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抗击疫情的感人小故事,大家看完有什么感受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下是美丽的编辑给大家找到的抗击疫情志愿者的小故事通用8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抗击疫情的小故事 篇一
春节是与家人团聚的日子,但是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让今年的春节变得与众不同。除夕夜,没有了欢歌笑语;初一,没有了走亲访友。许许多多的医务人员放弃团聚,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安危逆行挺进疫区,而我的妈妈就是其中一员。
我妈妈是浙江省中医院ICU的一名护士,常常戴着一副眼镜,留着一头长发,平时脸上总带着微笑,给人一副和蔼可亲、温柔体贴的感觉。以往,在我的心目中,妈妈是一个严格,却又有一点胆小的人。比如,有一次家里进了一只老鼠,妈妈看见了老鼠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吓得哇哇大叫。
可是,我又觉得妈妈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在我们在吃年夜饭的时候,妈妈第一时间响应国家的号召,毫不犹豫地写了请战书。初一 一早,我就看见妈妈一边劝说和安慰弟弟,一边收拾衣物,急匆匆地赶往集结地,准备向武汉挺进。半夜,我问爸爸说为什么还不睡,爸爸说“我要等妈妈到了才能睡”。
之后的几天里,我有点担心妈妈在那边的情况,希望妈妈早日归来。但是,在和妈妈视频通话中妈妈却乐观地开导我说“不用担心,那边防护很好,让我们放心,不必担心!”
这就是我勇敢的妈妈,我以后碰到困难也努力做到不要退缩,不要逃避,做一个像妈妈一样勇敢的人。
抗击疫情的小故事简短 篇二
“我们的年夜饭,是一份简单的盒饭,没有桌椅,就站在一边,蹲在角落捧着碗吃。”
1月24日的除夕夜,注定是个不眠夜。挖机工人王伟接到施工通知,当天下着雨,他戴着厚厚的口罩,踩着泥泞的地面,像战士一样,扎进火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
2月2日,武汉火神山医院如期交付。10天10夜,这背后是近7000余人的鏖战。高强度劳动下,每一名建设者虽然非常疲惫,但王伟说大家都很亢奋,像“打了鸡血一样”。
还有一个开挖掘机的小伙子,听说自己驾驶的挖掘机被称作“蓝忘机”,通过直播成为网红之后,忍不住对着记者侃侃而谈:“以后我的小孩子大了,我肯定也是要当爷爷的嘛,我可以跟我孙子讲讲,我们以前为了大武汉,为了祖国,做出过贡献!”
抗击疫情的小故事 篇三
梁寅:“我会打起饱满的精神,像往常一样完成每项工作。”
黑框眼镜、个头高瘦,1986年出生的ICU护士梁寅是这支男护士团里的“老大哥”。在抵达荆门后的第二天,他就和同事们走进了病区。
一次,为了给一名60岁的危重症女性患者实时调整适合的呼吸支持,他每隔一个小时就要给她抽血进行血气分析。
然而,穿上防护服后,即便是一个简单的抽血动作,都变得异常艰难。
在层层防护之下,医护人员的视觉、听觉、触觉都受到了影响:隔着护目镜的水汽,要看清患者的血管并不容易;两到三层手套让手指不再灵活,扎针时要分外小心;还有厚重的整套装备,让他在处处都是监护设备的ICU里走动时不得不加倍小心……
但即便面对这些艰难的体验,梁寅依旧说:“我想我会打起饱满的精神,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如同往常一般完成每项工作。”
卢州:“我是一名护士,服务好患者就是我的职责。”
支援荆门的护士卢州说:“这就是前线ICU,一个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
作为ICU护士,卢州遇到过一些患者的突发问题。有一次,在得到医生允许后,卢州帮一位患者摘下氧气面罩喝水。
但令卢州没想到的是,喝完水后,这位患者却不愿再戴面罩。患者离开面罩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将使病情加重。
面对这种危险情况,卢州和他的同事王昊囡只得费尽心思地用语言和手势进行劝说。好在一两分钟内,他们就成功说服患者戴上了面罩。
卢州说:“我是一名护士,服务好患者就是我的职责。”
刘福伟:他“秒杀”抢到支援名额
79年出生的刘福伟,是邵逸夫医院重症监护室里年纪最大的一位男护士,大家都喊他“老刘”。
在第一批同事报名支援武汉的时候,刘福伟因为上夜班,没赶上报名。他给护士长留言说,等下一批去支援前线。
2月10日,看到科室群里发出支援湖北荆门的通知,他和十七八个同事抢着报名,最终刘福伟“秒杀”抢到名额。报名后,因为来不及准备,他只回到宿舍收拾了几件衣服,就和医疗队一起出发了。
老刘说,家里人很支持他的决定,现在是最需要他们出力的时候,他应该挺身而出。
当刘福伟进入病区开始工作时,他一次次被温暖的细节感动着。
刘福伟说:“第一天进入隔离病房护理病人的时候,一些清醒的病人看我们的眼神,都是带着感激之情。和我一起搭班的当地医院护士长也不停地对我们大家表示感谢,感谢大家的千里驰援。”
他也希望随着他们的到来,尽可能地救治更多的重症病人,让他们看到希望。
这些看似平凡的小故事;
发生在梁寅、卢州、刘福伟身上;
也发生在男护士团每个人身上;
男护士或许不多;
但面对疫情;
厚重防护服下的;
无论男女;
都只有一个身份;
那就是:抗疫战士!
感谢你们;
身着白衣;
成为挡在疫情面前的勇士;
向你们致敬!
我身边的抗疫情小故事 篇四
从“小兵”到“大将”,“疫”往无前
——记掘港镇芳泉村卫生室高xx
高xx是如东县掘港街道芳泉村卫生室一名90后医生,芳泉村卫生室辖区18个行政组服务居民近3000人,医务人员连室长就2人。她就是一名多面手“小兵”,平时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的“五花八门”事儿也不轻松,在这次抗疫阻击战中,“医少人多”更是一种挑战。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反弹和沉重的工作压力,瘦弱的“小高”医生咬着牙顶了上去,配合室长把卫生室各项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
虎年春节过后,高xx主动报名成为一名核酸采样医生,采样点采样或是上门采样,白天或是黑夜,骄阳或是暴雨,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多少天来,她没有按时吃过一顿饭,没有睡过一次安稳觉。一天深夜,她用三个小时独自完成了1000余人的核酸采样,创下“小高”医生核酸采样新记录!
“喂,高xx,你回家后收拾好换洗衣服,到刚组织的云顶大酒店隔离点……”高xx放下电话,来不及细想,急忙回家收缀生活必需品,第一次单枪匹马来到抗疫一线阵地,成为一名“先锋官”——隔离感控监督员。
高xx一下子从“小兵”转变成“大将”。过去“小兵”高xx总是听从分工,现在入驻隔离点专班,她是“新娘子上轿头一回”,硬着头皮做了“大将”。新筹建的隔离点有9名工作人员,分成防控消毒、健康观察、信息联络、安全保卫、后勤保障、病例转运、人文关怀等七个小组。高xx不仅要负责隔离点人员分工,还要对每个小组的工作事务进行记录上报,穿着防护服的她从早到晚忙个不停,24个小时待命。
一起工作的同仁赞称她说:“想不到看上去娇气的她,一点不怕苦、不怕累,把隔离点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有板有眼!”
记者采访时问她:“24小时在隔离点待命,自己觉得情绪有什么变化?”
“没有一点情绪那是假话,身心疲惫时会想我的爸爸妈妈。”高xx眼圈渐红。
想不到母亲怀抱中的宝贝女儿高xx,在这场特殊“战斗”中,是一位“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多面女战将”。
我身边的抗疫情小故事 篇五
xx抗疫笔记
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彭xx
如沐春风的3月,xx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在得知我院要派人赴沪支援核酸采样检测工作后,我主动请缨,随即被分配到xx核酸检测基地参与支援。4月3日晚,我完成了6小时不间断核酸采样工作,正准备拖着疲惫的身体回酒店时,看到了科室群再次发出支援xx核酸采样的信息,我再次报名。很快,就接到分管领导的通知:凌晨4:30集合再出发!在此期间,院领导们连夜为我们准备了足量的援沪物资及生活用品,临出发前院党委书记、院长为我们加油鼓劲,使命感瞬间油然而生!
自4月4日至今,我们5天往返xx3次,对接的是xx浦东的高东镇,那里有集装港口,有两个大型保税区,有众多企业,还有居民,人口较杂。第一次,我被分在革新村,那里有1200多村民,因为村委会提前准备很充分,村民们配合有序,我们赶在中午12点之前全部采样完毕,在村委会和村民的感谢声中我们一起合影留念。第二次,我的任务是采集密接和次密接人群,由两名城运人员开车带我们入户采样。有厂区的打工者,有个体老板,还有每天奔波于各个工作点的抗疫工作者及志愿者们,听说他们中很多人都已经两三个月没能回家。生命重于泰山,疫情等于命令,防控就是责任!4月9日,我第三次奔赴xx核酸采样,这次我负责的是小区封控楼的住户,由居委会书记和一名志愿者组队一起上门入户采集,由于xx重新更换了系统导致采集登记进度尤为缓慢,我们一直晚上11点才开始返程,到达酒店已是凌晨1点!整整14个小时,我们没吃一口饭,没喝过一口水,也没上过一次厕所!
支援的过程是艰辛的,我内心也是矛盾的。但回想起视频时儿子的一句“妈妈,您上‘战场’的样子真帅!”还有那些隔离群众期盼和感激的眼神,我认为所有的付出都值得!现在我在酒店隔离中,或者说正待着使命再出发!愿疫去安来,美好如期而至!
我身边的抗疫情小故事 篇六
“疫”路梅花分外香
——记岔河镇中心卫生院缪xx
缪xx,岔河镇中心卫生院病区护士。如果没有狭路相逢的疫情,她在同事眼中就是恬淡随和、不急不躁的大姐姐。然而,当随着一通电话召唤进入隔离点医学服务岗的缪xx却好像变了一个人,都说这个“服务员”干脆利落,什么难事都能摆平。
3月26日中午12点,还在医院值班的缪xx,接到了进驻岔河格林晶品医学观察隔离点的紧急通知!在了解自己岗位的工作内容后,顾不上给任何人打电话,稍作收拾,立即赶到隔离点报到,此时距离隔离人员入住仅剩20分钟!她迅速带领两位年轻同事再次熟悉隔离点工作流程和要求,仔细检查准备的物品并指导战友做好自我防护。
面对略带焦躁的40名外地某农贸市场的隔离人员,缪xx一边安慰,一边测温、采样、信息采集、房间安排,一切井井有条。就在紧张工作的同时,她的电话铃声已在更衣柜了响了好多遍。有人提醒她接个电话,她说现在哪有时间,忙好再说!时间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过去,一切安排妥当,这时缪xx才想起电话的事,11条未接电话!是妈妈和南通工作的哥哥打来的!这时她才知道,就在她紧张忙碌的时候,她年岁渐高的妈妈在老家不小心摔倒,造成了锁骨骨折!此时的缪xx心急如焚,多想马上来到妈妈身边!她稳定好情绪后,麻利地远程安排起妈妈的手术,叮嘱丈夫,拜托同事。尽管一切都算顺利,作为女儿,妈妈手术时不能陪在身边,心中总有几分愧疚!不能陪伴、照料母亲的缪xx只能每天电话与母亲沟通,深明大义的母亲也理解女儿,她对女儿说:“你安心工作吧,你的领导、同事对我太好了,你只有好好工作,才是最好的回报啊!”
缪xx到隔离点工作已经两个多星期了,每天24小时连轴转,不分时段,随时都有隔离对象入住。她主动值夜班,因为她知道很多成批次隔离对象都是在夜里10点以后进点,测温、采样、信息采集、房间安排等一套程序下来,基本上就到天亮了。平时,她用护理人员特有的细心和耐心去关爱每一位隔离对象,送吃递喝,带衣带药,对特别需要照顾的对象她更是照顾有加,用自己的言行,让隔离点有了家的温暖,有一次她还做上了“和事佬”。有一家三口刚来隔离点时,夫妻俩为了隔离的事相互抱怨,甚至恶语相向,9岁的孩子抽泣着躲在一边不敢出来,缪xx见状,主动问明原因,跟他们谈心拉家常,耐心开导,托人给孩子买需要的学习用品。隔离结束后,工作人员在房间的桌子上发现了一张画有梅花和笑脸的作业纸,而且纸上还喷上了香水,旁边还有一行稚气未脱的字——“请交红梅阿姨”。
缪xx成了这个隔离点的“主角”,领导认可她,同事喜欢她,隔离对象也忘不了她,连她自己也打趣自己,原来一个慢条斯理的人咋就变成了雷厉风行的样子?
我身边的抗疫情小故事 篇七
坚守“疫”线冲锋在前
——记掘港镇中心卫生院院长赵xx
这个春天有点难忘,疫情之下有无奈、有煎熬,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有那么一群可爱的人用自己的方式默默为这场战“疫”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仿佛于阴霾中照进来的光亮。
赵xx,掘港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在大家的眼里她阳光开朗,洒脱干练。整天给人的感觉就是对工作充满了无限激情,可熟悉她的人才知道,她白细胞只有2。62,血红蛋白浓度只有74。她是一名卡口负责核酸检测的“点位长”,冲锋在前,哪里需要奔赴哪里;她是一位基层医疗机构疫情防控的“指挥长”,统筹调度,率众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一天24小时,从白天到黑夜,电话铃声、短信信息声、微信群滴滴声、QQ群滴滴声……数不清的各种铃声从不同条线传来,声声入耳,事事关疫情。
2020年大年初一,当时疫情刚刚爆发,她带着护理部主任去云顶大酒店给四个武汉人测温、消毒。看到他们床头的感冒发热药,她也有恐惧和不安,但是疫情之下无退让,她不断安抚着自己和队友。在防护服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只能穿着一次性雨披,每天按时监测。直到这四名武汉人员安全离开如东,她才松了一口气。高速卡口开设检查点后,她第一个报名参加卡口检查工作。白天在医院上班,晚上在高速路口上夜班。寒来暑往,2020年在高速路口上了49个大夜班,28个小夜班,在一次检查劝返过程中,对方不配合,猛推车门,砸到胳膊上,导致她右肘关节碰撞出三片骨碎片,需要手术取出。遇到阴雨天或提重物会疼痛难忍,一直靠吃散利痛缓解。家里人一直催着她去手术,她说:“疫情结束后再安排,现在的我不能休息。”2021年,格林酒店作为县级隔离点,交由掘港镇中心卫生院负责。她和院领导班子从酒店的初步改造到不断完善到正常运行,事事亲力亲为。俄罗斯入境人员和昆山转运人员期间,她靠前指挥,带领着医务人员一忙就是通宵,防护服下即使汗流浃背,也能就地躺着睡着。为了确保政府水利工程不受疫情影响,她和住建局等部门的领导同志们,往返1600公里去河南新乡接农民工。简陋的环境里,吃着泡面,微笑着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农民工普及防护知识,指导他们穿戴防护用品。她说:“细微之处守初心,关键时刻显担当,急难险重的时刻,就是检验我的责任和担当的时刻。”
2022年2月15日,南通人欢乐祥和的元宵节被“发现1列阳性”的消息打破,暂停、取消、关闭……各处都开始拉响警报一时间全城戒备,南通进入疫情防控的紧张状态。接到卫健委紧急通知让她去曹埠高速路口做点位长,负责路口的核酸采样、送样等相关工作。接过点位指挥棒,在关键时候顶上去,作为点位防疫调度工作的第一人,点位长对应着一个个有血有肉无畏冲锋的普通人,正是他们为我们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固堡垒。她也是一名妻子、一位母亲、一个女儿…。“妈妈今天也不能回来吃饭,你在家好好听爸爸的话”晚上6点,她接到了女儿的电话,电话那头是女儿满满的失落,她只能匆匆安慰一番,然后继续投入工作。作为院长,同时也是孩子的妈妈,疫情当前,她只能暂时把家庭放在一边,一心扑进防疫工作中。
她细致、耐心,从很大程度上能提升职工的凝心聚力和干劲。对职工的各种问题,她总是换位思考,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她善于利用各种活动,从多方面激发职工积极向上的情绪。尤其是疫情期间,对于各个防疫岗位的工作人员慰问、慰问家属、帮助他们解决家里的实际困难。溢扬人员在洋口隔离的那段时间,经常去看望工作人员,大到防护用品,小到生活用品和零食,亲力亲为准备好送过去。他们换下来的衣服,紫外线消毒好后,她拿回来清洗好再送过去。疫情以来,大家被分在不同的抗疫岗位上,虽然辛苦,但是毫无怨言,乐观积极,24小时接受调度,高速路口、隔离酒店、发热门诊、疫苗接种点,哪里需要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我们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了各项防疫任务,为如东的疫情防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因为责任在肩,所以勇往直前,因为使命在心,所以义无反顾,积合力以致胜,汇众智而功成,我们正在迎接,胜利归来的路上。
抗击疫情志愿者的小故事 篇八
我们,是党员,是社区工作者,是一群最平凡的人。但是你却无法忽视我们的存在。因为无论你走到哪里,或是喧闹的大街、谧静的小巷,或是错综复杂的住宅区,都能瞥见那匆匆而过的身影;无论你是家藏万贯,或是贫寒无助,还是安享小康,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总是会第一个想起我们,因为我们是你的知心人,是与你的生活密不可分的一个群体。我们就像社会这部大卡车上的螺丝钉,不经意却又时时维系着车的完整和安全,用我们辛勤的汗水呵护着你的安宁和幸福。我们就像永远不知疲倦的老黄牛,任劳任怨、勤勤恳恳,默默的耕耘着岁月,耕耘着这一片热爱的黄土地。
我们是繁忙的。社区的工作千头万绪,是总也做不完的,我们是辛勤的蜜蜂,不知劳苦的为这个世界增色添彩。小小的办公室里永远挤满了前来办事的群众,旧旧的办公桌上永远堆满了做不完的资料,而那辆吱呀乱响的自行车上永远载满了我们为人民服务的一腔热情。人口普查期间,我们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吃过一顿热饭菜。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我们顶风踏露,披星戴月,总是赶在人们上班之前或下班之后,守在门口调查登记。熟悉的、陌生的、热情的、冷漠的,我们看遍了所有人的脸色。在关键的时期,一眼望去,办公室里的灯总是通宵透亮。有多少回,婆婆抱着嗷嗷待哺的孩子寻找年轻的母亲;有多少回满眼痛心的丈夫陪伴着身怀有孕的妻子,有多少回担忧的父母一遍遍地催问深夜还不回家的女儿。我们是辛苦的,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世上最辛苦的职业,但我们是快乐的,因为忙碌让我们体验到了人生的价值。
我们是无畏的。非典肆虐的时候,市民谈之色变,而我们却不得不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挨家挨户喷药消毒。发放宣传资料和药方,还要配合白衣天使上门为返乡的人员建立档案,跟踪查访。全天24小时只要电话铃声响起,我们就要走出家门。我们来不及为家人和孩子熬一碗中药,也顾不上多安慰年迈的双亲,更无暇顾及自己的安危。因为我们知道群众需要的是我们真诚的微笑和热情的关怀,我们是信心和力量的源泉。所以,我们别无选择。
我们是无私的。5月12日,撕心裂肺的大地震摧毁了兄弟姐妹美丽的家园,也撕碎了我们的心。当党和政府日夜营救着每一个生命时,千里之外的我们,也站在了同胞们的身后。我们为亲人哭泣、与国同殇;我们微笑喊加油、鼓励同胞挺起胸膛。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捐款,缴纳特殊党费;我们四处奔走,发动群众为灾区人民奉献爱心,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国家、为灾区人民分担痛苦。因为我们是党员,与国家共进退,与人民共患难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可是我们也是脆弱的。当同样忙碌的家人好不容易抽空想和我们谈谈心时,我们只能报以歉疚的眼神;当乡下的父母想要我们陪她们逛逛街,我们又让老人失望而归;当因为加班而把年幼的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时,孩子委屈的面容依然会让我们潸然泪下……想起这些,我们便会感到满心的酸楚和难过,因为我们也是人,有着和别的人一样的心情和欲望。我们渴望富足、平淡和安逸,我们渴望别人的理解、宽容和信赖,但因为我们是党员,当我们站在党旗下庄严的宣誓时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无私的付出和奉献,得到的却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没有奢华的住房,没有优厚的待遇,也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可我们为什么却从不退让?诗人艾青曾这样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满泪水,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因为爱,我们努力拼搏;因为爱,我们开拓创新。我们用青春的色彩让党旗在阳光下更加鲜艳,我们用无私的爱让党性在平凡的岗位上熠熠生辉。让我们张开真诚的翅膀,在社区建设的蓝天上自由飞翔,用我们的汗水和智慧谱写出人生最华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