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4篇白鹿原读后感,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白鹿原》读后感 篇一
此书《白鹿原》已经是93年买的了,当时正等候在伊势丹工作的发小下班,在淮海路思南路口的书店买下。后来被张菊偶尔看见,称此书她心宜已久,呵呵,我也忘了当时有没有借给张菊看过。
那时初阅,并未写下任何读后感想。近时听闻将拍成电视,再次拾来重温,真谓之好书。
正直、高风的白嘉轩,教子有方。将祖辈流传下来的一则故事,作为代代相传勤勉、亲切、认真地处世态度。
鹿子霖:祖上以行乞为生。终于有了一位能忍气吞声的人物,成了镇上数一数二的大厨,闻名威震京都。可是他并没有忘记那个曾经让他百受屈辱的炉头,雇了五个乞丐对他进行了更加残忍的报复。这就是鹿家传授下来的贬意精神。
朱先生:白嘉轩的姐夫,当地知名学者。曾一度怀着抛头颅、洒热血的热情冲去战场,行程刚开始却被告之自己的学生是因为内讧而死。一夜白头,从此再不晨诵,“读书无用”也!
黑娃是个特曲折的人物,少时缺少耐性,又因为强烈的自卑感走了那么一段弯路。书的作者认为是坏女人(田小蛾)害了一个好男人(之后又用一个好女人来证明这一点)。年过而立,突然醒悟重拾学涯,被朱先生收受为关门弟子、最喜爱的学生。这个人物有很多面可表现 ,呵呵。
我最佩服的女性是白嘉轩的妻子,整书对她的细节描述屈指可数。重点就是那段她得了瘟疫后淡定心态和表现描写。让我由衷的佩服。她直至自己失明前,缝完了自己的入殓衣。望着从未伺候过自己的丈夫,因为她的离开从此将自己收拾一日三餐,她只是用沉默代替哭泣。
娱乐新闻说已经挑选好女主角“田小蛾”的人选,不知那位能否演活这个“妖孽”。
重温旧梦,其味甚甘!
白鹿原观后感优秀范文字 篇二
很久没有读过这么长的书了,但是读起来却比想象得轻松很多,我想这主要是因为本书的故事本身引人入胜,而故事的推进节奏非常的合我的阅读习惯。故事徐徐展开,每一章都会有事情发生,要么是重要的事情,要么是没想到的事情,但故事由没有过于用力,因此不会让人急迫地想要翻完,以至于由于丧失耐心而半途而废。
回忆整本书,最让我情绪波动和留下深刻印象的情结应该是鹿子霖让田小娥去勾引白孝文了。读到该处时,我心头燃起了难以平息的愤怒,以至于无论往后发生了什么我都难以原谅鹿子霖,无法原谅这种狠下心来毁他人人生的恶毒行为。我深深地感到痛心,一个青年因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如果说白孝文死于饥饿或什么的,也许这种痛心还能早些平息,但是他又开启了人生新的阶段,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最终故事的结尾,他成了那个表面上的赢家,成为了村长,彷佛他以另一种形式成为了他本应该成为的白鹿村的族长,但是我始终不能摘掉悲伤的眼镜去看待他,我心中充满了憋屈,既不是对他落魄时的同情,也不是对他扬眉吐气时的欣慰,我对他的遭遇的感受,好像自己发现被他人算计时的屈辱和不愿面对,因此当他在这条崭新的道路上走向“成功”时,我也觉得这种“成功”只是因为无奈,充满着悲凉的色彩,让人不屑又心痛。当然事实是,白孝文后来的顺风顺水并非鹿子霖所能算计得到的,甚至鹿子霖最终也算因为此事而自食其果,这也丝毫不能解开我心中的疙瘩,只是感受到了悲剧的扩大。也许我的这种想法是病态的。
由于从未看过这本书的电影或者电视剧,也没有看过相关的读后感或文章,因此这本盛名已久的书对我而言只是一本普通的新书。这是我一贯的风格,比如我看电影,几乎从来不会再看过电影之前去看预告片或者点评或者解析,我是想以一张白纸的心态去阅读和观赏,试想一下,在阅读过程中,由于耐不住性子而翻到这本书的最后一页了解到原来故事是这样结束的,我还如何坦然地去接受过程中的展开,也许这是因为我是个结果主义者,觉得知道结局是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这也无所谓,我接纳我的这个习惯。
也正因为如此,当我读完书去查相关读后感时,发现田小娥在影视作品或者评论中的出现频率时,我就马上停下了阅读他人的评论,想先记下自己最初的感受。
对于田小娥,起初我并没有多么注意。她的故事的开端是常见的,一个年轻美貌的一般家庭的女子,嫁给了比自己年长许多的富贵家庭的老爷,在这个家庭没有多大的地位。直到她死后她的鬼魂一次次地出现,我才意识到作者在这个人物上寄托了更多东西,她是个重要人物。我曾在阅读过程中觉得这个人物有一些不真实,一个柔弱的女子,在黑娃走后,独自生活在不被周围的人所认可的陌生环境当中,而且还是住在被遗弃的村外的破旧窑洞中,在那个不安的时间里,在年馑的时候,还有足够的吃的来做臊子面,还有毒品。我依旧觉得这里的描写有一些缺失,或者说我并没有读懂这个角色。我仅仅是意识到了她的不易和独立。其实田小娥是一个有骨血的人,当她说愿意与黑娃平安地度日时,我是怀疑的,但她做到了。当她承认自己害了一个好人的时候,当她把尿撒到鹿子霖脸上的时候,我感到很震惊也很高兴,还是有善恶分明的人在的。她轻易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接纳了自己,如果不想说得这么有觉醒色彩地说,她,或者说白鹿村的大部分人,他们并没有追求高尚的人格或价值观,他们只是在自己的道德约束下,活着而已。
其实不光是她,白鹿村的年轻一代的独立很令我佩服。其中以灵灵为最。少年离家去读书,投身于革命运动便一生为之奔波,不再挂念家中父母,也同样不再被挂念。她冒着生命危险组织各种活动,她大着肚子在各地转移,最后年纪轻轻冤死于她所认可和终身追求的集体和家中。她化身白鹿回头流泪的那一刻留在了我的心里。她唯一为自己所做的事就是嫁给了鹿兆鹏,而这又与她的信仰有着天然的联系。她为什么而活呢?不是丰收的土地,不是父母的满意,不是富足的金钱,甚至不是为了自己,她不同于我身边的任何一个人。
以地方命名的书籍,它描写的是群像。白嘉轩结婚了,他爹死了,他有孩子了,白孝武结婚了,白孝文结婚了,他有孙子了,白孝义也结婚了,故事还将继续,白鹿原也还在,但是不再这么重要,不再这么热闹了,“出去的人不会再回来了”。中国乡村的衰败不只这一家,我小时候爷爷奶奶的村子还是很多人的,还搭台子唱戏,小孩子在村里乱跑,丰收的季节大家都在干活,家家户户都有人都有生气,每年过年都要摆开桌子待客。现在一年或两年回去一次,跟着去扫墓,院子都是尘土和落叶,村子里安安静静,没有人声也没有动物声,留下的只有一些老人,搬着板凳坐在某个地方,年轻人都不在了,没有人会再花钱整饬房子,因为没有必要了,连面子都不想撑了。因为社会发展了,发展总是要摒弃一些东西,同时迎来一些东西,大城市的日益繁荣和村庄存在感的消逝是相伴的,其实没什么可悲伤的,以旁观者个眼光,当数十年后,白嘉轩坐在那拆了又建修了又补的房子前,被来人告知灵灵的死亡时,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情,曾经他活跃和引以为豪的这个村庄,是否已经只留下了厚厚的尘土和年迈的伙伴们,要不满于年轻人对传统的不珍惜,还是要悲哀于一切不在的凄苦和年轻时无谓的坚守,或许,我想,只是认识到也许历史上的一切都是局限的,不需比较和算计。
白嘉轩是个神奇的人物,他的品行端正,这种端正却没有任何委屈自己去维持这种端正的行为,他的行为和内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他原谅黑娃,他接纳孝文,以及他的低头都是心之所想,行为之所到。这种统一性带给他宁静和问心无愧,这种人是很难改变的,因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渗透他,能渗透和改变他的只有他自己。他的不可反驳性深深地影响了孩子性格的形成,大儿子和二儿子像他,二儿子不用说,即使成家立业也一直想要获得父亲的认可,他是否能走出父亲的影响呢,大儿子像他,难以原谅自己的错误,也不愿意向他人包括自己的父亲低头,大儿子后期更像鹿子霖吧,他最终对黑娃的出手出乎了我的意料,他永远难以逃离命运对自己的摆弄。而女儿白灵却十分不同于两个哥哥。在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下,三儿子很难长大。
鹿子霖的一生都在于他的争强好胜,我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小时候,他就成长了好色爱酒狠心的人了。但是他的一对儿子却十分优秀。深情的兆海和坚定的兆鹏,都是奋进的年轻人。他们的心扎根于白鹿原,但他们的奋斗却在本书所描写的白鹿原之外,我们无从了解,但是可以想象两个充实的生命。
黑娃的一生是传奇的,厌恶读书而继续务农,但由于朋友而接触到共产党后,为之奔波,失败后成为土匪,后来归于国民党安排下,但最终成就共产党事业,看透纷争后归于平静爱上学习,但命运不许,时局安顿了但死了。黑娃的一生正如他所说“从不负人”,但不负于人并不是一个人生活之所爱,他用了一生去寻找生活的意义。田小娥是他生命中重要的人但却并没有影响他人生的展开。
朱先生像神仙一样,学识眼界令人佩服。无奈现实冲击着他的信仰,因为他的智慧中没有对于黑暗和不堪的研究。他是真正的儒家的代表吧。
白鹿原观后感优秀范文字 篇三
读完这本书已有数日,然而一直没有下笔,直到在电脑前敲字时还在纠结。原因有这么两点:一来是自己最近还在写连载中的小说,未来得及执笔;二来是自己确实心里没底,主要原因还是后一点。其实自己是个很喜欢写读后感的人,尤其是在看完好的著作时必定会敲上几行文字。然而这次真心的不敢下笔,像《白鹿原》这样的一部巨作,很害怕自己的文墨还不够写不好,于身边的朋友观后,对于这样的一部巨作,都不愿意再去观看,错失与这样的精神食粮思想交融的机会,那我就是罪人了。
不过心里总有这样的声音在涌动、回响,那索性就随心吧,听之任之。
首先从故事本身而言,在某种程度上是将一些儿时从爷爷奶奶记忆中听来的片段揉碎之后再拼上《白鹿原》整片整片整片的海量历史信息灌输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再一次有机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次次试着去体会那种时日的生活,那种时日人们面对生活的举措,面对生活时日的那种态度,面对世代变迁、历史更替、思潮变化的时候做出的选择,面对曾经与自己最亲的人在革命中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有着不同的命运的时候的心境。
仿佛自己就是故事里的某个平凡的角色,是这个角色是那个人物,却怎么都觉得自己作不好。
毕竟我不是那个时代的人,也确实不曾亲身经历,虽曾听我爷爷奶奶说起,那也是点滴片段,并不见得有多少体会,更何况那时年纪尚小,又怎知岁月酸甜苦辣、千姿百态!
故事主要以白鹿原上白家与鹿家两大家族为中心,到白鹿村白鹿两姓人,以及白鹿村周边的村落也就是整个兹水县的村落的人,历代争夺在白鹿原的地位,在清末朝代更替历史文化变迁影响的下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
白家是白鹿村大家族,白嘉轩、白嘉轩的父亲、爷爷等一直都是白鹿村的族长,在白鹿村德高望重,在白鹿原也是如此。
鹿家是白鹿村除了白家最大的家族,鹿子霖、鹿子霖父亲、鹿子霖爷爷等,在白鹿原村一直都是非常有地位,在白鹿原也是一样。
然而清的灭亡,民国的兴起,革命必然会给生活在那样的年代里的人们带去影响,尤其是在革命盛行的兹水县,白鹿原作为共产党革命发展的起源地之一,影响怎么可能会小。
国共合作时期到抗日时期到解放前期,白嘉轩鹿子霖的儿女都纷纷投身革命,在政治对立中,面对儿女情长、手足情谊,真想不出会是怎样的情形。当他们每次在某个熟悉或不熟悉的场合相遇,彼此会以怎样的心情开口说出第一句话。
例一:鹿兆鹏(共产党员)与鹿兆海(鹿兆鹏的亲弟弟)私定终身的人灵灵(白稼轩的女儿)最后走在一起,刚刚接受新思想的年轻人,还有灵灵怎样去面对鹿兆海,而鹿兆海又以怎样的心情去面对自己的亲哥,自己私定终身的人灵灵。原本美好的一切只是因为鹿兆海退出产共产党加入了国民党,与加入共产党的灵灵政治立场不同,固执的两个彼此都无法做出退步,最后都为革命献出生命。
例二:白孝文(白嘉轩的长子)与小额(黑娃的老婆)在黑娃被迫逃离白鹿原的时候,度过了最开心潇洒的一段光景,后来自甘堕落几乎走到生命的尽头,在饥馑年狗已经在等待着他咽下最后一口气吃他的肉。最后加入国民党,解放后成为了兹水县的县长,而与白孝文一起光着屁股长大情同手足的黑娃,在被逼逃离后辗转当了土匪之后又加入国民党,学为好人,解放后成了副县长,最后却被白孝文谋害。
他们只是小说中几个突出的角色,只是白鹿原上几个不平凡的人物,只是历史变迁朝代更替文化教条脱枷的几位先行者,然而这样这样的角色人物先行者在当时是面对着风云变幻重重困难,思想在做着一次又一次的斗争,那种火药味,现在的我们却是无法体会!
第二个从写这部小说的作者陈忠实前辈而言,陈前辈为文学的付出精神,对文学的坚强的毅力,在文学方面的素养,是小生我万万不能及。唯有敬仰学习之。当然这部小说文学底蕴史料信息以及写作方法,于我这等小生也是大有益处,如获至宝。尤其是于我这脑海似沙漠的人来说,陈前辈这部小说就是一股渊源深厚的清泉。
《白鹿原》是一部5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先不提小说的质量如何,从草拟1988。4——1989。1年,成稿1989。4——1992。3年,历经总共4年时间。摸着脚趾头想想,那是陈前辈付出了多少心血。我在看书的过程中脑海里多次有浮现这样的画面:陈前辈挑灯执笔端坐于案前,带着老花镜,微弱的灯光下,两鬓已爬有缕缕银丝,正在翻阅着历史资料典籍,一本接一本,翻过书桌上的书堆,又去翻找书架,直到找到满意的答案,才欣喜若狂的在纸上写下。多少个这样的日日夜夜,陈前辈花了整整四年时间,心中万千思想在笔尖游走,每次都是写到鸡鸣三更,还意犹未尽。
陈前辈这样的人,那是一个为了文学付出光岁的文者,心中只有一个念想为了民族的文化发展付出自己的热血在所不惜的文学界的伟人。
在此先说声抱歉,我其实不懂写作方面的知识,在这里评头论足,如有不对处,还望各位文友、前辈指正。
从整部小说的写作功力而言,无论是写作手法、还是整个故事结构的驾驭能力,都是不可多得学习资料典籍。
这部小说是以一种凝重的气氛贯穿始终,写得深沉而严谨,词句酣畅凝练。从手法看故事,是以一个冷静理性镇定思维活跃的局外人去述说一个个情节,超出白嘉轩的那种干练冷静镇定,娓娓道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藏层层韵意,看一遍怎么都不觉过瘾。再从真个小说的结构上以及对小说的情节的发展来讲,每个章节说什么人说什么事,每个短故事发展起伏次序,每个人物之间的前因后条理都非常的清晰,轻重拿捏得当,松弛把握有度。不得不令人钦佩、自叹不如。
最后说说自己的一点感慨,对于评论这样的巨作,感觉甚是惭愧。在现今社会,经济物质迅猛发展、人心躁动轻浮、精神文明开始缺乏的时代,文化已经被当成一种产品,许多人被文化产品后的利益冲昏了头脑,活在一个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城市的一个角落,每当黑夜降临心灵对那种宁静的渴望、那种孤独寂寞,让自己觉得可怜!
庆幸的是领导人习近平主席最近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对文艺创作的讲话,深刻具体,让我感触颇深,具体内容上百度查看。
读《白鹿原》有感 篇四
书摘:世间一切佳果珍馐都经不得牙齿的反复咀嚼,咀嚼到后来就连什么味儿也没有了:只有圣贤的书是最耐得咀嚼的,同样一句话,咀嚼一次就有一回新的体味和新的领悟,不仅不觉得味尝己尽反而觉得味道深远。——《白鹿原》
有人说,《白鹿原》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读这本书会让你真切明白这句话的含义。茫茫西北平原上,起伏着跌宕又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西北风情,通过描绘白、鹿两家几代人的悲喜人生,映射出整个时代的风起云涌与变换,是一部反映渭河平原甚至中国民族变迁的民族史诗。
白鹿原与世隔绝,有着自己的正义与秩序,也有着它的愚昧与斗争。但当时代的洪流席卷而来的时候,它被打破被融入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背景中,仿佛海啸拍打过来毫无还手之力。
族长白嘉轩,代表的是封建家长秩序的执行者,严肃、正直、不近人情,彻底贯彻家法族规,像一座大山压在了白鹿原上,守护着封建礼教和传统秩序。
原以为白鹿原上的日子会一直循规蹈矩的过下去,但是随着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民族解放战争等一系列历史洪流的席卷下,白鹿原一度发生重大改变,新潮的思想一次次冲击着白鹿原上闭塞农人,催生出了白灵、鹿兆海、鹿兆鹏、白孝文、黑娃等具有一定新思想、渴望变革的力量,这些人受新时代的影响,也同时影响着新时代。
田小娥是一个受到封建礼教压迫的女性,年轻的时候被卖给年老的郭举人做为小妾,没有尊严,甚至被要求“泡阴枣”。但黑娃的出现,给了她新生。为了救黑娃,她只能用自己作为资本和谈判的筹码,“勾引”白孝文,被批判、被抛弃、被利用。“人人都垂涎她,人人都唾弃她”。
田小娥是极其悲惨的,受封建礼教的压迫,被抛弃,被利用,最终惨死。书中有一句话“女人不过是窗户糊的纸,破了就撕了,应该尽快糊上一层”,足以见得当时女子地位多么低下,受压迫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书中黑娃极具反叛精神,反感封建礼教,年少时参加革命,兵败后又成为土匪,最后又在鹿兆鹏劝说下迷途知返加入游击队。黑娃年轻时性格直爽反叛却缺乏思考,只有最质朴的原始观念,最终在朱先生的感化下,潜心休学及时改邪归正。
读这本书收获很多,白鹿原上几代人的变迁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眼前,感受到了人民对于土地的热爱,劳动人民的坚韧、淳朴以及人性的自私。
令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是时代的变迁对于社会深刻的影响,还有封建社会对女子的压迫,看完书仿佛一同见证了那段历史,使人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