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天黑以后读后感优秀8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8篇天黑以后读后感,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天黑以后》读后感 篇一

初识村上春树,是在高中课下的午后,在学校图书馆偶然翻开了他的那本《挪威的森林》,看到了“我”和直子的情与爱,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淡淡忧愁以及散文诗式的叙事方式深深吸引了我。这种感觉,我在之前看的日本电影和书籍中都有体会。记得《菊与刀》中曾用菊和刀来指代日本文化的双重性——既唯美、又残酷。

曾疯狂地迷恋岩井俊二的电影,《情书》中的藤井树和渡边博子、《梦旅人》中的可可与卷毛,《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的雄一与星野,一如年少轻狂的我们,总是放肆而敏感,张狂而内敛,心灵跟不上骨骼的成长,想要拥抱世界却固步自封。成长的阵痛像蛇一般如影随形,相对于未来,我们永远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在撕心裂肺的遭遇中蹒跚成长。

23点56分,女孩玛丽与男孩高桥在丹尼斯餐馆邂逅,开始一段关于家庭、歌剧、乐器、歌手的讨论;23点57分,玛丽的姐姐爱丽为了逃避现实,已经在床上沉睡了两个月之久。影片以这两段主要线索交叉进行作为横轴、以时间的不断推进作为纵轴,绘制出了天黑以后的一夜之间发生的都市故事。

《天黑以后》读后感 篇二

天黑以后,在夜色中相遇,在黑暗中揭露,在朦胧中相识,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夜晚,似乎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有挣扎,有迷茫,有血腥,有重逢,更重要的是,在黑暗中找到了姐妹情意的再生。

天黑以后,向我们揭露了人性的善与恶。一个看普普通通的上班族,竟将一个女孩痛打一顿,还剥夺其所有。事后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可见,人的本性是恶的,只是日常中的自己受到伦理道德的束缚,压制着内心中的某个黑暗的一面。就像上了一把锁似的,紧紧的锁上。一旦被打开,犹如一个无底洞将你深深的卷入其中,所有的恶一触即发。

人人于千万中是普普通通的,但内心的恶是不同的,疯狂的程度也是超出想象的。在人的身体中,内心里,恶是隐性的,善是显性的。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惊异于一个看似老实稳重普通的人会做出那么惊人的事。夜色朦胧,目光难以触摸到真实。天黑以后,恶念苏醒,静静的都市中有潜伏,有逃避,悄悄地发生着血腥而残暴的不为人知的行为。

本是亲姐妹,由于某些原因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分道扬镳,再浓的感情也会因为交往的空白,冲淡本来应有的含义。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优点,生活方式,生活在彼此互相羡慕的生活中而不为所知。艾丽天生丽质,有着玛丽不能及的容貌,生活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是在内心的历程中却受着不为人知的痛苦,发出无言的呻吟,留着看不见的血,踽踽独行。而玛丽却我行我素,生活在自己的独立的生活中,似乎在茫然中寻找着什么。

正是夜晚的偶然邂逅,正是在黑色的背景下,人们的感情防御不再像白天那么强烈,放下掩藏,试着去向陌生的人抒发,彼此间的交流,加深了彼此的认识,又揭开了一直掩藏在黑暗中的事情和情感。艾丽一直在黑暗中挣扎,苦苦地寻索,而玛丽也步步走进自己的姐姐,感情间弥漫的黑云也在渐渐地弥散开。

每个人的人生每天都经历着白天和黑夜,白天的自己是阳光闪闪,意气风发的。黑夜中的自己也是不为人知的(www.kaoyantv.com),遭受着不为人知的失落,孤独和迷茫。当我们在黑夜之中仰望阳光中的他人时,殊不知,那人也在时不时地仰望着自己。每个人有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想法,梦想和追求,但是我的或缺或许就是你的多余。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阳光普照,新的一天一如往常地继续着。白天之光岂知夜色之深。

《天黑以后》读后感 篇三

从小学开始就被要求写所谓的读后感之类的东西了,一直到初中、高中,直至大学还是如此。

记得高中时看的第一本村上的作品是《挪威的森林》,当时只对里面阴郁沉重的人物心理情节描写留有深刻的印象,感觉到了作者笔下人物的那种对年轻必经的彷徨、恐惧、摸索、迷惑、迷失,进而发展成心理上的对外界的抗拒。这种感受对我来说既是熟悉又是陌生的,之后每每读完一本他的书都有这样的感觉,好像每个故事发展的脉络都把握不了,却又在意料之中,简单的叙述、复杂的人物心理,村上用他惯用手法向我们说了一个又一个故事,感慨之余又有些遗憾难以把握。

现在要说的是村上春树的的另一作品《天黑以后》,书很薄,很快就读完了。据说这是最能引起中国人兴趣一本书,里面提到了所谓的“中国的”指向。故事发生在冬天的东京,时间跨度很短,从深夜23:56到次日6:52。没有很完整的情节,看起来更像是在一个任意选取的日本城市里,任意选取几个地方和几个人物,事无巨细地记录下他们从子夜到清晨的一段生活。采用的是村上惯用的叙述手法——两条平行线结构,故事的一端叙述的是会一口流利汉语的日本女孩玛丽和一个沉睡了两个月之久的姐姐爱丽,另一端是在一个名叫“阿尔法城”的情爱旅馆里发生的事,在这个旅馆里有日本人,有中国人,有嫖客,有妓女······

天黑以后,他们的故事被来回穿插叙写。

有书评将《天黑以后》定义为一本“直面恶、发掘恶”的小说。而一些媒体在介绍这本书时,更是以“村上春树鞭挞日本”为题,将“日本人的恶”、“书中出现了中国人的形象”、“日本没有对二战进行清算”这些要素放在一起,置于显眼的位置——这样做的暗示意义不言而喻。不可否认,仔细深入阅读的话,或多或少会发现作者的这番意图,只是我觉得不能太果断的判断所谓的“恶”,因为文章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所处的困境。在咖啡厅的看书的女孩玛丽的困境是她沉睡了两个月的姐姐,姐姐爱丽那么优秀柔美,却一直在沉睡沉睡,想必她的困境是逃避,逃避不想面对的一切现实。坏人白川的困境来自自身的生活压力,需要释放,于是他把嫖作为释放的出口,将暴力作为宣泄得不到满足的一种。高桥是这本书中我最喜欢人物,也感觉他是人物中最真实实在的,一个人过活,沉默。他的困境我无法做出判断。旅馆员工的困境是生存。而旅馆内中国妓女的困境就更显而易见了。所有的一切都沿着村上的这条线发生,然后又收尾。

很多看过村上作品的人都会发现它们都有一种很真实的现实性,真实却又有点难懂。需要结合所处的时代背景去解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境,换句话说,我们可能生来就是处于困境的,为了拜托困境,我们会用很多能用的方法。会无奈,会渴望摆脱。

可是我们不必过多的拼命想逃脱,逃脱困境。想就像小说里说的:“下一次天黑,没有那么快到来。”

《天黑以后》读后感 篇四

《天黑以后》同《挪威的森林》一样,之于村上春树是心血之作,之于我,是同一个时间从公司的读书角借到,然后在华灯初上的时刻不断拜读的。但是,较于《挪威的森林》,似乎没有激起我太多的感想,也就导致了这本书已经读完了半月之余,已经开启了下一本书《刀锋》阅读间,才写下这篇读后感;甚至,这篇读后感,也仅是基于还书的时候,匆匆忙忙地用照相机照下那么一页有感触的片段。

诚然,不能批评这本书,没有什么可读之处,只能说明,自己还没有真正地走进作者,甚至不能知晓书中与《苏菲的世界》情景展现手法一样的沉睡的姐姐描写的意图在哪里;只能暂且将其归为《白夜行》后面的“黑手”。这“黑手”也许在第二次、第三次拜读这本《天黑以后》才能更好地知晓。

《天黑以后》的镜头定位在黑夜,然后镜头慢慢地降落,然后,来到华灯初上的夜晚,像极了写这篇文章时候的情景,搬来还没有1月的新房,晚上10点30的光景依然车水马龙,窗外的吾悦广场、美好超市依然星光璀璨。这时候,也许就有那么一个天使的镜头慢慢地,巡亘在地球之上,然后慢慢地降低,拉近,仔细欣赏着花灯之上的人类生活,然后再拉近,来到我的书房,将镜头对准电脑的屏幕,录制下屏幕中敲击出的灵动的文字;亦或者,还会调皮的听听耳畔流淌的旋律《howyoumakemefeel》。

此情此景,《天黑以后》,蟋蟀这样说道“以前是普通的白领,高中毕业后,考进了大阪一家小有名气的商社,朝九晚五穿着制服上班。是跟你年龄差不多的时候,还是神户大地震时候的事了。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是一场梦。后来有一个小小的机缘,一件很小很小的事,开始觉得没有设么大不了,但等回过神来,已尽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进退两难。我只好抛下工作,抛下父母”“玛丽,我们脚下的土地,看上去十分牢固,实际上一旦出了什么事,就会一头沉下去。而且一旦沉下去就彻底再也不能恢复原状。然后只好一个人在下边那个昏暗的地方活着”。

不知道蟋蟀说的具体是什么事情,但是细想起来一定是一场一开始仅是一个错误的小事,但是最终酿成了一辈子的悲剧。也许这件事,是贪污、是行为的不检点、是出卖身体、是一时冲动的行为,但是,就是因为这一件事,将家庭、个人、父母全部都给葬送至深渊。

我想,这也是是对于《天黑以后》最好的阐述,那里记录了悲惨,也记录了肮脏与龌龊,记录了走向深渊的脚步;但是,我想,一好一坏,这黑夜更记录了警醒,记录了对世人的警醒,记录了对于年轻人的警醒;希望,天黑以后,人们记住这样的警醒。

熟不知,天黑充满了黑暗的诱惑,但也有黑夜的宁静和奋斗中的人的呼吸,还有天使时远时近的镜头。

《天黑以后》读后感 篇五

听说要在儿童节宣布组织变动的事情,最近大家都怒目圆睁的,我在接手一些从没做过的工作,上一任简直把细节都做到了完美,我的火“腾”地一下就上来了,就这样让我们俩姑娘去承担一亿元的目标,还要降工钱,那还不如让我去死。我现在看见谁都烦,特别是那些卖弄风情的,我想要没有悬念地过下去,给我一张干干净净的脸,我会万分感激。别说不确定的话,不要十万个为什么。

昨晚看完村上的“天黑以后”,讲了一些被自己的秘密憋坏的人,我不能坦然面对,我搬进空房子里去睡觉,或者只是离开我熟悉的环境,慢慢失去身体和意识,我是有意失去这些的,因为我不能容忍现实种种,我需要一个契机来说出这些秘密,一个合适的人,或者打一架,我希望这些秘密被说出之后能够被温柔地对待,这样我才可以安心地亲吻那些我一直爱着的人,那些由于未知的原因疏离了很久的人。我在看电梯里姐妹抱在一起的那段情节的时候,非常感动,好象说的是自己的生活,我想我一直是不希望她结婚的,很奇怪地想维持这样成年之后不再亲密的关系,一想到这些,觉得心疼。

我喜欢MOBY的音乐,够煽情。

《天黑以后》读后感 篇六

一直没怎么耐心看,如今终于看完了,有点揪心的感觉!村上春树的文字有种行云流水的感觉,在有点忧郁的字里行间里透露着一种孤独的忧伤萦绕在心头。

故事里只有几个简单的人物,整个故事就发生在夜晚,一个东京平平常常的夜晚,通过失眠的人们的所作所为所想,来揭示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和人脆弱的承受能力,主角们只不过是千万人中的普通一分子,有着各自的烦恼和不如意,公司职员的暴力,情爱旅馆里的服务生的坎坷生涯,普通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模特的逃避心理,都从两个主人公的谈话中揭露出来。天黑了,故事也结束了。

天黑以后,我们都是孤独的个体,渴望能在别人身上需求一点拥抱,然而我们又却不轻易交出自己,于是我们越来越孤独,到最后,我们渴望在梦中的世界沉睡不起。整本书在淡淡忧郁中安抚自己的心灵,因为怕盲目随波逐流,怕被日复一日的生活所淹没,所以,用一种轻描淡写的口气来写,给人的感觉仿佛轻轻流过,但是,痕迹却留在心里,隐隐作痛。

一个简单的夜晚,一个简单的故事,却可以在村上的笔下,变的生动。突然间觉得自己的夜晚,有着特别故事的夜晚,也可以写出来,只是文笔没有那么好……无所谓,记录自己的故事吧!

《天黑以后》读后感 篇七

无意中接触到村上春树,就想把他的书都读完。

《天黑以后》是村上的小说,故事发生在冬天的东京,时间跨度只有晚上12点到早晨6点七个小时,采用两条平行线结构,分别叙述一对年轻的姐妹,一个在黑夜中昏睡,一个在思考和行动。

女孩十九岁,是由不法中国人偷运到日本被迫接客的“妓女”。小说开始不久,悲惨场景就出现了:天黑以后她在情爱旅馆接客时,因突然来了月经而被一个叫白川的日本人打得鼻青脸肿,衣物也被抢走,赤身裸体蜷缩在墙角吞声掩泣,床单上满是血迹。半夜在餐馆里独自看书的女主人公玛丽因为会讲中国话,通过吹长号的大学生高桥的介绍,被旅馆女经理找来当翻译处理这场“麻烦”,故事情节由此铺展开去。

我想说的不是这个故事,因为我认为这个故事只是用来吸引我们继续往下的线索。

我从这本书看到的更重要的东西是书中玛丽和爱丽姐妹之间,经历了一晚上的思考,从本来疏远到变亲密的过程。开始玛丽漫无目地在乳液的城市中行动者,可遇见了姐姐的旧友之后被卷入了一件“麻烦事”,然后又遇见了一系列的人并且互相交谈之后突然顿悟。原来姐妹之间的爱是存在的,只是没有想起来而已。

我也有姐妹,很能体会他们之间的那种疏远。可是只要自己跨过那个坎,我们之间存在的“鸿沟”也就不复存在了。其实我们之间都一直联系着,我们也一直相亲相爱着,只是我们慢慢长大,变得更加独立更加不依赖姐姐,而姐姐也变得更忙更没时间搭理妹妹,就是这样我们变得疏远了。可是只要我们跨过这个障碍,主动去亲近,我们之间的又变回原样了。

《天黑以后》读后感 篇八

初二寒假在书店搜到这本村上春树的书,只看了将近10页便没了下文……但印象颇深。今年生日,好友送了村上春树的全集,便先挑了这个小说,断续花了三天看完。很有感触,也喜欢上其严谨浪漫的笔锋。

故事以浅井玛丽为主线,铺张开多条线路,主要讲的是在寒冬的一个夜晚,玛丽在餐厅以看书打发时间是遇到的一些或奇怪或有趣的人和事时,内心态度的一种转变,也可说成是一种蜕变。而整部小说讲述的不是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只有这一夜,玛丽蜕变的这一夜。从23点到次日6点。

在开始作者通过玛丽之口,多少表达了些对这个城市,社会的不满,但并不溢于言表,而是通过一种极其冷漠的态度,把主角玛丽转变为旁听者,应付着参与谈话这样一种方式来阐述心情。但这有未尝不是一种推动剧情的好办法,把主动权交给配角们,主配角都会从中得到了一种新生。于是有了高桥,阿熏,蟋蟀的出场,通过和玛丽琐碎无奇却真正交心的谈话在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得到提升后,把玛丽也zheyang终于拉向正轨,让她在保有敏感默然的同时重拾起内心的温情与热情。

还有两条辅线——玛丽的姐姐爱丽和白川先生。乍看和玛丽在情节发展上并无半点交集,但他们的出现却使整部小说的意义更丰腴了,也更有深度。有关姐姐爱丽不想多说,她只是以一种昏睡的姿态在内心经历着某种成长或自我寻找与自我解脱,同时她也是见证玛丽变化的关键性人物……

想说说白川先生意义:他的出场似乎以反面人物的姿态呈现——嫖客。在妓女月经后做事不成,一气之下痛打妓女,并扒光其衣服逃跑——想必是不讨好的角色,而村上对他的塑造却出乎意料的由本该更深刻揭露其丑恶嘴脸转至他逃跑后继续回到公司加班至凌晨这一过程的描写,如打字如飞的速度,听着舒缓的古典音乐,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整齐摆放的6支削尖铅笔,时而起位做做运动等等这些描绘,潜移默化中是读者对他的印象由“坏人”转变为“普通人”其实生活就是这样,很少有“绝对”,也很少有“绝对的坏人”,即使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来多半是有和社会现状相关的理由,白川就是一个例子,通过对他工作的了解,读者知道了白川的社会压力巨大,而内心却又是个很封闭的人,产生痛打妓女的行为也便情理之中,不能简单将之划分为“坏人”了,说白了甚至可以解释为:妓女是他的牺牲品,他是社会的牺牲品。这样的人在纵向与横向都受到挤压后,呈现的怪异的姿态,反而让读者产生了一种同情的心情。

小说中每个人的“天黑以后”都有一种自己的心境和历程,也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好比玛丽重新拥有的太阳,光明,姐姐,家庭。高桥得到了玛丽的同意等待玛丽留学回国。白川依然有能力和资格维持家庭与工作,无论意愿与否。爱丽结束了噩梦隐射为努力找回自己。蟋蟀坦白的面对了自己曾经不堪的命运。阿熏安适于在情爱旅馆的管理工作……

尽管小说在最后两章之前营造的空间都比较狭隘拥挤,但这与最后章节豁然开朗的提升式结局产生鲜明对比,如对太阳,空气,色彩,景色的描写等,使读者眼前一亮。甚至同主人公们一起闻见浮晓希望的味道,其实这也是我们应有的心态。

实在是佩服村上春树,他把一个复杂而富有哲理的故事写得如此生活与通俗,同时又不影响故事的深度

把每个人物的特征刻画的深刻而与众不同。真的很崇敬他,读完小说我也格外珍惜起暗夜。在那时头脑会很清晰,就像我现在在笔记本前敲着读后感一样,不求会有突飞猛进的成长。起码在我睁着眼的凌晨不能让时间白白浪费。