3年。在这段时间里,张梅溪一直默默地承受着一切打击。

耄耋之年童心未泯

历经磨难的两个人,在动荡的年代里,育有一子一女。黄永玉给一对儿女分别起名为黄黑蛮、黄黑妮。同为画家的黄黑蛮说,自己之所以有这么一个特别的名字,是因为父亲希望他“黑一点儿、蛮一点儿”;女儿黄黑妮是一位雕塑家,她说父亲是“一个有趣的老头儿”。

在家里,黄永玉是位好父亲、好丈夫,张梅溪是位好母亲、好妻子,黑蛮、黑妮是他们的好孩子。现在的黄永玉,在中国的北京、香港以及意大利都有家。舞文弄墨、刻木铸铜仍觉不过瘾,黄永玉又在京郊矗立一件巨型艺术作品——占地6亩的“万荷堂”。每年8月,红花绿叶,是黄永玉最流连荷塘的日子。

现年89岁高龄的黄永玉依然童心未泯,活脱脱一个老顽童。他热爱孩子、喜欢养狗、喜欢音乐,喜欢一切新鲜的事物。有时,他会买一个假面具或者假手枪,拿出来吓唬一下别人。他把自己比作跑马拉松的运动员,并非要跑第一,但是一定要跑到终点。

婚后半个多世纪,张梅溪默默地伴随着黄永玉,漂泊中有她的身影,成就中有她的祈福,患难中有她的分担。而在张梅溪女士眼里,夫君黄永玉是一只“小黄牛”,一个“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恋爱的时候,黄永玉的那把小号丢失了。年初,黄永玉在香港九龙曾福琴行花1万元港币买回一把小号。回到家,他问张梅溪说:“老婆,想听什么曲子?我吹给你听。”

在黄永玉眼里,此时的张梅溪依然是53年前那位妙龄女子;在张梅溪眼里,此时的黄永玉依然是当年窗口里那个吹号的小伙子。爱情,在他们的人生里,依然年轻。年轻的爱情,让黄永玉这位历经艰辛的艺术家的人生故事充满浪漫色彩。

励志故事2:给梦想一个成长的空间

1982年9月2日,她出生在上海市一个普通职工家庭。在她小时候,父母曾因为她的前途发生过激烈的争执:母亲希望她学习舞蹈,将来成为一名舞蹈家;父亲则希望她好好读书,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在两条道路之间,她选择了舞蹈。

自此,她开始了逐梦之旅。4岁那年,她进入舞蹈学校学习舞蹈。有一次练功,她摔伤了胳膊。第二天,她就催着母亲送她去舞蹈学校。当时,天正下着蒙蒙细雨,父亲心疼地说:“孩子,你不要命了。不好好养伤,会落下残疾的!”她说:“爸爸,我不怕,我要当舞蹈家!”父亲只好含泪看着她们母女消失在雨中。

八九岁时,她已经是上海市小有名气的童星了。为了舞蹈梦,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她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父亲与母亲离婚了。家庭的变故并没有阻止她追梦的脚步。,她初中毕业时恰遇上海警备区战士业余文艺演出队在全国招兵买马,她报名并通过了测试。

在新兵训练的日子里,她几乎忘记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由于年龄小,她常常因为做不好动作而受到批评。为此,她哭过、闹过。可是,部队里只有兵,没有乖乖女。她在哭过鼻子之后,不得不加班加点地训练自己的体能。那时候,她最大的理想就是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兵”。

终于,她成了一名合格的兵,进入文艺兵队伍。舞蹈是她的强项,她满以为自己不用学就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文艺兵。可是,很快她就发现自己的想法错了。以前她练习的舞蹈,追求的是弱柳扶风的柔和之韵;而部队的舞蹈,体现的是持枪上阵的刚健之美。好在艺术是相通的,通过研究和刻苦练习,她把刚健与柔和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舞蹈风格,很快在部队崭露头角。

有一件事对她的刺激很大,并使她日渐成熟起来。春节,部队领导让她在全军“双拥”文艺晚会上领舞。这是很多老兵的愿望,她不由得有些飘飘然了,不自觉地在言行中表露了出来,甚至以舞蹈家自居。有一天,她无意间听到领导准备另外找人领舞的消息,惊出了一身冷汗。于是,她端正态度,开始反思自己表演上的缺陷。经过艰苦的“补课”,她保住了领舞的位置,并且深刻地认识到,再有本事的人都不能骄傲。

退伍后,她的舞蹈技艺日趋成熟,距离舞蹈家的梦想只有一步之遥了。这时候,她决定放弃舞蹈,走进上海银都艺术学校学习表演,因为她觉得演艺之路更适合自己。

她的演艺之路刚开始,大型电视剧《玉观音》的导演就相中了她,她成功出演了女主人公安心。自此,她一路星途辉煌。

她叫孙俪,主演过《幸福像花儿一样》、《小姨多鹤》、《后宫·甄嬛传》等大型电视连续剧,夺得了金鹰奖、大众电影百花奖等诸多奖项。204月,孙俪荣登福布斯华人明星榜,成为风靡全球的影视明星。

给梦想一个成长的空间。从舞蹈到士兵,从士兵到演员,她有过太多的理想和追求。但是,如果没有舞蹈和当兵的历练,她不可能一夜成名。其实,人生就是这样,有些弯路我们必须走。成功,也许就在前面的拐弯处等你。

励志故事3:生活,永远值得期待

白岩松大学毕业后实习,被分配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为给实习单位留个好印象,白岩松要求自己首先不能迟到。于是,他改变了在大学期间晚睡晚起的习惯,每天凌晨5点钟起床赶班车上班。到了实习单位,人也变得勤快起来,打水、扫地这些杂活全由他一人包揽。

两个月后,实习结束。但能否留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白岩松还没得到正面的答复。接下来,他就在焦急和不安中等待实习单位的消息,惶惶不可终日。不久,实习带队老师告诉他:“由于你在实习时表现不错,单位打算要你。”听到这句话,堵在白岩松心口的那块石头终于被放了下来,整个人也焕然一新。不用再奔波,前途也有了着落,心情自然是极好。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白岩松可谓是前途一片光明。但是,生活一般是不会按常理出牌的。正当他为此而欣喜满怀时,一场风暴悄然而至。

忽然有一天,实习老师告诉白岩松:“国际台不再接收中文编辑!”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国际台之梦破碎了。一瞬间,白岩松从虚幻的梦中醒了过来,心情一下跌入万丈深渊……

一阵惆怅后,白岩松又开始为前途奔波。

一天,得知广东一家电台招人,白岩松立马买了张去广东的火车票,打算再为前途拼一把。就在这时,另一个机遇不期而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在招人。他犹豫起来,很想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应聘。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竞争异常激烈,他心里没底,不知自己行不行。

犹豫再三,白岩松决定试一把,不管成不成,反正试完这把再去广东也不迟。

白岩松没料到,正是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命运。

由于所抱希望不大,白岩松在面试时也就没多大的压力,表现得十分自然平和。面试结束后,他被告知,面试结果要过几天才出来。这下,白岩松又陷入纠结之中:广东那家电台的招聘截止日期马上就要到了,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没有给任何说法。如果退掉去广东的火车票,会不会鸡飞蛋打、两头落空?

最终,白岩松决定等待。

几天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给白岩松传来消息:你已被录取!

再后来,全国人民都知道,白岩松到了中央电视台。

在一次接受采访中,回首这段往事,白岩松感慨地说:“人生的确是无常的,常常让你猝不及防,弄得你手足无措,甚至狼狈不堪。不过,人生的可爱之处,多半也就在这无常之中。因为你无法预知未来将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才会去期待,才有意外的惊喜。”

生活,永远值得我们期待。

励志故事4:优雅地去败

1990年8月15日的晚上,澳大利亚国立艺术戏剧学校的演出大厅,正在进行一场紧张激烈的选拔赛。最后胜出的三名同学,将有机会被保送到澳大利亚戏剧学院,一所培养影视明星的高等学府。

由于输者将直接被淘汰出局,因此,现场的气氛剑拔弩张。第七个上台表演的是一位梳着两条小辫的姑娘。或许是有些怯场,她原本背好的台词念得结结巴巴,台下的观众吁声四起,评委们也摇头叹息。愈是这样,小姑娘就愈紧张。结果,她没有完成演出就退出了比赛,被无情地淘汰出局。

按照比赛规定,所有比赛选手,无论输赢,均要在比赛结束后,上台谢幕。但是,很多选手看过成绩之后,认为自己进不了前三名。所以,当比赛即将结束时,那些被淘汰的选手都选择了离场。

小姑娘却没走,她坐在观众席上,先是用纸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然后又将自己有些散乱的辫子重新梳理了一遍,这样看起来,她精神了许多。坐在她旁边的一位大人说:“孩子,你的比赛结束了,这里没你的什么事了,你为什么还不走呢?”小姑娘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微笑,没有一点儿沮丧的表情:“我一会儿还要上台谢幕呢。”大人说:“刚才那么多观众吁你,还有那些评委,一个个冷若冰霜,你不必感谢他们。”小姑娘认真地回答:“我不是那样想的。我今天表演不好,只能怪我准备不足,上台紧张,况且,不是所有观众都不友好的,我就看见有人给我鼓掌了,还有几位评委冲我笑了呢。所以,我对他们,必须表示我的谢意啊。”

这时,比赛已经结束,小姑娘的成绩排在最后一名。当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后,小姑娘第一个走上舞台,带着甜美的微笑,冲台下的观众和评委深深地鞠了一躬。她虽然失败了,但她的笑容与优雅,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

之后,这个小姑娘已成长为澳大利亚最炙手可热的荧屏女王,她叫凯特·布兰切特。在谈到如何面对生活时,她曾不止一次这样说:“如果你预感到即将失败,那就优雅地去败。”

励志故事5:机会藏在勤奋中

那一年,他退伍回家,因为文化程度低,被安排到公安局当炊事员。

他干得很认真,踏实热情,深受同事和领导的称赞。后来,北京市公安局规定,大专以下学历的人须得另行安排工作,领导照顾只有小学4年级文化的他,让他到一家机关自办的小饭店里去帮忙。那饭店经理看他年轻又勤快,刚好手边又缺人,便向机关要求让他多留几天,冒充值班副经理搞搞接待,结果他干得异常出彩,这一干就是。

这期间,他自习文化,从借来的初中课本学起。他白天上班,晚上抄写生词,每天都忙到了晚上八九点。他喜欢看书,那个年代,新华书店只有马列和毛主席著作等“革命”书籍,他读了在书摊上买的几本旧书,觉得自己写写也不会比它差。他心想,我写的也一定能变成铅字。他虽无学历但有几分阅历,当过兵,唐山大地震他参加过抢险救灾,经历中也有许多使他怦然心动的东西。于是,每天晚上9点以后,他便开始写小说。尽管夏天热得汗流浃背,他全然不顾,奋笔疾书。

开始他把小说都写在各种笔记本上,塞在家中的壁橱里。有一次,他的父亲偶尔找东西翻到了,便问他:“你在写东西?写小说?你还写小说?”这让他很紧张,心里忐忑不安,他很希望父亲能看看他写的那些东西,但仍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问:“爸,您看了吗?”没想到爸爸说:“后边的呢?快拿来!”他暗自欢喜,他知道,自己成功了!

于是他把这部长篇小说又仔仔细细誊写了一遍,悄悄地寄了出去。可是一等3个月,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他有点不甘心,就斗胆跑到编辑部打听,原来他的稿子还原封不动地堆在地上!这时,他恳切地对编辑说:“老师,我等了3个月。请您拆开看一下,只看两页文稿!”编辑说;“那好吧。”他又说:“如果您看行,再看一章。不行,下个月我来取走。”

一个月后,出版社的编辑找上门来,通知他,小说要出版。结果,1985年,他的长篇小说出版了。那部小说叫做《便衣警察》。《便衣警察》一时风靡全国,洛阳纸贵。同名电视剧也走红荧屏,大江南北,竞相热播。

作者海岩一举成名。此后,《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玉观音》《深牢大狱》《五星大饭店》《舞者》等著作部部畅销,相关电视剧也部部叫座,他获奖无数。人们评论说海岩是近10年来最勤奋的作家,也是每年发表作品字数最多的作家。

海岩既是一位成功的作家,也是一位成功的经营者,管理着国内数家知名饭店,还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兼职教授。在谈到生活的体验时,海岩说:“我觉得人生的长河中有许多偶然的浪花,你不必担心没有这个,没有那个,只要勤奋,就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