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精彩8篇)

很多脱贫故事,让人印象深刻,感动不已,大家身边的脱贫故事都有哪些呢?可以互相分享一下哦!高考家长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8篇我的扶贫故事征文,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以扶贫为话题的作文 篇一

今年我和爸爸、妈妈赶回农村陪爷爷、奶奶一起过春节。当车开到村口时,我发现老家新铺的宽敞柏油马路干干净净,道路两旁的小树挂上了红灯笼,像一个个红柿子,显出一派新年新气象。

刚到家,奶奶就把团圆饭摆放在桌子上,有红烧鱼、糖醋排骨、炸虾、大鸡腿……看着满桌子好吃的菜,我不禁伸手去“偷”。我拿起鸡腿刚想往嘴里送,正巧被经过的妈妈看到了。她轻轻拍拍我的手说:“现在还不能吃哟,要等奶奶一起吃。”我嘿嘿地笑着,看着一桌子好吃的饭菜,咽了咽口水。

奶奶终于忙完了,这时候爷爷就赶紧说:“来,开饭啦!”大家围坐在圆桌前,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大鸡腿吃了起来。奶奶笑着说:“慧馨,不用着急,小心噎到,奶奶知道你喜欢吃鸡腿,这个新年买了很多鸡腿,奶奶做给你吃,保管你吃个够!”听着奶奶这么说,我非常高兴,不经意地问了一句:“奶奶,你小时候过年也有鸡腿吃么?”听到这话,热闹的气氛突然凝重了些,奶奶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道:“奶奶小时候的团圆饭可不是这样的,奶奶出生在解放后,小时候正好赶上_时期,那时候国家经济还不发达,家家户户条件不是很好,在我们农村呀,过年能吃上一顿肉馅饺子就很不错了。”我发现奶奶眼角含着泪水,赶紧帮她擦去。奶奶拍拍我的手,继续说道:“不过老婆子我还是有福气的,这不,现在时代好了,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了!”爷爷接着说:“老婆子,今天是除夕夜,忘记以前不愉快的事,国家的惠民政策对我们农民来说越来越好,等明年慧馨再回家过年的时候,就可以住进新楼房啦!来,我们为了以后的好日子更加红红火火,一起干杯。”大家一起举起杯子,热热闹闹地吃着年夜饭,聊着家乡点点滴滴的变化。

今晚,奶奶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要我们学会感恩,感恩这个好时代,感恩国家的好政策。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1500字 篇二

扶贫如绣花

“妈妈是一名扶贫干部,她不仅十字绣绣得漂亮,扶贫工作做得也很好,妈妈说,扶贫就像绣花,一幅十字绣有时要一年甚至几年才能绣完,扶贫政策定好后也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交通广播讲述着扶贫故事。

绣花要精细,一针一线恰到好处,方能出精美绣品。扶贫同样需要绣花精神和功夫,精确、精准,帮到关键处,扶到点子上,方能交出脱贫攻坚战的完美答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下定决心精准绣。“万事开头难”,面对空白的绣布、颜色各异的绣线、大小不一的绣针,着实要下一番决心。要明确绣什么花型、绣多大、运用什么针法、什么时间绣完,每一针都要下对。中国的减贫计划、脱贫目标不是随随便便就定下的,是党中央做出的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世界减贫事业都具有重大贡献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考察湖南十八洞村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并强调,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为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道明了方法。据此制定时间表,细化作战图,精准施策,定能见实效。

拥有耐心坚持绣。“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画好绣样,定好绣色,就要一针接着一针扎下去,一般尺寸的十字绣需要上万针,不可能一天两天出成品,这就需要绣者保持耐心,日复一日坚持绣。扶贫堪比绣花,却难于绣花,但同样需要扶贫干部一日接着一日干下去,要做的工作很多很多。扶贫干部要善于学习,准确了解扶贫政策,苦口婆心反复宣传,把贫困群众当家人,切实抓好“扶志”工作;要详细、动态了解贫困户家庭状况,做到每一户每一人情况了然于胸,因户、因人施策到位,及时动态调整;要变“输血”为“造血”,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开发扶贫岗位,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就业、持续增收、脱贫致富。还有一些驻村扶贫干部,吃住在村,生活条件艰苦,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干得出成绩。

保持恒心跟进绣。“不经一翻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持续穿针引线加上眼部疲劳,肯定会出现扎手、打结、有细小差错的情况,也会生出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甚至还会有放弃的念头。这时候思想就要警觉,要逼自己一把,或让身边人做好督促,扶贫工作同样需要及时跟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扶贫工作要树立恒心,保持平常心。对于扶贫过程中出现的“拦路虎”,要勇敢面对,共同研究予以解决;上级党委要以“四不两直”等方式常态化开展督查、调研、排查,让各级党组织思想不放松、扶贫干部行动不停歇,贫困群众脱贫不停步。

树立信心收尾绣。“行百里者半九十”。十字绣将近成品,要树立完胜的信心,继续保持决心、耐心和恒心,开展“回头看”,检查错漏,及时补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参与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的扶贫干部是辛勤的、辛苦的,但同时也是幸运的、幸福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不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但也要正视因疫情产生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加以解决,在自我树立信心的同时,帮助贫困群众树立信心;要进一步加强摸排,发现具体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产业和就业等政策扶持力度;进行必要“回头看”,尽快补好工作漏洞,抓好问题整改,确保扶贫成效和脱贫成色,不负众望、完美收官。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 篇三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本领,我们的国家才会有前途,民族才会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有人说,是青年就要勇于攀登,誓要达到成功的顶峰;有人说,是青年就要善于创造,敢为人先,开拓向前;而我要说的是,青年就要志存高远,因为青春已经插上追求梦想的翅膀,年轻的我们就应该一跃而起,搏击长空,振臂翱翔。

2017年9月,我满怀激情来到了__乡__村,来到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扎根基层,用激情和真情奉献青春。面对陌生的岗位和环境,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在重重困难面前,我没有抱怨和逃避,而是迎难而上,因为我知道“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才刚入职的第一天支书便带着我深入村组、走访入户,了解村情民意,我学会了用最平实、最质朴的语言与群众沟通,乡村老农成了我生活的朋友;基层同事成了我学习的榜样;__乡党委政府的领导成了我成长的导师。经过不断的历练,使我从一名普通大学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社会人;不断的耕耘,使我从一名刚跨出校门的职场菜鸟,成长为一名务实的基层工作者。尽管忙,尽管累,但快乐而充实,我深信,我的人生在这里得到了锻炼,人生价值在这里得到了升华,我可以自豪的说:我对得起自己的青春,我的青春无悔!

作为当代青年,作为一名公务员村官,投身于农村工作中,就要践行好十九大的讲话精神,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我的家庭来自于农村,融入农村对我而言并不困难,把自己当作村民中的一员,始终用“诚心”做好村民眼中的“自己人”。记得在春节期间走访慰问老党员和困难党员的活动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__村烂坝塘小组的一位70多岁的老党员,刚看到我们进来,他家的小孙子就笑着跑过来要陈支书抱,认生是小孩子的本能,可是看到我们他不仅不害怕、不躲避还跑着来迎接,这让我十分震惊。我拿着准备好的慰问金递给老党员,他还让我收回去,并且深情的说:“这几年,党和各级领导对我的关心、照顾我感激不尽,现在的政策对咱们老百姓来说真是太好了,谢谢你们,请你们常来跟我们坐坐,给我们讲讲党的方针和政策,这是我们最高兴的事”。是啊!群众要的不是给他们多少钱,送给他们多少东西,只是像往常一样多到村组及农户家中走动就好。与群众话家常不难,只要你有心;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不难,只要你用心;提高群众满意度不难,只要你真心。

作为一名服务于基层的村官就要甘于朴素,就要做到接地气。许久不见的朋友,见面时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哟,这不像你嘛,裙子、高跟鞋不穿啦?”我只能笑笑回答:“现在穿不了,平底鞋挺好”。既然我们选择了农村,我们就要拿出破釜沉舟,不干出业绩不罢休的干劲;既然选择了在基层筑梦,就要舍得丢弃绊脚之物;既然选择了投身于脱贫攻坚第一线,就要拿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姿态。前不久,全县开展危房普查工作,我跟随小组来到__村星斗组一户建档立卡贫困家中进行走访工作,在我们调查完正准备离开时,他笑着对我们说:“现在国家的政策也是越来越好了,去年政府给我们的能繁母牛下了小牛,我都卖了几千块钱的,真是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每当我看到群众脸上的笑脸,我都觉得我的存在是有价值的,我能为他们做一些事情,能为扶贫工作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这也让我对基层产生了更加炙热的情感。

坚信自己的选择,用微笑和智慧将人生的梦想放飞,甘踏泥泞慰青春。“少年壮志潮头立,青春击掌要打拼”,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最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在基层,我不求轰轰烈烈,但求踏踏实实。不浮躁、不消极、不悲观,有自己的目标、奋斗的方向,我们不畏艰苦,保持一份正确的心态,做好我们的工作。既然把青春安放在乡村,就要把汗水挥洒在田野,把致富的希望留在村庄;就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发挥所学到的知识,结合村中的工作实际,服务群众,奉献热情,让自己的梦想在这片热土开出谱写出最美的乐章!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1700字 篇四

不竭的奉献:一名“30后”的扶贫故事

2020年作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载着几代人的夙愿和理想,凝结着几代人的心血和探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风华,但扶贫不只是一代人的使命。我父亲顾诗泉可以说是新中国最早的一批扶贫干部,扎根少数民族地区31年,从事着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扶贫。在扶贫脱贫的道路上,他用不懈的奋斗、不竭的奉献,凝聚着力量与智慧,传递着梦想与希望。

今年,我宅家里防新冠病毒时,再一次细细地读父亲留下的回忆录,走进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在此,我们一同分享一名“30后”的扶贫故事。

关山飞度,举家赴藏区

1958年,父亲从成都初中师资训练班毕业,本来可以分配去成都9中,他却主动申请到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工作。8月,到四川省阿坝州报到后,州领导征求他的意见,是否愿意将家属也调到阿坝州工作,他当即就一口答应了。随即回老家永川县(今重庆永川区),接上我母亲,将5岁姐姐留在家乡,抱着出生才4个月的我,关山飞度,举家赴边。先乘火车到成都再到宝鸡、天水,乘汽车到甘肃文县,再一路步行两天,到达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南坪县县城。历时5天,经过约3000里路,途径陕甘川三省。一路颠沛流离,住过脏兮兮的大车店,洗过雪山上流下来的冰冰凉的山溪水。

父亲追求的远方,物质条件十分艰苦,父亲没有打退堂鼓,而是一头扎进艰苦创业中,从没产生过下山或改行的念头,总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

学生哭了,他看到了希望

父亲去南坪中学报到时,学校正值初创,只有一个领导,一个语文教师,一个体育教师,还有一个炊事员。父亲与他们一起,开始了艰苦创业。与学校风雨同舟,一同成长。

在艰苦的环境中,父亲工作是努力的、精神是饱满的。学校刚开办的初中,只招收了两个班,名为初中61级甲板、乙班。父亲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师生关系很好,父亲对学生很爱护。没有因私事缺过学生一节课,还经常利用星期天带病给学生补课。

1959年末,州上出题统考,数学题太深,超出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因而考得不好。下课后,同学们坐在一起大哭,不肯出教室,感到没有给老师争光。

虽然学生哭了,却让父亲看到了希望,看到山区的未来。

家访遇狼,一个都不能少

那时是1962年春天,开学后,一位藏族学生没有来报名上学,据说是因为家庭贫困。这位学生勤奋好学,我父亲很喜欢他,实在不愿看到他辍学。

星期天,父亲一个人走了十多公里的山路,来到一个叫“野猪关”的地方,去学生家家访。见到学生家长,彼此谈了很多的话,才勉强说通,这时天已渐晚,父亲谢过家长的挽留,返身往回走。

从学生家出来后,天越来越黑,路越来越难走,手电筒的光也越来越弱。由于不熟悉路,错走到一条小路上。路的一旁是树林,一旁是山谷。走着,走着,父亲突然发现前面不远一个山包上,一排绿幽幽的眼睛正直勾勾盯着他,不知道是狼还是野猪,吓得父亲不敢前进,也不敢后退。那点点亮光就如一道道刀光在眼前晃荡,惊悚、恐惧,在与野兽对峙的半小时内,父亲经历了人生最漫长而又难熬的时光。就在这危急的时刻,学生家长与几位乡亲打着火把赶来了,赶跑了野兽。

原来父亲走后,学生家长越想越不放心,才与乡亲找来了,然后把父亲一直送到家。

几天后,这个学生又来上学了,并坚持读完初中。

矢志不渝,此心安处是吾乡

送走了毕业的学生,父亲站在“荒凉”的学校操场上,拍下一张照片。照片上的父亲围着一条长围巾。此时,他似乎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父亲与家人、同事同甘共苦,在贫困山区一干就是31年,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初心,守着平凡、挥洒汗水,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民族地区培养出了一大批中学生,为民族地区建设奉献青春和力量。父亲与学校一同成长,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了校长。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1990年,父亲退休。他为民族地区的教育扶贫献了青春献了终生,还献了子孙。我的一个弟弟至今仍在九寨沟县工作,这几年一直是驻村扶贫干部。

退休后,父亲仍然时刻关心着南坪中学的发展,九寨沟县脱贫攻坚的点点滴滴时刻牵动着他的心。如今的九寨沟县南坪中学是当地最大的一所学校,为九寨沟县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突出成绩。2019年4月,九寨沟县成功“摘帽”、36个贫困村退出、815户2957人脱贫。

此心不移系九寨,九泉之下的父亲可以瞑目了。

我的脱贫故事征文 篇五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点,党和国家十分关心和重视扶贫工作。推进精准扶贫,是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困人口逐步减少,农村地区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但也意味着农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面对如此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党和国家对扶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市档案局下派的驻村工作队员,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指引,积极推进乡村脱贫攻坚工作。

我作为本单位“一帮一联”的干部,积极参加脱贫攻坚专题培训,在培训中主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央、自治区和柳州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工作方法,扶贫领域廉洁和作风教育,“重精准。强基础”专项行动和脱贫攻坚考核评估方式等内容。通过培训,我对扶贫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掌握了更多的帮扶政策,理清了自己的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方向,掌握了一些工作方法。在培训之余,我还对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与第一书记和其他工作队员来交流,汲取他们的有效经验,帮助自己从容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当前,我们的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不能再以走过场等应付的心态来开展扶贫,必须保质保量如期脱贫、杜绝返贫。因此我们需要精细化的扶贫思想,促使各地区整体脱贫、全面脱贫。精准是我国扶贫进行到新阶段的新举措,符合中国国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所以对于我所帮扶的车平村,要实现真脱贫,就要深挖致贫的原因,深入基层了解农户的所需所求,积极利用本地区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品牌优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如何帮,就是我在驻村时遇到的一大问题。送上一袋米、一桶油,或者给几百元钱都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贫困户的生活负担和缓解暂时的经济困难,而这种输血式扶贫永远都不会是长久之策。要想帮助贫困户彻底走出困境,就必须帮助他们做些根本的事情,出主意,找对策,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只有真心实意,带着感情,制定对策,精准帮扶才是保障。例如对于因天灾人祸造成家庭贫困的困难户,首先要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和民政相关救助,帮助其先渡过难关,再为其量体裁衣,摸清打算,针对性地找出一条适合其自身发展的路子;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困难户,除了帮助他们落实低保政策以外,还要帮助他们的子女解决就业问题,实现以小养老解决家庭贫困。闭门造车并不能转变农民的生活条件,有时必须要借助外力,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推进产业化扶贫,支持贫困户发展优势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等,优化产品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化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成为带动帮助贫困人口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来源。积极组织农村参加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在本地城乡从事二、三产业,组织劳务输出,拓宽增收渠道,增加经济收入。

新阶段的扶贫不再是以金钱、食物等方式开展扶贫,而是转向了以文化扶贫、政策扶贫的转变。要从思想上、行动上使贫困农民能够自养,从而才能真正脱贫。

扶贫帮付,是一项爱心工程,如果只做表面文章,做好了资料档案的健全、入户改善户容户貌、过年过节慰问,那都只是解一饥,但不能解百饱。因此,作为驻村工作队员,我们不能流于形式,必须真心实意地帮助贫困户干点实事,并以此为契机,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这既是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的初衷,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1700字 篇六

“燃烧”的青春路——一名90后的扶贫故事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乡村伴随着我的成长,也从小感受到父母劳作、生活的艰辛。走出乡村,去更广阔的天地,是我年少的梦想。在省会合肥四年的大学生活,身边的同学,有来自北京、上海等各个地方的,相处之下,也让我感受到了大都市和乡村的不一样。毕业的那几个月,和同学穿梭于各种招聘会,有很多条件不错的公司向我抛出橄榄枝,有很多平台可以让我施展才华。辅导员打来一个电话,一次十多分钟的通话却影响了我,“你是党员,选调生村官是个很好的选择,家乡也有你的用武之地,父母也希望你能回家。”一夜的苦思冥想,最终决定告别我曾经梦想的地方,踏上回乡的动车。经过层层测试、选拔、培训,很幸运地成为了一名选调生村官。

2017年10月根据组织安排,背着背包,拖着行李箱,我来到了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横塘岗乡百子庵村。因是中共党员,一到村我就被任命为村书记助理,同时也是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本就在农村长大的我,到村后很快便适应了村里的生活,积极协助村书记抓好脱贫攻坚以及村级事务管理工作,并与当地村干部、驻村队员以及村民们打成一片,大家习惯喊我“小刘”,我的扶贫故事也从此刻拉开了帷幕。

“能说会道,挺招人喜欢的小伙子。”农村长大的我深知获得群众信任支持的重要性,到村以后,我和村书记隔三差五地到村民家中走访,陪留守老人聊天、倾听群众所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帮周边农户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在对群众工作有了一定的认知后,我主动参与到入户过程中,和乡亲们话家常,了解他们最关心的问题。随着驻村时间的推移,和群众越来越近了,每次入户,村民见了我都会一边嘘寒问暖“小娃娃来村里习惯不”,一边让我吃馍、喝点儿自家做的茶,如果入户正好赶上饭点儿,热情的乡亲们还会拉我尝尝自家的菜蔬,喝一碗凉凉的绿豆汤。我也很快就和村里群众混熟了,就连十里八乡的大娘婶子们见了面也能拉着我这个“小刘”唠上半个多小时,为此,乡里的年轻同事、老干部见到我还笑着调侃说我是“女性之友”。

“干活认真,挺实在的小伙子。”刚来驻村时其实还是有些不适应的,每天与村书记频繁地到农户家里入户走访,考验的不止是体力,更是与群众交流时的耐力。有时候,晚上冒雨入户,山区的路本就比较崎岖,雨后更是难以行走,入户回去以后,我仿佛是一个“小泥人”。有时候碰到不能理解我们工作的群众,心里难免还有点憋屈。甚至于刚开始工作时连家人都由于不理解经常抱怨。周末、节假日常常加班,有时候两个月都回不了家,夜里忙完了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带着关心和埋怨的语气:“就你一个儿子,也不知道回家看看,不要这个家啦?”直到妈妈在电视上、新闻上看到脱贫攻坚专题节目,看到新闻里他的宝贝儿子在干的扶贫工作,那天晚上打电话和我感叹道:“没有想到扶贫工作这么要紧,给贫困户带来这么大的改变,怪不得经常加班,你在那边好好干,注意身体,别熬夜太厉害了,有空还是要记得回家的。”

“踏实肯干,挺值得信赖的小伙子。”也许是干宣传工作的原因,在走访入户的过程中,我习惯性拿着手机挨家挨户给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等模范户照相、做展板,从贫困户中选出一批勤劳能干的脱贫典型,把贫困群众的模范事迹写成简报积极投到各大新闻网站并在全乡张贴宣传,积极引导农户转变思想观念,克服过去的“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政策引领、找项目发家,能人带动、自食其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定理想信念,帮助他们树立起脱贫的勇气和信心。村里很多贫困户在看到自己上了“新闻”后,有时候路上撞见我笑着说,“小刘,你看我又上新闻了,邻居们夸得我心里暖洋洋的,我这干活更加有干劲了。”

“来时一身书卷气,如今两袖泥土香。”回首这三年,忙碌而充实,简单且幸福,有辛酸,有汗水,但更多的是收获。我曾以为是我选择了村官这个岗位,现在渐渐明白不是我选择了村官岗位,而是我有幸被选中,有机会能够为家乡农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我的扶贫故事不一定精彩,也远远没有讲完,重要的是讲故事这种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的脱贫攻坚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工程,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大规模的脱贫任务,古今中外都没有先例,这是对人类减贫事业的巨大贡献。而身处这项伟大工程和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当中,本身就足够精彩!试想,如果把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中所有人的脱贫攻坚故事都讲出来、汇集起来,该是多么精彩、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我的脱贫故事征文 篇七

“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55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09万人;贫困发生率0.6%,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可以说,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壮丽篇章。全面小康曙光在前,这就需要我们咬定目标不松劲,在做到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满足贫困群众出行需求、唱响新时代奋斗者之歌等方面“再加一把劲”。

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做到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回首2019年,我们不仅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重大进展,而且完成新中国70年辉煌的历史书写。截至目前,全国有780个县已经宣布脱贫摘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剩余的目标数量不算多,但他们却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既要啃下脱贫“硬骨头”,又要完成疫情“加试题”,还要注意巩固脱贫成果,这就必须坚持“靶心不变、力度不减”的要求,砥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才能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不忘初心、为民服务,满足贫困群众出行需求。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交通既是基础也是先导。一趟趟开在偏远贫困地区的“慢火车”,是贫困群众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桥梁,也承载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决胜之年交通运输部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续开好全国81对“慢火车”,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的交通条件,全力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才能使贫困地区人民出行便利,也能体现出党的惠民政策贴心务实,更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筑牢坚实根基。

聚力凝心、砥砺前行,唱响新时代奋斗者之歌。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越要有砥砺奋斗的决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这一系列的“硬核”举措,都是为了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一勤天下无难事。”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唯有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切实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还要继续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在剩下200多天的时间里,就让我们鼓起“勇于担当、敢闯敢拼、苦干实干”的精气神,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迎难而上、闯关夺隘,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走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 篇八

有一种温暖,叫做牵挂,牵挂的是一方的期盼;

有一种亲戚,叫做不是亲戚胜似亲戚;

有一种帮扶,叫做用心、用情、用力;

有一种幸福,叫做微笑,灿烂在每一个贫困户的脸上……

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众多帮扶干部用真情书写出了爱心的诗篇,用奉献留下了感人的烙印。我是__市中医医院一名普通的帮扶干部__,我要给大家讲的是我在__市__镇__村的扶贫故事。

故事,首先要从我刚开始入户时说起。

“是你包我们家吧?我怕你包不下来!”贫困户__在我第一次入户走访时,这样质疑我。

“我说我家可以吃低保,你们哪个敢说我家不该享受?为什么__家能吃低保?提出来有什么用?还不是你们说了算!”这是在第一次__村召开低保群众评议会议时,__在会上说的话。

__和__都是我帮扶的贫困户,一家有低保,一家没低保,两家一直在闹矛盾。尽管我反复从政策层面给__解释低保评定的标准和程序,可说破嘴皮也没用。对于一直在医院后勤工作的我来说,包这样的两家人确实有些为难我了。“__为什么在会上‘捣乱’?为什么不听我的反复解释?是自己没有农村工作经验,还是他确实有什么难言之隐?”反复琢磨之后,我暗自下决心:既然他觉得我包不下来,我就偏要包下来,偏要把工作干好;

他现在不理解我,以后一定会慢慢认可我的。

通过虚心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同志学习、向本组村民请教,我多次到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基本情况及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将每一户的问题都一一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然后,我把他们提出的问题一个一个向工作组长汇报,并在笔记本上记下哪些是自己能够解决的,哪些是需要争取政策解决的,哪些是可以依靠村工作组集体的力量解决的,哪些是暂时不能解决、需向上一级领导汇报争取解决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了解,我感觉到我帮扶的贫困户还是很朴实的,之所以意见大,是有特殊原因的。比如,__是残疾,老婆__患有慢性糖尿病,儿子也身患疾病,却只有一人评上低保,家庭生活确实困难;

__的老婆__脑溢血后遗症行动不便,女儿出嫁后养了三个孩子,儿子三十多岁还未成亲,一家人依旧住在危房内……

摸清这些问题后,我便一个一个地解决:将__的儿子曹涣斌安排在村上的公益岗位上,每月可以增加400元收入;

为符合教育资助政策的__的两个外孙女申请教育资助;

为__、曹涣斌和__办理了慢性病证;

为有残疾的__办理了残疾证;

将__的破旧住房按程序进行了危房改造,并帮助协调材料、工人等相关事宜;

在驻村工作组帮助下,协调解决了他们两户饮水困难的问题,安装了自来水,还对厨房和厕所进行了改造;

实施串户路硬化;

帮助调解处理两家各种矛盾纠纷;

自掏腰包在“中秋”“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给他们送去慰问品……

在做以上工作的同时,为了给贫困户节约时间和路费,每次他们需要买药的时候,我都让他们给我打电话,我再利用下班时间到各个医院买药,并自掏腰包垫付10%的医药费。后来曹涣斌到新疆打工,我隔段时间就打电话叮嘱他按时吃药,如果药快吃完了,让他提前一个星期告诉我,我到医院购药后用快递寄到新疆去;

在__脑溢血发作、__糖尿病并发症发作的时候,我都第一时间到人民医院帮助他们联系医生,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

四年多来,通过用心、用情、用力的帮扶,我帮扶的贫困户喝上了自来水,走上了水泥路,住上了舒适安全的房屋,家家户户卫生干净整洁。我用实实在在的真诚付出,让他们感恩党的政策好,感恩政府领导的好,也感恩帮扶单位好。

__、__把驻村工作组和我的工作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了表达对驻村工作组的歉意和对我们帮扶工作的肯定,春节的时候,他们都会主动邀请驻村工作组队员到他们家吃饭。

“以前都是我不好,把你们得罪了,通过这几年的观察,我看得出来,你们是实实在在地在为我们__村干事,为我们__村的群众服务。其他村的什么路啊、三改啊啥的,都没有我们村搞得好,你们是最棒的!你们不要记恨我,我这个人性格就是这样,心直口快,从来不会说半点假话,既然我已经认可你们了就绝不会反悔。我现在会全力支持你们的工作,希望你们把我们村建设得更加美好!”这是2018年12月,__向__村驻村工作组说的肺腑之言。

2020年春节前,我去探望贫困户和非贫户,对他们说:“由于新冠疫情日益严重,无法在春节期间来慰问大家了,提前送上慰问金,给大家拜年。”当时大家都笑着相互拜早年,说疫情过后再见。

原以为我们家也会和千千万万普通家庭一样,工作之余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通过“宅”的方式抗击疫情。却不料,春节过后,我爱人因为髌骨骨折还打着石膏不能下地行走,我又被医院抽调到了新冠疫情留观点——落下闳酒店。在医学院读大一的儿子得知这个消息,坚定地对我说:“爸爸你安心上战场吧,家里有我,我会照顾好外婆、妈妈和妹妹的。”有了家人的支持,我毫无后顾之忧地去了新冠疫情留观点。从2月21日到4月4日,40多天时间里,我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还抽时间联系帮扶对象,关注他们疫情期间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

他们也多次给我打电话,叮嘱我一定要做好隔离措施,保重身体。

最让我感动的是,在我隔离期满回到医院上班的第一天,__就提了一口袋鸡蛋来到医院,抓住我的手说:“家门儿(指同一姓氏的人),以后我们就是亲戚了,你要把身体养好,我等你到我家里来喝酒。”

“以后我们就是亲戚了!”这句话,让我很感动,我觉得这是他作为扶贫对象对我这几年扶贫工作的认可,是一句特殊的称赞。经历过新冠疫情,我们对生命和生活都有了新的认识,也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有了更深的理解。

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是联系党和群众的纽带,是密切政府与老百姓关系的桥梁,也是解决部分农村落后面貌的一种方式。我感谢扶贫对象那句特殊的称赞,更懂得作为一名帮扶干部肩上担子的分量。我希望在精准扶贫政策的阳光下,让灿烂的微笑都能绽放在每一个贫困户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