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家长网为您带来了2篇公民凯恩影评,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公民凯恩影评 篇一
《公民凯恩》是奥逊·威尔森在1941年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同时也是他的成名作。电影以报业大亨查尔斯·福斯特·凯恩的离世开头,这一位叱咤报坛的传奇人物临死之前只留下了一个词——“rosebud”玫瑰花蕾。
玫瑰花蕾,这一个词贯穿了电影的全过程。电影就围绕着究竟什么事玫瑰花蕾展开。
报业大亨凯恩逝世,一家媒体制作出一个短片简短地回顾了凯恩的一生,然而杂志的主编对这个短片并不满意,他希望挖出更深层次的东西。他把目光锁定在凯恩的临终遗言“玫瑰花蕾”上面,他希望挖出什么事玫瑰花蕾从而能更全面的了解凯恩这个人,也同时放出其他媒体无法得知的内幕。于是,年轻记者汤姆逊就开始走访访问每一个跟凯恩有关的人,包括他的前妻苏珊·亚历山大、同事伯恩斯坦、同学兼好友利兰、还走访了已故的凯恩的领养人赛切尔的档案室,看到了赛切尔先生关于凯恩的手稿。但是这些人最终都没有解开“玫瑰花蕾”的谜团。影片最后,工人在焚烧凯恩家的旧家具时,全片最大的悬念也终于解开,原来玫瑰花蕾是凯恩小时候心爱的雪橇的名字。表明已富甲一方的凯恩最怀念的始终是小时候快乐的时光。
电影把凯恩描绘成一个自私、野心蓬勃、虚伪、控制欲强的讨人厌的人。镜头的运用无疑是这部电影的最大亮点,往往能在细节中透露出凯恩的各种真性情。而电影中我最喜爱的细节运用有两点,一个是窗子的运用,另一个是用同一个场景表达时间的流逝。
窗子的细节在电影中一共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凯恩的母亲决定把凯恩交给赛切尔先生抚养,以求让凯恩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生活的时候。凯恩的父母和赛切尔先生在屋内倾谈凯恩的抚养教育问题,小凯恩在屋外一边扔雪球、堆雪人一边聒噪的叫喊。而屋内屋外两个场景就通过窗子的运用二合为一。通过在凯恩父母与赛切尔先生交谈的屋子远端的一个窗子,我们可以把凯恩玩耍的身影看的一清二楚。第二次窗子的运用是凯恩的《问事报》大卖并且凯恩成功的《纪实报》的全班人马招进自己麾下的时候,凯恩举办了庆祝会,此时凯恩在忘情的跳舞狂欢,而利兰在就《纪实报》的人能否忠心为《问事报》工作而与伯恩斯坦讨论的时候,我们在一旁的玻璃窗里看见看凯恩得意忘形与舞女跳舞的情景的倒影。 这两个窗子的细节运用都可谓是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第一次,观众从窗子里看到了凯恩童年的欢乐时光;第二次,观众从窗子里看到的是凯恩好大喜功,喜欢被奉承,容易得意忘形的本质。威尔逊在这两个镜头的运用上可谓匠心独具、别出心裁。同时也深得观众的心。
除了的窗子的物尽其用,通过同一个场景的镜头切换表达时光飞逝的效果也是让人津津乐道的。这种手法在电影中一共用过三次:
第一次是小凯恩被赛切尔带走的时候,小凯恩的雪橇就那样被弃置在雪地中无人打理,镜头切换了两次,雪在雪橇上越积越厚,表现出凯恩离开以后的时间飞逝。
第二次是用在利兰回忆展现凯恩与总统侄女艾米丽的。婚姻生活时,凯恩与艾米丽一齐吃早餐的场景。镜头一共就这个场景切换了6次。镜头的每一次切换都准确地体现出凯恩与艾米丽的感情情况。从第一个镜头里,凯恩与艾米丽相邻而
坐甜蜜细语,到后来两人座位的距离越来越远,语言也愈加生疏冷淡,到最后一个镜头里,两人隔桌而坐,两人之间甚至没有任何交谈只看自己手中的报纸,夫妻关系降到冰点,时间的流逝不言而喻。此外,此处的化妆也是一大亮,通过细小的妆容上的变化来体现两人年龄的增大,丝毫看不出瑕疵,可谓一绝。
最后一次,凯恩与苏珊在凯恩造的城堡里面。苏珊嫌弃这种日子枯燥乏味,希望能搬回以前的家中,但是由于凯恩的专制自私,苏珊只能在城堡中靠拼拼图来打发时间,这里的镜头切换同样是六次。桌面大的拼图苏珊最起码拼了六副,充分说明了苏珊的寂寞与无奈,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了凯恩的霸道专横。
就我个人而言,拍摄一个电影很多专业的东西我都不懂,但起码对一个正在看热闹并努力看门道的外行人来说,这种手法让人感觉干净利落的同时把时间的流逝交代的清清楚楚,一点也不拖沓累赘。
当然,这个电影里面还有很多专业拍摄手法如长镜头、景深镜头,这些拍摄手法在当时可以说是相当先进的。而作为一个第一次自编、自导、自演电影的奥逊·威尔森而言,这样的运用无疑为这部经典的电影添加了一笔传奇的色彩。
看过许多对于《公民凯恩》的影评,基本上都表示了对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的欣赏,但认为它的故事性不足,认为这个故事本身不足以吸引人。但在我眼里,这个故事恰巧很吸引我的目光。从悬念的设置到故事的铺垫无一不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让人忍不住跟着汤姆森的步伐寻找“玫瑰花蕾”的真相。
关于《公民凯恩》的创作背景。
《公民凯恩》是奥逊·威尔斯以纽约报业大亨威廉·朗道尔夫·赫斯特(1863—1951)为原型,加上自己童年时寄居他人时的经历及感受塑造出了查尔斯·福斯特·凯恩的形象。该电影剧本的合作编剧赫尔曼·曼凯维支本人就认识赫斯特,并且是其情妇、电影明星玛利昂·戴维斯的朋友。影片是保密拍摄的,但由于赫斯特认为这部影片是影射攻击自己,因此提出抗议,并企图以80万美元买下影片禁止其上映。威尔斯听到此消息大为震惊,他只有一个挽救方法,就是拼命在小范围里放映影片,把口碑传出去。果然,部分同行的高度评价使得雷电华顶住了压力,否则这部作品将永远保存在少数人的记忆里。此片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战才后重新发行,先从欧洲受到重视,转而在美国本土的电视上放映。
实际上该片讲述故事的方式远比其所讲的故事有价值。影片由六段有着内在逻辑的闪回组成,这几段倒叙并非一块拼图的组成部分,而是由外向内层层剥开的洋葱。影片将镜头首次切入到人性的层面,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此片完全可以被看做是美国个人奋斗理念的寓言故事。
“奥逊·威尔斯和他的处女作《公民凯恩》是现代电影的奠基石。 无论是谁,只要拥有一部像《公民凯恩》这样的电影,就只能给人一个感觉:高山仰止。这种成就足以让人睥睨天下,傲视群雄。因而奥逊·威尔斯应同他的《公民凯恩》一起永垂不朽,他应在任何一座褒奖电影历史功臣的凯旋门额上占有显著的位置。 ”这是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对《公民凯恩》的一段影评,言语之中对奥逊·威尔斯与《公民凯恩》的赞赏毫无掩饰。
《视与听》主编 尼克·詹姆斯是这样评价的,专家们的投票结果犹如一块试金石,它精确地反映了他们对全球电影的看法。在过去的40年里,《公民凯恩》一直独树一帜,稳居榜首。奥逊·威尔斯简直就是现代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另外,一般观众对这个故事也有着他们自己的看法:
1、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的得到和不断的失去。人的一生不过就是几个他人
的片段回忆所组成的故事。人的一生终将化成一股黑烟飘向天空。每个自我意识膨胀的人都渴望在自我和他人的领域里当一个暴君。影片的技术——长镜头、剪辑达到了神一般的高度。
2、果然是超天才和华丽的镜头和剪辑,已经是70多年前了,现在这些技术还在被用到。再大的人物,一生也只不过是活在特定几个人的记忆里啊,原来玫瑰花蕾是那么回归本源的东西。悬疑传记片。不过实在无法对此人有什么认同。故事也不刺激。
“《公民凯恩》是美国电影史上的一部重要实验影片,被誉为"现代电影的纪念碑",在几乎所有的电影排行榜上都是风光无限,被视做"电影史上十大影片"当之无愧的冠军和头号经典。这部纯粹的“电影的诗”处在战前电影伟大传统的结束和四五十年代电影的开端之间,是一部对生活高度凝炼、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心理世界的理性体验的影片,掘弃了当时通行的电影美学原则(构思新颖的仰角镜头和简约而富于表现力的纵深镜头, 独特而又自然流畅的场面调度和移动拍摄, 以及音响、对白、用光的革新运用和独具匠心的配乐),改变了好莱坞过去传统的影片拍摄模式,其中某些方面更被后人模仿到泛滥,在艺术上所表现出的力量、勇敢、粗犷、冲击、娱乐性及个人体验均达到了那一时代的巅峰。”
公民凯恩影评 篇二
《公民凯恩》的整个故事由“玫瑰花蕾”引起,“玫瑰花蕾”是凯恩临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记者汤普森查访了能够解释“玫瑰花蕾”的与凯恩有关的人,从而揭开了凯恩的一生。在《公民凯恩》影片最后,那个写有“玫瑰花蕾”字样的雪橇板燃烧起来的时候,作为观众,似乎隐约明白了玫瑰花蕾的含义,一种失落的快乐?一种单纯的遗憾?还是一个寂寞的结局?又似乎,观众最终还是无法参透“玫瑰花蕾”的真正意义?……
然而,正是“玫瑰花蕾”这个未知的意义引出了《公民凯恩》这部电影本身的意义。
从形式到结构,《公民凯恩》大胆地突破了原有的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
在影片的开头,出现凯恩的官邸和大门,以及“禁止入内”的字样,配合上宏大而骇人的音乐,像是将观众导入一个悬疑片或侦探片;而到了接下来的场景里,像新闻纪实片一样介绍了凯恩这个人物;当新闻记者们谈论“玫瑰花蕾”,汤普森开始调查凯恩的一生的时候,又像是进入了传记片;到了苏珊演唱歌剧的那些蒙太奇镜头中,观众似乎看到了歌舞片的表现手法……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根本无法用经典好莱坞的类型去框定这部电影,它运用了好莱坞诸多类型片的元素,将好莱坞的模式首先从类型上完全模糊了。
好莱坞的经典叙事注重强调故事的客观化,要呈现一个基本客观的故事。而本片通过5大块的闪回场景展示了凯恩的一生。在汤普森调查和凯恩生活两条线的穿插之中,汤普森分别从塞切儿、他的经理伯恩斯坦、他的好朋友里兰、他的第二任妻子苏珊和佣人雷蒙那里了解了凯恩的童年、他的事业、他的私人生活(第一次婚姻)、他的中年以及晚年的事情等等。凯恩的一生就是在每个不同回忆者的叙事中串联起来的,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很多场景上,导演也是违反了时间顺序去安排情节。本片打破了以往电影顺序的线性叙事模式,而采用了多元叙事结构,灵活地使用了倒叙和插叙的技巧,并且突破了叙事的单一视点,而是用多个视角、各个角度去表现凯恩。好莱坞经典模式讲究一个封闭性的结尾,即故事从矛盾冲突开始,由解决问题结束,是戏剧化的故事结构模式。在本片中,却让观众根本看不到结局,或者说,观众看到的结局只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局。也就是说有了冲突却没有化解,提出了疑问却没有解决。在“玫瑰花蕾”这个不解的谜题中,观众却获得了极大的思考和想象。汤普森最后说“没有任何一个字眼可以解释凯恩的一生”,让整个影片的结局变得暧昧不明,模糊不清,彻底突破了好莱坞式的清晰结局。用开放性的手法使得观众不必强行接受导演的意图,而有了自己能够感受的空间。也许这一点上,是对好莱坞经典模式最大的'反叛。
在好莱坞的经典模式中,注重塑造那些类型化、平面化的人物形象。而在本片中,凯恩的性格似乎也并不明晰。当然也是由于本片多视角的缘故,观众除了能够直面凯恩死前的场景外,别的时候,凯恩不是出现在新闻短片中就是出现在别人的回忆之中。片中的五个叙述者,塞切儿、伯恩斯坦、里兰、苏珊以及雷蒙,他们分别呈现了凯恩的某一面,也是在呈现着一个复杂多面的凯恩。凯恩这个人物形象就在不同人物的各执一词中变得更为立体和鲜活,也具有了思辩色彩。比如伯恩斯坦是用同情及充满感情的方式回忆凯恩,而里兰则是用愤世嫉俗的语气谈论他和凯恩之间的关系……这都带上了观察视角的主观性,因而由这些视角出发的说法又不能完全说明凯恩的真正性格。影片只是在展现一个错综复杂的人物和人物的社会关系等等,却没有像以往的经典模式那样点破主题和人物性格,使得影片更具有了想象力和探索性。在经典的好莱坞中,经常塑造的是一些既拥有物质财富又拥有精神爱情的完美人物,而本片却只是叙述了凯恩怎样从一个充满理想、少年得志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没有友谊没有爱情的遁世者这样的一个过程,一种人生,显然已经与好莱坞塑造人物的模式背道而驰。
本片除了故事结构和人物主题对好莱坞模式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在电影拍摄手法技巧上也有了全新的尝试。
比如本片开创并且运用了大量的景深镜头,使得画面在纵深上有了更多的变化与调度,大大增强了电影画面的空间的张力。这些富有意味的景深镜头使观众的视觉更具有真实性,并且要求观众
更积极地投人思考,甚至参与到场面调度中去。比如在展现凯恩的母亲与塞切儿签署契约的那个长镜头里,最初出现的看起来像是小凯恩的全景镜头,但是摄影机往后拉,带出了一扇窗,然后是凯恩的母亲,继续往后拉,凯恩的母亲和塞切儿坐在前景的桌子边签契约,凯恩的父亲则站在画面的左侧,窗外(景深处)小凯恩正在雪地里玩雪。这个长镜头就足以显现出导演的独特手法,将这一情节的复杂性同时地展现在画面中。若是在经典好莱坞的叙事模式中,这个段落一定会运用正打反打,连续性的蒙太奇剪辑来处理。这便是运用了深度空间的场面调度来完成画面表达。这种长镜头构成充分地体现了电影的特性,再现了统一的电影时空,比一般的剪辑程序更具有表现力。
本片还运用了大量低角度的仰拍镜头,使画面具有了非常独特的意味。本片角度最大的仰拍就是发生在凯恩人生最失败的时候,即竞选州长失败。摄影机的位置已经低到了地面,画面中已经看得见天花板,从而大大突出了这一个空间。在这样的镜头中,不但再现了场景的真实感,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极其压抑的氛围,也暗示着这个巨人的失败,暗示着凯恩从一个成功者到一个落寞者之间的转折。
在一些特殊场景的剪辑上,本片也是独树一帜。比如在表现凯恩和爱米莉婚姻的恶化上,本片极其简明又巧妙的蒙太奇来表现。这个段落用了几个简短的片断简略地追溯了凯恩第一次婚姻的失败过程。仅仅是几次早餐场景的蒙太奇,从人物的台词、表情、化妆等表现了他们由亲密到敌对的过程。
之前的好莱坞经典电影的那些程式化的叙事法、戏剧化的结构原则、定型化的人物设置、单一的客观的视点、流畅的连续性的剪辑,在《公民凯恩》这部影片中已经被完全打破了。电影叙事话语在《公民凯恩》中有了全新的表达和突破,这对以后的更加现代化多元化的电影的影响是巨大的。
“玫瑰花蕾”的谜题到现在每个观众都可以各执己见,然而可以肯定的是,由“玫瑰花蕾”展开的这部影片摒弃了之前的电影美学原则,开创了现代电影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